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影评是综合前几部真人版电影总的个人观影感受。
看过浪客剑心动漫的人,大抵和我年龄相仿的人居多,我是一个 80 后,现在已经 34 了,当我看 JOJO 的时候,我觉得我老了,我觉得太中二了,当我看炮姐的时候,我隔一两个月实在闲的时候才想起来继续看一集,还很有可能在看的时候想起什么事情就关掉了,因为我提不起兴趣。
当我在几年前得知浪客剑心拍真人版的时候,我根本没有想关注,因为我认为真人版就是在毁经典。
赶巧这几天看 b 站,推给我浪客剑心电影的活动,我也正好没什么事,就点开看了看,没想到开头的几场打斗让我对真人版有了些兴趣,因为没有中二的台词,没有太神经质的表演,每个演员拿捏的都恰到好处。
虽然时隔多年,我已经对志志雄的剧情忘了个差不离,但这对于我看这部电影反而是个好事,让我更没有偏见的去审视这部电影。
当我看完人诛篇之后,总体的感受非常好,所以难得静下心来,写一点个人感受。
首先先说剧情,因为我对 TV 版的剧情已经遗忘的差不多了,我对动画的感受全部都是基于追忆篇和星霜篇的。
尤其是追忆篇,从我上高中起,到现在看了最起码 8 次往上,因为巴是我最喜爱的人物,每次看到她,我心里都会又开心又难过。
追忆篇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动画片不是只能搞笑,只能欢喜,只能好人最终战胜坏人。
原来主角曾经的故事是悲情,甚至主人公整个人生都是悲剧。
所以浪客剑心追忆篇是让我见识到动画不仅是给小孩子看的幼稚片,还可以很深刻,可以和普通的电影一样跌宕起伏。
所以当我看了真人版电影,我发现电影把每个人主角的特质基本上都体现出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而且刻画的非常饱满。
电影也把一个英雄人物的悲情特质展现的很到位。
再说下动作场景,一看就是用心的,打斗动作非常流畅,没有现在动漫通病,打斗一分钟,嘴炮十分钟。
打斗中也没有明显的主角光环,虽然大家都知道剑心会赢,但是并不是毫无悬念的赢,这才显得剑心有血有肉。
打志志雄也不是传统的爽斗,反而是四个人一起上,这反而侧面展现出了志志雄的强大,也让志志雄这个反派更加饱满。
雪代缘的人物设定的也挺好,从一开始就能看到他身上的各种纠结,随着剧情一部部推进,让缘的那种无助绝望又无法释怀的复杂情绪展现的越来越清晰,所以没有一个绝对坏人这种设定也是很贴近真实性的。
就写这么多吧,我岁数大了,越来越封闭自己的情感,文字也越来越没有情感,把前几部总结一下,是因为我明天要好好洗个澡,然后安安静静的去看我的雪代巴去,在这一部中,我第一次看到了巴的正面,总体上我认为演员气质各方面符合我心目中的巴的形象,希望明天的追忆篇可以让我的埋藏内心深处多年的小鹿再乱撞一次——雪代巴,我爱的人。
本人是一位导演,资深硬核动作片影迷,也算正经拍过两部小成本动作短片先说结论,论打戏整体平均水准,我认为本作相比前三部,肯定是倒退的。
但不太是动作设计的锅,而是拍摄执行上的完成度什么叫完成度呢?
举个例子,印尼动作猛片《突袭》里,中段一场小队长大战最终boss疯狗的打戏,他们足足拍了一周。
那可是一场只有两分钟,单一场景,简单狭小空间,而且整体拍摄蛮小成本的打戏。
可为了呈现出每一次出拳最佳的力量感,速度感,一个长镜头里一招不错的行云流水感,他们一个shot,可以重拍四五十个take,以求拍到最棒的那一条这就叫完成度反观本作70%以上的打戏,除佐藤健以外的演员,你可以很明显的发现他们时常要么出招慢了,要么缺少力量感,要么某一招很明显都还没打到,音效还是有,reaction还是很夸张。
这就是为什么影评区不少观众提到总感觉打戏很“轻飘飘”,因为还没有拍到最好的take,就过了。
观众看到演员跳起来轻轻一伸腿,另一个人就撞破了四五面墙,这肯定不是“拳拳到肉”,是点穴,是内功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有很多,比如说超预算了,拍摄时间被压缩。
比如说演员档期有限,pre-production阶段没有充分的训练+排练,实拍期间没有配合剧组给到足够的拍摄时间。
再比如说也可能是导演累了,觉得就这样吧,凑合凑合得了,加点特效一般观众也看不出来在加特效这个事情上,本次在后期剪辑加速这个事情上也有点过分坦白讲,轻微的后期加速很正常。
毕竟如果非要演员按照100%的速度对招实拍,确实会有很高的受伤风险。
尤其又是械斗,就算是安全的道具刀,一不小心戳到眼睛什么的肯定还是很吓人。
剑心系列一直以极快的挥刀连技见长,我都很好奇他们得排练多少次才能把这些连招记得这么清楚。
再加上长镜头也不少,不是可以几招几招拆开来拍的。
虽然但是,过去三部一直完成的很好,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后期加速。
这部实在太多了…………比如说开场第一段火车站的戏,中间剑心第一次动手收拾小boss里,最终杂兵战里的部分段落。
因为一旦加速太多,不仅人物的动作变快,环境里的所有动态元素,粒子元素,都会跟着变快。
你的大脑比对日常看到同样的运动速度,便会很快识别出播放速度被动了手脚最后就是,剑心系列在动作戏上的拍摄风格,还是相对更接近早期港片,也是近年来由《突袭》和《疾速追杀》系列重新掀起的这种,长镜头广角风格。
这种风格的好处当然是能更看清打斗设计,有更多展现酷炫走位的机会。
但同时,这种风格对表演者的功底,完成度,就都要求更高,更难用替身,更难摸鱼。
一旦有瑕疵,就更容易被放大分析了这么多缺憾,最后还是得夸一波虽然本作大部分打戏都很水,但其一,动作设计上的新颖感还是在线,武指总能很好的针对每打戏的角色特征,武器,流派,场景环境,地形,以及角色关系,情绪状态,定制出每一场打戏的动作招式其二,也是最重要的,就是最终战着实撑住了场面,真的是相当牛逼。
剑心vs雪代缘这一场,无论是动作设计,还是完成度,都是妥妥的90分水准,一下和前面的水货们拉开距离。
这场戏的招式设计真的堪称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最佳剑斗范例,有相当丰富的流派混合,花式走位,刁钻攻击角度。
这场戏,再一次让我找回了当初看第一部剑心时的那种惊喜感。
你基本上看不到什么已经见过的招,雪代缘的招式风格实在是非常新鲜亮眼。
甚至我觉得,他大大抢走了剑心的风头,都没注意过剑心除了什么招,只记得他就是凭借依旧过人的反射神经,接下了雪代缘刁钻的每一招。
但大部分时间好像都是缘在进攻。
因此综合来看,我还是给出了本作4星的评价。
心里有点小遗憾吧,但希望佐藤健这位拼命三郎,将来能继续和谷垣健治保持合作,贡献出更精彩,更刷新动作片上限的武打场面!
人诛篇本来就是浪客剑心漫画全系列中最难改的部分,时间线长,人物较分散,薰的假死,剑心的崩溃和自厌,弥彦的成长,反派有几个其实也都有故事,当剑心终于找到答案实现自我救赎重新振作起来时,这个过程其实是通过很长一段时间的细节描写,感情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爆发的!
可惜电影时长有限,真的好多东西都删了,挺可惜的。
说到底,京都篇讲救国,所以热热闹闹的很适合改编成商业电影。
而人诛篇讲个人救赎,多少其实不适合商业电影,所以人诛篇就也加了热热闹闹的火烧东京和打群架。。。
[笑cry][允悲]总之漫画原作主旨有被弱化,除剑心和雪代缘其他人物大幅度路人化,还强加了一些说不清道不明莫名其妙还容易被骂的zz元素。。。
总之还是有点糟心的。
但有一些细节还是处理得挺好的,比如剑心故意不躲缘最后那一刀子,比如缘在监狱里看到巴的日记的痛哭,当然几场打戏也非常精彩,尤其是剑心和缘的决斗,太nice了,我反复看了四遍,还想再看!
不管怎样,人诛篇总算是给剑心系列电影画上圆满的句号了!
我还是爱着剑心的!
[心]
本以为系列完结了,没想到又来两部,算是把整个漫画全部拍了一遍。
一如既往的好看,说实话,浪客剑心真的是漫改电影的天花板。
这次的反派终于轮到雪代缘了,新田真剑佑是发福了还是角度问题,为啥显得这么大只呢?
也可能跟oversize的打扮有点关系。
白发小墨镜的造型,还原度很高,动作戏跑酷糅合力量,刀劈凉亭,霸气无比,最后的决战酣畅淋漓却又有点虎头蛇尾,甚憾。
总体剧情,就是雪代缘为姐姐报仇施行人诛的故事“即使上天不施予惩罚,我也会予以制裁”。
可惜仇恨被无限放大,对无辜之人的滥杀让角色魅力大幅下降,远远比不上时代的逆行者-志志雄真实。
最后的幡然醒悟,保护神谷薰也有点莫名其妙,转换的太快了,听说是有删减。
浪客剑心有佐藤健,真的是天作之合,打戏就不说了,我相信他能虐打五个糖果超甜。
尽管脸有点垮,不过误杀爱人后的悔恨,形单影只的落寞,遇到神谷薰之后的重生,对雪代缘的痛惜,对新时代的憧憬,对守护意义的明了,无论是樱花树下还是暴雨中,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比于原著相拥于樱花树下逝去的凄美,结尾剑心和神谷薰牵手同行真是happend,算是弥补了一点小小的遗憾。
宗次郎用刀鞘和剑心一起以二敌百,也是很舒服的画面,虽然宗次郎装逼有点过头。
“他剥夺了我的幸福,但同时也让我重拾了幸福,虽然他依然会持续杀人,但我相信未来他能保护的性命,必定会比夺走得还多,所以就算豁出性命我也会选择保护他。
”-追忆篇再见。
2021日本动作片《浪客剑心4:最终章 人诛篇》,根据日本同名漫画改编,豆瓣评分7.4,时光网评分7.6,IMDb评分7.3。
我在第三部的影评时曾说过,第三部才是正统的最终章,因为故事已经完结了,所有角色都有了结局和归宿。
4和5叫做“最终章”,显然是商业考量,于是有个有趣的现象,五部曲的片名既有“完结篇”,又有“最终章”,够奇葩的了。
第四部属于正传三部曲的衍生剧情,时间线上衔接了第三部。
123可以说是国仇“”,45可以说是“家恨”,五部电影组合在一起就是成语——国仇家恨。
由于第四部没有了为国而战,所以第四部的故事格局明显小,偏于儿女情长。
第四部将前三部的角色都收纳了进来,堪称正传三部曲的角色大集合。
事实上时隔多年的衍生续集为了提高吸引力,经常会汇集正传角色。
第四部的娱乐性较弱,动作戏令人失望,比重很小,文戏过多,比例过大,几乎一度让我觉得这是一部剧情片。
虽然导演没变,但前三部动作戏的那种犀利的畅快淋漓的风格在第四部中已不存在,可能是导演老了,也可能是演员老了,总之第四部的动作戏没了前三部的那种非常带感带劲的风采。
1和2的线索是逆刃刀,3的线索是剑术天天御剑流,4的线索是男主连上的第二道刀疤。
前三部在动作戏的视觉效果上,采取了降低帧数的做法,于是拍出来了很特别的刀光剑影的效果,视觉效果颇佳。
第四部不知为何没有采取这样的视效风格,因此也就没有了前三部的那种刀光剑影的效果。
第四部有浓郁的中国元素,台词中涉及到了清朝,涉及到了鸦片对中国的毒害,大反派是上海黑帮。
第四部的豆瓣评分是五部曲中最低的,和剧情辱华、让国内观众反感有一定关系。
前三部中还算有些戏份的美女苍井优在第四部中纯粹打酱油,戏份少得可怜,只露了几面,可惜了苍井优这重量级大腕的出演。
五部曲的导演都是同一人。
前三部由华纳兄弟出品,是院线电影,后两部由网飞NETFLIX出品,是流媒体电影。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片头NETFLIX的LOGO,其中的X采用了男主脸上的红色刀疤,片头LOGO创意独到。
都说是漫改电影的天花板,其实不无道理。
回想起《食梦者》的真人电影,也是些演员演的。
给我气得自掐人中。
他的天花板是因为这个戏有完善的剧本和足够的条件来做动作戏,场景戏。
别的漫改电影恐怕就没有这么多施展优点的机会了,比如《死亡笔记》之类。
但是不知道宣传是怎么定的。
据我观察,肯定不是最终章。
因为按照原版漫画来看。
还有追忆篇和星霜篇。
尤其是到星霜篇。
人都结婚生子然后死了。
才算是结局吧。
从美术,到动作设计,都是一流的。
镜头语言也都很贴近原版漫画的分镜视觉,真的很用心。
这武术指导硬是把一部剑戟片变成了动作片。
这还要归功于甄子丹的徒弟。
看来是好好学习了,得到了一些真传。
回到日本就发扬光大了。
最近听在剧组工作的朋友说,来大陆的香港剧组,已经没有武术指导了。
都是特效替身之类对对对付就过去了。
甚至很多好的香港武术指导都在国外工作。
国内的程小东的班底出身的武指,目测竟然什么都不会。。。
简直无语。
但是这个系列拍完,其实漫改电影还是有很大的空间可以走。
因为还有很多的好漫画和好故事。
只是剑心的故事好,在这个节点上,坐了一把交椅。
第一次看浪客剑心大概是在两三年前吧,当年就觉得这电影打戏拍得很好,剧情白开水,但是很上头,我一口气看完了三部。
后来去看了追忆篇的OVA,非常震撼,99年的作品,20年后的眼光来看,美术风格也是独树一帜。
导致我后来看《鬼灭之刃》第一集的雪景戏就觉得不够味。
我曾经的执念就是能在电影院看这个电影,前几年京都大火篇还以为不会再拍续集了,没想到还真的有,但因为当时的我太天真,没弄懂主题,还不知道这是不可能引进的。
我后来才明白,剑心是历史改革中的“刽子手”,现在来找他复仇的大多是当年杀人过多结下的仇家,按照作品的时间线,现在讲的是剑心的赎罪之旅。
而剑心当年的痛苦挣扎都给了“追忆篇”。
我还挺喜欢这个设定的,还蛮新颖的,从来没用这个角度看历史变革中的这一个群体。
现在少年漫应该不会有这种沉重的历史题材作品了吧,再次感叹,现在日本当红的少年漫都还在吃老本,没啥创新。
说回电影本身,公认的漫改天花板真的名副其实,现在11区很多漫改真人版真的太吓人了,造型师都是1比1复刻二次元的造型,这能看吗?
整个屏幕都是头发五颜六色的杀马特,谈何真实感。
其实剑心的造型也很还原,特别是这一部《人诛篇》,各种奇形怪状的反派,话说我真觉得日系表演全靠信念,很多不正常的人设他们都演得好卖力,所以看上去还算真实。
这电影很好地平衡了真实感和二次元的装13感,看得人中二之魂熊熊燃烧。
当然,这个电影本身最值得称道的还是武打戏,日本的动作片应该不太出名,我看过的也不多,听说武术指导是甄家班的,现在成龙、甄子丹还有很多老牌的香港武术指导团队都在各个地方的电影行业发光发热的感觉,或者用“开枝散叶”来形容也不错。
翻影评有人说这部的打戏水了很多,这我倒看不出来,我觉得每个角色的动作设计都很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已经算是很不容易了。
不得不夸赞一下佐藤健和新田真剑佑的演出,砂糖这么多部拍下来真的很会打了,新田演的雪代缘也很有魅力,更准确来说是他那一身腱子肉很有魅力。
《人诛篇》剑心的第一个露面是室外的大太阳,顶着大太阳光的那一刻,感觉砂糖真的老了,不过好在后面没有类似的灯光,砂糖的美颜还是可以继续舔。
反而是熏漂亮了好多,看弹幕也好多人这样说,有种村姑进化到大家闺秀的感觉。
在本篇章中,终于有一个能打的女角色,可喜可贺,有一个特写镜头真的帅惨了。
整体剧情就是老套的英雄救美,不剪回忆还好,电影里一闪回就让我想起前面几部好像都在救熏的路上,就像柯南剧场版每年都在救小兰一样,11区可能对这种剧情有什么执念。
中间再把前面出场过的人物都拉出来溜溜,有种合家欢的感觉。
电影里最后一句台词是剑心对雪代巴说的“再见”,好像在和观众说再见,如果这是本系列的最后一部,就是一个完美的句号,喜欢这种戏里戏外联动的感觉。
想吐槽一下,剑心身为一个剑客,每次都被机枪扫射,最后决战前有一段打斗我甚至觉得和第一部相似度太高了。
这个系列很大的一个缺点就是对人物的内心描绘好薄弱,文戏比较差,角色都有点像工具人,剑心和熏也没啥cp感,甚至很难看懂剑心内心的纠结,大多数时候就是放个剑心一言不发/伤感的镜头。
这个班底再拍点其他故事吧,应该不会难看。
日漫在真人影视化方面一直都不怎么样。
比如之前的《进击的巨人》,真人电影化以后评价惨不忍睹,改编得都不成样子了。
当然,其中也有例外,《浪客剑心》的真人版,在一众日漫真人影视里面可以算是属于最上乘的那档次。
也有很多人认为这个系列是“日本真人漫改的天花板”。
原本真人版的浪客剑心到了第三部《传说的完结篇》就已经是完结了,不过这部动漫还有两个篇章没有真人化。
就是“追忆篇”与“人诛篇”。
“星霜篇”是动画原创,并不是原作漫画的故事所以不算在内。
追忆篇跟人诛篇的故事是有很大关联的,其中追忆篇算是整部动漫的前传,而人诛篇则是浪客剑心真正的终幕之章,一头一尾互相呼应。
因为《浪客剑心》真人版三部曲的票房成绩非常亮眼,制作方当然不会放弃把这两个篇章真人化的计划了,于是《追忆篇》《人诛篇》的真人电影,也都已经在日本上映了。
由于“追忆篇”的真人电影要在7月份才会在线上流媒体放映,所以这次咱们来谈谈《人诛篇》。
原作的人诛篇名气远不如追忆篇高,主要是因为没有动画化,当然,本身两者的故事也的确有差距。
毕竟追忆篇堪称是整部《浪客剑心》的绝对巅峰。
事实上,在真人版电影里,《人诛篇》之所以被放在《追忆篇》之前上映,也是很有道理的。
因为这个篇章虽然不差,但作为一个系列的最后一部电影,的确是有点不够看。
最起码,故事的震撼程度远不能跟《追忆篇》相比。
《人诛篇》的剧情很简单,主角剑心在《追忆篇》里杀死了雪代巴的丈夫,之后雪代巴为了报仇接近剑心却又爱上了他。
最后为了保护剑心被他亲手误杀,而雪代巴的弟弟雪代缘目睹了这一切,要为姐姐报仇。
于是,当时年幼的雪代缘去到上海苦练武功,在各大黑帮斗争之中历练,功夫大成之后回到日本找剑心报仇。
雪代缘先是绑架了剑心的第二个爱人,也就是系列的女主神谷薰,让剑心不得不跟他决斗。
最后经过一番斗争,雪代缘终于放下了仇恨。
看了这剧情,大概绝大部分童鞋都会表示:就这?
是的,原作人诛篇的故事就不复杂, 搬到大银幕之后因为时长问题跟商业需要,还做了一番精简。
从电影的制作角度来看,《人诛篇》最大的缺陷在于,它并不是一部“完整”的电影。
什么叫做“完整”的电影?
就是观众们单纯只看这一部影片,也不会出现看不懂的情况,不需要额外再看其他电影来知晓来龙去脉。
市面上其实很多电影的续集之间都彼此有关联,但类似那种“不看上一部就绝对会一头雾水”的强关联电影很少,只有《复联34》寥寥几部影片是这种情况而已。
《人诛篇》虽然有关于《追忆篇》的闪回,但如果你没看过《追忆篇》,或者说对于普通的路人观众来说,会有很多情节看不懂。
比如,不会明白为何雪代缘对剑心有那么大的恨意,而这恨意却又特别别扭,看起来很强烈,却又不像那种刻骨铭心的仇恨。
更不会明白既然他好像很恨剑心,为何不直接拿人质威胁要他自杀。
本身《人诛篇》就不算是多么优秀的作品,再加上一部分还被《追忆篇》分了去,这也使得这部电影在5部真人版里面,是评分最低的一部。
由于商业需要,《人诛篇》的武打场面虽然还是继承了系列那个风格,依然比较亮眼,但有太多莫名其妙的环节。
比如,原作里人气比较高的反派濑田宗次郎,原本在上一个篇章京都篇之后就已经退场了。
这里又让他登场,而且在后面突然反水站到了主角阵营。
为的是什么?
就是因为这角色人气高,让他跟主角们一起并肩奋战,满足一下粉丝。
但带来的后果就是普通路人,或者是比较在意本身影片质量的观众觉得这个情节非常的强行。
武打场面再出色,也救不了这些缺陷。
当然, 如果是比较了解《追忆篇》故事的,又或者是看过原作的粉丝,《人诛篇》还是有个很大的亮点的。
就是反派雪代缘,以及他跟主角剑心之间的纠葛。
因为这里面充斥着人性的较量。
雪代缘很爱他的姐姐雪代巴,那种爱慕甚至有点是把姐姐当作母亲一般。
原本,雪代巴跟青梅竹马许婚,两个人就会过上幸福的生活,然而这段生活却被当时还是刽子手的剑心给毁了,剑心杀死了雪代巴的未婚夫。
之后,又在他面前一刀把雪代巴劈死。
按理来说,雪代巴是为了保护剑心而死的,而且她也没有为这个举动后悔。
剑心跟巴这两人彼此的感情,雪代缘是绝对清楚明白的。
在这里,原作比电影有个细节更能突出这一点,就是两人相见的时候,雪代缘对剑心的称呼是:姐夫。
对于雪代缘来说,恰恰是这一点,最让他痛苦难受。
雪代缘并不是一个恶人,也不是一个会彻底走极端的人。
如果,剑心是一个坏人,一个喜欢杀戮的真正刽子手,又或者并不是真正的喜欢雪代巴,以雪代缘的性格,恐怕是真的要把他碎尸万段,或者用各种狠毒的手段让他生不如死。
然而偏偏不是。
剑心是一个善良的人,雪代缘很清楚明白,他更明白剑心跟他姐姐是真心的互相相爱,剑心是巴彼此都是对方心里最重要的人。
这也是为什么,他明明抓住了剑心现在的爱人神谷薰,但就是不杀她,甚至明明已经双手掐喉咙了,都始终下不了手。
罪不在剑心,雪代缘把一切归咎于他,仅仅是因为失去姐姐对他的打击实在太大而已。
或者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雪代缘自从姐姐死了以后,就已经失去了活着的目的。
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还要活着。
所以必须给自己找一个理由活下去,而这个理由就是杀掉剑心,为姐姐报仇。
到最后他拿着刀子捅向剑心,但剑心没有躲避直接硬吃,雪代缘一脸不敢相信的样子。
他很希望对方是个恶人,这样的话,不管是自己杀了他,还是他杀了自己,都是一个解脱,然而剑心偏偏是个好人,还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姐夫。
之后剑心给他道歉:“缘,我对不起你。
”也让雪代缘彻底清醒了过来,这个角色的人设也得以大功告成。
雪代缘其实并不恨剑心,有的观众觉得,雪代缘喜欢他姐姐,所以会对抢走他姐姐的剑心要杀之而后快,也是出自嫉妒,是不对的。
因为雪代缘这角色,应该说是希望姐姐幸福,雪代巴一开始原本幸福的生活被剑心毁了,所以他才会敌视剑心。
但到后面他看到自己姐姐为了保护这个人甚至宁愿献出自己的生命的时候,他其实已经知道,他姐姐的幸福到底是来源于谁。
也是因为这样,清醒之后的雪代缘,在结尾以肉身给神谷薰挡枪,让剑心的爱人继续活着,让剑心能继续的“幸福”下去。
就是因为他很爱自己的姐姐,所以也希望姐姐最爱的人不用遭受像自己那样的痛苦。
可惜的是,关于雪代缘这个角色,单纯看《人诛篇》是不可能会觉得有多出彩的。
甚至,只看过动画,没有看过原作漫画,也很难理解他的一些行为。
所以,雪代缘虽然有亮点的潜质,但实际上却难以成为《人诛篇》的看点。
因此这部影片,其实也就那个样。
下次,就让咱们把目光放在《追忆篇》身上吧。
《浪客剑心》,我人生中第一部日漫,整二十年前,一个小学生每天下午上课前泡在书店,用了近一年时间,终于攒齐了全套口袋书。
所以滤镜也罢,五星还是要给的。
我在课桌上画过无数次那个十字疤眯眯眼的红头发矮子,也和很多饭一样喜欢高马尾和阿巴,喜欢惠甚至阿操,就是不喜欢神谷薰。
现在回头来分析,她其实承担着女主的责任,剧情的义务,在和月有限的着墨里,她必须成为剑心迈向新时代的那束光,于是她变成了一个符号,失去了鲜活,作为角色塑造来说是可惜的。
漫画主时间线的浪客剑心有两大特征:十字疤和逆刃刀。
志志雄篇解释了逆刃刀的由来,新的逆刃刀让剑心守护新时代的愿望得到了友人的加持,师父再一次告诉剑心他所负的罪孽与剑术无关,他拼尽全力打败一个癫狂的幕末时代的幻影,勉强逃出了漫天大火的阴影。
而十字疤的由来,是他无数杀孽的缩影,也是他满手鲜血的刽子手路上,平平无奇,却又刻骨铭心的一页。
两道疤,三个人,两段感情,都结局草草。
可以想像,在京都大火之后写人诛篇,从各方面来说都略显单薄了,所以和月特意设置了一个追忆篇来弥补人诛篇剧情上的不足。
这一篇里,剑心在铺天盖地牵连甚广的复仇行动中的有心无力,认为阿薰也因他而死更是给他致命一击,于是他自暴自弃了,锁了刀放逐自己。
浪人村里雪代姐弟的父亲、阿燕的哀求,其实都是丰富这篇的亮点。
非常可惜电影都简化掉了。
本来按照我的想法,应该是人诛篇拍到阿薰假死,追忆篇分别放在前后两篇,万万没想到追忆篇全篇放在了第二部,然后在第一部剑心讲述回忆处给我们播放了一个经典片段集锦……然后也没有了重新振作,也没有四位伙伴VS四神,更没有阿缘和剑心前后两次心境截然不同的对决。
那个面对阿缘无法迈出左脚的剑心去哪了?
十字疤没褪去,正是因为阿巴走后剑心一直活在负罪感里没有释怀呀。
还有电影里阿缘替阿薰挡了一枪那里,阿缘哭着捶地说“我想要守护的人、已经……”我心里都帮他接上了那句情感的爆发“我想要守护的人,已经被你抢走了啊!
”我甚至都准备好眼泪了。
万万没想到,电影里没喊出来。
Fine另,我特别在意为什么要把阿巴那一道伤痕改成故意割的。
想要一部电影把原作的篇幅拍完确实牺牲很大,五姑娘也不知道是不是身体原因沦为了工具人,伊势谷叔又被减戏份,剑心的伙伴们完全没站起来,甚至给神木弟弟加戏(不愧是公司合伙人,磕到了)弥彦的成长也被略过。
电影的重点是不是过于集中在tkr身上了呢?
这些都是遗憾吧。
但想想我已经拥有原作了,所以也并不显得那么遗憾。
最后想说tkr老师事隔几年,好像换了剑心的发声方式?
他的声音我太熟了,导致我总觉得这回剑心说话略像《天皇的料理番》里的笃藏憨憨,有点跳戏。
其他的想到再写吧,或者看完追忆篇。
《浪客剑心最终章:人诛篇》。
8分。
大友啓史编剧、导演,佐藤健、武井咲、新田真剑佑、青木崇高主演作品。
也挺开心,竟然先看了最终章,一如既往的绝!
还是吃了没看原著的亏,在网上简单找了些资料,才知原来原著是个略忧伤但感人的悲剧,剑心和薰遭遇了很多挫折,甚至最后双双死去,实在难以置信。
但这一部改编却很好,情感饱满但不压抑,挺震撼人心但不说教。
剑心似乎和薰以及好友们迎来了平静的好生活,但事与愿违,一个叫雪代缘的年轻剑客杀来,他不仅带来了一大群乌合之众,还带来了大炮。
剑心被迫再次出手。
但雪代缘不是简单的剑客,他是剑心曾经最爱的女人雪代巴的弟弟——一个在他脸上留下了十字疤的女人。
这世上的事,喜剧也好,悲剧也罢,该来的总会要来。
雪代缘和剑心的终极之战非常精彩,每一个动作都很考究,如果不是剑心相对拥有绝对力量,在招式上似乎雪代缘更加致命而凌厉。
好看。
再见。
#2024北京 亚洲首映3.5
壮阔,苍凉,颓败。很contemplatif的影片,摄影加分,但不适合困的时候看。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每一次摇移和zoom都有一个精心设计的落点,未免太功利。
BJIFF 14|“It seems that the summer is going to be cancelled.” 有人带着女儿和投影仪四处流浪放电影,有人裹着大衣在荒原的路边卖冯内古特和卡夫卡。人与人之间都没什么话可说,一瓶烈酒、暴力的拳头、砸向玻璃的石块和裸体照片就是情绪的全部表达。内心和自然一样神秘而令人畏惧,非常俄罗斯。看的时候发现一些画面明显有胶片受损的痕迹,大概是刻意为之? P.S. 电影画面真的很像“从世纪金源(对不起 但那个商场真的好像)到瑞瓦肖”啊… 以及中文字幕又在胡乱翻译了,have enough fling都不能好好翻嘛…
北影节第三场,感觉这也是新冠期间的隔离电影,茨冈父女的移动半岛铁盒。【为了看这片儿放弃了《找乐》4K修复版,又不甘心,反手买了两张票让爸妈去资料馆看姥姥家的“大楼”(西养马营工人俱乐部,开场20分钟有1分钟镜头),回来跟我说,你小时候“认”的第一个字就是“工人”的“人”,那会儿老抱着你在大楼前面给你指,然后你就跟晚报上找出一堆“人”……】
不懂评论说的什么“故事”“叙事”,好震惊,这种弥漫出荧幕的张力与情绪竟然无法被感知。无言的隐隐对抗的相互厌弃又牵挂的父女关系,女儿反复追问的未来,被甩在时间外的村子与放电影的游牧民族,揍人也被人揍的男人,那么想去的海边原来是为了撒下妈妈的骨灰,一夜的放纵与回归……草原上飙车带起沙尘的镜头太酷了,那瞬间觉得幸好我有来看
很久没看大师电影,感觉很好。三十年后的沙丹力荐,资料馆场场满座。
#BJIFF14 英嘉(🐳💗)
14thBJIFF丨十分克制的叙事,十分不克制的视听。在寒冷的北地寻找一片海,风车巨大的风叶挡住太阳吞噬阳光,萧瑟与肃杀的环境中默然的人物,孤独的个体离群索居,缓慢的移动长镜骤变为疾速的林间掠影,转折由此诞生。露天放映的巡回影院不失为一种元电影的小小嵌入。俄罗斯电影真是自成一派。
没看太懂,但是摄影很不错💦💦
3.5
头一回参加电影节,有点新奇。风格是安哲。
尽管经常跑电影节 但也觉得本片… 挺没意思的。两星给风景和故作深沉的长镜头。
昏昏欲睡,场景萧瑟,和寒冷潮湿的、无处投放的情感。故事性实在是没有,运镜手法也有点复古,所以会有点晕,睡了半小时……
#24北影节 缓缓的,一切都恰到好处。父女关系对我来说好像就是这样的。大家一起坐下来看电影那一刻,竟然有点感动
好的意境只是一部好电影的一半,一定还需要有好的故事。2024北影节看了2/3逃跑打卡。
大师级别的摄影和留白,但长镜头过多,节奏过慢,配乐过少,我没睡着只是因为电影院太安静了很害怕全场只听见我打呼噜🥲
这个就很难评奔着看风景的心态选了这部不过中间确实是一度要睡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