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演:简·申布伦
主演:Anna Cobb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年份:2021
简介:A teenage girl becomes immersed in an online role-playing game.详细 >
网络时代孤独异常
影像垃圾
3.5
跟前天看的Spree形成有趣的类比。那种孤独的点击率能映射到人。
新时代的emo片
看了被硬控一小时……后劲十足的难过,不像蒙哥湖会在某个点给人的情绪戳个出口,这部直到结尾也不让你呼吸,它会在你耳边低语:睡吧,我会陪着你,醒来又会是孤独的一天了
导演让幼稚和矫情都变成了电影的优点(褒义)1.那种幼稚小学生网上过家家的味真的拍出来了(褒义),结合一点点都市传说元素,如果对上电波的人应该会非常喜欢这部(个人没太对上,但是还挺喜欢)2.结尾这种看起来“什么也没发生啊”的感觉确实是这个主题最合理的处理方式,不过前面剧情太弱所以最后感觉差了点意思3.一部整体质感都像小学生在家用手机鼓捣出来的电影里,居然有那么几个非常creepy的片段4.孤独
Everyday is a blessing
像诗一样轻柔的影片,恐怖元素只是滚了一圈外壳上沾到的糖粉。怎么说这种轻柔呢,电影里讨论问题像做泥塑,而它只是轻轻地在用指腹触摸泥块一样。在车库里放asmr投影的那段很喜欢。
说是恐怖片但并不恐怖,没什么吓人的地方,最鲜明的反而是孤单迷茫的感受,是氛围和情绪大于剧情的片子。但是感觉拍太长了,如果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的话应该不会这么无聊……
媒介与异化/拍摄自己会变成怪物/都市传说/恐怖游戏/解离症状/精神分裂症谱系案例(maybe?
删了很多字,留下:请继续更新吧,我希望看到你…
虽然很廉价,但又被那种情绪吞噬,可能这些媒介让我们的时代变得廉价,但个体一样孤独又傻逼。
申布伦这部处女作和个人很喜欢的荧屏在发光的创作思路可谓一脉相承,前者完全就是后者的雏形,同样关于网络时代的迷惘一代,通过电子媒介衍生出的新兴产物和共同话语实现群体疗愈,然而仍旧改变不了悲剧结局,现实的孤独空虚一如既往地如影随形。从类型片的角度来看本片前期的恐怖氛围还不错,影片标题的恐怖游戏有太多不确定性,与压抑的现实互相交织,仿佛精神病理性的现实延伸,各种影像的拼贴也颇有趣味,桌面电影常用的电脑摄像头,手机摄影下模糊疏离的小镇景象,最为精妙的是网络短视频的再创造,实现多种风格的拼贴共融。由于超低成本,影片难以像荧屏在发光那样放大意识流的时刻,也如主角一样封闭与观众的情感交流,整体而言只能是概念较为精巧的独立电影了。配乐和字体审美在线
Alex G的配乐非常贴切。
深夜边画画边看完了。多少有些情感共鸣☺︎
有些镜头还蛮有创意的…但我看了只觉得这群人在发癫😓
拍着无人问津的视频过着孤独的生活,说实在的没有必要硬披恐怖的皮,那些拙劣的恐怖片手法甚至不如学生作品,这位导演的《荧屏发光》也是一样想通过带有恐怖元素的故事去表达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活动,有点过于画蛇添足,刨去这一点不适的观感其实还是不错的电影
真的看困了
反《回路》的内核在“世界博览会”华而不实的概念之下足够明显,各项执行也成功将低成本电影的独立特性转化为突出的视觉元素,可惜声音设计薄弱了些,完全被Alex G的音乐所压倒。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
网络时代孤独异常
影像垃圾
3.5
跟前天看的Spree形成有趣的类比。那种孤独的点击率能映射到人。
新时代的emo片
看了被硬控一小时……后劲十足的难过,不像蒙哥湖会在某个点给人的情绪戳个出口,这部直到结尾也不让你呼吸,它会在你耳边低语:睡吧,我会陪着你,醒来又会是孤独的一天了
导演让幼稚和矫情都变成了电影的优点(褒义)1.那种幼稚小学生网上过家家的味真的拍出来了(褒义),结合一点点都市传说元素,如果对上电波的人应该会非常喜欢这部(个人没太对上,但是还挺喜欢)2.结尾这种看起来“什么也没发生啊”的感觉确实是这个主题最合理的处理方式,不过前面剧情太弱所以最后感觉差了点意思3.一部整体质感都像小学生在家用手机鼓捣出来的电影里,居然有那么几个非常creepy的片段4.孤独
Everyday is a blessing
像诗一样轻柔的影片,恐怖元素只是滚了一圈外壳上沾到的糖粉。怎么说这种轻柔呢,电影里讨论问题像做泥塑,而它只是轻轻地在用指腹触摸泥块一样。在车库里放asmr投影的那段很喜欢。
说是恐怖片但并不恐怖,没什么吓人的地方,最鲜明的反而是孤单迷茫的感受,是氛围和情绪大于剧情的片子。但是感觉拍太长了,如果控制在一个小时以内的话应该不会这么无聊……
媒介与异化/拍摄自己会变成怪物/都市传说/恐怖游戏/解离症状/精神分裂症谱系案例(maybe?
删了很多字,留下:请继续更新吧,我希望看到你…
虽然很廉价,但又被那种情绪吞噬,可能这些媒介让我们的时代变得廉价,但个体一样孤独又傻逼。
申布伦这部处女作和个人很喜欢的荧屏在发光的创作思路可谓一脉相承,前者完全就是后者的雏形,同样关于网络时代的迷惘一代,通过电子媒介衍生出的新兴产物和共同话语实现群体疗愈,然而仍旧改变不了悲剧结局,现实的孤独空虚一如既往地如影随形。从类型片的角度来看本片前期的恐怖氛围还不错,影片标题的恐怖游戏有太多不确定性,与压抑的现实互相交织,仿佛精神病理性的现实延伸,各种影像的拼贴也颇有趣味,桌面电影常用的电脑摄像头,手机摄影下模糊疏离的小镇景象,最为精妙的是网络短视频的再创造,实现多种风格的拼贴共融。由于超低成本,影片难以像荧屏在发光那样放大意识流的时刻,也如主角一样封闭与观众的情感交流,整体而言只能是概念较为精巧的独立电影了。配乐和字体审美在线
Alex G的配乐非常贴切。
深夜边画画边看完了。多少有些情感共鸣☺︎
有些镜头还蛮有创意的…但我看了只觉得这群人在发癫😓
拍着无人问津的视频过着孤独的生活,说实在的没有必要硬披恐怖的皮,那些拙劣的恐怖片手法甚至不如学生作品,这位导演的《荧屏发光》也是一样想通过带有恐怖元素的故事去表达当代青少年的心理活动,有点过于画蛇添足,刨去这一点不适的观感其实还是不错的电影
真的看困了
反《回路》的内核在“世界博览会”华而不实的概念之下足够明显,各项执行也成功将低成本电影的独立特性转化为突出的视觉元素,可惜声音设计薄弱了些,完全被Alex G的音乐所压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