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杨超
主演:耿乐,常洁萍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4
简介:故事发生在1993年的夏天,陈思绪(耿乐 饰)因为高考第四次落榜而对考试已经心灰意冷,带着女友郭萍(常洁萍 饰),两人决定离家出走,去寻找传说中的灵芝培育术,将全部的期望都寄托在这上面。最终,从郑大姐那里,他们花高价买走了提取类固醇的技术项目,可回去后才发现郑大姐是一个实实在在的骗子。愤怒的两人又折返回去找郑大姐..详细 >
内容与运镜不在一个level,人物依旧不明所以的作逼
很勉强的三星。导演痕迹过重,攝影搶戲,故事架構完全不可信,導致人物的動機和狀態全都不可信,兩個這麼大年紀的演員出演高中生完全使人無法代入真實。
太闷啦,甚至有点过分冗长,but感觉很不错
浓浓的学生作业范儿,和王小帅的三线建设一样,高考失利那点事是杨超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才是我们普通的
剧情闷且困,但是一切都在服务于空间调度。杨超是当代最注重电影物质空间复原本体的导演,也是在这一块走的最远的。匠气十足,精彩的空间场面调度教科书。
文本有点单薄,影像与调度出色。青年人看不到希望和出路,导演将这种迷茫和对自由的渴望具象在了几次出走的旅程中。青年人的希望正如在路途中养不活的毛鸡,出走由兴奋变为后来的妥协。结尾的镜头有些含混。导演对恋爱中男女的心理描绘很准备,女人往往脆弱而又坚韧。行脚僧是徐皓峰演的啊。
3.5
不好意思给不了高分。除了剧情,画面没什么内容光听对白就知道演什么,女主很烦人。
389
6分。10年后杨超在这部作品的基础上又踏出了一大步,拍了《长江图》。这部片男女主三次出走,两次都是去武汉,最后一次在末尾也幻想着被水冲到长江,可见导演对长江的执念。三次旅程由各种交通工具到自行车到步行,随着时间的过去,在人生旅途上可选择的方式也越来越少。最后男女主还是有着人生的不同选择。男主在考场中幻想着女主肩膀上站着毛毛鸡在大桥上曾经想过跳江又重新回来出发,也是对女主正视自己前途的美好祝愿吧。
3.5 高考焦虑和家庭困境,看似迷茫和有些沉重,其实更愿意认为这是一部充满了活力的青春公路片。毛毛鸡那场戏写的好,躺在公路上的台词也很好。几个地方对于空间的设计和展示很有风格,表演看起来是不太好,但觉得两个主人公选的很有劲儿。
只为看眼徐浩峰,结果一个背身没看出来~~
考四年 考死。。。
没看完
在南方国道骑行接近3000公里,个人喜欢这个片子里国道的质感。豆瓣里高评分的片子都不会太烂,而低评分中却有很多好片,这部电影豆瓣评分6.9,在世界电影中都算挺好的片子。
总是在黑暗中启程、在白昼中绝望。思绪和小萍早早就不是一类人,公交车上的180度长镜头,小萍回头望向窗外奔跑的粉衣小女孩,她还怀揣着天真的希望,思绪伸手拍她将镜头带向前方,对面是飞驰而来的货车,公路上的老人原地不动,他看到的是残酷。反打回车内是一车人麻木顿感的脸,这才是现实。在铁路上的夜晚,恰巧是两班相背的列车。为了铺垫思绪回去找小萍,桥上的行脚僧从另一条路下去,又是一个180度长镜头。最后在公路上,两人各在马路一边错开走,就是《长江图》开篇那个长焦镜头啊,让观众自己发现对岸的女人。这片子工艺太好了,难怪法国人会喜欢。第六代拍的大多是时代的弃儿,即使到了现在都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
关于武汉大学的影像一闪而过。很平实的青春文艺纪实片,有很多睡马路牙子、晨曦在军训、车噪声中醒来的情节,有叛离家庭、跟路上偶然遇到的人的写意闲聊,也有年青情人之间的心灵相通与彼此龃龉,家庭的干预,经济上的掣肘,在路上从来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充满了挫折、沮丧和背负,路呵路,开满红罂粟,最后仍然是无路可走处抱头痛哭。本来是很好的立意,但是有点敦敦的呆呆的,缺乏提炼。
一开始同一条船上的人后面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旅途从坐车到骑车最后走路 在过程中体会到人生不易 欺骗无处不在 女孩一开始很天真 想着依靠着男孩便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但当她发现男孩也和其他人一样的时候 她知道了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坚强的往下走自己选择的道路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内容与运镜不在一个level,人物依旧不明所以的作逼
很勉强的三星。导演痕迹过重,攝影搶戲,故事架構完全不可信,導致人物的動機和狀態全都不可信,兩個這麼大年紀的演員出演高中生完全使人無法代入真實。
太闷啦,甚至有点过分冗长,but感觉很不错
浓浓的学生作业范儿,和王小帅的三线建设一样,高考失利那点事是杨超挥之不去的梦魇。
这才是我们普通的
剧情闷且困,但是一切都在服务于空间调度。杨超是当代最注重电影物质空间复原本体的导演,也是在这一块走的最远的。匠气十足,精彩的空间场面调度教科书。
文本有点单薄,影像与调度出色。青年人看不到希望和出路,导演将这种迷茫和对自由的渴望具象在了几次出走的旅程中。青年人的希望正如在路途中养不活的毛鸡,出走由兴奋变为后来的妥协。结尾的镜头有些含混。导演对恋爱中男女的心理描绘很准备,女人往往脆弱而又坚韧。行脚僧是徐皓峰演的啊。
3.5
不好意思给不了高分。除了剧情,画面没什么内容光听对白就知道演什么,女主很烦人。
389
6分。10年后杨超在这部作品的基础上又踏出了一大步,拍了《长江图》。这部片男女主三次出走,两次都是去武汉,最后一次在末尾也幻想着被水冲到长江,可见导演对长江的执念。三次旅程由各种交通工具到自行车到步行,随着时间的过去,在人生旅途上可选择的方式也越来越少。最后男女主还是有着人生的不同选择。男主在考场中幻想着女主肩膀上站着毛毛鸡在大桥上曾经想过跳江又重新回来出发,也是对女主正视自己前途的美好祝愿吧。
3.5 高考焦虑和家庭困境,看似迷茫和有些沉重,其实更愿意认为这是一部充满了活力的青春公路片。毛毛鸡那场戏写的好,躺在公路上的台词也很好。几个地方对于空间的设计和展示很有风格,表演看起来是不太好,但觉得两个主人公选的很有劲儿。
只为看眼徐浩峰,结果一个背身没看出来~~
考四年 考死。。。
没看完
在南方国道骑行接近3000公里,个人喜欢这个片子里国道的质感。豆瓣里高评分的片子都不会太烂,而低评分中却有很多好片,这部电影豆瓣评分6.9,在世界电影中都算挺好的片子。
总是在黑暗中启程、在白昼中绝望。思绪和小萍早早就不是一类人,公交车上的180度长镜头,小萍回头望向窗外奔跑的粉衣小女孩,她还怀揣着天真的希望,思绪伸手拍她将镜头带向前方,对面是飞驰而来的货车,公路上的老人原地不动,他看到的是残酷。反打回车内是一车人麻木顿感的脸,这才是现实。在铁路上的夜晚,恰巧是两班相背的列车。为了铺垫思绪回去找小萍,桥上的行脚僧从另一条路下去,又是一个180度长镜头。最后在公路上,两人各在马路一边错开走,就是《长江图》开篇那个长焦镜头啊,让观众自己发现对岸的女人。这片子工艺太好了,难怪法国人会喜欢。第六代拍的大多是时代的弃儿,即使到了现在都会在他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
关于武汉大学的影像一闪而过。很平实的青春文艺纪实片,有很多睡马路牙子、晨曦在军训、车噪声中醒来的情节,有叛离家庭、跟路上偶然遇到的人的写意闲聊,也有年青情人之间的心灵相通与彼此龃龉,家庭的干预,经济上的掣肘,在路上从来不是说走就走的旅行,而是充满了挫折、沮丧和背负,路呵路,开满红罂粟,最后仍然是无路可走处抱头痛哭。本来是很好的立意,但是有点敦敦的呆呆的,缺乏提炼。
一开始同一条船上的人后面走了两条不同的路 旅途从坐车到骑车最后走路 在过程中体会到人生不易 欺骗无处不在 女孩一开始很天真 想着依靠着男孩便能拥有美好的未来 但当她发现男孩也和其他人一样的时候 她知道了能依靠的只有自己 坚强的往下走自己选择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