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metime you realize that true love in its absolute form has many purposes in life. It’s not actually just about bringing babies into the world or romance or soul mates or even lifelong companionship. The love we had in our past, unfinished, untested, lost love, seems so easy,so childish to those of us who choose to settle down. But actually,it’s the purest, most concentrated stuff. —摘自第二集
前四集是去年和前任一起看的。
他兴趣缺缺,勉强陪我看了几集。
看到第一集最后门房对女主说“ I was never looking at the man. I was looking at your eyes. ” 我不可抑制地立刻哭了出来。
他在旁边被吓了一跳,说不明白我为什么这么激动。
我并没有向他解释,我只是触景生情。
我明白我们之间的不合适和他的勉强,心里清楚他随时会因为更好的选择离开,如果他会看,那我眼里除了满满的喜欢还有不确定和不信任。
我只是不想主动放弃,我以为再难有的喜欢的人。
现在回头来看,不喜欢我的,永远不会觉得合适,无论我多么委曲求全为他改变,他都会觉得不合适。
而我喜欢的也只是这一类人,并非他一个。
离开不喜欢我的,怀有希望地去找下一个就好了。
第二集不算很喜欢,是个好看的童话。
但其实生活里大多数重要的人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力不后悔,以及学会接受。
第三集so sad。
安妮海瑟薇演得超棒,为她收获了前上级这位朋友感到高兴,她一定能走出来的。
第四集的丈夫很可爱,前期迷茫又呆萌,让人讨厌不起来;通过沟通理解解决了问题,感情修复之后的婚姻让人羡慕。
只有互相之间有很多的爱和包容,才能克服这些困难重修旧好吧。
第五集的演员Sofia Boutella本来就很喜欢啦,角色也很适合她,又酷又帅,笑起来眼里有星星。
和nerd男主蜜汁般配。
以及晒太阳户外吃早餐什么的太浪漫太喜欢了!
只来得及体验过一次,sigh。
第七集好甜蜜好动人,想象中的gay couple的样子。
最后产房对话让我很受感动,也很喜欢这个故事。
但我依然一丝一毫都不想要孩子。
但我大概会很乐意陪朋友家的小朋友玩,前提是他们不太烦人。
最后一集真美好,希望我老了也还有这样的勇气和运气去追求,till death do us part。
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完全不接地气非常小布尔乔亚纽约中上层阶级精英主义自我陶醉的矫情爱情剧(我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
剧里的男女几乎没有任何经济、签证和生活方面的实际困扰,住在有着loft层高高格调工业风装修的apartment或者condo里,大多从事收入不菲的精英职业(年轻角色好多都是在IT公司工作),可能真的没有什么物质上的不满足,可以尽情品尝爱情的痛苦和美好。
爱与不爱几乎是唯一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他们的对象也处在一样的经济水平。
还一定要做足种族多样性和政治正确的文章。
黑白配gay couple充满政治正确爱意的领养故事,印度裔IT新贵和年轻白人女性的真爱传说,北非裔女网红和白人nerd小哥的有趣一夜,亚裔老头和白人老太的感人黄昏恋……无论是怎样的种族搭配,所有角色都说着地道的美式口语,用词高雅精准不粗鄙,即使是英语带着口音的外国门房也永远衣冠楚楚气质卓群;流浪在路上的homeless小姐干净整洁得像反资本主义hippie服饰的代言人,连她的狗都养得油光水滑毛发健康;做出生下女儿决定的单身女性看起来也没有任何经济压力……肯定有人的生活就是这样,但对于我们每天需要担心房租和签证,也没有爱情的人而言,这样的故事虚幻美好得像童话。
本剧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即使离我们的生活这么远,依然可以激起我强烈的共鸣,引发对自身亲密关系的思考。
也许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但有关爱的故事总是相似,区别只在于更纯粹还是更现实。
和许多人一样,一口气看完了modern love,倒不是因为多的多么好看,就是想早点看完了来看整体评论,还有就是想看看这八个故事到底都讲了什么。
剧名的中文翻译有点局限,这个love不仅是爱情的,这个love是包含了世间很多情感的,不要只抱着爱情温暖我的心去看,会让你得到更多。
最开始是一个同事推荐的,我发现身边学英语专业的好像都很喜欢这部剧,给的评价都很好,其他专业的就反之。
也许是我看的环境不够安静,意外的直到最后一个故事我才完全看进去,也许是因为纯粹,最后一个故事最吸引我。
可能是因为自己处在爱情迈向婚姻的路口上,反而更被老年之爱的平静又浓烈,纯粹又复杂所吸引。
现代爱情迈向婚姻的前提就是有房有车,独生子女的婚姻组合里的不迁不让,宁肯离婚也不低头,沉重的“直到死亡将我们分开”的宣誓让多少人在婚姻的门槛前止住了脚步。
但剧里的老年之爱让人突然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不就是一辈子吗,不就是互相谦让互相妥协吗,不就是在无数次的错过和失去中刚好把握住了彼此吗。
老年之爱让我看到了爱情里归来仍是少年的生机,阅尽千帆之后的释然,心动来临时彼此眼中的对方。
婚姻中最纯粹的是爱,最复杂的也是爱,矛盾的人类,经常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才体会到一切的本质。
年轻时的头破血流,中年时的咬牙坚持,老年时的淡然一笑,都从不同阶段诠释了爱。
What is love? What is modern love?
摩登情爱 第一季 (2019)8.82019 / 美国 / 喜剧 爱情 / 约翰·卡尼 埃米·罗森 汤姆·豪尔 莎朗·豪根 / 安妮·海瑟薇 安德鲁·斯科特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有一句扎心的台词。
大意是说,在当今时代,从牵手到上床可以一蹴而就。
“当爱可以用来做的时候,谁还会花时间和精力用心去谈呢?
” 是啊,现在的人们一边羡慕《从前慢》里,从一而终、细水长流的爱情。
但另一边,又在追求效率和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谈着身不由己的速食恋爱。
你有多久没有被一段情感故事所打动了?
最近出的这部高分新剧,或许能让你体会到久违的暖意——现代爱情Modern Love 导演:约翰·卡尼 / 埃米·罗森 / 莎朗·豪根 / 汤姆·豪尔 编剧:约翰·卡尼 / 莎朗·豪根 / 汤姆·豪尔 / 奥黛丽·威尔斯 主演:安妮·海瑟薇 / 安德鲁·斯科特 / 蒂娜·菲 / 约翰·斯拉特里 / 戴夫·帕特尔 首播:2019-10-18
这是由亚马逊出品的一部8集单元剧。
每集一个独立的故事,时长在半个小时左右,可以用短小精悍来形容。
虽然篇幅不长,但是此剧的阵容却相当强大—— 主演包括安妮·海瑟薇、“莫娘”安德鲁·斯科特(《神探夏洛克》)、蒂娜·菲(《我为喜剧狂》)、安迪·加西亚(《教父3》)、戴夫·帕特尔(《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男主)、奥利维亚·库克(《头号玩家》女主)等等。
在第七集里,还有”黄老板“艾德·希兰的客串戏份。
而此剧的导演约翰·卡尼也相当值得一提: 他执导的《初恋这首情歌 》《曾经》《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等电影,不仅口碑颇佳,而且还贡献了诸多好听的歌曲。
在这部剧中,同样出现了很多好听的歌曲。
尤其要安利一下片头曲《Setting Sail》,配上一对对真实恋人造型各异的亲密照片,相当感人和暖心。
不仅演员和导演的阵容够强,此剧的剧本也值得一提。
它改编自《纽约时报》开设了15年的同名人气专栏,其podcast更是邀请了诸多影视圈的名人来朗读文章。
里面的每一个故事,都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
虽然名叫“Modern Love”,但它所聚焦和探讨的却不仅仅是爱情,而是现代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方式。
废话不多说,接下来就为大家聊聊,这里面最打动我的一个故事——《当门卫是你最好的朋友》 。
这是本剧的第一集,也是看完能让人瞬间被戳中的一个故事。
它并未聚焦于爱情,因此故事的主角也并非恋人,而是一个住户和楼下的门卫。
女主角米切尔,是一名生活在纽约的独立女性。
她漂亮又幽默,身边的约会对象换了一个又一个,却始终没能安定下来。
一天晚上,他和一个男人约会结束,对方执意要送她回家。
但米切尔却表示拒绝,说送到楼下就好。
为什么米切尔会如此谨慎?
原来,她所居住那栋楼的门卫古斯明,是一个相当“古怪”的人。
古斯明的父母是政治激进分子,在他小时候就双双被逮捕。
而他本人也从小在劳改营长大,形成了严肃古板、沉默寡言的性格。
虽然看上去就不好招惹,但古斯明却是米切尔最好的朋友。
他每天目送着米切尔进进出出,默默注视着她和其他男人的每一次约会。
虽然只见了今晚这个约会对象一眼,但古斯明却能看出,他是一个不靠谱的人。
不仅如此,他还断定:这个人再也不会联系米切尔。
自我感觉良好的米切尔,当然不信邪。
她继续和男方聊天、发短信,一切就像当晚的约会一样美妙。
到了第二天,事情却发生了反转—— 那个头一天还在和米切尔亲吻、调情的约会对象,瞬间就像人间蒸发了一般,再也联系不上。
果然,古斯明的“预言”成真了。
米切尔一边佩服着古斯明毒辣的眼光,一边又开始了新的约会。
这一次,她的约会对象是一个叫泰德的男人。
泰德不仅长得英俊帅气,而且还相当温柔体贴。
在米切尔家过夜后,他第二天一早就出去买早餐,对待陌生人也谦逊有礼。
米切尔也在心中暗自窃喜,这次终于找对人了。
真的如此吗?
并不。
当她信心满满地向电话中的古斯明炫耀时,又被泼了一盆冷水。
古斯明像往常一样,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男方的毛病。
“这个家伙没脑袋。
”
果然,古斯明的“预言”又一次成真。
这个看起来充满魅力的男人,很快就和米切尔分手了。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
更让米切尔感到晴天霹雳的是,她竟然意外怀孕了。
独自在纽约打拼,身边也没有亲友,精神崩溃的她只能向古斯明哭诉。
米切尔原本以为,一向都古板严肃的古斯明肯定会像家长一样,骂她一顿,或者二话不说就让她打掉这个孩子。
没想到的是,这次古斯明却相当暖心地劝慰和开导她,并且无条件地站在她这边,让她做尊重自己的决定。
一向被古斯明diss的米切尔,这次却不明白了: “你一直大费周章保护我远离坏男人,现在却好像在鼓励我一个人生活。
”
而古斯明的回答也相当暖心: “你现在不再是一个人了。
”
于是,在和孩子爸爸沟通后,米切尔决定生下孩子并独自抚养。
而古斯明也从朋友变成了半个保姆,默默地关心和照顾着米切尔的生活。
帮她拿东西、搬重物,盯住她不要做危险的运动等等。
十月怀胎,米切尔终于生下了自己的孩子。
古斯明依旧像好友,又像长辈一般,默默关心和照顾着这对母女。
一天,米切尔收到一封邮件。
她面试上了一家位于洛杉矶的公司,因此不得不离开纽约,离开住了好几年的这个地方。
临别之前,她来告诉古斯明这个消息。
古斯明开心地祝贺米切尔,然后独自走出了大楼,矗立在冷风中。
看着古斯明沉默的背影,米切尔也不禁潸然泪下。
五年后,米切尔带着孩子和新的男友回到这个曾经的住处。
老友重逢的瞬间,他们拥抱了对方,仿佛回到了多年前彼此照顾的时光。
接下来,就到了惯常的流程—— 让古斯明好好认(考)识(察)这个新的男朋友。
米切尔依旧像往常一样,对结果满怀忐忑。
但这一次,古斯明仅仅在打招呼的几秒钟里,就对这个男人给予了肯定。
当对方询问原因时,古斯明表示: 从见到米切尔的第一眼开始,就已经有了答案。
原来,这么多年来,古斯明看的从来不是米切尔带回来的男人。
他看的其实是米切尔的眼睛—— 因为,一个人幸福与否, 可以用语言和动作来掩饰。
但只有眼睛,才是最不会骗人的。
这些年来,古斯明才是最了解米切尔的人。
而这个故事也也让我们看到,人与人之相处的温情和善意确实是可以传递和流通的。
它能跨越一切外在的鸿沟,去感动另一个陌生的人,温暖另一颗受伤的心。
而这种跨越了亲属关系、性别差异、年龄鸿沟的亲密感情,也是这个故事最能打动人心的原因。
除了这个故事之外,《现代爱情》里还讲述了另外几个不同类型的故事。
比如第三集里,讲述了一个双相障碍(躁郁症)患者在恋爱中遇到的真实困境。
在第七集里,展现了LGBT群体对于婚恋、以及领养小孩的抉择与妥协。
在第二集里,则用两对刻骨铭心的初恋故事,对“真爱的绝对形态”进行了深刻探讨。
虽然主角不同,故事各异,但主题都殊途同归—— 它通过一个个发生在现代社会里的情感故事,来真实展现现代人类的情感连接路径,以及亲密关系的建立方式。
一句话概括,它就像是剧版的《真爱至上》。
既有打动人心的故事,也有直戳人心的金句,还有细腻入怀的音乐。
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看情感故事的人,这部剧可以让你看到现代人关于情感连接和亲密关系更多的可能性。
当然,对于喜欢看温情小品的人来说,这部暖心神剧更加不容错过。
*本文作者:张不才
没有wifi的日子,就只好打开硬盘里的剧看看,因为是吃饭的时候看,看到这部也算是可以下饭。
这个剧之前只看了三集吧,后来就没看下去了。
今天捡起来,看了第六集,非常喜欢,好感人。
一个小时候缺失父亲的女生,想体验一下没有条件的爱是什么样的故事。
结尾算是对方为了自己做出了牺牲,算是一种无条件的爱的体现吧,我觉得可能是这样。
年纪越大,越发觉得这种无条件的爱非常难得,小的时候不觉得,好朋友在一起那都是因为彼此喜欢的缘故。
年纪越大,人际之间的交往越发逃不出利益关系。
忽然发现甚至于父母和亲戚,也是势利的,长辈都会因为某某是成功人士而更加喜欢,又或许因为某某更孝顺,又或许因为有求于某某等等。
中国式的父母的喜爱一直是有条件的,可能是因为一直行走在令他们满意的轨道上,之前也没有感觉到,总是认为自己是最受宠的孩子。
直到有一天发现其实父母只是喜欢令他们满意的自己,而不是那个不完美的自己,如果你不完美,就不配享有他们全部的爱。
前几天听了广播剧《泥中莲》,非常感动,虽然是骨科,虽然是变态般的兄弟恋,可是那又怎么样?
这两个人想要在一起的想法就是那样单纯,无论那个人是不是肮脏,也要在一起,没有任何条件。
现在的婚恋不是已经发展成“市场”了么?
两个人的家庭背景,职业,身高,相貌,是不是有房有车,学历工作等等,可是和剧里这俩人的不伦之恋比起来,我不知道哪个更“不伦”。
当然,我不认为理想的东西应应该随时随地在现实发生,但是我们至少不应该认为畸形的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吧。
---今天又看了第7集,讲的是两个人在一个契机之间向对方展示了真实的自己,也非常感动。
人和人之间,或者说人在社会上就时常需要展现一个尽可能完美的自己,很可能就是下意识的,一个人的周围能够让人暴露真实的自己而又放松的人并不多。
想起来小朋友的任性,是啊,他们不在乎暴露真实的自己,因为觉得长辈会包容他们。
又重新看了第一集,就想起来当时没把整个剧看下去的原因,因为这不是一部用来消遣和下饭的剧。
这一集是里面最喜欢的,超级感人。
这些故事都很短,但是人性的这些美好和真实却需要心灵去用心体会的,直面内心也是需要勇气的。
随着年底北美电影颁奖季的日渐临近,好莱坞各大电影公司便开始着手一年一度的冲奥宣传造势,由《婚姻故事》《好莱坞往事》《爱尔兰人》《小丑》《乔乔兔》《灯塔》等影片组成的颁奖季基本参赛格局也已然明晰。
《婚姻故事》
《爱尔兰人》
《乔乔兔》在颁奖季期间,出于收视率上的考量,北美各电视台会在圣诞节前后停止更新电视剧集,进入电视剧的冬歇期,将电视荧幕退让给各大电影颁奖典礼、超级碗等运动赛事直播和节日活动的播出。
可以预见,接下来的几个月,各大电视平台的新剧都会受到颁奖季效应的影响而变得黯淡失色。
作为当下的两大电视流媒体巨头,网飞和亚马逊为了在明年必然爆发的流媒体大战(苹果、迪士尼等新流媒体平台上线)中拔得头筹,也在全力以赴地参与到颁奖季中来,暂时会将重心从电视剧集转向参赛电影的宣传上。
或许正是出于相同的考虑,网飞和亚马逊于近期上线的新剧均是偏向小格局的、基调轻快的作品,似乎是提前进入了“冬歇期”。
《悦纳新自我》相较于网飞出品的,由“蚁人”保罗·路德担任主演的概念化原创喜剧《悦纳新自我》在播出后出现逐渐下滑的走势;开局并不理想的亚马逊新剧《摩登情爱》(又名“现代爱情”)反而悄无声息地在各大评分网站上获得了不小的涨幅。
《摩登情爱》截至目前,《摩登情爱》的口碑已经上升至IMDb8.1分、豆瓣8.8分、烂番茄83%新鲜度和97%观众好评率,这个表现放在轻喜剧风格的爱情题材电视剧集当中可谓相当抢眼。
剧集《摩登情爱》(Modern Love)总共由8个发生在纽约的短片故事所组成,这些故事均改编自《纽约时报》的老牌人气专栏“Modern Love”上刊登的短文投稿,大多是以投稿者自身的真实经历写就的有趣故事。
尽管《摩登情爱》主打的是轻松治愈的城市奇遇故事,但导演和演员的配置依然非常讲究。
约翰·卡尼(John Carney)执导了其中的四部短片,这位爱尔兰导演早已凭借《曾经》《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等音乐爱情片证明了自己的才华。
他对爱情的深刻理解、对情感的细腻呈现,总是能轻而易举地突破观众的心理防线。
《曾经》
《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演员配置同样不乏惊喜:早已是顶级大明星的安妮·海瑟薇、前途一片光明的好莱坞新生代戴夫·帕特尔和奥利维亚·库克、凭借《伦敦生活》中“神父”一角被热议的安德鲁·斯科特、《广告狂人》的主演约翰·斯拉特里……可见《摩登情爱》聚拢了一批为观众熟悉和喜爱的面孔。
(注:下文有剧透)
01.当你最重要的男人是个门卫Maggie是初到纽约的单身女性,喜爱读书,渴望得到甜美的爱情,她与公寓年长的门卫Guzmin是一对忘年交。
Guzmin拥有丰富的社会历练,看人的眼光非常准确毒辣,他曾多次为Maggie把关身边的男性,对Maggie的关怀无微不至,像男友,像知己,像保镖,也像父亲,却又能保持恰当的距离。
Maggie向来重视Guzmin提出的建议,但由于让她心生好感的男人一再被Guzmin否决,她决定不听从Guzmin的意见放手去爱,最终却因交往不慎而意外怀孕。
男方在”做父亲”这件事上退缩,毫无心理准备的Maggie在Guzmin的疏导下,决定独自抚养孩子长大……
02.如果丘比特是个八卦的记者心思细腻的记者Julie在采访开发交友应用程序的Jushua时发掘了他身上不为人知的爱情往事:Jushua在多年前的一次工作应聘中遇到了此生的真爱Emma,俩人的相处模式达到完美的默契,很快确定了恋爱关系。
可好景不长,女友在交往期间出轨前男友,Jushua气愤之下断然与Emma分了手。
而实际上,身为采访者的Julie也有一段以遗憾告终的爱情……
不久之后,从杂志上看到相关采访的Emma找到了Jushua。
与此同时,阔别几十年的旧情人也重新出现在了Julie的面前。
遭遇同样的情形,年轻有为的Jushua和已过激情年岁的Julie将会作出怎样的选择……
03.无论我是怎样的人,请接受我Lexi患有躁郁症,这使得她的状态阴晴不定,心情愉悦的时候,她是大家口中像极了好莱坞黄金时代的绝色女星丽塔·海华丝的迷人女性;而抑郁发作的时候,她的情绪极度低迷到谷底,像是感冒患者一样瘫软在床,甚至会崩溃大哭。
躁郁症是令Lexi难以启齿的困扰,她的职业和爱情注定会受到影响。
对自己的病症闭口不谈的Lexi最终将会何去何从?
04.你来我往,让游戏继续永恒地保持婚姻关系中的新鲜感,这是一件比登天还难实现的事。
最近,Sarah对丈夫Dennis产生了诸多的不满,而木讷的丈夫却无法回应妻子的这些抱怨。
熬过七年之痒的婚姻,就能够顺利地走到终点吗?
显然现实并非如此,即便是磨合十几年的夫妇,也可能因一件小事而产生无法消化的矛盾。
Sarah和Dennis的这段婚姻出现的问题看似微小到不值一提,但如果不及时解决,便很可能崩溃瓦解。
05.在医院,一段苏醒的插曲Rob的第一次约会并不顺利,或者说直接搞砸了:在约会氛围达到最佳的时刻,他不慎被锋利的玻璃杯碎片划伤了手臂,而被送进医院治疗。
Rob很喜欢他的约会对象Yasmine,她性格开朗、自信而魅力四射,面对这样迷人的女人,Rob不敢袒露真实的自我:他是个典型的宅男,是别人眼里呆头呆脑、避之不及的怪人。
令Rob意外的是,Yasmine并没有在自己住院期间离开,反而悉心地守候在他的身边。
善良的Rob决定向Yasmine坦白,哪怕Yasmine会因此离开他……
06.他着像老爸,这只是单纯的晚餐吧从小缺失父爱的Maddy,在父辈上司Peter的身上找到了父亲的感觉,她对Peter的过分关注同时也引起了Peter对她的注意。
不久,Peter邀请Maddy共进晚餐,晚餐地点是在Peter家。
随着对彼此的了解不断加深,两人的关系越来越亲密,单独相处的时间也越来越频繁。
在一次“约会”的过程中,Peter在非常融洽的氛围中亲吻Maddy,Maddy却突然一把将他推开,对他大发雷霆……
07.她自己就是一个世界Tobin和Andy是一对相爱相亲的同志夫夫,二人在做了充分的专业咨询后,决定进行开放性领养,即与意外怀孕却又无力抚养或不愿抚养孩子的女性达成协议,领养她即将出生的孩子。
挺着大肚子的年轻少女Karla通过领养机构与这对同志夫夫取得联系,Tobin和Andy经过Karla的一系列测试后获得抚养权,预计8周后将要生产的Karla随即住进他们的公寓……这集可以看作是对经典校园电影《朱诺》的另一种视角的呈现。
08.越是临近终点,马拉松变得越是甜蜜黄昏恋面临的最大阻碍是什么?
这个问题在不同地域文化、不同个体认知的语境下有着截然不同的回答。
思想保守的高龄独身者会选择继续独自生活,无欲无求的单身老人早已不再相信爱情,而信爱且敢爱的老年人也面临着随时死亡的威胁。
Margot和Kenji相识于老年人竞跑活动,他们情投意合,有共同的爱好和话题。
相识一段时间后,Kenji邀请Margot和自己共同生活,他们都不想再多浪费一秒去摆弄年轻人无谓的矜持和犹豫,毕竟彼此所剩的时日不多。
但意外却打破了他们的美好期待:因为重病,Kenji先Margot一步离开人世……
剧集《摩登情爱》这一中文译名,实际并不能准确地描述整部剧的内涵,它不仅与爱情有关,还掺杂了其他的更丰富多元的情感和思考,英文中的“Love”本身,即囊括了不同性质和形式的“爱”:爱情是一种爱,亲情是一种爱,友情是一种爱,对某非人事物的迷恋也是一种爱……
在叙事风格上,《摩登情爱》其实极为接近伍迪·艾伦、鲍姆巴赫所拍摄的那些城市电影,背景在纽约市区,情景建构在聊天上,没有过于激烈的戏剧性的冲突对立。
但就像伍迪·艾伦的电影那样,这些短片尽管情节散漫,却有着一套足以令观众舒适的节奏,故事当中蕴含丰富的生活哲理与经验。
当年《纽约时报》的“Modern Love”专栏无疑是为纽约市民们提供自我表达的机会,因此以专栏精选故事改编的《摩登情爱》显然也是一部以城市为主题的短片集合,是一部带有独特的城市记忆的作品。
这部作品的其中一个社会价值体现,便在于它向外界展现了纽约的城市风貌和城市文化,以及纽约人的情感价值观念。
通过8个短片故事的衔接和对照,《摩登情爱》的核心表达其实已经非常地明显,所谓的“Modern Love”要阐述的无非是现代社会下的个体情感观念的变迁。
诚如剧集片头的幻灯片所给出的画面信息:现代爱情是跨越年龄、性别、肤色、文化、身份、宗教信仰等问题的真正意义上的爱情。
一个真正的现代人不应以情感对象的外在属性作为他们的情感价值判断的核心依据,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尊重自己真实的情感需求。
作者| 卡洛斯的三棵树;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最近大家都在讨论《不够善良的我们》,我没有看,暂时也不打算看,但热评都在说台湾电视剧已经在next level了。
我已经很久不看电视了(我是说打开电视机看着各个卫视播放的电视剧),当我今天下午再次“浏览”了一遍各个卫视播放的电视剧时,再回想这部剧,不禁感慨,美剧确实处于next level了。
电视剧用了modern love这个名字,但其实8个故事(我其实只认真看了5个)看来下,modern对应的也只是越来越现代的生存环境,人类对情感的需求与理解似乎和几百年前,几千年前差异不大,依旧原始。
我喜欢第三个故事。
安妮海瑟薇真美,演技也出色。
最近两年,我特别能共情那种会突然陷入抑郁状态的角色。
比如德国电视剧《我们》里面的Annika,菲律宾电视剧《伴我入眠》里的Luna,还有《绅士杰克》里的小黄鸭,等等。
或许她们的脆弱反向证明了我平日里的积极快乐,让我有种可以保护她们的力量感;或许她们的脆弱激发了更内在的那个悲观又无力但向往爱情的我,希望可以有个人接纳不够好的我;或许她们的“作”满足了我(人类)对虐恋这种反反复复折磨他人也折磨自己以此验证爱情确实存在的癖好,总之,我喜欢这种脆弱感。
当安妮海瑟薇饰演的女主从亢奋的巅峰一瞬间感受到自己的情绪即将滑落时,那种焦急、无助、痛苦、愤怒的表情和状态,真的是极具冲击力。
我们生存在一个文明的国度,我们被灌输乐观、积极、充满活力才是正确的,当然这确实是正确的。
但我们的自我控制系统似乎还没有先进到可以和“现代”所匹配。
我们的情绪会突然地跌落谷底,我们会抱怨、会打不起任何精神,目前科学似乎还无法解释(或者治愈),但它确实发生了,于是这成了病。
病,自然不是好东西,我们怕这个病会影响工作、影响生活,影响交友,于是我们藏着,我们压抑着,我们欺骗着,但病还是不会好啊。
故事最后告诉我们,或许接受它的存在,接受它确实很难治愈,才是最摩登的选择。
喜欢第七个故事。
karla这种“奇葩”应该短期内都不会出现在中国的影视作品中吧(如果有请告诉我)。
她的理念简直太原始了,就像Tobin所说,她是生错了时代的人,一个狩猎采集时期的灵魂在21世纪闯荡,似乎还生活的不错。
多么勇敢的叛逆者,有没有一刻,我们也被她洒脱不羁的生活所吸引,被她离经叛道的理论所震慑,然后扪心自问目前我们所经历的推崇的引以为傲的文明就真的高于一切,是人类可以经历的最至高无上的体验了么?
幸福如果可以被量化,那我们(至少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人民)确实处于人类最幸福的时期,便利的交通,发达的通讯,数以万计的美食, 层出不穷的高科技产品让我们体验了从不曾拥有了物质富足。
但,精神呢,幸福真的可以被衡量吗?
便利的交通更多是push我们为赚更多的钱而奔走;发达的通讯让远方的思念更快抵达,也让情感如网速般来得快消失的更快;美食,美食,美食,挪威的三文鱼真的比家附近农地里长出的西红柿更令人感到幸福吗?
我不是反科技进步者,也不是有胆量对抗摩登的勇士,我只是被Karla绝对的叛逆所刺激到了,然后陷入沉思,内心有一个声音在提问,我是不是在过一种被完全规训的生活,没有自己的选择,有的只是接受,接受,接受!
而这种想法又很危险,因为它既不勇敢,也不成熟,只是躁动。
但我同时又感到很开心,因为即使没有改变自己,我也有那么一瞬间被感动过,有一个摩登社会的叛逆者过着还不错的生活。
写在最后,Andrew演技真好,这部电视剧可真是众星云集呢
个人感觉翻译为《现代爱情》不太合适,有几个故事讲的是更广义的爱,或者说是友情更恰当些。
这些爱的故事都是《纽约时报》的Modern Love专栏里普通人的真实故事。
片头的照片大概与这些故事有关。
第1集 When the Doorman Is Your Main Man一个独居在纽约的年轻女子,与她的门卫Guzmin之间的忘年友情。
Guzmin是她的门房,保镖,知己,一个父亲般的形象。
曾经是军人的Guzmin有一双鹰眼,在狙击手的射程范围内可以对来人有大致的判断。
其实他只要看到女孩的眼睛,就知道她身边的男人是不是合格。
“闭嘴,纽约!
”第2集 When Cupid is a Prying Journalist在这个故事里,爱情并没有特别之处。
记者才是射出爱神之箭的丘比特。
有的爱可以失而复得,有的只能遥遥相望了。
第3集 Take Me as I Am, Whoever I Am安妮-海瑟薇扮演一个躁狂-抑郁症患者。
对自己的病情讳莫如深,使她失去了多份工作。
感情也不顺利,重要的是,她离开的人或公司都并不知道她的病情,可能会怀疑她的为人。
这里爱情也不是重点,最后的女上司才值得赞颂。
女主因为她才开始向别人敞开心扉。
(PS:那些年莫名离开我的人,是不是bipolar啊?
)第4集 Rallying to Keep the Game Alive年久的婚姻更接近亲情。
维持婚姻,就像玩羽毛球或网球时的和平球,为了使游戏时间尽可能地长,需要双方的配合。
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或仅仅是为难对方,就把球打得角度刁钻或力道甚强,游戏就会早早结束。
约翰-斯拉特里这些年竟没有变化。
只是一头白发比《广告狂人》时稀疏了些。
第5集 At the Hospital, an Interlude of Clarity医院是个让人觉醒的地方。
本是陌生人的男女主第一次约会出现了意外,直接去了急诊。
一夜之后,女主不再关心她网上直播的关注率,洗去铅华,素面示人。
两人最后的关系并没有明确,但可以肯定那是一种温暖的、让人宁静的东西。
医院的卫生间里,两人当着对方的面方便,并不避讳。
“我们好像快进了好多年。
”第6集 So He Looked Like Dad. It Was Just Dinner, Right?女孩自小没有父亲,把对父爱的渴望投射到公司的年长同事身上。
同事误会,以为是暧昧的暗示。
求欢不成,仍可以做朋友。
这与现实中遇到的男人不一样。
这大概是我们需要电影文学作品的原因吧。
第7集 Hers Was a World of One一对同性情侣收养小孩子的过程。
安德鲁-斯科特出演,他看到小女孩的出生过程,眼睛满是泪水,对那孩子产生了真正的感情。
而孩子的生母也不是真的冷漠无情,她经过认真的观察才相信这一对人会是负责任的家长。
第8集 The Race Grows Sweeter Near Its Final Lap夕阳之恋,格外甜美。
因为早已饱尝了生活的起起落落。
最后一场雨,把八个故事串联在一起,还交待了一些略去的细节。
挺美好的。
明天找剧中音乐,慢慢回来补充。
明天的明天到了。。。
片头,第二集片尾,第八集片尾,都是新歌。。。
预告片中的背景音乐,是Cat Power的What the world needs now。
另一个30秒的预告片,歌曲是 Love Will Keep Us Together / Neil Sedaka第一集:片头曲,是新歌Setting Sail,By John Carney和Gary Clark,目前Youtube这首歌的资源是从本剧中截取的视频。
部分歌词如下:We face music together. And throw our heads in the rain. Face all kinds of weather. But not afraid of anything. When the sun comes out, we'll be on our way. We don't care where we land....Somebody to Love / Robert John Ardiff 【9-10分钟处Maggie阅读时】Teach Me Tonight / Erroll Garner 【Mark一直没打电话】The Girl Who Fell to Earth / Gaz Coombes【20分钟左右Guzmin护送Maggie进门,把Ted关在了门外;结尾处当他们在自然历史博物馆漫步时,重放了这首歌。
】Clowns / Goldfrapp 【24分钟,Maggie和新生儿回家】12分钟处,City of Light,亚马逊只是这样标注了一下。
第二集:片头曲同上集,之后是一首Bobby Short现场表演的I happen to like New York,还能听到掌声呢。
Emma和Joshua第一次在动物员谈论猎豹时,Tables and Chairs / Andrew Bird。
Josh与Emma在大猩猩处重聚时,只有音乐伴奏。。。
女记者和Andy在一起叙旧及Andy注视家人时的歌,是Nerina Pallot的Circus,绝对是新歌。
片尾,Human Love,By Gary Clark。
【新歌】第三集:Anne Hathaway本人唱的Supermarket。
【算了算了,这又不是爱乐之城】与Jeff在冰淇淋店时,是Robert John Ardiff的Lying in the Gutter。
Bipolar Girl / Anne Hathaway本人Put the Blame on Mame - From "Gilda" / Rita Hayworth,是安妮-海瑟薇整理房间准备约会时的歌。
结尾的Make yourself a happiness pie,by Leslie Sarony,1931年的歌。
【1931年中国在唱什么歌,是金嗓子周旋吗?
对平行世界很感兴趣诶。
】第四集:Large Hearted / Paul Fonfara, The Ipsifendus Orchestra,Pan穿过中央公园,孩子们去露营。
Don't Mention the War / The Divine Comedy 【片尾】第五集:Poinciana / Ahmad JamalBilly Boy / Ahmad Jamal 【打碎杯子】上面两个都是爵士钢琴曲,没有歌。
离开医院时,是Robert John Ardiff的People Talking。
【这已经是本剧出现的Robert John Ardiff的第三首歌了。
】Days Aren't Long Enough / Steve Earl & Alison Moorer【两人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剧集里的演唱者是Thomas Dybdahl and Lera Lynn) 第六集:Unaccompanied Cello Suite No. 3 in C Major, BMV 1009: Bourree I / Yo-Yo Ma 【马友友诶!
】 Maddy找理由在Peter的办公室附近晃悠。
Quando m'en vo from La boheme, Act II - Voice / Giacomd Puccini 【普契尼诶!
】Maddy在她的dad date,Peter在做饭。
Cello Concerto in A Minor, Op. 129: II. Langsam / Leonard Rose, Leonard Bernstein, New York Philharmonic 这段是Peter在卧室听的音乐。
这集都是古典音乐吗?
欢迎来讨论,或纠正。
Walking Away / Regina Spektor 【片尾曲】第七集:Ari Ari (Indian Street Metal) / Bloodywood,Karla做饭,她的东西摆满客厅,Tobin和Andy回到家中。
September Song / Django Reinhardt,三人住在一起。
Kooks / Gary Clark,片尾。
【Gary Clark,1984年出生于德克萨斯的奥斯汀,音乐风格糅合蓝调、摇滚、黑人灵歌(soul music)以及hip hop的因素。
】第八集:I happen to Like New York (From "the New Yorkers") / Bobby Short【第二集也有这首歌】The Lost and Found by Gary Clark & John Carney 【Jasmin与Rob在小餐馆门口相遇,开始约会,直到最后。
终于找到了,但是,它是个新歌。
】(这回全了吧?
) 非常感谢各位讨论区提供线索的朋友们,感谢点赞、收藏和转发的朋友们,感谢MTV,感谢CCTV。。。
尽管我没有恋父情节,我的父亲十分温柔体贴顾家,我的成长过程中从未缺失过父爱,可当我看到这部剧有一集是讲daddy issue的 我瞬间就点开了 然后开心地哭了一场三年前我爱了一个大我36岁的人,这事儿除了我大学最亲的舍友外,没人知道。
20岁我刚到美国留学,从北京到了美国西部一城市的小镇,安静祥和却也百般无聊。
直到我阴差阳错地选了他的宏观经济课。
对,他是我老师,可以叫他 Doctor+Surname, 或者 Professor +First name. 这种感情来得不明不白,可能只是因为他给我的小论文写了鼓励的话,可能只是因为第一次去他office hour 问问题的时候他夸我认真,可能只是因为舍友偶尔提了一句你看他的眼睛多好看。
是的,那是我见过最漂亮的蓝眼睛,说得很俗就是,星辰大海。
我开始疯狂迷恋他,他有一切我喜欢的:博学,稳重,自律,幽默,克制,以及恰到好处的刻薄。
我一向对爱非常努力,我开始上课悄悄录音,认真写他的每一个作业,我几乎霸占了他所有的office hour,通读课本找最刁钻的问题去问,在教学楼大厅假装制造偶遇,送他专门从中超买月饼/旺旺仙贝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零食,抢走舍友本来要送给其他人的中国画给他,买故宫出的贺卡和纪念品给他做生日礼物,从旅游各地给他寄明信片。
他似乎也很喜欢我,和我讲他的故事经历,也开始用他的私人邮箱给我写邮件,会发emoji给我,分享他的旅行,也会说 I miss you so much之类的能让我高兴一整天的话。
我们之间这种,不知道该如何定位的感情,没有人能发现,可能也没人能理解。
表面上我可以光明正大地说他是我最喜欢的老师,他也可以把我介绍给其他教授,说看这是我的得意门生虽然她英语是二外可她的论文写得比美国学生都要好。
可是我们都知道,我们都有一只脚踩在边界线上。
我不像第六集的Madeline, 我从没把他当父亲的角色,我的每一个举动都想让他对我增加好感,男女之间那种好感。
可我又真像Madeline, 因为我知道,一旦他前进一步,我对他所有的迷恋可能都瞬间化为乌有。
很奇怪,我可能会在脑海里想象和他亲密接触,可又非常清楚地知道自己,不会让一切真得发生。
我和他之间不可跨越的距离,年龄,身份,有时候让我绝望,有时候也让我感到庆幸。
他年轻时疯狂爱过一个女孩,被分手后曾长期酗酒,后来幡然醒悟,读了phd当了教授。
他一辈子没有结婚,可他的partner是学院另一位女教授,聪明幽默专业博学。
临毕业前一天我用了仿佛是余生的所有勇气,邀请他共进晚餐。
他拒绝了我,可是约我下午可以一起吃冰淇淋。
然而当天他爽了约,至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他没解释我没问。
舍友总说,毕竟他从没做过父亲,从没体会过如何以父亲的角色去爱一个人,自然也不会把我当成他的女儿。
毕业那天我们光明正大得合影拥抱,当晚我写了长长的告白邮件给他。
他仿佛回了无数个谢谢,解释了我们都心知肚明的无法跨越的鸿沟,道了歉。
也许很无聊,没有什么他为了我抛弃一切来到中国拿着一束花站在我家门口,没有狗血的其他剧情。
可我们仍有联系,从刚毕业的几乎3天一封邮件到现在3个月一封这样,说说自己的日常,他也帮我想想未来。
这段莫名的情感让我耗时耗力,可我又无比庆幸,有他站在边界线上,不会进一步也不会退一步,像我永远的精神守护者,也许根本不是爱情,也许也是。
Top 2
Top 1
发现正文不得少于104字,就随便总结一下吧。
(1)大部分时候是短靴,在穿着舒适的时候是keds那种板鞋,只有两次例外,公园长椅上穿了穆勒鞋,还有第二次工装连体衣的平底皮鞋(看不太清)。
(2)只有冬天会戴帽子,清一色的大地色贝雷帽。
(3)经常戴那种很细的围巾做搭配,感觉很适合矮个女生。
(4)宝宝也是文艺时斜跨小皮包,舒适时单肩托特包。
(5)几种常见的搭配:西装外套+裙子+短靴+小斜挎包+其他配饰这个模式有冬夏两个变种,偏厚的时候内搭是毛衣+半身裙,贡献了我最喜欢的两套。
轻薄版内搭是碎花连衣裙。
各种衬衣+针织衫+裤装+平底鞋就是很舒服的搭配,裤子清一色布料质地宽松型。
(6)全程没什么耳环和首饰出境,只有谈怀孕那一次。
凑够字数,走人。
可能我既不喜欢纽约也不喜欢摩登所以不喜欢里面的爱情
掐头去尾的爱情故事,最适合我这种偷懒的观众。《巴黎,我爱你》之类的短片之所以有趣,是因为只给你看一段感情中浓度最高的一个时刻,相遇时电光火石的一刹,又或者是爱情破裂的瞬间,这也是最有电影感的时刻。相较而言,这个还是讲得太实在太啰嗦了,在不长的篇幅里压缩了一段关系所要经历的不同阶段,邂逅、炙热、徘徊、挣扎、补救、释然……草草勾勒,当真正陷入爱情的纠葛里,也就不那么动人了。
这是什么白左鸡汤?
我觉得叫《爱在纽约》比较合适一点,因为讲得不仅仅是爱情。单元剧,每集都是一个小短片,可能也是这样的结构,所以不追求深刻,侧重于感受情绪,整体很轻松,第一集尤好,奠定了整部剧的基调。
也许这就是爱情观的不同吧,不知道都在感动个什么,尤其第二集,爱情的确是自私的,但是轻易甩开现任,奋力追求旧爱,不知道怎么就值得感动了。
比较…………平淡吧…………也是一种疗愈的套路吧……Andrew Scott那一集最喜欢。第一集差点劝退。。。
中规中矩吧,我居然更喜欢中老年那几对……话说剧集太完美了,现实中能做到五成都挺难……
纽约都会 谈情说爱 肥皂剧里的花花绿绿不如播客里的箴言秘语
126比较好看,其他的就不太能get到…蛮喜欢爸爸那个,都不是中年男人了还可以依然保持魅力,真好。
放在美剧就是个糖水爱情短片集,放在国产剧就是启蒙
一次放出就是爽啊~~看完觉得片名翻译成爱情似乎有点不合理,这个love是广义的爱,并不局限于爱情
就第一集不错。还不如听podcast
As we all know这种温情鸡汤只能用来学点地道表达和乐几下,尽管如此还是嫌弃太长。昨天交了Medieval paper的一稿,今天是雨中的movie day。
害,看几集,乏味速食。
中年夫妇那集很拉垮,比较喜欢开头两集,其他一般
cheesy
这也太无聊了 每集都有矫揉造作的小资镜头和drama 即使作为小品 也一泻千里亮点寥寥 唯一打动我的 只有ep2的后半集 5分
小镇文学女青年写的故事,架起来的文艺范儿,苍白空洞,汪国真既视感
知音体,不感动。
太!好!看!了!一座被称为“世界的十字路口”的都市,九段简单却又复杂的故事,几对身处爱恨两端的伴侣——我更愿意把他们叫做伴侣而非情侣/爱侣——或许这样的摩登之爱更浪漫一些。最后一集很妙,妙极了,毫不相干的一群人却因为是在同一座城市发生的故事而第一次有了关联。最喜欢门卫和女孩/都市女孩患躁郁症/夫妻婚姻生活爱情瓶颈/同性夫夫领养宝宝/夕阳之恋这几集,在有戏剧性的同时又不会让人太有距离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