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耶!
方学和卫来这么快就“回家见爸妈”啦!
哈哈哈哈,方学邀请卫来的时候卫来那段心理活动简直给我笑翻了,这个小哥哥不是说好的是个高冷学霸吗?
什么时候变成个如此可爱的纯情大男孩了啊?
哈哈哈
港真的,我真心觉得方学家的家庭氛围特别好。
虽然她家里天天被各种“殡葬用品”堆满院,地方也略显破旧,但是整个小家里满满的都是烟火气,一走进去就能感受到温馨的安全感。
虽然她的爸妈偶尔也会吵架,但是方爸爸可可爱爱的形象和性格,早在之前那场家长会上就已经圈粉无数了吧?
虽然没有挣到什么大钱,但是方爸爸一直在用自己的全部努力为这个小家遮风挡雨,他做事坦荡、为人善良,用自己一点一滴的血汗钱,维持着家庭的开支、供着女儿上重点高中。
这样平凡又努力的爸爸,难道不值得尊敬吗?
在这场“见家长”的小闹剧里,虽然在方学看来自己在卫来面前“丢脸丢大了”,但其实在卫来看来,这样的家庭环境,甚至是他内心很羡慕的。
之前我们都见过卫来的爸爸,一看就是平日里不苟言笑的那种严肃高冷爸爸。
听卫来谈到退学重考的原因时,说起过他的妈妈早早地离开了,而妈妈的离开对于他来说,似乎也成为了一块不愿触及的伤疤。
想象一下卫来家那个严酷的爸爸加上一个颇有距离感的阿姨,猜也知道他平日里在家的状态会是何等沉默压抑。
大概在卫来看来,能拥有方学这样一个“普通又温馨”的家庭,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吧。
在方学家品尝着方爸爸的打卤面,卫来的内心os是“没想到这面看起来不怎么样,吃起来这么香”。
但其实作为观众的我们都明白,真正香的不仅是手里这碗面,更是眼前这一桌人。
我在想,如果高冷傲娇的卫来从小也能生活在方学这样一个欢乐可爱的家庭里,那么现在的他,又会成长为怎样的一个人呢?
有人说,美好的童年治愈一生,而这种“美好”的定义究竟是什么?
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优渥富足的生活更重要,还是温暖的陪伴更重要?
我想这个议题,真的值得每一个为人父母的人好好思考一下。
这部剧尽管没有知名演员,都是新生演员。
但所有人的表演都很精彩。
看了一集就上瘾了,剧情也很精彩,跟时下的一些社会问题相碰撞,很是吸引人。
看来导演真是用心良苦。
编剧也不错,水平不低于振华三部曲。
甚至有很大的超越。
就是更新太慢!
希望别吊大家胃口!
抓紧更新,我跟大家强烈推荐此剧!
也希望多出这样的精品剧,别动不动就是大制作,只要用心拍戏,就是没什么流量,没有什么大明星,希望可以吸引人!
该剧播出后,反响不错。
不仅角度新颖,从以女主为代表的学渣作为主体,还用好笑有趣的方式向观众打开学渣世界的大门,并被他们的故事戳中笑点和泪点。
与以往的青春校园剧相比,用反向思维的方式解锁青春的另类含义,或许有望成为校园剧的小爆款。
好笑有趣一般的校园剧要么以小清新的甜甜初恋作引,要么讲述青春疼痛作为核心,只要是校园剧总能或多或少地因情怀和遗憾勾起观众与之相关的回忆。
而作为校园中的一份子,学渣常常是引人注意却又往往被忽略的存在,即使在刻画青春群像时有提及,却是一笔带过。
《放学别走》则向观众打开学渣世界的大门,在原有青春与清新的基础上,将更多的镜头放在了一个或者说以她为代表的学渣身上,从复读生这个确确实实存在却又特殊的群体出发,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打开学渣世界的大门,了解甚至体谅这样的群体!
女主凭着一身学渣真本事成为校园风云人物。
开局便以搞笑的方式,无意间“炸”裂学校男厕所而一举成名。
而后爬校园铁门时,明明想给大家认知中的好学生示范翻门技巧,却刚好被勾住衣服,上演了一出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的大型社死现场。
更搞笑的是,后来女主看见保安哥哥们对着她被挂起的监控笑个不停。
除此之外,还有让观众觉得不那么意料之中的好情节,那就是女主与男主既不是青梅竹马,也不是一见面就怼,初见便意外的一见钟情。
两人初遇时不小心撞到手上的纸飞了,却没有转圈圈的英雄救美,而是正常的各自离去;另外,女主跌下楼梯的时候,也没有刚好被男主接住而是纷纷摔倒。
不得不说,这种有别于青春剧中正常的事变得与现实正常相匹配的时候反而更能获得观众的认同。
当然,诸如此类好笑有趣的情节还有很多,学渣与学渣,学渣与好学生之间的一系列对立与对等,让不同青春的代表发生碰撞与交融,让校园青春里的故事更有新意与活力。
恰好这种好笑又有趣成为让观众继续追剧的动力。
角度新颖虽然《放学别走》走的是好笑有趣的路线,却在用这样的方面向世人宣告,学渣的世界其实很好懂,又不那么好懂。
该剧借女主在全校师生的注视下做被区别对待的五千字检讨时,发出作为典型的学渣代表之一的反抗宣言。
其实,他们只是想要被世人对待好学生那样公平不偏心。
虽然这种现实至今有些许改变,但实际上仍有这样的现实存在。
这也是该剧向上的主题之一,而想要将这一主题得到升华则是虽然给女主无条件支持的爷爷、一位“一视同仁”的老师,从某种意义来说算是对学渣的一种救赎。
亲人和老师让学渣有幸得到心灵上的抚慰和扶持,不至于走向极端,更赋予了他们的青春时光向上而特殊的含义。
演员给力《放学别走》在有好笑有趣的剧情和新颖独特的角度的基础上,为演员提供了更好的表现机会。
在剧中饰演学渣代表方学的李婷婷及饰演学霸代表卫来的姚弛来说都可以说是新面孔,也幸好他们新面孔,才让观众从一众流量演员的熟脸中生出些新鲜感。
而两位演员在剧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两人都不是一眼万年的型,但却有能力让人在代入角色,进而跟着他们的表演再次体验似曾相识又遗憾未曾经历的别样青春。
李婷婷诠释的方学是很有魅力的,在演绎学渣在学业上的堕落之期,有清楚的认知,在说出“我就不是学习的料”的时候,李婷婷的表情好像真的是观众身边的同学或观众自己,有代入感。
当她真正向不公平发出抗议的时候,不仅不会让观众觉得不适,反而觉得学渣也需要公平对待,十分有效地调动了观众的情绪。
在《放学别走》中的演员李婷婷即有轻易逗笑观众的本事,也有让观众为之心疼的演技。
再说男演员姚弛,因为重要的戏份还是放在女主身上,从播出的剧情来看,出场其实并不多。
再加上他的外型不具备太大优势,在男主外冷内热的人设尚未能真正立住的时候,相比饰演女主的李婷婷来说,还无法看出他在演技上的亮点。
总的来说,《放学别走》聚集学渣的世界,最终让赋予青春另类含义再加上好笑有趣的剧情还是很特别的,有可能成为校园剧的小爆款!
我就喜欢这种清新自然的校园剧 最不喜欢的就是那种剧情不尊重观众的傻缺电视剧现在的电视剧 同行太能衬托了 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得给150个字啊
正因为经历过,才更加懂得青春的可贵一般新剧上线我先看前五分钟,剧情、人物主线、故事背景,您给我交待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没有那些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的尬演鬼设计,我才会有兴趣继续往下追。
这其实已经算是作为观众的最低要求了,说白了各个平台APP花着钱充的会员,咱也是普通小老百姓,不能凭着“高颜值”“小鲜肉”这些噱头蒙着眼骗自己玩啊,剧好看就是好看,不好看就是不好看。
《放学别走》这剧我看完前五分钟,手机就已经被我放下去了。
等继续往下看完半集之后,零食、水果什么的基本上也都陆续搬了过来,沙发里一瘫,吃着喝着笑着,心里已经默默有了追下去的好奇心——噢哟,不错喔。
嬛嬛,你还有多少惊喜是朕不知道的?
甜甜的嘴是不是有什么buff?
蓝色多瑙河,笑死开局即高能,由一只鞋子引起的大骚乱。
作为复读生的方学洗鞋子都能洗到让学校水管爆炸,其“乱来”程度可想而知。
偏偏性格又极具正义感,为人耿直一根筋,很快就在香江中学特设的复读班里一战成名,被年级主任视为刺儿头典型。
而这个复读班名为高四一班,实则就是由一群复读生组成的“回锅肉”班级,班里的学生也分为两派,成绩优异想要二战考取更好大学的好学生派,和成绩差没有通过录取分数线不得不回来重新复读的混日子派。
方学作为刺儿头学生,成绩好也就算了,偏偏她还是属于混日子派的那种差生,自然三不五时的被年级主任拎出来单独训话。
主任太有戏了以方学为首,混日子派也有属于他们自己的小团体。
“问题少年”顾上性格豪爽仗义,但是容易情绪上头,与方学是勾肩搭背的好哥们儿;“为爱写日记”的汤甜甜是方学室友,人如其名是个甜妹儿,活泼开朗,但有时比较软弱爱哭;室友Fiona是个男孩子气的酷女孩儿,每当方学出现问题时总是与顾上一起为方学出头;拥有五年留级史的二宝,一口东北口音极具喜感,是全班氛围的“调节剂”,总和顾上、方学等人厮混。
而好学生派的成静,以前和顾上是一中的同学,两人本就认识,到了香江中学复读之后,又成为了方学的室友,与他们几人的关系也比较友好。
直到方学与雷主任打赌,为了拉高班级平均分,方学结识了学霸卫来,卫来自愿调到高四一班也与方学等人产生了友谊,班集体开始凝聚起来。
个人选择,个人选择第一集以一镜到底的视角将这个特殊的复读班全面展现了出来,将观众一下带入到那个敏感复杂的高中生活里。
即将准备军训的同学、下课仍旧被班主任留下训话的班级、水房里三五成群的男生,以及挽着手一起去厕所的女生……这部剧有很多剧情是靠手持镜头来讲述的,这种观众仿佛正在参与的现场感和在有限拍摄机会的捕捉上,增加了整个故事的真实性,结合本剧的青春校园主题,风格感非常强烈。
在制作设计上,整部剧的服化道也非常接近我们上学时候的那个氛围,相对真实的还原了90 年代的高中校园,永远滴着水的水房、需要攀爬的上下铺楼梯、宽松但颜色丑的校服、怎么也跑不完的圆形操场……无论是从置景还是美术效果上来说,都让曾经经历过这一切的昔日高中er没有出戏的地方。
没有那种一看就二十五六的演员扮嫩出演,也没有奇怪的滤镜和磨皮,女同学脸上的小斑点都一清二楚,算是很用心的剧组了。
这个水房简直和我们学校的一模一样在人物关系上面,镜头语言也讲述的非常清晰,加上时不时冒出来的中二发言,仿佛就是当初的同学再现,打打闹闹中,再次迎来了青春期里那年躁动的夏天。
我看到方学蹲在角落给墙围刷油漆时,甚至有一瞬间的恍惚和想要哭的冲动,这个冒失失又无比勇敢的女孩子,让我想起了学生时期最好的那个朋友。
同样是齐耳短发的娃娃头,一天天净做些大人眼里“闯祸”的举动,然而笑起来的时候青春美好,会在我生理期时帮我跟体育老师请假,也会在拿了零花钱之后第一时间和我在学校的小卖部里肩并肩坐着吃一根雪糕……而学霸卫来,外表屌屌的实际细心又体贴,很像我们那时候的体育课代表,也不知道当初他想当长跑运动员的梦想,实现了没有……
笑拉了,不愧是好兄弟
他不靠谱不是一天两天了,方学同学《放学别走》剧中呈现的香江中学复读班的这些同学,都让人非常有代入感,能够在自己曾经的学生生涯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同时每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家庭背景的刻画,都能看出是下了苦工打磨过的,不再是女一、男一披着校园文的皮只为了谈恋爱,而是展现出让人信服的一众学生群像。
这个镜头卫来特别清爽干净,自己看剧找同时值得关注的还有高三复读这个敏感话题,我自己虽然没有这种经历,但对于以前选择复读的同学,是非常敬佩他们破釜沉舟的勇气的。
永远做不完的卷子,永远无法满意的分数,老旧的电风扇“嘎吱”“嘎吱”转个不停,课桌上堆积的山一般的书本……高三那年,是永远不想回忆的一年,是挥洒了无数汗水和努力的一年。
对于考上大学的同学来说,几乎是一种解脱,是飞向崭新生活的出口。
而对选择复读的人来说,那是即将要再一次经历的磨难。
能选择聚焦到这个角度进行剧本创作,是很大胆新颖的尝试。
爷爷站得笔直
这段特别催泪,爷爷真好而复读生的题材之下,也能涵盖到更多校园现实话题。
比如安装监控事件,比如学生间的校园霸凌话题,比如对于如何对待好学生、差学生的话题探讨。
《放学别走》无论是从题材角度的新颖,还是内容设计的深度,都做到了最优的尝试,这种尝试,是观众可以察觉到、捕捉到甚至可以参与其中的。
更让我感动的,还是这群破釜沉舟的学子,在复读这个特殊时期之间彼此情感及精神上的相互陪伴、相互扶持、不离不弃的那种信念。
感情戏份在这部剧里也只是很小的伏线,并没有作为重点体现的内容,现实和喜剧感平衡得很落地,每一个突发事件里,也能够找到具有生活化的趣味性。
配合流畅的故事讲述,有笑点有泪点,真实、落地,这部剧是真的可以放心大胆的追。
最近有一个词引发了热议——躺平。
有人指责躺平是懒惰的表现,是负能量,也不乏当事人称佛系生活没什么不好。
那么,身为年轻人到底应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不如让我们重回少年时代,回眸当初的“锋芒毕露”,或许你就知道“躺平”到底应不应该。
“爷青回”的方式有很多种,一首歌、一个游戏画面或者一段别人恋爱的投影都可以,而在当下,正好有一部青春校园剧今天就开播了,相信无论是80、90、00后,都能在其中找到映射点,因为青春的样子除了时代不同之外,情感内核与现实问题永远雷同甚至相同。
除了当事人之外,家长们也可以领悟到孩子面临的种种困境,为亲子关系带来缓冲。
这部剧就是昨天优酷开播的、由《匆匆那年》《谁的青春不迷茫》导演姚婷婷担任监制,黄元达执导,李婷婷、姚弛等主演的青春校园剧——《放学别走》。
《放学别走》讲述了一班高考生从被嫌弃到奋发图强的励志故事。
从剧名上来讲,《放学别走》很巧妙的迎合了除了闷声学习之外的所有人,甚至包括老师。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类似经历,有同学与同学之间“放学别走”的battle,有老师对犯错同学的惩戒,当时的惊心在时隔多年后会发现这完全是“憨憨本憨”的“校死”现场,虽然憨但也有着同学与老师的情谊裹夹其中。
除此之外,还有着“方学,别走”这样的情感隐意表达。
作为一部青春校园剧,《放学别走》没有延袭传统类型片以强CP重感情推动剧情的方式,而是以单体剧的方式,呈现整个班级10名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的喜怒哀乐,以群像模式辐射学校及家庭生态对学生的重要性。
最重要的是,整部剧走的风格还是很轻松的,人物脸谱化的表达带来的反转“笑”果十足,比如化学老师课堂上对卫来的180°变化,尹老师化身粉红机车男神逆转分校悲惨命运时的萌帅,以及针对方学的主任等等……虽然这是一部群像戏,但核心依然是围绕着方学与卫来展开,学渣方学是一名典型的“衰懵”系“问题”少女,日常为“犯二”打卡,为人仗义,因为家里做丧葬行业也独特命运恩宠(此处纯属迷信),被“差一分”附魔,一展女侠翻墙英姿时遭遇滑铁卢,也上演了“女学生挂帅”的名场面。
虽然水逆常伴左右,但方学却遇到了人生中水逆退散符——私自名校退学的学霸卫来。
剧情的巧妙就在于此,卫来的闯入并没有直接影响方学,即便是卫来加入了与主任的约定之考,但结果并没有改写。
甚至在后来剧情中,500与5000字的悔改书之别,卫来的“见死不救”,卫来因为学霸“偏得”的优待等等反而加剧了他与方学之间的冲突,这种反作用力带来的剧情下沉及共情反弹也更加明显,正如卫来对方学说的“不公平很正常,但正常不代表正确。
有些事,得需要自己争取”这句话一样,卫来对方学的影响是从根本上的扭转,而不是浮于表面的帮助,这也变向增加了剧情的厚度,欢喜冤家的一路风雨,为如何改善提升“差学生”提供了解题思路。
除了两人之外,好学生成静因为家庭背景被侮辱,超级留级生的“歪门邪道”,甚至男学生娘化的问题在剧中依次呈现,没有《少年的你》那样的刚烈,将看似只有好好学习的美好校园生活,潜移默化的传递到观众眼前,在内卷严重的当下,为家长、学校、老师与学生之间找到了很好的平衡点。
在任何时候,由年轻群体构成的“青春剧”市场都是荧屏内容占比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针对年轻人在内容上紧密粘合,将他们的情感、生活以及工作状态真实呈现出来,无疑会深得年轻群体的好感。
而如何迎合年轻人口味是制作人需要面临的关键问题,但“管杀不管埋”更为可恨,《放学别走》弱化了问题的尖锐,也递交了如何问题的方法,为青春校园剧树立了好的榜样。
在这场镌刻都市青年的新生态中,很多年轻人会在其中找到自己或自己的影子,他们在剧中的形象和性格投射到观众身上,也会鼓励更多年轻人寻找梦想,不负青春。
所以,如果你羡慕“躺平”的生活时,不妨透过这部剧看看曾经历的自己,或许你会觉得“躺平”不具攻击性,但极具侮辱性
有一天当我们真的成为了大人,却开始怀念年少的夏天。
这是这部剧带来的最真实感受吧。
前面两集的时候全程倍速,一来女主看着有些不舒服(不针对演员),二来没有太吸引我的剧情,觉得女主和男主相遇的情节太老套,各种校园剧都是这样,三来男主转班,转班这种事情应当是非常谨慎而且不太可能因为觉得对不起女主就转班吧,还有怎么随随便便因为自己的班级就去问一个人能不能转班呢(换做事我我觉得这人有点sj)。
但是,后面的剧情慢慢触动我,看到了很多非常真实的校园生活。
1、“好孩子”和“差孩子”的世界真的不一样么,这里的“差”仅仅只是成绩,因为成绩,就应该被区别对待吗。
其实无论是所谓的“好孩子”还是“差孩子”,他们都是善良的孩子,是平等的一样的,渴望追求自己梦想的。
2、学校霸凌现象,逼得不敢反抗的孩子心理不再健康。
3、原生家庭问题,成静因为父亲的去世和母亲的事情一直无法原谅母亲,最终走出自我,和母亲和解,和自己和解。
4、懂学生的老师是可遇不可求的,尹老师带着学生喊楼“告白自己”,带头贴监控,告诉学生没有错不用认,教会学生如果一个人连最基本的情义都没有,那么他的人生就是毫无意义的。
5、校园爱情。
其实我挺讨厌早恋这个词的,两个人之间有感情的碰撞其实是非常正常的事情,既是同桌,又是一起经历很多事情备战高考的战友,这份感情多值得让人回味。
况且,卫来也是因为方学的热情、善良、有事儿总爱冲出去帮人一把的性格而被吸引,本来内向而不喜欢家庭孤僻的性格因为方学这个小太阳的出现而温暖了许多。
其实还有很多喜欢的细节和人物。
比如圆圆偷偷写给自己看的情书,哈哈相信很多女生都会在纸上写自己男神的名字吧;比如小李同学的自私嘴贱,看着让人气的想揍,可是这种人在生活中多的去了,他起码能直接说出来,但是大多数生活中的人是直接在背后骂的多难听你都想象不到的;比如爱跳爵士舞的男生,很多老一辈的人都无法理解,可这是性别自由啊,热爱无关性别。
我看有些人觉得烂尾了,我倒是觉得这个结尾虽然仓促,但是却是最好的。
成静那种高傲的性格终于可以在爱的人面前放下,为自己放松一次;圆圆也成为了梦想中的样子(只是不知道她是和当年喜欢的人在一起了不);方学和卫来也达成和解,为了梦想分别启程。
剧最后方学走回曾经的教室看着一个男生安慰同桌说未来会一直陪着她的时候笑了。
笑里更多的是一种怀念过去吧。
如果这份感情没有让我们彼此变得更好,那又有什么意义呢,只是成为了一份束缚罢了。
“我希望我们再重逢的时候,你还是那个最初的你”【BY THE WAY, 姚弛的第一部剧真的很让人惊喜!
期待以后的作品】
你还记得上学的时候,认真喜欢着一个人的那种感觉吗?
人都说少年时候的喜欢都是青涩的、懵懂的,说不清道不明的。
但是大概每个人都曾在上学时候因为某个人而心动过吧?
或轻微、或轰烈的。
情窦初开的时候,那种喜欢总是很微妙,那是我们成长过程中必经的一段旅程,是我们对这个世界和情感这件事的初识。
刚刚追剧到方学因为感冒发烧而被隔离的那段,听到卫来给方学点了一首歌,而那首歌竟然是我上学时候最喜欢的那首《为你写诗》。
一瞬间就有种“卧槽,爷青回!
”的感觉。
其实话说我感觉跟着卫来和方学的视角,我也有一种重回青涩年代的体验感。
不知道是因为这部剧对于校园生活的描绘和少年少女情感线的刻画太真实了还是因为啥,反正每次打开这部剧,不出几分钟我就会自动带入情境,感觉自己又回到了高中校园一样。
卫来和方学之间那种肉眼可见的感情升温太容易让人有代入感了。
其实这两个人在性格上差别还是挺大的,作为学霸的卫来和身为学渣的方学,本来就是校园中两种人群的代表。
这两个人一个沉默寡言喜静不喜闹,另一个活泼热情贼爱交朋友又贼仗义,两个人凑在一起那种反差萌简直要溢出荧幕了。
但是命运就是如此有趣,真正相像的两个人、或是在外人看来处处合拍的两个人可能不会有什么化学反应,但是这样两个处处反差的人却碰撞出了不一样的火花。
比如你们看,“女版卫来”成静和“男版方学”顾上......哈哈哈,这两对CP简直了,两个男女对调的不同版本,就像复制粘贴一样,编剧大大真是皮啊
虽然这样两种性格的人之间有时候确实会有互相不理解的地方,但是有不同才有进步,在这两对小可爱的身上我看到更多的是那种互补和治愈。
卫来和成静在方学和顾上的影响下,都在变得越来越柔软外向你们觉得没?
他们现在话变多了、学会关心别人了、更懂得好好表达自己的内心了。
而方学和顾上也在那两个学霸的影响下变得沉稳细腻了许多,做事不再那么莽撞大咧,也逐渐学会了用更成熟的方式去处理棘手的问题。
这样两对双向成长、双向奔赴的cp,真心甜到心坎里。
期待他们都能在这段懵懂的感情里,收获更好的自己。
因为那段青春岁月是我们踏入社会,面对每天966工作压力下无法透气时可以逃避的港湾;是一个暂时可以卸下生存的重担,什么烦恼都抛在脑后的无忧之地;是一个去了无数次都可以得到些许安慰的治愈之旅。
说来也怪,毕业多年,但是每到夏天,每到毕业季,总是忍不住喜欢看一些青春校园剧来重温自己的学生时代。
我想,我们之所以对青春时光总是那么念念不忘并不是真的有什么人或事无法释怀,我们更多的是在怀念那个处在悠悠岁月、还未踏入社会、除了学习没有其他烦恼和生存压力的自己吧。
被青春洋溢的海报吸引,随意点开《放学别走》这部剧,没想到一看就看进去了。
节奏轻快搞笑,人物鲜活,丧葬行业家庭出身的“混世魔王”女主和少年感十足、外冷内热的学霸男主很有cp感,甜甜淡淡的暧昧让人欲罢不能,是非常适合在夏天追的校园青春剧。
男主卫来作为一个高考状元为什么要从名牌大学退学来香江中学复读?
这个悬念一开始就吊足了观众的胃口,而女主方学邻家感十足,身边朋友般自然松弛的演技也让观众非常有代入感,看剧的自己仿佛也一头扎进了那个美好的青春校园时光。
《放学别走》在男女主情感的营造上比较真实,生活化,用不经意的小细节铺垫,一点点情感递进,互生好感,产生暧昧的情愫,而不是像一些先婚后爱的古装剧那样失真,只是填鸭般的喂观众糖。
《放学别走》是让观众自己代入,而后心里产生甜蜜的暖意,不由自主的微笑。
方学对卫来的好感是看到监控视频里自己被挂到栏杆上,卫来真的气喘吁吁拿梯子回来的心头一暖;是特意带来家人做的朴素袖套没人肯戴时,卫来毫不犹豫戴上的欣慰;是在书店和卫来眼神交汇时害羞的躲闪;是被误会自己买的绿豆冰导致大家腹泻被围起来质问时,卫来解围时的感激。
卫来对方学的好感是被人挑衅时方学冒着被处分的风险“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是打架受伤后在医务室看到方学拿冰棍给自己冷敷消肿的贴心与温柔;是发现方学被误会后的奋不顾身;是感受到方学面对挫折那股不服输态度的刮目相看;是看到方学为了证明自己没有作弊中暑后忍不住的关怀与心疼。
这部剧的每个角色设置的都非常鲜活,除了殡葬行业家庭出身、倒霉麻烦事一堆但自认做白事命硬的不服输女主以及充满谜团的高冷学霸男主,其他角色也各有特点。
比如骑着hello kitty粉色模特车、穿黑皮衣的班主任尹皓老师,爱打架的“斗战胜佛”顾上,艺考“堕落天使”陈艳芬,复读第五年的“活化石”李二宝等等等等,这些个性鲜明的角色让这个复读班仿佛成了一个唱戏班,每天各类大戏好戏轮番上演,让教导主任叫苦不迭,却让观众欢笑不止。
他们似乎每天都在胡闹,可是啊,他们,没有浪费一生中最美好的一段日子。
在他们身上能看到曾经的老师同学、曾经的自己,以及曾经想成为的自己。
作为一部校园剧,《放学别走》传递了开明的教育理念,用一幅多彩的群像展现了校园生活除了考试和成绩之外更重要的话题。
学渣翻墙写5000字检查并当众宣读,学霸只要写500字小检查;男主书包藏着小黄书漫画被教导主任误会是女主带来的后大方雷霆,而男主承认后只是小声说稍加注意;这样面对好学生坏学生截然不同的态度,这样不公平的对待,借学生与班主任之口展开质疑与反抗,也传递给观众有教无类的教育理念。
作弊事件中,方学最终选择换试卷,在酷暑下完成考试,证明了自己内心诚信的选择,最后校长的一番话也在强调学生的心里健康成长,从小诚信的培养比那些所谓的规章制度更重要。
选班长事件则强调了同学间的信任与付出,当没有人想当班长时方学义气力挺班主任担起班长大任,还给同学们做了袖套,渐渐从一个曾经想放弃学业的学渣变成了一个有担当、有责任感、有群体荣誉感的人。
这同时也传达出创作者的意图,唯成绩论标尺下的学渣身上也有闪光点。
这不仅是一个关于复读班的故事,更是关于青春的故事,是的,他们在复读学业,复读高考的拼搏岁月,而我们也在复读我们的青春时代。
成为大人的我们为何那么爱缅怀青春?
因为那段青春岁月是我们踏入社会,面对每天966工作压力下无法透气时可以逃避的港湾;是一个暂时可以卸下生存的重担,什么烦恼都抛在脑后的无忧之地;是一个去了无数次都可以得到些许安慰的治愈之旅。
高考是重要的,又不是那么重要,所以,考不好,没关系。
复读,也没关系。
考不好,是为了遇到对的人;考好了,遇到更好的自己。
青春是一首即使你长大后也永远不会褪色的诗,阳光,操场,迟到,白衬衫,睫毛,黄昏,侧脸,逃课,单车,短裙,背影,对视,汗水,开水房,大扫除,图书馆,运动会,相遇的走廊,被风吹起的窗帘,躲在后门偷窥的班主任,音乐课的钢琴声,青涩的自我介绍。
这些有画面感的关键词随便选两三个,就能组成一个美好的青春故事。
觉得剧中有不少bug,也是青春校园剧通病了。
目前我看到的中学背景的剧,这些编剧有一个算一个,在中学都绝对算不上学习好的学生。
根据第一集开头女主的资料,她92年3月出生参加复读,这部剧的故事主要发生在大约2009-2010年。
女主总分399,其中理综186(物理68化学42生物76),语文76,英语75,数学62。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以及查了下历年高考各科的平均分,大致上是数学80多,语文90多,理综140,英语70多,加起来380的样子,和女主的成绩差不多。
对比一下各科的平均分就知道女主高考成绩偏科很严重,理综186算很高了,很多考500分的人理综也不见得能比她高几分。
她理综的186分里,生物考了76,当年的全国一卷生物满分才80啊。
但是语文才76是怎么考的……语文想考高分很难,想考个80多分还是很容易的。
毕竟大家日常都说中国话,大作文只要好好写,不偏题,拿个35分不算难。
剩下的90分里拿40分就75了。
就算是课文一篇不背古文一句看不懂,也很难考到70分以下。
更让人费解的是下面的优势科目写的居然是语文……理综和数学是有相通的地方的,相对于理综的186,数学62有点太低了。
同时出现的其他人的理综成绩都普遍偏高。
二宝复读那么多年居然才考389,离谱的是他理综居然考了210。
理综210,是一本水平了。
但是他数学才31,这种人真的难找。
最离谱的是吴大猛,413分的总分,理综居然能考出248分……如果理综能考248分,对应的水平应该是985大学才对。
然后他的数学只有41分……后来第四还是第五集里面,出现了一个场景,女主的物理才考了10多分,这和她高考时60多分完全不是一个水平啊。
还有,距离高考大约半年的时间大家还在穿着短袖短裤,不合理。
第六集,黑板上这些离子式……初三的学生也写不成这样吧。
后面女主通过小语种自主招生考试,也是奇迹了,就凭她英语75分的高考成绩……我不相信能在大约半年的时间有这么大的进步。
17集,女主的生日从3月变成12月了。
正片和片尾的距离高考时间有多处不匹配的,比如有几集正片黑板旁边的倒计时显示还有200多天,但片尾是100多天。
22集正片最后部分的内容是女主艺考,艺考时间是12月底到2月,最晚3月初之前,距离高考是90天以上,但片尾距离高考只有12天了。
23集填志愿,剧中的年代高考志愿已经是网上填报了,不可能交纸质表格的。
校园结束就挺好的,非要强行拍长大,就离谱,男主还是适合长发,短发看着奇奇怪怪的
看到导演自评来了,那我就作为观众说下个人感受。没有工业糖精,尬甜,不是披着高考外衣专谈恋爱不错!男女主选角也贴合。但披着高考外衣说了太多太多七零八碎的小事件,又感觉这件事还没处理好就开始下一个事件,零零碎碎拼凑在一起没有重点,像小时候写作文凑字数又突出不了主题。另外,虽然校园霸凌,对差生歧视确实存在,但剧里刻意夸大,除了班主任,几乎每个老师都过于脸谱化的凶还有不尊重人(甚至包括校医)很多配角同学也是莫名其妙的嘴毒不讨喜,其实真的没必要为了衬托主角这样做😂 希望对导演有一点点用处。
卫来学长我来啦
群像扎实。李婷婷演技真的还可诶,在一堆看两眼就想关掉的国产青春剧里好多了。。。
感觉这部剧每一集的开头都特别有趣,非常有新意。现在每天都很期待看到新一集的开头。
我的眼里不能容下污垢
全员恶人,2021年了还如此脸谱化,看得我恼火犯恶心!!!!!!!编剧太差!!!!!!导演还行,一星给导演
虽然剧情夸张了些,但是那是很多人向往的高中,有梦想,有友谊,有闯祸,也可能有懵懂的初恋……我们的高中在老师眼皮底下做着大人们不认可的事情,但是那就是我们的青春,不被接受,不被认可,但是却无人可代替的青春时光这才是我们的青春
感觉姚驰很适合青春片,其实可以不必强行长大结局,到高考结束就差不多了,工作后的片段有点画蛇添足
就连宿管阿姨都避免不了双标的心理,见了好学生声音都不一样了,我以为这就够过分了,结果化学课上的老师才让我见识到了啥是真正的过分,变脸比唱戏的都快,这也算是反映了某些教育情况了吧?
嗯……没看完,产生不了共鸣的学生时代。
快节奏!反套路!这剧可以。高四可不是人人能念的,好喜欢这个班的环境。尹老师温暖且酷,就是偶像包袱好重啊,但是那个hello kitty 的小电驴是咋回事?哈哈哈。
就看脸吧 剧情真的一言难尽
复读生路过,那段青春真的很怀念。但是高考的未知也不愿意再次重来,不过当年的我们都有了美好的收获,考上了大学。但是若干年以后,我们来到这个社会,依旧是一个普普通通充满艰辛的成年人。电视剧里面的角色,那是青春~
十八岁的天空1.5版
剧情没啥吸引力,结局也是有点迷醉。
男主演技一般,结局好真实
挺无聊的
扣分是因为无语的大结局
剧情充斥着“大家的高中我来做主”的儿戏感、廉价感和不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