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never though, it's so impressed to me. The movie script about the P.A. students college life, 4 years, from freshman to senior. And there, many things happened, about study, about love, about life, about future. There's up and down for everyone, but, they did it.I love this movie.it bring me back to the old days when I was in college, and the years after I graduated. Long long story, but step by step and more and more better.Let's sign for it.Understand other people, you'll begin to understand yourself.我的三脚猫鹦哥里斯。
之前写的几篇影评,都是在看过其他一些比较好的影评之后才动笔。
这次,我希望写出一些自己的感想再说,不要掺杂对其他人的想法的共鸣或者什么的。
说实在话,我小的时候有过很多梦想,但都只是说说而已,没有认真想过。
也是因为父母也没有认真地对待,只是认为那是小孩子一时兴起的想法,不是什么真正的路。
我的路,他们早已为我设计好了。
和所有其他的孩子一样,上大学,找份稳定的工作。
等到了大学了,才开始真正接触外面的世界。
因此大学三年看了很多部关于梦想和追梦的电影。
且不说美国的价值观渗透什么的,但确实这些电影引发了我的思考,也引起了我的纠结。
要知道,当一个人18年都没有怎么认真想过关于自己的事情的时候,突然之间脑袋中充满了对未来和梦想的疑惑和疑问,实在是纠结和不安的。
但思考和思索,却付出时间的代价才能逐渐成形。
我付出了很多的时间。
到最近,我做了一个职业性格测试,才发现自己小时候所梦想的职业,正是我的性格所符合的职业。
那一长串的职业规划中,都是那些我原本梦想但是没有认真对待的东西。
这让我陷入了恐慌和后悔。
我开始觉得自己的起步和认识实在是太慢太慢了。
我能不能现在开始?重新开始?
重新选择?
但这是需要更多代价的,我发现。
因为大学三年,或者说我此前所有的人生,都是在为其他的东西做准备。
如果现在重新开始,就等于此前的准备几乎派不上用场,而且还要重新花费时间和精力。
其实这个我都不怕,我怕的是金钱的花费。
习惯了依赖,习惯了没有生存的后顾之忧,我不敢到现在来说,重新开始。
以前我看的那些励志的追梦的电影,全都有一个毛病,就是忽略主角们在人后的艰难的奋斗和付出。
他们的汗水泪水和反复练习锁带来的苦痛,全都忽略。
取而代之的是失意和沮丧,似乎主角们的实力是与生俱来的,所有的毛病就只出在意志和自信上面。
然后在各种说教一般的鼓励下,主角们都神一般的崛起,成功,似乎是一夜之间的事情。
只要你的意识改变,多些自信,就什么都能做成了。
我当初,相信了。
最近发现,成功,不仅仅是这么一点点因素可以造就的。
因此我欣赏这部电影,就在于他还算比较真实。
起码在电影一开头就告诉你,成功是需要付出的,不是你相信“you gonna make it”就万事大吉了。
NO!
你需要刻苦的练习和付出。
每天从早到晚地练习,这已经不是你喜不喜欢的问题,而是一项职业,一项专业,你必须做。
当然,这部戏还是离不开美国古板的价值观:be yourself。
那个黑人女生的角色就是为了说明这一点而存在的。
在此不多讨论。
第二个我欣赏的就是这部戏多多少少还是说明了一些社会,或者说世界给予每个个体的客观条件或者说是局限。
比如想当成功的演员就会遇上想占你便宜的前辈,想当成功的歌手就可能要从团体中单飞,想当早些成功,就可能不能毕业,想当芭蕾舞者,就可能……不能实现理想,只因为你的实力并不足够,而不是你渴望的程度比别人少。
我喜欢那些比较现实的电影。
这并不是说喜剧就不能现实,不是吗?
其实看完这部电影以后,也不能解决我的实际问题。
我明白的。
但是,我希望我多写,多锻炼。
早做准备,早进步。
这也是为我以后,打基础。
Marco弹琴的那段唱了
弹琴那段的视频在也听歌之前看到过,只记得评论有人说「没有女孩可以拒绝这首歌」当时我还是个小屁孩,在意的点全在男主女主最后的kiss上,对其他画面的记忆连同歌一起忘了。
所以听到歌的时候一点早前好像听过的感觉都没有。
Asher在电影里是个多么漂亮的少年啊,这叫面若敷粉,齿白唇红,笑起来可爱,会接吻。
而且他和呆兰一 样有一个屁股下巴,真可爱。
可能是这样的电影才让我有这种的感觉,翻了翻Asher生活中的照片,不说感觉了。
一个总结:如果有一个男孩长这样,对着我弹琴唱这首歌,我会笑死 绝对。
在名扬四海以前的学生们 B站版本是2小时加长版。
感动。
本来以为只有自己是因为一首歌决定看的这部电影,结果看到弹幕很多人都是冲着告白的《Try》来的,没想到这首歌远比电影本身出名。
虽然没看过原版的1980版,但这版作为歌舞电影,音乐真的无可挑剔,音乐穿透力也很强。
舞蹈的镜头感和演员力量的呈现都很生动,每一场歌舞都有着极强的视觉表现力,能让观众共情到角色,和他们一样年轻、激情、满怀梦想、野蛮生长。
整部电影观看的过程,心里都翻涌着一种非常强烈的感动,那种逐梦的热情,是真的可以将观众点燃的。
很喜欢对角色们成长的刻画,形象气质的改变,能在一部片子里完整呈现,而不是一直挂着teenager标签。
整体还是很让人感到很惊喜的,白人女主一开始麻花辫的青涩,懵懂,天真,有点认真的较真,钻牛角尖,到后面的知性学姐气场,被演员拿捏得很到位。
看到一半时,一直很担心出现狗血爱情剧情,也担心为了跟白人cp对称强行凑黑人cp,亚裔cp之类,过多的情情爱爱占用宝贵的视觉呈现时间。
事实证明我多虑了,担心的师生恋、过多的潜规则刻画、过多的情侣之类……并没有出现,整部影片最让人打动的反而是黑人女主和她的guys们的友情。
因为两位朋友比她更先相信她的歌唱能力,也让她找到并相信了真正的自己——那个可以用歌喉证明自己天赋的女王,所以她毅然放弃了有可能成功的签约计划,让自己继续“打包出售”,而从头到尾都没有刻意去描述他们三人之间存在所谓“爱情”。
这点真的很打动我,在追寻梦想的时候,女孩们需要的可能只是一个group,而不是lovers。
不需要是因为爱情才感兴趣,也可以是因为天赋而折服。
另一点我非常喜欢的,是在学生故事里面对老师们的刻画。
不会放弃天赋学生的老师,耐心的不断帮助学生面对过去、教导他们用心成为一个真正演员的老师,带着学生们去酒吧演出,能和学生们接梗,开嗓便点燃全场的老师。
老师们的刻画让人恍惚看到30年后的学生们,也许他们没有成名,最终回来做了老师,最好的老师。
整体故事呈现的还是非常童话的。
没有逼人至死地的贷款,只有30岁以前给父亲打工。
没有事实的性侵,只有道歉后依旧能牵手的爱人。
没有背叛后分道扬镳的队友,只有舞台,表演,展现真正的自我。
没有爆裂鼓手里那样令人绝望的老师,只有在迈向深渊前抱紧你的朋友。
没有毒品、情色、赌博、嫉妒、事故、暴力、精神控制等等一切让人绝望的事实,只有点头的父母,畅谈的老师,身后的退路,前进的仕途。
不过黑暗的故事已经够多了,看点阳光的童话没什么不好。
一点点遗憾:艺术学院描述重点均在表演和歌舞,对乐器的刻画很薄弱 唯一的亚裔面孔是肄业结局。
顺便Joey这名真的好多亚裔都在用
你有想过名扬四海吗?
你有想过成功吗?
或许很多人都想过。
他们也想过,一群纽约表演艺术学校的年轻人。
阿什与凯这所学校,一万人中才挑选一百人,可想而知,能进这所学校的学生都很优秀。
这些学生,都有自己擅长的才艺,会舞蹈、钢琴、表演、唱歌等等,每个人在我看来都很优秀很厉害。
可是,生活往往不是这样的,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并不顺利。
劳顿,一个古典钢琴弹奏者,得到老师的认可,得到同学的夸奖,以后走古典钢琴的道路可谓是前途光明,可是她并没有找到自己,她并不快乐。
偌大的一个演奏厅,一架钢琴,只有劳顿一个人,她刚开始弹得不好,像是找不到自己的快乐。
然后,她释然了,放开了自己,唱出了自己。
双手在黑白键跳跃,歌声却迷倒了在一旁偷听的潘尼。
边弹边唱的劳顿分享这首歌的歌词:《Out Here On My Own》有时候我在想 我从哪里来 我是谁 我适合这里吗坚定信念 实在太艰难 我禹禹独行 我们都在证实我们是谁 也总是追寻 冉冉升起的明星 让它指引着我照亮回家的路 我踽踽独行 当我失落 感到难过时我闭上眼睛 这样就能和你在一起宝贝 为了我 坚强起来宝贝 你属于我帮我渡过难关 我需要你有时候我在想 我从哪里来 我是谁 我适合这里吗或许我可能会输 但是不会放弃在这里 我踽踽独行在这里 我踽踽独行不得不说,观看这部电影,听音乐是一件让人享受的事情,当我听到她唱这首歌的时候,深有感触,像是带着枷锁的自己在寻找自由。
可见的,她之前过得并不开心,当她告诉父亲要帮助教授去酒馆演奏的时候,父亲顿时生气极了,还以“让她退学”为理由强烈的拒绝她。
这时候,她是无助的,是不快乐的。
会在心里想“自己是谁,从哪里来,适合这里吗”父母并不在乎她的爱好、快乐,而只是一味地让她去学习古典音乐。
但是,随着电影情节的推进,在潘尼的引导下,她渐渐地找到了自己。
她的声音得到大家的认可,她也渐渐找到了自己。
在音乐的海洋里,她快乐地徜徉,已不能再钢琴里找到自己。
找到自己的劳顿,更自信,更快乐,更像自己。
成功是在清晨醒来 对于要做的事心驰神往。
在舞台演唱的劳顿潘尼,一个失去妹妹的想成为演员的人。
内心是被封闭的,不愿告诉他人自己的伤心事,认为没有人会在意这些。
自己沉默,寡言。
找不到自己,打不开自己,所做的事情并没有什么起色。
人生有幸的是遇上一名好老师。
潘尼他就遇到了,达顿老师告诉他:所有你引以为耻的东西所有你深藏心底的秘密所有你想改变的事情这就是 你是谁这就是你的力量之源如果否认它 那么你就什么都不是而且永远也做不了一名演员你应该开始打破你心里的围墙并接受你所处的环境告诉别人真相
潘尼与达顿他沉思了,他领悟了。
在一次表演中,他勇敢地唱出了自己的故事,放开了自己。
得到现场人的欢呼、赞美,他一直地放不下终于有一天放下了,找到了自己,让他自己都释然了,一切并没有那么的难。
要勇敢地打破自己心里的围墙,或许得到的就和自己所想的不一样。
成功是快乐、自由和友情。
潘尼与妈妈对话
潘尼与妈妈对话名扬四海也好,追逐成功也好, 都是没有错的,但前提是你能找到自己,认清自己。
你自己的长处,你所适合的事情,你所喜欢的东西,让你快乐的、开心的,是你自己愿意去做的事情,而在寻找、追逐真正自己的路上,或许会有阻碍、困难的,但都需要你自己迈过去,没有人可以帮你,最多是指引你方法,要走的路还是自己路。
找到自己,让自己沉浸在所爱之中,阳光就会出现在前方。
就像凯在电影中所说:有些东西并不是成功成功不是名声 金钱或者权利成功是在清晨醒来 对于要做的事心驰神往甚至脚步轻快得要飞起来成功是跟你所爱的人一起工作成功与世界相联 为人们所感知它找到一种方法让人们融合起来那些除了都拥有梦想而没有其他共同点的人们成功就是晚上入睡时候知道今日自己做到了最好成功是快乐 自由和友情成功是爱
凯名扬四海背后的真正意义是找到自己。
当你做出选择的那一刻,就意味着要努力前行。
然后,你做出决定的那一刻,你也就拥有了一切。
《名扬四海》
第一次看《名扬四海》是在我高二的时候,我的编导老师给我们班同学放了这部影片,并要求我们写影评。
到今天,我早就忘记了当时的影评写了些什么,猜测应该是从叙事手法、拍摄角度等方面去正儿八经的分析吧。
当时看完电影之后做梦都想上一个类似的艺术学校,跟大家一起在食堂的桌子上跳舞,跟几个志趣相符的朋友搞搞音乐,一起去饮酒作乐,再奋发向上的、一意孤行的朝梦想进发。
或许疲惫了些,但浑身都散发着像星星一样的光,在无尽追梦路上熠熠生辉。
那么,再看看现在呢?
现在我大三,到2020年的下半年,就是大四的学生了。
这些年,玩儿也没好好玩儿,学也没好好学,更别提追梦了,浑浑噩噩的,居然就这么过了三年了。
我还记得我高三的时候,晚上一两点睡觉,早上七点十五还有早自习,就为了把自己从初一到高三的文化知识补回来,想上个大学而不是专科,以前一直觉得艺术生嘛,好像不是那么需要文化课的成绩,到后来开始要学的时候才知道自己都错过了些什么。
高三补课后的第一次考试,我的数学只有五分,五分什么概念呢?
一道选择题就五分。
除了蒙对的这一个选择题,整张卷子我也就能写个名字、班级和“解”,连一元二次方程都解不出来,别说解了,连看都看不懂。
当时的我或许能写很多影评,能说即评,能主持,能朗诵,能解放天性的表演,但就是不能解开一道最基础的一元二次方程。
哭也哭过,闹也闹过,怨也怨过,最终还是按下所有的情绪,一心向上。
努力的原因当然方方面面,其中一条就是我的感情问题。
我当时的男朋友是网恋奔现的,他大一,我高三,他是明明白白确确实实的学霸,我也是明明白白确确实实的学渣。
很狗血,小学渣为了大学霸拼命学习,想要上同一所学校,或者在同一个城市。
然后大学霸告诉她,我不想影响你学习,我们分手吧。
没有什么感情经历的学渣开始怀疑自己,是自己不够优秀吗?
因为成绩不够好吗?
还是不够漂亮?
说来也奇怪,换成其他人被深爱着的男朋友甩了,可能就一蹶不振了,我偏不,我就要好好学习,就想让他再一次看到我,不是眼睛,是心。
最后呢,没能去他在的城市,但高考成绩倒算得上喜人。
我应该开心的,可有时候却也不是那么开心。
跟他最后一次的联系在17年的十月二十,我十八岁成年的晚上,他跟我说,生日快乐。
我跟他聊了一个多小时的电话,聊了石蒜和彼岸花。
电话快结束的时候他对我说,抱歉。
我含着泪回他,没关系,被爱的人不用道歉。
有时候想起来了就嘲笑自己,想做舔狗奈何别人人品高尚不想要,连做舔狗的机会都没有,也是挺搞笑的一件事儿。
当时的努力,是有明确目标的努力,全部力气都放在考大学上了,谁曾想进了大学才发现不是这么一回儿事。
现实中的大学,不能站在桌子上跳舞,不论是食堂还是教室,你要是去了,等待着你的不是有人找音乐,有人跟你一起跳舞,而是路人的疑惑:这是在拍视频吗?
食堂阿姨的嚷嚷:那个同学你快下来!
进了大学之后真的很迷茫,因为你可以有无数种选择,不怕你向下走,因为你迟早还会向上,就怕像我这样,不敢向下,但也不知怎么向上,就只好在中间飘啊飘的,一直就飘到了临近毕业。
看电影的时候,总是羡慕电影里形形色色的人们,羡慕他们的生活态度,以及他们的生活方式。
但如果可以,谁不想做一个有态度的人,谁不想在这个世界上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大家都是第一次做人,都在这个世界上磕磕绊绊的前行,或许会绕些路,但最终都殊途同归。
一样的开始和结束,不一样的过程,在有限的岁月里,不留下点什么回忆,未免太遗憾了。
其实我还是算得上幸运,因为对《网球王子》的喜欢加入了网球队,在里面认识了一堆真诚的朋友。
我们一起爬过山,合过照,在山顶的缆车站台露过营,跟缆车站的工作人员一起喝过酒;一起去游乐园,死活不肯进鬼屋的我在鬼屋门口瑟瑟发抖等他们,买了个冰淇淋却发现从中间就断掉了,结束之后在游乐场附近吃大餐;一起去逛博物馆,走到傍晚走到脚疼,然后突然想起来没订酒店,结果因为订不上酒店只好睡网吧。
最后,这篇影评是写给自己的影评,因此把名字取为了《悲欢并不相通》。
怎么说呢,总觉得自己常看看这篇影评,也许就有能在污泥中挣扎前行的勇气,尽管吃力,就让它吃力。
最终,一定会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也许别人不够喜欢那样的我,但没关系,那个时候的我不会再去在乎别人喜欢不喜欢。
There are some things success is not.It's not fame.Four years of ups and downs,of wonderment and disappointment,of ennui and joy.It was everything I'd ever hoped for.And scence.
虽然是很俗套的全体HE:有曾经面对众人紧张如今也能大方自信站在台上,有实现了自己不做默默无闻的乐器手的梦想,有听从了老师更专业的建议。
但我最喜欢的还是电影的结尾,毕业典礼上几年的同学们一起通过不同的艺术种类演绎一场蜕变的大戏。
因为有想要追逐的光,所以即便是迷茫痛苦的时刻,也是幸福的。
因为有渴望登上的船,所以即便是无奈哭泣的时刻,也是期待的。
希望我们都能一直奔走在自己的热爱里,不要被周围的各种东西磨灭。
他们每个人的故事我都很喜欢,很感兴趣,只是名字叫不上来,只记得唱歌特好听的那对马可和罗茜,不爱看乐谱的马利克,害怕爸爸唱歌特好听的,还有瞒着妈妈的,还有那个爱导演的,那个跳舞的凯文。
里面的歌特好听。
也喜欢最开始他们斗舞的情节的氛围,我一直就想要那样的,大家玩的特别嗨在一起,可我的大学生涯并没有做到,不知道是环境,还是我自身的原因,我想还是我自己吧。
16.6.17
已经不记得是在高中还是初中的时候听到的Try这首歌。
打出这句话的时候,我脑袋里回忆涌现。
大概是高一的时候,那时候我还住在学校外面的出租屋,那个时候我用的好像是妈妈换下来的4S,如果记忆出了误差,我想也有可能是高二,在我有了自己的手机的时候,我已经记不清了。
实在是想不起来是什么机遇下,我听到了这首歌。
当时的我用的是QQ音乐,绿色的播放器,一句一句好像在唱着我的心事。
我记得那个时候我知道这首歌是一部电影的主题曲,但当时的我并没有看电影的时间,准确说来,是没有看这部电影的欲望。
但是这首歌我还是循环了很久,直到现在。
前天我去了KTV,在朋友们一首又一首说唱歌曲的冲击下,我突然想到了这首歌。
于是我点了这首歌,在钢琴黑白键盘下,我开始唱。
看着MTV里男主坐在钢琴前,边弹唱边望向女主,我突然更加理解了这首歌的歌词。
今天是一周的电影日,我本来想看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但是在现有的app上没有找到。
我脑袋里突然就冒出了这部电影。
先记录评价吧,电影本身我会给三星,算是还不错的意思,还有一颗星,给Try这首歌,看短评的时候我有注意到,很多人也是因为这首歌来看的。
在电影中,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画面。
梦想成为名人的大学生。
这部电影就是围绕这样一个主题展开。
我很难讲明23岁、毕业一年半的我,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
成绩不那么优异,无法进入最好的学校;又或是成绩很好,但泯然众人;又深受家庭影响,不敢追求真实的自己;又或者是过于功利,忘记了自己的初心。
老实说,到现在我甚至都不记得主角的名字,但我记得那些笑容、那些苦痛、那道舞台上的光芒,那个钢琴前的亲吻。
他们都是我,但又都不是我。
写几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吧。
最开始是在一个大厅里,突如其来的音乐,于是大家开始用一技之长来配合,那个在桌上跳踢踏舞(其实我也不懂是什么舞种)的人,那个唱高音的人,那个拉小提琴的人,一起将气氛炒到了最热。
我的直观感受是,好羡慕,他们年轻而又充满活力,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闪闪发光,一切都有无限的可能。
我想起了我的大一,那个时候最有生机的我,参加了一个又一个的活动,有苦涩,但我更记得聚光灯下的我自己。
不过我也只坚持了一年,因为我开始羡慕别人不用花时间排练,不用牺牲自己的午休和假期。
现在的我才明白,我失去了什么,最珍贵的。
因为没能坚持参加活动,后来我的简历上写不出来任何的比赛,曾经引以为傲的钢琴吉他和舞蹈,都因为懒惰而渐渐懈怠甚至是遗忘了。
虽然不该是为了功利,可是当我无法站上更高更大的舞台时,我还是很难过。
其次是在办公室里,芭蕾舞课的老师对那个男孩说,她无法给他推荐信,他以后也无法成为一名专业的芭蕾舞演员。
她说:“有些学生因为极好的天赋被选中,但在后来,他们无法达到预期。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很难过,有的人是因为不够努力而失败,有的人确实因为没有天赋。
到底哪个更难过呢,我想应该是后者。
于是那个学生选择了自杀。
他的朋友们却在地铁站救下了他,他们抱在一起颤抖流泪的时候,我想,每个人都需要朋友拉一把,在人生最困惑的时候,朋友也许会帮助你获得新生。
然后是钢琴前的Try,看到mv里的场景出现,我期待不已。
在了解了前因后果之后,我更加体会到了这份感情的真挚。
那最后一吻,是相信的证明。
不得不说,会弹钢琴的男孩真的好有魅力。
下次回家坐在钢琴前,我也要学会这首歌!
还有一些场景,比如制作人和导演梦想的破灭,比如工作和学业无法兼顾,比如天赋异禀退学去参加演出,比如以为被赏识却差点被潜规则。
这些都太过真实,把每一个在大学里还不够成熟的孩子又往社会推了一步。
可惜我在大学时,并没有被这样推出去看看。
所以现在才感到如此的迷茫与不知所措。
但为时不晚,不是吗?
我已经离开了我的大学,不管什么时候想起,我都觉得时间过得好快。
我没有成为想象中那个我自己。
这一点我不得不勇敢承认,但是没关系,如果现在开始改变的话,我想我也可以努力变的更好一些。
总要试一试,对吧。
最后就记录我最喜欢的一段台词吧。
有些事并不代表着成功。
不是名誉,不是金钱或权利,成功是清晨醒来,对自己的人生充满期待,让你激动的飞出房门,是与你爱的人们一同拼搏。
成功是与世界为伴,感染周围的人,是将人们凝聚到一起,一起追逐梦想,是夜晚入眠时的问心无愧。
成功是喜悦,自由和友情,成功是爱。
歌舞青春跟乃比根本就是浮云! 让我这种持续低迷期的人终于找到点动力
虽然歌舞片对我来说一向是群魔乱舞,但这个意外的很好看。一群追寻梦想的孩子们。
女主很美~但是剧情发展太快了,拍拍电视剧还不错电影就啥都说不清楚了。。。
能把如此具有电影性的原作,简化成极端陈旧的后台歌舞片也是够有商人思维的。
boring...............................
一面看一面想起当年在中戏实验剧场上演的毕业大戏《名扬四海》…“什么是成功,不是金钱,地位,权力和名声。成功是在清晨醒来,为你必须做的事感到兴奋,兴奋到飞奔出房门;是你在半夜惊醒,想到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是全世界最棒的事情;是跟你所爱的人们为伴;是与这个世界相连;是存在与感知…”
唉,我们现在正是为了名利而奋斗的时候。感觉这所学校更像是中戏北电还有舞蹈学院和音乐学院的结合。
开头5星 后面3星 平均一下 4星
+开头像极了《歌舞线上》,全片多次出现《芝加哥》《洛基恐怖秀》。曲风都是我喜欢的,种族优势的碾压黑人女孩唱功担当,白人负责小清新和百老汇爵士。影片先开始还觉得有点空而装逼,后面发现剧情还是有套路的。话说有时候真的想去艺校呢。
It's all about being yourself and chasing your dream.
虎头蛇尾,中间太过平铺直叙,落得平淡
不知道女主角是来干嘛的。。。
《Try》Asher Book传说这首歌曲让任何女人都无法抗拒."If I walk,would you run, if I stop would you come; If I ask you stay ,would you show me the way".——确实让人动容
Nul à chier, je suis allé voir cette merde parce qu'il y avait plus de place pour celui que je voulais voir. Débile à fond!!!!
剪辑太烂。太多分线,全都不饱满。这么弱的结尾表演也拿得出手。。。
除了音乐,脉络散得很。
表演和电影硬技术方面非常完满,故事却超无力且残缺,有着大家熟知entertainment industry的各种黑色桥段,典型的台词,一盆大杂烩,真正让人深省的也就是开学典礼女老师的致辞。
除了食堂斗舞那一段比较high 其余完全可以忽略 无聊至极
餐厅里的戏依旧是亮点 整体比老版更好
关于青春关于梦想的励志电影。还蛮感动的,尽管分了四天才看完。我的大学也要结束了。这三年我的生命究竟被带进了什么东西。好想更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