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里的朝鲜国王干得一点都不开心,身负国仇家恨。
他的父王被大臣们害死了,于是他就成了傀儡。
就连跟宫女谈个恋爱都要偷偷摸摸的,生怕被他的奶奶发现。
可怕的是他的四周都是敌人安排的奸细。
这种环境下,真不知道还可以相信谁。
看谁都靠不住。
不得不说这个奶奶长得太年轻性感了,真叫人把持不住。
国王的一些列的大刀阔斧的改革,势必引起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反扑。
在一个大雨天,他们排出了一批刺客去行刺国王。
国王的手下都是火枪手,装备比较高端。
优点是精准度高,但缺点是射程短。
再加上下雨,屋顶上的火枪手根本射不出来。
还好屋子里面还有一批火枪队。
等火枪队的人死的差不多了,国王才开始射箭。
真不知道他早干嘛去了,一点团队意识都没有。
猪一样的队友,等手下都被射死了,他才出来打。
对方的刺客队长已经半血了,国王满血。
但国王明显心虚了,仅仅几个回合他的剑便被对手打落在地。
还好关键时刻一个仆人及时赶到拖延了时间。
等援军赶到之后乱枪之下刺客队长竟然被爆头了。
近距离,这枪的精准度高的吓人。
本来太后默许的宫廷政变肯定成功的,但是朝鲜的袁世凯这一次却没有站在太后这边。
那个顾将军竟然临阵投敌了。
《逆鳞》是玄彬服兵役回归后拍摄的首部电影,历史片,据说是有名的《思倬》的后续历史之作,玄彬扮演的是朝鲜时期年轻的大王正祖李算。
首先对朝鲜的历史以前真的是一无所知,最近看了玄彬的两出戏:《猖獗》和《逆鳞》,才对朝鲜正祖时代前后那几个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有一点了解,在这一点上,不得不给HG电影界做出的努力点个赞-为了给全世界人民普及朝鲜历史找大帅哥玄彬出演。
话说历史题材的电影要拍好也挺难的,既要符合历史事实,不能过度瞎编,否则就会拍出抗日神剧的效果,又要精彩不落俗套,不然让人昏昏欲睡没办法看下去。
《逆鳞》是我看过的历史剧中算是剧情比较言之有物、画面精良流畅、演员演技传神的一出戏了,对比我最近一部看过的N年前有相似历史情节的大导演那个《黄金甲》,《逆鳞》要好看多了。
当然除去玄彬欧巴的光环,这个戏从编剧导演众演员,到服化道,动作设计,画面质感都让我觉得至少值四分以上。
剧情我就不详说了,就是一个忍辱负重的大王如何在大家(好人和变好的坏人)的帮助下打败逼宫太后和奸臣的故事。
重点说说演员,首先是玄彬,经过部队严格训练回来的大帅哥彻底洗去小鲜肉的形象,气质更为硬朗,非常符合大王李算为了击破小太后以及老论派逼宫及暗杀,默默积蓄力量,积极锻炼身体,博览群书,培育亲信的一个正面形象。
他的眼神对比以前的影视剧,更加沉稳犀利有内容,眼神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体质也更强壮矫捷,最后的骑马射箭戏没有花架子的感觉,应该是认真训练过的。
再说侍臣,也是我觉的演得比较好的角色,他的戏份很足,是负责传达戏中兄弟情(包括杀手兄弟以及大王李算)的重要人物,是个重情重义的好人但是结局实在太悲惨了,他自小与正祖一起共同生活的经历是两人切不断情谊的根源,作为杀手他的转变,维护正祖的行为预示了他悲惨结局的必然,对杀手兄弟的友情也让人泪目。
还有一个角色是宫女杀手,也是一个关键人物,她是结局逆转的关键,她在正祖衣服上报信,才给了李算主动进攻,各个击破,部署防卫的机会,最后由于她的带领,才在正祖的帮助下瓦解了杀手集团,解救了众多儿童,赋予这个历史题材影片更人性化的、更温情的、更有正能量的这样一个意义。
再说说这个戏的亮点,《逆鳞》结尾引用了《中庸·第二十三章》的一段话:其次致曲。
曲能有诚。
诚则形。
形则著。
著则明。
明则动。
动则变。
变则化。
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我专门去查了一下解释:比圣人次一等的贤人致力于某一方面,致力于某一方面也能做到真诚。
做到了真诚就会表现出来,表现出来就会逐渐显著,显著了就会发扬光大,发扬光大就会感动他人,感动他人就会引起转变,引起转变就能化育万物。
只有天下最真诚的人能化育万物。
这段话是全剧的高潮,是点睛之笔,是剧情走向变化的隐含之义,也诠释了剧中包括玄彬等一众正面人物获得最终胜利的根源。
想不到看个电影也让我学习了博大精深的中庸之道,真是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说一说这个电影的败笔,就是有几段戏,画面太暗了,光线严重不足,看不清啊看不清。
整部片子大体上做到了大事不假,小事不拘。
朝鲜正宗继位当年确实爆发了一次政变,一些大臣试图拥立其弟。
政变最终以失败告终,正宗之弟也被迫自尽。
这个电影就选取了政变当天作为切入点,模仿24小时的手法,在讲述着一天中的风起云涌的时候,插叙了很多当年的过往。
总体上说,故事是完整的。
整个电影一贯的表现出了韩国人对历史的戏说。
其实很难理解,这群大臣们密谋政变,居然是雇佣了一帮杀手来刺杀正宗。
比如这帮大臣利用拐卖儿童的杀手帮派,把王宫渗透得底儿掉。
这一类的情节设置实在是违反常识,有刷新三观之感。
军营劝说的戏份总觉得很儿戏。
作为君王如此冒险实在不智。
而作为反派之一的将军居然放弃了。
造反还能半途终止的啊?!
另外,英宗居然混到被大臣胁迫杀死儿子,偷偷写血书的方式来向孙子揭示真相。
英宗好歹是当了52年国王,在位时间最久的一任国王欸,居然还能被胁迫的啊?
要不要这么坑啊!
韩国人非常钟情于另类的宫廷电影,但忘记了电影的本质,反而让我想起了“黄海”,这宫廷剧简直粗制滥造。
演员们非常努力,无奈这个剧本的张力实在是有限。
对韩国的历史了解实在不多,但每个帝王谁不血雨腥风。
本片故事不够流畅,有些情节太过累赘完全可以摒弃。
”龙有逆鳞,触之必怒“,正祖的怒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铺垫,反倒被完全不必要的细枝末节拖慢了节奏。
围绕朝鲜历史上的“丁酉叛乱”为背景的逆鳞,仅以事发前一天的作为主线进叙述,“情”之一字,终是主线。
电影中以正祖李祘的与被老派谋害的思悼太子的父子情,与太后的母子情,与侍臣甲洙的主仆情,以及年轻君主的儿女情构成情之主线;然后再以侍臣甲洙的主仆情,与乙洙兄弟情为辅线;杀手乙洙的兄弟情,与宫女月惠的儿女情再为第二条辅线;然后是宫女月惠的儿女情,与福喜的姐妹情;最后是福喜的报恩之情,构成剩余辅线。
可以说以“情”网铺开,该电影情节紧凑,电影中的矛盾与冲突也以情感的冲撞得以升华。
电影情节紧凑、叙事完整、台词精简、演技精湛,该有的激情元素也一应俱全,但是为什么鲜有对此电影推荐的人?
原因大概如下:1、题材所限,历史题材的电影本身受众面就不是很广;对于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以及不是对于历史题材感兴趣的人是很难将他看完的(本人也是第一次看也就看了15min,也就是因为是欧巴的粉,不过后来看了三遍,三遍,三遍!
);2、叙事混乱,同样是对于历史不了解的观众是很难理解思悼太子的死因,以及李祘与老派之间的矛盾,且对于杀手组织的乱入对于迷惑电影主线“功不可没”;3、略显拖沓,一部以事变为主的电影,意图表现事变,就应以此作为全篇的高潮,铺垫也应有所筛选,将电影生生拖了135min,就算我自己意志允许,我的膀胱也不允许。
尽管如此,平心而论这不并妨碍逆鳞成为佳片,擅长“抒情"的韩国电在这部电影里表现淋漓尽致。
总之,人间自有真情在,总是有情胜无情。
笑中含泪,倾情推荐。
PS:这部电影看完后,我不但是我欧巴的亲粉,还是朴成雄阿都系的粉啊!
戏中玄彬欧巴的裸背不是盖的,导演啊,不是玄彬露肉就能有票房的啊!!!!
深夜吐个槽 本来不想看新的韩国电影了 看到玄彬回归之作 还有郑在泳老戏骨以及郑恩彩等实力新人加盟的史剧 又忍不住点开了 相比之前的韩国史剧 真的是毫无意外的差 一个放之任何国家都能成立的 统治势力与造反势力间博弈的故事 韩国影坛 此种类型涉猎的已不算少数 《像火花像蝴蝶》 《帝王之妾》《宫女》等 无论电影还是电视 所有都会以势力间的明争暗斗 为故事背景 但韩国史剧总能找到一个新颖的点来吸引大家一次次走进影院看一个个老套的故事 常常是小人物在势力环境下的悲惨遭遇与痛苦抉择 显然逆鳞的故事也是通过 从小被培养暗杀王的组织 来激发矛盾冲突的 显然那几个孩子未来的命运 以及最终选择将直接决定故事的结局 怎奈 作为主角的王的扮演者玄彬 《爱 不爱》里内敛犹豫的气质 在此片中化为隐忍 但丝毫不见王的动怒 而且这个王也十分“自立自强" 以一抵十的高超射箭技能远远超过专业培养的杀手 期待已久的终极决战 最后也变成了王与甲首 乙首的3P虐恋情深 导演您如此拍史剧 观众丝毫不会觉得胜利来之不易 境况有多么惨烈 只会觉得槽点太多 无力倾吐!
若是说想本着看浓缩史剧的念头可以来看看这部电影 就像是一部60多集 一集一个小时 的韩国历史剧的精缩版(相信我 历史剧讲的也是这个故事套路) 为了不浪费每一位主演 演员的戏份都平均的恰到好处 没有一个重点 或者说无法将这部电影准确定义为那一种类型 如此讲故事的方式 放在电影中 观众会提不起兴趣 全篇闷 除了还能看的演员们 韩国电影形式高度类型化 内容却在趋向于杂糅 这体现了众多新导演对高水平制作的向往与尝试 同时也预示着忠武路故事创作所遭遇的瓶颈
冲着玄彬去看的,退役后的第一部戏,还是在电影节的大屏幕上,很是期待。
虽然剧情有很多漏洞,历史背景交代不够明确,但在补习了历史背景之后,再回想演员们的表演,其实还算是一部诚意之作。
开场玄彬就秀了个完美的背部肌肉,兵役的确让身材变得超棒,帅死玄彬的演技也变得更为成熟,片中和多个黄金配角对戏,并没有掩盖掉他饰演的王的魅力,他将正祖的隐忍和仁义通过眼神完全展现了出来。
有人因此说他没有面部表情,我并不认为没有夸张脸部表情是演得不好,试想身为一个新君,如果喜怒哀乐全表现在脸上,那会在群臣面前多么有失威严,又会招致多少祸端?
所以,他演得是对的,必须隐忍,用一个所有人都无法辨别的面具来伪装自己,保护自己。
然而,再坚强的面具下也会有柔软的内心,当发现自己最信任的人原来一直是要杀自己的人,那种信任的崩塌,背叛的侵袭,还是让他克制不住地落下泪来。
质问尚书的那一段,那拼命忍住却还是夺眶而出的眼泪;那最终放尚书出宫,并嘱咐他一定要活着的话语,玄彬的演绎让人心疼不已,也让我看到了这个一代明君的仁义之心。
影片后段正祖的武艺展现,百步穿杨的短箭,虽然拍摄的有些夸张,但镜头的剪切,加上特效,还是有被帅到。
最后与太后的劝降谈判,虽然被握手那个前后呼应的动作弄笑,但是这段情节还是展现了正祖的霸气威严和深谋远虑,尽管恨之入骨,但诛杀所有人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招致暴君之名,对于日后治理国家不利。
影片最后,在中心思想《中庸》的文字之下,正祖意气奋发,策马奔腾,开辟属于自己的盛世未来。
总的来说,玄彬的表演还是可圈可点的,够帅,够有魅力,而整部影片对于正祖的刻画还是丰富饱满的,除了对于其身世的交代不够明确之外。
说了主角,来说说这部影片。
不可否认导演是有诚心的,不想让故事太过单薄,所以刻画了主角的同时,还讲述了甲洙和正祖、甲洙和乙洙的兄弟之情,乙洙和月惠的爱情,月惠对小宫女的怜惜,这些细节的还是让人动容的;不想让影片叙事单调,采用了类似24小时的拍摄方式,把所有事情放在了一天之内,中间穿插这各种回忆和线索,使影片看起来更紧张刺激。
然而,对于一个电视剧导演来说,或许是第一次拍电影的缘故,想讲的太多,想刻画的太多,所以整部片子拍出了很多条线,如果把这部影片分成几十集的电视剧来拍,整个剧或许就会相当出色了,然而毕竟影片不同于电视剧,在短短的2个多小时里,要解释清历史,完善每一条线,每一个人物,每一段感情,难免变得顾此失彼,该交代的没交代清,该详说的又短短带过,最终让观众感到有些混乱。
相传,龙的脖子间生有一块白色鳞片,呈月牙之状,一旦触碰必会引发龙之怒。
这就是逆鳞一说的由来。
而一国之君即为真龙天子,触碰到他的逆鳞又会是什么结果?
公元1777年,7月28日,晚11点15分,暴雨倾盆。
位于李氏朝鲜的京都城,一场大规模的刺杀正在分秒必争的进行当中。
他们的目标正是当时朝鲜社会至高无上的王,史称正祖的李算。
正宫王太后似乎是胜券在握,生杀大权尽在其实,所谓的王亦不过是蝼蚁。
如果你遭遇不测,我会很麻烦的。
简简单单一句话,生死尽在其一念之间。
言下之意再明显不过,乖乖听话,否则的话叫你死无葬身之地。
王又如何?
还不是我想废就废,想立就立,想杀就杀,焉能奈我何?
身在深宫之中,李算该当如何破局?
他早就了自己近乎强迫症的方式。
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不干别的,先健身,而后读《大学》读《中庸》。
更衣之前,先在身上穿戴沙袋,一穿就是一天,以此进行耐力训练。
其生活高度自律,近乎丧心病狂,日日如此,不敢有丝毫懈怠。
我们可能一直有个误解,认为古代帝王权力滔天,又有三宫六院,福寿无双。
宫殿是天底下最敞亮的地方,每日吃得满汉全席,又有歌舞随时等候观赏。
殊不知,这只是近年来很多电视剧的误导罢了,大多时候帝王岂能如此逍遥?
生在帝王家,如果很不巧坐上了龙椅,那么就将承担古代世界风险最高的职业。
做得好也许可以名留青史,做得不好不仅大好头颅不保,还得背负永远的骂名。
君不见,历朝历代的亡国之君有几个能够得到善终?
隋炀帝被宇文化及所杀,南唐后主李煜死于北宋开封,明末崇祯上吊于煤山。
以上等人都是在李算之前,史书上记得历历在目。
李算健身,强化肉身,练习剑术,且疯狂练习射箭,为了什么?
四个字:韬光养晦。
这些必要的修行其实是儒家六艺一直强调的基本生存技能,后世却忘得干干净净。
但熟读儒家经典的李算没有忘,而是付诸实践,强文暴武,发挥儒家暴力美学。
他的箭术,已经远远超过禁卫军最顶尖的水平。
放眼18世纪的整个李氏朝鲜,最顶尖的刺客在他面前也不能取得丝毫优势。
文能治国兴邦,武能骑马射箭,这不就是古代儒家对于圣王的理想要求吗?
真的很难做到吗?
看电影《逆鳞》时也许觉得不怎么困难,其实难于登天。
帝王的诱惑远远超过现代人,美女如云的后宫,山珍海味的美食,都是训练大敌。
古往今来,多少雄才大略的帝王没有死在战场,却死在绝代佳人的闺房之中?
自律和坚持,永远都是不二的法门,若是事事等待明日再做,明日何其多啊?
刺杀当晚,我注意到电影中的李算单凭一己之力,就射杀了6名刺客。
而且主要还是掌握制高点的敌方弓箭手,可谓是目标清晰,老谋深算。
光是李算一个人就给予对方有生力量以沉重打击,不可谓不强大。
哪怕是接下来面对朝鲜第一剑客,也依然毫无畏惧,对决之中不落下风。
这就是坚持训练的结果,一切水到渠成,不是一天就能够达成的。
即便放在今天,李算这种恐怖的强者,无论放在哪个行业,都是不折不扣的王者。
我们渴望成为某个领域的王者,因为只有成为王者,才能拥有强大的话语权。
而要成为王者,就离不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高强度训练。
至于训练什么,完全取决于你所从事的行业,日久天长,大家伙儿应该自有选择。
而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在这一天一夜之间慢慢积累,终于形成巨大的鸿沟。
还是那句话,浑浑噩噩是一辈子,慷慨高歌也是一辈子,就看我们怎么选。
“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不知作为本片中的经典台词,这则《中庸》第二十三章打动了多少人,毋庸置疑,我是其中之一。
从头至尾,这是朝鲜第22代国王正祖李算坚定不移的信仰,哪怕纷争如火如荼、人情变幻莫测、刺杀如影随形,这根植于心的信念仍至善至纯,明若琉璃,即便过往有如白云苍狗;定若菩提,即便周遭瞬间沧海桑田,王用浴血重生证明了:龙有逆鳞,触之必怒。
影迷们对本片褒贬不一,两个多小时火车般的时长、历史铺垫少到吝啬、多次穿插倒叙叙事方式、想表达的因素较多甚至是主演玄彬的扮装等等,都是影片被争论和吐槽的依据,要挑剔的话本片还有许多问题,如逻辑上的问题、描述轻重侧重的问题。。
但本片对人性及情感的细致挖掘、对场景错落有致细腻有加的布局、对拍摄场地景色壮美如画的长镜头聚焦等等,都值得影迷在看过后为它点赞。
如果要选出本片中最喜欢的角色,那自然是众望所归的李算,王的深谋远虑、隐忍克制,都在玄彬胸有成竹的眼神里可见一斑!
玄彬是个光用眼睛就能演戏的好演员:他看到王大妃伸出玉足时眼里透出灼烧的饥渴以及因回避诱惑而生出的躲闪、听到母亲被钳制自己却无能为力时眼中愤怒点燃了熊熊烈火却时刻得用理智的坚冰固封内心可想而知的震怒火焰、遭遇背叛和暗算他眼里五味杂陈却不许一丝神情出卖自己的不甘与凌乱…他是朝代的变革者,他坚守内心孤独的方舟,哪怕前方是万劫不复的深渊,也义无反顾、一往无前。
最心疼的是甲首,他是心中永远有爱的大哥和守护者。
在他心里,住着两个乙首,一个是杀手集中训练营里无父无母的流浪小男孩,一个是正祖李算。
他们都是他的弟弟,他要穷此一生保护、追随的人。
也许有人会问,在这样一部史诗题材的大片里,过多渲染兄弟情义是不是显得影片格局小了?
也许会吧,情感丈量范围缩小在几人之间,多少会显得影片剑走偏锋,但我喜欢这样的微言大义的安排,从小范围着手,抒发大胸怀。
王者如李算,也有着与杀手小男孩类似的心历历程:都从小历经磨难、远离关怀和爱抚、被恐惧包围、身边充满未知的危险,所以任何一点的真情滴落在他们身上,都会将心里的温暖和感激点亮,甲首知道这点,他和他们一样,能力再卑微,也希望鞠躬尽瘁,护得兄弟周全。
影片里最喜欢的一幕,是王大妃刚一开始对正祖的威胁:一位高贵明艳美丽又危险的年轻妇人,一身月牙色华服,伸出纤纤玉足享受着下人们细致又暧昧的足部护理服务…只此一瞬,就是一副要将天下踩在本姑奶奶脚下的模样…攀登高位的女人,美丽、智慧与阴险、凶狠集一身,不论最后她是胜是败,她惊心动魄的美艳已为影片添加了太多华彩。
宫变结尾处,正祖李算宫殿内箭杀逆贼的画面真是让人拍手称快,视觉冲击带来的美感就不说了,只是突然间,我开始理解众多导演心中杀戮背后的那种诗情画意,倒下。。
死亡让灵魂翩翩起舞。
二十四小时的宫变结束,李算失去了忠诚的守护者,也冲破了阻碍他披荆斩棘般前行的一扇大门。
他的回答响遍了穹宇…“其次致曲,曲能有诚,诚则形,形则着,着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
”
4月30日 韩国男演员玄彬退役后首部回归作定为历史片《逆鳞》,在片中扮演朝鲜时期年轻大王正祖。
至今以王为主题的电视剧或电影虽很多,但玄彬将通过影片《逆鳞》以更加强韧且有气场的面貌,体现与众不同的大王“正祖”。
影片名“逆鳞”指巨龙身上不可触摸的一块鳞片,一旦被触及立刻散发出无限龙威,即君主的怒气。
含蓄表达了在两派老论和少论较量中,需要守住王权的正祖当时的心境。
韩国古装片真心不适合我看
从头至尾气氛渲染地都非常好,所以节奏根本不显沉闷。戏拍得克制,所以增加了厚度。几处感情戏也赞,王跟侍臣甲洙的,甲洙最后跟乙株的,人生无奈,命运弄人。
思悼&逆鳞
玄彬回归后的肉体很美好,皇奶奶什么的有点被惊吓,改天搞搞清楚韩国的这些个王究竟是咋回事...剧情一般般吧,配乐和剪辑蛮给力的,三星半加半星。另外豆瓣的介绍实在是令人提不起兴趣看好吗...
正在看,玄彬的第一个镜头在做俯卧撑我就想歪了,然后镜头慢慢滑到像搓衣板一样的腹肌。我微笑着决定不管剧情怎样都三星起!
136分钟的电影简洁明了的表达了一个主题: 玄彬归来,王八气出,神魔归顺,斩天灭地,千秋万代! 百分之八十的戏都在黑夜, 不知道在看什么。
挺佩服这个剧里的皇帝的,登基还没掌实权,一直忍辱负重苦练心志,等待时机推翻了祖母的统治。剧里两个杀手印象也深,乙沫自私,不顾甲沫恩情,都是孤儿,到哪找对自己这么真的人。
彬oppa古装怎么也这么帅!
其实我 没看懂。。。
在说WTF?!
其實我覺得拍得蠻好的,只是倒插敘述這種結構很難把控,有時難免沒有耐心!五星肯定有些誇張,沒有玄彬,三星半也是有的。
大失望!!!
喜欢看韩国的古装电影,因为总有一种明朝的影子在里面,不知道何时中国能拍出关于明朝的好电影。
玄彬就是負責帥~~~
玄彬古装太帅了,王者风范
嗯,叙事太糟,归来之作你为什么不好好挑剧本?
故事情节就是让你晕
下错电影了,姑且看完了
虽然故事有些混乱,但是服装的选择很精致,同时镜头上还是很细腻的。玄彬的演技可能因为本来就是一个苦大仇深的夺权故事,所以基本都是板着一张脸,显得太过沉重,真正在历史上你要是一直这么严肃,估计早被干掉了....
好一出蓄谋已久互相试探的宫廷刺杀。到处制造紧张气氛,却又节奏缓慢。一半的历史背景没有交代清楚,不过这种权力斗争哪个国家都一样,看着看着似乎就能看懂了。玄彬还是很有气场的,不过两句话就让叛臣归附未免轻描淡写了。黑夜交锋戏的画面很有水墨画质感。古韩语怎么听都还是别扭。没想到《中庸》之言成了全片核心,但翻译成韩语之后赘余啰嗦了不少,果然还是中文尤其古文言简意赅,美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