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危情时速

Unstoppable,煞不住(台),煞破天劫(港),不可阻挡,无可阻止,Runaway Train

主演:丹泽尔·华盛顿,克里斯·派恩,罗莎里奥·道森,伊桑·苏普利,凯文·杜恩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0

《危情时速》剧照

危情时速 剧照 NO.1危情时速 剧照 NO.2危情时速 剧照 NO.3危情时速 剧照 NO.4危情时速 剧照 NO.5危情时速 剧照 NO.6危情时速 剧照 NO.13危情时速 剧照 NO.14危情时速 剧照 NO.15危情时速 剧照 NO.16危情时速 剧照 NO.17危情时速 剧照 NO.18危情时速 剧照 NO.19危情时速 剧照 NO.20

《危情时速》剧情介绍

危情时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宾夕法尼亚州南部的布鲁斯特市,资深的火车机师弗兰克·巴恩斯(丹泽尔·华盛顿 Denzel Washington 饰)即将提前退休,作为拥有丰富阅历和经验的老员工,他和伙伴们虽然对公司出于成本雇用相对便宜却没有经验的新员工不满,却也无可奈何。这天早晨,弗兰克迎来了新的搭档,年轻气盛的领航员威尔·科尔森(克里斯·佩恩 Chris Pine 饰),新老交替正式开始。与此同时,位于北部的富勒站出现状况,满载危险化学品的777号列车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径自开走,如野兽般咆哮着冲向人口密集的城镇。危险随时降临,弗兰克和威尔即将度过难忘的一天…… 本片根据2001年美国俄亥俄州的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惜己~记录我另一面的生活路西法第一季闪点行动第五季离家路远绝命枪王天才J之致命推理野兽之中野兽危险的恋情杨门女将之再战金沙滩阿叔特赦1959追捕刺客皮卡德罗爱很大鹦鹉为什么不是你寻侠英雄传之伏虎老狗葡萄的眼泪回廊亭快闪部队2:核危机海兽之子原来是美男啊2.5次元的诱惑幸存者第四十五季十二宫等爱在伦敦天主之岛江河之上

《危情时速》长篇影评

 1 ) 把小题大做演绎的毫无痕迹

前天去影院,在《危情时速》和《猫头鹰王国》之间抉择了两分钟之久,最后还是觉得支持大叔。

可能是本人学的专业和铁路有关吧,这片子刚开始调度中心那段,真的很激动,从这部电影可以看出美国铁路行业的科技投入不是很多,以至于旁边的哥们不停的问我为什么他们的铁路上方没有电线,Orz。

铁路管理混乱而且大部分线路是单线运营,片中所提到的“侧线”应该就是避免两躺列车碰撞而铺设的类似高速公路“紧急停车区”的东东。

由此看出,美国的交通结构是很极端的,这种极端也造就了美国这种独特的铁路模式只存在货运(或绝大部分是货运)。

我想到了至今还运行在中国东部省市的NJ5。

以美国的科技水平,把一个人送上时速70英里的火车上应该不是什么难事,但编剧却选择了一个看似不可能的方案,一辆机车挂在后面加反推力,这在现实里是非常危险的事情,大量的特写镜头和呼啸而过的音响效果还是让我紧张不已,不得不说,在剪辑上,这是一部上乘之作。

片中大量的温馨对白是看点之一,两个男人在那么紧张的时候,还在聊关于爱情和亲情的话题,让本片更显温情。

尤其是大叔在谈到两个女儿在美国下层酒吧当服务员的时候,大叔始终都觉得很自豪,正是这种底层蓝领工人的朴实打动了银幕前的观众。

给此片定位成灾难片有点过。

这是一部好莱坞主旋律电影,没有《盗梦空间》的玄机,没有《2012》的特效,甚至剧情单一到一句话就能概括,但我还是把评价加到了力荐,影迷们需要这样的电影,看一遍就能看懂的,商业气息不是很浓厚的,就够了……

 2 ) 依然是老托+老丹,只是这壶老酒陈酿的反倒不是那么香

下午去看的这部片子。

插个花絮,买票的时候售票者忙中出错,给了我一张《生化危机》,多收了8元钱,还好及时退了回去;毕竟老托和老丹才是我愿意看这部片子的动力,况且还便宜(这个理由可以忽略)。

故事本身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故事那当然是老托一项拿手的风格,况且这二位合作的片子共计5部,从水下潜艇到亡命地铁再到时光穿梭,这次选择的是和地铁有几分相像的铁路列车。

故事其实有点老套:一连串的疏忽导致了危机的发生,最终两个底层的平凡英雄挽救了一场灾难,并让他们的生活好了起来。

结局皆大欢喜:好人肯定得到了好报,而无作为的高官也受到了处置。

唯一有点新意的,在背景当中。

老丹饰演的铁路司机,还有72天就要被强制退休,到时候只能拿到一半的退休金,如果没有这次突发事件,他的人生就这样平淡的结束了;而派恩扮演的列车长,是公司倾向于取代老司机们位置的年轻人。

这两个人一个是夕阳,一个是朝阳,在列车上当然口角不断;个人感觉这二位的关系可以在一开始更紧张一些,然后逐步走向一致,只是老丹一向没有那么“暴力”,总是一副“泰山压顶岿然不动”的态度,于是让故事变得有些平淡。

当然最后的结局收尾有些草率,这也是这部片子到最后总给人感觉“意犹未尽”的地方。

在电影院的好处之一是,火车呼啸而过的震动感非常强烈,这也是本片的一大看点;不过这样的感受多了,还是会有些略显厌烦: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每隔10分钟就看着火车呼啸一次。

最后想说的是,有两个地方显得有些多余:其一是小孩子们的火车游览,除了当了一回观众之外就再也没有笔墨去描写(或许真实故事中就是这样的);其二是关于火车制动时,专家的观点到底有没有实施?

个人认为是没有,电影中也没有交代。

 3 ) 真实事件改编成电影的成功典范

我不止一次的说我不懂电影专业,想写影评是因为与心共鸣。

危情时速这部电影赚走了我的眼泪,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确实被感动了。

电影中有二次工人的违规操作、有指挥系统的官僚、有为了减少金钱损失的不负责任、有措施的不切实际;有牺牲、有不被理解;当然更有且重点突出的英雄壮举;最后还有美好的人与事的结局 电影开端没有像众多的灾难片那样平铺大量和谐温馨画面用来与后面的爆发对比呼应。

而是一上来就是第一次违规操作!

用看似漫不经心的手法轻点出事故发生,是一个火车司机违规在火车行进时擅自离开火车,在同事拼命要求回到车上、不能空车行驶时,仍然自信(固执更贴切)下车扳道岔,火车成为初期好像是“滑行车”的事故,开始火车只有15迈,都认为可以追上重新控制它,但事与愿违。

从而一步步演变成一场看似不可避免的灾难。

此时的调度室并没有认真核对事情,也认为是滑行车,喝着咖啡、聊着天,让铁路维护人去扳道岔,引导火车进入侧轨,当这个人告诉调度室没看见火车,应该已经过去了,才意识到这有可能不是滑行车,才开始找司机核对情况和火车货运内容,才知道这是一列栽有危险爆炸品、30节、有动力火车,时速已达80迈。

向上汇报遇到的是心疼钱的头。

与此同时,一名资深司机开着火车头迎向777列车,以期通过减速缓冲让列车慢下来,给其它人创造条件重新上车,但车毁人亡,还被上面说是逞英雄(第一次泪,实在为他不平,人的良心何在?

)。

第二个违规是1206货车(丹泽尔开的火车)被不服指导的新司机(佩恩饰)多挂了五节车厢,使得要求火车离开与事故车相撞的同一条铁轨上时,因火车挂载太长本该能够进入侧轨而不能,导致尾部与事故火车相撞,险些脱轨。

也正是这第二个违规也教育了第一天上班的新司机,使他对丹泽尔这个老司机的指导多了信任。

与事故车相遇后丹泽尔看到了那列火车尾部挂车没有关闭,有与之相接的可能。

他提出反方向用力让火车减速,遭到上峰否定,否定的言辞好熟悉:我开除你!

对所有支持这个方案的人都是:我开除你!

此时我再次流泪,不是感动是共鸣的伤心,与我的上峰是如此相像,遇事总是:你要承担责任!

我撤了你!

好像应该有一丝安慰:这是上司们的通病吧?

大家在积极解决问题时候,你们只会咆哮着撤职查办,伤心自怜的泪。

丹泽尔笑着轻蔑地回答:你已经开除我了,我只剩一个月就要提前退休了。

上峰又对佩恩说:我开除你!

佩恩回答:真遗憾,我刚爱上这个工作。

1206火车在这问答间依然高速追赶着事故车,催泪更浓。

这里有很多桥段相当感人,佩恩问:如果火车真的脱轨,我们呢?

丹泽尔平静的说:那就再多一个事故。

说实话,这样的员工这样的举动身边也不少,上峰们你们看得到吗?

有好的结果你就看到了,不成功则付之东流,我好像不是一个观影者,好像身临其境的当事人,渴望......无数的渴望出现懂人心的上峰。

后面险象环生,最终是制服了脱缰野马。

结局是美好的,最美好的是上峰终于是明白的上峰,那个高喊着开除你的人被撤职,有功之臣都有提拔和奖励,包括那个受伤的勇敢工人,旁白:他还活着,还在工作岗位上,这“淡淡”一语,比别人的奖励还催泪,努力过的人都值得尊重和纪念。

一个真是事件能够写的如此生动接地气,感人至深,值得借鉴。

 4 ) 铁与火中的英雄本色

托尼•斯科特最擅长男人戏,而在如今纯动作片不景气,肌肉男又被《敢死队》等怀旧动作片一并包揽,要想继续在银幕上展现阳刚魅力不是一件易事。

斯科特选择了到十几年前的灾难动作片《生死时速》中寻找灵感,创造性的将巴士改成重达几万吨,遍布钢筋铁骨的几十节大车厢,巨大钢铁的互相追赶、冲撞、翻覆使得影片不需要明星做出太搏命的激烈动作,一样能维持超乎寻常的感官刺激。

而为了增加影片的危机感,斯科特还利用火车这一道具的特点,尽情以有毒物质和化学品的存在制造出潜在的张力,再加上他一贯的快速剪辑来提高节奏,晃动的镜头增加逼真感,使本片成为相当紧凑好看的商业佳作。

本片的一大特点是新闻纪录片式的真实感。

影片前三十分钟虽然没有媒体介入,但斯科特介绍人物出场不带丝毫感情特色,主角现身时完全没有传统英雄片中那种仿佛有人高喊“注意,主角出来了!

”时的气氛渲染。

经验老道带着一丝自嘲的老司机对上脾气火爆的毛头小子,遇上职业中最大挑战的车站女调度员,误打误撞让火车溜走的粗心胖司机,有点浪子气息般桀骜不驯的车站外勤员工,以及那个官僚气十足的愚蠢上司,斯科特完全是以平实的、符合事件发生先后顺序来介绍他们出场,有一种轮到谁了就说说谁的随便态度,如果你在看片前完全没有看过剧情介绍,甚至在这会还吃不准究竟谁是主角。

后半段随着事件的升级,新闻媒体的现身也更加频繁,直到最后成了一场直升飞机全程实时报道的现场直播。

很多动作影片中都要对新闻媒体嘲弄一番,但本片中斯科特反其道行之,让媒体元素为剧情所用,反而发挥出诸多益处。

首先是真实感的营造,观众更容易融入剧情的情绪。

片中大量画面都以电视新闻画面呈现,对于电影银幕前的观众,尤其是熟悉片中电视台画面的美国观众,会产生一种真人真事的心理假象,就如坐在家中观看现场报道一样,情不自禁的和片中观看着新闻的“观众们”产生一致的情绪体验。

然后是使剧情更紧凑,电影的主线是一老一少试图停止列车,但只是这样未免单调,执法机关和官僚机构的无谓挣扎必须放进去填补空缺,同时烘托出主角的智勇双全,这时电视新闻就很好的担当了这个任务,新闻的好处在于它不需要以镜头交代前因后果,很自然的用播音员念稿的方式迅速交代了沿途的情况和一些失败的停车尝试,不会有任何“以大段旁白交代情节”的二流电影的刻意。

同时,新闻还能迅速让主角的家人了解到情况,对于感情戏的渲染是很好的载具。

丹泽尔•华盛顿这是第五次与托尼•斯科特合作,演技一如既往的炉火纯青,但稍显老态。

以往的合作中,他要么是绝对的男一号,比如《怒火救援》和《时空线索》,要么是担任片中双雄对峙的较强一方,比如《红潮风暴》和《地铁惊魂》,而这次和好莱坞新一代小生克里斯•潘恩合作,虽然仍是双雄,但就有点沦为了次主角的味道,更像是《石破天惊》中的肖恩•康纳利。

他沉稳老道,插科打诨着言传身教后辈,那股老蓝领的气质叫人充满信赖,只要他说一句“追的上”或是“不会脱轨”,我们心里就百分之百有了底,至于更多激烈的动作戏,则让位给了年轻人。

华盛顿卖着老命奔跑在车顶上,终于遇到了跳不过去的缺口时,潘恩上阵并搞定了火车头,这似乎是一种暗示着新老交替的隐喻。

全片套用了好莱坞典型灾难片的叙事模式,用我的话来说,就是“吓你一跳,哄你两下”,如是不断加强,直到最后一跳之后,就完全不哄你。

电影开场走失了火车,吓你一跳,随即情绪前趋缓和,寻回火车的措施显得并不复杂,人物也不紧张,安抚观众的情绪,之后出现了火车全速行驶的交代,又陡然升高情绪,不断这样反复,直到影片进行到40分钟时的最后一“哄”,一次很有希望的停车行动却意外失败,进入影片的高潮动作,俩主角开始大显神威,之后也就没有再哄的必要,一爽到底,观众的情绪在一起一落的调动中波折越来越大,最终完全被剧情所感染。

托尼•斯科特的电影一向很喜欢讽刺官僚主义,本片亦不例外,愚蠢自私的官僚被嘲讽的淋漓尽致。

但斯科特是聪明人,他知道一味的以低智商的方式来表现几个官僚不仅老套而且影响影片节奏。

他的方法有效的得多,只用寥寥几个镜头交代官僚为了保护自身利益所作出的自私选择,然后以火车摧枯拉朽的气势来表现这些徒劳的举动完全被碾碎而失败,另一方面,两名主角做出舍身追车的英雄举动,却完全是自发的结果,上路之后才有对上司的交代,再加上两人最后毫无悬念的成功,更是给短视的官僚一记响亮的耳光。

如此既能让故事一气呵成,又巧妙达到了讽刺目的。

值得一提的还有本片的家庭温情戏,实在是简洁明了但有效果卓著到了可以成为此类电影楷模的地步。

通常动作片为了增加主角形象的立体和丰满,总免不了要交代一下他们的家庭关系,但由于这类情节和全片的激烈主题往往没有关联,稍微处理不好就容易成为鸡肋和睡点。

但斯科特在本片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堪称标杆。

两主角相遇之初,以华盛顿和女儿的一通电话,潘恩随口说的“有老婆”和之后一通十几秒的电话,不但立刻交代清了二人的家庭关系,居然还巧妙的带出了悬念:观众都能看出潘恩肯定是遇到了家庭麻烦,但究竟是什么,他却没有机会细说。

注意!

一部以动作为卖点的电影,观众居然对主角的个人生活产生了好奇,不能不说是斯科特的神来之笔!

之后的情节中,有一段主角的火车头追赶列车的时间,这段戏本来应该是相对沉闷的,但前面的悬疑却在此时得到了解答,潘恩“正好”趁此时间坦白了他的感情故事,从而让这段本来会产生尿点的情节产生了额外的张力,一方面,观众的疑问在此得到了解答,对主角的性格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也使观众能集中注意力关注接下来的精彩戏份,对于穿插其中的主角家庭成员在电视新闻前的表现,也能有更多的认同和理解。

本片是一个英雄勇拦火车拯救生命财产的故事,当然是有一定的励志成分在里面。

但我看完全片,觉得最励志的还是潘恩和华盛顿的如下对话,我想大家都懂的:潘:我给她打了两星期电话,她一个都没接。

华:接着打,不管她接不接你都要打,别轻易放弃。

文/方聿南

 5 ) 火车声

终于了却没看过首映的遗憾,虽然片场空荡荡的,虽然明天中午还得去广州,虽然查不到全球是不是也是今天首映。

IMBD又TMD被屏蔽。

而且,还在影评里抢了上映后的沙发。

发现,之前有好几片,不知道为啥被删了。

刺激是刺激,但这种被刺激的感官主要集中在听觉上。

轰隆隆的火车声,仔细听后发觉,火车声里,夹带着一些诡异的配音,而使人产生更强烈的恐惧感。

影帝的魅力没能在剧情中得到充分的彰显。

坐火车的镜头让人直接联想到《SPEED》,生临生死之际给家人打电话的片段让人想到《世界末日》。

影片的亮点是这个故事是真人事迹改编。

为什么主人公清楚知道如果火车对接,将有一半可能会被因脱轨而被撕裂。

还毅然决然在那么短却能够思索的时间内。

决定冒这个险呢。

逞英雄,出风头这个可能,第一个从我大脑里PASS掉。

片中的年青人,很有可能一时义起。

抛开一切,只选择自己认为对的事去做。

但丹泽尔饰演的即将要退休的大叔,看他在整个过程的机智果敢,他是怎么做这个决定的?

可惜故事没表述,后面的采访似乎是故意忽略这点,留给观众猜想!

谁知道!

我不得不想到宗教,尤其那种年龄的人总是会更虔诚些。

我由前两年的开始相信,现在又开始否决它了!

不管是什么原因,这样的英勇行为,总是该受人尊敬的。

看到最后那个肇事司机的工作我不地道的笑了。

这样的故事片,我相信广电局肯定是举双手欢迎的。

看看现在的社会,低俗的节目,无耻的商业竞争,罪恶的ZF与民争利。

真实故事的温暖还是有温度的!

 6 ) 必须要打五颗星

盗梦之后,垃圾片横行。

终于有一部像样的电影出现了。

虽然是传统的美国英雄式情节,虽然不如上个世纪的生死时速,但至少让我回到了久违的电影世界。

五颗星,必须的!

 7 ) 《危情时速》:手术刀般的商业片

注:我必须要明确一点到是,本文对《危情时速》到评论都是基于一个假设,这个假设就是——影片所讲述到故事完全是虚构的。

因此,如果正好读到这篇文章到朋友千万不必和我纠结诸如“事实就是如此”之类的。

再退一步说,如果这个事件真如影片中那样极具戏剧性的话,那我只能说,这生活真的就TMD是场电影。

在电影上映之前,我没有看到《危情时速》有什么大规模的宣传,若不是丹泽•华盛顿(虽然他之前主演的《艾利之书》是我最不喜欢的电影之一),那张庸俗的海报和那个庸俗的片名甚至不会让我有走进影院的愿望。

但看到电影之后我才发现,这部毫无冷场的影片的低调和其质量简直不成比例。

托尼•斯科特在折腾《危情时速》时,就像一个牛B的外科手术医生,刀刀精准,不多一刀也不少一刀。

正是因为有这种极具专业的“外科手术导演”,才让我们看到一部如此精彩的爆米花电影——事实上,这部电影不能说是爆米花电影,因为在影片中那部失控的火车慢慢加速直至飞奔之后,你的爪子可能可能会在剩下到时间里在泡爆米花澡,直至你的爪子充满了那腻味的甜味,或者有颗爆米花会在你到嘴巴静静的躺上一个小时,直至被泡软。

简单来说,看这电影吃爆米花显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有两类电影是不适合边吃爆米花边看的,一类是极需要脑子的,比如前一阵子的《盗梦空间》,还有一类是会让你忘记吃爆米花的,比如《危情时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爆米花的需求程度可能和电影到优秀程度成反比)。

《危情时速》集合了一部好莱坞标准主旋律商业片都具备的元素:亲情、爱情、火爆的场面,孤单英雄以及大团圆结局,甚至连影片主角的设定也是充满了美式味道。

影片的两位男主角均遭遇一定的家庭危机,老的是亲情危机,年轻的是爱情危机,这种略带“不完美”的设定往往使主角的英雄行为更打动人,也更能使最后的大团圆更让人激动。

如果这种设定是基于电影的艺术夸张的话,那我只能说,托尼•斯科特是彻底找到观众的痒处,知道怎么挠,才能让观众舒坦。

知道怎么扰后,就要看挠的力度和持续的时间。

《危情时速》就像掐着秒表一样准确,总是在合适的时刻出现观众所需要或者说所渴求的情节,纵然这种情节是观众所可能猜到的。

甚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观众希望出现什么样的情节,托尼•斯科特在吊足观众胃口后便给捣腾出的情节。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托尼•斯科特这样的导演,才算是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看完《危情时速》,你感受到了亲情,感受到了爱情,感受到了飞驰的火车给你带来的窒息感,感受到了火车倾覆所带来的震撼,甚至还让你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贵。

一部商业片已经做到了这些,你还能继续渴求什么呢?

所以,我给个建议,找个时间进电影院,好好感受这样一部不装B,又略带矫情的标准好莱坞商业片给你带来的酣畅淋漓!

 8 ) 精彩紧凑,以致于我去找到了其背后的"真实事件"

事故报告见: http://kohlin.com/CSX8888/z-final-report.htm2001年5月15日,csx公司的一辆火车头SD-40-2 携22节满载,25节空载,共近50节车厢,拖重达2898吨的情况下, 从Stanley Yard,ohio 出发,在无人操控的情况下行驶了近66多英里..事情的起因与电影类似, 不同的是车头司机拉到了道闸,但因为火车意外的加速到12mph ,外加雨天, 司机没有能够登上车, 在够到把手被拖行80英尺后,火车正式开始进入无人驾驶状态.在kenton.ohio, 近67英里标志处, 司机驾车头Q63615赶上SD-40-2, 在时速50mph 的情况下连接并启动动态刹车装置. 时值路过南Kenton31道岔,等候的CSX 高级员工 Jon Hosfeld 跑步赶上速度降到 12mph 的SD-40-2,立刻关死制动. 车遂停止.原始新闻 资料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N6jX4S8v8&feature=related

 9 ) 危情时速

《危情时速》的故事来源于一桩发生在美国俄亥俄州的真实事件。

2001年5月15日,俄亥俄州的东北部的一条铁路线上,铁路工作人员发现一列车头后面挂着长达47个车厢的火车,并没有按照预定的计划行驶,而是一路朝前冲。

这列失控的火车不仅体积庞大,车厢众多,最让人害怕的是其中两节车厢装载的是工业废料和剧毒物质,如果这些剧毒物质在当地倾泻,扩散到空中或者水里,都会给当地居民带来致命危险,而且会造成长时间的生态污染。

为了避免灾难的发生,火车公司一方面调整其它列车的线路,避让这列“脱缰”的庞然大物,同时还派出经验丰富的火车司机驾驶一辆单独的火车头跟在它后面,并单独的火车头的钩舌与失控的火车的钩舌连在一起,让火车头刹车拖慢前面列车的速度,然后让一个驾驶员爬上前面那列火车,这才将它停下来。

火车公司对于这列火车狂奔的解释是,驾驶员心脏病发作,失去了对火车的控制力,而警方发言人却声称,拦下火车时,车上根本就没有驾驶员。

  在整体剧情方面,电影《危情时速》对于此事件的改编并不太大,只是对一些细节进行了戏剧性的夸张。

例如本来列车在一条比较偏僻的线路上跑,在电影中变成了向着人口密集的生活区直冲过来;两车厢的工业废料和有毒物质在电影中被乘以四,变成了满满八节车厢的、有毒且易爆的化学物质,爆炸威力的覆盖面积将达到方圆45公里;靠单一的火车头吊队尾拖后腿的办法,对于电影来说也太保守了,所以影片中铁路公司先安排一名老司机驾驶一列双机SD40-2机车拦在777号列车前方试图让它减速停下并带入侧线岔道,但未成功,老司机车毁人亡。

于是丹泽尔·华盛顿要驾驶火车头从后面勾住暴走列车,然后朝反方向加速;登上失控列车的方式也更为惊险——被从直升机上吊下去;如果像现实中那样有惊无险地停住火车,对于电影来说也是不可以接受的,所以导演安排老司机所在机车发生爆炸,将破坏和损失控制在既不算惨重又让观众觉得刺激的程度。

 10 ) 中国铁路还行

春节最后一天假期,选择了这部片子做收尾,必须5星!

原因是4星的片子+1星的感情——咱是火车司机的儿子啊!大天朝尽管事故没少出,理论上这样的事情是不会的,因为机务、车站、工务等等的人员比电影里面一个司机一个车长的配置豪华得多,面临下岗啊,换头啊,等等的体制变革时,父辈们从未放松过。

客观的说98分钟的容量,来自于简要的剧情和缺乏高潮的故事,与747绝地悍将那样送部队上飞机比,大美利坚送个人上不去火车太扯了。

但是新老两代主演的表现弥补了故事性的差距,而紧张的尽头切换,也紧抓眼球,毫无尿点。

铁路工人,其实一辈子就是在琐碎的小事中守卫安全的,希望将来铁路博物馆能播放这个片子,做安全教育。

大天朝如今高铁横行了,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货车是如何运作的,今年花了半个小时领老爸逛了东郊的铁道博物馆

《危情时速》短评

要不是真实故事改编的,估计很多人会challenge这个故事的整体逻辑~

4分钟前
  • JoAnn
  • 较差

简单的剧情映射些许道理 不得不说本片的看点在于出色的剪辑

7分钟前
  • 饭捕头
  • 还行

老美真是厉害,这么简单的故事都能拍得如此紧张有力,但依然掩盖不了它爆米花电影看完就忘的本质。。。。虽然丹泽尔加入但戏也太少了吧,,他这2年跟火车很有缘分呐~

11分钟前
  • beborn
  • 还行

我怎么觉得挺无聊的呢,,就男主还可以看看

15分钟前
  • 小糖
  • 较差

影片进行到52min时,主演才真正登场进入角色.人物刻画基本为0,通篇甚至可以看做列车剪辑的mv.丹泽尔最差的一部电影,这种片作为影帝缺钱也不要接,好不?(ps.台版还真是直译啊,煞不住= =...)

19分钟前
  • 憨口水娃儿
  • 较差

一个简单的故事

23分钟前
  • 小老板
  • 还行

论演技,还是丹泽尔.华盛顿老辣。

27分钟前
  • 猫知道
  • 还行

托尼斯考特算是把好莱坞主旋律动作片做到极致了,如此没料又俗套的故事都能拍到这样精彩实属不易。不过最好看的还是Chris Pine的脸。

28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Tony Scott太牛了,这么简单的题材被拍得扣人心弦紧张刺激,有让你飙泪的泪点,几乎没有尿点,拜服啊。

30分钟前
  • 安东
  • 推荐

幸亏看了豆瓣评论,没有错过这么个激情澎湃,让人紧张刺激但片名很挫的电影。不过拷了同事一个很烂的版本,字幕一直滞后,最后滞后了232s= =###画面断续。如果是个更好的版本的话肯定看得更爽。不过影片最后解决问题的方法竟然那么简单,早干嘛去了,一开始就该跳车啊喂!该接的电话一定要接别赌气。

31分钟前
  • 🐳居北望南🦥
  • 还行

托尼斯科特 哈哈

34分钟前
  • 淘金汉
  • 较差

节奏几近完美的美式主旋律动作片,一个字“快”,速度快、剪辑快……扣人心弦!在高节奏的叙事中还带出了丰富的背景信息,这点很难得。咱们工人阶级力量大……

37分钟前
  • 鱼丸粗面
  • 推荐

剧情挺紧张的,还是不错的

41分钟前
  • 已注销
  • 推荐

Tony Scott合格的流水线产品

42分钟前
  • 挺有意思
  • 还行

全程像在解一道令人头疼的高一运动学物理题,答案有种“个人英雄主义可以超越动量定理”的气势

47分钟前
  • 糖紫
  • 较差

这种普遍的责任感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会如此的强大。

50分钟前
  • 黑胖砸儿
  • 推荐

分分秒秒扣动心弦

54分钟前
  • 匡轶歌
  • 推荐

像《危情时速》这样的主旋律电影,看看他们是如何在强大而精密的商业包装下来诠释人定胜天这样传统的对抗灾难主题的。这个差距不仅仅是表现在制作能力上的,让一个平时充当社会底层基石的普通人,在关键时刻成为撬动地球的杠杆支点,由此来传达符合主流价值观的人性主题。

59分钟前
  • 许侠客
  • 力荐

剧情老套,贵在真实,翻译很烂歪。

1小时前
  • 兜兜未来
  • 较差

我只能说在吉隆坡看电影好便宜

1小时前
  • regerjay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