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危险,越自由,这也是人们酷爱极限运动的原因。
每一个疯狂的人走的其实都是同一条道路:通往自由的广阔道路。
片子跨度很大,从美国,到中国吐鲁番,到南美洲的阿根廷,到加拿大的不列颠哥伦比亚省,到尼泊尔,一群疯子,玩遍了世上最偏远最奇妙的地方。
片子中的地方,除吐鲁番,还有可能外,其他地方就几乎没可能了。
旅游估计难到,何况骑行运动呢。
北京有类似的地方么,山不要太高,但要缓,石头不要太多,可以有树。
更重要的是有那么一群人,玩得爽。
散乱的观点:1.这类骑行有点儿类似多米诺骨牌,搭建的时候煞费苦心,爽的就是那一下下。
一个人配着若干套装备,奔走在新疆犹他尼泊尔,高富帅烧钱的东西,屌丝们流流口水就行了2.尽管对这种极限运动不乏宗教般的狂热,终究还是有狂热战胜不了的恐惧。
3.这类骑大多居高临下,自行车是个工具,脚踏更多是成为一个放脚的地方。
我的意思是,链条可有可无,自行车不需要蹬了。
再想想,也是,自行车把手脚搭配起来,尽可能避免了受伤。
同样在山上进行的运动还有滑雪,但是手上那两根棍起的作用比较微弱,摔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还可以从山上往下骑摩托,但是摩托太重,一摔容易把人摔伤。
想来想去,还就自行车适合在山上玩。
4.在一般的地理环境下春风得意,到了喜马拉雅还是得向自然低头吧。
征服,这个口号太响亮了。
无论如何,制作精良!
从犹他州到吐鲁番,再到阿根廷,退至英属哥伦比亚,去了尼泊尔,回到犹他州,最后返回吐鲁番。
一群美帝国主义的孩子,骑着豪车,驾着快艇,坐着直升机,跨过河流,登上山坡,然后从陡坡之上直冲而下,菊花喷出滚滚沙尘......正当我要蓄力猛喷这场资本主义的炫富闹剧之时,我看见他们在空中与车分离之时无助的身躯,看着他们重摔在地,惨叫抽搐,然后站起,揉揉伤口,跨上车,同一条路线,同一个摔倒的路口,再来过,惨叫抽搐,再来过,惨叫抽搐......无数次挣扎后,一个完美的飞跃,带着曾今的恐惧与伤痛。
我听到了他们的欢呼,笑脸,狂喜的笑脸。
他说,这是他感觉最好的一次旅行。
我明白了。
石田裕辅骑着单车环游世界,他时常身无分文,冒着骑在非洲被土著鸡奸的风险,依然冲入风暴,遁入沙漠。
我曾遇到一个姑娘单车骑到拉萨,剃了光头,说下一站尼泊尔,还要继续骑下去。
我知道有个加拿大外科大夫给中国人看病,结果死在了中原。
我知道有个家伙弃医从文,作了脊梁。
我知道有位兄台看湘江北去,还在丛中笑。
我明白了。
我们总是看不懂一些人。
他们有着很好的生活,平静而又富足。
不过这些人却选择伤痛,选择担当,选择前行,无论如何他们选择了自己的人生,给了自己一个活下去的理由。
毕竟眼睛一闭不睁一辈子过去了。
人生若没了意义,那就只剩下了空虚的荒诞感。
于是孔子将华夏子孙的意义献给了家、国、天下。
老子把对无的追求赋予了后世。
当一切崩坍时,迷惘,麻木,纵欲,淫靡,不知何去何从。
我看着这群美帝国主义的孩子,想,这才是怒放的生命。
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追求,知道自己将去往何方。
上苍给了我们一具不堪的肉身,于是我们就用这腐臭的行尸换一个饱满的灵魂。
以上。
然后像这帮哥们一样想着法子玩儿,当然我不一定玩这么危险的……很佩服他们。
有点好奇他们车速有多快?
看了这电影发现一首好歌 - Bugs.还有两句话 -There's an old saying about traveling, that when you travel, you not only get a new perspective on the world, but you also get a new perspective on home.结尾:After traveling the world for the last couple years looking for what's next, we found one thing, that where the trail ends, the next one begins.
勇敢是一点以锻炼出来的,他们经历了多次的失败,还是成功了。
虽然大家都认为犹他州是最适合山地车的山脊,但是他们依然在寻找能够代替犹他州的山脊,但却依然以无功而返。
他们每遇到一个坡的时候,都会很努力都骑过去。
但有时也会摔倒,甚至受伤,但他们却不放弃。
他们有时也会因心里障碍而没有成功,但他们人会坚持下去。
人生也是这样,有时也会遇到障碍,也许有的人会放弃,但有的人却会坚持,直到成功。
广袤的天际下,飞扬的尘土,翻滚的轮胎驰骋在高原、戈壁,以及世界尽头的脊梁上。
他们用车轮丈量世界,远去的时光投影在各种崎岖地貌里,摔痛后站起来抖抖灰尘便再次飞跃而下。
大抵是雄鹰的化身才能如此自由而勇敢。
那些场景细数成为慢镜头,一次次把梦想做到极致。
世界在那一瞬间清晰的显现出来,它原来是无限大,大到我们这一辈子都看不到,而我们却还在拘泥于一些细小事物郁郁寡欢。
我一直都不能懂,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为了梦想可以付出如此多。
后来我得出结果,也许,这些梦想是支撑他们过完这一生最圣神的信念与追求,他们为此付出生命、汗水与伤痛都在所不惜,因为在奋斗的过程中,他们收获的远不止负面的东西,他们在奋斗的过程中,收获到了我们大多数人穷极一生都无法企及的感受和视野。
而还在疑惑的我们,连最基本的梦想都是没有的,如果你以为你有梦想只是你的梦想被你封存。
那么我很真诚的告诉你包括我自己,不,我们都是没有梦想的人,真正的梦想是挨得住世俗骇语,受的了贫苦和缺陷,生活的中心永远只余此一个,而为达成此你应该无法入睡,想到都热血沸腾,不赶赴在追求的道路上都要泪水盈眶。
我们的都不是,我们的梦想只是留给老去的我们一些缅怀一点想象而已,我们的梦想要不从没真正发现,要么早就没有了。
说实话片头那段完全颠覆了我意识里骑行的概念,倒像是某种极限运动。
油然而生的佩服,却又被这之后的重金属、炫富、大美帝国主义等冲击。
不明白为什么要到全新的地域,还以为是虚荣心在作怪。
但记录转到吐鲁番,却又感觉一切都得到了解释。
用山地车上的视角周列各国,费尽精力抗着车上山顶只为那最后五分钟的挑战,即使磨破皮、摔断骨也不放弃的执着,没错,不是所谓虚荣,是文化、人情,是年轻人的热血,不服输、爱挑战、追求新鲜的勇气。
我想,这也是处于日出之阳的我们所需要的,畏畏缩缩不是我们应有的姿态,别辜负青春正年少。
加油!
WHERE THE TRAIL ENDS第60分钟一次又一次失败的背景音乐很有感觉。
WHEN I GROW UP LYRICSFIRST AID KIT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be a foresterRun through the moss on high heelsThat's what I'll do, throwing out boomerangWaiting for it to come back to meWhen I grow up, I want to live near the seaCrab claws and bottles of rumThat's what i'll have staring at the seashellWaiting for it to embrace meI put my soul in what I doLast night I drew a funny manwith dark eyes and a hanging tongueIt goes way bad, I never liked that sad lookFrom someone who wants to be loved by youI'm very good with plantsWhen my friends are awaythey let me keep the soil moistOn the seventh day I restfor a minute or twothen back on my feet to call for you oooh ohYou've got cucumbers on your eyesToo much time spent on nothingwaiting for a moment to ariseFacing the ceiling and arms too longI'm waiting for him to catch me oooh oh
征服自然得先征服自己这些都是我们想过却未实践过的梦。
你要做的就是欣赏这美丽记录,在慢镜头出来时说着fuck .
11th@14th bjiff@北京坊。俄罗斯公路片。中间放电影认识骑摩托车男孩那段睡着了一会儿。颗粒度很高的真电影,像是我猜测的白内障患者眼中的世界,模模糊糊枯黄灰蓝的调子。风景美。海边气象观测站和退潮死鱼画面对我来说是种奇观了,盯着画面仔细地看想把它们深深印在脑中。出现的三个女人加摩托车男孩的背部都很美,薄薄的脂肪加标致的肩胛骨。中间看男主轮廓隐约跟普丁一个模子嘛,又走神想了一下欧亚大陆最标致的元长相在中心而中心是哪里这个问题,从中心往四周人们五官和轮廓脸型都开始逐渐变化。警察打人那段不喜欢,似乎在自我强化野蛮性和非文明性。男主好有魅力。为啥父女俩不多说点话呢。最后字幕出现了摩尔曼斯克,似乎是拍摄于那里。
有点安哲,走出影院有一种死了很久然后复活的感觉
这两个长镜头通过在被拍摄主体的运动轨迹上进行变焦横摇来控制了主体物的隐藏和再现 以此实现了时间的压缩 空间中的位移。此外影片在为数不多几段描写少女个人的部分使用了手持拍摄 摇晃 倾斜的 体现着焦虑不安的跟随视角与绝大部分时间里用来描绘压抑死寂与沉闷的 只有变焦和横摇的长镜头形成了非常强烈的对比 体现了少女心理与环境的巨大冲突
#76th Cannes# 导演双周
画面很美,车在树林里穿梭的那段很想录下来反复观看了
7.0/北影节第五部 清冷 肃杀 叛逆 逃离 移动长镜头组成了全部内容 配乐很紧迫惊悚 无睡点但无共情处
北影又踩雷的一部。现在很多导演动不动学史上名导慢镜头空镜头长镜头固定镜头,但内核有吗?什么时候用什么时候不用懂取舍吗?在你还没拥有优秀的叙事能力和强大的节奏把控之前,麻烦不要玩大师的风格表象和皮毛。保利地下室观影,哎电影沉闷乏味剧中人全程哭丧脸,空气又是稀薄不流通,昏昏欲睡昏昏欲睡昏昏欲睡,很不愉快的一晚!
人物立不住,但胜在拍得好看,情绪贯穿,完成度高。
这是一部深入探讨人性复杂面的作品,以其独特的叙事手法和深刻的社会洞察,让观众在紧张刺激的剧情中感受到人性的冲突与挣扎。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紧张的情节安排,生动地展现了冲动背后的心理变化和道德抉择。影片的导演巧妙地运用了镜头语言和音效,营造出一种压抑而紧张的氛围,使得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主人公内心的挣扎与痛苦。同时,影片也引发了观众对于冲动与理性、自由与责任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冲动》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更是一部能够引发观众深思的人性探索片。通过这部电影,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更加珍惜和把握生活中的每一个选择。
电影是好的,但不能在蹦完迪的第二天看。
里面的俄罗斯真的很典啊,简直一个人口老龄化,乡村劳动力流失纪录片。俄罗斯本身多民族国家,能看到中间有几个小男孩在山上说想去巴黎用的阿语,并且难得的在俄罗斯电影里看到了蒙高丽亚血统的人(而且确实基本都是干餐饮的😂),小van里面的萨满教经幡元素,一路上语言风景的不同展现他们走过的路有多遥远。全程没有演员的名字,只有各种身份,讲的也是各个身份下的成长。但是说实话这个片子只能是及格的好看,不恰当的配乐很影响质量,能感到导演想通过持续对焦某个景观,把人们代入女儿视角或父亲视角,恍惚也好,愤怒也好,甚至于无奈的沉思,只是利用画幅的放大和聚焦来做这点就会生硬,少了逻辑和细节镜头的铺垫。
灰色的天空,沉默的父女,没有笑容的人们,真实的生活
#10537 #14th BJIFF# 2023电影人双周入围。差点以为是索科洛夫弟子的作品(不仅地理上有重合,气质真有点像哎),一部当代俄罗斯的洛丽塔,对俄罗斯广袤大地和荒凉的后社会主义风景捕捉得十分到位(中间还经过高加索地区了,确实听到格鲁吉亚语),最后的白海风景也真的很壮阔。流动电影车和盗版DVD真的是最迷影的故事了……#年度佳作候选#
荒芜之地上失去母亲的青春期少女 面对的困境与成长 全片对女孩困境的描写非常隐忍克制 以此呼应着她无处抒发的隐秘的内心状态 只在不经意间的几处笔墨交代了情况 发现来月经的不知所措 独自去商场选择内衣犹豫不决最终放弃 面对身体发育和母亲角色的缺失 无法同麻木独断的父亲敞开心扉 也无法摆脱终日在逼仄车内的二人生活 在凛冽荒芜的土地上流浪 如风车旋转 没有终点 巨大的扇叶将阴影遮蔽在女孩身上 占据着画面 向远处排开 孤独没有尽头的生活绑架着这个青春期女孩 压抑和对父亲的仇恨日益升温 导演通过大篇幅的流浪生活和土地环境描写用平缓的长镜头 将这股绝望压抑的气氛向观众释放出来 最终女孩砸车出走 用自己的方式实现了青春期的冲动与成长
「14th BJIFF 保利北京坊」非常好的俄味儿后现代,很对我胃口。高纬地带永远灰蒙蒙的天,西伯利亚植被茂盛但脏兮兮的地,仅有的五段无调性的配乐,人的孤独、克制、疏离。路边泥地里摆摊的老大爷卖的是冯内古特和多甫拉托夫,荒凉破败的西伯利亚与绝地求生中的荒岛别无二致。片中无人大声说话,似乎也没有一个人露出过哪怕一丝微笑,甚至连愤怒都那么不着痕迹,父亲深深的眼窝叫人看不出喜悲。警察的那句话颇堪玩味:Я же тебе говорил, не то время. 是啊,не то время.
不闷,也想不到什么豆瓣缩写,叙事也没什么毛病,挺好的。
胶片颜色好好看,女生好好看,到最后一幕猛地想起开头那句“这里的水不干净”…啊…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话少,喜欢。
【BJIFF】第四场,坚决下周来北京要提前保证充足睡眠。这部真的很喜欢,好喜欢结尾的音乐(有人能告诉我是什么吗?)。静态的诗歌。
偶尔停车,卖几张碟,加一次油,争吵又和好。没有目的地,只有不断延展的公路和一种笨拙的相依为命。
BJIFF2024 No.3柯达胶卷拍摄,好冷酷的影像,是否太过沉闷?风格想起《寒枝雀静》,后者都更富有生机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