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的时候跟着剧情走会被某些片段打动。
冲着爱情戏的标签去看的这部剧,以为会像人鬼情未了一样以发生在不会有结果的两个主体之间的感情,以为超有看点。
结果感觉被愚了。
男主的内在的形象塑造相比于外在的巨型鱼头实在是不够立体。
从头到尾都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不反抗不挣扎,听天由命任人摆布。
之所以还是有被感动到,是一想到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变成那个鱼人,就算不变成鱼人,我们现在也无法自主自由,也不反抗和不挣扎,听天由命任人摆布。
只会抱怨和不满却不去改变。
不如鱼人。
<图片1>一部电影,九十多分钟。
从片头心疼到片尾。
为李光洙心疼,为朴久心疼。
这是光洙第一次当主角呢,竟然只在遗相露了一次脸。
剧里最无辜的是朴久,没人为它想,这人间容不下他。
律师对朴久说,你得有个好的形象,来笑一下。
他笑不出来。
鱼头好像太大,太僵硬了。
他抖了抖鱼鳃,鱼眼瞪了老大。
律师没了办法,又说,你再试一下。
他终于笑出了声音,肩膀在不断的抖动。
可裂不开嘴。
抖动的肩膀像是在哭泣。
这是一个男人变成鱼人的故事。
可不是什么浪漫的美人鱼传说。
人身鱼头,只有怪异。
如果你的身边出现这么个鱼人,你会怎么对待他呢。
“你怎么来我这了”“他们知道我住哪?
我没地方可去了。
”“你好像误会我们的关系了。
”他好像真的误会了,可是他变成鱼人后,第一个找的人是这个女孩。
他喜欢她,也信任她。
没有理由。
可是她把他买了,卖给医药公司。
朴久确实是个傻瓜,他相信所有的人。
记者来救他的时候,他跟他走。
拍纪录片,他也配合。
律师说要怎么怎么打官司,他也没反对。
父亲只在意赔偿金的事,他还是没有反驳。
最初的时候,朴久变成了一个“英雄”每个人都有猎奇心理吧。
他变成了大众的娱乐对象。
但是没有人是关心他的他永远的闭不上他的鱼眼,他茫然的看着这个世界,他好像不曾了解过这个世界。
终于他还是被大众厌恶,嫌弃。
一张恶意剪辑的照片,两个告状的人,猥亵罪名就这么安在了他的头上。
律师父亲都在指责他,他没有说话。
所有人走了,只有记者的时候,他说。
“我没有,我没有干那事。
”也许在朴久心里只有记者是相信他的。
看着看着,仿佛自己又成了朴久。
你终会发现,其实变异的不是朴久,是除外的所有人。
朴久第一次离开的时候,没有走多久。
一身伤还是回到了记者家。
“我没有其他地方可去。
”这是他第二次说这句话。
意思是这世界真的容不下他了。
他蜷缩在浴缸里,不出来。
真的像一条鱼。
医生再回到家的时候,看见朴久挂在悬梁上。
画面暗黑的,有点墨绿色的色调。
鱼眼还是瞪大着,闭不上的。
可朴久没死,他没有人的脖子。
医生说只是伤到了鱼鳃。
愚蠢的自杀方式啊,他好像真的不能变成人了。
朴久隔着门,就听见外面的争吵。
说要放弃官司的律师,只关心赔偿金的父亲。
他是不是已经对这个世界绝望。
记者看着朴久被送进医药公司,朴久要被医药公司做人体试验。
这是记者最后一次看见朴久。
结尾的时候朴久终于露了一次人脸,是遗相。
我不知道我到底是心疼朴久,还是心疼李光洙。
那遗相的笑容真灿烂,鱼头是笑不出的。
这个世界好像把鱼人遗忘了。
“现在就只有你去想鱼人了。
”不对啊,记者是记得的。
女孩说,“如果连你都忘了他,那他不是太可怜了。
”“其实你是可以变回人的。
”监狱里的博士又说,“可是,他拒绝了我。
”如果有一天,我也对这个世界失望了,我想大海也会是我最好的归宿。
人心真的很复杂,人是最自以为是的。
这世界浑浊无比,陷在淤泥之中,谁都出不去。
但是朴久终于还是解脱了。
我也好喜欢,好喜欢,这蔚蓝的大海,真的很美丽,很美丽。
后记:其实我每个人都是朴久,也都是伤害朴久的人。
你看着他的鱼眼,很大,很无辜的看着你。
他拿着水壶,不停喝着水。
听着你不断的嫌弃。
却还是默不作声。
唯一希望的是,我不会有一天真的对这个世界绝望。
因为有宝英妹纸和李光洙作为噱头才看的。
一开始以为是搞笑片,渐渐看,才发现其中的讽刺性。
不是一般的感情激烈的片子,所以有人说看不懂,有人说拍的不好,说很多尿点。
但是我觉得,不是电影的问题,而是因为就是想要这么拍摄。
一个人因为药物实验变成了鱼人,到底会在这个社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鱼人喜欢的人(宝英妹纸真可爱)为了钱把他送回了研究地,却也是最先看破每个人心里的黑暗点,想要维护鱼人的人。
以为遇到的拍纪录片的善良人其实是奉命而来的记者,想要在这个事件中获取第一手资料然后能够成为真正的记者,因为他本身学历不够资历不够,所以迫切需要这次机会。
以致于虽然帮了鱼人很多,最终还是为了前途上交了纪录的资料。
不计回报打官司的律师,其实是为了利益的两面派,最后利用这次机会参与了政治。
鱼人的爸爸也只是为了钱。
做实验的医生其实早就有了治愈鱼人的方法,可是为了自己的私心和研究只能隐瞒下来,残忍的对鱼人进行实验,虽然对那些对鱼人不当人看待的实习医生进行了批评,说要尊重,但又有什么用呢,在医生眼里的为大众的牺牲,在鱼人眼里不过是痛苦罢了,也不能因为认真对待医学实验,就此摘除内心的私欲。
至于医药社长和记者,一个是为了利益,奥不,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为了人们内心的欲望,而不顾大众用研制出的本该拯救人的普遍药大肆敛财,一个是为了所谓的民族大义,其实就是对自己有利的爆点,不去挖掘事实,只凭自己的想法就捏造事实并加以传播,来控制舆论。
多么现实的社会,每个人都为了自己,没有人是真正的为了鱼人考虑的,而作为鱼人,不仅没有危害社会,反而最终决定牺牲自己完成医生的实验。
也许是对社会失望了,也许是对大海单纯的向往,就算知道自己能够成为人,也放弃了这次机会而是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大海。
最后的最后,每一个人好像都走在了自己的道路上,在被鱼人影响而走向的人生路,除了女主和记者,不知道还有谁会真正想起他。
包括当时为了坚持自己的正义闹得沸反盈天的普罗大众,大抵也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忘了曾经在他们生活中出现的,让他们为之厌恶或者保护或者喜爱的鱼人。
记者看到了女主提供的磁带中的鱼人,想起了鱼人说的话准备去做一个真正的没有违背初心的记者,也许这是本剧的一点希望吧。
总的来说拍的还不错,每个人的心路变化,每个人的蝇营狗苟都有所涉猎,但也许是因为导演想要表达的东西太多,所以反而显得没有主题而没有更深刻。
其实每一个点延伸开来,都可以是一个很好的角度。
突然变异,变的是大家还是朴久呢?
人民自以为知道的真相总是被资本控制下的媒体放出来的,他们可以让你一夜成名,万众瞩目,也可以让你被万人唾弃。
特别是在网络时代,所有人都是发声口,更要懂得辨别网上的信息,比如今天公安部正式通报的鲍毓明案结果,所有人在为小女孩抱不平的时候谁又知道她的欺骗行为呢?
这种事情屡见不鲜,前几天的罗冠军事件也同样如此,每次都有一方利用媒体造就有利于自己的舆论,在舆论形成的同时,网友们的情绪也被调动起来,形成所谓“多数人的暴政”,这也是绝对民主带来的弊端。
电影里记者为了追求真相,最后从卞博士那里得到了真相,但是结局真的圆满了吗?
他为了真相,失去了工作,最后看似洒脱的辞职,更像是导演的一厢情愿,生活总会给人深刻的打击让他认清现实的。
同时电影还告诉我们小团体的没有纲领的集合是绝对斗不了资本家的,小记者出身地方大学,家里没有背景,职场中处处被人瞧不起,好不容易抓住的机会、大量的努力却又轻易地被人抢去,所谓人权律师为民请命,在遭受无数的打击之后,也同样向恶势力低头,接受了大集团的资助成为了国会议员,从一个拖欠房租的落魄律师跻身特权阶层,虽然这种方式得到的权力十分不稳定,但投身固有的利益集团的确是最快的晋升通道,人生在世总有身不由己的地方,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为自己负责,真正的理想主义斗士是少之又少的,所以人们钦佩且尊敬革命领袖切·格瓦拉,但没有人愿意学习他。
现在的世界,还是一个比烂的世界,问题出现之后没有人想着解决问题,而是解决提出问题的人,比如朴久“死了”之后似乎除了卞博士所有人的生活都变的更好了,小记者成了正式工、金律师成了国会议员、朴久父亲成了公益事业者、珠真考上了公务员、医药公司开发的消灭寄生虫的药物卖出高价而且变成了社会潮流的奢侈品,实在讽刺。
这种掩盖方式看上去效率极高,但难道隐藏在暗流之下的问题就不是问题了吗?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总有一天这些积压在一起的矛盾会形成推动社会被动进行暴力性进步的强大动力!
比起人类社会的喧闹和对人性的失望,朴久或许更向往海洋能给他的安宁,最后科学家也真正明白了自己的错误,社会一直如此,舆论风向跟着上层人的意愿走,在这个兵荒马乱的人间,绝对清醒反而是错的,控制人性的往往是欲望,而不是所谓的正义,当世人都荒唐糊涂时,又有几个人能明白理解真相呢?
整个社会偏激式的冷漠,愚昧的荒唐,但是无论变成什么样,依旧有人会一直爱你。
回想最开始接触到韩剧和韩国电影单纯的因为喜欢科幻和鬼神之类的题材,当然社会主义...所以同为亚洲面孔呈现的韩国电影在我这里接了盘。
当然看得多了之后会发现还有另一部分以讽刺和批判社会现状的电影也同样是在国内看不到的。
且不论韩国社会是否像多数影片呈现的那样,是否有夸张的成分,总之我个人认为夸张的背后会有人看到警示的成分。
这部突然变异我是吃饭的时候无意翻到的,本以为是传统科幻,没想到竟然是我前面说过的后者(早知道是这种比较沉重的片子我是不会吃饭的时候看的),看的时候发现弹幕很多人说看不懂,我想说请不要单纯的把这部影片当做科幻片来看待,看多了这种韩国式讽刺电影的人亦或是阅历很丰富的人自然会懂。
仔细想想其实很多人和久本就一样,在名为生活的泥潭中摸爬滚打,难免会因为钱做一些铤而走险的事情。
这样的生活过久了,好像潜意识里穷才是原罪,做父亲的面对孩子要自己负担不起的礼物的时候哪怕自己已经为了生活拼尽全力,也依然会觉得错的就是自己,“对不起”难道就不会变成口头禅么。
久最后还可以选择逃避,可是现实生活的成千上万个“久”又该何去何从。
我只是从影片中的一个方面来说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当然这部影片导演和编剧想要带给观众的思考远不止这些。
最后,这部影片我还是非常推荐的,当然说看不懂的也可以看过《匹诺曹》之后再来看,也许你会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这部电影是《突然变异》,采用倒叙的方式,先把一个变异鱼人引出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对于鱼人的刻画采用第三人称的方式,以实习记者为主视角,穿插鱼人的“女朋友”、鱼人爸爸和律师金泰坤的故事,讲述了从鱼人开始变异到被女朋友曝光,一审胜诉,成为社会明星,二审被污蔑而失败成为众矢之的,最终放弃做为人而逃到大海。
整个电影中,导演想表达的东西很多,特别是讽刺社会现实的细节很多。
鱼人事件曝光后,主导该实验的卞博士对举行发布会上,表达对鱼人的歉意,但是公众媒体却完全忽视了鱼男,而是对博士的药大加关注,甚至以讹传讹说会得到诺贝尔奖,然后所有新闻媒体就疯了似的关注诺贝尔奖。
后面二审时为了获胜,不惜弄虚作假捏造事实污蔑鱼人在实验时打飞机来转移视线而取胜,这在现实中,不也存在吗在本片中,似乎每个人都带有一种罪过,鱼人是为了钱去参加实验,女主为了钱而出卖鱼人,连男主也是为了成为记者接近鱼人,爸爸更是为了获得赔偿而来找鱼人,金律师到后面作为原告律师为了钱也与原告而接触。
但是导演也没有对这些人全部否定,女主最后真心关系男主,爸爸也明白了鱼人儿子的重要性,男主也一直在做关于鱼人的纪录片。
这些原罪似乎是因为金钱的引起的,这就回到那个问题“金钱是万恶之源”吗?
个人认为不是,金钱是中性的。
那么是资本主义制度吗?
本片是个大团圆结局,女主最终妥协现实考上公务员,男主解开心结不再纠结于鱼人事件,博士也因为鱼人的原谅而放松,即使被判坐牢,爸爸也终于过上了开心的退休生活,而本片的主角,鱼人也没有死亡,而是回归大海。
但是在这些看似美好的结局中,其实最大的悲剧就在于鱼人的选择,鱼人最终选择了去大海,而不是选择做人。
当博士和他说可以让他变回人类时,他选择拒绝,选择去梦想中的大海,选择成为鱼类而不是人类。
这无疑是对人的价值的一种否认,否认自己作为人是值得的,认为自己作为鱼类会比人类活的更好。
鱼人开始是想生活的,他选择去寻找女主,为什么是女主呢?
因为他们睡过一晚上,因为一夜情,哈哈哈。
但是女主因为钱出卖了他,想出名而把他的事发布在网上。
男主为了成为记者而接近他,最终他们也发现了男主的真面目。
爸爸也是因为赔偿金而来找他,律师到了最后也出卖了鱼人。
而这一切的一切就鱼人都看在眼中,他失望了,他心寒了,他选择作为一条鱼而不是人。
那么作为鱼就真的比人好吗?
我并不这么认为,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即使生活会有种种磨难和不如人意的地方,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他们,否认这些消极的东西,就是否认积极存在的可能性。
积极并不是消极的否定,而是对消极的超越,是出于消极而胜于消极。
我们应该积极的面种种磨难,不去想会有一个天神从天而降来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种种困难,而是独自去面对、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去超越。
作者:@芥末酱小姐_呛电影<图片1>“我想,作为鱼继续生存下去。
”这究竟是对生活有多绝望,才会决定尘归大海。
虽然这部电影题材独特、故事滑稽、角色有趣,但却充满了讽刺意味。
电影对于人性缺失、媒体扭曲、社会残酷、人权丧失、是非混淆的审视……已经没有了真正意义上的答案与真相。
他参与药物试验之后变异成人鱼,因为怪异有趣的形象一度成为大众追捧的明星,又因为异于常人的形态跌落进入令人惊恐的深渊。
这就是人们处在当下时代中,对于大众文化善恶好坏的判断、明辨是非的能力丧失的一种普遍社会现象。
在如今,好的也许会被说成不好的,不好的也可能会被说成好的,只要人们愿意,一切都有恃无恐。
人们就好像是与这个社会无关的观望者,随着一股风潮涌入了队伍的行列中,成为其中一员跟随呐喊,却对自我行为没有任何意识。
人们举着道德人性的大旗,去接纳一个人,又去摧毁一个人。
在这样一股诡异的风潮里,媒体却不能成为正确的风向标,反而害怕这风就这么无声无息的停了。
没有人在乎事情的真相,人们只愿意去相信他们所看见的而已。
没有人在乎人鱼的痛苦与死活,他只不过是大社会下人们一时觉得有趣的玩具而已,突然觉得无趣了,也就没有了价值。
在利益面前,一切上帝赐予的美好人性都变得面目可憎,就像他父亲在他自杀抢救的手术室外追问究竟能赔偿多少钱一样。
舆论能够造人也能杀人,利益也会吞噬掉人性原本纯真的内心。
最后他说,“因为追求真相,才是真正的记者。
”也许是对媒体留下的最后一丝希望吧。
他走向大海,决定做一条鱼。
当他被社会排挤成异类的时候,他决定重新做回试验品。
在冰冷的实验室里,他因为注射药物过量而晕厥,围观的医生们却玩笑一样地说,“不是95cc而是35cc吗,原来弄错了啊,哈哈哈。
”这一幕让人不寒而栗,我一直相信,真正可怕的不是这个社会,而是人心。
人类丧失人性的底线究竟会在哪里,没人知道,但我却害怕这底线是无止尽的。
就像会长所说,“价格不是由我们决定的,而是人们的欲望。
”围绕在他身边的所有人,都是为了自身利益,没有人真正意识到他也是一个人。
可现实又那么残酷,上吊自杀都因为有鱼鳃没有脖子死不成,多么荒诞可笑,又可悲凄凉。
在外貌上,他确实是异类;可从内心上,他是一个完完整整的人,可这个社会和社会上的同类却生生地把他逼成异类,推向了绝路。
如果不做人,是不是就不会绝望?
那我宁愿做一条鱼,在没有歧视的大海里自由自在。
他说他喜欢海,可只见过一次,是和朋友在沙滩上嬉戏;第二次,是看着父亲把自己的骨灰洒向大海,他在内心对这个世界做了告别;第三次,他永归大海。
在海里的他,似乎看起来是快乐的,至少没有侮辱和鄙夷。
他是一个化学变异的人,而社会上却是一群思想变异的人类。
虽然电影依然存在许多问题,想要表达的内容过多导致主题不明确,整个电影阐述过程平淡无奇没有激发内心情感的表述,但对社会现象的披露和唤醒人性的缺失方面还是有很深的意蕴。
《突然变异》完整版
影片围绕一个男子因为想挣钱而自愿去参加人体实验,结果变成了半人半鱼的怪物(在人类世界里)。
喜欢的女孩不喜欢他,父亲只想从他的官司中多捞点钱,给他做实验的博士明明有可以让他变回人类的药物,却一直不肯拿出来,收留他的初出茅庐的记者假借拍纪录片之名,只是为了传给报社新闻,为了自己能通过试用期,自愿帮他打官司的免费律师,也仅仅只是为了借助他的事件出名而已。
看似那么多的人围绕他,却都只是从自身利益出发,为了各自不同的目地。
看似最先醒悟的女孩放弃了到处流浪,终于走上了别人眼中中规中矩的道路——考公务员,博士在法庭上只说了药物好的一方面就让大众评论从一边倒向另一边,似乎在社会利益面前,个人的损伤微不足道,为了自己的利益,中伤受害者,掩盖真相,有时大家也许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却忘记了在网络发达的现在,眼看到的听到的都不一定是事实。
天大地大,似乎没有了男子的容身之处,怯懦到只能听身边的人吵来吵去,却无能为力,被人当做怪物,好像大家都已经忘记了,最初的最初我们都是人类,没有分别。
那些本该用于救治人类的药物,混杂着人身实验的药物,研制成功之后,却成为富人的专享,违背的实验的初衷,亦是人性的缺失,永远只站在自己的立场,利益至上的考虑问题。
律师曝光了博士本可以救人却为了自己的实验彻底进行下去,一直不肯去就男子,博士想要造福社会却无能为力,也为自己的自私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最后大家还是违背不了善良的初衷,抛开利益,坚持解开真相。
男子却选择放弃重新做回人的机会,以鱼的身体生活在大海中,也许相比起社会而言,大海中的生活更为简单幸福。
知道这部电影是在一个大号微信的推荐,标题是《RM的成员在电影中演了一条鱼》,揣着一贯的国产电影思维,觉得“这一定很难看,剧情一定很狗屎,评分一定非常低……”的心情,外加土豆有免费的链接在线观看,吃饭的时候很无聊必须看部剧的天时地利推进下。
以下为个人观感:1.鱼头做的非常好,(虽然这句话经常性的出现在餐馆里)和场景很融合,没有什么唐突感,有一种我走在路上也会遇见这个鱼人的错觉;2.并没有打着奇怪的题材拍着无聊的电影,也没有打着一些观点说着死板的故事,真个剧情节奏算得上流畅,3.老戏骨使整个片子更加的丰富,特别是李光洙的爸爸,虽然我还摆脱不了他在《熔炉》里饰演变态校长突然爬到厕所顶的那一幕…………
有点没有想好就拍了,也可能是控制不好,但猎奇的拓展着实难以自己和观众兼顾。
题材不错,通过不是人也不是鱼的变异事件想要探讨社会和人性,但是表现手法有些简单粗暴,更像是想到哪写到哪的随笔。李光洙就算变成鱼人也还是摆脱不了呆萌搞笑的感觉。
失望 平淡如水 浪费了好题材 前面大部分探讨一个fish man的孤独人生 后半段探讨如何当一个好记者 论异种生存的难度 舆论 笑点不少 然而宝英妹纸跟光洙居然没有真正感情戏肯定是在逗我 人们总是会因为不了解而惧怕新的东西 便去骂它驱逐它 然而新的东西并不是原罪 有问题的只是这个社会
我只想问,这什么狗屁东西?
有点非主流的剧情走向,闷不吭声的鱼人,反转也显得无力,就是要处理得这么淡吧,讽刺和隐喻
如果我是怪人 其实我很美 看到最后好感动
一筐猪全片才露脸几次,太悲催。
韩国电影在讽刺社会的道路上真是一条路走到底!不过,黑的漂亮!
大环境的压抑把年轻人异化成了怪物,鱼没有肺,用的是腮呼吸,当它想上吊寻死的时候,反倒成了一出闹剧。影片选取了一个非常有趣且非常贴合现实的话题,以至于即便是放到当下来看依旧是具备警世性的,但却选择了最无趣的那种拍法,荒诞跟讽刺两不靠,实属是浪费了这么一个设定。比较意外的是,这片子居然还是李沧东担任的制片人。 #网盘清理计划#
虽然有点硬 但是个好片
蛮无聊的
剧情忘光了!但这sb头套这两年怎么就莫名火了呢!
反映现实的好电影。
前半连珠炮高讽,后半偏软看似放弃实则用诙谐现实主义结束,宁选做鱼不做人。韩国擅长的题材,手法新颖。
又是新闻,又是舆论导向,又是键盘侠。就业难,生活难,人性还险恶,要么怎么会逼得男主选择做鱼而不是人。明明没有错还一直低声下气地说对不起,说人家也没有错,但其实男主也没有错啊。下载的时候文件名是英文片名:Collective Invention,好像更能反映主题?
感觉只有壳没内容
变成鱼也就算了,也太萌了。
在这样的变异世界做个正常的人不可以,做条鱼也许还是可以
这绝不是一部喜剧片。虽然没有露脸,但感觉光沭演的还挺好的,那么落寞的背影与低沉的声音,完全不出戏。鱼人就像上帝之子一样,这是个测试,也帮助了身边一些人变好与思考,最终做出了一个那么勇敢却又伟大的决定,挺好
预告出来就知道要扑街,结果正片果然遂了人意,白瞎了好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