•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再见语言

Adieu au langage,告别言语(港),告别语言(台),Goodbye to Language 3D

主演:埃洛伊塞·戈德特,卡迈勒·阿德里,理查德·舍瓦利尔,柔伊·布鲁诺,克里斯蒂安·格雷戈里,杰西卡·埃里克森,Marie Ruchat,杰里米·赞帕蒂,丹尼尔·路德维格,吉

类型:电影地区:瑞士,法国语言:法语,英语年份:2014

《再见语言》剧照

再见语言 剧照 NO.1再见语言 剧照 NO.2再见语言 剧照 NO.3再见语言 剧照 NO.4再见语言 剧照 NO.5再见语言 剧照 NO.6再见语言 剧照 NO.13再见语言 剧照 NO.14再见语言 剧照 NO.15再见语言 剧照 NO.16再见语言 剧照 NO.17再见语言 剧照 NO.18再见语言 剧照 NO.19再见语言 剧照 NO.20

《再见语言》剧情介绍

再见语言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开始很简单, 一个已婚女人遇到一个单身的男人, 他们相爱,吵架,哭泣。 一只狗,在城市和郊外游荡。 时光飞逝。 男人找到女人。狗遇到他们。 然后第三个人物出现。 前夫破坏一切。 电影第二部分开始, 和第一部分一样, 又不尽相同。 人类变成隐喻。 结束于狗叫,和婴儿哭泣声。 ——来自@快雪时晴 翻译的戈达尔《再见语言》手稿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拯救圣诞记我的一家人第四季查理的生与死和平饭店酒吧神画呼叫达西先生手机有鬼抱紧我莫斯科大事件二重生命疯狂电影人2汪汪队立大功大电影量子物理学下辈子我再好好过新年初梦SP圈套3归家:碧昂斯电影作品黑月我的名字超能黄瓜野兽男孩畅销书无名记忆如我之狼第二季功夫姐妹35杯朗姆酒倩女幽魂副总统第一季星刻的龙骑士绝密543

《再见语言》长篇影评

 1 ) 你爸爸还是你爸爸

看戈达尔的《再见语言》,从《精疲力尽》中的告别叙事,到这里的告别语言,八十几岁的老爷子真的是太先锋实验了,以至于不太能看懂。

画面美如画,可观众依旧看不懂,也看不下去。

黑白画面与彩色画面交织,动态模糊的画面与平静的无变化的画面杂糅,3D重影画面与2D平面相融合……影片在视觉和听觉上一次次挑战观众的感官极限,好比有个凶横的恶徒怒斥:“滚啊!

混蛋!

”想到了《圣经》中的一句话“神说:‘要有光’”。

世界上先有神了,接着是语言,再接着是欲望,然后才是光。

如果没有语言,就只剩下了“神”。

戈达尔的Goodbye To Language(英语:再见语言)后,世界上是不是只剩下了唯一的神AH DIEUX(法语:神啊)。

最后,不知道说什么的时候,只能说大师还是大师!

God is still God.

 2 ) b格再窥(前4分钟)

影片以疙老招牌式的黑底白(红)字幕牌开始。

第一张,黑底白字:tous ceuxqui manquent d'imaginationse réfugientdans la réalité英文翻译的字幕:Those lacking imagination take refuge in reality那些缺乏想象的人避难于现实中期间穿插并最后重叠其上有红字ADIEU(告别)。

第二张,黑底白字:reste à savoirsi de la non penséecontaminé la pensée英文字幕:if non-thought contaminates thought显然这里漏译了第一行reste à savoir,机译remains to be seen,俺猜完整的应该是it remains to be seen if non-thought contaminates thought要看非思想是否污染了思想(顺便吐槽一下这版英文字幕,除了英德等外语一律没翻外,法语部分也漏掉很多!

)期间穿插重叠红字ADIEU并迎来两声急促的不知是哪位大师的弦乐片段。

第三张,黑底白字:oui. c'estce que nous avons eude meilleur,dit Deslauriers英文字幕:it was the best time we ever had这里又漏了最后一行dit Deslauriers(said Deslauriers)!

加上这一行就很容易考据出这是福楼拜《情感教育》的最后一句:戴楼芮耶道:是的,也许是吧?

那是我们顶好的时辰!

(李健吾版)戴洛立叶说:“是的,也许是的吧?

那就是我们有生以来的良辰美景了!

”(冯汉津、陈宗宝版)“对,也许吧?

这是我们最美好的经历!

”戴洛里耶说。

(王文融、刘方版)讲的是Deslauriers和小说主角Frédéric Moreau从前逛窑子的事。

接下来叠现的是制片公司及制片人的名字,还包含了一串数字:133501这是神!

马!

鬼!?

这期间的背景声是一首意大利语的歌曲,根据片言只语俺艰难搜出这是一首名叫《La violenza (La caccia alle streghe)暴力(政治迫害)》的描写68学生造反的歌曲,想研读完整歌词的请移步http://www.ildeposito.org/archivio/canti/la-violenza-la-caccia-alle-streghe片中所唱的几句为:Ma oggi ho visto nel corteotante facce sorridenti,le compagne, quindici anni,gli operai con gli studenti:"Il potere agli operai!No alla scuola del padrone!Sempre uniti vinceremo,viva la rivoluzione!".Quando poi le camionettehanno fatto i carosellii compagni hanno impugnatoi bastoni dei cartelli机译:But today I saw in the paradeso many smiling faces,her companions, fifteen,workers with students:"Power to the workers!No to the school's master!Always united we win,long live the revolution! ".Then, when the trucksdid carouselsmates challengedsticks cartels还是相当有气势的:)这首歌在影片结尾处再次重复,只是唱得和缓许多。

好了,在打出3D(红)和2D(白)字幕过后,正片开始。

先是彩色和黑白影片剪辑插入,然后本片第一主角(?

)狗狗入镜、定格。

背景音乐是柴可夫斯基的《斯拉夫进行曲》,这首曲子在后面一而再再而三地出现,可以说贯穿本片,但都是起个头就被粗暴打断,最多一两句,然后重头再来。

(另一首重复最多的音乐应该是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了!

)下面就开始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旁白和人物台词了。

整部影片以红字“1”标注的部分是“LA NATURE(自然)”,以红字“2”标注的部分是“LA MÉTAPHORE(隐喻)”。

第一个外景是一艘船(令人想起《电影社会主义》里的那艘豪华邮轮,当然现在这艘寒碜多了)。

一个女声问了一个与非洲有关的问题(这也令人想起《电影社会主义》),伴随的是由黑白片做成的女孩饮水的3D(?

)画面。

然后切到一个书摊的外景,背后墙面上的红白字是“USINEAGAZ(煤气厂)”。

像是一对夫妇模样的人在坐着看书。

男的说“《古拉格群岛》”,虽然这关键的一句没有英文字幕,但根据后面的索尔仁尼琴的名字仍然能猜出“古拉格”。

所以才有接下去这男的说的“索尔仁尼琴的小说有副标题(subtitle)”和“文学研究实验”,因为后者就是《古拉格群岛》的副标题。

女的名叫“伊莎贝尔”?

然后男的提到了《小大拇哥(Little Thumb)》,这是法国作家夏尔·佩罗的童话集《鹅妈妈故事》中的一则。

为了理解他说的“用小石子标记道路(to mark the trail, pebbles)”还有“食人魔(ogre)”,俺把故事的大意说一下(全文见http://www.pitt.edu/dash/perrault08.html):有一对贫穷的樵夫夫妇,四年内生了七个儿子。

(这位要问了:怎么可能?

书中有表:都是双胞胎:)最小的呢,只有七岁,就是这个叫“小大拇哥”的儿子,因为他生下来的时候只有大拇哥这么大。

小大拇哥病恹恹木愣愣的,又不爱说话,所以最不讨父母喜欢。

后来夫妇俩实在太穷了,养不起孩子,就想把哥儿七个一块带到森林深处抛弃掉,但在前一天晚上商量的时候被俺们的小大拇哥偷听到了,所以他就跑出去捡了很多小石子揣在兜里,第二天他就凭着一路抛下的石子带领哥哥们成功找回了家。

一次不成再来一次,这一次又被小大拇哥偷听到了,但这次因为房门被锁他没能出去捡到石子,就揣了一些面包在兜里,没成想第二天他沿路抛下的面包屑都被鸟儿吃光了,这下兄弟七个真的迷了路!

后来他们就撞到了食人魔的家里,食人魔善良的老婆接待了他们,而这一家正好有七个女儿。

在好心的老婆的劝阻下食人魔一开始并没杀他们,后来半夜反悔想杀他们,却阴差阳错杀掉了自己的七个女儿!

因为小大拇哥乘着熟睡把他们的帽子和女儿们头上的金冠做了调换。

后面还有飞毛腿靴等等的故事俺就按下不表了,反正就是他们成功逃回家了。

该童话的寓意是:不要嫌弃病恹恹木愣愣的孩子!

(俺怎么觉得食人魔的老婆好可怜,重点全错!

)好了,扯远了,以上是与这一段有关的故事。

然后是黑屏,柴可夫斯基《斯拉夫进行曲》的第一乐句又放到一半卡掉!

手机上出现索尔仁尼琴头像……一个下午就看了4分钟(因为大部分时间在看童话),所以一年下来俺可能都看不完,这是要逼死强迫症的节奏啊,所以俺已经决定放弃了

 3 ) 伤眼伤身的视觉实验

每年戛纳总有一或者两部竞赛单元的电影,会产生极端的评论 — 推崇或是诋毁,而这类型的电影呢,往往选择在戛纳舆论温度最高的5月份上映,比如去年的Only God Forgives,和今年的Adieu au langage。

两部电影类似之处都在于极其风格化的视觉语言,是完全的作者型电影,且均出自大导演之手,而不同点,在于Only God Forgives大致属于视觉系,主角基本不说话,灯光布景那个美,而今年的Adieu au langage属于话痨系,背景音就没断过,不管是人声还是配乐。

早前知道这是戈达尔的第一部3D电影,看到上映消息时,就已经做好身心被虐的准备,可真去看这部电影,还是整整给自己打了半个多月的气。

作为晚上8点场,Les halles的上座率还可以,有4成左右,虽然基本是老中年观众为主,想来都是铁粉了吧。

如果回到电影本身,可能大多数人的疑问是,这样的电影还能称为电影么?

在数字时代到来后,电影人纷纷转投数码拍摄,数字化的后期制作。

于是,视频和电影之间原本清晰可见的沟壑,也就渐渐湮没在科技史浪涛里。

甚至当我们上当代艺术史的课程里,还得专门有一小段来从技术层面去讲解艺术视频和电影之间,是曾经有过多么大的区别。

而当技术发展的现在,视频和电影之间的技术没有了巨大的界别,甚至两者的存储介质都已是数码拷贝,甚至放映环节的区别则微乎其微。

之后的问题是,电影可不可以向艺术视频般,不在意故事,不在意传统视觉语言美学,甚至配乐节奏的铺垫作用都是可以丢弃,就更无所谓剪辑上的合理和镜头技术的运用。

在我看来,很明显戈达尔用70分钟去回答了这个问题。

而这部电影又分明拍的不是给一般观众看的,甚至也没有太多考虑到戈导的铁粉都是中老年观众,——太伤眼睛了。

这部电影显然是为了放到博物馆里去的。

想来如果在一个当代博物馆里,放一部这样的纯实验性质电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了。

导演的各种意识流的片段拼接,极其像东京宫里上半年的艺术视频展,不过它的布展是把几十个视频分排投射到地面上,而戈达尔是把这些片段剪合到电影里。

虽然整体的画面是絮乱,其中却不乏几处镜头语言仍较有视觉实验意味,拼合在一起的体验是,更像一个长达70分钟的艺术视频多过于一部广义中的电影。

而背景语言和演员的对话,还是像极了60-70年的戈达尔电影,好像这些对话都和主角有关,但分明更无关联。

细细想来,这还不就是Camus的局外人的情结么。

(这里真心向告诉导演,现在人都不这么说话了!

)看完这部电影让我有了个疑问,如果把传统意识上的电影视觉艺术和古典绘画两者的发展史进行比较:好莱坞的商业巨片,有点走向了19世纪绘画领域里的学院派的道路,纷纷追求视听奇迹,不断地突破荧幕所能表现的视觉极限,甚至题材上,学院派当年大好各种神话题材和历史新画,而好莱坞的商业巨片则是在漫画英雄和科幻题材上高歌猛进。

而戈达尔,或者类似的作者电影,就放佛当年的莫奈展出他的日出.映象, 或者是更早的Turner,在彼时是极具实验性。

而之后,每个极具实验性的作品,总是要放到很久远的未来才能去定义。

当然,就它严重伤害了我的眼睛来说,只能给三星。

艺术家很情绪化,难道买了票的观众只能被动接受么?

见笑。

 4 ) 高達:再見語言,走向語言

高達:再見語言,走向語言廖偉棠2015年,法國電影大師尚-盧.高達(Jean-Luc Godard,1930年12月3日-2022年9月13日)的新片《再見語言》獲得了美國影評人協會的最佳影片獎,幹掉了風格更美國、呼聲也更高的《少年時代》和《鳥人》。

老實說還是有點意外,美國影評人協會的口味雖然比奧斯卡當然高冷一些,但授予完全叛逆於主流電影美學、並且變本加厲挑釁新技術和觀衆口味的《再見語言》,不知道是因爲影評人們的大膽革命,還是高達一貫警惕的主流收編。

無論如何,這部在各種影評網站上獲分極其懸殊的電影,的確仍然是一部實驗電影,它依然嘗試對當下的電影進行顛覆分割——記得楚浮說過一句名言:「電影史可以分成高達之前的電影,和高達之後的電影。

」而在高達迷眼中,高達的每一部電影都是這個分界線。

實際上這部電影要實驗或者探究的東西,在高達的個人電影史上是一脈相承的,諸如離題敘述、聲畫斷片、極度省略、畫面內部衝突等等早在《斷了氣》已經熟練運用。

因此不必驚訝於高達這次更加實驗還是更加離譜,我們要驚訝的在別處。

譬如說,爲什麼這樣一部顛覆性的電影,仍然讓人感覺到詩意?

高達一直在致力重新定義詩意,重新塑造電影語言。

所謂「再見語言」翻譯得好,他告別的只是程式化的語言,他會重見一種新的語言——就像電影完結出字幕時畫外音裏那些呢喃和嬰兒咿呀所隱喻的。

至於他要告別的語言,在男女主角貌似情感交流的對話中,不斷出現以致讓觀衆感覺諷刺,諸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們生活在這裏這裏就是我們的家」這樣的陳腔濫調,全球化時代的影視觀衆都熟悉這種雞湯,和TVB劇集「我煮個面給你吃」那些萬能金句的作用是一樣的,它實際上無助於人與人之間溝壑的填補,最後這對男女還是以無法溝通分手收場——諷刺的是他們的狗學會了高達式的自言自語,還不忘反思人類的世界。

人類告別了語言,狗獲得語言,都是焉知非福的事,後者讓人想到夏目漱石的《我是貓》,最終它們還是願意回歸沉默的。

倒是高達出離了饒舌與沉默之困,憑的是影像的隨心所欲。

人七十從心所欲,何況他都八十多了。

但即使他花樣百出、時而大刀闊斧時而細心設伏,表面上應該更接近解構者德里達的他,實際上回歸延續的還是通向語言之途,憑藉對詩的語言的重新建立。

離題,是高達最擅長的,這也是從拉伯雷開始就有的歐洲文學傳統,離題是爲了拓展想象力的空間。

《再見語言》開場劈頭就是一句:「永別了,那些缺乏想象力的現實」,接着我們可以看到這現實不單是高達一直批判的冷戰以降的意識形態飽和的現實,不單是歐美主流娛樂至上的世界馬戲團現實,還更多了對技術時代的批判。

高達非常幽默地拍了一部最不像3D電影的3D電影,比前幾年赫佐格用3D技術拍攝原始人洞穴還要出格挑釁。

他以其之道還治其之身,技術時代的救贖來自技術的任性顛覆,連Go Pro都可以運用在拍攝中(於是有人諷刺說:高達揹着攝影機在街上蹓躂了一天忘記關機,回來就把亂七八糟素材剪成了一部電影),反3D、聲畫分離、色彩扭曲等都是等閒。

越是粗糙之處越讓人反思3D技術是怎樣淪爲掩飾蒼白內涵的視覺奇觀的(試想《一步之遙》),然而正是在這粗糙中不時閃回塔可夫斯基般的靜謐詩意。

技術常變,詩與哲思永恆。

電影中手機不停出現在某些場景,但我們看到的第一個大特寫是男人手機上的索爾仁尼琴頭像屏幕保護圖。

結尾出現的特寫則屬於一本破舊的平裝本科幻小說La Fin du A,加拿大作家A.E.van Vogt的《A的結束》,是關於一個不受未來規則玩穿越的人帶出的故事。

這一頭一尾正好回答了語言何爲的問題,一個指向對過去(比如說古拉格的歷史)的拒絕遺忘,一個指向對未來的敞開。

這之間,是一個典型的二零一四年的歐洲:不斷的槍聲作爲背景,莫名中彈無端的血橫流;不斷被畫面外的暴力拽走的女性,從她們正在進行的藝術、隱喻的討論中。

而隱喻,這個詞反覆出現,卻在表示着在技術神話遮蔽下詩意的淪亡,是靠隱喻所不能自欺解脫的,就像那艘在隱喻中不斷靠近的船,永遠接近不了真相。

高達之詩,比隱喻真接,比真相曲折。

這樣一個時代,就需要高達這種難啃的硬骨頭,他的電影對抗普遍的媚俗。

米蘭昆德拉不是說媚俗就是羞於談論糞便嗎?

「每當你談起糞便,我就談起平等。

因爲那是我們最平等的地方。

」高達不但在這部電影裏和我們從容談論狗與人的糞便,還拍攝拉屎的男人、放大屎掉下馬桶的聲音,好讓習慣禮節性語言和浮誇唯美技術的人,皺緊他們高雅的眉頭。

(原刊於「騰訊.大家」2015)

 5 ) ::

“先生,有没有可能得出一个描述非洲的概念?

” “哲学是一种存在,它的心,是其存在的问题,同时,此存在也假定除它以外的其他存在成立。

” “并不是动物盲目,人被良心遮蔽,无法看清世界。

里尔克写道:外界,只能通过动物的目光感知。

” “使用语言,就会有东西出现。

我们和世界的关系中,尴尬的那部分,会出现,它与纯粹自由相对。

我在说话,主语;我在听,宾语。

……” “自然中没有裸体,动物没有裸体,因为他们生来裸体。

”51’ “有些人从河中知晓了特定的真相。

在如梦的雾中,河流依然沉睡。

它了解自己,比我们了解得清楚。

已经来到了河边,可在这,什么都看不清,我们只能看见深渊。

迷雾让我们无法看得更清楚。

那时在画布上,不要画我们看见的事物,因为我们眼中空无一物。

也不要画我们无法无法看见的事物,因为我们只能画眼中所见,而要画我们没能看见的事物。

克劳德·莫奈”

 6 ) 电影版的阿莱夫

电影版的阿莱夫,每一个画面都包含无限。

现代性的凝结,塔科夫斯基的反面,塔科夫斯基的艺术是根植于前现代的,执着于永恒中的美。

戈达尔的艺术是瞬间中的永恒,只是那一瞬间的一切,短暂且易逝。

王家卫的影像在戈达尔面前太小儿科了,就像柳永的词在李煜的词面前一样。

用影像去解构语言,甚至去代替语言,或许只有戈达尔能做到。

 7 ) FIFF26丨DAY5《再见语言》:人类的世界是一片森林,爱别人胜过爱自己,狗懂得这份奥义

第26届法罗岛电影节第5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主竞赛单元的《再见语言》,下面请看场刊影评人的评价了!

果树超出欣赏能力范围的电影。

绝对没有任何想给差评的想法,但也真的是共鸣不来。

空地戈達爾不僅書寫了「電影史」的過去,也「書寫」著未來。

George戈达尔千禧年后最佳?

Pincent第一次大银幕看戈达尔,第一次看左右眼看到不一样的3D画面呢一桶猫一部非常彻底的实验电影 探讨影像语言的更多可能性 充斥着各种奇怪的段子、随意的手持摄影、肆无忌惮的色调、分离的声画 确实很难看懂 但戈达尔的先锋性不可否认 需要把声和画拆开来理解 甚至现在的3D技术也无法完全消化这部电影Joeyside无法评价,我只能说戈达尔像个中世纪的神棍在装神弄鬼,身为一辈子土逼屁民的我们永远都不知道他是否真的是电影之神的代言人。

穿插的历史影像,一度让我以为耳机坏了的左右抽风声道,以及身为色弱都觉得饱和度爆炸的3D炫彩,切割的3D影像作为一种实验早已有之,但如果配上戈达尔的电影哲学,是否就加上了痛苦才能刺穿现实的意味?

还是看看近处会说话的狗吧,或许他只是想简单地说「CINEMA,MORE THAN A LANGUAGE」子夜无人我的意见并不重要,戈达尔自己玩得开心就好。

Run Erika Run这一个叉是给我自己,我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为零。

约克纳帕塔法在寻找不到“能指—所指”关系的时刻,我痛恨脑子里一团浆糊的自己。

#FIFF26#第5日的场刊将于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8 ) 电影或哲学?

这是戈达尔的非常有益的尝试,但电影和哲学/诗之间是有区别的。

电影的基础维度是不可触碰的、叙述性的空间;而戈达尔的尝试既不能用实验概括,更不能用电影的逻辑理解,可以说戈达尔在“反电影”,他试图用哲学的展现方式展开影像,“再见语言”也是在这一维度下的提示。

这样的尝试很可能是失败的,电影的肢解现场很难达到电影的效果,电影文本的剪辑更像是给观众开了一场哲学研讨会。

 9 ) goodbye to abstraction

some in-class discussions about the movie Goodbye to Language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Baudrillard’s philosophy in the context of postmodernism:From Descartes’ famous quote, "I think, therefore I am," modern philosophy begins by distinguishing human beings from nature through their capacity for rationality and abstraction. It replaces God with human capacity. Before modernism, human beings were considered special because they were made in the image of God. Now, individual human beings can prove that they are special through scientific deduction and logical thinking.The key to this capacity for abstraction is human linguistic capacity. Language is essential for describing abstract concepts, thus distinguishing human beings from nature. We do not have a word for each material object; for example, the word "bottle" can refer to both a specific bottle and the concept of bottles.In the movie Goodbye to Language, Godard radically questions whether language is key to this distinction. Perhaps language is not directing us towards abstraction, but rather towards a hyperreality created by a series of representations. Images, sound, and words together create layers of representations, causing us to drift further and further away from reality. In this sense, linguistic capacity has lost the functionality that once distinguished human beings from nature, becoming merely a tool for us to move towards hyperreality, driven by our desires.The question now is: in the context of postmodernism, how are human beings different from nature? Godard does not give us a direct answer, but he hints at the end of the movie by referring to Mary Shelley’s Frankenstein: perhaps the capacity for love, rather than abstraction, is the key to humanity.

 10 ) b格一斑

影片32分钟处,男主说:I remember studying the Laurent-Schwarz-Dirac curve.Infinite in every point except for one which is zero.The two greatest inventions, infinity and zero.我记得学过的洛朗-施瓦茨-狄拉克曲线——除了在一点的值为零外其他任何点的值都为无穷(大)。

两个伟大的发明:无穷和零。

疙瘩儿你确定你木搞错?

应该是“除了在一点的值为无穷大外其他任何点的值都为零”吧?

狄拉克是英国大理论物理学家,与前辈牛顿和后生霍金一样,都是剑桥卢卡斯教席的教授。

以他名字命名的令所有物理学家拍手称快而令所有数学家抓耳挠腮的所谓δ-函数具有如下简单性质:δ(x)=无穷大,如果x=0;δ(x)=0,如果x不等于0洛朗·施瓦茨是法国数学家,菲尔兹奖获得者,他将之前被数学家拒之门外的这一类病态函数用分布理论给出了严格的定义。

好吧,这是全片俺窥得的唯一有把握说俺知道他在说什么的一块斑(尽管貌似他说错了细节,但无妨他想表达的意思)。

最后给个他自己写的影片大纲吧(imdb用的也是这个,大概别人也写不出来):http://movie.douban.com/photos/photo/2217926517/告别语言梗概想法很简单一个已婚女人与一个单身男人相遇他们相爱,他们争吵,拳头相向一条狗游走于城乡之间季节更替男人与女人重逢狗发现自己在他们两者之间彼融于此此融于彼但他们是三个前夫砸碎所有东西第二部电影开始与第一部一样但从我们变成隐喻的人类角度来看它们不同这一部在狗吠和一个婴儿的哭声中结束(看到“有关键情节透露”,俺乐了:您倒是给俺透一个啊!

《再见语言》短评

奇葩片我也算看了不少了,但是这部片儿绝对算奇葩片里的烂片,实在不知道在装个什么逼,毫无内容言语空洞不知所云,画面也杂乱不堪

7分钟前
  • SanSan
  • 很差

戈达尔用实验的手法和魔幻现实主义的故事来表达他自己的社会学思考,战争对于生物的意义,对约定俗成的规则的挑战,自由与幸福的意义,乃至告别语言回归原始的尝试……影像实验,奇怪的镜头拼凑,毫无逻辑的剪辑和插入的3D片段;声音实验,噪声和声道的随机切换。大师的一次表达实验,可惜观感太差!

12分钟前
  • Moviegoer
  • 很差

再见高达 手动再见

15分钟前
  • 猫猫
  • 还行

很庆幸有这样的电影,但真的看不懂。。大师是不是都是越老越任性。。

16分钟前
  • 乔治卢卡希
  • 较差

戈达尔声画实验的再进化,分工的声道,3D的画面,两只眼睛与两只耳朵各行其是。断断续续,如醉如痴。六十年代以来的政治与哲学思想,八十年代以来的音乐性与诗意,九十年代以来的希特勒思考,永远的男性、女性,如今的戈达尔依然具有斗争性,依然忘不了毛。从影六十载,戈达尔的电影中充斥着大量难以理解或领会的语句,但从六十年代开始戈达尔就已经意识到了语言的不可沟通性,所以,再见语言,真的再见了吗?

20分钟前
  • 狐不鸣
  • 推荐

好看,每一个镜头和声音/音乐都令人拍掌称赞。有种紧张感从头到尾,是语言、哲学和人的存在的破碎感的原因吧,语言与哲学甚至存在不再于世界契合。片中说我们每个人现在都需要一个翻译,把我们自己说的话翻译给我们听。这太现实了也太荒谬了。

24分钟前
  • Adieudusk
  • 力荐

3.8 疙瘩~

27分钟前
  • 二月鸟语
  • 推荐

浪费我时间啊

31分钟前
  • 周雨阳
  • 很差

不懂

34分钟前
  • mirage
  • 很差

法国人的电影很适合搞文化研究的人看,就是今天这个放映效果让我很痛苦,以后有机会补下2D版本。@独放:景深马戏团

39分钟前
  • iain C-137
  • 还行

什么鬼

43分钟前
  • Carson
  • 很差

大师这是要告诉我们:好电影不仅应该告别叙事,也应该告别语言。据说3D版,两只眼睛会看到不同的画面,我脑补了一下,瞬间便醉了。没什么说的,牛逼到顶。

44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开玩笑的吧

49分钟前
  • 外出偷狗
  • 还行

真心看不懂。

50分钟前
  • 方枪枪
  • 很差

C无法进入,甚至在其中感受不到即使拼贴诗也能有所蕴含的诗意,更像是一叠乱码——我必须询问自己:“到底是感觉到这是值得被捍卫的伟大名字,还是因为崇敬这名字的伟大而必须捍卫他们”

55分钟前
  • MA DA O
  • 较差

没看3D感觉挺可惜的,经推荐尝试了关闭声音欣赏本作,杂乱的剪辑,诡异的画面,从没看过诸如此类的先锋派电影,由于逼格到达异常的高度自然是没有看懂,至于评分当然也就省了。

58分钟前
  • 纸风筱龙
  • 较差

无语凝咽,一切尽在不言中。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很差

很好奇如果把创作者隐去,他们还会不会趋之若鹜地打高分

1小时前
  • 铅纸鹤
  • 很差

好久沒看3D了 真的好3D啊 比以前看的所有3D都3D 高達用最3D的效果辱罵3D

1小时前
  • igrɛkonze
  • 推荐

真是不知道在说啥 据说3D俩眼看到的效果不一样 那大师您拍两遍成不 其实还是定位问题 这种本来应该搁蓬皮杜找个小屋滚动放毫无故事情节爱看瞄两眼不乐意看随时走人的电影大概压根就不该放上来给人打分 而且好多跟偷拍画质似的镜头真是违和感严重

1小时前
  • Catete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