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艾草

艾草,Artemisia

主演:潘丽丽,莫子仪,周姮吟,唐振刚,陈希圣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台湾语言:闽南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08

《艾草》剧照

艾草 剧照 NO.1艾草 剧照 NO.2艾草 剧照 NO.3艾草 剧照 NO.4艾草 剧照 NO.5艾草 剧照 NO.6艾草 剧照 NO.13艾草 剧照 NO.14艾草 剧照 NO.15艾草 剧照 NO.16艾草 剧照 NO.17艾草 剧照 NO.18艾草 剧照 NO.19艾草 剧照 NO.20

《艾草》剧情介绍

艾草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58岁的母亲吴艾草(潘丽丽 饰)跟其他台湾师奶别无两样:膝下一双儿女,生活清闲平静。早年间曾与异乡老师私奔,可算是思想开放的女性。然而她在不经意间发现了小儿子宋海(莫子仪饰)举止异常,种种迹象都证明儿子是名同志。面对儿子的离经叛道,艾草并没有道破,但也使她无所适从,困惑不已。此 时,留学而归的大女儿宋伶(周姮吟饰)居然带回了跟黑人所生的私生女。这时的艾草再也按耐不住,长年建立起来的伦理观瞬间崩塌。作为一名母亲,她不能接受这种违背社会道德的行为。面对社会舆论的压力,艾草的内心陷入苦苦的挣扎中。最终,她会接受子女的选择么?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阿里,山羊与阿伯拉希姆温柔酒吧小确幸地图山茶花开时小麦进城激乐人心新天师斗僵尸2成曦曲纯真爱情,开袋即食核爆13秒斯威湖之歌卡洛斯·巴利亚塔:冒牌先知美女试爆场意外杀手德国恐惧网络谜踪报告王爷,王妃是只猫2蜡笔小新:我们的恐龙日记少林寺传奇藏经阁无性的世界驳命老公追老婆嗜人之夜魔法使的注意事项西蒙·阿姆斯特尔:顺其自然午夜幽灵睡眠之外贴身兄弟旱地忽律朱贵艺术空间

《艾草》长篇影评

 1 ) 这个世界需要更多的宽容

今天看了部台湾电影《艾草》。

艾草是主人公的名字,一位饱受家人责难的单身母亲,丈夫过早离世,辛辛苦苦养大一双儿女。

女儿在法国留学,儿子在一家大公司做白领,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的平静、和谐,让人羡慕。

就像母亲打的太极,表明波澜不惊,却已暗流涌动。。。。。。。

问题很快出现了,女儿回国,一家团聚,本来是件多么让人开心的事情,儿子去接女儿,艾草精心准备水饺。

但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女儿未婚而育,领着已经三四岁的孩子(中非混血)回来了。

一切都始料未及和无处宣泄。

“你让我一会怎么出门”,母亲对女儿说的话,可以看出母亲内心的挣扎和痛苦难以言状。

当自己的母亲过生日,全家人去祝寿时,先看到艾草早早先回到母亲家,在厨房忙活着,听到自己的母亲在念叨这着:“什么样的人养什么样的女儿。。。。

不知羞耻。。。。。

”艾草想到自己当初不顾叫家人的反对,邻里的指手画脚嫁给外乡人时,内心积压的埋愤和委屈瞬间爆发,她冲母亲吵到:这么多年了还是这么念叨,这么刻薄。。。。。

心境难以平抚的 艾草走出母亲家门,到熟悉的湖边练气了太极,也许正是这一刻她体会到了女儿所面对的压力和委屈,也开始理解女儿了。

回来的路上,她看到女儿抱着外孙女、儿子、一凡站在母亲的门口,不知如何踏进家门,而周围堵满了围观的相邻。

艾草毅然抱着女儿怀着的外孙女走到母亲面前,对外孙说:“叫阿祖”,母亲一阵沉默,空气中一片寂静;当艾草再次让外孙叫阿祖时,母亲终于有所退让地喊道:“饿死了”。

沉默中的亲戚终于感觉招呼吃饭。

艾草对孩子的认可,是让人感到阵阵温暖,她可以大方的介绍女儿小学的老师,而且可以不去避讳的说:女儿还没结婚。

带孩子去玩时,告诉外孙女是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孩,甚至教孩子练太极。

最后自己的母亲也竟然打电话来说:听说有一种护肤品可以帮小孩的皮肤变白些。。。。。。。。

所有的这些都可以通过影片的点点滴滴找到和解,找到慰藉。

然而影片总另一种情感却留下了太多的空白和思考,那就是儿子和一凡的情感归宿。

儿子可以说是一个典型的乖乖仔,有稳定的收入满意的工作,性格温和,人又长的帅气、健康。

然而他却是一个同性恋,有自己深爱的恋人一凡。

艾草第一次看到一凡是在电脑上看到他跟儿子亲密的照片,儿子迅速点过,却没有逃过她的眼睛,问儿子那个人是谁?

儿子草草答到是公司信聘的摄影师。

第二次见到一凡是他的突然来访。

从未艾草的一凡要见见这位“岳母”。

相比下,一凡是勇敢的,他已经出柜,被父亲发现,又一次次跟父亲沟通,慢慢得到了理解;因此,他似乎也期待一天“岳母”可以理解自己的BF,并且终有一天可以同意他们在一起甚至祝福他们。

他以送照片的名义贸然闯进这个家庭,让小海措手不及。

反而是艾草把一凡让进家里,盛情邀请他一起吃晚饭。

当艾草问一凡吃过晚饭了没有,一凡说:自己不饿。

当小海告诉母亲艾草一凡要忙着去送稿时,一凡告诉“岳母”稿子已经送完了。

这样艾草就更热情的邀请他坐下来吃晚饭。

然而这一切却随着一凡手机的突然响起来,让艾草心里有一丝触觉而开始思考。

她甚至让儿子教她上网,她要了解这个世界究竟还有什么她不知道的事情。

一凡人长的帅气、温文尔雅,公司高薪聘请的摄影师,一切今后完美。

开着自己的车与小海一起去机场接归来的女儿,载着儿子、女儿、外孙女去母亲家拜寿。。。。。

一凡尽心的做着一切,想融入这个家庭。

对于在法国留学那么多年的女儿而言,对弟弟跟一凡的关系是第一眼就可以解读出来的,对他们有更多的理解和宽容。

一凡看到艾草接受自己的外孙女的过程,便对小海说:要不你试着跟你母亲讲讲我们,或许她可以理解。

儿子太懂事了,她不想让母亲再受煎熬。

然而这一切其实早已被艾草所洞察到了。

在与女儿的一段对话中,女儿想母亲认错,艾草叹息到:你们自己的生活要自己去打算,一个女孩子家没结婚就生小孩——还有你的弟弟那么乖、懂事,一切正常,却——女儿惊奇的问母亲:原来你已经知道了。

母亲回道:他的事,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我现在希望他以后额可以遇到一个好女孩可以改变他。

言语间的无奈让人心头一颤,然而艾草对这一事实无法接受时,她仍然保持了一份理性和试着去理解,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的一份宽容的心态。

这部电影让我想到了台湾的另一部电影,李安的《喜宴》。

同是受儒家文化根深蒂固的父辈一代,在爱与传统的观念中,痛苦的反思和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但值得肯定的是艾草似乎比喜宴中的父母要开通一些,至少是她没有逼儿子结婚,传宗接代的压力也没有加在小海的身上。

不得不说这是一部比较唯美和理想化的电影,或者说台湾跟大陆的观念还是有很大的差异。

台湾人更开放一些,而大陆的又是什么状况呢?

 2 ) 哪里有爱那里就是家

周末在家想看一部电影,最近一直标榜自己是小清新,就在B站(真的小清新也上B站的!

)搜索了“台湾 电影”,第一页比较偏下的位置看到了这部。

它的标签包括:台湾、公益、同性85分钟并不长,看完之后我决定拿下所有的标签,关于这部电影。

我身边的同龄人,在谈论到同性恋时,第一反应是:我不是!

别人是我也不反对不歧视。

实际上,很多异性恋只是说的好听,在他们的思想里,异性恋还是这个社会的中坚,是起到主宰作用的群体,他们对同性这个群体最大的恩惠就是“不歧视”。

有些人还会扯上什么进化论啊,自然规律等等理论,用上下五千年的事儿来证明男女相爱结婚生子,才是这个宇宙继续运营下去的真理。

说来真是可笑,谁要你一介凡夫俗子来推动宇宙进步啊。

影片中,当亲戚们对姐姐的混血儿女儿不知所措时,当邻居在门前指指点点时,妈妈挺身而出,抱着外孙女挨个和亲戚打招呼。

妈妈之所以选择接受,就是因为爱吧,母亲对女儿的爱,一个女人对家庭的爱。

哪里有爱那里就是家。

 3 )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穿旗袍的书】观影起源这部电影是很久很久以前看过的片子,当时看完发自内心的感慨,台湾在同性题材上的创作,相比大陆早已糜烂的耽改剧,甩他不知道几条街。

但也不是说大陆的不好,比如《春风沉醉的夜晚》就很出色,只是出于各种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法上映罢了。

回过头来说,《艾草》这部电影内容上涉及了同性题材,(当然这也是我选择观看这部影片的主要原因),私以为这个片子最想要探讨的还是一个家庭两代人完全不同的生活理念,如何才能在彼此相爱的基础之上和平共处,相互接纳。

(其实,更多的是父母接纳自己的子女啦!

)在这样的主题立意之下,无论是同性恋还是未婚生女,都不过是导演亦或编剧用来制造冲突的一种手段,重点在于原生家庭要如何面对这件事情所带来的(或许用“揭露”应该更准确)两代人不可调和的思维与生活观念的矛盾。

这大概是每一个父母,或者即将成为父母,或者将来想要成为父母的人都需要学习的一课吧!

(可惜的是,我们引以为豪的高等教育并不把这样的教学内容放在心上呢!

剧情推演影片一开始是艾草在小区公园树下,在午后暖阳的笼罩之中练太极。

类似的画面在不到90分钟的片子中出现了四五次,我个人觉得这个画面借助一种具象化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了女主艾草的一种太极化随遇而安的生活态度。

大概也是这种态度的原因,在影片的结尾艾草才能以一种儿女自有儿孙福的心态接受了自己一双儿女不同寻常的生活。

接着,镜头转向和艾草生活在一起的儿子,我们就叫他小余吧。

小余在校园内推广自己公司多元化的教育理念,身为专业摄影师的小余男朋友,自然是在一边帮着拍照了。

晚上回家,艾草告诉小余,自己要回乡下几天去看祖母。

能够和男朋友单独相处几天,小余自然开心,为了迎接男票的到来,小余还专门换了新的床单被罩。

艾草帮小余拿回换洗床单时,刚好小余在整理当天活动的照片,艾草凑过去和儿子一起看,翻看到最后,有几张小余和男朋友的合照,这也算是艾草和小余男票第一次打照面。

有一个插曲,艾草坐公交去乡下,碰到一对男同性恋,看到他们在车上公然靠在对方肩上时,她拎着包换了个看不见他们的位置。

(想到自己大龄未婚的儿子了呢?!

)艾草走后,小余和男朋友的二人世界,那家,怎么说吧,吃饱了!

晚上俩人准备运动的时候,小余妈打来电话,心里一不小心邪恶了一下。

(画外音:该!

让你俩撒狗粮!

艾草从乡下回来,到家接到在法国留学的女儿电话,说再过几天要回来了。

(前方高能预警,老艾家第二大麻烦即将登场!

)小余男票开车(唉,又一个有车的男人,怎么好事儿全是别人的)载着小余去接艾家女儿,就叫小邱吧。

在机场,小余就见识到了小邱强大的破坏力,因为,小邱带了个女儿回来,黑人混血儿,而且,还没结婚。

(据小邱后面交代,当时发现怀孕的时候,已经和男朋友分手了)

可想而知,在家殷切地盼着好不容易回来的女儿,见到这幅画面,艾草该是多么的震惊。

(其实,我也不知道该用什么字眼形容艾草当时的心情,毕竟我也没有这方面经历,更关键的是,我觉得没啥大不了的啊...<捂脸.jpg>)

接下来影片的核心就放在小城镇生活了一辈子的艾草要怎么接受,并且要怎么让在小城镇的乡下生活了一辈子的婆婆接受,自己一手带大的女儿未婚有女的事实。

谈几个我比较印象深刻的画面吧:小邱回家当天,艾草得知之后,放下锅里还炒着的菜不顾,只说了句“太过分了”就回了自己房间,但晚上还是和女儿坐下来好好聊了聊。

(艾草内心独白:毕竟是自己身上掉下来的肉...)直戳内心的两句话,一句是小邱的“可是我生孩子并没有错吧”,另一句是小邱妈的“你做什么事情都有你的道理,可是,我就一定要接受吗”。

前一天谈崩盘,艾草生气地说不想再看到小邱,第二天早上坐在沙发上的艾草(在沙发上做了一夜,未睡?!

)看到小邱女儿盯着自己,还是起身把前一天包的饺子热给外孙女吃。

(感觉天下父母都这样,刀子嘴豆腐心!

<眼睛湿润.gif>

去乡下给小余小邱祖母做生辰,艾草刚进门就被婆婆指责上梁不正不会管教,艾草当即顶了回去,生气,出门散心,(此处也有一个太极画面),等艾草回来之后,刚巧小余小邱也到了,但碍于祖母和一大群看热闹的人,囧的不敢进门,艾草抱起小邱女儿,一个一个的叫人,改口。

(应该是从这个时候,艾草开始接受女儿未婚生子的事实吧。

从乡下回来,小邱在阳台抽烟,进来之后刚好看到艾草坐在沙发上,借此聊了起来。

艾草问小邱为什么回来,她这种情况在法国不是更好吗?

小邱说她可以不在乎任何人的眼光,如果自己母亲没有接受,心里总会不踏实,还说艾草可以独自拉扯自己姐弟两个,自己一样可以把女儿带大。

当然,他们还聊到了小余,起因是小邱说母亲不要总把事情想的那么复杂,艾草接着话就说起小余,看着挺单纯的,但他的感情问题难道不复杂吗?

艾草之后的一句话,给我印象也挺深的,“你们都是我生的,你们有什么事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做,塞回去再生一次吗?

影片到此,也就接近尾声了,最后就是为一个家庭三个人未来的生活轨迹做出一些不算预言的预言吧。

艾草带着小邱女儿在公园玩滑梯,小邱女儿顽皮,躲起来让阿妈找,艾草发现孙女不见了,焦急地到处找,如果说在婆婆生日宴上的行为是被动接受的话,小外孙女不见之后那种发自内心的焦急如焚,大概就是从心底里把这个黑人混血儿当做自己的亲骨肉了。

所以,在回家的路上看见邻居,也坦言这是自己女儿没有结婚生的小孩,还说“你是全世界最漂亮的小孩喔”!

小邱为了养活自己的女儿,为了不给妈和家里增加负担,生活也不再那么理想化,开始做一些自己并不那么喜欢的事情。

至于小余,虽然在结尾他还是坚持不会像艾草出柜,(熟不知,自己妈早就知道了),但,最终还是决定抛下原本始终放心不下的老母亲,和男票去印度度蜜月去了。

(这里插播一则未提前声明的情况,就是,在影片中间的时候,小余男票曾经邀请小余一起去印度,但是,小余姐姐也就是小邱还在国外,小余不放心艾草,没有答应)

畅所欲言(潜台词:瞎聊)啧啧啧,又到了我们的瞎聊环节。

这部片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无论艾草一家人的生活观念如何的不相容,但母子三人始终都是爱着对方的,即便有的时候相互之间都不理解不明白对方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事儿。

这让我想起了《暹罗之恋》中Tong姐姐在接近结尾时写给Tong的几句话,也是我看了那么多遍一直以来最喜欢的一段画外音,其实我们都是深爱着对方的,只是有的时候太爱对方了,反而会做出一些伤害对方的事情。

而艾草给我一种不同于一般父母的一点,至少是我妈妈无法企及的一点就是,已经接近五十岁的人,却还在努力地学英文,努力让自己跟上时代的洪流,而且,还向儿子表示想要学上网(虽然被小余吐槽连开机都不会)。

相比之下,虽然我妈妈平时也会问我一些上网的问题,但我都很不耐烦,并不是我不愿意去教,而是她从内心不愿意学,在家老是唠叨着自己被时代淘汰了,这也搞不懂那也搞不懂,我说你又不是不认字,你不是不懂,也不是学不会,只是不想费那个脑子。

我妈呢,就嗯嗯嗯的表示附和,第二天接着重播同样的剧情。

这大概就是思维上的差异吧,爸妈都是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的人,说句难听的,连市里都没出过,那种刻入骨髓的求安稳心态,如非逼入绝境,根本不愿去学习新鲜事物、接受新的观念,折腾这些干啥呢...?

连小余妈都无法第一时间接受子女的异样生活,何况是这样的上一代人。

在网上看到过很多说自己出柜之后被父母指责不孝,并扬言不许他/她再进家门,但我还是相信无论发生什么,天底下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也许某一时刻我们会彼此恶语相向,但谁又保证那不是气急之语,谁又能够保证自己不是刀子嘴豆腐心,说好了不在和儿子说话的母亲,不会在他已经上了火车之后还发短信道歉说自己后悔了呢?!

就像我们不愿意父母把自己所认为的那种幸福强加在我们身上一样,你又有什么资格为了自己的幸福和自由,强迫一辈子只求安稳顺遂的父母接受他们认知之外的事情,强迫他们承受街坊四邻投来的冷眼与非议呢?

“你们要怎么过活,要有什么癖好,都离我远一点,后果自己去承担。

”说到底,我还是喜欢小余妈(也就是艾草)的这句话。

父母之爱子,必为之计深远。

或许,有的时候,很多时候,能够彼此尊重,不要强求,便是为之计了!

PS:影片资源后台回复[艾草]自动获取。

更多内容,关注公众号【穿旗袍的书】

 4 ) 你是对的我就一定要接受吗

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词。

台词之后,是我脑袋里设计过无数次的跟家里的出柜。

圈内前辈有忠告:任何时候,绝不能跟家里出柜。

这是中国的国情。

我知道自己一定不会结婚,我知道只要我走出了学校家里就会开始催我结婚,我知道一定不能跟家里说我是同性恋,他们的儿子喜欢的是男人。

我还给自己多伟大的理想:用喜剧的语言去言说悲剧。

为什么不结婚:我是绝对同性恋,女人的身体让我感到难堪。

而我坚信没有性维持的婚姻是可怕的。

性向永远不是错误,而我也绝不能让性向成为我一生背负的错误。

丫说,真不知道以后如果我真去参加你们的婚礼是什么感受。

没有这一天。

为什么不能出柜:我父母以及所有围绕在我父母身边的人,没有一个是有任何可能接受同性恋这个莫名其妙的东西的。

我爸在性上的观念固执而保守。

我记得中学时我上厕所的时间稍微长一些我爸都会使劲锤厕所门,我当时很奇怪,事后回想,估计是他担心我在厕所里打飞机,而事实是,整个中学时代,我都不知道有把包皮揭开这件事,我高考结束后才在朋友那里求教到了清洗包皮这样的常识。

而我妈,尽管她儿子都娘娘腔,却看到李宇春就恶心,就是看不惯。

我曾经想尝试向他们渗透一些同志的事情,每次都会被一阵巨大的气场压抑回来。

我知道,我告诉他们真相的时刻,就是他们下半生痛苦的开始。

何苦呢?

性向这件事上没有谁是错的。

但是,哪怕我是对的,我又怎能去让我的父母接受呢。

我知道我的父母爱他们的儿子,但我真的很怀疑很怀疑,他们爱不爱一个同性恋儿子。

我爸宁肯将我扫地出门,也容不得家里有这样的话柄。

丫说梦见我死了,然后看到我的父母很伤心,她很犹豫要不要告诉我父母我是gay这件事。

我说如果真是这样,就别说了。

至少,这样我成功地保守了这个秘密。

同志题材的影视作品里有不少是鼓励同志出柜的,那些台词无比地鼓舞人心:我不希望到死你都不知道你儿子是谁。

而我们要面对的是:我希望到死我都是你心中那个儿子。

 5 ) 极端?

这部电视片 演得十分的真实 感觉真的有所发生艾草的形象感觉有点像现在八零九零人母,开放但又有所顾忌宋伶宋海这就更代表了现在小孩在中国传统观念下的极端"错误",记得以前看过一个纪录片那上面说在美华人最怕的事就是怕自己的第二代感情方面的闪失,即女儿嫁给黑人和儿子是同性恋,艾草能在这种压力下安然,这种放得开的精神应该是现在家长应该学习的吧...虽说这部片子是在讲述 宋伶宋海的所谓"畸形"的感情,但更一步阐述了现在两代之间的关系,两代之间的矛盾....感觉和白先勇的<孽子>有共通之处....如果我们更看一点又何乐不为啊?孩子的责任还是由他们自己承担的好.....

 6 ) It&#39;s life

勢力的阿嬤大概在不久的將來也會受到人民幣的一塊錢硬幣吧,當鏡頭轉到最後我的想法開始有些奇怪。

還有,那個可以看見中正廟的陽臺,很近。

也許他們是故意找了這樣一個布景。

中正紀念堂,不,現在該叫民主紀念館,或許還會改回原來的名字,不就是這個世界上不同觀點的人們碰撞著的想法么。

他們說父母和子女之間沒有隔夜的仇恨,沒有拗得過子女的父母,只是這個架構這個前提,也許在這個迅速分崩離析的社會中不一定再有效。

碰撞衝撞是逃避不了的,即使艾草走去海邊打一套八段錦,她還是需要回到這個家面對那么多人。

她抱起nina走進屋子的時候需要的不僅僅是勇氣,也許還有那么一點點的絕望,好吧,就這樣了,豁出去了我自己造的孽我也一定得承擔下來。

她挺過來了,靠著兒女更靠著她自己。

看到這裡我也很絕望,這就是人生,無法調和的人生。

我們無法期盼這個世界里不會有衝突,更無法期盼我們自己的生活里能避免衝突。

其實有什麽人造了孽又有什麽人害了別人?

我由此而討厭別人站在道德的高地來批判我,沒有人有這個資格這樣做,若是要比道德,婚前性行為者同性戀们不會比貪官污吏不會比輿論操弄者更差,不是嘛?

艾草接受現實的時候是有那么一點點無奈和絕望的,這就是人生,一方面不得不接受現實,另外一方面,這接受的過程很傷人。

我突然想到,如果也有一個姐姐或者哥哥該多好。

宋伶出狀況的時候宋海可以陪著母親,宋海出狀況的時候宋伶可以端著紅酒坐在艾草的身邊任由她喝下那一口。

這時候突然就想哭,突然就濕潤了眼睛。

其實我也不知道該怎么去面對未來,我也不知道當我的父母知道了以後會如何,而我又如何去面對那種傷痛。

也許陳正凡是個好榜樣,也僅僅是也許。

台灣是片美麗的土地,因為這片土地承擔著這個民族的試驗,無論是民主自由還是社會道德,它都在承擔。

 7 ) 人生缩影之——我们需要这样的母亲

这是在台湾公视13套播的电视剧,是一整个系列,但是每一部都是不同的剧情。

《艾草》是在公视预告里打出的关于讲述母亲母爱的系列中的其中一部剧。

事实上也就是一集而已。

长度相当于一部片时不算太长的电影,一个半小时左右。

概括来说,这就差不多是许许多多人生或者说是许许多多家庭的一个缩影。

这位名叫艾草的母亲,上有一个年迈但是很刁钻刻薄,唯利是图的老母,开家小店经营生意,却总是做一些“不正当”的买卖,譬如往私酿的酒里掺水,一瓶可以多赚三百块。

下有一个外表看似乖巧孝顺的帅哥儿子,但他都三十岁了却还是只字不提结婚的事,实际上他的另一个隐藏身份是GAY。

还有一个送去出国念书,长期在国外居住的大女儿,偷偷在国外与黑人生下一个女儿,却没有结婚。

当然,这些事情,艾草一开始都并不知情。

她在年轻的时候为了要嫁给自己心爱的男人,不顾母亲的反对,毅然离开家里,跑去台北生活,丈夫却在年轻时就病故。

她于是独自一人挑起所有重担,将子女抚养成人。

这个经历,倒是和她的母亲很相似。

她认为自己的儿女都很争气很听话,可以安享后半生。

但却在这时,相继发现了自己儿子是个GAY的事实,以及女儿从国外回来并且带回一个私生女。

她几乎要彻底崩溃。

可是,一个母亲到底可以有多坚强,有时真的令人无法想象。

她从最初气到要赶大女儿走,不认这个外孙女,到后来慢慢地开始接纳了这个孩子,甚至能够坦然地面对众人质疑的目光,大方地对着外人说出,“这就是我女儿的孩子,她没有结婚”。

这个母亲,她直到这样一个年纪,还是在经历着成长,与接受的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虽然看似很残酷,但人生不就是这样吗。

她的儿子,从头至尾都没有向她坦白承认他是个GAY,而她却还是知道了。

女儿问她,“你知道了?

”她说,“你们都是我生的,有点什么事我怎么会不知道。

”不需要太多言语,仅仅因为是母亲,所以都了解。

但是说到这里,让我想起了某些人的母亲,呵,同样是母亲,同样疼爱孩子没错,但是有些母亲却是为了自己的孩子而不惜伤害其他人。

这种母亲的做法,当然还是无法苟同。

学习一下艾草吧,她没有因为自己儿子是个GAY,而去伤害到他的那个男朋友。

这样的母亲才可以称得上是伟大。

话题扯远了,再回来说这部剧。

其实这不是单纯的一部讲述同志的剧,尽管可能很多人都是冲着同志这个标题去的,但它确实不是。

简单来说,这就是一部在讨论当代社会现象的影视作品,同志,未婚生子,这都是眼下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

然而称之为问题,好像又有些过分。

如今这些,都仿佛是在对社会既定的固有准则做着对抗与权衡。

近年来台湾影视作品中,愈来愈多地关注同志话题,但有许多也不排除是为了哗众取宠。

但,不得不承认,这已经是一个数目越来越庞大的群体现象了,那么,或许也就可以归纳为一种社会现象了。

真正的同志,事实上是很痛苦的,不是简单的出不出柜的问题,而是在出柜背后,所要面临和承受的许许多多的压力和舆论。

毕竟,在国内(包括台湾),尽管已经是一种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但还是没有达到能够被社会和普通大众所认可和认知的程度。

所以,我认为剧中人物情节的处理还是蛮符合客观现实的。

艾草的儿子,到最后还是没有亲口告诉母亲他是GAY的身份。

男朋友对他说,“要不要和你妈妈试着说说看,或许她会接受。

”但是他说,“我不会告诉她的,她承受的已经太多了。

”这部剧基本都是在讲家庭的部分,当然到最后还是着实的温情了一把。

就是这两个恋人之间的这段对话。

“你会不会觉得我很没用?

” “慢慢来,至少,你没有逃避你的性向。

”“曾经有想过。

可是,我没有办法逃避你。

”嗯,可能在内地大家对台湾(电视)剧的印象还只是停留在那些比较无聊幼稚的小男生小女生的肥皂剧上,或者是那些大苦大悲大起大落的升级版琼瑶式的民国苦情大戏上,那也是因为内地只引进了这些东西而已。

殊不知,其实近几年台湾影视早都已经向日剧靠拢,关注起了许多的社会现象。

这是好事,也希望这样的作品可以更多一些。

最后,话说回来,我不太喜欢这张海报,说到底,还是有了几分意图博人眼球的味道,单独地放出了这两个男生,还是想让大家把焦点都转移到同志这一热点话题上啊。

没办法,这也算是一种商业需要吧。

 8 ) 如艾草一般平凡的人

多年前看过的电影,如今十二年后再看仍然充满了温情与感动。

主角吴艾草,当年不顾家庭反对毅然而然嫁给外省人,在当年已是离经叛道;而如今,丈夫病逝二十余年,女儿从国外带回非婚生子女,儿子是gay,在传统的家乡这些比艾草当年的行为还要惊世骇俗,母亲的震怒,亲戚的沉默不语,街道左邻的窃窃私语,无一不重重打击着这个疲惫不堪的中年妇女。

于是她只能忿忿不平的跑出去,在如广阔胸怀的大海边,调整呼吸,缓缓地打出一套太极。

当她察觉儿子有事在隐瞒的时候,当她发现儿子开始穿豹纹内裤的时候,当她发现儿子只带男生回家的时候,她是怎么默默消化的?

——或许碰到好一点的女孩,他会有机会改变吧?

当她抱着那个黑色皮肤的小孩一遍又一遍的教她喊人的时候,当她淡然地给人介绍这是我女儿的小孩而她还没有结婚的时候,当她牵着她的小手和她说nina是这个世界上最漂亮的小孩的时候,是什么让她变得如此勇敢?

——还能怎么办呢?

塞回去再生一次吗?

宋伶终是明白了母亲的艰辛,从此生活里只有老人和小孩。

而宋海,当他对小凡说我没有办法逃避你,当姐姐鼓励他说,你爱去哪里就去哪里,要勇敢一点。

他们都是幸运的,不仅有彼此,更有位伟大的母亲。

艾草是一种普通的植物和一味普通的中药,但是在中国文化的元素中却蕴含着丰富的知识和内涵。

人们不仅用它祈福生活的美满和平安,又运用其为自己解除病痛,同时又以艾的温馨,让人们赏心悦目地细细品尝着它的滋味。

这个如艾草一般平凡的女人,终是坚韧地挺立着。

 9 ) 糟糕!BF送我的豹纹内裤,被妈妈发现了

女儿未婚先育,儿子是同性恋她很烦,她很唠叨,她很爱管我,她……她有个全天下共同的名字——“妈妈”!

提起“妈妈”,我们似乎有着太多的话题。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尽管她给了你生命,她也是第一次当“妈妈”。

在当妈这件事上,她在摸着石头过河,免不了一路上跟你发生冲突。

特别是,在价值观问题上,如果你刷新了她几十年的生活认知,她也需要时间消化吸收的,譬如出柜,譬如未婚生育。

插入一句,这里绝不是在为妈妈们开脱,觉得她们做什么都对。

只是提醒一下,也许她跟你一样,带着一身的委屈和伤,踽踽独行。

那么,你愿意走进她吗?

盯着屏幕的你,是不是有点迟疑了?

没事,至少,她会试着走进你。

你看,一位58岁的母亲吴艾草(潘丽丽饰)正在朝她的儿女走来。

一儿一女,刚好构成汉字的“好”,但是命运捉弄,年轻时候的吴艾草并不好。

她爱上了一位比自己大20岁的教师,却没有得到自己母亲的支持。

无奈之下,只好为了这段以爱为名的“师生恋”放弃家庭,离开故乡闽南村落,为情私奔到台北。

38岁的时候,丈夫撒手人寰,给她留下一对儿女。

长女宋伶(周姮吟饰)和小儿宋海(莫子仪饰),就这么平平无奇地长大了。

当她成为母亲,来自儿女的离经叛道,比起年轻时候的艾草,可谓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先是留学归来的女儿,给自己带回来一个私生女。

望着自己女儿跟一位不具名姓的黑人的爱情结晶,艾草错愕了。

如果仅仅是女儿,倒也罢了。

可就在跟自己的儿子相处过程中,也察觉到了蛛丝马迹。

自己的儿子跟其他同龄人大不相同,异常行为的背后,无不向她表达着儿子是同志的事实。

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竟成了自己被群嘲的话题。

艾草恼怒,与儿女争吵。

所幸的是,跟大多数母亲相比,艾草没有在自己的情绪里停留太久,慢慢开始尝试着接受。

生命需要有裂缝,阳光才能透进来。

顺着缝隙中的光,艾草才渐渐看清属于子女的特殊的色彩。

这就是2008年在香港上映的电影《艾草》,同年即获得台湾金钟奖最佳女配角提名。

次年,接连斩获第52届旧金山国际电影节“最佳电视电影奖”和“电视故事片金门奖”两项大奖。

蓝色被单+豹纹内裤=同志标配?

关于母亲根据哪些特征判定儿子是同性恋的,电影中并没有给出像断案一样明确的线索。

镜头切换,家里床上的蓝色被单、阳台晾晒的豹纹内裤、相互依偎的巴士男孩等等,构成了母亲艾草对自己儿子的疑惑。

同样疑惑的吃瓜群众也在纳闷,艾草是怎么知道的,于是借着宋伶之口问了问。

很有为人母的智慧,艾草回应:“你们都是我生的,有点什么事我怎么会不知道!

而另一边,儿子宋海同样选择沉默。

男友陈正凡(唐振刚饰)好心开解,宋海无奈地说:“我们家情况跟你家不一样。

”原来,这么久以来,儿子都顾及到家里,更确切地说是顾念母亲,才一直没有向家里出柜。

贴心的正凡继续安慰:“没关系,我帮你。

不管怎么样,我们一起面对。

”话音落下,等来了宋海的一句“对不起”……

难道是宋海太渣?

当然不——“我不会告诉我妈的,她已经承受太多了,只要她不要一直逼着我结婚就好了。

”这才是宋海内心最真实的想法。

回应亲情的方式未必轰轰烈烈,偶尔的沉默,寄放心里,也是儿子对母爱的一份回馈。

作为枕边人,深深地知道,越是这个时候,逼迫就越是没有效果。

暖心的正凡鼓励着:“慢慢来,至少你没有逃避你的性向。

”本来煽情的桥段,愣是来了一把高糖,宋海莞尔:“曾经有想过,可是我没有办法逃避你。

”空气里,瞬间都是甜腻腻的味道。

感情终不会持续浓郁,总有转淡的时候。

那么,你能想到的细水长流是什么呢?

导演以他特定的视角,给我们呈现着同志小情侣的生活:母亲要去乡下探望阿嬷,儿子趁机行动,把男友接到家中小住。

关起房门,阳光再次洒进来,闪耀着短暂而又欢乐的二人世界。

艾草悠悠,遇一人白首,择一城终老,多好!

今天开始,与33325名基友一起,见证成长,陪伴到老特别提醒:好多朋友说收不到澈澈的推送了,那是因为公众号改变了推送规则,请点击右上角“…”将澈设为星标,就能保证每次都收到。

- END -图 / 《艾草》作者 / 关外臣 编辑 / 李澈 排版 / 金贮

:)猜你还喜欢点击文字即可查看⚡形婚大坑:采精室里,我偷偷打开手机里的同性小电影⚡我一个杭州大帅0,找个对象怎么这么难?

⚡【采访】3个允许BF在外找男人的gay,心里都想啥?

将最积极的能量,传给最多的性少数

 10 ) 艾草

端阳时节草萎萋,野艾葺葺淡着衣。

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由庶名知艾草,印象中端午时节挂在门上那束绿色泛着白绒,或煮艾成汤,奶奶也总是说,艾是个好东西,能祛毒避邪。

而自己只是喜欢那种味道,带着些许草的青涩和花的微香。

三岁成艾,心里总隐约着这样的感觉,艾有种抗拒时间的韧性,也有一种默默守护的意味,守护着一个家庭的安宁,用自己的坚韧与微香。

不知道台湾公视人生剧展中《艾草》为何选取这样一个名字,只是看过以后,确实能感觉到那是与自己心目中艾草相契。

《艾草》并无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一位退休的妇人吴艾草,生长于保守排外的闽南村落,年轻时为了跟大她二十岁的外省籍老师谈恋爱,不顾她单亲母亲的反对,嫁去台北。

38岁时丈夫过逝,独立抚养一女一儿长大。

好不容易把孩子拉大了,坚苦的日子过去了,退休后享享清福,每天练练八段锦,读读英文。

每隔些日子去照顾照顾乡下唯利是图的母亲杨乖。

艾草认为自己独立坚强,让儿女受良好教育,对自己身为母亲的角色满意又自傲。

直到发现一向乖巧孝顺的儿子是同志,而辛苦供养女儿去法国留学,结果女儿带却回和黑人生的私生女。

艾草原本一个完满的世界就此被打破,随之瓦解的则是自己多年来所秉持的价值观与道德观。

她原以为自己和母亲不一样,能独立坚强,让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但当这良好的教育让自己的孩子走向一条与自己设想完全不同的道路时,她不得不去反思自己。

正如人生剧展中这样写道:“台灣從單一族群幾十年間轉變為多種族的國際社會化,上一代傳統的價值觀和下一代極度個人主義的對立,對多數的家庭來說都在承受著這個世代的價值衝突。

艾草這一代的母親是最大的轉折點。

面臨選擇與接受的當下,開放一半的思想是充滿矛盾的,是否每個母親甚且每個人都面臨到自己人生的限制? 要如何勇敢的迎戰呢?”确实,开放一半的思想是充满矛盾的,或者并非是开放到一半,而是在这公开的社会价值观里面隐藏最深却又牢不可破的东西并未被触及,并随着一代一代的社会化依旧传递下去。

换句话说,我们可以容忍别人的“开放行为”、可以接受社会所谓的“宽容”,但当这些就发生在我们身上,或者我们家庭身上,我们就无法再冷静下来,再去谈什么宽容云云。

当初艾草不顾母亲反对爱上大她二十多岁的外省教师,这在当时是如此叛逆和“不道德”,但她开始成为母亲,她开始体会作为母亲角色的那种社会期许,她又开始有退缩,或者去试图改变。

当她隐约知道儿子是同志后,她不断唠叨别人家孩子结婚的事情,来试图去转变,或者告诉自己:“或许碰到好一点的女孩,他会有机会改变。

”又或者再去找出社会道德的这柄大剑,“你们怎么不做些让人称赞的事?

……给你们太多自由,才让你们连那个最基本的社会道德都不看在眼里……你们要怎么过活,要有什么癖好,都离我远一点,后果自己去承担”人,活在这个世界上,确实背负着太多太多的东西。

韦伯曾说:人是悬挂在由他们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上的动物。

或如一句成语:作茧自缚。

但是我们也不由得害怕,当我们撕裂这一意义之网的时候,我们会不会失去自己的栖身之地。

然而,当它真的发生的时候,如果不能逃避,也只能勇敢去面对。

当艾草回到老家给母亲过寿的时候,母亲知道她孙女当了未婚妈妈的事情,艾草不得不去面对……当剧中镜头转向在海边的艾草,面对着夕阳,艾草深深呼吸,打起八段锦,而这时一位徒步旅行的外国人偷偷用相机拍下她的身影。

我不知道她当时心里在做着怎样的挣扎,只是感觉,在这一刻,艾草做了她人生最为艰难的选择。

艾草的女儿带着小孩来到母亲家,街坊邻居都聚了过来,女儿抱着小孩尴尬地站在门口,艾草一把抱过孙女,一个个去叫亲戚,然后来到里屋,喊她母亲“阿祖”,叫了四遍……看到这里,心里真如五味瓶,我想这就是一位母亲能做到的最大的勇敢吧。

但是,即便如此,艾草还在困惑与无奈中徘徊:“我越来越不懂你们的世界,你们是我生的,你们有什么事我会不知道,我能怎么做?

塞回去再生一次吗?

我真希望能这么做”。

说真的,我们无法说谁对谁错,或许这根本就谈不上谁对谁错,当艾草知道女儿当未婚妈妈那一刻的反应,我想任何一个做母亲的人都会有,即便这个孙女是如此的可爱,因为我们知道,如果接受那所将承担的则是来自整个社会的眼光与压力。

所以,艾草是勇敢的,就如她的名字,她要去守护她的家,用自己的那份坚韧。

又是在深夜静静地看完《艾草》,当这座城市都沉睡在月光里的时候,想想,可能在这沉睡的城市里或许也有这样的一个家庭,这样一位母亲,会在这深夜久久无法睡去……艾草就是这样一部戏剧,一个生活的片段,用最平实的对话,传递着最为真实的感情,打动着你最脆弱的心,泛着久久不去的涟漪。

《艾草》短评

其实与同志没有什么关系,如果说一定要扯上什么,那就是这里有一段感情,而这不是重点。重点是,当一个人亲手设计了自己想要的完美,某一天醒来,所有的完美突然都扭曲,而自己应该如何转弯,迈向一段不同的,更为宽阔的路。

3分钟前
  • 流过叮咚。。
  • 推荐

在各种大爱之间加上一对美型的同性爱,不是主线却抢眼。而且都一样的细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完全就是一部台版的《暹罗之恋》。只是结局要比暹罗美好。坚持不出柜的男主也深得我心。

5分钟前
  • 流水线🦊工
  • 推荐

时间会让你接受一切。

7分钟前
  • 崔始源
  • 较差

受不了台湾这种慢吞吞的电影了!

9分钟前
  • Seven
  • 很差

8.5/10 “我能怎麼做?塞回去再生一次嗎?” 母親情緒崩潰的兩個瞬間真的太讓我難受了,或許這是所有性取向不同子女所要面對的現實,你可以一走了之不顧親戚街鄰風言風語,但是活了大半輩子的長輩再也太不起頭。這條路真的很難走,我們難,他們也難。。。

11分钟前
  • 三疊紀
  • 推荐

好妈妈……

14分钟前
  • lutd
  • 还行

白开水一般的剧情,但像人生像生活

17分钟前
  • 不过是一趟人间
  • 还行

个人不同的人生,不同的故事。

19分钟前
  • 榴莲Durian
  • 力荐

知子莫若母。面对孩子的生活方式和性向,接受是最好的态度。

24分钟前
  • 7
  • 还行

做妈的都不容易

28分钟前
  • Pius
  • 力荐

双受

33分钟前
  • 隔岸之雨
  • 力荐

公视出口 品质保证!

38分钟前
  • 但尽凡心
  • 力荐

3.5。

43分钟前
  • heisenberg
  • 还行

很多讨论点,性取向、婚恋观、不同辈之间的隔阂、甚至连佣主关系都有涉及,但离不开爱与包容的母题,尤其是艾草坚韧的魅力。作为一部集大成者的公益电影,把这些都糅合到一个家庭中,可能失真但情感细腻而细致,总的来说非常动人。

45分钟前
  • 瓜。相信这个世界很变态。
  • 推荐

画面特别差,如果能各方面增加电影感,应该是一个挺好的片子

48分钟前
  • sonic monk
  • 还行

五星是给母亲的。。。

52分钟前
  • 桑杨
  • 力荐

57分钟前
  • DioretsaZ
  • 还行

“你们家还真新潮耶!”大妈的临场反应真是满分。

59分钟前
  • 男不优
  • 较差

其实台湾的有些电影刻画人物很深的小温馨的感觉很棒的电影

1小时前
  • YO.
  • 力荐

非常温馨且恰到好处。

1小时前
  • ★麦麦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