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中一开始就已经是四五年抗战末期了,而电视剧中是从38年长沙文夕大火开始,交代了角色们因战争而颠沛流离。
其实原著中的袁园,田佩芝,东方曼丽三人根本没啥交集,只不过都是与朱四奶奶有联系的交际花罢了,也不是啥高中同学朋友,其实从开头的人设上就已经看出有些犯了“拉良家女子下水,劝风尘女子从良”的毛病,想痛心疾首地探讨三个受过良好教育的青春女子为什么会走上堕落的路。
其实大可不必,张恨水的笔下几乎都是灰色人物,没有谁是纯洁无瑕的,可能除了懵懂的小孩子,就算他们几位女性都不是良家女子,难道悲剧性又减少了吗?
就像老舍先生笔下《月牙儿》的女主,她就是个暗娼的女儿,也曾挣扎过,但最终也女承母业成了暗娼,难道悲剧性的减少了吗。
而很快,田佩芝就遇上了她后来的丈夫小公务员魏端本,实际上这里能看出她和包法利夫人爱玛的命运是有些相似的,原著中没有明写,肯定原本的出身不错,尽管面对战争,仍然还是有些天真娇气,但是家道中落,她们都委身了原本不太可能看得上的男子,爱玛嫁给了老实无趣的包法利先生,田佩芝嫁给了原本有妻子的小公务员魏端本(原著中没有明写,但恐怕田佩芝家人早已离散,甚至已经死去了,不然她也不至于无依无靠到最终沦落的地步)。
总之第1集中三个女孩,朱四奶奶,宋玉生,魏端本,范宝华等等主要角色都已出场,并且为他们各自编织了比较清晰的来历。
其实开始是三个女孩中田沛芝的命运算是最幸运的,至少她遇上的魏端本是个正人君子,可袁园遇上的是藏色心的范宝华,东方曼丽遇上的是像老鸨龟公一样的朱四奶奶和宋玉生。
一到有陈好的戏就是放的快进,就是很让人受不了,败笔。
不喜欢魏端本这个人物,演员演技的问题,朱四奶奶和范是亮点!
结局有一种莫名的憋。。。
剧情瞎写的吧,本来是很能挖点思想内涵的主题。
编剧也太敷衍了,合着推动剧情全靠在那一条街上偶遇。
可惜了何赛飞演的这么好的朱四奶奶,结果人设完全立不起来,朱四奶奶仁慈的都快开福利院了,赌债不用还,手下的人说走就走,朱四奶奶还上赶着送钱送首饰安顿孩子。
范宝华倒是改编的有点意思,也毁在编剧上了,做生意没看出他精明来,倒是玛丽苏运不错,哪都有熟人,还是铁子。
陈好大美人只会喊我要我的孩子…莫名其妙的也玛丽苏了,结尾就一死了事。
还不如东方曼丽这个人物有点看头。
至于袁园,陶太太这几个角色都扯的没边了,不谈也罢。
总之魏端本,刘科长以及这部戏所有的演员演技都在线,毁编剧上了。
战乱冲散了三个女学生,也带她们走向了不同的人生。
东方是其中最快乐最自洽的,她很享受交际花的生活,而田佩芝和袁园则过着彼此互相羡慕的生活。
田佩芝虽然不是大富大贵,但有屋子遮风避雨,老公有稳定收入,吃的虽然是掺着沙子的平价米,好歹没有饿肚子,还有俩孩子,还给她请个保姆,让她能睡睡懒觉,算是安稳的小日子了,在战争年代能赢掉99.99的人了吧,可是她却羡慕做交际花的姐妹们,其实从刚开始就能看出来她以后的结局,她结婚住在简陋的小房子里时充满了失落,嫌弃房子小憋闷,完全忘了前阵子她还在住防空洞饿肚子的时候,后面误入赌博圈,可算是一失足成千古恨,本来家境拮据,赌博第一次赚了钱之后不是把钱存起来应急用,而是第二天就挥霍一空,买好吃的买好穿的,见到件漂亮衣服就走不动路,不知道这么拮据的家境为什么要雇保姆,闲得她“骨头都疼了”,天天去逛衣服店,去打牌,还说什么用挑平价米来打发时间……真是惯的毛病多,还欠着佣人俩月工钱不发,明知道佣人的儿子等着工钱治病呢,真的是太自私了,房租也不交,还给孩子灌输赌博打牌好的思想,讽刺孩子爸爸奉公守法,见了范宝华这种出手阔气的男人之后,更是看自家老公不顺眼,自己当时为什么嫁给他呢?
因为他救了自己的命,自己也不想再睡防空洞,不想被饿死,想有个饭票不是吗?
可是后来又嫌这饭票给不了山珍海味的生活,看得人生气,其实她根本不适合结婚生子,就适合傍大款做情人,给钱就行,后面因为偷钱被抓现行倒是真给人当上情人了,被抓包的时候哭哭啼啼,还以为真是被逼无奈做情人,可是转眼就跟人说话撒娇,可能这也是歪打正着遂了她内心深处的愿?
她老公也是傻蛋,明知道她已经开始赌博了,还把公款让她看管,真是心大。
不过真佩服这田佩芝,谎话张口就来,脸不红心不跳的,一晚上输个百八十万欠一屁股债,对着别人装得可怜兮兮的,一出门就摸着人家送的耳环满脸带笑,真是绝了,这大心脏,也是个人才。
估计她还觉得就她聪明别人都是傻子,他老公拒绝的赃款他竟然背着他老公去要,还傻不拉几的给人写收据留证据,我的天,这部剧看得我真是气得七窍生烟!
而且竟然还敢和洪老五这种混混头子一桌子吃饭喝酒,还收人家戒指,还是在范宝华提醒过她洪老五在打她主意的前提下,最胆大包天的是还想偷人家钱,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范宝华,会那么轻易地放过你,我的天啊,气死观众不偿命啊。
整天口头禅就是不不不,结果呢,每次拒绝都是假的,最后都是从了别人的,别人一说她她就拿俩孩子当挡箭牌,说贪财只是想让孩子吃好穿好,可怜的俩孩子造了什么孽摊上这么个妈,一宿一宿在外面打麻将的时候怎么不想孩子了。
后面东窗事发,袁园来帮她她喷人家一顿拒绝了,转头就去找朱四奶奶给她拉的那个皮条男!
天天把孩子挂嘴边,嚷嚷着有钱了就接孩子让孩子享福,可是她以未婚女的身份被人包养,怎么去接孩子啊,她吃香的喝辣的时候孩子过着什么日子啊,也不知道哪来的自信觉得那个姓钱的接受了她以后也会接受她俩孩子,那不是你的谎话就要被戳穿了吗。
一点也不懂反思自己,觉得自己永远是无辜的,错误都是别人的,见了魏端本埋怨魏端本,见了老范埋怨老范,口口声声说都是老范害得她,引诱她,不记得自己是被陶先生拉去赌的吗?
不记得是自己贪慕虚荣去偷钱的吗?
不过这俩男人也都是犯贱,明知道田佩芝是什么样的人,还都愿意再接手,也是佩服。
女主的种种行为都预示着她的命运走向,如果是和平年代,以她的相貌学历肯定能如愿嫁个有钱人,过富太太的生活,可是这是战争年代,能不能认清现实啊,活着就不错了,非得给你扔前线才知道自己的生活有多幸福吗,唉…要说她坏,她也没有那么坏,就是有点自私,贪慕虚荣,好逸恶劳,一有点资本就翘尾巴,心地不够善良,拖欠保姆工资不说,赌钱赢那么点就对着抬滑竿的人吆五喝六的,完全是看不起底层人的做派,良知么有那么一点,后面看到陶太太卖血养孩子,她内心也有过震动,她在想为什么别人做得到自己就做不到呢?
她对自己有着清楚的认知,吃不了苦,袁园离开朱公馆各种想办法求生,而田佩芝每次遇到困难都往朱公馆跑,而她明知道朱公馆是什么地方,她也管不住她的腿,然后真让她办事的时候她又哭哭啼啼不情不愿,真的是又当又立的典范啊。
其实不是说田佩芝不能去过好日子,去过她真的遇到了一个条件好的男人,俩人也是真心的,那和魏端本好聚好散,进入下一段婚姻也没什么可指摘的,人人都想过更好的生活,但她是飞蛾扑火,自以为聪明,想把那些有钱人玩弄于股掌之中,觉得自己做交际花就能把所有男人拿下,结果也就可想而知了,出卖身体和色相的有几个有好结局?
说实话好久没看到这种虚荣人设的女主了,放现在这样的人设根本做不了女主,因为不够正能量,现在的环境好像不懂得什么是批判意义,非要主角一点缺点没有,就算是有这么个角色估计也没有演员愿意演,怕被喷……袁园可惜了,最初逃难到达重庆的时候她是三个人里唯一想自食其力的人,做小生意卖炒米糖开水,可惜命运弄人,她最纯粹,却最先被男人伤害,搞得她心灰意冷,她是多么渴望田佩芝那种粗茶淡饭的普通生活,多么厌恶纸醉金迷的交际花生活,可惜人生没有回头路,如果刚开始的时候袁园和田佩芝换一下就好了。
总而言之,当时的情境下,三个女人都是为了活下去,那个年代太难了,社会乱象层出不穷,可见国民党当时的统治已经快到头了。
之前只看过陈好的粉红女郎和天龙八部,其他剧没怎么看过,还挺喜欢她的万人迷和阿紫的,可能在漫改剧和古装剧里没感觉出什么,这种现实题材的剧里竟然觉得她演戏好矫情好做作啊,总是爱低着头抬眼往上看,挤出略微有点假的笑容,摇头晃脑的,和其他演员好像不在一个次元,看到后面才明白冤枉陈好了,这个角色就是茶里茶气的,比阿紫还招人恨。
邵峰很惊喜啊,到底是有演技,演这么一个老实巴交的小职员也演的非常出彩,谁还能把他和阿卑罗王联系到一起?
魏端本这个人物弹幕里很多人骂,骂他老实,笨,不通人情世故,烂泥扶不上墙,确实,不过我觉得他就是一个懦弱的普通人,跟大部分普通人一样,(最大的错误就是隐瞒了前妻的存在,当然这也成了田佩芝自我堕落最好的借口)他懦弱又善良,恰恰也是因为他这种性子刚开始才救了田佩芝,要不然那个科长是不会带田佩芝一起走的,大家都希望他跟老范似的能闯荡,胆子大,也不想想他和袁园第一次相遇就把人家强奸了,算是把袁园毁了,这胆子有点太大了吧。
魏端本的职场部分,真的拍得很好,我经常会想如果我是他该怎么办?
真的是左右为难,难道只能和那些贪官同流合污吗?
说到底,他和田佩芝就不是一路人,价值观就不一样,他就想清清白白做他的小公务员,秉公守法,挣那点死工资,而这点德行是田佩芝最看不上的,魏端本听到挪用公款的时候是坚决拒绝的,但田佩芝就觉得这不是什么大事,和司长科长一起干就行了,不愧是爱赌博,爱偷钱的人设啊,毫无原则,而且她还觉得自己很聪明,也不过是小聪明,什么上面有大人物顶着,你怎么不想想万一事发你老公就是最好的替罪羊背锅侠呢?
不过后期魏端本那个半死不活的样子看着也一样来气!
还教孩子唱歌卖唱,也是可恶极了!
最可怜的就是俩孩子了。
何赛飞演这种拉皮条的角色简直就是在她的舒适圈里,游刃有余。
这人设也是绝了,骗女孩子出卖色相来骗钱,开的简直就是所谓的名媛培训班,田佩芝好不容易想收心好好过日子了,又被这女人一把带坑里了,这部剧里最黑心的人就是她了,可以说是毫无良知,丧尽天良。
田佩芝最应该谴责的人应该就是朱四奶奶,可她只会对着对她好的人一通输出,最后走投无路的时候她仍旧想回到朱公馆,去找这个老妖婆。
最倒霉的是魏端本前妻,最后接手一个疯男人还有俩孩子,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哟。
洪老五竟成最终赢家。
还是之前的剧看着舒服,没有乱七八糟的磨皮滤镜,人的肤色都是正常的,高希希导演的剧大部分还是有保障的。
当我看到最后结局时,范宝华抬起刀时,却不经意的看到袁园的遗像时,我真切地感受到袁园伟大的灵魂与纯洁的心灵。。。。。。
这几日晚上在看纸醉金迷。
高三时的一阵子,很喜欢张恨水先生,满江红啼笑因缘都是那时看的,那时没什么机会看电视,都是看书的。
他的金粉世家倒是一直没有看。
电视剧里的一些片段看过,我很喜欢董洁,但是非常不喜欢陈坤。
(哈哈,陈坤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张生那种,实在要命。
)印象最深是满江红,桃枝留给水村的字——相片和人,一齐永远赠予爱我者,年月日记于顺风舟上。
什么叫绝笔。
尤其是顺风舟三字,落花流水缘分和生命都无可掌握的凄凉意。。。
貌似满江红和啼笑因缘也搬上屏幕了吧。
米看过。
纸醉金迷倒是喜欢的。
看这类片子像是在赏一袭旗袍。
首先是第一眼要华丽,锦绣缎面凤舞九天。
纸醉金迷的舞台美术绝对A+级。
再者是针脚不能错,纸醉金迷制作的够精细。
最后就看穿着的美人呐。
美人自是够美的,一笑一颦也到位。
剧集才看了一半,剧情介绍倒是看完了。
硬伤破绽神马我是没有看出来,小细节是不是有问题,我只顾看美人儿了,未作推敲。
三个交际花都很漂亮,但是谁能美得过何赛飞。
四姐连假情假意都美得到位,可能因为是越剧花旦出身,江南风情再加上点繁华糜烂,怎么看都是旧上海的调调。
是呐,纸醉金迷。
哪里还能比得过49年前夕的沪上。
比纸醉金迷再加一点,是醉生梦死。
喜欢胡可是从半生缘开始,带着红色帽子的石翠芝。
曼丽走的是华丽系,看起来分外顺眼。
一如结局中,只有她可以活下来。
顺着潮流并且不做思量,这是乱世生存的准则。
她的台词不知道是不是张恨水的原文呐——我是曼丽,不是东方霞。
你以为你还是湘淑女中的学生,那些日子就算是你做梦若是还能梦见,我都佩服你。
曼丽不回头不做梦也不后悔。
她到底聪明不聪明我看不出来,反正我不认为袁园的手段计谋就是聪明,也不认为四姐的野心操纵就是聪明。
袁园是张恨水笔下典型常见的风尘侠女。
明显和曼丽最大的区别就是她是逆着潮流的,并且百般思量。
很喜欢她的敢,什么美国黄油英国面包,她抽身决绝未作半点留恋。
袁园的性子很极端,无论是落入风尘还是作为侠女,她都做得很到位。
、自然这个人物塑造的很理想化。
不见得没有,只是少见。
特别一提的是范宝华。
似乎和许多人一样,是看着看着就喜欢上了这个游击商人,于和伟演反派通常都是带着点爱的坏。
出场的时候还是有些猥琐的,老兵油子。
袁园和他遇见的时间太糟糕,不然也不见得将一个结就此扯断了。
几年后,他在乱世里几番扑腾之后也显得从容许多,说真的,再奸商呐再拜金啊再市侩啊,起码他很爷。
我想这也就是渐渐的会喜欢这个不算正面的角色。
话说,纸醉金迷这出戏里哪里又来得正面角色呢?
剧集看到一半多了。
出现过的角色都蛮喜欢的。
没有正面也便没有反面,没有上纲上线大是大非的剧集才会好看。
地头蛇袍哥洪五,经常是看着看着就笑起来。
不上台面不上档次,但是非常真性情的大老粗。
粗,却有着不投机也盲目的细。
资源委员会刘科长也是非常闪亮的一个角呐。
貌似是范宝华说的,刘科长你要是下海了,哪里还是我们混的份儿呢。
买五金抽回扣的一节,实在精彩。
还有吴嫂,最初看来并不喜欢这个帮佣。
不本分。
再看看,方知不本分是真性情。
尤其记得一处细节,范宝华和他的助手一起吃饭,那人问到吴嫂的丈夫,范做噤声状,没了,别让吴嫂听到,一听就哭。
不是不本分,只是分寸差了些。
也不是差了些,可能他们不像主仆,更像一家人。
少些本分,多些情分。
蛮好。
不喜的角色也有的,除了实在一看就倒胃口的宋玉生(T T,真不懂四姐怎么会喜欢这么个。。。
叫他小白脸都侮辱了小白脸儿),还有就是主角田佩芝小姐。
也没多不喜欢。
只是很无语,对其不幸也无哀,对其不争也无怒。
因为,我根本看不到她,看不到田佩芝在哪里?
她的人生轨迹似乎是与自己无关的,总是嘴里重复着不不不,做却做了是,完了之后再内流满面。
她硬是将自己做成了一个提线木偶,不是不能,只她不愿自己去掌控自己。
为何不愿,是为不敢。
先是不敢面对自己的穷,再是不敢面对自己的堕落,并且一直不肯面对自己的蠢。
于是将线交给别人吧,穷是因为嫁了魏段本,堕落是因为四姐。
不肯动脑的人呐,真不可爱呐!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中华两千年来,这一定论确是从来没有改变。
昨晚高希希导演的《纸醉金迷》终于走到了大结局。
每天熬夜至凌晨一点的生活状态也好告一段落了。
一直很喜欢张恨水的小说,他笔下的人物总是有血有肉,没有矫揉造作,包容了人性的光辉和龌龊,赋予人物人的天性和本能,把矛盾和挣扎表现的很真实,很质朴。
改编后的电视剧我认为还算得上一部好作品。
至少能带给人心灵的震撼和思想的波动。
抗战年代的重庆,前方浴血奋战,舍身忘死;后方歌舞升平,纸醉金迷。
人人做着发财梦,拜金主义思潮泛滥,大批大批的商人投机倒把,发着丧尽天良的国难财,人与人之间相互利用,不惜一切巧取豪夺,豪赌人生。
人性被金钱利益扭曲,家非家矣,国不国矣!
只当黄金梦破碎一地,投机倒把份子一贫如洗,范宝华的一句话揭开了这个疯狂世界的本质:在重庆这六年,我们真像做了一场黄粱梦,今天我们和来的时候一样,还是赤条条来,赤条条的去,了无牵挂......”在这里,我不想过多指责当时时代的黑暗所造成的人性的无奈和扭曲。
我倒想撇开外界所有的纷扰,单是对人性本身说说话。
纸醉金迷中的主人公无疑将人性的拙劣面赤裸裸的放大了,让大家看得明白,看得透彻,看得心惊,看尽世态炎凉。
田佩芝就是很多新时代女性的真实写照。
我之所以称之为新时代女性,是因为封建社会恪守妇道,相夫教子的女子很少可以做到像她那么心安理得的堕落的。
佩芝实则是个可怜人,她受过高等教育,中国传统孔孟之道,西方文化理念科学同时注入一个年轻女子血液,她就不会是一般的名利小人,只见眼前蝇头小利,不知身后虎豹豺狼。
话已至此,那究竟是什么让她不顾一切纵身跳入火坑,飞蛾扑火不可自拔呢?
这或许就要追根溯源,讲到人性的问题了。
女人贪慕虚荣是与生俱来的,任何女子没有资格高尚的否认这一点。
只是有人可以把这本性的欲望驾驭的好一点,稳一点,有则有矣,不出格倒也是无伤大雅,这样的女子是冰雪聪明,雍容睿智的。
但有些人则硬是将这本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生怕别人看不到她的光鲜靓丽,媚骨天成,心甘情愿跳进自己和他人共同设下的圈套,醉生梦死,醒来后尽是千仓百孔,满目苍夷,这样的女人,我不谓之贱不谓之坏,尽是一个傻字了得。
田佩芝是一个高学历高天资的女子,却着实不是一个高格调高品位的女子。
她有冰肌雪肤,明眸皓齿,却没有蕙质兰心。
其实她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坏女人,她一直在和将要泯灭的良知作斗争,不可否认全剧一直贯穿她的矛盾挣扎和痛苦都不是伪善的产物,都是那个时代以及她过分张扬的虚荣的本性留给她的遗产。
她爱孩子,却又一直将孩子当作自己堕落的挡箭牌,以说服宽慰自己即使沉迷于罪恶还秉持着高尚的灵魂。
她一度好赌成性,在赌场上歇斯底里的挖掘自我价值,一个美丽的异乎寻常的女人,总是不希望自己只是一个受人漠视的路人甲,一个在学校被高捧被仰视被无数男子爱慕的美丽女人,自然不甘愿就在柴米油盐中看着自己容颜尽褪,垂垂老去。
于这一点,我们似乎可以体谅她心中这一丝不甘平庸,奈何老天赐予她这一身华丽的皮囊,让她做平凡人而不得。
然在田佩芝身上,我们又可以清楚的看到人深藏的罪恶的本性是如何一步步的被点燃,被引爆。
朱四夫人挖好的一个个陷阱,正是等着田佩芝这样不谙世事有好高骛远的小丫头往里跳。
当佩芝像偷腥的猫一样尝到了金钱的美妙,对于她一个姿色出众,骨子里一身贪婪的女子而言,断是不会浅尝辄止的。
就像一只脚踏入沼泽,若不是及时脱身,时间愈久,就愈阻止不了沉沦。
何况前方还是一座华贵的海市蜃楼,女子都是喜欢幻想的,哪怕知道它的虚无缥缈,也不愿意回头走进茅屋炕头,这或许便也是内心的虚荣在作祟,华美的东西,占为己有,让全世界都抬起头注视我,让别人看我的眼神都充满歆羡和崇拜,在这些虚名和目光的包围中,虚荣心或许就找到了最好的住所,和田佩芝一样,这也是很多人所认为的自我价值的体现和提升。
大多数人还是能明辨是是非非,明暗曲直的。
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我们可以不遗余力的去指责抨击不符合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在贬低别人的同时,得到自身价值的满足和提升,这是大多数人都愿意做的事情。
唯当自己成了是非的主角,便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和拒绝的勇气,装得难得糊涂,或是拿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继续高尚。
田佩芝是一个极端,但她暴露出的人性的弱点和委曲求全却像刺眼的光线使一大批人的阴暗面暴露在睽睽众目下,哪怕是现世的很多人,端正心态客观审视自己,如果我是田佩芝,我能做的比她好多少?
众位姐妹,如果故事结局不是钱先生被捕,而是田佩芝成了堂堂正正的钱太太,从今而后袅袅娜娜出入上流社会,受万人仰视和追捧,我们还会觉得她当初所做的一切不值一钱么?
我们对她是批判鄙夷多一点呢还是羡慕妒忌多一点呢?
其实无论是抗战时期,古时期还是我们现代甚至后现代,人的本性并没有进化。
进化的只是科技是理念是环境。
自古而今,我赞同人之初性本善,亦是承认人性自私论。
两者并不矛盾。
人在被世界上的物质抛弃的时候,在灵魂孤苦无依的时候,在看清浮华背后的废墟之后,在濒临绝望的时候,都会变得无比深明大义和无私无怨。
抗战负伤后的袁园,走投无路的曼丽,飞身冲向汽车的佩芝,在最后的关头,他们无不是把自己最纯良最朴质的一面展现出来,那才是最发自内心的流露,想通了,看明白了,还是什么是放不下的呢?
赤裸裸的来,赤裸裸的去吧,恩怨情仇,就留在这肮脏不堪的人世间吧!
佩芝之死,死得壮烈。
尽管很多人说,她死不足惜。
但当我看到魏先生好言相劝佩芝回去的时候,我多少还是希望两人破镜重圆的。
但正是印证了“悲剧就是把美好的东西打破给人看“这句话,当佩芝推开丈夫冲向飞驰而来的汽车时,我知道我最后的一点美好的恋想也完结了。
她的死,意料之中情理之中,只是支离破碎的结局的最后一个画面中残存的温馨和美好出现时,我还是忍不住想留住它。
纸醉金迷,黄粱一梦。
然而多少人至今还在重复那样的悲剧呢?
或许,古尔,今尔。
平平淡淡才是真吧!
袁园是和曼丽一起迷途在四奶奶门下的金牌红人,在那些达官贵人里,成了炙手可热的交际花,过上了纸醉金迷的生活.和曼丽不同的是,她没有在这种堕落中沾沾自喜,如鱼得水.而是保持着一颗洁净的心,时刻想要跳脱这种生不如死的困境,过一个正常女子的幸福生活.但是,惨痛的遭遇,注定让她回不到单纯清白的自己.所以,她是羡慕和爱护同学情谊的田佩芝的,对于袁园,田佩芝艰苦但是单纯的相夫教子生活,就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可惜贪慕荣华富贵的田佩芝并不领情,最后走上了堕落的不归路.而袁园,则以一个女子的顽强不屈,苦苦的和命运抗争,最后获得了灵魂的洁净高贵.成为一个让人肃然起敬的女子.这三个女子,我唯一佩服的就是袁园。
大美女如果本性爱富贵生活,那就千万别和穷好男人在一起,大家一起都痛苦。
魏先生好人,窝囊老实本分,好人,好人一生磨难,可怜。
看电视剧要学会自我总结,而不是看了就看过去了,好人老实本分安守本分不做一点风险的事情,结果就是没钱老婆跑了,绿帽侠,最后自己疯。
谁都喜欢好生活,田也没错,去弄到钱之后回来还是会对自己孩子好的。
一个幸福女人的准则最重要的一条应该是有丰富独立的自我意识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然后再被爱被尊重被关心。
否则光有爱喝西北风啊,以是否有丈夫爱自己来作为判断女性的幸福与否的最重要准则是不是也有些偏颇。
智慧的女人都懂得,她拥有的生活既有平等、自由又有金钱舒适的生活,生活不窘迫的尊严。
我喜欢范宝华,丰满,有好有坏,我看这么多人喜欢范宝华,觉得他有魅力。
因为他像个“人”,他有真实的人性。
圆圆,从一开始就是那种刚烈单纯的人,这样的人,就很符合我们小时候看的那些红色经典小说人物感觉,集体主义思想,爱过爱党爱人民。
这部剧我最讨厌的就是圆圆,因为反人性,她身上没有太多真实的人性。
一脸刚正不阿大爱无私英勇就义的样子,总喜欢站在道德高地上,很多细节展示这个人做事并不果决,拖泥带水。
若真那么恨范宝华,当场可以开枪打死他,可是圆圆没有,若不愿意做交际花,也是不情不愿的做了好几年了吧,从她身上没有看到一丝的敢作敢当,看到的只有可笑的愚蠢,脑子拎不清,不自我智慧,容易被一些所谓大道理表面的一些肤浅的东西洗脑。
像曼丽傻乎乎的把自己日子过好,不想太多的人,其实也不错的。
我比较喜欢袁园,不喜欢佩芝好堵,但是她离开魏端本我特理解。
那个臭男人说话语气让我受不了,像说教,我都是快进看他出场的,不然我会吐,我喜欢范宝华,虽然他侵犯了袁园,但他有担当,像个男人,我喜欢
于和伟演得太好
个人觉得,这么沉重的历史背景下,可能真的不适合拍这样轻佻的剧,有点唐突那个时代辛苦挣扎的人们。可能有点求全责备了,但是很不喜欢这个剧,把纸醉金迷和小人物的消沉放到那个大背景下,我确实觉得很触目惊心,不喜欢。
这部剧当年是借的DVD和我爸一起看的。最近重温。袁圆是真心不错,曼丽说她坏?简单没心机,刀子嘴豆腐心,反倒真实!到是佩芝,真的是一个婊子。女人可以贪慕虚荣,可以赌钱,但是不能偷,还两次,让我觉得这个女人到最后都不值得一点同情,自己还有理了?可笑!她的老公就是一个窝囊废,范宝华,赞!
太喜欢袁园了
这剧的重庆小得仿佛只有一条街,一天发生5次偶遇。何赛飞太强悍了,有了她故事才成立。其实好多演员都有老电影那味儿,科长、贾经理和范宝华都很出彩,反而是三位女主角太现代,罗海琼领了最好的人设,贡献了最吓人的表演,陈好太美,不忍苛责前期的做作,胡可无功无过就是造型太塑料。何赛飞,卧槽,何赛飞,怎么没凭这角色拿奖!一定是这个阴暗危险负面的故事拖了后腿!
袁园的思想太过于高洁出尘,活在这泥沼般的现实里会很痛苦,所以她一直都在救赎自己的路上。虽然她不幸,但最后也活成了自己想要的样子。佩芝是pua高手,不管什么都是别人的错,爱慕虚荣贪图享受,成为交际女迟早的事,赌狗没得救。
集数太多,有些拖沓。对人性的刻画有精彩之处,演员的业务水平整体不错。以前都没注意到张恨水有这个小说。
于和伟演的太好了吧,超有角色魅力啊
陈好演得好呆板,印象里她演技没这么烂吧。倒是罗海琼的袁圆最出彩,演得很自然。
21没想到陈好还能演这种角色,就是感觉有点浮夸了
现在的社会环境和那时候有分别吗?魏端本就是个瘪三,从监狱里出来,人家拉他做生意,他说他死过一次了,不想过那种冒险的日子,让他当公务员,他又说不想过那种没有尊严和安全保障的日子。人家范宝华也死过,也没他这么窝囊。他这种窝囊废就不该娶妻生子。
陈好的婀娜媚态,她眼睛里的悲伤与踟蹰,明明是贪婪虚荣却又舍不下平凡真情。罗海琼的蕙质兰心,虽已沦落于红尘,心里仍守着那点自尊与单纯。邵峰善良却也迂腐,于和伟自私却也深情,何赛飞机关算尽终付其于一炬。人性的复杂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有种别样的凄美和耐人寻味。
好多扭三演员,剪刀手宝藏,皇叔和孝直好搭哈哈哈哈哈!另外风月场中的田佩芝才是真正的她,太美了
三个女孩子抗战时期不同性格、不同追求、不同命运,四个女主演技超赞,她们是现在的小花们根本比不了的,真好!邵峰把一个小市井男人演的淋漓尽致。
之那以后。张恨水不仅仅恨水,还恨你们
田佩芝这个女人真的是,说了八百遍“我不行我不行我不行”。陈好当年还真的是很美,后来没接着演戏可惜了。
男人女人的本质。当今社会的缩影。
不如原著小说好,有点拖沓,没有原著那种三教九流都描写入微的众生相,也没有原著的厚重和深沉,更没有原著生动形象。不过从三个女性为什么走上这条道堕落的路写得很细致,这些原创的不错,视角也更悲悯,全剧最佳何赛飞老师,演活了一个吃人不吐骨头,机深计远,巧舌如簧,心狠手辣的高级老鸨
陈好还是有点出戏的,虽然大眼睛。。。社会逼良为娼,所以我要把社会变成妓院,牛🐮。。何赛飞的金句
喜欢陈好和胡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