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
Music,巴洛克音乐恋母迷思(港),声声长流(台),Musik
导演:安格拉·夏娜莱克
主演:阿廖沙·施耐德,阿珈特·波尼茨,玛丽萨·特里安德菲里都,Argyris Xafis,Frida Tarana,Ninel Skrzypczyk,Miriam Jakob,沃尔夫冈·迈克尔,Finn-Henry Reyels,Stamatis Baknis,Eleni Chal
类型:电影地区:德国,法国,希腊,塞尔维亚语言:希腊语,英语年份:2023
简介:《音乐》是对俄狄浦斯神话的现代复述,讲述了一个男孩在希腊与他的继父母一起长大,并在 20 岁时无意中杀死了自己的父亲。 在因犯罪入狱服刑期间,他坠入爱河并与一个女人生了一个孩子,而这个女人原来是他的母亲。 故事发生在 20 年后的伦敦,这个男人现在和他的女儿住在一起,并 且开始失明。详细 >
奇作!以神话为龙骨,时代环境不断流变,音乐也从圣咏变到流行,一双脚,一副眼镜,挑起不变的秘密,是为music。虽有宿命论之重,也有偶然性之轻:路边的车祸;俄狄浦斯盲而复明;悬崖上的壁虎。
过于形式化地诠释了俄狄浦斯的故事,时空的切换完全没有痕迹,这点对观众理解上不太友好,借着几个意象(眼镜,受伤的脚)暗示某种共性,不是很喜欢。
#25th siff# 感觉属于自己储备不够,没能理解吧
【Siff2023】感觉发明了一种很新的东西。原来不用打乱时空叙事,仅仅做减法就可以陌生化古典文本。抽取了俄狄浦斯王的纯伦理内核,在城市和郊外的空间切换中完成了简明的家庭故事。借毛尖的五官电影说法延伸一下这是四肢电影,显然吸收了很多的布列松,静止的面部近景和固定远景长镜头交错,也蛮新古典,笑死。中间有段器乐好好听啊!结尾也很漂亮。
补标
3.5. 很喜欢导演的处理方式,有一种磨炼脑细胞的快感。没看过俄狄浦斯王的故事,不影响,也不想去补。只是对前面部分一起游泳的女生,和女主太撞脸了,这个选角有点看法,因为两位女性角色实在太像,导致一致有点产生:什么情况 ...
?
+ 待重看;23十佳
【HKIFF47】敘事性被完全削弱,攝影機關注著緩慢的日常,音樂及聲音被凸顯出來。放映完有一個人想帶頭鼓掌,但沒有人響應,略顯尷尬,大家應該都睡過去了吧
C|扁平空的典型案例,不只原命题中的宿命感完全被消解,电影本身的特征都被抽象概念化,连时空都被抹除,全片只留下一句“弑父娶母的命运”,私以为是与电影最引以为傲的本质背道而驰。我隔壁老哥20分钟愤然离场,要不是心疼票钱我也跟着走了。#LFF2023#
本片通过细节逐渐拼凑出故事与情感,命运的趋势,生命的无常,但歌声似乎超越时间,流淌进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7/10。改编自古希腊三大悲剧之一的《俄狄浦斯王》,拿了银熊最佳剧本奖好妙啊~~我最喜欢的是绝望的母亲并未走向大海而是坠落悬崖,无声变为更宏大的无声,大音希声。对导演前作《我离家了,但……》没什么感觉,这次倒是看得津津有味,沉迷在雷乃式省略空间的跳切中。整体不如赛尔日·波宗的《唐璜》,音乐的魔力在我这很弱,有些僵硬。
我真的没文化,但是将近两个小时高密度的静止镜头和寥寥无几的对白真的能劝退大多数观众,可能它很高明,但让观众坐牢两小时把一半观众看得昏昏欲睡真的值得吗…….(虽然觉得两星可能太情绪化了但坐牢了一晚上之后真的只想打这个分)
哇,好振奋。能把一个众人皆知的故事讲得这么有调动力,这举动比帕索里尼还往前走了很多步,本身就很带劲啊。而且也仅仅是“看上去”没头没脑而已:所有的断裂都有影像粘合(受伤的脚、触碰的手、黑框眼镜……),所有的冷静都用音符抒情(古典的,民谣的……),宿命感于视听而非情节中诞生。安格拉·夏娜莱克这部作品还是很强调参与,也很有温度——当然,是很激进很抽象的温度。
#SIFF2023# 上海影城丁香店,3.7分。其实对我来说挺好看的,但也忍不住狐疑这种颇有趣味的史诗再现术。固定镜头在“当代生活”中寻找舞台与雕塑(或者反之也可),身体运动为了配合这一语法几如现代舞的分解动作(凝视与形式化同时发生),幕间咏唱(包括三人排练)最显然地遗存剧场时空的形式感。一方面,夏娜莱克企图告诉我们史诗中宿命悲剧的时空可以轻易叠影;但反过来我也会想,夏娜莱克这种迟滞却费尽力气如同陶艺(关注纯粹物质形式与气质)的叠影,是否又是处境理解中的一轮买椟还珠。
理论上这种片子确实无法评价,但我认为很糟糕,是一种现在泛滥于几个实验genre,尤其适合德国人的肢体表现主义(算我发明的词),但这个片子里的肢体没什么思想,只是形式,形式也不是思想,没有思想所以没有台词,跟俄狄浦斯也没有任何关系,背后是一个有自闭症(不一定先天)的作者导演。
無休無止的呼吸 @ moma
又是各种各样的缺席,人物表现绝望的方式就是不表现,像提线木偶接受命运的牵引,直至主体性完全陨灭,但很难说在亲密的拥抱里是没有人的感情的。
8.7 相对单调静止的日常现实景象中存在着可能流血的伤,其中也存在神话和戏剧的基调,声音的感染力、尤其是现场收音的现实质感,更便于激发观众的感知和想象,开放的叙事也许只是存在于片刻的肢体动作中。摄影机更多地对准人处于柏林郊区户外的生态环境,也更便于发出一种温柔的注视,记录那些缓慢流淌的时刻:一首乐曲、一次步行、一套动作... #SIFF2023#
希腊神话结合音乐的现代演绎,这个西方视角真的让人感到无比疲惫。为什么总有电影创造者,流连于自己创作的空洞虚假的精致影像里,对当下世界发生的一切充耳不闻。悬浮且机械,孤芳自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