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医可靠
Moartea domnului Lãzãrescu,勒泽雷斯库先生之死,拉札瑞斯古先生之死(台),The Death of Mr. Lazarescu
导演:克利斯提·普优
主演:约安·费斯库特阿努,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多鲁·安娜,达娜·多加鲁,谢尔班·帕夫卢,加布里埃尔·斯巴修,弗洛林·扎姆菲雷斯库,博格丹·杜米特拉克,德拉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05
简介:讲述一个酗酒的独居老人,由早上开始头痛、心口痛,多次叫救护车,却遇上这天发生大车祸,医院应接不暇,搬出种种借口拒收。好心的救护员陪着他走遍四家医院,眼看着他病情每况愈下,却苦无力相救。上救护车、送院、做检查、转院、救治,最后死亡。真实与叙事时间同步,在媲美实境节目的节奏下,直观呈现现代社会福利制度、医疗体系的荒谬..详细 >
Le film, parti pour un solipsisme morbide, devient alors très précis dans sa description du travail hospitalier.
概要
不太好。1. 看完之后的直观感受和接受到的信息量都不如我看同样时间长度的东方卫视的电视纪录片《急诊室故事》。2. 其实关键也就是倒数第二个医院的医生太坏。但这个事情在我看来是荒谬到不太真实。虽说罗马尼亚整个都和我朝的气质很像,但我不认为现在还会有这种草菅人命的坏医生。3. 片子本身有点不太节制,但又不够极致。基本就是长镜头跟拍,调度也没啥亮点,全靠表演。表演是挺好的,但无关主题表达的内容又太多了,起码50%,最后是一盘散沙的状态,都只是皮毛。时间长度也不是豆瓣有人说的完全实时,还是剪了很多东西。所以最后还不如真的纪录片好看和有价值。
剧本写得不错,拍得没蒙吉好看。
纪录片风格 意大利式neorealism生活流 自然光 手持 微晃 完全地去戏剧性。形式上很类似《我是布莱克》,一次次地询问,个人被体制淤堵的各种琐屑和繁琐,这种感受——导演们(普优、肯洛奇,蔡明亮,阿巴斯)不仅要让你在理智上了解,而且要让你在情绪上也感受到,这也就是蔡明亮说的,我的电影不要你去理解,要让你感受——通过真实时间来展示,就是巴赞所谓的“叙事结构的真实”,不通过剪辑,而是完整展示完整的空间和真实的时间,让观众感受到主角的焦虑、等待、孤独、感受到生活的琐屑或体制的荒谬……“因为你在讲一个生活|在社会的个体故事时,不去批评某些东西,不带有政治色彩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患者的故事,|也有医院和大夫,你决定不批判,我决定批判。”
节奏好慢啊...加上很烂的翻译,总之看得很不爽
衰老 独居 醉酒 养猫,加起来其实已经等于死亡,之后的遭遇,只是在残酷人间打转,像是去地狱之前读的预科。
作为外国观众,最可看的就是医务人员与老人、医务人员与护士之间的话不投机。脆弱的医疗资源和不健全的急诊流程与问责制度自然是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看到最后发现其实是脑卒中,回想一下即使是非常热心的急救护士甚至老人自己也不能完全免责。也能更理解当下疫情所引发的次生医疗悲剧。那个说假如没有审查业余导演就能拍的,是真意识不到在几个医院急诊室长镜头的调度之难吧。。。8.4/10
其实不能算是喜剧,电影无论是主题、拍摄方式、表演、布景完全现实主义的,当然不是说现实主义不能是喜剧,如果现实主义电影同时也是喜剧,必须有一定的夸张和喜剧元素,但这部电影没有这两者,这里只有荒诞没有除了这点之外的喜感。主角的荒诞医疗经历是多种问题造成的。一个是医生的问题,难道因为患者的喝酒的原因,就不对患者进行治疗了吗?或者不认真对待,使真正的病因更晚被发现,还有医生不愿承担责任,要一个神志不清的患者签署同意书,如果主角是神志清醒的话根本不需要做手术。二是偶然的交通事故,造成各个医院人满为患。三是各个医院之间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医疗系统,每次进一家新医院都需要重复做一遍诊断过程。也就是各个医院的资源没有统一的调配。甚至每个医院的医生都抱怨为什么不去其他医院,尽力甩掉麻烦。8.0
东欧都拍些魔幻奇皅吸睛。
男主非常像老年伯格曼,可惜这不是罗马尼亚的《野草莓》,新浪潮这个各层面无节制的开端已经铺垫了整个运动会被电影史记忆的有限功绩,另外确实很好奇,贵国是如何写出这么准确对接天朝悲惨现实的故事的。
一个离奇古怪的欧洲片儿,一个酗酒的穷阿伯想要去急诊室,却屡次被医院拒收,把官僚主义批判的狗血淋头。PS对不起我真的看不下小语种
男主角自带喜感 躺着都觉得好搞笑
残酷,写实,我们老了可能会这个鸟样子。
很碎碎念也很真实,掰开揉碎了非常多的生活,作为酒徒单身主义,看这种电影也不会觉得兔死狐悲,而是觉得能这样走完一生可真他妈的好啊!荒诞的可悲的无可挽回的,百转千回还是要奔向死亡,尽头的自由。
医疗资源紧缺
6/10。老先生察觉不适尝试各种措施未果向邻居求助,被搀扶出的走廊灯光时灭时暗象征病情一秒秒恶化的征兆,呕吐和无法站立的老先生被画面边缘化,无论救护车上接受护士询问还是忍受医生经验主义的冷漠说教和推卸责任,景框中他身体始终没有展露全貌,影片充满了无效的细节包括结尾一系列手术清理过程。 @2017-06-25 03:43:44
好害怕未来自己的独居老人生活…
#罗马尼亚新浪潮# 罗马尼亚新浪潮自此作横空出世,它拥有未来罗马尼亚及受其影响的作品(多为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几乎所有特征:取材于现实生活事件、粗糙业余的手提式摄影、冷峻严肃的色调观感等等。作为一部拥有真实电影风貌的剧情片,《无》还下启了保加利亚的纪录片新浪潮,代表作《索菲亚最后的救护车》更是深得其真传。普优的画框从来不是一个自指性的封闭系统,其同质性的画内外连续空间绵延相接,不绝于目,老人辗转于4所医院希冀于得到救治的情节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压缩,当老人被送至第二家医院时,摄影机再目送其离开之前稍作休息并对准另一对前来看病的老夫妇,从而暗示独居老人的遭遇是罗马尼亚社会的常态化时间,不是导演特意挑选出的奇异孤例。(详见长评)2022.7.12
生命诚可贵,病翁无所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