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虐杀器官

虐殺器官,Genocidal Organ

主演:中村悠一,三上哲,梶裕贵,石川界人,小林沙苗,土师孝也,山路和弘,莲岳大,大川透,五十岚丽,中博史,桐本拓哉,深见梨加,后藤弘树,佐佐健太,田丸裕臣,高桥伸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年份:2017

《虐杀器官》剧照

虐杀器官 剧照 NO.1虐杀器官 剧照 NO.2虐杀器官 剧照 NO.3虐杀器官 剧照 NO.4虐杀器官 剧照 NO.5虐杀器官 剧照 NO.6虐杀器官 剧照 NO.13虐杀器官 剧照 NO.14虐杀器官 剧照 NO.15虐杀器官 剧照 NO.16虐杀器官 剧照 NO.17虐杀器官 剧照 NO.18虐杀器官 剧照 NO.19虐杀器官 剧照 NO.20

《虐杀器官》剧情介绍

虐杀器官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屠杀器官》的舞台将设定在赛拉耶佛核爆后的地球,此时部分落后国家爆发了一连串内战及民族冲突,在这血腥风暴之中,美国特殊情报部队「克拉维斯(クラヴィス)」发现了在阴影之下有一名叫「约翰?保罗(ジョン?ポール)」的美国人参与其中,约翰路过之处必定掀起腥风血雨,这让众人疯狂的 「屠杀器官」到底是什么? 剧场版动画《屠杀器官》根据早逝的天才科幻小说作家伊藤计划的同名小说改编,由富士电视台的noitaminA节目企划,manglobe制作,将于2015年10月上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南汉山城黄色壁纸较量2龙骑士扫来个女神韦斯利南非圣诞节勇者无敌灼热之夏囚室211暗金烂狗任务迷走72小时少女爱你,维克托第三季宝藏知女莫若母希德尼娅的骑士第二季第九行星战役长乐曲马勒沙姆传行规名侦探笑传热血司祭最美的乡村第三将来时入侵之战杜拉拉之似水年华失眠闪电侠第八季不完美的她妈妈的使命大世界

《虐杀器官》长篇影评

 1 ) 2017年12月07日

很典型的高逼格但是商业化程度低的作品。

创作者有很好的创意点,有想表达的主旨,人设也算带感。

然而,故事跟节奏一塌糊涂。

1.点子很潮的科幻作品,一定要把观众的理解障碍考虑在内。

主线清晰,不能凌乱,表达有序,一次给一点信息,尽量降低理解门槛。

但是这部作品,最重要的概念是怎么表达的呢——通过BOSS和男主的对白来表达。

这个处理手法可以说是很low了。

可能是因为想表达的概念太绚丽,对创作者的故事表达产生了障碍。

他的故事叙述有点凌乱,可能是不知道该把重点放在故事上还是概念上。

(也或者他的节奏感跟电影表达能力一直都是这么差。

)2.作为单纯的故事,最主要的闪光点还是要放在情节和情感的冲击力上,放在主角认同感的营造上,这是票房跟群众基础;这些东西都过关了,再来考虑表达主旨;等表达主旨也过关了,再去考虑炫酷的概念设定。

我觉得这才是一个比较健康的优先顺序。

尽管很俗气,但是一个人基础(基本的故事表达能力和情感渲染能力)都没有合格,就去考虑概念表达,是不是太好高骛远了呢。

3.题外话:关于“语言”的幻想虽然荒谬,但还挺带感的。

一直没太留意语言学,觉得无趣,不过语言的诞生对人类来说可以说是非常重要了,应该要有点啥狂想。

 2 ) 观后感,以及一点点思考

经历了因原动画公司破产导致的延期,剧场版《虐杀器官》终于是在2月3号于日本上映,但我却只能在10月25号发售DVD和BD后才如愿以偿的看到这部作品。

但不得不吐槽的是,影片中人物的脸有几次真的崩的,但考虑到是原制作班底临时组建的工作室,也是情有可原。

谈谈剧情,本作世界观设定在911发生后,美国为了应对恐怖主义的再次袭击而加强了对民众的监控。

但与此同时,世界上某些地区突然发生了多起屠杀事件,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当然不能不管了,马上派情报部门的特殊部队逮捕嫌疑人。

中间过程就不说了,看过的都知道了。

虽说这也算是欧美影视剧中的常见套路了,但不得不说引出的反派引发屠杀事件的手段是语言的语法,确实略有新意。

不过,虽然语言确实会影响思维,但不会像本作中所描述的那么大,就算是引用了一些语言学的专有名词和语言学家的观点也一样,引经据典这大抵是日本动漫讨论深层次东西时的通病了,但单纯作为科普看看还是不错的。

其实,这到底能不能真的实现根本不重要,描述语言,或者说语法这一引发虐杀事件的器官,只是因为剧情需要,勉强给与一个合理的解释,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想要表达的思想。

在旅馆里,反派告诉了主角自己真正的目的,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感觉。

为何要在世界各地引发屠杀?

那是为了不再让妻儿的悲剧重演,保护祖国的民众啊。

在他们来杀我们之前,就先让他们自相残杀,无力在侵犯他国,就这样把世界分为自相残杀的国家和和平的国家。

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在讽刺,不,应该说是揭露现实中的美国的对外政策。

翻翻美国的发家史,就可以发现这一政策由来已久,比如一战和二战,都是开始保持中立,然后借由制造并对参战国家贩卖军火大赚特赚,虽然中后期都被逼参战,但由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座天堑,战火并没有波及到美国本土(当然现在不同了,洲际导弹射程足以覆盖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如果挂载核弹头那威力更是巨大,所以现在美国即使要损害韩国利益也要部署“萨德”和坚决制裁朝鲜的原因)。

接着,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借由二战战胜国,西欧战后重建经济疲软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吃了西欧,七八十年代日本开始有崛起势头时又通过广场协议吃了日本,再到九十年代打赢冷战吃前苏联的尸体,美国就是这样一步步靠分裂压榨别国成为世界霸主的。

庆幸的是,二十一世纪后美国并没有从中国身上吃到肉,虽然1999年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但得益于“911”事件,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转向中东,而中国却在不久之后就加入了WTO,真是人算不如天算。

其实,不止是美国,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家史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血泪史。

自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开辟殖民地,掠夺资源,压榨劳动力,就这样完成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从此顺利的走上工业化道路。

一旦被殖民国家有反抗起义,就武力镇压,镇压不了就假装保持中立或支持独立,等当地傀儡政府和独立反抗势力内耗得差不多时再坐收渔翁之利。

当发达国家自诩文明国家,嘲笑着发展中国家的民众野蛮未开化时,难道就不自己照照镜子看看什么叫衣冠禽兽?

另外,其他还有提到了NSA的监听无线通信情报,让人联想到“棱镜门”事件,美帝为了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说回正题,作为美国民众,他们知道自己的和平和自由是建立在别国民众的苦难之上的吗?

当然,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不过就算没有政府和媒体的信息管制,他们也会视而不见,因为如作品中所说,人们只会选择看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

自私虽然可耻但有用啊,所以即便是蒙蔽自己的良心也无所谓,只要自己活得好就行。

所以最后的任务由逮捕反派变成了击毙,因为反派背后的支持者正是美国参议院议长。

结尾处,主角在杀死反派后,自己思考并领会到露琪亚的意愿后,选择了与反派类似却又截然相反的做法,同样通过屠杀语法,但却是对美国施展报复。

最后那幕,主角的打了个响指,本作由此结束,留给观众遐想的空间,但明白的人一定知道发生了什么吧。

不愿做和反派一样固守寒城的居民,不再蒙蔽自己的良心,为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和平,哪怕是牺牲祖国的和平也在所不惜。

不过,相比官方给出的政治正确的结局,在我看来,究竟主角和反派的做法到底谁对谁错其实很难说。

也许很多人会说,当然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和平更重要了。

但这么想,就和著名的“火车悖论”难题一样了。

这个问题假设你在一个铁轨变道闸的控制杆前,远处有一辆失控的火车冲来。

铁轨在你这里一分为二,一边有5个人,一边有1个人。

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火车撞死5个人,但如果你选择变道,撞死一个人,你怎么选?

对于功利主义者来说,杀掉那一个人情有可原。

而康德学派则认为人不能作为利益的代价,道德的判断不是根据结果,而是动机,他们会提出你不能把那1个人作为另外5个人获救的的代价。

而且你也无法衡量这1个人与5个人之间的分量,救5个人真的一定比救那1个人好吗?

万一5个人都是罪犯而那1个人是科学家呢?

改变主意了?

但5个罪犯的性命真的不如1个科学家重要吗?

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另外一个版本里,没有分叉路,而是多了一个围观的超级大胖子,这个喜欢看煎蛋的胖子的死可以完全挡住火车而救下这5个人,所以,你会不会把胖子推倒铁轨上?

这个思想实验揭示了道德判断的复杂性,在杀一个人和看着一群人死之间做抉择——一个永远胶着在我们的法律、行为、科学研究、政治和战争之中的道德问题。

「正义」和「邪恶」永远不是听上去的那么简单。

我的看法是,人都是有立场的,立场决定了你的思考方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切嗣爸爸,正义的使者并不是那么好当的。

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希望的不过是自己和身边的人能够幸福快乐罢了,真的到了选择的关头,你真的愿意用自己和亲近的人的性命去换取其他根本不认识的人的性命吗?

恐怕很多人都做不到吧。

扯远了,对于这部作品,我还是持相当肯定的态度的,以后有空一定要买原著书来看看。

话说吃看完剧场版之后不知道是不是中了伊藤计划的屠杀语法,感觉对于美帝又愈发讨厌了。

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希望国家要强大起来啊!

 3 ) 短评写不下的笔记

标准的文本电影,说得太多,展示得太少,倒完全不科幻。

核心是战争伦理、生态伦理、语言学和人类学,但只是粗略地拿来用了。

语言学家的话很清楚,技术调试和原始遗留力量的作用原理一样,一方面切断感觉使其和认知分离,一方面将价值判断引向特定方向。

先不聊反复点题的自由主义、人道主义、民族主义和后殖民问题,首先认知科学或者认知语言学都不是那么简单的东西,就算不同脑区负责不同模块,模块是否单纯,它们之间的联系如何,变量很难控制,感觉、情感和认知的剥离实施起来没那么容易,找乔姆斯基不如找汤姆金斯。

然后把乔姆斯基和萨沃假说强行接起来是很扯的,深层结构虽然是认知,但是所谓屠杀的语法结构本身还是朴素的结构主义人类学说法,夸大语言对思维的强影响,搞得跟言灵一样,很神秘很厉害的样子结果最后就这?

终极奥秘来自进化论和原始社会,念咒语的男语言学家把自己绕进了殖民和法西斯那一套(因为是工作所以没办法和我要保护我所在的文明世界所以让野蛮地区自相残杀有什么区别啊拜托),对我来说这才是卡夫卡的地方,研究大屠杀的文本资料后声称自己发现了深层语法的学术骗子(民科啊民科),毫无伦理修养和历史学常识,真就去招摇撞骗,然后大家还信了......语言学家看了都得把头挠破。

疯狂碰瓷卡夫卡但却非常地味......当然那些文学、语言学和理论梗(故意扮文化暴发户讲想用捷克语读卡夫卡真的太精准了)看起来是很开心。

可以说捷克是碰瓷的一部分吧,女语言学家的角色还是很有嚼头的,包括讲到卡夫卡使用德语和外来人身份,就快靠近德勒兹的少数语言了,可惜被拿来当引路人和工具人用(情感触发器和“知情权派代言人”),爱的语法什么的就很扯,没有那种东西,不存在一个能够植入个体的消极(杀戮)或是积极(爱与和平)语法,对群体来说则需要配合其他机制使用,也不占据主导地位,还不如说前个体呢。

当然说要起作用,强影响就是天马行空的虚构,弱影响就是无聊的废话。

真正的革命可能性在酒吧老板作为游击者的一派,通过甄别不同的监控手段、使用纸币等前技术时代的方式来躲避信息泄露,也道出了自由选择的伪命题,选择的自由作为一种交易,让渡的部分和换回来的部分之间的不对等,实际上还是权力关系的不对等。

然而很现实的是在暴力的分配上也不平等,游击派和赎罪派都会被军人粗暴杀死,搞不过强势语言所在国之中有军队、科技一整套体系加持的暴力派。

看与不看、知与不知,过保护和他人之痛、人可以闭上眼睛却关不上耳朵,这些都是反复谈论的问题了,只不过从军人的角度来看还比较新鲜。

男主和战友作为一个对子,以象征的对比形式出现,弄混卡夫卡和贝克特的战友最后知晓真相的反应是捂住,而男主作为讯息传达的承载者,必须要被唤醒感情和良心(美人计和触发器)去告知他人、履行他人的知情权,但是整个心理发展就很莫名其妙,最后责任为什么给了他?

是什么特质把他和战友区分开来?

在这个节点做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并且互相为敌(不要跟我说是死了喜欢的人,因为这个要么是文学滤镜要么是叙事需要要么是爱的语法,哪一个都很牵强)?

就因为是读文学出身热爱卡夫卡吗?

我看文学部的极限就到这里了,笑死。

话说回来,最科幻的部分,到底为什么读文学的能进精英部队、读语言学的能拿到五角大楼的支持?

请给各位文科学术人也指条明路。

最喜欢的是鲸形保护仓被投放进海里那一段视觉效果,比喋喋不休更好地传达了生态伦理问题。

人工饲养的海豚鲸鱼被肢解,基因编辑,做成人工肌肉,而人工肌肉做成军人和重要人物的保护仓,这个保护仓必要的时候可以在外面装配武器屠杀平民,不需要的时候就自动分解(分解时内部不能有人体,否则人体也会受伤)。

此刻作为男主逃跑的符号被投放,视觉上也极力描绘了鲸鱼的外形、外皮和内部肌肉的质感,在空中和水中,被肢解重组用作工具的鲸鱼重新游动起来。

还有一处对肉身脆弱性的描绘,战友胳膊掉了下半身也没了,但是因为被抑制了痛觉(虽然感觉不到但能认知到)还能继续开玩笑和作战,踩在断开的半截身体喷涌出来的血迹上,战斗服的鞋子被沾上血污了,这个血污一直留到了后来的潜入。

可惜的是这种描绘只有两处,而全程都透露出叙述的自负。

本来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本来从题目开始就有惊人之语(虐杀是屠杀,器官是发声器官,也是战争/文明机器的构成),过程中也有了游击派、声音力量、肉体和技术伦理的探讨,却过早地关闭了这些可能性,最后把落脚点还是放在了自我与他者、知情自由等老生常谈的问题上,而且谈论的方式也不尽人意。

 4 ) 虐杀器官:人性本善?人性本恶?两者共存?

约翰•保罗从大量的资料中分析出:屠杀是有语法的。

看了好多日漫,其中的共同模式也会隐约感觉到。

这部动漫可以归为一种操控心智类动漫或者洗脑类动漫,类似的比如《反叛的鲁鲁修》的Geass,《Monster》,《心里测量者》(第一部),《巴比伦》等,其中的反派角色都有很强的对人的心智的影响力,但这几部动漫中都有一个保持自我与之对抗的正面角色。

毕竟只有反派是无法把剧情进行下去的,并且正反价值观的碰撞才更吸引人,作为观众的我们内心更倾向于正派角色。

回到这部动漫,人们可以通过屠杀语法提前预判危险的到来,人们也可以通过屠杀语法激活虐杀器官,让人进行屠杀。

这是一把双刃剑。

这一秘密是否要公之于众,这两种手段该如何运用,动漫里的人物有不同的抉择。

脱离作品,回到现实世界,借用莎士比亚的那句名言: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个问题?

或许人类永远无法知道人类的未来是生存还是毁灭。

不过只要条件合适即使毁灭,也会重新孕育新的文明,生生不息。

基因为了什么而突变进化?

文明为了什么而传承?

生命为了终究为了什么而生生不息?

你的猜想是什么?

这些终极问题,对于平凡的个体没有任何意义,我们都被生存的本能驱使着前进,只不过总是喜欢问为什么。

 5 ) 近乎偏执的守护

我以为是一部恐怖电影才会去看的 倒是现在觉得嗯 是一部恐怖电影 我没看到人类的爱 现在陷入了深深的绝望 我真的想问什么是爱情?

是艾里克斯对露琪娅短短时间内的交识吗 还是在自己的妻女死在萨拉热窝的时候还在床上跟婚外情对象做爱的约翰保罗 这两个人的爱都能称之为爱吗 因为艾里克斯所谓的爱就能杀掉一起出生入死的威廉姆斯?

现在是绝望的 这部电影看得我太难受了 当他们一次次的举起枪向着那些孩子的时候 那个小女孩的死是真的戳着我的心 那种痛 让我很难受 一个人守护者自己的爱 近乎偏执的想要改变世界 可是 世界会被改变吗 所以我又在强求着什么 强求着被覆盖痛觉的艾里克斯心里念着战友吗 我以为他在作战时是没有感情的 没有的话又为什么会为露琪娅的死而对威廉姆斯产生恨 有的话 为什么无数次生死相随的战友尽然比不过认识不久的一个私人教师?

为什么 是因为他追随露琪娅太久了 还是因为威廉姆斯太强 强到他以为手雷都炸不死他?

我一次又一次的发问 一次又一次的表达着自己的愤怒 一次又一次的给自己找解释一次又一次的推翻他们 所以我这也算是一种近乎偏执的守护吗 守护者自己心里对爱的向往 守护着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希冀 这个景观世界里 一切都可以被演出来 我想做什么呢 我又想守护些什么 我故作镇静的说我爱着某个他 所以又理所当然的伤害着别的人 这是我想要的吗 不是 不是这样 我想要一切都和和美美 想要所有爱的人都在被爱着 这才是我的心愿 所以当这些被冲击以后 我开始愤怒 开始悲伤 开始绝望 因为我发现 我守护不了这些 所以就更加拼命的在意 就越悲伤

 6 ) 自动铡刀

最震撼的,只有一个:主角在印巴交战区活捉约翰。

运输囚犯的飞机被击落。

主角一路杀到飞机里,发现队友下半身已经被炸断了,但是队友依然继续战斗,继续心平气和地跟主角对话,直到他眼睛里最后一丝光亮消失。

被痛觉调制后的战士,完全成了杀戮机器——没有感情,没有知觉。

哪怕自己的半个身子炸成碎肉,肠子流出一地,依然跟事不关己一般。

而主角在接受一大段心理治疗以后,心理医生问他:那么,你现在可以向儿童开枪了吧?

原来,心理“治疗”,也可以让一个人变成毫不犹豫向孩子开枪的冷血屠夫。

科学没有让士兵成为百打不死的美国队长,只是让他们变成了任何感情都没有了的机器。。。

——————————————————————————————杀人狂杀人的动机是满足自己的特殊嗜好和心理需要,他们是【带着感情去杀戮】········现代战争通过民族仇恨和各种动员,让士兵有一个崇高的道德目标去杀人,他们也是【带着感情去杀戮】··········而这些未来士兵呢?

只是按照训练和程序,各种神经控制下的人肉机器人········就像电脑编程的自动铡刀,把所有塞进自己刀下的东西统统砍了·············而对面的士兵,也是这样的机器化的人,即使中弹,只要脑部完好,身体碎成破烂,依然战斗不止···············——————————————————————片子里那个可怕的战争············

 7 ) 这个“电影”很一般

首先夸一下导演是做过游戏设计的,所以电影里的装备设计很有趣,尤其是空投仓的设计。

整体的还原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说的肯定仅仅是针对编剧和导演没有瞎特么乱改这种态度的肯定。

接下来说一下为什么一般作为一个经典小说的电影化,无论在镜头,场景,人物表情刻画上都很一般,相对金敏的东京教父和盗梦侦探差的实在是太多了。

这其实非常过分,毕竟编剧是吃现成的,世界观,人物角色,剧情链接都已经摆明了,叙事方式却还在用这种极其简单的两个角色对话引出故事走向,非常偷懒,真的是非常偷懒。

举个例子,假如宫崎骏或者金敏的动画片用这种简单的镜头会怎么样?

红辣椒坐在虚拟酒馆说:哎哟,这不是粉川老哥嘛,又来啦,来来来,坐!

我给你掰扯掰扯你这老是做梦是咋 回事,然后俩人逼逼叨直到电影结束。

《盗梦侦探》完结巴鲁见到希达落下来说:大妹子醒醒,俺知道你胸口这块石头咋回事,来来来,听我给你讲。

俩人坐在矿山逼逼叨俩小时电影结束。

《天空之城》完结真的是很没意思,说话谁不会说啊,坐下来聊呗,但是身为动画电影,虐杀器官并没有用到镜头语言去叙事,很苍白,很商业,很无聊,白瞎有个这么牛逼的小说给你们做后台。

 8 ) 与《和谐》不同的另一个乌托邦

《和谐》之前也看过了,可以说和这部相比是鲜明的反差。

两者分别描述了人类社会的两个极端,两种不同的乌托邦。

即使我们一再反乌托邦,最后由于我们的人性,最后依然会坠入这两个乌托邦中的其中一个,要不通过牺牲少数人来使自己过上和平的生活,要不通过抑制人性来让所有人过上和平的生活。

正如片中所说,自由是一种交易,牺牲一种自由来换取另一种自由。

《美丽新世界》中人们通过牺牲意志的自由,来换取享受和平生活的自由,与《和谐》的主题很相似。

只是不知道在现实中,人们究竟是会选择那一边呢?

是《虐杀器官》还是《和谐》?

有没有第三条路呢?

 9 ) 为了善,屠杀模因

虐杀器官。

Human——自我屠杀的种族/物种。

以站在善一方出发点的特种兵作为叙事者,深入属于恶一方的走上歧路的学者。

从善向恶深入,解析出恶和屠杀的来源和多隔层面。

而不是单纯的善恶对决。

最终也是给学者的恶予以了一个善的理由。

是否有天国或地狱?

善良的土壤里会诞生出恶之花,似乎这是资源有限的地球上唯一的解答。

被用科技抑制自我情感的特种兵,是行恶之手。

使用思想的刀刃——“语言” 改变他人情感的学者,是行恶之脑。

选取的几个地点,捷克印度非洲维多利亚湖,都是世界大战著名的屠杀地点, 印度不太了解。

剧情节奏紧凑,地点不断切换,借助不同角色人物之口来讨论的话题也非常现实性。

各个讨论的内容都非常吸引眼球 挑拨人心,是流淌出的灰紫色瘀血。

卡夫卡,warlf假设,语言模因,大脑器官,信息化ID,一锅炖的很入味的大杂烩。

一方面日本拍这种能挺客观,也黑美国一把。

但是,加入日本南京大屠杀是不是更好?

呵。

也许人类根本无法相互理解,只能相互影响。

 10 ) 伊藤计划莫不是预言家?

现在是2021年,世界与2年前大大不同了总觉得世界和书中所描绘的世界越来越像。

虽然约翰不在了,但他的后继者还在努力。

男女对立,画圈子对立,各个阶层对立。

总之这个世界不可避免的熵增。

不知何时矛盾会爆发?

只希望利用语言煽动群体的人的阴谋能被人戳破,希望大家都对言语警醒起来。

这部作品,能够提醒大家警惕语言。

这就是它对于这个时代最大的意义。

《虐杀器官》短评

感觉不错,比国产的什么湄公河、战狼2强,格局也大,不打鸡血。对人性和虐杀的思考,对语法对人心的操控的思考,都很有现实意义。卢旺达大屠杀就是如此,其实南京大屠杀的迷雾,汪精卫类型人物的认知,都是如此。民族可被发明,仇恨和恐惧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语法传递,好像一种超越表面意思的催眠。

7分钟前
  • 降龙大师
  • 推荐

只是来看长兄松洗脑Kara的,结果两个都好正经……

12分钟前
  • 马克西米利安
  • 还行

话太多。

16分钟前
  • RealityBites
  • 还行

6.7 平庸但有可看之处,或是太浅或是太深。脑洞可以,文戏费解,所以说吐槽日本人的逻辑,尺度略大。支撑着看完是想看看小林沙苗的表演,跟以往有些不同。另外,国内影视真的是需要分级

18分钟前
  • 热水瓶已满
  • 还行

高水准的作品不可能对所有观众都十分友好 对于某些以看懂和没看懂来评判这部作品的人 应该多一点谦卑

22分钟前
  • Matrix
  • 推荐

人们被生活磨圆,失去惊艳的想象。科幻没中二,就像肠粉没酱油。

26分钟前
  • 白圣杰
  • 推荐

从前看过一段话,大致意思是如此:诸如睢阳保卫战中吃人守城的做法,我们应当如何看待呢?现代社会会在口头上反对,实际上却仍旧照做。而这,便是我们如何活下去的,这便是伊藤计划的小说里和现实中主流世界里的人们如何活下去的;即使电影里挑起了相当有力量的反思,但电影和一切文学却又是毫无力量的。因此,我们大概会按照这种思路,选择生存而非良心,大概一直如此吧。

27分钟前
  • AngeticalBiz
  • 推荐

悶死,唔知講咩,睇兩睇好走!

31分钟前
  • GodF
  • 很差

男主有点圣母 啊

33分钟前
  • sfdm
  • 较差

废话真的多,画面还可以。。

35分钟前
  • 小香
  • 还行

喜欢设定 可是人物和故事太过于空

39分钟前
  • MonkeyDfly
  • 还行

很有未来感的一部科幻战争电影,隐形战斗服、空投集束火箭弹、既保护人员安全抵达目的地又能直接战斗且自动销毁的侵入鞘、战斗飞行机器人、眼药水式视屏、嗅觉仪、大型飞机、三桨大型直升机,都让人看得激动莫名,杀戮持枪儿童又略显血腥,抵消了生涩的言语和反战反独裁霸权反祸水外引的意义,值得看

43分钟前
  • 龙皇
  • 推荐

有点棱镜计划斯洛登的意思,加了哲学、文学、人伦的思辨。未来战争启示录,战争场面极为震撼

46分钟前
  • 岚枫
  • 力荐

故弄玄虚。

51分钟前
  • 文于天
  • 较差

人是多变的,环境好时可以彬彬有礼为君子。环境坏时也可以变为野兽。当然,下三道的除外

53分钟前
  • 归途
  • 还行

讲了半天乔姆斯基和萨丕尔沃尔夫,结果就整了一出“将世界分为和平和混乱”的理论?这战争反思是越弄越倒回去了。

56分钟前
  • 衣中钵
  • 较差

画面很精致然而剧情实在是。。。真·嘴炮控制世界的故事OTZ

59分钟前
  • AveJing
  • 较差

作为战后思潮的余音,简直和押手井一样是个模板

60分钟前
  • 泥巴
  • 推荐

人物画的很细致,战斗场面很出色,但是剧情没看懂

1小时前
  • 紫色郁金香
  • 还行

虐杀器官和语言学虚无缥缈,但每每爆头的血溅和变形的主观视角却是实实在在令人发怵,加上微笑语气的冷漠让人凉背。有一点陷于教说而轻视了一些核心行动逻辑。氛围感有点像《攻壳机动队》,或许是攻壳机动队的精神前传吧。

1小时前
  • 邝子约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