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大脑比较生锈,还是说最近的导演都很会耍小聪明,最近看到的一些电影作品的情节发展总是很出乎我意料。
很多我以为是喜剧或者温馨小品的电影,看到最后却很悲情。
《天伦之旅》就是其中之一。
老年丧偶的老头,儿女都在外地。
老头唯一的心愿就是子女们能多回来,然后一家人能围坐在一起其乐融融。
一个原因当然是因为妻子去世老头更加孤独,再有其中可能还夹杂着一丝嫉妒。
因为老奶奶在世的时候,孩子们总是经常打电话回家,而且也经常回来团聚。
现在老奶奶去世了,他们不经常往家打电话了,也不怎么回家了,难道是他们更爱他们的妈妈么?
我觉得父亲,尤其是老年又丧偶的父亲,心里很容易就会这样猜忌的。
好吧,既然孩子们不来看我,那我就去看他们好了。
老头不顾医生的反对,毅然踏上了环游全美的旅程(这个形容有点夸张)。
只可惜一开始就不顺利,老头的第一站是儿子大卫家,可是等了几天人都不再,老头无奈,只好将准备好的信封塞进儿子家的门缝,然后专程去了大女儿家。
不难看出,大女儿的家庭环境要比大卫好很多,很宽敞的别墅,体面的工作。
只是他的外孙似乎很不喜欢他的爸爸。
老头本想在女儿这多住几天,可是女儿却说有事,有点像是将爸爸“赶去”了另外一个儿子那里。
在火车站送别的时候,老头问女儿,你生活的开心么?
女儿愣了一下,说我很开心,可是这句话说的是那么敷衍了事。
之后老头在小儿子和小女儿那里受到的待遇也差不多。
父亲和子女之间的感情在表达的时候似乎总有那么一点...难为情。
比如小儿子虽然没有让父亲住在他那里,可是他却跟踪父亲来到车站,确保父亲确实买到了车票,一切顺利。
他在跟妹妹通话时说:其实我今晚和明天都没有事情,可是我就是无法让他在这里过夜,i just can't.而在小女儿那里呢,虽然小女儿看起来是他几个子女中最疼人的一个,可是老头知道,小女儿依然有很多秘密没有告诉他,她依然是在敷衍了事的说i'm happy.老头累了,他的药也被一个小流氓给踩碎了,他不得不选择做飞机回家,老头不喜欢坐飞机,而且从没做过飞机。
结果不幸的事情还是发生了,老头在飞机快要降落的时候心脏病发作。
老头陷入昏迷的时候,他做了一个梦。
他梦见他和几个孩子围坐在一起,他告诉每个孩子虽然他们都告诉他他们过的很好,可是其实他什么都看出来了:大女儿和丈夫分居了;小儿子根本不去欧洲巡演;小女儿喜欢同性,而且已经有一个孩子了。
老头想不通的是他们明明在生活中遇到了这么多问题,可是为什么还要骗他说他们过的很好呢?
至于他最放心不下的大卫,他并不知道的是他在墨西哥因为买毒品已经被抓起来了。
后来在医院中,老头终于醒来了,孩子们也都聚在病房,唯独缺少大卫,老头一再追问,大女儿终于告诉老头,大卫在墨西哥因为吸毒过量死了。
深夜的病房中,十来岁的大卫出现了,他对爸爸说对不起,爸爸说是我对不起你,我不应该逼迫你们做你们不喜欢的事情的。
大卫说没关系,你只是对我们的期望很高。
影片结尾,圣诞节将至,孩子们终于都回来了,一家也终于其乐融融的围在一起尽享天伦之乐了,可是得到这一切,是用了多么大的代价才换取来的啊。
不管孩子有多大,是大学生还是成家立业,哪怕是开始有白头发,可是在父母眼中,孩子就是孩子,在他们眼中你们永远是那个十几岁的顽皮小鬼。
他们总是对孩子抱有很高的期望,期待孩子们出人头地,也总是觉得孩子们的问题依然是自己的问题,他们不应该隐瞒,应该交给我处理。
这一切并不是为了父母自己的虚荣心,这一切都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
而孩子们呢,很多时候他们言不由衷的说我过的很好,而实际上却有一堆棘手的问题让人头疼,可是他们这样说也只是不想让父母担心,他们这样做也是出于对父母的爱不是么?
只是在必要的时候,这些爱是需要沟通的,这些爱是需要相互理解的。
我们都需要多站在对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不是一意孤行的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对方。
我想我以后还是会言不由衷的跟父母说我很好,不过我今后也会多给他们去电话的。
自己逐渐长大,父母也在逐渐衰老,对于他们来说,唯一的安慰就是孩子们了吧。
多关心一下自己的父母。
ps:总觉得Robert De Niro的扮相有点不自然,一些姿势和表情感觉太刻意装老。
不知道这是不是因为他黑帮和警察等干练形象太深入人心了呢。
之前是14年看的,已经过去了快九年。。
真快啊。
现在又重看,都忘了是这么悲伤又残酷的故事了。
这个片子教育我们不能对待孩子太严格,教育要有耐心,不要觉得自己一个人provide family 就可以对孩子呼来喝去、指哪打哪了。
最最成功的孩子也不过是广告公司的高管。
最厉害的一个片段是小女儿问爸爸自己有什么计划和梦想,他说没什么想法,就想做一个“好父亲”,,,果然,做不好自己事的家长,也就不可能做一个好家长。
人大概就是要一边打拼自己的梦想一边照顾家人,男女都一样,而且不可偏废其一。
P.S. 男主并不是“做不好自己的事”,他只是“没什么想法“。
难道这部片子是说,美国工人阶级中产的“局限性”?
也就是还是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没有自己的思想,必定不会教育好孩子,只会随波逐流并且不自知,只会说一些陈词滥调比如“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种,老美也一样。
而且虚荣。
那么就是要多读书了(狗头)。
P.P.S. 最有意思的是,最后还要给男主“洗白”,证明他对大儿子David的“教育”是对的,“如果不是我的父亲,我就会成为一个粉刷工”。。。
真是醉了。
人就是这么矛盾的吧大概。
所以说还是以成就来论英雄了
爸爸,你知道吗,看着电影里frank总是在想象中跟孩童时期的四个子女对话谈心的时候,我就明白你为什么会在每个深夜戴着老花镜,坐在书房,看着我小时候的照片入睡。
我记得小时候,我就是静不下来的孩子,每个夜晚不能自己躺着入睡,只有你抱着我在卧室来回来去的小跑很久,才能入睡。
妈妈说你腰病的原因除了长时间做手术劳累之外,这个或许也是其中之一。
你是不善于表达情感的人,妈妈总是埋怨你不会说好听的哄她,可从小我就看见你总是把好吃的先往她的碗里夹。
你从来也不告诉我每天中午下班后一回到家,你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登录MSN,看看远在太平洋对岸,有14小时时差的小女儿在不在线。
有时碰上作业的deadline或者考试,我会连着几天不上线,我就能想象到你看着我离线的灰色头像的失落。
你是农村长大孩子,你告诉我你从小的梦想是走出那个村子去外面看看。
所以你想尽办法,努力学习。
有次太好奇外面的世界,就躲在进村演戏的戏班道具箱里想跟着戏班走出去。
爷爷没办法,到处打听,让你去镇上学了医,后来参军当军医,走出了那个小村。
你也像frank对小儿子david期待一样期待我可以让我走出那个小小的城,能离自己的理想更近一步,千辛万苦送我出国念书。
可我明白你对我的不舍和想念,不然你就不会每次在机场送我出关时背过身去偷偷抹掉眼泪。
Frank在子女回家聚会前,总是去超市精心挑选牛排红酒和烤肉机。
我记得你在陪我逛街时候,看见一件昂贵的风衣,对我说:“以后我女婿来看我,我就来买这件,穿着精神。
”又或者你总会说,你收藏了好多好酒,等我领男朋友回家和出嫁那天拿出来喝。
走在路上,看见谁家的可爱的宝宝,你也总会像妈妈感叹道,咱老两口什么时候才能抱着咱家晓儿的孩子出来遛弯啊。
爸爸你知道我有多爱你,尽管我的脾气上来会跟你闹别扭。
暑假在家时,有时深夜醒来,我会特意走到你的书房门口,看看你,听见你熟睡的打鼾声,你知道我会觉得多幸福吗。
有时看见视频里你疲劳的表情,我也总会责怪自己这么大了还在靠你供着念书,而且人生中的大事至今一样都还没解决。
因为这半年的种种不顺,我严重失眠,经常顶着黑眼圈和疲倦跟你视频,所以让你担心的了吧。
Frank完成的那几万里的电线保护层为4个孩子编织了童年的梦想和期待,爸爸我也为你骄傲,我从小就爱大声的告诉小朋友们你是外科医生,我也想过以后找男朋友还要以你为标准。
David用自己生命最后的画笔使父亲手中的电线在雪中无限延伸,相信那是他对父亲的歉意和爱。
所以爸爸,我总在想,我们父女的缘分也会像那根电线一样一路延长在我们彼此生命旅车的窗口。
请您一定要好好地保重自己。
Ps, 看这个电影的时候从头哭到尾,在Frank突犯心脏病,在梦里跟四个子女对话的时候,觉得自己快哭的崩溃了。
人生有好多无奈吧,父亲总想让孩子们出息成材,但孩子们都在某种程度上背离了父亲的期待,甚至完全让人失望。
不过,幸好父亲在,就有了一切,在那个温馨的圣诞之夜,生活的无奈和偏离似乎都不重要,相片墙上去世的David跟母亲看到这一切,也会笑着保佑他们吧。
2010.3.6从去年开始就望穿秋水得等这部片子,上个月好不容易下到了却一直拖到昨天才看。
尽管情节掐指可得,我还是毫不犹豫地给了5颗星,因为它令人无法忘怀的三大亮点:德尼罗的演技,旅途中电线在天空下延伸的美丽风景,以及动人的音乐。
在这些的烘托之下,一个父亲的孤独、关怀、不解和包容,默默地深深地传递给我们。
此时已无关乎情节或者情节中的漏洞,而在于为人子女的共鸣。
父母的爱有千百种姿态,但那颗怀揣爱的心却是一样的。
因此,无论影片里的父亲以一种怎样的方式爱着他的孩子,我们都感同身受。
从情节上讲,这并不是一部煽情的片子。
并且因为站在父亲的角度,情感的表达更加收敛和保留。
但我还是在看到德尼罗一边反复提醒自己要带些什么东西一边拎着箱子出门时,潸然泪下。
这种情绪在整部电影中都无法停下来,以至于电影结束之后,我坐在沙发上大声地哭了起来。
德尼罗的眼神,德尼罗的背影,德尼罗谈到孩子时满足的笑容,德尼罗望着电线露出的宽慰的神情……它们交错在我的脑海里,如同生活的影子,倒映出那些熟悉的记忆。
无论有多少隔阂或误会,无论有多少时空的距离,亲情是不变的,无私且永恒。
子女的悲哀是:小时候不懂,浪掷了最好的时光在隔阂与疏离。
待到懂了又觉得还有时间,于是把精力投入到物质占有上。
可是真正有时间有物质了,你想要报答的那个人却不在了,你也终于了解,父母要的不是你的物质,而是你的时间和你的快乐。
Everybody is fine. 是父母最朴素的心愿。
看完这部电影的时候,我打开窗户,豆瓣在放医生圣诞结的粤语版。
看到大卫画父亲的职业的那幅画,止不住的抽泣。
德尼罗用他的表演来表达他这样一个父亲的悲伤,严厉,刻板。
一如我在老港正传中看到的那个黄秋生。
如果将时光倒回我高一的那个晚上,我的父亲喝醉了酒,哭着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好好争气,考上大学,我这一辈子的梦想就是可以经历一次大学生活。
过了几年,又一次喝醉酒,他告诉我,他对不起我,对不起家里人,他没有本事,没有赚更多的钱,没有给我们更好的生活。
我突然想起那一年,他在家里,划着彩票号码,一面听着我那台国产收音机,一面跟我说,如果我中了500W,明天就送你去澳大利亚。
我那爱喝酒,爱买彩票的三舅爷爷已经走了,而我,只希望你 just ok.爸爸.就像电影里唱到:只要回家,万事大吉。
如果说前一阵看的《母亲》耗尽了我这一年的负能量的份额,那这部《天伦之旅》就看尽了我这一年的孤独。
空巢老人的题材,看了简介就能知道整部电影的语调了,也大概会遇见到结局。
影片的剧作很好的将这个框架用饱满的情绪填充,同时也做了许多突破。
一个老去的爸爸,在得知四个子女都不能回家聚会之后,独自拉着破旧的轮子都吱吱呀呀的手提箱,踏上了火车,准备去见每个子女,给他们一个“惊喜”。
这是一个不难写好的故事。
多多少少,像我们老去的父母一样,Frank已经与这个世界上新鲜活力的事物隔绝开来。
他打偏了外孙的所有高尔夫球,不会使用筷子吃中餐,拿着一个相机而不是iPhone与所到之处合影,甚至没乘过一次飞机。
“生病”,这一在老人题材中常出现的元素,在片头就被交代了。
我一直在想这个元素编剧要怎么用,因为绝大多数情况,他们会让老人“发病”,来触动观众的泪点。
其实我一直希望编剧不要让老人发病,那样太俗套了。
在片中,Frank被自己刚刚帮助过的小混混踩碎了药瓶,“被动”而非“主动”地导致了他身体的不适,也连贯起了许多后续情节。
这一点用的很高明,老人捏着捡起来的药粉吃药的情景,绝对是使人泪目的画面。
向编剧敬个礼吧,you got me!
Frank找到了四个孩子的住处,David不在家,而Amy和Robert表现出了对于他留下的“不欢迎”。
在经历了三次的失望之后,终于小女儿Rosie希望他多呆一阵,但Frank却主动要求明早就离开--他没有用来维生的药了。
残忍也唏嘘,命运要将这来之不易的一点点希望与温暖也从Frank身上夺走。
我们也会对父母撒一些善意的谎言吧,告诉他们我们一切都好。
Frank看破了每个孩子的谎言,但他都没有当面戳穿,只是暗自心痛。
我们的父母是否也是这样呢?
他们是世界上最了解我们的人,我们永远是它们最关心的孩子啊。
影片中的画龙点睛之笔,莫过于“时空再现”的画面了。
每个长大的孩子在Frank眼中,又变成了小时候那个天真活泼的小孩子。
这个手法的运用直接推进了影片的高潮部分--Frank在饭桌上与退形回小孩子的孩子们吃饭,他试着去了解,为什么孩子们不愿意跟他说真话。
将“成人”的思想与灵魂重新装回他们小时候的身体里,让曾经的小孩子来代替现在的大人说出他们的话。
伍迪艾伦在《安妮霍尔》里用过这个手法,来展示“他的同学们现在都混的怎样了”,那些孩子说,有的做了总裁,有的成了普通售货员,有的沦为了瘾君子。
在伍迪艾伦的电影里,这是喜剧效果。
而在本片中,是伤感与无奈。
父亲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和他成年的孩子们交流。
“父权”使父亲们都渐渐成为了家中那个被隔离的角色。
就像Frank对孩子们说的,他们什么事都告诉妈妈,却不告诉他,像家里打电话,就算是他接了,孩子们也会问“Hi, dad, mom there?”妻子的去世使Frank由“父亲”的角色渐渐转向“母亲”的角色。
他要自己做饭生活,去试着和孩子们谈心,在回忆中逐渐以一个客观即他者的角度来审视自己和孩子们相处的点点滴滴。
就像Rosie跟他说有时她仍然想拿起电话打给母亲,然后意识到妈妈已经去世了。
Frank回答道:“Keep calling next time, the number's still the same and I'll still on the other end.”(继续打电话吧,号码还是一样的,我会在那边接)最终的团圆结局,显然是观众所期待的。
家庭的隔阂与伤痛在这次的“天伦之旅”后被缝合,everybody is fine。
看完这部电影,往家里打个电话吧,爸爸妈妈会在那边接起来的。
这应该是篇迟来了很久的影评,这部电影我很早就看完了,却一直不知道应该怎么去描述自己的心情,第一次看是在地铁上,我总是对这样的电影没有抵抗力,故事没有新意,但是却让我哭的稀里哗啦在地铁上当着那么多人泪流满面,虽然我很不喜欢当着别人的面哭。
周末的晚上给老妈打完电话,心里难受得不知道怎么办,翻出来这部电影静静得看,父亲看自己孩子的眼神亲切又陌生,我已经很久很久没有感受过这样的眼神了。
我一直留着大学的时候老爸给我寄相机的时候用的那个木盒子,从天津到北京,从一个房子到另一个房子,跟着我搬来搬去。
我应该算是个独立的女孩子。
从初中开始学画画,每年的寒暑假都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外面画画,自己找房子,找地方,什么都安排好或者没有安排好都回家打个电话说我都收拾好了,你们放心。
我不知道电话那头的爸爸妈妈会怎么想,会怎样的担心,少年人的心力总是会容易被其他事情吸引。
也会很想家,还记得有一次心情很不好,没有跟任何一个人打招呼坐最后一班车回家,回家看到家里暖黄黄的灯光,爸爸不在家,妈妈做好饭和老弟在吃,我的出现让他们大吃一惊,妈妈先是担心说是不是有事情怎么忽然回来了,我说没什么事,我就是想家了,妈妈很高兴说赶紧吃饭!
看着狼吞虎咽的我老妈高兴的说能多住几天么,我说明天就得回去,妈妈很失望,我说我可是交了钱的啊,多住就浪费钱了哈,妈妈说也是,那就回去吧。
第二天还是老爸送我去坐车,老爸说没钱就说,想吃什么就吃,好好画画,我说我知道了,你回去吧,爸爸说好,有事打电话。
一直到车开我偷偷从窗户看老爸还没走,站在路边,我总是在分别的时候不敢回头看,不敢回头看就只能往前走,离家越来越远,离他们也越来越远,现在才知道自己永远都会不去了,心里面暖暖的灯光也不在了。
现在基本上每天都回家打个电话,心情好也好,不好也好我都告诉老妈我很好,什么事都没有。
老妈越来越像个小孩子,她总是说我没事,我没事然后告诉我她怎么样了,谁谁怎么样了。
我希望她过得快乐,我快乐着她的快乐。
妈妈最近在为老弟的婚事犯愁,昨天哭得稀里哗啦的说女方家又不同意订婚了,我无力我不知道怎么办,我不知道怎么帮她分担,我只能说你要自己注意身体,老弟已经长大了,他的事情他自己能安排好。
老妈说你们长多大在我眼里都是那样,你们没有成家是我永远的心事,我完不成我不放心。
我不知道怎么办,我说我们都很好,你放心,早晚会好的,你放心不要想这么多了。
我越来越习惯说我很好,很好,你放心,我有时候也很不好,我工作很烦心,我喜欢一个不知道怎么办的男孩子,我不知道以后会怎么样,我也很迷茫,但是自己越来越在老妈面前强势的出现,我知道我想让她把她身上的胆子给我一些,我想帮她分担,虽然我知道大部分时间我很无力。
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比他们再爱我的人了,无论怎样,我希望他们过得好,开心,我知道他们的担心,我不希望你们担心,我很好,有你们在我就很好,很好,一切都好清明的车票买好了,我会去看爸爸,我也会告诉他妈妈,老弟和我都很好,你放心爸爸那年暑假我还记得他带我公园玩耍和时间乘搭旋转木马盼我快高长大日子怎麽差都想尽办法找来个小飞侠叮当的伟大没他伟大得天都容不下直到十七八我还挣扎着拿大学计划不等我回答还装潇洒的将车子低压他的美术家那场梦更大多想我帮他拿直到快乘搭飞机刹那他只想拥抱一下耳边一句话 世界很大 必须懂得真假随着离开她 放眼天下 跟他有了时差这社会步伐 抛下了他 有他背后想法为了这一头家 他不曾害怕 换来白发多想再让他 背着回家 看太阳西下越过这一段篱笆 一路晚霞 合唱着好娃娃能不能永不到家 背贴着他 流汗了帮他擦管别人怎麽开价都买不到我们这副画从没想到他飞来参加我的毕业尾牙拿齐了乙丙丁甲尴尬的想由他惩罚他说未来嘛都靠你自己脚踏实地的爬我的天气好或者天气差都等于他的天下耳边一句话 世界很大 必须懂得真假随着离开她 放眼天下 跟他有了时差这社会步伐 抛下了他 有他背后想法为了这一头家 他不曾害怕 换来白发多想再让他 背着回家 看太阳西下越过这一段篱笆 一路晚霞 合唱着好娃娃能不能永不到家 背贴着他 流汗了帮他擦管别人怎麽开价都买不到我们这副画该怎么忘了他说的话 忘了他的童话 是谁骑走白马谁陪我玩泥沙建铁塔 喉咙沙 在模仿唐老鸭说的话像麦牙糖的般贴着牙贴着他 放不下喝他乌龙的茶从来不带十字架观世音菩萨介有他给的护法多想再让他 背着回家 看太阳西下越过这一段篱笆 一路晚霞 合唱着好娃娃能不能永不到家 背贴着他 流汗了帮他擦管别人怎麽开价都买不到我们这副画怎么能够再让他 背着回家 看太阳西下越过这一段篱笆 一路晚霞 合唱着好娃娃能不能永不到家 背贴着他 流汗了帮他擦管别人怎麽开价都买不到我们这副画哦 他是我爸爸 我才伟大谢谢你 爸爸 (最近一直在听这首歌,每次听心里都难受,我想你们了)
也就前些天吧,好像是天涯上的贴子,也好像是北大还是哪个高等学府的一个硕士吐槽他的家人。
他是农村考出来的,家里的,甚至是家乡的人,都把他的成就当作状元及第。
可是在那么多年学习工作之后,老家人来城里看望,却发现他根本没有过上状元的日子。
也是,现在硕士算个毛啊,就算博士,一套房子就能把所有人都累死。
城市的生活,如同乡村一样,都是讲面子的,至少一家要配辆车,孩子上学,不能落人后,进个好点的学校。
这都是钱啊。。。
大多数父母都望子成龙,大多数儿女也想让父母骄傲。
然而大多数人的生活不是那么容易。
不是所有人父母都如电影中的父亲,晚年的时候才明白过来,只要儿女幸福才是最重要的,什么事业成不成,婚姻成不成都是虚妄。
特别是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地方的人。
很多人乃至一生,都不明白家庭组合的意义。
有一部分人甚至只把它当作证明自己的工具。
在我看来,家庭就是一个相扶相携的团体。
血浓于水的亲情,被自幼的扶养和关怀所奠基。
他将是余生最有力的依靠。
他不是你用来显摆的物件,你的房子有多大,你的子女上了哪所大学,你挣了多少钱。
这些对幸福有作用,但不代表幸福。
家庭,不是你用来展示的花瓶,他就是一个外形很丑陋,但是在你需要时非常有用而且可以拄倚的拐杖。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不可能独立完成这艰难的人生。
能组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庭,真好。
亲情片永远是我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一类。
生活的琐事曾经在飞奔的我看来实在没啥可以留恋,只有细细回想的时候才知道这是生活。
人总是善于观察强烈变化的东西,对于已经存在的习以为常的东西变得不那么敏感了吧。
迟缓而不知如何使用行李箱的男主,似乎就像难以使用电脑的父母的缩影。
因为年纪大而跟不上我们的脚步,被我们在某段时间嫌弃;也许因为思维过程跟不上我们的节奏,而遭到强烈的对抗;也许因为生活习惯和我们大不相同,而产生摩擦。
男孩子或许来的更为激烈些,静静思考的时候也许会考虑到为何会如此。
即便他们的步伐已经放缓,时代剧变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走在前面的我们该拉着他们的双手走一段吧,正如他们在我们很小时候做的那样。
人老的时候,好似什么都变了,就像我妈,突然变的爱唠叨,而且无论重复多少遍讲的都是一件事,经常在公园能和一个陌生人侃半天,脾气也改了,少了气焰,看得开了,记性差,穿拖鞋出门是经常事,更妙的是,她竟然有一次逛街时尿急,错进男卫!
电话这头的我,没有觉得好笑,反倒是难过,老妈年纪大了,我却不能在她身边。
偶尔聊起,猛然觉得她现在像个小姑娘,晚上睡觉有时还会害怕,我把我以前的mp3给了她,还教她怎么用,让她晚上听相声就不怕了,呵呵,偶尔也给她发短信,又不能太频繁,因为她回短信平均三分钟一个字,我怕给她造成负担。
每回想起这些,我都会难过,难过将来会发生的一切,有些事,我无能为力的事。
罗伯特德尼罗在片子里说了这么一句:I'd be proud of you no matter what you did.我妈也跟我讲过这样的话,只是她没那么懂得言语表达,只会说,只要你开心就好。
是不是天底下疼爱孩子的父母都一个样,我妈在她的童年里并没获得太多的关怀,唯一最疼她的姥姥在她小的时候就离开了,或许因为这样,她对我有些溺爱。
一年一年,我长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渐渐发现,她离我越来越远。
这是不是太不公平了,年轻的她为了我,牺牲了她的青春,而现在年轻的我,为了我的青春,离开了她。
我是个混蛋。
看这个片子,我一点都没哭,因为现实有时候比电影更戏剧,更难以承受。
电影里,至少罗伯特德尼罗最后换得了一份打折的爱。
everybody's fine.你也要自己照顾好自己。
看错了,本来要看托纳多雷的那部。这部好平庸。
Kate Beckinsale的头发太好看了!片子还特地写了句台词赞她头发///这电影的受众群应该只有各主角的大粉丝吧,否则真的一点可看之处都没。
被车上搭话给尬住了
主角像飞屋环游记里的老头儿
这什么平行电影宇宙
概念化,老套,受不了那些看什么电影都说感动的辣鸡短评了!
德尼罗老了。
直击人间家庭冷暖
想到这部电影就心酸
母亲节临近看特有感触
并没有跳镣铐…
很一般,没什么感动之处。
家庭的温暖
David的那幅画像催泪弹一样,将我瞬间击中。。。 Everybody's fine。。。 就让我们用这样一句话来安慰自己,安慰彼此吧。。。
父母和孩子都一样报喜不报忧,只是常常忘记这也是lie。话说这部电影里居然出现shane,依旧是个T。这部电影还告诉我们一件事情就是表乱帮助homeless
勞伯迪尼諾近年除了搞笑的電影之外,少數拍的溫情片,在此演出現代家庭中,家有一老如有包袱的窘境,將一個老父親的心情及處境演來駕輕就熟且入木三分的。值得現代逐漸步入老年社會的人們可供借鏡。
我有我的麻烦,但是一跟电话线,你就能找到我~
有事没事常回家看看,不要让等待成为遗憾。
親情間最善意的謊言莫過於一句,大家都很好。也許是爲了避免讓父母擔心,所以疏於言表,但在父母眼裡,孩子永遠都是孩子,一轉身就看見它的小時候。儘管影片著力表現這一場追求天倫的旅途,但我仍然覺得,影片真情表現的不夠,略顯蒼白,不夠打動我。
It's not a lie ,everybody is f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