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知道刘若英的消息,是她演唱会道歉。
刘若英是绝对的才女,有才到她可能无暇顾及为人处事,人际交往,包括演唱会的观众互动如何做到控场……而这一次,我再度被刘若英的才华折服。
她首次担任导演的电视剧作品《忘了我记得》收获了一致好评,豆瓣8.3的高分,让许多资深导演都望尘莫及。
有没有发现,当观众厌倦了台湾纯爱偶像剧的时候,台剧又开始转换新赛道。
《俗女养成记》《有生之年》《忘了我记得》都在以温软的笔触触及着普通人的生活困境与职业迷茫。
谢盈萱太适合演这种一事无成的中年女性,独居、无儿无女、工作不顺,陷入与长辈无尽羁绊的漩涡。
《俗女养成记》如此,《忘了我记得》亦如此。
谢盈萱饰演的程乐乐,是一位白天在便利店打工,晚上还要去酒吧讲脱口秀的中年妇女,离婚,还有一个没事儿就给自己惹事的爹。
剧集只有8集,每集一个话题,用脱口秀串联。
这种剧作结构还是挺常见的,李庚希主演的《不讨好的勇气》也是用脱口秀串联起了职场话题。
而《忘了我记得》中的脱口秀聊的则是生活。
程乐乐的生活太倒霉了,所以她的脱口秀话题总是很沉重,比如聊离婚,聊父亲的病,聊中年女性遇到的问题,聊失业……
正因为程乐乐是倒霉圣体,才很容易和普通的观众共情。
原先程乐乐是导游,事业上升期失业,但明明不是她的问题,屎盆子却扣到了她的头上。
因为身为导游,她要微笑服务,她不能对顾客动手,哪怕是对方故意惹事+碰瓷。
互联网时代,失个业也很隆重,视频被人发到网上,弄的人尽皆知。
工作不仅丢了,她也永远失去了在这个行业里生存的可能。
更可气的是,她的同事兼好朋友黄苏菲却选择冷眼旁观,没有站出来为她说话。
成年人的世界,友谊即便很重要,但自己的利益也很重要。
友谊的小船岂能说翻就翻,两个人的和好仅仅是因为闺蜜临盆了,大家齐心协力迎接一个新生命的诞生。
《忘了我记得》这部剧就是用这种朴实无华的笔触书写着一个人普通的生活圈子和人际关系,闺蜜可以想法不同,但有事儿的时候是真帮忙。
哪怕最应该出现的那个人是闺蜜的老公,但此时此刻陪在闺蜜身边的,却是两位最要好的朋友。
陷入崩溃边缘的程乐乐晚上去听了一场能让自己笑出来的脱口秀,却意外成为了脱口秀演员。
鬼才知道老天爷什么时候会赏你一块蛋糕。
从此,程乐乐便成为了脱口秀演员,还遇到了自己未来的老公。
好像陷入事业低谷期的她一下子又找到了幸福。
但她的老公却在事业低谷的时期遇到了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她,却又在事业高峰期的时候抛弃了她。
夫妻俩的阶层存在差异之后,夫妻的感情也会走向尽头,因为这中间的鸿沟是沟通的鸿沟,眼界的鸿沟。
让程乐乐引以为傲的事业在老公的口中一文不值,有损颜面,而程乐乐也将老公的步步高升归结为是站在了家庭的肩膀上。
婚姻和爱情也陷入了崩溃的边缘,程乐乐依然用脱口秀的方式调侃。
但这部剧最抓人的感情戏份却是程乐乐与父亲的羁绊。
秦汉饰演的父亲与谢盈萱饰演的程乐乐太有家人感了,两个人的表演异常松弛,尤其是父女之间的小互动很戳人。
程爸是一个不太靠谱的父亲,第一集就交代了,程乐乐总是被父亲弄丢,而弄丢的理由往往是因为一个不太靠谱的事情。
但在程爸的描述里,小时候乐乐总是跑丢,每次都是自己把她找回来的。
程乐乐的婚礼,程爸不仅迟到,还把自己摔伤送进了医院。
程乐乐穿着婚纱跑到医院的时候,却发现程爸正在给护士们讲着冷笑话。
而这个冷笑话程爸讲了无数次,每次住院都要给护士姐姐讲一遍,这是他的惯用撩妹技巧。
像程爸这样的多年单身汉,喜欢美女护士姐姐倒也情有可原。
但后来我们才知道,程爸不是一个好色之徒,也不是故意惹事。
他患上了老年痴呆症,但这是由于常年孤独引起的,因为在乐乐的眼里,这个不靠谱的爸她越快远离越好。
所以就算离婚以后,程乐乐也没有搬回去住。
程爸住院,或许是希望程乐乐多关心自己一点,在引起关注。
程乐乐离婚在屋外坐着透气,程爸半夜出来找,就像她小时候一样。
程爸还说:“我家就是你家啊!
”在程爸的心里,程乐乐似乎从来没有长大过,他让女儿知道,自己永远都是她的后盾。
都说父爱如山,但程爸是懂得表达的。
剧集到了最后几集才解释了程乐乐的妈妈去哪儿了,一直以来程爸都满嘴跑火车地说程妈去了美国,但实际上程妈一直都在台北,可能和程乐乐住得只隔了几条街。
程爸表面上喜欢撩妹,实际上对程妈很深情,在她癌症去世前的几个月一直在照顾她,给她缴费。
可是这一切都瞒着程乐乐。
亲情的事情说得清楚吗?
外人看来是程妈抛弃了女儿,但是镜头也聚焦在了程妈的状态上,老公工作忙,自己全职带女儿到崩溃。
最后,她选择了离开,离开前还教会了女儿做蛋包饭。
她是产后抑郁,但不代表不爱女儿。
这部剧告诉观众,妈妈从来都不是超人。
或许这部剧共情之处就在于,它从各个视角切入了每个人的困境,爸爸有难处,妈妈也有,作为女儿和妻子同样有。
成年人就是太装了。
但剧集从不同的切面撕开了成年人的伪善。
就像黄苏菲一直说父母在国外不回来,但实际上已经去世了很久,就连她最好的朋友也都不知道,因为她不希望获得大家的同情。
有时候人的想法就是很奇怪,但正因为有了这种奇怪的想法,才有了沟通的鸿沟。
刘若英这部剧据说灵感来源于自己的亲戚,但或许正是经历了岁月的沉淀之后,她才能更理解人世间的各种情感逻辑。
一个人的一生经历的全部情感,无非就是亲情、爱情和友情。
而这部剧全部通过程乐乐这个人,将所有的情绪情感都涵盖了。
三位闺蜜分别代表了女性的三种不同的状态:不婚主义,快乐但要享受孤独;离婚无子,要一个人照顾生病的老人;生了两个孩子的家庭主妇,每天忙得不可开交,还要被公婆指手画脚。
似乎每一种人生都有各自的不幸,但也有各自的小确幸。
所以你可以从各个角度理解这部剧的主题,因为总有一种人物的生活状态是你认可的。
这部剧给自己的定位是喜剧诶!
虽然我也很能get它藏在台词底下的冷幽默,但如果它是喜剧,我哭湿的那么多张纸巾算什么?
算我为我可能发生的未来提早预哭?
那既然现在的我已经哭过了,以后的我就少点眼泪吧!
莉莉姐妹在饭桌上给我强烈推荐这部剧的时候,我第一时间找了资源,虽然我有一堆的待看清单,但它可是跟我有同一小众审美——菅田将晖——的姐妹安利的,必须优先级别拉满。
我真的很久没有两天时间就看完一部电视剧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更多的是选择两小时时长的电影,甚至有时候两小时的耐心都没有只用愿看看20分钟的解说。
因此,我开始痴迷于去电影看电影,因为没法拉进度条和点退出键,而且我这个人很节俭,花了钱的我必须坐到底。
又扯远了。
前面三集,我一直把它当做《俗女养成记》的番外篇看的,尤其是霍建华的角色出来的时候,她和他的相识相爱都太台偶了,嗑到了。
直到男方因工作岗位晋升,开始希望女主能和他同为合伙人同事们的太太团一样成为男人饭局上完美的陪衬品时,矛盾爆发了。
编剧太会写吵架的文戏了,吵架不应当是一方歇斯底里无理取闹另一方半句不解释一味指责,它就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面对同一件事情产生了的不同理解,当这两种立场完全对立又想彼此说服时,矛盾和争吵就爆发了。
后面前夫哥回头求复合的时候,我都在想谁能拒绝霍建华呀!
哈哈哈哈,反正我是不能的。
可生活并非偶像剧,矛盾产生了,现实没有变化的前提下,结果还会是无解。
女主看得很通透,做了对彼此最好的决定。
友情线让我想起了《重启人生》,“月经会”这种闺蜜团名起得又抽象又合理,当朋友当到经期都一致也太酷了,只有我们女孩子能懂这种事情真的得相处很久才会发生,而且她们仨周期都得很规律,不可能内~看到后面几集,湾湾突然发现黄苏菲的扮演者是《绿光森林》的女主,我一查才发现她还是阿奴的扮演者,我虽然没完整看完那部剧,但后来我看了一部彭于晏的剧get到他的脸,刷了很多片段,有在嗑阿奴和唐钰小宝的CP。
又扯远了。
好的剧就应该虽有角色都有自己完整的人物线呀!
后来一次“月经会”上,黄苏菲吐槽自己又没结过婚又没生过孩子,真不想听她俩的这些事,让我幻视了十年后如果我还未婚未育,在“一条龙”的聚会也会把实话说出口吧!
现阶段就是,我人还在,灵魂已经走了一段时间了。
但我还是很爱她们的啦!
我打算给每个人生日送我近期看的书,因此很努力地在阅读群打卡呢!
来到这部剧的主线——亲情。
六七十岁的演员的演技真的是炉火纯青,上一个用演技震撼我的是《我爱你》里的叶童,演员到了一定境界都能控制自己的面部肌肉的吗?
太可怕啦!
女主的演技我本身就已经很认可了,但后面两集的对手戏,秦汉完全是另一个level了,如果我是谢盈萱,能和这样实力派的大前辈搭这么一部戏,此生无憾呀!
感觉她的下一部戏,技能点肯定又要提升一大步的。
虽然已经写了一千+的观后感,但其实我一点剧情都没写到,对好看的剧我就是这样,一点都不舍剧透,希望大家都能亲自去看看。
我只能说这部剧看完,我对四十岁的焦虑减轻了很多,前方有人探路,悲伤和绝望在有了预见后也不会那么可怖。
最后分享一张我最有感触的一幕,Papi酱说她的人生排名是按陪伴自己时间长短进行的,因为会陪你一辈子的就只有你自己。
所以对这个人好点吧!
她要陪我一辈子的。
人到中年,处处是危机。
人前风光的单身贵族,孤独之余还要提前写好遗嘱;三年抱俩的家庭主妇,每天都要在家庭和自我之间痛苦选择;以为终于找到真命天子了,却总有可能面临离婚的意外来袭。
而最让人揪心的,还有对父母的赡养与责任。
所有的压力顶到一起时,又该如何面对?
今天就来聊聊——忘了我记得导演:刘若英编剧:蔡柏璋 / 何昕明 / 刘若英主演:谢盈萱 / 秦汉 / 周采诗 / 刘品言 / 霍建华 /王柏杰 /陈以文首播: 2025-05-23(中国台湾)集数:8单集片长:60分钟
前面所述几种情况,女主角程乐乐属于第三种。
小时候,妈妈离家出走,全靠爸爸独自把程乐乐拉扯大。
偏偏爸爸又是靠出海挣钱,大多数的时候程乐乐要么在邻居家,要么就是自己生活。
好不容易熬过了青春期,长到了可以自食其力的年纪,却在工作上栽了跟头。
为了想尽快到美国和妈妈相聚,程乐乐成为了一名导游。
去美国一事遥遥无期,每天反而要忙着服务客人,全程陪笑,接收所有无理取闹。
就连客人的性骚扰,也只能忍气吞声。
直到有一次,程乐乐最好的朋友被客人当众性骚扰,她没忍下来。
即便怒气冲天,她也只是轻轻地推了一下客人,结果反被碰瓷投诉,喜提报纸头条。
失业也就算了,明明是为朋友两肋插刀,站在一旁的朋友却一句正义的话都没有说,眼睁睁地看着程乐乐就这样被开除。
这比失业本身还让人伤心欲绝。
就在这个失意的夜晚,程乐乐却无意间走进了全新的人生分岔口——一家脱口秀酒吧。
原本只是喝酒消愁的程乐乐,被推上台讲出了她人生的第一个段子。
与其说是段子,不如就是发生在她身上,每一件悲伤又可笑的小事。
从那天之后,她开始成为一名脱口秀演员,还碰上了真爱的另一半。
人到中年,受苦半生,故事似乎终于开始往幸福的方向走去了。
正当所有人都为眼前的幸福而放松警惕时,苦难却又再度降临——程乐乐的爸爸程光齐,又双叒叕走丢了。
对于程爸每天在外惹事,程乐乐早就习以为常。
但唯独这回,医生第一次提醒她,程爸有老年痴呆的风险。
当时的程乐乐不以为然,连女儿走丢了都能忘的老爹,怎么可能会老年痴呆?
生活还是照常过,程爸依旧没少给她惹事。
随着摔跤、走丢的次数越来越多,程乐乐才终于反应过来,原来老天没有在跟她开玩笑。
程爸的老去,不过一瞬间的事情。
昨天还能跟医生大讲无聊烂梗的爸爸,今天就差点忘记女儿已经四十岁的事实。
爸爸身边的朋友们,一个接一个的离开,程乐乐也终于在多年之后和离家出走的妈妈相聚——只不过不是在美国,是在医院的太平间。
与此同时,程乐乐的丈夫晋升律所合伙人,即将远赴新加坡。
身份与收入的悬殊,也让他们的爱情逐渐走到了尽头。
没想到,中年失意的开始,竟然来得如此汹涌。
从上线至今,对于《忘了我记得》的讨论,就一直未曾停过。
刘若英自编自导但没有自演,而是交给了谢盈萱来演绎这份“中年失意“。
秦汉饰演程爸,霍建华饰演丈夫,周采诗、刘品言分别饰演人生路径不同的好闺蜜。
豪华卡司也让剧集在上线前就把期待值拉到了最高——一边是认可,豆瓣8.2还在涨,四星、五星好评居多。
但另一方面,争议和套路的声音也此起彼伏。
像是程乐乐的脱口秀内容,一点都不好笑,甚至还有些无聊。
开头的故事也非常中年套路化,还有些低配版《俗女养成记》既视感。
友情、爱情、亲情……这些早已经讲烂的人生话题,又如何能重复掀起波澜呢?
这也恰恰是《忘了我记得》突出的地方。
人生的每一段关系,都跟程乐乐所经历的一样:一直在失去,一直在赶路,一直在告别。
小的时候妈妈离家出走,程乐乐选择忘记了很多的时刻。
似乎只要记得妈妈的痛苦和磨难,心里的难过和失落就会少一点。
唯独无法改变的,是临走前妈妈教给她的蛋炒饭,还有很多很多的番茄酱。
成年了之后拥有不离不弃的朋友,但每个人也终究有自己的人生要过。
有的朋友被困在家庭里无法喘息,有的朋友却用忙碌来麻痹孤独感。
爱人也同理,相爱的时候是“我一见到你就乐”,分开的理由也只是无法再同走一条路了。
每个人都独自在走一条长长的路,每一段关系便是路上的风景,所经历的失去不过是路上的小石头。
踩过了石头之后,人生还是要继续往前匆匆赶路,并没有那么多时间留给你去适应和怀念。
程爸的生病,就给了程乐乐毫无征兆的一记重拳。
在妈妈病逝之后,程爸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不停地变老:曾经矫健骑行的老顽童,就连坐公交车都开始坐过站。
再到后来,就连出门都成问题,曾经非常抗拒的轮椅,也只能无声地瘫倒与接受。
起初程乐乐还能和程爸分开住,时不时上门照顾看望;越到后来,同住也已经无法满足,就连出门一夜、外出工作三个小时都无法保证程爸的安危。
对于老人的看护与照料,很多电视剧都描写过这样的场景。
我们所熟悉的老人,总有些不知所措,甚至因为记忆衰退而变得无理取闹;而子女们总是任劳任怨,不管何时天塌,都能以“孝顺”之责迅速顶上。
但事实上呢?
工作并不稳定的程乐乐,只是照顾程爸就足以把她压垮。
烦躁、厌恶、痛苦、疲惫,一次又一次冲击她的身心。
好不容易找来看护帮忙,程爸却把看护锁在门外,在家里乱丢乱砸,程乐乐终于崩溃了。
她真的好累,前半生已经一无所有,就连后半生也要如此吗?
当她有了想要把程爸送去养老院的念头时,程爸突然说:“不要送我走。
”这句话是那么似曾相识,当年不想去邻居阿姨家住的程乐乐,也跟程爸说了一样的话。
曾经幼小的她害怕被抛弃,如今年迈的爸爸也同样害怕被她所放弃。
程乐乐深知照看父亲的明天会是什么,但痛苦是双面的。
她舍不得,也知道只有这样坚持下去,或许才会不留遗憾。
疲惫不会改变,明天很难拥有希望,但能够不留遗憾地过好每一天,或许就是这一关最大的意义。
人到中年便是如此,当你以为已经闯过万千难关之后,总会留着最后一关在等你。
和回忆告别,要迎接新的人生,还要战胜情绪的诅咒。
很多事情总会随着时间流逝,逐渐忘记,不管是爱过的人还是经历过的苦难;但唯有选择和羁绊一直在那,会在记忆里以其他的方式存在。
第七集提前的追悼会,也符合了爸爸相信外星人的乐观和喜欢奇思妙想喜欢讲各种奇奇怪怪的冷笑话,这两集会不停的出现,我叫程光齐,我是你的女儿程乐乐。
于是帮助老爸的运动复建开始了。
一切看起来欣欣向荣,好像预示着,他们幸福的生活了下去。
但依旧赶不上他衰老的速度,他开始失禁会莫名跑出去,于是从人身上可以主观照顾的部分渐渐变少,只能改变环境,把手,防撞条,就连该死的新药,之前因为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钱,现在即使花高昂费用,也无力改变。
之前爸爸到牛奶,程乐乐会吐槽,那是小学;现在只会默默喝掉然后扶他回去睡觉。
她真的好累,只是一个人,她有一个的老年病的父亲,离不开她,父亲坐在轮椅上说,不要把我送走,就像当年我小时候一样,不想被送去邻居家。
她需要钱,她祈求老板:她说真的真的抱歉,我真的需要这份工作。
一切都在变得辛苦,腰伤贴膏药,或许是一个成年很瘦的程乐乐,经常要的搀扶父亲洗漱上厕所或者起身睡觉,甚至是没有电梯的老旧房子。
爸爸好歹还算瘦弱。
她也有试图招护工,但都不尽如人意,或许是爸爸的抵触,或者其他。
独自一人的她真的好难
第八集的回忆,封神!
乐乐先是梦到爸爸起来给自己做他唯一会的泡面,但转眼就变成了尸体,她惊恐醒来。
爸爸需要鼻饲来输营养,爸爸躺在医院的病房看起来很难受,乐乐低下头看着爸爸。
到了他需要“回家”的时候了。
爸爸不喜欢插管,还是家里舒服些。
乐乐转头笑着跟爸爸说我们回家,转头,她好难过,她知道,爸爸要走了…妈妈去世那天就开始记录下自己想要说的话,那些回忆,那些不珍惜的时光,就像一把刀,那些跟爸爸相处的点点滴滴,扎的人,哐哐掉眼泪。
交代重要的好友,帮助的朋友说谢谢,珍惜自己的朋友。
甚至连到八十岁的春联;听到女儿今天不回来的瞬间失落;爸爸认同她的职业,觉得女儿是最棒的泪崩!
爸爸渐渐会忘记她,爸爸说:或许你看看也会把我忘了。
爸爸说到这里有些难过,借口要去尿尿离开。
爸爸走了,她打电话说,会不会需要衣服怕他冷我将会永远不断地消费你,我相信只要我继续一直去讲,我就不会忘记。
刘若英,厉害👍拍的好好看很细腻,谢盈萱演的也好棒,爸爸秦漢也好好
很久没有对自己触动如此之大的电视剧,几乎从头哭到尾,豆瓣的朋友可能有点无法理解,看到好多人对这部剧的评分非常低,还挺失落的,可能是自己当前的处境与面临的人生课题与创作者深深共鸣了。
这部剧讲述了一位四十岁的女性,在面临职场失业后,意外的在脱口秀中获得自我价值,也在一次次吐槽中,消解掉那些沉重的难题,爱情,友情,亲情,衰老,死亡……在一次次的生活磨砺下实现自我的丰富与成长!
先说说这部剧里的友情虽然说剧里的友情是一个重要的要素,但是并没有花太多的篇幅进行介绍,总是在结婚、离婚、生小孩、葬礼这些重大节点中才看到他们的相聚,但这不正是成年人的友情吗?
虽然不能时时相聚,但只要你需要,朋友总能及时的出现。
三四十的阶段真的是一个兵荒马乱的阶段,大家都有好多事情要处理,想想我们几个朋友之间,都在同一个城市,很多时候好几个月都很难见一次,有的人要备婚,有的人要照顾家人,有的人要装修……大家可能会有冲突,会有秘密(看到最后苏菲去祭奠早早离世的父母,真的哭到不能自已,说实话我现在也很难跟朋友聊起父亲去世这件事,不是不信任他们,也不是不把他们当朋友,但是说了然后呢,他们会安慰我,会同情我,这是我最害怕看到的,有的人内心的痛苦是靠分享和讲述消解的,但我真的没有办法,我只能考慢慢消化并且忘记),但是毋庸置疑在这难熬的阶段朋友无疑是对抗世界的一种解药。
想到程爸去世给乐乐留的视频,到一定阶段没有朋友是很难过的!
关于爱情爱情真的是太美好了,我现在坚信爱情是最美好的创造力,相恋两个之间的世界好明媚,但再美好的爱情都要落地,接受三观,琐碎的考验关于衰老看到程爸从帅气时髦的老顽童一点点病情加重逐渐衰老,尤其剧情不断闪现程爸年轻时的样子,让我不断想起父亲以及所有父辈的人。
无论那个年代,一个群体的人总能快速的分成务实的人和时髦的人,我的父亲他们就是当时最时兴人之一,喇叭裤、皮衣、时髦卷发,舞厅,当时的时尚他是一个没拉下,他总是那么有雄性力量,追野兔,养各种动物,骑摩托、唱歌,跳舞,家里的老照片他总是神采奕奕,那么的鲜活,所以从小至今,我总感觉他是无所不能的,对他的印象也是太阳般的耀眼,但后来他生病了,身体一点点瘦削,精神也一点点衰弱,眼神也从之前野兽般的锐利到后来的麻木,锋芒一点点褪去,一直到最终郁郁离世,现在想起来也是非常唏嘘与痛苦。
而父亲的那群朋友呢,他们这群60年代的刺头也在个个在生活的磨砺下磨去了棱角,因为他们大部分都是农民,个性又张扬,年轻时从时代变革中获得的那些红利也都挥霍了些许,如今他们基本都成为了爷爷奶奶,囿于家长里短之中,各个疲于奔命生活也紧紧张张,之前有时父亲喝醉也会给我讲讲这个叔叔那个伯伯的故事,如今看到他们白发佝偻的样子,突然就觉得不止他们老了,我的童年正在消亡。
不过爱生活的人不会安然的被生活击垮,五一一个叔叔的儿子结婚,他们这些朋友聚在一起,再次用音响放起了歌,在客厅里跳着以前的舞蹈,那种震撼真的无以言表。
有种我褪色的过去又被重新点亮的感觉。
那个时刻我好怀念父亲,要是他在该有多好呀?
最后说说养老问题吧这部剧将独生子女照顾生病老人的困境很真实的刻画了出来,这真的是一个相当艰苦的过程,你的努力不会有好的回馈,但是你不努力情况只会越来越糟糕,每天内心都有无数个恶魔在撕扯,要不送去养老院,要是一直好不了怎么办……一边想逃避一边又在接受自己良心的谴责,身心俱疲。
父亲生病的那段时光,我也天天承受乐乐一样的痛苦,不过还好,我、妈妈、姐姐可以共同照顾(大部分的照料工作还是压在妈妈的肩上),但是每天还是生活在巨大的疲惫与恐惧之中。
父亲患的是肺气肿,也是一个只能控制但不可逆的疾病。
有时不得不感慨,对于痛苦我们的感知力其实很弱,即使是父女,到现在我也很难说清父亲当时承受了多大的痛苦,甚至在他有时病情加重时突然的狂怒、慌张会觉得烦躁和无力,直到之前新冠时,突然呼吸困难,那一瞬间对父亲的遭遇有了实感,狂哭不止。
之前我会觉得父母年老了,是更依赖儿女,现在慢慢意识到,其实是孩子始终依赖父母,那个可以永远做自己,永远是个小孩的港湾。
父亲在时老家对我来说是老家,他紧紧联系着我扎根在那座房子上,父亲去世后,我觉得自己轻飘飘的,随时可能被一阵风吹跑,至今我都不敢想象如果再没有母亲该如何是好。
因为谢盈萱看这个剧(怎么办好喜欢她),才知道是刘若英导演的,感觉她还蛮全才的。
看新闻说她想把这部剧拿给她儿子看,让她老了以后他儿子对她好点。
说真的这部剧还蛮打动人的,渐入佳境式的,虽然不完美,但真实又温情,又好哭又有笑点。
特别第四集讲女主和母亲的和解和最后一集乐爸的离去,自己看得泪流满面。
乐爸的冷笑话我也觉得好笑,然后看了谢盈萱在里面讲脱口秀之后就真的很想去看脱口秀。
这部剧讲了中年女主的亲情、爱情和友情。
重点着墨亲子关系,也让我们反思赡养老人、扶养子女、父母和子女之间相处的问题。
这也是一部女性主义的电视剧,反映了中年女性生活的困境。
女主程乐乐自幼母亲离开,被“不靠谱”的父亲一手带大(但可以看出父亲其实很爱她,只是比较童心,但感觉也很好玩,现实生活中的单亲爸爸能做到像他这样已经很不错了),女主晚上做脱口秀演员,白天在便利店打工。
父亲患阿兹海默症逐渐失智后,她开始独自承担照顾他的责任。
父母与子女是一生最大的羁绊,扶养与赡养,亲子之间的爱。
透过这个剧,我们可以看到人老生病的痛处,衰老以及死亡,独生子女独自赡养老人的不易,就像里《白日之下》里说“人老了就是包袱”。
最后程乐乐说“我很害怕你突然就走了。
但其实我更害怕,你一直走不了”。
真的很写实,久病床前无孝子。
不想把父亲送进养老院,父亲也排斥其他人来照顾,女主一边是要独自照顾失智的父亲,一边还要为生活工作打拼,可以看出那些心酸和不易。
在闺蜜林佳云身上也看到被传统家庭束缚而无法和娘家相聚的情形,以及苏菲很早失去父母的独自坚强。
最后乐爸去世后,女主重返脱口秀舞台,以讲父亲的梗来记住和思念他。
虽然电视剧没讲,但希望女主千万不要去找前夫和好。
这部剧的拍摄手法其实有点类似《俗女养成记》,也是中年女主穿插回忆小时候的事。
戏里秦汉和谢盈萱的演技可圈可点,真的值得一个奖。
最近看新闻说这部剧有抄袭《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但因为没看过所以也不知道,不过也想说不管抄不抄袭,能打动人的剧,它就是好剧。
中國台灣知名女藝人劉若英導演新劇《忘了我記得》,剛剛看完。
就在網路看到有吐槽說這部劇抄襲嚴重。
今天,我聊點觀賞此劇的心得。
三位女主角:謝盈萱,劉品言,周采詩,都是我喜愛的台劇女藝人。
首先,這個切入點支撐我觀賞。
女一謝盈萱飾演程樂樂是位脫口秀演員,又在便利店打工。
劉品言,周采詩,飾演她的兩位閨蜜。
霍建華飾演張凱作為律師,是其丈夫;秦漢飾演程光齊是女一父親。
整部劇圍繞中老年的通病:離婚,大齡未婚,事業瓶頸,獨居老人,死亡等展開。
色調調和成晦暗暖灰色。
細節見著無所不在。
所有的故事,皆是老梗。
每集片頭都有一句話,提挈綱領。
父親喜歡泡麵;女兒喜歡蝦仁蛋炒飯加番茄醬,受母親影響。
看到這一幕,似乎丈夫跟著妻子的演技起舞。
樂樂母親
姚淳耀飾演醫生
老頭告別式“復活”;如此翻轉喜劇味濃厚。
無所不在的美食元素
譫妄癥
這笑很浮誇!
劉若英是作家,所以這劇無處不在的細節文學色彩濃。
對白有很多箴言金句,程爸在談到女兒的脫口秀演員職業時認為是份偉大的事業:在這個世界上,能讓自己快樂已經很不容易了;妳是讓別人快樂。
他年青時是海員,顧不上妻兒家庭,所以,女兒很小時妻子離家出走。
儘管如此,一向達觀的他無疾而終,去世前交待後事,叮囑女兒不忘曾經幫助他的熱心人(記在記事本)。
有点期待的,却不如我意。
剧情来说,跟同样题材的对比,并没有太不同。
婚姻失败,工作失意,家里人生病,中年最痛苦的三样都齐了,也是够惨了。
但脱口秀那部分确实有点弱,没有梗不好笑之余还挺尬,完全是一个人在台上自说自话,讲一些又不好笑又跟听众没有共鸣的东西。
如果看过《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就会特别有鲜明对比,起码人家抓住了一些点,要不有笑点,要不有痛点,不痛不痒的脱口秀就是不OK的。
不过,剧中倒是有一些场景挺让我有感触的,拿几点出来讲讲。
关于生病前阵子刚跟家里人聊到这个话题,说人老了得什么病都好过阿尔茨海默病,这是一个会让儿女或至亲的人极为痛苦的病,是长痛不如短痛的那个长痛。
认知退化,生活逐渐不能自理,仿佛变成了老小孩,照顾者变成父母。
但是,照顾一个同样类型的小孩,那毕竟是一个最多10来斤的身体,容易太多。
而且,还没有自理能力的孩子给照顾者带来的是一天天的希望,而生病的老人让照顾者感到无奈无助到失望绝望。
发现孩子慢慢地开始认识照顾者是爸妈,是开心的。
发现老人家慢慢地又突然地就不认识照顾者是子女,多么痛苦!
关于独生剧中的乐乐还面临着一个难题,就是没人可以替一下手。
离异单身,没有妈妈,无兄弟姐妹。
这个现实真是一个无解的难题,要赚钱,要照顾家人,要吃饭睡觉,需要分身术。
到了关键时刻,要独自承受抢不抢救签不签署的道德伦理和经济负担的高压。
然而,这个现状不是个别现象,接下来的一两代人都要面临这种问题,包括我的女儿。
所以,有些事情要前置,要考虑到以后自己小孩将会面对的难题,提前安排好。
改交代要交代,最好能文字预立。
关于告别剧中有一幕,邀请了生前所有好友来参加葬礼。
大家都各自回忆起与乐爸的一些有趣的经历,有温情的也有吐槽的。
最后发现原来是乐爸调皮了一下,还没去世,故意用这种方式听听自己在朋友心目中的形象。
好好告别这个事情越来越得到重视了,很忌讳谈论死亡的人往往到了不得不告别的时刻,根本就没办法跟自己的亲人最最后的交代,这是对逝者和生者都很遗憾的事情。
还是要及时看清楚自己的状态,不要逃避死亡,该表达的东西要趁着自己还能掌控自己的思想的时候毫不保留地说出来,实在不好意思当面说的,那就录下来,或者写下来,等你走后再看。
这是留给你最亲的人一个最好的遗物了,或许解开了多年的心结,或许成为以后的一个念想。
关于朋友人生就像一场未知的旅途,你不知道会走哪条路,会遇到哪些人。
每段旅程陪你走的那些人,也不一定就是会一直陪你走到最后的那几个人。
说出来可能很俗气,但能在茫茫人海遇到了就是一种缘分,能相互陪伴更是几辈子修来的福分。
所以要珍惜,珍惜每一段关系。
我总是觉得,人应该属于群居动物,即使有时想独处,但有另外一个同频的人在身边陪伴,是多么幸福的事。
现代智能化社会,好多事情都变成线上了,但我个人还是会认为,即便科技再怎么发达,人还是要跟人待着才有人味,这是无论再怎么智能的机器人都没办法代替的。
到老了,能聊到一起的,能相互照顾的,除了家人以外,朋友估计是最后跟你在一起的人了。
特别在这种家庭结构下,都没几个跟你有血缘关系的亲人了。
珍惜吧,不要孤独终老了。
文章首发公号:分派电影,每日推荐告别剧荒!
最近,一部新台剧开播,阵容相当亮眼——暌违7年,“奶茶”刘若英再执导筒,并参与编剧。
影后谢盈萱、老戏骨秦汉领衔。
配角方面,更有陈以文、霍建华、周采诗、刘品言等倾力加盟。
豆瓣8.2分,登上一周华语口碑剧集榜TOP1,好评如潮。
许多观众感动于剧中呈现的温情,落下泪水。
与剧集相关的消息还上了一波热搜。
可谓口碑、热度双收。
但在评论中,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大多集中在“剧本没有新意”“浪费演员”上。
刘若英导演的上一部影片《后来的我们》也曾遭遇“台词矫情”“剧本糟糕”的质疑与批评,莫非要重蹈覆辙?
小派连追8集,和大家一起聊聊这部新剧到底怎么样。
《忘了我记得》Us and Them
01父与女剧名“忘了”+“记得”,似乎已经凸显出本剧主题——关于“记忆”。
程乐乐(谢盈萱 饰)的记忆中,自己的父亲总是“很不靠谱”。
小时候在拥挤的菜市场,程爸(秦汉 饰)竟为了买一杯杨桃汁而把孩子丢在一边。
乐乐成年后,程爸上了岁数,按理说该消停了点吧。
并没有。
女儿婚礼当天,程爸坚持骑单车去参加女儿婚礼。
结果,半路摔伤进了医院。
当乐乐匆匆赶到医院时,程爸正眉飞色舞地给护士讲着笑话,丝毫不担心女儿的大日子。
程爸很乐于讲这种谐音梗笑话,时不常就拿出来分享——“谁生了约翰?
”“花,因为花生酱(John)”乐乐在一旁翻起大大的白眼。
程爸总是擅作主张地留乐乐在家吃饭,然后就会端上自己的拿手菜——煮泡面。
事实上,乐乐很讨厌吃泡面。
此外,程爸很想让女儿多陪陪自己。
可是,人到中年的乐乐哪有那么多的时间。
她白天在便利店兼职,晚上要去酒吧的小剧场表演脱口秀。
要不是五年前因为一时冲动,丢了导游的工作,乐乐也不至于如此为生计奔命。
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程爸的“幽默感”还真遗传到了女儿身上。
一边是生活的忙碌,一边是让人头疼的爹,乐乐有时候真的很无奈。
程爸搞出来一份“遗书”,内容却是“骑单车环岛”“吃牛排”等好多条目,最可气的是“看女儿演出”居然只排在第6位。
乐乐实在看不下去了,直接怼过去:“这哪是遗书,明明是愿望清单。
”
因此,程爸是乐乐最常写进段子里的角色,是她主要的“吐槽”对象。
在她看来,父亲的记忆力显然不太好了,因为他好像忘了40岁的人究竟有多忙。
相爱相杀的父女俩,现在共处的时间并不多。
即使待在一起,对话大多也是这样——“我跟你说喔……”“你等一下,我在回消息。
”生活感浓烈的剧情,映照进现实空间——爸妈和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的目光却总是离不开手机。
是不是总有一种感觉,小时候的时间过得很慢。
从什么时候开始,发现猛然飞速向前,可用的时间越来越少了呢?
其实就在某个刹那。
就像我们可能从来没有在意父母发梢上的银白,就像对父亲各种“嫌弃”的乐乐看到那已略显佝偻的背影。
我们才想起,岁月已经翻过了那么多篇章,父母好像在一瞬间就老了。
02连遭打击乐乐和丈夫张凯(霍建华 饰)的相遇,也始自于脱口秀。
那一天,她被旅行社炒掉,醉酒情况下,上台即兴演出;他事业受挫,坐在下面,鼓掌捧场。
可以说,两人的相遇还挺“台偶剧”的。
热恋到求婚的过程更是散发着甜蜜与幸福。
然而好景不长,婚后两人渐生矛盾,日子过不下去了。
开始分居,接下来就是离婚。
真就应了那句俗语“婚姻是爱情的坟墓”。
乐乐忍不住会这么想,多半也和自己的经历有关。
她8岁时,母亲离家出走,杳无音信。
至于原因,剧中虽未直接挑明,但是通过一些细节描述也能感受到母亲婚后糟糕的精神状态。
乐乐从小便有个梦想,那就是去大洋彼岸寻找母亲,所以去当了导游。
现在,导游的工作虽然干不成了,但她长久以来的梦想却“实现”了。
乐乐,见到了自己的母亲。
只不过,是一具冰冷的尸体。
“为什么要走”“什么时候回来的”“为什么不肯见我”……太多的问题失去了一探究竟的机会。
收拾母亲遗物时,乐乐颤抖着手伸向母亲的枕头。
拿起枕巾,放在鼻子下,轻轻地嗅着。
那是母亲的味道,那是可能已经淡忘的味道,那是一直试图在记忆中搜寻并想永生铭记的味道。
婚姻破裂、母亲去世,连续的打击搅得生活一团糟。
事业方面,舞台上的乐乐因自身情绪压抑,创作思路贫乏,导致表演质量亮起红灯,老板非常不满。
这里插一句,剧中“脱口秀”的设置被不少观众诟病,内容既不好笑又有点尬。
其实,这一职业的设定本应做得更好些,因为以脱口秀特有的语境,可以构成对剧情的二次剖析。
只可惜,最终只是停留在了职业符号表层。
倒是陈以文说的一句“没有好笑的梗”颇有点“打破第四堵墙”的意味。
生活不易且无常,或许这正是它最本真的模样——悄无声息间,填充进或美好或残酷、或欣喜或悲伤的内容。
可我们每个人又无法放慢脚步,只能在各自的人生赛道上继续奔跑、追赶。
我们要以怎样的姿态与岁月对话,才能换得它的温柔垂怜?
如何才能寻到那份藏在时光褶皱里的抚慰与眷顾?
也许正像程爸所说的那样,人生最怕留有遗憾。
想要“活得自我”就会有所亏欠;“承担起责任”,自己往往就会受委屈。
蓦地想起一句古词:“长恨此身非我有”。
我们总是在扮演着各种角色,唯独忘了“我是谁”,我应该怎么活。
但,人生总是不会给出太多喘息与思考的机会。
坏消息接踵而至,程爸被确诊患有阿尔茨海默症,且病情恶化速度很快。
失忆、失智、失能。
眼见父亲即将被疾病拖入无尽的“黑暗”之中,乐乐一边爆粗自嘲,一边艰难地开始做抉择。
03记得或遗忘《忘了我记得》的主线故事围绕乐乐与程爸之间的父女情展开,副线加入了爱情、友情。
小派对这部剧的评价是“好,但没那么好”。
这样说的原因有几点。
“好”是因为剧情很贴现实,中年人的焦头烂额的确是当下热议的话题。
女主既要赚钱糊口,又要照顾失智的父亲,包括婚姻的疲惫,闺蜜间的互相支撑,都像从生活里直接“切片”而来。
程爸从乐观好动到逐渐混沌的转变,乐乐从抱怨到理解的心理递进,许多细节都能戳中泪点,很容易产生共情。
乐爸的记忆力和身体机能严重衰退,甚至“忘记”如何吞咽食物和水。
但他依然记得女儿晚上肚子饿要喝牛奶。
他依然记得,要为女儿准备未来好多年的春联。
他依然记得,曾经与女儿的雨中嬉闹。
同样的场景,让意识早已陷入灰暗的他重新迸发出活力和生机。
实话讲,这些剧情真的太好哭了。
说“没那么好”,是因为剧中的“亲情和解”部分。
程爸独自带娃多年,但厨艺仅限于煮泡面,这是否可以视为某种“不成长”?
母亲返乡之后,偷偷地预留脱口秀剧场的座位,却因为愧疚不敢面对乐乐,这可以理解。
女儿的心结是母亲当年的出走,程爸却在明知道前妻时日无多的情况下始终对女儿只字不提,是何用意?
不得不说,这样的戏剧冲突显然有些刻意而牵强。
太过文艺的表达方式,让部分剧情有了悬浮感。
之后便是父亲重病,女儿回归家庭的戏码,如此奉行“家人大和解”很难不让人觉得陈腐又无趣。
现实中的亲情羁绊,并不是几句“反省”就能粉饰;有些责任,也很难轻易放下。
好在本剧并没有在“包饺子”的路上一意孤行,乐乐对母亲的态度就没有重复廉价的套路。
作为女儿,她选择“不原谅”。
但同为女人,她可以“理解”。
爱与恨,终究还是要依靠自己的内心才能去消解与平衡。
不过小派也承认,这种“好,但没那么好”恰恰体现出本剧并非要打造一部“完美”的剧集,而是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见现实生活中的自己。
被生活磨平的棱角,一些无法言明的委屈,逐渐被淡忘的牵挂……我们的“繁忙”,与父母的“盼望”……剧中的乐乐算过“一笔账”——假设我们现在40岁,父母大约60多岁。
若平均每月和父母见面吃一次饭(每次1.5-2小时),且父母能活到80多岁,那么未来20年间,我们还能和父母相处多久呢?
按照小时换算,答案很扎心:只有15-20天。
这部剧也许不够犀利,不够深刻,但足够真实,足够温暖。
“忘了”抑或“记得”,组成了我们的记忆日常,那里面藏着主动的释怀,同样饱含未说尽的牵挂。
不如,我们试着做点什么,别让那些口中的“来日方长”,最终化为不甘的“遗忘”,好吗?
图源于网络软饼干 / 作者
很抱歉,昨晚发现谢盈萱的新剧上映了,看了几分钟,再看到导演是刘若英,我心里想这部片子应该不太行,应该又是一部无法超越《俗女养成记》的剧。
当我看完以后,我应该跟导演和演员们说抱歉,原来这就是偏见,这就是狭隘。
原来我如此地向往成为陈嘉玲,一个幸福、幸运、永远有后盾,可以所心所欲的女生。
但当我看完这部剧,职场的委屈、独自赡养亲人的痛、两性关系的脆弱,是那样的真实,那样地刺痛了作为观众的我。
这世上有几个陈嘉玲?
每一个人都各有各的苦衷,就像苏菲说的。
都说台剧是next level,这部剧更是,因为能如此纯粹地围绕父母与子女展开故事,不用通过爱情、两性对立、阶级对立、狗血闺蜜等等补充情结。
看到年轻的乐爸照顾乐乐,长大的乐乐照顾乐爸,让我想起来初中读龙应台的《目送》。
当乐爸说出那句:“不要送我走",镜头切换到年幼的乐乐跟爸爸说:"不要送我走“, 父母与子女,像一场轮回,春华秋实。
我看到后面的时候,有一个私心,就是离婚了不要复合,即使乐爸走了,可以去新加坡了,也不要回头找男人好吗?
有两点需要阐释。
第一,当没有离婚的时候,一个男人不愿意肩负起另一半父母的赡养责任时,伴侣的存在有何意义?
就像他只喜欢程乐乐在他低谷时给予的脱口秀幽默快乐,但当他处于职场圈层时又嫌弃乐乐的不体面的工作。
在追悼会上,明知乐乐的经济有问题,还在口头询问是否需要帮助,没有直接提供实际帮助。
很垮,很垃。
第二,感谢塑造这样的一位角色,很普通,不幸运,不寄希望于任何人(尤其精英老公)且不道德绑架。
她面对了来自生活真实的尴尬与痛苦:嫁给比自己条件好的男人会被婆婆瞧不起(即使老公很喜欢你);生活并不会因为你有正义感而眷顾你;我们会篡改记忆自己骗自己;职场里不要指望别人会因为你的私事而影响利益;不要相信男人说他和你的父亲是世界上最爱你的人;各有各的苦,痛苦无法被比较;无论多么骄傲,面对生计时,独立的人都要学会委曲求全······ 我觉得这个角色有给我勇气和力量,因为在虚岁25岁的年纪,我会假设未来的男朋友会给我什么样的帮助,我会觉得无法真正一个人在外生活打拼,我会想能高嫁也不错啊,找个势均力敌的OK。
因为一个人独自面对生活,真的有点累,好像找个避风港躲一躲,就像女主角独自一人照顾父亲,她常常独自、独自地有那些不该有的想法,但我们都能理解她吧。
她比我厉害,她都没有找老公求助,是我的话,甚至就会动摇放弃脱口秀的工作,当个富太太在家,用老公的钱找护工照顾父亲了吧,自己和老公飞去新加坡,一年回个几次?
十几年前我看台剧,女生都很悲惨的,和程乐乐的原生家庭差不多,但是她们得肤白貌美,即使再坚强如《下一站,幸福》里的梁乐橙,也要被男主角霸道地保护,以及男二号“卖花的”。
或者傻白甜如袁湘琴,还有无论工作能力在优秀,都要因为男人、结婚而苦恼的程又青。
但《忘了我记得》,程乐乐,完成了被抚养、去赡养的闭环,独自。
就在今晚,我又刷到了林依晨怀二胎的新闻,都在夸赞她气色很好,但我心里是恨铁不成钢啊,在我心里,她没有人格魅力了,既不像袁湘琴,也不像程又青,她们哪个会为出轨的老公去高龄生儿子啊?
林依晨,你真的让人失望欸,在《不够善良的我们》里面的演技,你失去自己,失去灵魂了知道吗?
我好庆幸,这个剧里面,张凯的篇幅不多,并且在离婚后就没有后续了。
两性,绝无法与亲情抗衡,人生是自己的一场修行,父母与子女,是最大的牵扯。
女人,不寄希望于男人,不寄希望于任何的高嫁,如果连父母都不爱自己,没有好的原生家庭,那就卯足劲去享受生活的所有风雨。
我们不需要漂亮、精致、优雅,生活本身起伏不定、波涛汹涌,我们要学会战斗,像脱口秀舞台上闪闪发光的程乐乐,如果不痛苦、不经历,何来故事可讲,何来笑看风雨,那就没有人格魅力。
感谢这部台剧,大部分人都不是俗女陈嘉玲,我们普通地、情绪地、坚强的面对爱与痛。
给刘若英道个歉,昨晚我写了个评论,说刘若英自己没活明白,拍的剧也好不到哪里去。
因为好多年前,那会我还上初中?
看到过一个新闻采访,刘若英说她婚后和老公分房睡,各自有各自的活动区域,那会我心里笑她是没有找到真爱,不紧紧相拥生活的算什么爱情呢。
那会我认为她是委曲求全随便结婚。
现在我虚岁25,我应该笑那个时候的自己吧,把爱情错当成人生的解药,人这辈子跟谁过,最重要的都是跟自己相处,都没有出轨的必要。
两性,就是搭伙走向生命的终点。
谢盈萱,摩羯座,四十多了吧,不婚不育,你是我的榜样。
我金牛座。
#🍋观影#看了三集,很好看耶!讲的是一个女人在人生中最重要的情感:亲情、友谊和爱情。秦汉80岁了吧?宝刀不老。霍建华演的也不错,因为本来就没有爱情,只是心灵慰籍,从开始到结束,都有一种疏离感。三位女生的友谊也是跌跌撞撞。在人生里,到底能否肆无忌惮地做自己?很好的话题。刘若英还是挺棒的!看完了。3.5。最后三集不太好,父亲的失智相处,刻画太久了,浓缩成一集足够。最后一集的回忆,像说教,太可惜了,没翻上去。
看了第四集就看不下去了,到底在拍什么在燃什么在莫名其妙和解什么,不知所云。
一开始以为是台版了不起的麦瑟尔夫人,后来发现我太轻看台剧了,他们怎么可能拍翻版!他们只会自我创新并一直超越自己!剧情和演技永远在线,我们口中的养老话题,也就只是表面说说而已,只有他们演出了深度。
编剧给愿意来演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毫无洞见的剧本的演员们磕一个不过分吧。
2.5。非常冷漠地看完了。我对这个剧集最大的冷漠是我不再吃这套什么父女情的台湾家庭片了。以《俗女》为1.0的话,本片只有达到了0.1的层面。好的地方是它是舒服的,但它绝对不是女性表达的,脱口秀的方式也很烂,三姐妹的情意线也很一般。本质是在用拍糖水片的方式诠释家庭。我只是觉得很可惜,《有生之年》后这种剧集每年台湾都要生产一打。更可惜的是,一个剧集可以说同性恋,可以骂脏话,可以说很多畅所欲言的表达剧集,为什么还停留在这种家庭糖水片呢。我真的很想知道。
好久没看过这么难看的剧了
老了那种无助,演的太好了。
浪费演员
哭累了
5.29的深夜 才看到第五集 已经哭得停不下来 哭到鼻子堵住 耳膜鼓起 只能用嘴呼吸 我太难受了 我可能无法看完它了 / 5.31的清晨 看完了 再一次哭崩了 我很难用理性去评断这类家庭剧的好坏 我太容易共情太容易代入了 我只要看到一点点悲伤的裂缝 情绪就会撕开一个大口 / 理性上 我认同每个小孩都应该有自己的人生 但现实又很难放下和家庭的羁绊 爱好沉重
有一点搞笑的地方
谢盈萱近年的影视作品里第一部看得这么无聊的,平庸的编导团队真的在浪费演员。
我觉得剧情也就平平淡淡吧,没有太多的亮点。嗯,就觉得这个故事会很一般,但是也可以看完是这样的感觉。
刘若英风格主导的台版《都挺好》。分全给演员,谢盈萱就是当下台湾最好的女演员。ep7 惊现张艾嘉。
题材很好,秦汉演技超群
在三星跟四星间摇摆。单从剧作来说,真的不够好,过于文艺和虚浮。虽然是写父女的主线,但唯独第四集写母女那一笔写的最好,别说上一辈人了,哪怕我们这一辈人也是走到三十岁才了解到女性所要面对的产后抑郁和更年期时激素变化所带来的心理巨变。我真的很爱谢盈萱,她就是我们每一个人,她让我感到真实。虽然这个人物就是她的舒适区,但她还是值得多一星的。这个剧光影确实很漂亮,也有一些意象,但整体确实是演员托举了剧本的。
小资的文艺疼痛充斥全片,对于「你知道一个中年人有多疲于奔命」的想象竟然只是在超市收银遇到百年难遇的奇妙奥客,想必创作团队真的有组团去上海citywalk吧,没吃过苦的少女小渔就去拍少女爱情不好吗?
人生几十年,不过相爱,养家,育子,老去。我们以为孑然一身,却是羁绊萦绕
这部剧里的老年秦汉还挺抓人的。
太符合我对刘若英的刻板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