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电影,先说一下恐怖程度吧,四星。
这部电影跟前不久的韩国恐怖电影《昆池岩》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都出现了轮椅。
因为是外国电影,对参加探险的众多角色都没有认得很清楚。
活到最后的印象深一点。
刚开始对这一帮人都没有什么好感,不过看到最后,男女主,暴躁男,精神失常男,都有点让我可怜。
伪纪录片的形式很吃香,所以整部电影拍下来效果也没有太差,但也没啥惊喜,所以给个四星吧。
电影中吓人的镜头不多,而且有好几个吓人的镜头都是鬼魂张开大口、迅速逼近给观众造成压迫感和惊悚感,有点老套。
额,只能写这么多了。
就酱。
虽然近几年效仿鬼影实录的片子越来越多,但这个还是少有的恐怖。
身临其境的真实感还是有的,主要里面没有很多逻辑错误,总比一些强加的恐怖或者是突然的“吓你一跳”这种方式来的要好。
1和2一起看,其实感觉整个这个内容还是很饱满的。
话说第一部主人公在第二部吃耗子的镜头历历在目,感觉好好吃...↖(^ω^)↗
鬼存在吗?
这个问题大家都很熟悉,因为我们经常这么问。
我拿圣经给我上初中的表妹看时,她读创世纪问我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这上面说神存在,是不是就代表鬼存在?
我说是。
表妹读圣经的视角让我很感慨。
我们不经常思考神是否存在的问题,对于鬼存在的猜想与议论却时常有之。
唐崇荣牧师在讲述梅尔吉布森的《耶稣受难记》时,有句对于恐怖片的阐述让我印象深刻。
他说美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说没有鬼,慢慢的,大家对于神的印象也消失了。
直到好莱坞后来拍了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鬼片,让全美国震惊了。
他总结到:魔鬼做工的伎俩之一就是让你觉察不到鬼的存在,继而淡忘神的存在了。
那么,鬼是存在的了?
我的回答是:鬼是存在的,天使是存在的,神更是存在的!
鬼很恐怖,他会控制人的意志,勾起人的私欲,支配人的行为。
他被称为这世界的王,没有人不在他的掌管或者攻击之下。
很抱歉,这番话语会大大的引起读者的不安与畏惧。
所以我需要立马跟你说:神是存在的,而且只有神是自存永存的,即神是创造物,其他一切都是受造物。
神不仅是存在的,而且是掌管全地的。
他有绝对的主权与能力掌管魔鬼。
此时,你的疑惑与恐惧会加增。
难道魔鬼是神造的吗?
神是不是魔鬼的统帅?
我打一个简单的比喻来说出神与魔鬼的区别。
神如同家财万贯,能力非凡的父亲,魔鬼原是父亲的其中一个儿子。
这个儿子想要父亲的地位与尊荣,让自己变成了魔鬼。
父亲给他判了死缓,他只能等待死刑的那一天。
不过因为他仍有一定的活动自由,他便不断的继续攻击父亲和其他的人。
而我们也就是处于这魔鬼死缓的过程当中。
当然,关于鬼的话题,加尔文教导我们不要过分好奇,要满足于圣经所记载下来的。
毕竟,灵界有很多事情,上帝不希望人明白。
若是我们强求明白,那就如同听从魔鬼的建议,渴望与神有同样的全知。
那样对于我们没有益处。
所以,接下来我会转入对于影片《墓地邂逅》的解读。
在电影领域,一直有着记录片以及故事片的区分。
纪录片以真实见长,故事片以剧情及想象为基础。
两者各有千秋,形成了电影文化的两大基础。
与此同时,又有很大一批电影走纪录片与故事片的中间路线,如《死亡录像》,《克洛弗档案》,《鬼影实录》等等。
这类影片用最真实的手法来讲述最科幻,最不可思议的故事,从而达到“奇特”的效果。
在影片《墓地邂逅》中,这种手法的运用极大的增加了影片的恐怖效果。
因为观众在“真实的镜头”之下观影比在戏院里看一出戏时,所投射的心理暗示以及情感状态会大很多很多。
在这个层面上,我比较欣赏用这种方式来讲述关于鬼的电影。
在这类电影的制作中,有两大难题。
一个是镜头的运用,一个是表演。
表演的难比较容易理解,因为整部影片如同一个超长的长镜头,在这一个长镜头里,演员需要全然的投入以及细微而急速的情感变化。
第二大难题是镜头。
如果说画家用铅笔作画比用各式的彩笔作画更考验功力。
这类影片也是一样。
主创需要充分挖掘摄像机的“潜能”。
从夜视模式,到摇晃的第一视角,到推拉摇移的随性运用,到闪光灯的照明以及气氛效果。。。
等等。
所以这类电影好坏的一大标准是否能够用一台简单的摄像机拍出真实而充满情绪的观众视角。
纵观本片,其未能在这点上发力,全片大多只是简单的“记录”,算是一大败笔。
譬如,全片很少运用到推拉镜头。
试问,摄像机作为摄像师的眼睛时,他在黑暗的走道行走时,不会如同眼睛经常定睛一般的“推”吗?
还有,声音是营造真实空间必不可少的元素,而在本片中,声音明显是加工过/的。
全片几乎听不到手持摄像机的摄像师恐惧而惊慌的呼吸声,岂不是一大遗憾!
为了弥补这一最大的创意没发挥好的不足,本片运用了很多好莱坞恐怖片常用的技巧。
这样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恐怖效果,但从整体来看,弊大于利。
如“鬼现形”,虽然鬼现形确实能够带来一定的恐怖效果,但每次鬼现形之后,观众又会松一口气。
这样的心理状态大致可以描述为“我知道了危险的来源,便放松了恐惧,而积极想着如何应对”。
另外,本片在一些镜头的运用上是显露出自己的缺乏。
如安装在“超自然点”的监视镜头。
如果说监视镜头的安装还勉强说得过去的话,那么固定镜头的穿插就显得不伦不类。
所谓纪录片的真实关键在于时空的真实,如此“诡异”的平行蒙太奇实在太像故事片了。
本片中还有很多类似的“不和谐”。
究其原因是在于,本片有着一颗堆砌式的叙事诉求,外面裹辖着伪记录的壳。
对于观众而言,观众在观影时间内获得了恐怖情绪的满足,事后会很不以为然的认为“连这么真实的鬼片其实也不过是一出戏”。
然后观众再也不会多提这部影片了。
ps:建议大家看《死亡录像》。
这是一部让你吓破胆的“伪纪录片”,还记得探索频道推出的“捉鬼队”运用EVP等设备寻找幽灵的故事吗?
《墓地邂逅》就是类似的“探索”电影,背景换成了被遗弃的精神病院,所谓超自然探索小组成员都是些自以为是的家伙,以为可以创造历史,而他们最终也只能作茧自缚。
《墓地邂逅》是一部单纯的恐怖片,可以说基本没有什么剧情,一切都为吓人服务,吓人毫不含糊。
所以作为一部恐怖片,它值得一个高分。
第一遍看确实有吓到。
片中主角团永远不见天日的绝望感,以及就算大家待在一起仍然一直减员的恐惧感,都令人毛骨悚然。
最可怕的是恶灵们步步为营的经营,在一步步将主角逼上绝路的同时,也渐渐攻破观众的心理防线。
首先是试探阶段,恶灵只是操控一些物体(门窗、轮椅等)证明自己的存在,这些小小的恶作剧仿佛有意勾引主角深入,而贪心的男主的确上钩。
其次是接触阶段,恶灵直接与人产生肢体接触,肆无忌惮地撩人头发,抓走摄影师,在楼梯上推人,主角终于意识到危险,可惜已经踏入深渊,哪有回头之路。
接下来,从撞开大门开始,终于进入高潮,当观众和主角同样以为逃出大楼时,却被门后的场景当头一棒。
在此之后,恶灵开始了无尽的折磨。
主角不断尝试寻找出路,恶灵却早已一一堵死;主角欲补充体力,恶灵就毁掉食物;主角入睡,恶灵则悄悄在他们身上做上印记。
连太阳也永远不会升起,就像希望也永远不会到来。
主角身心俱疲,观众也倍感绝望。
最终,戏弄够了的恶灵开启猎杀时刻,就算主角们挨在一起,恶灵也有一万种方法收割性命,甚至就在他们眼前肆意妄为,留给观众深深的无力感。
最后,当万念俱灰的兰斯再次打开录音机时,阴暗的隧道里充斥着恶灵们刺耳的嘲笑声,也充斥着无尽的茫然与绝望。
后来看了第二遍觉得问题还是蛮多的,比如开头的引入阶段实在无聊,主角团拍纪录片节目似乎不怎么专业(念词没感情,表演很尬),大爷死法很滑稽(bomb的一下弹射起飞),萨沙的死法十分敷衍(一阵烟雾飘过人就没了,特效都省了)等等。
看完了这部惊悚恐怖电影:《墓地邂逅》,还蛮不错的,伪纪录片式的以视觉和听觉取胜的恐怖电影,完美诠释了不作死就不会死的真谛,主角演技还蛮不错的,游离穿梭于真真假假之间,引人入胜!
影片讲述了电视台制作人杰瑞•哈尔福德与信心满满的青年兰斯•普雷斯顿(辛恩·罗格斯 Sean Rogerson 饰)合作,制作了一档名为《墓地邂逅》的灵异纪实节目,他自称年少时曾遭遇超自然现象,所以长久以来一直致力于揭示灵魂的真面目。
此次,他和他的团队来到了一家始建于1893年的医院——科林伍德精神病院,该医院曾受纳上千名病患,1963年因闹鬼被迫关闭。
兰斯团队决定将自己反锁在医院8小时,通过摄像机以及其他高精仪器寻找鬼魂的蛛丝马迹。
为了制造恐怖氛围,兰斯不惜弄虚作假,可是他很快发现这座医院真的有什么东西存在,他们将面临最为恐怖与难熬的不眠之夜……
这是第一次看恐怖片被吓得不行。
先说是纪录片,让人以为是真的,最后最后越看越害怕,吓得不行了,想快点看完,如同主人公想快点从医院里面出来一样,那种感觉真的是身临其境。
看完,我半信半疑的想这是不是真的啊,就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回头再看电影文件的标题,发现里面有“伪”字,才知道它还是一部电影,心里不那么害怕了。
伪记录片从《女巫布莱尔》看起,创新的艺术形式真实感较强,印象最深的还是从刚开始的嘻嘻哈哈,到在森林迷路,陷入无论怎么走都回到原点的怪圈的恐惧;本篇也是,入口变成出口,去天台的路被墙封死,地道也被封死,与此同时又陷入无尽的黑夜,身边队友的异常和消失,内心强烈的求生欲望与绝望环境强烈反差造成了心理震感,让观众和主角产生共鸣,体验到这种无限的无助与绝望,这个应该是影片的最大亮点扣1分是由于故事编排的节奏不紧凑,片中出现有型异灵,让恐怖感打了折扣,还是《女巫...》中无形异常来的效果更加厉害
加拿大電影《Grave Encounters》系列,主要探討了,對超自然現象的追求,和恐怖的極限。
電影通過,一個拍攝靈異現象,電視節目團隊的視角,展示了他們,在一家被遺棄的精神病院中的經歷。
隨著故事的發展,團隊成員逐漸意識到,他們所追求的靈異現象,不僅真實存在,而且遠超他們的想像,這導致了他們,最終的消失。
系列影片,不僅是一個恐怖故事,它還反映了人類,對未知的好奇心,和對超自然的恐懼。
同時,它也對現代媒體,和娛樂行業中的真實性,和道德問題,提出了質疑。
特別是在,現實與表演之間,界限模糊的情況下。
電影通過,其似是而非的紀錄片風格,挑戰觀眾對真實的認知,並引發對何為真實,和虛構的深入思考。
此外,它還通過展示角色,在極端恐懼中的反應,探討了人性的極限和生存本能。
《Grave Encounters》系列,成功運用了偽紀錄片的手法,和經典的恐怖元素,創造了一個,讓觀眾感到身臨其境的恐怖體驗,同時也反映了,人類心理和行為中,某些深層次問題。
墓地邂逅 (2011)6.92011 / 加拿大 / 悬疑 恐怖 / 柯林·米尼汉 斯图尔特·奥尔蒂斯 The Vicious Brothers / 本·威尔金森 肖恩·罗格森
墓地邂逅2 (2012)6.12012 / 加拿大 美国 / 恐怖 / 约翰·波利昆 / 理查德·哈蒙 肖恩·罗格森
小惊喜了一把,相当不赖的伪纪录片。恐怖的点子用的都较为给力,唯独需要训练的就是伪纪录片里那晃死人不偿命的镜头。
力度不够,后半段进入平行PK空间稍微有点意思!都没人逃出去,那录像带是如何寄去电视台的呢?续集的节奏。
不悬疑,不惊悚,不恐怖,观看过程中一直在打呵欠。
相当不错的 伪记录恐怖片 可以和女巫布莱尔媲美
没想象中那么恐怖。天花板上的鬼手那一幕还有另外几个相似场景有点败笔,现实中的恐怖才是最恐怖的,太玄乎了结果反而不恐怖了,本片和死亡录像的差距大概就在这里。最后一幕完全在学死亡录像啊。
第二个拍伪纪录片的是庸才,第三个是蠢才。
伪得有点过了,妖精太多影响观影节奏。
时空概念的设计蛮喜欢的,摄像机全程使用也有充分条件(但电池也太顶了?
很差,很假
真没劲
吓到了。各路鬼的造型还可以再恐怖点。
伪纪录片的形式以及像极了《死亡录像》的拍摄手法,感觉在恐怖氛围渲染上异常成功吧~~讲的是~鬼砌墙么·······
好想看,碍于家里的灯坏了,所以我要等到白天看~~~
以为在医院,其实进了墓地,疯不疯不重要,其实你已经死了
就最近出的几部伪记录恐怖片相比这实在蛮普通了,唯一感觉震撼的镜头就是片末食鼠的镜头
syfy频道的自嘲全纪录。废弃精神病院彻夜探究、额叶切除黑幕手术、扼腕血浴女、割舌附魔上身、天花板黑手群袭、摄制人员变身白衣病患大笑失常、空间循环时间锁闭……完全可以看作美国恐怖故事S2前导电影,剧集呈上回忆录。
这个。。。中规中矩的伪纪录片。。。如果不要搞那么多特效可能更真实一点。
伪纪实恐怖片看多了,难免会少新鲜感。吓人的手法还是比较俗,其实这片子真正的吓点是在于这个建筑无尽延展所带来的窒息感。
看到好多人都说几次被吓到跳起来,然后我就满心欢喜的期待着。。。嗯,好期待。。。咦,怎么字幕出来了,WTF,原来是片子结束了,片!子!T!M!的!就!这!样!结!束!了!。。。看来真的是对这类伪纪录片完全无感啊。。。
看完感觉到这个男主有种和彼得·克劳斯一样的气质,就是在很癫的状况下依然显示着自信,即使这并不是他们的主观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