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部相当慢节奏的剧啊,只有短短三集。
出人意料地并没有花大量的篇幅去直面同性问题,反而很多台词只是蜻蜓点水一般,却余波荡漾。
小友的哥哥当着弥一和麦克的面哭泣的画面很让我动容。
他为什么会哭?明明知道答案,可是这个答案却又让我难以启齿。
哪怕社会还没有对他造造成无可挽回的创伤,可他却已经如此胆战心惊,害怕到哭泣,可见舆论对一个人的影响,以及同性恋歧视问题的根深蒂固。
加藤选择了隐藏自己,不公开出柜,或许不会引来他人鄙夷的眼光,可这样的牺牲是巨大的。
即便麦克和凉二最终步入婚姻殿堂,可过程的曲折不想而知。
这部剧绝大多数的镜头,都是“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光,有哭也有笑。
麦克对夏菜的关心、包容,夏菜对麦克的好奇、弥一对麦克的逐渐接受,这部剧就是想告诉你,同性恋者也是普通人。
不光是主线,弥一和前妻的这条线也是如此啊。
虽然只是曾经夫妻,但却保持着一种默契,为了让夏菜开心,他们花时间待在一起,但也不依赖对方。
弥一摈弃了多年深藏于心的对弟弟的偏见,最终放了下来,在父母碑前潸然泪下。
这是一碗集亲情、友情、爱情于一体的日式鸡汤。
放下偏见,生活会更加甘甜。
虽然是一部很暖心的日剧,但凉二的死,使得看剧的时候始终笼罩了一种挥之不去的悲伤。
总体的情绪都是惋惜而难受。
虚构的剧情,用到死亡,是更能接触到人性本质的。
偏偏陷进去了,难以摆脱,宁愿相信是真实的。
里面Mike和凉二的婚礼,两人的笑容,实在感动到不行。
为了摆脱这种状况,特意去看了漫画。
原来相似度已经很高了,酌情做了些小改动。
还去看了Mike真人的Twitter。
Barudo,把瑠都,198公分,188公斤,与妻子在日本生活,是已退役的相扑选手,相扑界还相当有名,叫把爷。
非专业演员,已经能演到很出色了。
与漫画相似度已经够高了,而且在同志熊界族群的眼光里,属于颜值颇高,非常难得。
赞叹日本对这些少数族群的宽容,至少在公众媒体上得到认可。
作者田龟源五郎平日的代表作可是难以描述的。
再一次感恩有这样的作品。
闲来无事,今天就端坐在电脑前,把早已经下载到电脑硬盘里的影视翻一翻,想着恶补一番自己荒废日久的娱乐大片。
而在这里要与大家一起分享的影视剧,是来自日本岛国的一部温情暖心的短剧集——《弟之夫》。
《弟之夫》日剧海报日本时下的剧集涌现出很多有趣的题材,《弟之夫》算得上是其中的一款。
诚如它的剧名般直观,这是一部同性恋题材的剧集,根据日本同志向画师田龟源五郎(对,就是这个名字,很有乡村气息)的同名漫画《弟之夫》衍生拍摄得来。
这部剧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用一种较为轻松的节奏,和温暖的步调,把一个原本哀凄的故事情节,导向了兼具教育与关怀的社会生态剧。
《弟之夫》漫画故事的开端并未拖泥带水,通过主角弥一与弟弟裕二简短的童年片段,侧面折射出同性恋在日本这样拘谨和尊崇传统礼俗的社会里,存在巨大的生存压力,不被包容的裕二最后选择了远走高飞移民加拿大。
而故事的展开则从裕二去世,他在加拿大结合的伴侣麦克奔赴日本恳亲之旅开启。
如前面所述一般,整剧的节奏步调都趋向轻缓,麦克作为异国人在弥一家的融入似乎显得尤为"顺利"。
为何我要在顺利上打个引号呢?
如果有阅读过美国人文女学者露丝·本尼迪克特编著的《菊与刀》一书,一定会对弥一所代表的日本人保守、隐忍、含蓄的矛盾个性,拘谨和尊崇传统礼俗的社会关系结构有非常深刻的认知,而相较麦克加拿大人等西方人原有的热情奔放,在剧中尚未出现任何鲜明的文化冲突,麦克的入乡随俗,潜在的台词却是反衬出麦克更大程度的隐忍,对逝去爱人裕二的思念,与面对音容如爱人的双胞胎哥哥弥一时的自我约束。
《弟之夫》剧照:麦克融入弥一家庭剧中营造的日本人严谨如丝的片段,时不时穿插而过。
亲戚与哥哥弥一基于现实市侩的考虑来推断麦克来日的因由,也给这位为爱走天涯的麦克,其对于爱侣的精神追求映衬加分。
成人的世界在考虑着利弊,小孩子的世界却在为新鲜和好奇兴奋不已。
弥一有个可爱懂事的女儿夏菜,生平首次与外国人打交道,麦克憨憨又恬和的个性深受小女孩的喜欢,粘人得让弥一都有点吃醋。
《弟之夫》剧照:憨憨的麦克片中值得称道的小片段不止以上,静心观赏下其实能够看出很多用心之处。
如在夏菜介绍麦克给自己的好朋友——单纯的小雪(或许说是聪明更为贴切)时,小雪其单纯(更乐意看作是通透)的想法:结婚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结合,犹如轻轻的在观众耳语出同性恋与异性恋无可辩驳的一致真谛,一语中的。
如夏菜的一句“爸爸和妈妈有相爱过吗”,让小雪所阐述出来的结婚定义,在夏菜心里,经由爸爸的肯定回答,开始埋下无差别恋爱观的种子,开始萌芽。
如酩酊大醉的麦克在扑向弥一,哭倒在他怀里时,即便说的是弥一不懂的呢喃,那呓语般的悲伤,透过背景音乐的渲染,令人动容,也撬动了弥一对亡弟的思念情绪。
而剧中日本文化的穿插同样刺激我的三观。
在日本其如此保守与尊崇传统礼俗的社会,在这里我又再提一次 ,弥一和前妻夏树的对话中,弥一在离婚的态度上居然如此的包容,且在离异的家庭上也有清晰的幸福认知,认为单亲家庭只有爸爸也能够让女儿夏菜幸福并努力去实践,其所表达出的日本文化的进步与包容之处着实令我惊叹错愕 。
要知道国内对离婚的话题的避忌,乃至认为单亲对于原生家庭具有极大危害,已经先天给单亲家庭带上了沉重的枷锁(片中最后弥一和夏树两个去开房... 也是挺让我错愕的,前夫前妻闲着没事可以去鼓掌,是剧本安排的黑色幽默吗?
)。
《弟之夫》剧照:弥一与前妻夏树的厨卫夜话随着剧情的推进,日本拘谨和尊崇传统礼俗的世俗文化(这是第三次说到了)与同性恋的冲突由隐晦开始变得明朗激化。
剧情通过弥一梦境里夏菜的哭诉,凸显弥一潜意识里心态的纠葛:希望夏菜能够好好的成长,希望喜欢麦克的夏菜不被传统世俗眼光的偏见伤害......弥一的心境在悄悄的转变,同时也让弥一更能站在裕二和麦克的立场作设想。
可以说,弥一对女儿夏菜的亲子之爱和无时不刻的保护,战胜了自身世俗的流毒,使得这部作品的亲情旋律得到了很大的升温,显得尤其温暖。
这与古老的东方家庭价值观里还占据主流的亲子文化中,父母更多视孩子为自身意愿和理想的投射品,要求孩子满足父母对自身力不所及的期望(如希望孩子考上自己想要的大学)、满足父母自身不足以达到的社会认可地位(如希望孩子出人头地)、满足父母残缺又避重就轻的感情诉求(如希望孩子百分百听话不能忤逆)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应当细嚼玩味(其实用个比较重的词,某些亲子文化里,父母在孩子的成长和生活里仅是充当了一个饲主的角色而已)。
《弟之夫》剧照:妈妈夏树开放式言论助攻剧透得已经够多了,总体而言,这部剧是我可以很放松很治愈的心情下追完的温情剧。
而温情片的存在价值之一,就是它恰好折射了现实中那些我们默而不视,却心有恻隐的现实:我们这世界,终究要比影片里的故事要来得残酷些。
正当如此,我们才需要努力活得更温暖一点。
相信这也是本剧为何用温暖的手法,来述说一个本该哀伤的故事的原因吧。
《弟之夫》剧照:片头人生若已苦,何妨来点甜。
近年来,同志平权活动如火如荼,在许多地方都取得了巨大的突破和发展。
就连在亚洲,台湾和日本也逐渐迈入同性婚姻合法的轨道,多元成家不再是一个触不可及的梦。
但即使同志平权活动的影响力日益扩大,依然有许多保守的群体和他们顽固的观点在阻挠着同志平权,比如台湾的中选会在同性婚姻即将合法的关头提出反同公投,用许多极端的观点污蔑同志群体,企图阻拦同性婚姻合法化。
这种反同群体并不是少数,他们的出现也并非偶然。
他们实际上代表的是我们大部分人长期以来以生殖和繁养后代为主流的传统家庭观,他们认为“只有一男一女才可以结婚”“男人和男人结婚、女人和女人结婚就是变态”。
这些观点的形成大多来自于我们传统的教育和日常的生活常识,大部分人在小孩子的时候就被灌输了“男生只能和女生在一起”的思想。
所以同志平权要面对的,并不是某一些反同群体,而是根深蒂固于人们心中的传统爱情观和家庭观。
只有真诚的行动能让世人明白,真正的爱情无关性别,只要是相爱的两个人就能在一起,就能结婚。
近年来日本东京又有几个区承认了同性婚姻,同时有不少同性日剧出现,帮助宣传普及同性婚姻合法化,《弟之夫》就是其中之一。
《弟之夫》的主角是一个十分保守的钢铁直男,但他在与弟弟丈夫相处的过程中开始了解同性恋群体,最终放下芥蒂和偏见,认可同志弟弟和他丈夫都是生命中重要的家人。
因此笔者将为大家介绍这部精彩的日剧,希望能够帮助更多人破除传统认知,重新认识爱的包容与真诚。
《弟之夫》是日本同志漫画元老级大师田龟源五郎的作品(没错!
就是那个鼎鼎大名的超重口漫画家,相信很多基友看过他的漫画吧),与以往激烈、奔放的作品不同,田龟源五郎用他强大的功力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温情而柔软的同志家庭故事,直戳人们心中柔软的部分。
折口弥一和折口凉二是双胞胎兄弟,在父母死于车祸后相依为命,但某天弟弟凉二和哥哥出柜后,两人开始分道扬镳。
弟弟后来移民到加拿大,与外国人麦克结婚。
凉二死后,麦克为了完成与凉二的约定来到日本寻找弥一。
弥一在与前妻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麦克的突然出现打破了弥一原本平静的生活,原本埋藏在深处关于弟弟的东西被麦克激发,这个龟缩不前的男人终于开始成长,逐渐接受自己曾经最爱的弟弟。
而麦克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弥一一家人的认可,实现了要成为凉二家人的约定。
折口弥一:钢铁直男如何接受同志弟弟和他的爱人虽然弥一与凉二是双胞胎兄弟,实质上却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
在弟弟出柜后,他虽然表面上接受了弟弟,心里却一直无法认可。
在弟弟孤身远赴加拿大后,弥一也没有与弟弟联系,不管是弟弟的婚礼还是葬礼,弥一都不闻不问,咋一看真的很冷漠无情。
而麦克刚来到弥一家时,弥一表面上客气有礼,但内心却十分防范警惕,一方面担心麦克是为了弟弟的遗产而来,另一方面又害怕麦克会对自己图谋不轨。
但是随着一天一天的相处,弥一开始对麦克改观。
比如当麦克说他想出去玩时,弥一以为麦克想去参观日本那些有名的景点例如京都,但实际上麦克想去的都是凉二充满美好回忆的地方,例如与哥哥一起爬过的大树,和哥哥一起嬉戏的水田。
弥一在陪伴麦克缅怀爱人的过程中开始想起被自己刻意隐瞒的关于弟弟的感情,开始思念那个曾经相依为命的弟弟。
随后发生的几件事情开始改变弥一对同性恋的看法。
弥一的女儿夏菜想把麦克介绍给自己的好朋友小雪,但小雪妈妈听说了这件事情后,以“麦克是变态会对小朋友产生不良影响”为由反对小雪认识麦克。
与此同时,夏菜另一个朋友的哥哥却因为对自身同性恋身份的困扰而来寻找麦克倾诉。
这两件事情刺激弥一做梦,梦见自己的女儿长大后嫁给了一个女生。
弥一通过这些事情开始明白作为一个同性恋是多么辛苦和不易,想到自己的弟弟曾经鼓起勇气和自己出柜,希望能得到自己的支持,但自己却对他冷漠以待,弥一开始后悔和反思自己。
弥一开始敞开心胸接受麦克,他还和前妻带着女儿与麦克去泡温泉。
弥一以前对麦克百般警惕,平时洗完澡就光膊穿着短裤的他,在麦克来后就一直长衣长裤。
但在泡温泉时弥一终于能对麦克“坦诚相待”,不再对同性恋排斥和反感。
弥一甚至迈出了作为人父最难以面对的一关:如果女儿将来喜欢女生怎么办?
在和前妻的讨论中,他们达成一致:只要女儿喜欢,只要女儿幸福,他们都一定会支持她和保护她,让她开心。
随着心结的释怀,弥一开始坦然面对弟弟和男人结婚以及已经死去的事实。
一开始麦克刚来时,麦克给夏菜展示他和凉二的照片,弥一看都不看一眼;而现在,弥一主动请求麦克给他看弟弟的照片,他终于有勇气透过屏幕直视和触摸自己曾经最爱的弟弟。
为了完成凉二生前希望麦克能成为一家人的愿望,弥一还专门带麦克去祭拜他们的父母,将麦克介绍给他们。
在父母的墓前,弥一曾经苦苦维持的面具终于四分五裂,他忍不住痛哭出声,抛弃掉曾经的偏见和误解,对弟弟说抱歉,并表达对弟弟的思念。
自此,传统保守的钢铁直男弥一,终于完成了心灵上的蜕变,放下了曾经阻碍在他和弟弟之间的那些传统观念,真正去接受同性恋弟弟和他的丈夫,认可他们都是自己生命中重要的家人。
弥一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他就像我们大部分人,对同性恋不了解,也无法轻易接受。
哪怕自己的双胞胎弟弟是一个同性恋,弥一也只能选择逃避的方式来面对,因为他从小所受到的教育和被告知的观念都告诉他“男女结婚才是正道。
”哪怕是弟弟客死异乡,弥一深爱弟弟的心情也被传统观念紧紧封闭,让他只能苦苦忍耐。
麦克的到来让他开始接触和了解同性恋,让他明白同性恋既不是变态,也不是怪胎,而是和大家一样的普通人。
同性恋是人,他们也会认真爱人。
麦克和女儿夏菜的亲密互动、麦克与弥一的日常相处破除了他对同性恋的误解。
在这个过程中,弥一慢慢卸除心防,放下自己曾经保守顽固的观念和想法,他终于能真正流露自己对弟弟的关爱,接受同性恋弟弟以及他的同志爱人都是自己重要的家人。
许多人都和曾经的弥一一样,对同性恋群体持有误解,因而十分排斥和反感,因此哪怕是自己的家人出柜,也难以接受。
但其实人心都是肉做的,又有谁是真正的冷酷无情呢?
同性恋群体背负着太多妖魔化的负面宣传,但如果大家能看到同性恋群体真挚的、温情的一面,如果能让大家知道其实同性恋和常人没什么区别,也会受伤,也会爱人,那是不是能够消除多一些人的误解,感化更多人去接受同性恋群体呢?
社会百态:多数人对同志群体依然冷漠疏离《弟之夫》中除了以折口弥一为典型展现一个直男如何改变传统观念外,还关注到了社会上关于同性恋的很多现象。
首先是在前文中提过的,以“同性恋是变态”为由反对女儿认识麦克的小雪妈妈。
她在知道麦克的事情后,就对弥一一家敬而远之,也不让女儿去弥一家玩耍。
但小雪却背着妈妈去弥一家找麦克。
她当着麦克的面用虽然自己稚嫩却十分有坚定力的声音对麦克表示支持:
人是一种被塑造出来的社会性动物。
我们的观念、性格、想法都是在儿童时期由身边的人所影响而成的。
大多数人之所以不能接受同性恋就是因为从小我们都被告知男生要和女生在一起。
鲜有教材或课程告诉孩子们说其实爱不分性别,同性之间也可以在一起,只要相爱的两个人就能结婚。
因此要想实现同志平权,对传统的性别教育和婚姻教育的改良至关重要。
现在已经有许多国家和地区正在对儿童教育的教材进行改良,增加性别教育和多元成家的内容,希望有一天这些教材能普及到全世界,让同志平权在未来能够真正实现。
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陷在错误的性别教育里,那进入青少年时期就很容易发生认知错位问题。
例如在《弟之夫》中,夏菜的朋友小友的哥哥是一个同性恋。
他意识到自己喜欢男生,和别人不一样。
这种认知让他害怕,他开始上网去了解同性恋,结果却都是些负面的东西。
在这种担惊受怕,却又无人可倾诉的情况下,他几近崩溃:
这种现象在现实中简直不能再常见了。
青少年时期对于一个人的塑造形成至关重要,但许多同志的青少年时期却不甚美好。
性取向不同会给身心未发育成熟的青少年带来严重的负担,由此可能产生的衍生问题,比如喜欢同性失败、被其他同学欺凌、遭到排斥和孤立等问题很容易造成心理阴影。
青少年和成年人不一样,不是什么问题都可以喝个酒,抽根烟,睡一觉就解决的。
很多成年人看起来不起眼的小事对一个青少年来说,就是天塌了的大事。
因此这些性取向问题一旦恶化,很有可能对这个人以后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同性恋本身就不是错误,同性恋青少年更是无辜。
这个时候,教育机构和公益机构理应挺身而出,在这些少数群体需要时提供一个庇护和关怀,拯救无辜的同性恋青少年。
但事实上,当前的很多教育机构仍不得要领,没办法保护这些性少数群体的权益。
在《弟之夫》中,夏菜的老师曾把弥一叫到学校,希望他不要让夏菜到处宣扬麦克的事情。
老师一方面认为小学生不应该过早接触这种事情,另一方面又觉得夏菜来自单亲家庭已经很特殊,如果再宣扬同性恋问题很容易成为异类,被同学孤立和欺凌。
其实老师并没有恶意,他也只是想让夏菜能够健康成长。
但是他的话却是对性少数群体的一种伤害:如果你和别人不一样,那你很容易被孤立和欺凌。
所以你要去适应别人,要和别人一样,不能不一样。
这是多么可悲的一种逻辑,多样性是人类进化的一种重要特性,难道在现代社会里我们却要保持统一性而扼杀自己与别人不同的天性吗?
对此,弥一做出了坚定有力的回应:
虽然弥一的回应让我们赞叹,但他也是经历过了弟弟和麦克的事情后才能达到这样的思想境界。
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可能更多地像以前的弥一,如果老师因为这种事情叫来父母,那恐怕孩子就会收到来自学校和家庭的双重打击,甚至有许多小孩会被送去进行强制治疗,留下终身难忘的阴影。
老师虽然背负着教书育人的重担,但老师也是普通人。
大多数老师和我们一样,长期以来接受的也是传统的男女观念。
哪怕有些老师明白性别教育的重要性,知道要如何开展性少数教育,但迫于社会的总体形势和压力,他们只能想办法教育学生成为和别人一样的、被多数人认可的普通人,而不是助长他们成为被排斥的异类。
老师的初衷自然是好的,但他们的处理方式却不一定能帮到性少数群体,反而将他们推得更远。
总体来说,《弟之夫》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原著甚至在2015年获得了日本文化厅媒体艺术祭漫画部门优秀奖。
田龟源五郎用温柔的笔触向我们展示了普通家庭应该如何与同志家人相处,不管是钢铁直男也好,腼腆男生也罢,我们对家人的关心,我们心中的爱,都不分弯直,只有真诚。
而能形成婚姻组成家庭的,也不是一男一女这种性别关系,而是爱。
做為家人,有時候為什麼互相理解就這麼難,人為什麼總是要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理解TA一個看似非常簡單的道理,接受起來卻極其困難。
這世界上最難的事情,莫過於讓別人理解你,以及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在別人身上,而這兩件事情,不就是我們大多數家人之間彼此“折磨”的事情嗎?
愛你是什麼,是愛妳所愛,還是僅僅愛我想要你變成的那個樣子⋯⋯
感觉麦克就是一个长着外国脸的地地道道日本人,生活习性还有说话方式真的很出戏呀,真不像外国人,如果是从麦克来到这个家然后各种思想观念冲突和语言上些许障碍导致互相不理解到慢慢了解并理解和接受麦克和凉二之间的情感的故事,可能会更有看点,感觉全家人从一开始对他一直就是很和善呀,还是刻意刻画温馨有点过头了。
剧里还有几点让我看到就觉得不舒服的地方,麦克刚到家第一天就让夏菜摸自己的胸,那个场景给人的直观感觉真的很变态,看到那瞬间让我心里着实惊了一下,特别难受。
还有剧中时不时出现的和爸爸一起洗澡,和爸爸一起睡觉,和麦克一起睡觉???
对不起,我还是不能理解日本人在孩子和长辈之间的相处界限和准则。
前夫前妻上床那里也让我一阵尴尬,这算什么呀??
直接复婚不就好了?
咦~好吧,原谅我是个杠精。
2018年的春季番里,LGBT题材的日剧除了大热的《大叔的爱》,还有这部由同名漫画改编而来的《弟弟的丈夫》。
短短三集,总和起来不过一部电影的时间,却展现了不同立场不同身份的人在面对“同性爱”时的态度与做法。
如果亲人向你出柜,你的反应是什么?
凉二对麦克说,哥哥弥一接受了自己。
然而弥一知道,自己并没有像凉二说的那样完全接受了他。
其实凉二或许也明白,所以在出柜之后变得沉默寡言,所以在加拿大和麦克结婚的那一天会忍不住哭泣羡慕麦克有家人的祝福,后悔自己没有同哥哥好好的聊一下。
在出柜之前,凉二或许也和剧中出现的少年一样,搜索过很多资料,看到过各种过分的话语,一个人恐惧甚至哭泣。
没有人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哪怕对方是自己的双胞胎哥哥。
但,还是对哥哥出柜了。
14岁的少年,做了多少心理建设,预想了多少种可能发生的情况,才终于鼓起勇气害怕而又期待地对哥哥说“我是gay”。
同样14岁的弥一,面对凉二突如其来的出柜,不知所措。
我想,弥一并没有觉得弟弟是怪物,他只是觉得太突然了,并且与自己所认知的世界发生了偏差。
所以在那个瞬间,他没有做出凉二期待的反应。
凉二期待的反应是什么样的呢?
也许是一个拥抱,也许是一句“喜欢男孩女孩又有什么不同呢”。
这句话,一直到麦克住到家里之后,弥一才真正的理解。
想到女儿未来的可能性,弥一开始明白他在意的并不是女儿喜欢男孩还是女孩,而是担心她将来可能会因此而过的辛苦。
不得不说,前妻夏树大概是剧里最豁达的角色,一句“去他的普通”开解了弥一。
什么是普通?
爸爸妈妈孩子的三口之家是普通,单亲家庭就是不普通?
异性相恋是普通,同性相恋就是不普通?
这又是谁规定的呢?
自以为是的大人。
学校的老师和小雪的妈妈代表了这类大人。
因为自己不能理解甚至不能接受,就把孩子也牢牢束缚在自己的圈子里。
在他们看来,他们是在保护孩子,用他们自以为正确的“真理”。
可是,他们一直认为正确的就真的正确,他们所觉得不普通的就真的不普通吗?
甚至于要上升到“变态”的程度。
就像弥一说的:【不过是同性恋,却好像犯了性犯罪。
就觉得应该让孩子远离这些人。
】 然而孩子们其实意外的更能接受世上存在的一切“少数”。
在没有外力刻意引导的情况下,孩子也许会觉得奇怪,但不会立马就感到“恐惧”“恶心”。
就像小雪说的那样“相爱的两个人结婚”。
很多大人却执意要在“人”前加上限定词。
倒不如一个孩子看的明白。
别忘记点击右上角“…”将学长设为星标哦
重口味漫画家的唯一温情作品哥哥弥一和弟弟凉二是一对孪生兄弟。
在童年时,凉二就向弥一坦白了自己的性取向。
哥哥弥一表面认可,其实内心并不接纳同性恋。
凉二感受到哥哥无法接纳自己的性取向后,兄弟二人间日渐疏远。
父母去世后,凉二远赴加拿大读书,并与自己的同性伴侣Mike结婚。
由于无法接纳同性恋,哥哥弥一回避出席弟弟的婚礼。
凉二在加拿大因病去世,弥一在日本离婚后,独自抚养女儿夏菜。
某日,Mike为了实现凉二生前的愿望,独自来到日本拜见弥一。
弥一的女儿非常喜欢Mike,并了解到Mike是一名同性恋,而弥一自己,对迈克的性取向仍然有一些抗拒。
Mike追寻凉二曾经学习、成长的地方,在道路间,校园里,小路上,寻找自己爱人过去的时光。
弥一目睹了Mike对自己弟弟的思恋,渐渐被同性感情打动。
内心回忆起自己往日对同性恋弟弟的态度,内心十分愧疚······
《弟之夫》根据日本漫画家田龟源五郎的同名漫画作品改编。
田龟源五郎自称的【同性恋专业艺术家】,其漫画作品多以重口味的SM主题为主。
《弟之夫》是他唯一一部正常、温情的作品。
《弟之夫》的整体基调温馨和睦。
剧集里的大篇幅内容,都是“一家三口”在一起的时光。
Mike对夏菜的关心、包容,夏菜对麦克的好奇、弥一对麦克的逐渐接受,凡此种种,特别暖心。
老实说,日本已经拍过许多同性恋题材的剧集了,与其他侧重爱情的同性剧集不同,《弟之夫》则强调同性恋家庭和亲伦关系。
《弟之夫》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觉,以家庭为核心,着重展现家庭成员与同性恋个体的彼此接纳过程,并将所有的关系最后都回归家庭。
你可以是同性恋,只要······人们对同性恋的态度,常常分为三类:接纳、排斥,更多的是持以“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你可以是同性恋,只要我的亲人不是就行;你可以喜欢同性,只要你不喜欢我的家人就行;你可以和同性牵手接吻,只要别在公开场合让我看到就行。
这种“你可以···只要···”的“中立态度”也是一种变相的歧视。
在新的时代,歧视不再指向一整个群体,而是针对这些群体里不服从于主流规范的那一部分人。
主流文化不再要求改变取向,不再要求性少数群体协同合作,但却要求同性恋隐藏表达、掩饰自己,特别是在公开场合。
我们常说,成为某种人的权利,从逻辑上和道德上说,一定就有公开表达自己,说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权利,也有将自己的爱宣告于众的权利。
只有当性少数群体不再被要求掩饰和隐藏时,性少数才能从一种状态变成一种生活。
只有那样,他们才能真正拥有他们的情感,他们的政治,他们的爱人。
“他们结婚,是因为他们相爱。
”《弟之夫》中除了主角之外,各种配角人物的塑造也非常成功。
包括弥一的前妻、凉二的高中同学、邻家男孩、女儿的同学等。
借着这些人物,剧集非常立体地表达了不同人物对性少数的不同态度。
女儿夏菜在剧里起到贯穿剧情的作用。
她几乎成了弥一和Mike之间的沟通桥梁。
女儿和Mike的亲近,对同性婚姻的好奇,使得原本回避同性恋的弥一不得不面对这些问题。
夏菜的童言,一次次让弥一审视自己的内心。
尤其是当女儿将Mike介绍给同学时,更是借小孩之口,道出了同性婚姻的真谛:“他们结婚,是因为他们相爱” ,那一刻,对弥一的触动很大。
中学同学加藤,暗恋凉二多年。
他没有凉二的勇气和坚定,加藤选择隐藏自己,不出柜。
甚至为了看看凉二的丈夫Mike,加藤也将吃饭的地点约在市外。
饭后要求再见面不要打招呼。
加藤代表了现实中那群深柜的同志。
剧中还有一位少年,认识到自己的同性性取向后非常害怕,孤立无援中最后寻找到mike,痛哭流涕、慌乱不安中向Mike倾诉自己的担忧。
多少朋友就像这名少年一样,在成长的路上发现自己的取向不同于别人,然后害怕、自责、担心,如果少时能遇到一个同类人Mike为自己解惑,将会少走许多弯路。
结尾处点赞最后一定要说《弟之夫》的结局,结尾的设置让我刮目相看。
剧集的最终落脚点不是同性情,而是回归于家庭和亲情。
想念着Mike远去的身影,弥一回忆起与弟弟的昔日情景,他内心彻底地接纳同性恋,接纳弟弟,以对Mike的认可完成自我的内心救赎。
结局处还有彩蛋,一年后Mike带着家人再次来日本看望弥一。
弥一与前妻复婚,重新组建了家庭。
喜欢这部剧是因为它不止向我们说明同性爱,也在说家庭爱,家人之间的包容、责任与担当。
就如网友言:“但温情的故事展现了儿童、成年人、学校教育者和同性恋者自身及他们的家人对LGBT群体的认知和态度,演技勉强及格但瑕不掩瑜,简直是性少数群体去妖魔化最佳普及剧。
”- END -作者 / 李澈 排版 / sen
:)猜你还喜欢点击文字即可查看⚡ 父亲因我而离世,我很愧疚⚡ 我和高冷精英男的异地恋⚡ 怎样毁掉一个基友?
让他幻想财务自由后能睡多少帅哥!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将最积极的能量,传给最多的性少数
1小孩子比大人纯真、有温情。
寿司就该配绿茶。
小女孩竟然喜欢玩小熊叔叔跳动的胸大肌?
照顾孩子也是不错的工作。
——你们两个男人结婚,谁是丈夫?
谁是妻子?
——没有妻子,都是丈夫啊。
——两个男人为什么要结婚啊?
——那是因为他们爱着对方啊,结婚就是两个相爱的人结合。
拥抱,是用来问候的方式。
御用洗碗师。
家庭的组建方式,本来就没有对错之分。
我睡不着,能陪我喝一杯吗?
2只是同志而已,却被人看做是性犯罪一样。
——我们离婚了,而他是我弟弟的丈夫,我们几个人之间怎样称呼呢?
——叫家人就好了呀。
学会人与人之间的拥抱。
3不想出柜的人活得很小心,只能去隔壁城市的同志酒吧玩。
对不起,我失言了。
猪肉生姜烧。
相爱就是你很喜欢他,非常重视他,他对你也一样。
敢于指出老师不是的家长。
他跟男朋友结婚了。
如果这是他所期望的,那就守护。
如果他很幸福,那就祝福。
内敛的日本人等亚洲人,还没学会欧美人的见面拥抱。
离婚的夫妇没有勉强再结婚,很自然啊。
离别。
再会。
这个剧我真的太喜欢了,人物、剧情都没问题,”家人“的核心也拿捏的恰到好处,不强行煽情,但是却给你当头一棒。
小确幸式的温情电影真的还是看日本啊,他们压抑又放纵的民族文化太适合拍这种题材了。
下面只是我的一些我生活映射的某些碎碎念:1.当我看见弘一第一次哭的时候,我真的感动到不行,出柜后逐渐陌生的弟弟,他在我脑中的印象越发模糊,以至于当他去世的消息传入我耳朵,我仿佛只是在怀念一个远方的朋友,他从我现实生活中多年消失变成永久消失,只是一点悲哀。
但麦克的闯入,抹去了梦在弟弟记忆上的灰尘,弟弟在我心中的形象越发丰满,不足了多年消失的空挡,也因为麦克在我身边的陪伴讲述,仿佛这些年弟弟一直都在我身边。
那一瞬间的填充,让我的情感从悲哀变成悲伤,我止不住眼泪的想念弟弟,我止不住眼泪的想当面和他说声对不起。
陌生隔绝的不仅是我对弟弟的怀念,还隔绝了我对弟弟的爱,当陌生逐渐消失、弟弟的形象跃然纸上,如云开见雾,悲伤、想念的情绪如盒子被打开,一览无遗,爽快却晴和。
2.夏菜真是一个令人心疼又喜欢的女孩儿,因为幼年时候父母吵架、离婚等因素,她过早的明白了大人们的情绪,努力做一个懂事、乖巧的孩子,她渴望着爱却又不敢索要爱,因为怕给大家添麻烦,大部分时候只敢以”我要回房写作业了“的借口偷偷哭泣,那坦率又逞强的样子拍的真好。
这不禁让我想起我小时候的经历,小学三年级那段时间因为家里变故,我变成了无人理会的留守儿童,所有事情都要一个人完成,每天早上拿着桌上放得5块钱早餐钱,中午自己做饭,晚上吃中午得剩菜。
小学五年级的一次过年,堂姐带回来一个男人,姐夫人高马大、为人温和,他来的第一天就和我们打成了一片,带我们爬山、探洞、认识山上得蘑菇、躲开石头上的蛇皮。
姐夫离开的时候我躲在门槛内、倚在木门上放声大哭,全家人以为我只是想去玩没被满足,其实是因为以后我将继续过独自一人面对寂寞生活的恐惧,以及对失去陪伴的不舍。
毕竟姐夫是我三年级以后第一个愿意陪我玩的大人。
3.我之前认识一个书店老板,我大学在他店里兼职了2年,他在我心中的形象如弘一。
书店老板是个非常爱好看书的温和的人,我第一天上班他就定下规矩:(1)不能用您称呼他,直接用你即可;(2)不要叫他老板,叫他掌柜,他只是掌握钱柜的一个职业而已。
他和他老婆共同抚养着一个孩子,他每天给孩子念睡前故事、陪孩子玩耍、到河边田边采风(所以才要我来打理书店,因为他要陪孩子),他每年情人节会给前妻定一束花,前妻得空会来书店帮忙,和来往的客人寒暄。
弘一和掌柜身上都有一种温柔的坚定,这份品质一直让我非常向往,那种一步一个脚印,平静过自己生活的样子真的非常迷人。
毕业以后我经常想给他写信或者发微信,最后也不知道发什么遂作罢,不过不影响我怀念这个朋友,他如横道世之介一般每次想到就会露出笑容。
只有三集,算是一部加长版电影。剧情挺日式蛮温馨的,三位主角亲切感强。主角之一外国人把瑠都是前相扑选手,不是专业演员,能演到这样很不错了,其他的演员表现也还好,但是总体看下来感觉无论剧情还是演员都太寡淡了
真正的爱情是不存在人种,性别,贵贱的区别的。对待“他们”,我们应该要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思考
年度最暖的剧了解一下。非要挑毛病就是剧中人物的反应有时候太刻意了,但这也是无关紧要的瑕疵了。日本最近这么多 lgbtq+ friendly 的剧是什么风潮 …… 想泡温泉!
拍出了厚度 除了戏剧化的弟弟的丈夫这条线之外 其实尤其喜欢离异家庭小女孩这个人物 那种总是害怕离别 总是想把身边人留住的感受 我在小时候也是这样 这样的日剧实在是太美好了
我只想说 这个剧本 真的是非常好 最后结局导演也增加了 Happy Ending 的结局 让大家再次见面 虽然现在 LGBTQ 团体好像慢慢被接受 但还是很被动的 也都是因为从小被教导的认知 自然主义谬误之类 然而自然界同性伴侣其实非常的多 这么暖的漫画改编成这么暖的剧 不错不错
并非严格意义上的同志剧(若同志剧指的是发生在同志之间的事),可剧里的同志感情、亲情又让人动容
哎呀哎呀,看点甜的也挺好。
@hezhiandannecharlotte 要不要这样政治正确哟……
哭了哭了,我一个大老爷们看完居然哭了,麦克走的时候,弥一和夏菜那种不舍的感觉,叫人泪目
三观太正了
平庸、拖沓
好程式化的教育片。
暖暖治愈剧,日常小确幸。哥哥从回避排斥弟弟的性取向,到自信向周围人介绍弟之夫;小夏菜从懵懂无知何为相爱,到对爱情故事痛哭流涕。尊重,接纳,自省,爱和成长,这些是人活一世的幸福源泉啊。
其实和《换季期》一样讲的是和解,如何去接受自己理解不了的不同。这部剧最棒的一点就是从儿童的视角先天无差别的讲述这个故事,所以两个人为什么要结婚呢?可能是因为相爱吧!
故事挺好的,演员也不错,那么这么刻意的表演就只能怪在导演身了
日本很擅长排生活普通平淡,再大风浪都挺无所谓的样子。总觉得会发生点啥,又什么都没有,发泄一下下就解决了。
㈠.五月天-《仓颉》:想一个人有多想念,那又是文字失效瞬间……㈡.虽然故事里夹杂着一些悲伤残酷的情绪,但整部剧真是超乎预期的满满正能量,让我舒心得开怀、暖心得欣喜,即使这样同志故事美好得有些失真,也令我产生强烈推荐的想法;㈢.第一回里小朋友们谈论同性恋相爱在国外能够结婚等段落真是良好科普,而第二回里展示一大一小两个Gay的生活状态则又拉回了残酷的日本社会现实,最终回算是给了正确引导后祝福更多同志能和他们家人能和谐共处吧?所以最后落尾处不是离别的不舍,而是重聚的欢乐。—— 第一回-弥一:一想到我弟弟被那样的身体拥抱住,而我又会不会是勾起麦克性欲的对象呢?…… 第二回-弥一:要是前几天让我跟他一起泡澡,我肯定做不到。因为麦克是gay,所以我总是会多想。但是今天能像普通人一样在一起泡汤,感觉还挺开心的。……
很早之前看的了,很温馨的漫改电影。但是日本的同性片都一个味道,白人胖胖的表演似乎过于日化了?我在这部电影里get到了佐藤隆太的颜值。
特别喜欢夏菜开心的跑过去喊麦克的场景,被这个表演不留痕迹的小女孩所震惊,真的很真情流露。不强制煽情,充满日常生活的剧情一直都是我的菜。
以为男主是矢野浩二,蜜汁分不清。全家福里的中村友里简直是大奶遥嘛,太像了。整体平庸,没touch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