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泰国喜剧片《速度与爱情》,豆瓣评分7.4,IMDb评分6.9,将要引进国内上映。
2022泰国喜剧片的最大惊喜,加入了竞速叠杯动作元素的《花束般的恋爱》+《婚姻故事》,外加融合了周星驰《食神》+《功夫足球》的搞笑风格。
我觉得导演深受周星驰喜剧片的影响,后生可畏、高手在民间、深藏不漏、将竞速叠杯神乎其神功夫化的剧情设计,很像《食神》《功夫足球》。
故意扮丑的女胖保姆、面无表情的培训老板、深藏不漏的小女孩……这些强烈反差、自带喜感的角色设计都很像周星驰喜剧片中的角色设计。
竞速叠杯是个不曾出现在电影中的动作元素(起码我没看过这个题材的电影),将这个竞技题材融入爱情婚姻题材中,不可谓不巧妙,为《花束般的恋爱》《婚姻故事》一般的家庭婚姻题材注入了新鲜的、具备竞技元素、充满戏剧性的活力。
影片融入了很多反差反转的笑点,前一秒一本正经,后一秒突发反转爆发笑点。
影片的前半段还算较为正经,后半段笑点密集,爆笑连连,台词中不断玩梗,拿各种经典开涮,配乐故意弄雄浑大片风格。
影片后半段的主题是如何协调和解决兴趣爱好与家庭情感的冲突——男主曾想过放弃竞速叠杯而回归家庭、最终成了将家里收拾得干净利索的家庭妇男,国外高手小男孩最后时刻没有上传冠军视频而选择和妈妈在一起……这些都是编剧和导演的故事主旨。
片尾故意恶搞引出续集,虽然不知真假,不过影片确实很适合拍续集,续集一是要让劳燕双飞的男女重获幸福,二是竞速叠杯要引发更大戏剧冲突,本片只是线上比赛,续集肯定要现场高手对决才过瘾,所以续集内容的拓展空间是很大的。
女主乌拉萨雅·斯帕邦德看着眼熟,后来想起来国内引进过她主演的《把哥哥退货可以吗》,本片中美语说的非常地道,她在本片中素颜出镜,常有极近距离特写镜头,这对于女演员面部细节肤质是巨大挑战。
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算是近年来最炙手可热的泰国年轻导演,他的《死于明日》和《无痛断舍离》曾风靡国内不少影迷。
他深谙时下年轻人的潮流风气,从女中学生心血来潮的推文,到广告设计师日夜颠倒的生活模式,再到追求极简主义的生活态度,全都在他充满娱乐性而不乏个人表达的影片中精彩呈现,这注定了他的影片深受年轻观众的喜爱,而今年他的新作《速度与爱情》同样大受欢迎,商业上极为成功。
纳瓦彭每次的人物选题极其刁钻,总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他这回讲述的一位顶级竞技叠杯选手的故事,他在备战世界比赛中冷落女友导致分手,同时还要应对一系列生活琐事,最终在家人好友的帮助下赢得冠军。
导演透过夸张而趣味横生的情节让观众接触到这项冷门的竞技运动,也随之揭露选手不为人知的辛酸。
原来叠杯世界冠军和普通人无异,甚至过分专注于比赛而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忽略了情感管理。
与其说这是一个竞技高手通往世界冠军的艰辛之路,倒不如说是他在此过程中学会了收获与放弃,一边积累宝贵的生活经验,另一边在情感上变得成熟,而不再是总要依赖别人的妈宝男。
纳瓦朋这次肆无忌惮地玩弄电影类型,从片名来看便可知道这是一个浪漫爱情混合体育竞技的题材,不过主人公的备战情节似乎不如他的感情琐事分量多。
最抢眼的是拿好莱坞超级英雄电影、动作片及奥斯卡影片《寄生虫》开涮,在接踵而至的迷影梗里与影迷们心灵相通。
其次,在平平无奇的日常情节里故意配上悬疑惊悚的配乐,其突兀的反差引发掩饰不住的喜感。
再有甚者模仿新浪潮大师戈达尔打破第四面墙,让主人公以自嘲的口吻暗示影片缺乏动作场面,节奏不够紧凑。
影片核心关于爱情与梦想之间的抉择,导演再次成功捕捉到青年世代的生活价值观。
小孩与成年人世界的差异,也透过其他小孩选手的表现与反应娓娓道出,孩子之所以可以不顾一切、全身心投入备战和比赛中,只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像成年人那样背负各种各样的家庭、工作与社会责任。
不过,全片最为惊喜的要数导演对女性议题的阐述,例如传统女性角色地位在当今的转变,女性彻底摆脱了照顾男人的保姆角色,不需要牺牲自己的事业理想换取男人的首肯,自然更能焕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光芒。
纯粹就是觉得自己就像那个害怕生活的男主,想记录下此刻的感受。
导演以喜剧的形式讲述一部悲剧的爱情故事,让人感动三秒就破涕为笑,观感至少不沉重哈哈一部很完整的成长类故事,太能理解男主那个“我不成功都是因为我麻烦事太多,别人那么厉害肯定是他们拥有天时地利人和”的心理了,因为曾经的我也是这样,把自己的每一次失利都怪罪在我没有拥有很好的资源这件事上,总觉得这也麻烦那也麻烦,其实最大的麻烦就是自己。
给别人造成麻烦的也是自己。
女主看上房子的时候,是因为看中了那一间儿童房冲动想购买,就跟她无意间走进母婴店买了一堆玩具一样,潜意识里表现出她想要一个家庭。
而入住后男主一眼相中儿童房,想让它作为自己的训练室,从这里就能体现他们走的路不同了,直到后面为了他的梦想,其实他一直就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儿童,要让别人打点一切事情。
而剧中两位高手儿童,一个告诉男主,成功的路上不是一路平坦,也可能因为有很多坎坷才能激发自己的斗志,助力了男主心态上“成长”。
一个因为母亲告诉他,比赛成功就是要去世界巡演,就会离开母亲,为了想继续跟母亲生活选择不要上传比赛视频,反观男主嘴上总说“你要是有麻烦就来找我”,最后依然选择自己的梦想而不是选择留下来,其实就注定了悲剧了。
看似开放性的结局,其实在女主的独白“我有时候也很想知道他在干嘛,但是再也没有踏入过那间房子”就告诉了我们答案。
分开才是最好的结局,因为真正的爱情是不需要有一方委屈求全的。
全剧最让我感动的地方就在那一句“对不起,我浪费了你很多时间”,“没关系,那段时间我也很开心”,我想很多人应该都缺了那句对不起,让自己释怀,也缺那句对自己说的“没关系,这段经历我也很开心”吧
烂片。
除了槽点,没有亮点。
不浪费口舌评论了。
如果忍了开头5分钟还希望后面有所转机的话,超过15分钟的忍耐,应该可以果断放弃,不要在浪费后面的两个小时生命。
居然还乱蹭个喜剧,未观看者别上当了。
话说你们都是怎么在豆瓣上给电影评分的呀?
写评论的这个页面没有给一颗星到5颗星的按钮呀。
其他地方也没找着,到底是咋评的呢?
速度与爱情影评生死时速下班去看速度与爱情,看之前做了一点功课,了解到电影中的竞技是和叠杯竞技,还蛮新奇的。
电影整体氛围非常轻松,能看到很多无厘头的段子,男女主以及配角总是在恰到好处的时候,摆出恰逢其时的搞笑表情,为整部电影的剧情性增添色彩。
电影的配乐蛮吸引人,让上了一天班里的我感觉很惊喜,有的时候不由得惊叹导演的用心良苦。
回归电影想传递的思想,速度与爱情,在影片中,小捷为了男主实现突破获得冠军付出了许多无形的努力。
一方默默付出,一方只顾速度。
当两个人想要追求的东西不同时,处在人生不同的努力阶段时,自然是要分道扬镳了,这才是符合现实社会的法则。
导演没有为了he而he,这点让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也因此带有了一些引人深思的意味。
还是很值得推荐的!
之前看过许多泰国的创意广告,觉得泰式幽默挺有趣,所以当看到泰国的这部《速度与爱情》有点映,毫不犹豫就看了。
听说这部电影在第十二届北京电影节得到最佳影片奖提名,果然看了以后发现这部泰国爱情喜剧片和国内类似题材拍摄有所不同,很有泰式幽默的特色,笑点和包袱都很自然,一点也不尬,影厅里不时有笑声传出。
男主是泰国的人气演员,电影里亲身上阵演绎惊人手速,女主也很漂亮。
喜欢泰式幽默的小伙伴可以等影片上映后去看一下,不会让你失望的。
刚刚看完超前点映的《速度与爱情》,怎么说呢,抛开国语与没有字幕不谈(不知道是不是超前点映的原因,所以不做评价),是我近几年唯一一部差点在影院睡着的电影,影片前半段无厘头又无聊,节奏捉摸不定,时间跨度巨大,人物成长莫名其妙,独白对白十分中二,剪辑过于恶搞,一度让我产生了走出影院的想法,直到影片致敬寄生虫的那一段,我才开始被电影音乐炸醒,影片也才开始好转,可能是因为我建立起了对影片影像风格的认可,对影片中无厘头风格与恶搞情节没有那么抵触了,如同电影海报所说的“玩梗不断泰好笑”,电影中的梗确实密集但与其说是梗,其实不如说是对梗的恶搞,总的来说,这是一部以反叛,无厘头与十分密集的各种各样的恶搞为亮点的喜剧片,但其喜剧的前提建立在你对影片风格的认可上,也就是对恶搞的认可上,如果你不理解这种影片风格,那么着长达两小时的电影时长就是如坐针毡、如芒刺背、如鲠在喉,但如若理解了,就可以当做有喜剧成分的恶搞电影,对主流的反叛,导演的对影片的自白(或者说我感动)以及巨量的梗与无厘头的情节,还是能够博人一笑的。
但是我依旧不推荐为这部影片而走进影院,除非你也有一场全国冠军的表演可以看[旺柴]
镜头和BGM的搭配运用很绝妙,故事节奏掌握得非常好。
小婕真是个教授如何成为独立男性的保姆级导师,阿高终于意识到曾经从不过问的绿植,婴儿房等小婕留下的美好印记在他看到地毯上因为烧房契买卖合同而留下的窟窿时燃起了阿高的斗志。
毕竟成功与进步来源于内心极致的痛苦,佩柳大师 IS WATCHING YOU!
阿高陪她母亲去庙里做功德走在台阶上那一幕好美,左边是蓝天白云下的现代都市,右边是红色台阶与白墙。
买牛放生伴随着“Activated”的提示音看来是有点用的,不过作用不大,凭什么只对女性有效,一定是阿高本人没有来,诚意不够下次别买啦😄阿高本人的官方吐槽最重要(哈哈哈,你最好有续集,最好一半以上都是动作戏,顺便治一治睡觉打呼的毛病)。
就此,小婕与阿高的关系永久暂停,从未结束,未完待续。。
【速度与爱情·泰·2022】一部爱情动作大片。
不要想歪了!
“爱情”两层含义,一是男主一生至爱的竞速叠杯,二是小公母十年恩爱的情长路更长。
“运动”指伦家正经是一部正式国际赛事的体育电影,男主为保千分之一秒的冠军优势,与群狼环伺的竞手们缠磨恶斗了十年!
“大片”则是电影华丽丽的超英外壳。
一部严格按照超英电影操作手册拍摄的电影,孤独受命的苦主英雄,反差悬殊的各种配角——反派、大师加帮手,起伏跌宕的故事,荡气回肠的配乐,包括赛博朋克的字幕条都如假包换,而它与超英的巨大落差,才是电影的趣点、笑点、槽点和泪点。
当超英们伴着恢弘的BGM在高速摄影的慢镜头烘托下所经历的生死挑战和慷慨赴死,被替换成巨婴男主一道道闯关打怪地煎鸡蛋、倒牛奶、换床单、冲地漏和洗内内,观众爆笑,一再经历看泰式广告心情如坐过山车似的错位、颠覆、反转与渗透。
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的文艺片功力与修为没有让电影止步于情绪快感,而是发轫出成长哲学、女性话题,甚至机会困境等多样议题。
当然他赠予普通观众的仍是钻透超英与常人的次元壁后的那层省悟,原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麻烦,就是我的超能力。
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持不同梦想者,也要彼此成就。
当超英们伴着恢弘的BGM在高速摄影的慢镜头烘托下所经历的生死挑战和慷慨赴死,被替换成巨婴男主一道道闯关打怪地煎鸡蛋、倒牛奶、换床单、冲地漏和洗内内,观众爆笑,一再经历看泰式广告心情如坐过山车似的错位、颠覆、反转与渗透。
导演纳瓦彭·坦荣瓜塔纳利的文艺片功力与修为没有让电影止步于情绪快感,而是发轫出成长哲学、女性话题,甚至机会困境等多样议题。
当然他赠予普通观众的仍是钻透超英与常人的次元壁后的那层省悟,原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麻烦,就是我的超能力。
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持不同梦想者,也要彼此成就。
二刷是在影院,值得去。
在大银幕上换个视角体察生活的琐屑,触目惊心。
导演真是恋物,彩蛋中镜头在阿高和小婕空无一人的家中游走,你才发现,他们的甜蜜、分歧、争执、经历与回忆原来一直默默地堆积于此,从未消失。
《第十二届北影节)竞技爱情疯狂迷影喜剧,小成本惊喜之作。
虽然故事有点架空,但处理得非常流畅精彩。
配乐前面模仿了诺兰的《黑暗骑士》 《敦刻尔克》 《信条》后面是美式漫威的超英。
恶搞美式竞技片的桥段处理,模仿《飓风营救》的台词,致敬《寄生虫》,学周星驰的无厘头风格而且很精髓,并不忘在搞笑的同时适度煽情,时不时戳你一下。
把竞赛对手的尼日利亚小黑孩处理成麦格芬,把开导他的小女孩处理成星战里的尤达大师的路数,但教的可不是原力而是告诉他: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最会的结尾直接照搬了《速激》的名场面,是哪段你一定知道(连歌曲也戏仿了)。
然后在片中打破第四面墙,疯狂互动还Q了片子的发行方,让你忍俊不禁。
片名和片头字体当然也是调侃《速激》了。
超小成本的制作却体现了导演高超的控制完成能力(陈思诚导演真的需要好好学学。
片尾出字幕时,我想这么疯狂的Q漫威肯定锝有彩蛋吧?
果不其然,全部人员表走完就出了彩蛋。
至于是什么,我就不说了,自己去看。
(如果你当时提前退场了,那只能说你损失了,哈哈)
#th12BJIFF#这真的不是啥爱情片,甚至都没有男女主关于“爱”的描写。只是一个废物男发现一直照顾自己的女友离家出走,自己找不到人剥削才想找回女友,痛苦自己为什么没有人可以为自己免费剥削了。成长也就只在于学会那些本该就应该会做的生活技能。整个视听都是小题大作的拍法,你的事件根本就没有那么扣人心弦,再夸张,借用武侠动作等类型片手法也是虚张声势。只有调侃寄生虫、官方吐槽自己这部电影还有点意思。另外了解了世界上还有个竞技叠杯的运动。
能看出纳瓦彭日渐商业化的拍片轨迹,继承了《时光机》里的离别主题,同时塞入了非常多的娱乐元素,那些憨憨的配角像是周星驰电影里的人物,还有效仿《寄生虫》的段落,男主和女主像是泰国版王大锤+香蕉姐,不得不说“笑果”还不错。叠杯子这个游戏本身的低龄化对应男主生活上的巨婴身份,看男人如何平衡事业与生活还是比较爽的,可惜女主这边没有看到自身成长的部分,有点沦为奉献工具了。
每增加一毫秒,男孩的叠叠乐记录都会被打破。每减少一小时,女孩的卵巢都会有卵子在消亡。时间对有的人是擦不完的百叶窗,对有的人是去庙里求来的功德。感情的地毯烧了个洞,却还嫌信任的水泵有噪音。学着换床单,煎鸡蛋,给植物浇水,当发现一个人没办法贴膏药的时候,才懂得豪取来的时间,来自于她。
烂
12th BIFF. 一开始是很轻松愉悦。但是人设和故事的展开还是硬伤。巨婴的成长与梦想的实现过程里虽然牺牲了女孩的时间精力和期待,但这没什么,只要他有朝一日幡然醒悟就是好样的。主题大致如此。。
🥺😢😕😅不值得花130min去了解妈宝男的成长。。。知道好笑和笑得出来是两码事。。。画面和bgm的反差做得非常廉价,又很执着地选择把这种塑料商业感贯彻到底。。。充电宝和手机都没电了在影院扫了个免费充电的付费按摩,六十分钟充了三十格啊啊啊啊啊啊😅
傅孟柏泰国分柏版再见爱人(寄生虫那段真是笑到在电影院鼓掌
@LFF2022 冗长的戏仿。
娴熟化用类型语气浮夸地举轻若重,彩蛋是成长之后依旧永远继续的生活。大概是受《天才枪手》影响诞生的作品,浪漫化的病态情感似乎是纳瓦彭延续自《恋爱诊疗中》和《时光机》的主题。不过感觉再这么继续拍下去的话,纳瓦彭也有拍出《瞬息全宇宙》那样片子的危险……
大胆疯狂的配乐和镜头,是对港片皆尽过活的传承,喜剧包袱借鉴日和式的光速反转,并不自然,迷影梗点缀极佳,技巧手法上独立特别,可供借鉴。
男主巨婴养成记。你可以有理想,但不要太自私。终于看到比麻花更low的段子电影了。
3.5吧,音效加分了,大片方式来处理了一个恋爱小清新故事,对于许多电影的戏仿恐怕只对影迷有效。男主到底哪里找的,简直就是亚当德弗莱复刻版。遗憾的是当大段对话抒情戏的时候,导演的调度实在是匮乏。平凡的梦想也值得被尊重,这样的观点终于在电影里看到。
非常多梗。没完全看出来。挺好的,只是自己最近看不得分手结局的感觉…有些微排斥,大概心态有点敏感了。想看幸福结局。
´д`
本质上是个喜剧片,不能过分认真看。可以看到导演玩弄主流恶俗剧情发展,大声说no故意唱反调的意图,不给安排花好月圆的烂俗结局是最大的有点。电影时间好长……但好在轻松我扛下了来了全靠女主的美貌。以及她说英语好好听(大声
一般都是模仿艺术片大师,这来个戏仿好莱坞大片的,配乐上玩了很多花活,用恢弘的史诗bgm渲染鸡毛蒜皮的小麻烦,还有程式化的超英片镜头语言,提供了一种以无厘头解构商业片、又低成本易实现的方式,蛮有启发性。片名是故意山寨,寄生虫帮佣、DC宇宙、星战等梗也挺好笑,片尾来了个低配版速7分道扬镳+see you again。形式的花里胡哨甚至堆叠过火并未让人觉得反感,竞技叠杯是一项极需个人专注力的运动,在这样设定下,片中展现的生活琐碎的闹心更能引起共鸣,从搞笑过渡到走心。“天啊,这真是一部讲叠杯的电影吗,时间都过半了我还没怎么开始训练,预告片里可都是我叠杯的画面,我也向制片公司保证过会有很多动作戏的”,笑死。泰国后起之秀可以,亚洲电影有希望。这片很适合引进,其中还有一句,“(小孩学坏)不要甩锅给电影!”
快手叠杯易造成童年精神创伤;卖场水泵世界选择大危机;顺风耳管家婆带来《寄生虫》韩国父子就算了,司机还要直接叫康先生;中场换门打破第四面墙向片子甲方道歉故事没有爆点离题太远;从John Wick进化到Yoda的叶问金句小师父教你决胜秘籍:成年人世界的抓马要dark过DC宇宙;两车分道扬镳不忘高歌山寨《速激》family主题……感觉是纳瓦彭导演最商业化最应付的一部片子,唯一走心点的地方只剩下阳台的那堆植物了,但确实够迷影够恶搞
类型里面又有小叛逆的东西,能感受到导演的那种自在,没有刻意。女主的白人女孩梗真的是无语,根据定完的演员改的吧。全片稍微有点长、结尾拖沓。
#12nd BJIFF# 主竞赛。纳瓦蓬拍商业片也是一把好手,这部戏最逗乐的地方就是用了一切“过量”的煞有介事的动作大片的音乐和剧情线写法来写一个极小的题材,这种不匹配感真的要笑死了。玩了一些自指(男主角几次旁白)和好多迷影梗,其中cue《寄生虫》也是真没想到,太好笑了太好笑了。当然片子在性别议题上也很先进且很正确,尤其是把情感劳动和家务劳动的商品价值通过“教育”和雇佣关系形象地写出来了。结尾价值真要给好评:梦想可以有很多种,每种梦想都值得尊重,持不同梦想者,也要彼此成就。
#BJIFF 2022 资料馆4+北影节看得最嗨的一部看似是竞技体育类型片,实际上70%都在用类型片拍法和打破类型片拍法来拍如何学会生活,戏谑了复仇者联盟、DC、寄生虫、素鸡等一众好莱坞大片。由于不停的反转,主题表达上越拐越高,接近结尾有技穷的迹象。还好最后完成了收尾,从开场的对个人explo1tation演化为单人竞技体育对团队的依赖。小孩的设置和反转除成人与儿童面对生活的差异之外,实际上也完成了对开头学习上大学是唯1出路现状的背反,因为叠杯本身也像学习提高成绩,是在单一track上不断内juan。如果没有这样的设置,整部片会显得极为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