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体
Corpo Celeste
导演:阿莉切·罗尔瓦赫尔
主演:Yile Yara Vianello,萨尔瓦托雷·坎塔卢波,帕斯夸丽纳·斯昆恰,安妮塔·卡皮奥尼,雷纳托·卡朋特理,Maria Trunfio,葆拉·拉维妮,Giovanni Federico,玛丽亚·克里斯切佐
类型:电影地区:意大利,瑞士,法国语言:意大利语年份:2011
简介:2011年意大利最新剧情佳作,戛纳电影节导演双周单元,埃松电影节评审团特别奖,影片以近乎记录片的手法记录了一位小女孩内心的挣扎 13岁的玛塔生活在意大利南部深处,她在瑞士呆了10年,现在正在努力适应着回到意大利的生活。长着一对明亮大眼睛的她时常感到不安和害怕。她用着自己所有的感官在感受这个城市——她看、她听、她感..详细 >
4.5!驚人的處女作...28歲居然就能拍成這樣了,雖然敘事上稍嫌單調,沒有像後兩部的作品,可以折射出多層次的探討議題,但劇作、隱喻符號和許多鏡頭語言幾乎已達成熟,簡直太有才惹...而且導演的能力也太嫻熟了吧...
#64th Cannes 导演双周# 5.5/10 相较罗尔瓦赫尔之后的作品仍显得过于青涩,导致其作品中常有的魔法时刻仅仅像是灵光一现,而无真正有力的表达。
用民谣的方法拍了一个特摇滚的故事。
小女孩的成人礼,生命的脆弱,残忍,权力和自由。被摔死的小猫,落入海中的圣体,耶稣的愤怒与恸哭,惯性残存的教会,隧道里透出的希望。女孩的成长与耶稣的生命。Alice Rohrwacher的第一部,已经可以看出情节之外逸出的神性,故事细节透露出的情感,很个人的特质,只是还比较碎,一些感觉在酝酿中。
初潮伴神
挺有风格的(快来看天主教徒虐猫啊
阿莉切那个片子的人物都会有一个神圣的举动。这部处女作点子不那么出彩。离家的少年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奔向海边。
类似《小索朗日》,多次出现同一画面/时空的“夜转日” ,摄影机或人物穿行过黑暗见到光明,由女孩的视线所捕获的,都是对世界的初印象。不解的眼神,坚毅的背影,一具弱小的身躯足以完成对身体政治的反抗;人群里受难,流浪中平复心情,一面亵渎神,一面在俗世中找到神性。
写实的镜头,大量的跟拍和特写,极具纪录片的质感又带着重重隐喻。小女孩的自我成长和对信仰的疑问与追寻,与教会的功利和世俗形成鲜明对比,最后的她逃离了教堂,走入水池,完成了自我洗礼,然后就是生的奇迹。
★★★☆
架构是很好的,但不知道是我境界没达到还是什么,始终感觉没入戏。
奇迹在别处。
6.9
个别段落略显做作,整体上充满张力,细腻却不说教。女导演好甜美~
3.5成长的烦恼
沉默的女孩的一段成长记录 发现信仰和教会是两件事情 穿过被淹的地下通道 开始自己去看世界
7.5/
4.3 少女的追问,在心灰意冷的时刻忽然对着车窗外急速逝去的风景喃喃出那句她不知为何意的话。母亲呵护她,一向排挤她的姐姐其实在人后关心着她,不完美却也正常的生活,而触动她的是人世间总是会从各个缝隙中泄露出的悲伤,大概总是有一些灵魂注定过一种真切而求索的宗教生活。从蓝色的童年开始,从知道耶稣其实是一个被误解的全能却愤怒的人开始,从看到水上漂浮的基督受难像开始。从说出那句Eli, Eli, lema sabachthani”开始。剪短头发,抚摸瘦削的圣像,一次又一次走进那个桥洞。内心期待着本无解的问题会有开放性的回复浮上来,如此观看着世界上所有人事自行发生也可以是一种信仰。虽然那等待总缠绕着发自本源的悲伤。孩子才会有的那种。有那感觉陪伴着也是一种祝福。因你知道它忠诚,不会走。
成年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就对了,人们学会灵活的使用语言后,就掌握了心机,心如明镜的只有小孩。不要懒惰的用标签去认识一个成年人,他们是复杂而变化的,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包含宗教在内的一切,都可以被江湖搅和得特别复杂。
把耶稣扔进了大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