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开心麻花红透半边天的今天,重新审视烂仔帮的这部R级喜剧我认为是非常有意义的。
时隔10年,《knocked up》对国内观众最大的障碍或许是里面的各种段子——无论是影视圈的,还是胡子笑话,语境都太过陌生了,就算是有着字幕组的精心注释,也根本get不到里面的笑点。
唯有屎尿屁,轻松超越了时间和文化上的障碍,一如既往的让人捧腹。
而且《knocked up》不止有屎尿屁。
Allison坚持要生下孩子,可是看见姐姐的婚姻,在处理与Ben之间的关系时变得越来越歇斯底里。
Ben也在自己过去的角色与“父亲”和“丈夫”的角色之间来回打转——为了一个将要到来的生命,双方都在紧张,忍耐,抱怨,迷茫,未来,出路究竟在哪?两个不同世界的人,应该在一起吗?
我最喜欢的一段故事情节是Ben陪Allison和姐姐去抓奸姐夫那一段。
姐姐哭泣着说我喜欢蜘蛛侠,姐夫无奈的样子,可能是《knocked up》中对于婚姻中男女关系最精准的一次描述了,Ben对姐夫的理解和Allison对姐姐的理解也进一步导致了两人的矛盾升级。
家庭和私人,你选择哪一边呢?
为了家庭,双方都会放弃和改变,青春不在,回望往昔之时,值不值得呢?
几张电影海报和接下来情节关联做得也很巧妙(恐惧维加斯,暖暖内含光等),迷影梗儿做得比某些抄镜头,模仿台词的高级太多了。
一个好友推荐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就是这句话最触动我心。
"真正的想成为一个独立的人,最好是养一个什么,孩子也行花草也行。
"一个独立的人,扛起独立的人应该有的责任,才能得到尊重,才是这个社会里一个有用的模块,而不是搞什么fleshofstars这种loser网站。
其实Ben的变化很大,从一开始的极低情商基。
一夜温存之后,竟然是睡懒觉,而不是起来做早餐;Alice告诉她自己要采访一个明星时,他竟然会说“Tell that guy, no body gives a shit”;初次遇到Alice的同学,竟然告诉他们,哦,我们一夜情喝醉了不带TT然后Alice怀孕了。
完全没有同理心,Alice跟他抱怨姐夫Peter的自私,他也不知道帮女友消消气,说:"确实有点不像话,夫妻之间应该多交流。
"只能sigh,这样的EQ都能得到女神的青睐。
当然,真诚与真实本来就是一个人的特质,不会说相处起来特别好,特别舒服,可是也坏不到哪里去。
在与Peter在Las Vegas的酒店里,他内心对孩子的担心开始涌动,狂欢之后,内心的不安其实是在蠢蠢欲动,直到最后,在房间里对Peter发泄,表达出在自己low EQ,careless的特质下,其实有一颗特别渴望家庭,稳定,亲情与恩爱的内心。
并且在回到“哪里来着?
故事发生在哪个城市?
” 之后,开始工作,租房,读育儿书。
Ben在电话里对父亲大吼:just tell me what to do! 其实我们都一样,我们真的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么?
想起自己老是想找长辈们谈一谈,想让长辈们告诉我们自己,我们该做什么。
其实没有人能告诉我们自己我们能做什么,我们必须自己找到答案。
生活是自己的,任何尝试让别人帮我们做选择的的行为都是愚蠢的。
我们必须自己figure out。
真真切切的过自己的生活。
孩子可以生活在fantasy里面,成年人,要么你觉得自己能成大业,去搞艺术,去搞社会活动,去积累政治资本;要么,就是好好工作,好好养家。
当然了,很庆幸,在我们找到另一半之前,我们还有机会,挥霍青春。
年轻人们,扛起生活的责任吧,养些什么才好,花也好,孩子也好,这样才知道独立的意义。
我还没有独立,完全没有,希望以此为与那些挣扎在青春路上的人们一起共勉。
独立。
癞蛤蟆吃天鹅肉的故事,比喻那些痴心妄想的人,不切实际,妄自空想。
呵呵,可是偏偏有些癞蛤蟆能吃上天鹅肉,而且天鹅还心甘情愿。
想起来小时候经常看的神话故事,总是有漂亮的仙女喜欢上老实巴交的村汉,田螺姑娘还会心甘情愿的给男人洗衣烧饭,做完了就又乖乖挂到墙上,等着村汉回来。
小时候的童话故事总是把里面的男性塑造成勤劳诚实的典型,所以仙女亦或者狐精就死心塌地的爱上他们,抛弃自己的神仙生活,嗯,想想的确具有伟大的反抗精神。
闲扯时聊过,中国文人式的意淫从来不嫌害臊,总是幻想拥有美好条件的女人总是没头没脑,不顾一切的一头扎过来,死心塌地的跟他们过日子。
癞蛤蟆吃天鹅肉的可能性还是有的。
就是不知道董永和七仙女除了耕田织补之外,是否还有其它的交流?
要么就是白天干活太累,耗尽了所有精力,晚上直接就吹灯拔蜡困觉了?
越扯越远了,童话或者神话,本来就是用来意淫的,又不是现实主义批判小说。
国情不同,同样的素材也能生生讲出不同的效果。
搁在我们身边,一个每晚在电视上出镜播报娱乐新闻的美女主播,诸如李霞(应该是这个名字吧)之流,在喝醉的情况下,莫名其妙的上了一个街头小混混的可能性是有的,但是接下来意外中招,却决定生下来的可能性等于零;就算决定自己生孩子,但是试图爱上小混混,并跟其厮混在一起的可能性也等于零;在接下来,娱乐女主播彻底爱上小混混的可能性更是彻彻底底是个零了。
看来美利坚的确有些过人之处,我们眼中的癞蛤蟆也是一个会努力成长和改变的男人,而让他改变的动因就来自那个漂亮女主播和她肚子里的孩子,多么以人为本啊,没有什么阶级,阶层,门第啊;多么伟大的爱情,超越世俗的爱情;多么感人的成长,一个男孩变成有责任感的男人。
我严肃认真的觉得,此剧男主角的网站还是相当有技术含量的。
神啊,请赐给我一个田螺小伙吧。
这样一部低成本的喜剧电影,竟然取得了票房和口碑的“winwin”。
美国人的快餐文化还真是无处不在,一夜之间,就搞出了人命。
十月怀胎之后,一个靠救济金生活的浪荡男人突然变成了一个负责任的丈夫,而一个控制欲强烈的女强人变成了一个母亲。
在他们讨论打胎的时候,他们的父母都劝他们要留下孩子。
我在想,这事情要是在现在的中国,没有谁会找父母商量吧,直接做掉,继续happy,这就是所谓的文化差异吧,不过我觉得怎么有点反过来的味道。
演Alison母亲的那个,是“成长的烦恼”里的母亲,演Pete那个,是“Friends”里面的。
没错,这部电影就是“成长的烦恼”,“绝望主妇”,Friends等等这些美剧的dirty版,你能发现影片中的这些矛盾在大多数美国人看来是有共鸣的,受欢迎也不奇怪了。
Fuck需要技术,爱情需要经营,婚姻需要责任。
美国人有一种拍真实电影的能力,而不象我们,百分之百是在“演”戏。
我这里所说的真实,是指那个姐姐和姐夫吵架时候,不论是对白还是表情,都的的确确是真实生活的样子。
戏剧的要素就在于矛盾,没有矛盾也要制造矛盾,写文章有一种说法,叫大处可以胡编,但细节一定要真实,不厌于百分之百的真实。
从大情节来看,两个人搞了一下,我估计百分之九十九的人会选择堕胎,当然了,美国人反对堕胎,最后可能有人会成为单身妈妈,象这样能在一起的少之又少,所以说大情节是荒唐的。
但是,在一个荒唐的大情节之下,是无数百分之百真实的小情节,已婚男人对自由的渴望,女人指责男人的腔调,这些都是每天真真切切地发生在全世界任何民族身上的事情。
你可以不认同他的大情节,但是在这些细节上,不同民族的人会看到一种共性的差异——男人与女人的差异。
让我跟着剧情笑,跟着剧情揪心,跟着剧情释怀,最后跟着剧情感到幸福。
如果不是因为一个意外的孩子,有谁会愿意跟本过一辈子呢?
不仅因为本根本没有收入,无所事事,而且整天吸大麻,与一帮比他还烂的损友住在一起。
刚开始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因为一直以来我都认为是男人先厌恶女人的。
片中黛比和艾莉森在她们的男人离去后,本想打扮的很HOT去让生活重新开始,可是她们做不到。
一个是“半老徐娘”,一个是“大肚婆”,她们的青春已经不在了,现实让黛比和艾莉森坐在马路牙子上哭了起来。
黛比说:“哦天呢,TMD男人!
我越来越难看,他就越来越好看,这真TMD不公平。
”这时,黛比的老公皮特和艾莉森的男朋友本正在拉斯维加斯爽翻天。
看起来这的确很不公平。
皮特和本应该玩的很开心,他们自由了,不用管老婆也不用管孩子,无尽的BEAUTY,无尽的酒和无尽的大麻。
可是他们并没有,皮特对本说:“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竟然有人会喜欢自己?
”本回答:“一直都这样疑问,每天想,我甚至不敢相信你会喜欢我。
”他们已经在想家了,他们想回家,面对豪华的酒店他们想到的是自己的家和老婆。
本说:“爱是这个世界上最美丽最闪耀最温暖的东西。
”我原以为本只爱大麻。
所以,没有不公平,人人都需要爱。
我能说出N条本令人难以忍受的地方,比如地震的时候他在吸大麻,完全忘记了自己怀孕的女朋友,NG!
用一个空盒子向黛比求婚,NG!
穷的连一碗意大利面都支付不起,NG!
安全感,诚意,物质,他什么都不能给。
我不禁要赞叹下艾莉森,竟然能忍受这样一个人。
虽然后来忍受还是到了极限。
可是本改变了,他找个份工作,有了房子,自己布置可婴儿房,甚至还读了三本育儿书。
IT'S NOTHING BUT LOVE。
这样的本,谁能不爱呢?
爱并没有很神秘,并没有藏在哪个无人知晓的犄角旮旯,并没有神圣的好像清晨冰晶的露珠。
爱就来自我们每个人都有的东西--一颗诚挚的心。
P.S:这是喜剧拿手导演贾的.阿帕图拍的片,搞笑台词无处不在。
看到本大骂那个医生的时候,我真的发现,脏话很必要。
一个荒唐的开始两个人只因为一夜情却需要为此担负起相同的责任然后互相认识了解彼此争吵,嫉恨却始终带着同一份牵挂那就是孩子再相爱,体谅一起携手相守最后是一个完满的结局——————————————————————————影片色而不淫,哀而不伤无处不在的幽默让人忍俊不禁故事叙述也很完整真实的情状让人觉得这貌似就是一个家庭的记录片谁都会有这么一段过程相信有了宝宝的夫妇看这个会异常亲切一切都那么自然就是这么好看强烈推荐但前提是:你必须要够幽默。
既然导演辛辛苦苦的弄出来了,我作为一个盗版受益者,一个免费的看客,如果在看完之后,说一句shit,是很没品行的。
so,写点东西吧,虽然是很久前看的,甚至剧情都忘记了。
男人,看到试纸的两道红杠时,要么激情澎湃,要么掉入冰窟。
对于我这种没有准备没有计划尚不成熟还未打算做父亲的懦弱男性来说,碰到这种事情的话,真的很为难,我刻意强调是男性,不是男人,只从生理角度看。
在经历了一出出后,积恶难去,陋习难改,下半生的幸福?
下半身的思考?
所以男性是比较合适的称呼。
想起了三毛,那只无辜的树袋熊,现在不知呆坐在哪。
看着吧,知天命之年,我还在洗尿布呢。
我以为这又是一部美国佬精心制作的关于男人怀孕的喜剧,结果我被海报上胖胖的男主角怪异的表情欺骗了,这不是一部搞笑的电影,而是披着喜剧的皮,在讨论婚姻,责任,信任,孩子,两个人的相处等严肃问题,结局当然是喜剧式的皆大欢喜。
我不能说我是失望的,因为这是我不看介绍看电影经常有的结果。
在产房生孩子的场景让我想起在医院电梯里听到的两个实习女医生说的产房“逸闻”,她们以很轻松的语调说起产妇们的痛苦,在她们眼里产妇们痛苦的高喊着“不要生了,快要死了”,或是痛骂自己丈夫都是不可理解的歇斯底里的行为,只能是笑谈。
然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一刹那,我感觉一丝隐痛冷冷的爬上了脊背,我想我是能理解痛苦的。
也曾一直以为肉体的痛苦是敌不过精神的痛苦,直到自己有切身经历,在书上读到“在那些自以为能战胜肉体痛苦的人面对巨大的肉体痛苦时,总是最先屈服,在肉体痛苦面前精神痛苦只是小儿科,甚至是一种幸福”时我深以为是。
当然肉体痛苦总伴随有精神痛苦,这才是人生最痛。
人都是怯痛避祸的,所以我理解女人都希望生孩子的重任由男人来担。
自然法则是不能被扭转的,能够多些体谅就好。
今天在Fresh element, 跟两个朋友讨论了半天, 结婚是件大事, 关键在于是否能够承担后续的责任。
Knocked up 倒是诠释的不错, 不同的方式, 告诉了责任是什么 ...
好孕臨門
不难看,但也绝对没有想象中精彩
一个忽胖忽瘦的中间人。
其实男人永远是长不大的,此剧真没什么营养
女主居然是《实习医生格雷》里的利兹,男主的朋友则是《老爸老妈的浪漫史》里的马修···
捧红Seth Rogen,Katherine Heigl大银幕开门红
肚子一大,什么事儿都来了
温情片 还不错 也值五星了
开放的美国人反对堕胎,保守的中国人爱做人流?
居然有这么多人给了三星,真奇怪。
为什么这种题材拍了又拍啊
很欢乐。
男主让我没有看下去的欲望
无聊的电影,这个是神勇奶爸的前传么。
卧槽 恶心死了
实在想不到,这么好笑的题材,居然能被老美拍得如此说教味十足。真的好和谐啊
为了Ryan的1分钟……
想起來這也是曾經讓我看睡著的電影!!!
这女的能不能不要那么讨厌啊!
一切都因为那只该死的避孕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