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隐秘的生活

A Hidden Life,隐藏的生活(台),隐匿生活,隐秘生活,拉黛贡德,Radegund

主演:奥古斯特·迪赫,瓦莱丽·帕赫纳,玛丽亚·西蒙,卡琳·纽荷瑟,托比亚斯·莫雷蒂,乌尔里希·马特斯,马提亚斯·修奈尔,弗兰茨·罗戈夫斯基,卡尔·马克维斯,布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英国,德国语言: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年份:2019

《隐秘的生活》剧照

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1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2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3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4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5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6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13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14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15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16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17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18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19隐秘的生活 剧照 NO.20

《隐秘的生活》剧情介绍

《隐秘的生活》长篇影评

 1 ) 当一只蝼蚁誓死捍卫内心的信仰

多年前,看过一部在影院上映的美国电影《血战钢锯岭》。

讲一位捍卫心中信仰不愿意持枪的美国士兵,历经坎坷,差点被军事法庭判重罪。

最后却意外地无罪获释,军队最终也允许他空着两手上战场。

结果在战场上,他又以“不持枪”的同样执著态度,专门负责将受伤的战士扛下火线,接受治疗。

就这样救下许多条人命。

救下的既有盟军的战士,也有敌人阵营的人!

他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散发出上帝的光芒。

这个不真实得像童话一般的电影故事,据说是根据二战期间的真人真事改编的。

成为一个弘扬“美国梦”的极佳案例。

这个故事令我有所感触。

当时还写过一篇观后感。

然而我也知道,这样的故事,在世间,就算存在,也是极少极少。

它的存在,还有一个大背景:民主的社会体制。

即便这样,那位战士也被视作异类和怪胎,受尽不解和不屑的目光——至少在他成为英雄之前。

并差点,被军法处置。

换一个体制,同样的坚毅,只有血和泪——哪怕你心中怀着再崇高的精神。

《隐秘的生活》,是大师级导演马力克继《细细的红线》之后,又一部二战题材的电影。

2019年问世。

这部接近3个小时的电影,讲述了一个极其简单的故事。

一位奥地利农场主,认为希特勒法西斯是邪恶的,是违背上帝意愿的,因此他坚决不愿意宣誓效忠希特勒。

在这种坚持之下,他及他家人的生活,是如何步步艰难,乃至最终,他本人走向毁灭的。

3个小时的电影,其实没什么情节。

大量的主观镜头,展示的是,当主角认为希特勒是邪恶的,拒绝做那个著名的手势并喊出“希特勒万岁”之时,围绕在他身边的各种人的各种话语,他本人的种种遭遇。

如果你是一个习惯了看情节曲折的爽片的观众,这个片会让你觉得非常无聊。

然而如果你对电影展示出的主角内心的坚持和他所遭受的境遇,乃至眼看着最终他被处死,你会感觉到愤懑、压抑和无力。

为什么马力克在2019年之际,距二战结束已70多年——这是许多人从出生到死亡的长度——之际,还要拍这样一部闷片,展示的只是一个蝼蚁般的生命,所作出的看似无谓的内心坚持呢?

我想许多观众一方面为主角的坚持精神所感动,另一方面也有不解,正如电影中许多个角色劝告主角的那样,何必呢,你何必这样固执呢,在所有人都低头宣誓效忠希特勒之际,你的不低头,能影响什么呢,能改变什么呢?

何况,你可以只是表面上做做样子呀,你喊出“希特勒万岁”的时候,又不因此少块肉,但日子就会好过得多,你可以在内心不同意希特勒呀。

人生不就一场戏嘛。

你何必那么死较真呢?

你这样搞,最后是会杀头的呀。

那些聪明人,一个个都抱着关怀的态度,这样劝告主角。

他们既希望这个人不要给自己所管理的辖区带来麻烦,也希望他不要自找不痛快。

你好我好大家好,只需口头上一句效忠罢了。

何况,这家伙,有爱他爱得如胶似漆的漂亮妻子,有两个可爱的孩子,还有一位前半生受过许多苦、晚年理应享享清福的母亲,更何况,这家伙在风景如画的山区,有肥沃的土地,有阔气的农庄。

表面的效忠换来的是全家人幸福生活的保全呀。

等捱过战乱岁月,可以依然过岁月静好的生活呀。

而一个坚决不喊出口的抵抗姿态,是会毁了这一切呀。

你说这家伙,总是开不了口表达对远在天边的领袖的效忠,这不是傻X行为吗,何苦呢,何必呢,装装总是可以的嘛。

随着他逐渐陷入深牢大狱,他的母亲希望他转变态度,本来理解他支持他的妻子,也逐渐转变了态度,希望他……能改变态度。

虽然口头上没有说出来,说的只是“无论你是怎样的态度,我都永远支持你”。

乃至在他已被判决死刑后,掌管牢狱的头目还是拿了张悔过书在他面前,告诉他,只要他签个字,可以替他争取免于刑罚。

我相信他也是动摇过的。

面对这明显失衡的天平,这过于轻松的一个动作所能换来的巨大的好处,面对家人,想到自己肩上的责任,面对爱人充满期待的眼神……我相信他是动摇过的。

然而最终,就像一个关节直得太久都失去灵活性不知怎么弯曲一样,他签不下那个字,服不下那个软。

如果他签了字,服了软,他为前面那些坚持所付出的一切,所受的苦难,所面临的羞辱,又算什么呢?

关键是:他所坚持的信念,一旦崩塌,今后他还能有尊严地活下去么。

所以,这个傻X一样的家伙,终究选择了不签字,不服软。

他最终走向了死刑执行室。

坐在室外等死的时候,他瑟瑟发抖。

然而最终,他还是受了那一死。

他不是一个英雄。

他死后,甚至很快,人们就遗忘了他。

最多,那些人会想起:有过这么一个傻X,做着那种无谓的抗争,不听任何人好心的劝告,最后害死了自己,害惨了家人。

他就是一个多他一个不算多,少他一个不算少的蝼蚁般的生命。

这样的献身何必呢?

我想这是这个俗世绝大多数人的想法,所持的立场。

那些弯过膝盖的人,会将弯膝盖进行合理化。

会认为这是生存在这个世界,有时不得不做出的“权宜之计”。

而那个真正选择了不弯膝盖的人,会被当作一个傻X。

如果这个傻X,用自己的牺牲,换来了世间一些格局的转变,那也是值了。

那也堪称英雄。

就像耶稣那样。

然而,并不是这样的。

耶稣是一个英雄。

被称作救世主。

而这个牺牲自我的人,没有改变什么。

只是改变了自己及与自己密切相关的人的生活。

还是负面的改变。

我想,马力克大师在那场战争结束70多年后,还来拍这么一部电影,还把篇幅搞得如此之长,如此细腻地为我们描述了这么一个生命的处境。

是要让更多的人来思考一个存在主义的命题。

对于哈佛大学哲学系毕业、然后又在大学教哲学课教了二十几年的马力克来说,这个据说也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电影,一定促使他做了许多终极思考:人活着究竟是为了什么。

人应不应该只是为自己心中的信念而活——哪怕为了捍卫这个信念,自己会失去一切,甚至会让自己至亲之人付出惨痛代价。

还是说,为了获得俗世的幸福和安宁,人不应该那么执著地追求“形而上”的原则和真理。

如果一个人像耶稣那样作出牺牲,承受命运之痛,却不会带来像他那样的效果,这样的“牺牲”究竟有无必要?

我想,当马力克花如此大力气,讲述这么一个如蝼蚁般生命的个人选择的故事之时,他也是想提醒世人:总有那么极少数人,跟你的追求不一样。

哪怕那样的追求不会换得任何实际的好处——顶多只是获得内在精神的一致,做到人格的自我完整。

如果这个世界上,彻底没有了这样的人,人类,是否还配称为人类?

虽然这只蝼蚁,看起来度过了悲惨的一生。

但当他做出宁可牺牲自我也不背叛内心的时候。

他,已经不再是一只蝼蚁了。

他比那些支配他人命运的掌权者、孔武有力的人,那些学富五车精通世间各种学问的学者,要牛逼多了。

他看似充满极端的不自由。

然而,他也是最自由的人。

因为,他宁可为自己所不愿屈服的事情,赔上所有。

也绝不为了苟延残喘的生活,去弯下自己的膝盖。

这种内心的强大,接近于神。

“人生而自由,而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我们也许无法选择自己的处境。

但我们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态度。

当能选择自己的态度时,便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我相信马力克在拍这部电影时,内心也装着这样的答案。

 2 ) 信仰的故事

(拖久了想起来这个写了没有发)剧透警告!!!剧透警告!!!剧透警告!!!马力克回来了,只是,这次他有点不太像之前的自己,是革新也是回归。

从新世界开始,甚至可以说是从细细的红线开始,马力克逐渐把镜头分给到主线之外的自然世界和人,藉此来辅助主题的表达。

这一方式在生命之树里达到一个顶峰,并最终走向时间之旅这样的记录影像。

之后他的几次尝试都颇有争议,喜欢其形式的爱得要死,不能忍受的观感疲惫。

这一回在隐秘的生活中,他回归了叙事,但又不止于叙事。

这次比之前的任何一次都要专注,专注于一个事件本身。

马力克没有过分花笔墨去渲染自然风光、宇宙洪荒或者历史社会,有一点点二战的记录影像出现,但只是作为背景的衬托。

这个作品更加凝聚,专一,完整。

二战是一个背景,甚至没有出现炮火,没有出现敌军,所有的镜头或是在拉黛贡德那个小村庄里,或是男主Franz所在的监狱、牢房。

观众的视角其实是被限制的,关于纳粹我们看到的甚少,只是见Franz所见,听到的也只是邻里的话语。

因而只能关注男主一家的动向,让我们更接近他的内心所思、困境,触摸他的挣扎。

将近三小时的作品里依然充斥着诗般的絮语,熟悉的广角镜头和主角内心无尽的碎碎念。

形式上可以说继承了其一贯的风格,关注环境和人物于环境中的运动,出现人物时,多给中近景平仰视角,而放空镜时则是宏大的远景。

流畅的剪辑加上James Newton Howard沉稳的管弦配乐,就算抛开故事也是极大的视听享受。

隐秘的生活一言以蔽之,讲述了生活在拉黛贡德的Franz因个人信仰拒绝纳粹德国的兵役征召,遭到牢狱之灾离开故土并被判刑的故事。

影片可以以Franz被带走关押离开拉黛贡德为节点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的环境是拉黛贡德这个山里的小村庄,主线为Franz一家的生活,以及男主人不应征召内心的挣扎。

田园风景家庭琐碎可为其内心信仰诞生的基础,一种牧歌式生活的追求,自然与外在纳粹的扩张相左。

景观设置会让人想起天堂之日,而人物在麦田中的游走起伏,会唤起前作中的经典画面,一如细细的红线里士兵在瓜岛山岭的高草丛中游走,以及新世界中人物在美洲大陆矮树丛间的穿梭。

新世界马力克不是第一次让一个男人在自己的电影里苦行求索,从新世界到圣杯骑士,我们都看见类似的身影,只是Franz似乎是最决绝和近乎固执的,他没有留恋自我,可是他留恋爱人与家庭,那是他最后的羁绊。

他做好了受难的准备,对,是受难,为自己的信仰殉道。

在Franz被抓走后,环境出现了分割,叙事也分为双线,一方为在狱中的Franz,一方为在家中的妻儿。

Franz在狱中受苦,而妻儿也在家中受到邻里的排挤。

此时出现更多女主人的内心刻画,其实妻子对Franz思想的形成作用非常强大,这里表述稍拿捏不当,就会变成Franz为了自己的固执抛妻弃子,然而其实恰恰相反,他的坚定信念都源于妻子,源于这个家庭。

这个家庭内核的出现似乎照应了生命之树的主旨。

妻子对Franz最后的访问,坚定了Franz的决心,影片也进入最高潮。

然后就是那个非常锋利的闪回,在最后时刻,记起的都是你当初的模样。

隐秘的生活,更加贴近个人信仰的坚持而不是简单的反战反纳粹,从内核上讲近乎于远藤周作的沉默,Franz一次次地向上帝寻求答案,得到的回应只是冰冷的沉默。

牧师的回答已经不是他所寻找的纯粹,Franz只能不断拷问自己,将自己置身那场思想的狂热之外,置身于险地,才能有一点点接近他所寻找的答案。

它无关乎一个人对国家历史的抗争,无关乎此举是否伟大、能影响多少人、开化良知或者动摇纳粹的思想。

那些都是不存在的,就像布鲁诺·甘茨扮演的军官所说:“出了这个门就没有人知道你了。

沉默沉默中的传教士最终表面妥协以换取他者的生命,而Franz毅然不愿签哪怕一纸空文来口头效忠纳粹,他是那个最坚定的圣徒。

写在后面后来想起来去谷歌Franz的人物原型,写道他“后来被尊为殉教者并举行了宣福礼”。

大概这部电影更多的是一个信仰的故事。

 3 ) 隐秘的生活 隐秘的英雄

罗曼罗兰说,真正的英雄主义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在这里,我很想补充一点,那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后能依然坚持自己本心的同样也是英雄。

泰伦斯·马力克导演的电影《隐秘的生活》就讲述了这样一个无名英雄。

奥地利农夫弗兰兹和他的妻子范妮,原本生活在一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里,这里的人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平静又安宁的生活就像山涧的小溪一般,静静地流淌着······可是,随着二战枪声的响起,小山村里的恬静由此被打破,年轻力壮的弗兰兹也毫无疑问地被征进了部队。

在军队里,士兵们除了每天进行军事训练之外,还会观看宣传德国纳粹的相(xi)关(nao)影片(奥地利在二战之前被德国吞并,许多奥地利军人加入了德国国防军与盟国作战),弗兰兹对此并不认同,他认为这场战争就是在侵略其他国家,是一场犯罪。

两年后,弗兰兹服完兵役回到家乡,和妻子、孩子们继续过上了安居乐业的乡间生活。

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弗兰兹再次被征召,他明确表示会拒绝加入战斗。

但村里的人却不理解,认为这是一种懦夫行为,于是全村人开始孤立他和家人,对他们进行各种劝解、谩骂和讽刺。

弗兰兹为了保护家人选择了妥协,他来到部队报道,在入伍之前军队里有个入营仪式,即宣誓永远效忠希特勒。

弗兰兹抗拒不从,于是被关押进了监狱,在里面受尽了折磨,最终于一年之后被执行死刑。

影片中有两条线在同时进行,一边是狱中的弗兰兹,承受着狱中的虐待和不公,另一边则是家中的妻子范妮,在家带着三个娃、照顾老人、做着繁重的农活不说,还要遭受其他村民的白眼和欺负。

可哪怕双方都过着苦难的日子,弗兰兹也依然坚守着内心的底线,无论谁来劝说,他也不愿欺骗自己;而范妮也是一如既往地爱他、支持他。

这两位苦行僧般的生活,以无声地方式向当局抗议,反对战争。

虽犹如蚍蜉撼树、螳臂当车,可让人无比敬佩,这样的勇气和决绝,是绝对值得称颂和赞扬的(这可是由真人真事改编的)。

当看到村长极力鼓吹纳粹思想,村民们对弗兰兹一家恶言相向时,突然感到群体的力量是多么可怕,二战的发生和持续不应该只归罪于希特勒,群体失智也是这场灾难的帮凶。

在德军国主义的大肆宣传下,再加之信息闭塞,大众受教育程度不高,很多人都丧失了自己的思考和推理能力。

《乌合之众》中有提到过,群众没有真正渴求过真理,面对那些不合口味的证据,他们会充耳不闻。

凡是能向他们提供幻觉的,都可以很容易地成为他们的主人;凡是让他们幻灭的,都会成为他们的牺牲品。

再加之群体总是对强权俯首帖耳,对仁慈心肠却不为所动。

所以当看到弗兰兹的智慧就这样在愚蠢的洪流之中泯没,让人觉得特别的无奈。

-拍摄手法--- 在这部影片里,泰伦斯·马力克用了大量的广角和超广角镜头,把辽阔而浓郁的北欧风光展现得淋漓尽致,苍翠茫茫一望无垠的田野,远处的雪山犹如一位身着青衣的白发女神默默地守护着这片肥沃的土地,风吹麦浪,自由神往。

在逼仄阴暗的监狱里,导演则用了大量的仰拍和手持摄影,让人在摇晃的镜头中感受男主角遭受的磨难和内心的强大。

约翰福音1章5节说:“神就是光,在他毫无黑暗,这是我们从主所听见,又报给你们的信息。

”神将生命的光赐给人,使人可以生存,并看到有关这个世界与人的真理。

在影片中,哪怕再幽暗的环境,画面里总是有一片光影的存在,不管是从窗外斜照进来的阳光还是门外的亮光,都仿佛是神在指引着弗兰兹,这也是给予弗兰兹坚持真理力量的源泉。

这部影片的剪辑也不同于其他电影,常有较跳脱的画面,比如一个人说着一段台词,在镜头切换的时候却是不同的环境色彩,甚至讲话的人都不在同一个位置,这种情绪化的剪辑方法让人感到特别得跳戏,但也正因为这种不断地跳进跳出,也让观众有了一种上帝视角的错觉,会站在一个非常客观的角度去思考和批判。

《隐秘的生活》没有以往战争片里的血肉模糊和声嘶力竭,只有男主角孤独的背影和神性的配乐。

开场时的小提琴,悠扬又欢快,小镇惬意又和谐的生活画卷由此展开。

之后随着弗兰兹的入狱,妻子范妮的生活变得更加困苦,大提琴的加入也使人心情愈加沉重。

再到后来,弗兰兹受的刑罚越来越多,弦乐的重奏也有了递进。

最后当弗兰兹走向行刑室时,音乐加入了唱诗班的和声,仿佛神在召唤弗兰兹的灵魂,让他踏上天堂的阶梯。

-权力的宝座都是建立在无数牺牲者的骸骨之上的,所以没有英雄的时代才是最幸福的时代,保持清醒的头脑,惟愿世界和平

 4 ) 超越信仰的自由意志

这部电影看似是反战题材的剧情片,但本质上是一部探讨自由意志的哲理片。

电影的唯一冲突,就是男主是否要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拒绝对希特勒宣誓效忠。

男主是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他的选择客观上对战争没有任何改变,但他在经受了肉体和精神的双重折磨后,仍然听从内心的声音————“不去做自己内心认为不对的事”————即便为此抛弃生命,乃至亲人的幸福。

站在理性人的角度看,男主未免有些愚,难道表面宣誓效忠希特勒就一定要丧尽天良地干坏事吗?

如果这么想,故事的唯一冲突就在现实层面和解了,这不是导演想要表达的。

故事的主题不是探讨面对现实问题该如何解决,而是要探讨自由意志。

所以男主必须要以个人的渺小,去硬刚整个世界的强大,牺牲个人的全部,去践行一个自己的内心主张。

行刑的过程很漫长,让人无时无刻都在期盼奇迹的发生,男主或许能够幸免,但最终奇迹没有发生。

男主始终没有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甚至没有激烈地反抗,却始终半步不让,决不妥协。

电影为真实事件改编,结尾引用了艾略特的一段话,大意是说恰恰是个人的渺小的善让这个世界没有彻底堕入恶的深渊。

男主忠于内心的坚守,超越信仰,穿越时空,直击心灵。

 5 ) 边界

不只是一部二战影片,同时衍射了德意志精神史。

导演的功力和风格都是一脉相承,但这一部,内容很朴实,所指很明晰。

它的选景,人物,拍摄,剪辑,配乐,旁白,视与听的所有,都与纳粹做出了极力对比,不预设立场,它要你随着近景广角仰拍的主角一起进入那个时代,进入这个基督徒农民内心,体会那种不安,那种挣扎,那种迷茫。

即使诗意的影像在此处也更多要处于功能性地位。

在一个疏离的环境里,如何仿真,明确的描绘出意识形态的无远弗届?

这部电影尤其需要三个小时以上,才能在时过境迁,盖棺定论时让人如坐针毡。

大与小?

远与近?

真与幻?

这些问题不停的划过。

战场与家园,民族与家庭,纳粹与信仰,这些都成了不确定的概念,成了痛苦的眩晕。

对比其他反思纳粹的影片,这部电影离战场最远,它基本不花笔墨于此。

关注的只是德意志东南边境附近彼时已被合并的奥地利一个镇上的农夫挣扎的内心,但它走到了最远,走到了百年前的歌德黑格尔时代。

面对自己丑陋的二十世纪历史,德国人反思的已经快魔障了。

但问题是,这种可能性消失了吗?

狂热与虚无被解决了吗?

道德和理性,哪个才适合和十字架结合起来,枷锁打破,随着德国观念论最低级的返转,终于形塑出了希特勒这个二十世纪崽种。

从歌德和黑格尔的调和失败,到马克思和克尔凯郭尔的分化,到最后尼采的消逝,然后就是无可挽回的崩溃。

主角做为一个山地农民,保留了歌德式的直观人性,他的不合作来自于自然赋予的人性的宗教世俗化,如果有谁可以,他也许可以试试,虽然他只是出于本能。

另一个必然问题就是自由,在一个必然性几乎笼罩一切,自主性受到毁灭性压制的时空,自由如何成为可能?

智识?

勇气?

良知?

信仰?

实在不知一个个体在当时靠着什么能对抗这些,而这些事例又真实存在。

只能说这些人是圣徒,无视环境,却也无法改变环境。

他们在否定中证明了存在本身,但我们仍不知在肯定中该去往何处,以及在这种不可逆的历史虚无中其是否存在……五体投地,无所适从。

 6 ) 我们本就应该惬意的享受这种诗意的美好

电影的前半部分,就是一部充满诗意的田园生活,这里风景如画,巍峨的高山,潺潺的流水,翻滚的麦浪;这里爱情甜蜜,两口子从相识到结婚,充满着邂逅的偶然,享受着爱情的甜蜜;这里生活宁静,小小的乡村,犹如世外桃源,大家互助互爱,过着朴素的生活。

有时候,我就在想着,这就是我梦想中的世外桃源,或者这就是我一直怀念的乡村童年,我的老家也是村前一座小山,村后一条小河,邻里和谐,大家平静的生活。

是什么让我们失去了这些美好呢,有时不止是战争,有时候是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欲望,战争是一种掠夺的暴力,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但是呢,现在没有了战争,我们却还是放弃了这种诗意的美好,即使没有战争,我们张扬忘记一些东西,我们还有欲望,所以我们抛弃了故乡的美好,来到陌生的城市打拼。

在忙的没有时间睡觉的时候,你是否怀念当年太阳晒醒的感觉?

在下班路上拥堵前行的时候,你是否想到乡间小路的宁静?

 7 ) 隐秘之爱

马力克的作品一如既往的令人想睡但我指的是那种完全沉浸式的情绪你看他在捕捉那风的脉搏你看他在记录那山峦叠翠的呼吸还有那爱情从她发梢残留的香气到他眼眸里的泪滴他像个上帝一样站在我们的身后默默念叨着念叨着无常念叨着须臾韶华和白首或者悲怆的生离死别再见了我的爱人想再重复一遍我在短评里说过的那句“你永远的留下了亲爱的弗朗茨你是那昼夜的温差你是那四季的变换你是那山谷里最温柔的回响”

 8 ) 不求功名,只求忠实生活,死后无人吊唁的隐秘的生活

两个半小时的电影讲的是在二战期间一位来自奥地利农村的农民拒绝为纳粹宣誓被全村唾弃,沦为阶下囚被虐待,最终被宣判死刑。

在死刑执行前,与他深深相爱的妻子来与他见最后一面,神父和军职人员都反复地劝说着他,只要现在宣誓对纳粹效忠就可以免祸绞刑。

在他被审讯,拷打的过程中,官方代表一直反复的问他,“你觉得你有资格评判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吗?

”“你觉得你的负隅顽抗会对这个世界有任何改变吗!

”“除了这间审判室里的我们,还有谁会听到你关于真理和正义的告白吗!

”,弗兰茨始终不发一语,他无法做明知是错误的事,他也没有力量抵抗这个世间的暴力与不义。

他的妻子看到他拒绝了最后的生存机会,泪流满面地告诉他:去做你觉得对的事。

我看的版本没有德语字幕,但是我觉得这样不但不影响我对影片的理解,反而增强了历史感和殉道式的悲伤。

那些弗兰茨是“叛徒”,拽着他的衣领怒斥他“会为全村招来灾祸”的村官,对他的妻小横眉冷对吐口水甚至明目张胆地从他们家的菜园里偷东西的村夫们,他们是否会对弗兰茨的死有一次怜悯。

当他们知道弗兰茨面对“生存”与“正确”,宁愿背负千夫所指仍义无反顾是否会有一次羞愧。

当纳粹终于战败,盟军开始对纳粹同盟进行清算,这些曾经把弗兰茨当成“叛徒”,“逃兵”,“孬种“的村民们是否会感到一丝的悔恨。

我想都不会的。

正如官方代表所说,弗兰茨一人的负隅顽抗对这个已经坏透了的世间产生不了任何改变。

片中许多对官方代表和法官的人物的面部特写隐隐地透露着,这些执法者和纳粹捍卫者是深刻的明白自己在做着邪恶的事情的,他们高亢尖锐的詈骂和不动声色横眉冷对的面孔下,隐藏着的是被弗兰茨微微撼动的心。

但于此同时,深谙社会规则的他们也在努力的不将这种情绪流露出来。

这个世界是这样的复杂,在这个社会中生存(特别是战时)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相比起来,弗兰茨就纯洁的像是新雨后的青山。

如果坚持信念的代价就是去死,那么就死吧。

哪怕死亡也不能恐吓着他向邪恶效忠,站在恶的一边。

电影里的许多描绘他和妻子相处的镜头,两个人只是躺在潮湿的麦田里,森林里,蓝天下,小雨里,他们都不说话,相拥或者妻子趴在弗兰茨的胸口上,但面容平静全心地感受着自然和世界的善意与宁静。

我想能体会到自然纯净善意,安宁不带欲望的他们,对生命的意义,正恶的代价,是与在尘世喷走效力的官方代表和法官们皆然不同的。

因为片名叫《隐秘的生活》,起初我一直期待弗兰茨逃到大山里去……直到他第二次收到征兵卡,早已打定主意不参战的他却拒绝做生活的逃兵,直到他如期而至到达征兵报道的关卡,因为拒绝行纳粹礼和宣誓踉跄入狱,我又一次开始思索“隐秘的生活”这个主题的含义。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泰伦斯·马力克的导演作品,起源是谢飞导演在豆瓣上的推荐。

不得不说泰伦斯·马力克的风格确实非常独特,在整个观影过程中我的情绪随着电影几乎不存在的剧情和总是阴沉湿润的画面开合间被调动的非常的饱满。

如絮语般的旁白,空灵的管弦乐,女儿们玩耍抛掷铜铃的清脆铃声与笑声,被埋在双手间的嗫嚅啜泣,这些音轨配合着大量的自然镜头和人物面部特写,我觉得我很深地被带入到了弗兰茨一家的生活之中。

随着感受到了战栗,爱情,对孩子的喜爱与亲昵,无助,疲惫,恐惧,等等一系列的感情。

看完以后发现原来电影的原名/副标题是Radegund(拉黛贡德),即弗兰茨与妻子在片中所居的小镇圣·拉黛贡德的名字,这就是他们的隐秘的生活。

这些无人吊唁的人们的生活。

 9 ) 《隐秘的生活》

今天是5月9日,是战胜法西斯75周年纪念日。

所以看了一部与二战有关的电影《隐秘的生活》。

不过还是要不厌其烦的说一声,这不是影评,是观后感,想到哪儿说到哪儿。

这部电影是去年上映的,导演是泰伦斯·马力克。

故事背景是二战初期的奥地利。

讲的是一个农夫弗兰茨·杰格斯泰德拒绝在应征入伍时向希特勒宣誓效忠,最后终被处死。

看懂电影先要了解当时的情势。

1933年,希特勒通过民选上台。

他办了几件大事:振兴德国经济,重整军备,排斥犹太人,迫害共产党,吞并奥地利。

就这样,一扫德国战败的屈辱,得到了德国人民和奥地利人民的拥护。

人们响应他的号召,加紧准备去欧洲和全世界去保卫自己的领土。

正如那句名言所说:“即使没有希特勒,人们也要创造一个出来”。

因为希特勒代表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情绪,他将人们从失望中解脱,并将这种情绪放大,如同一股毒雾弥漫了整个德国。

失去理智的人们逐渐走向了非理性的疯狂中。

影片的故事很简单,没有那么多的跌宕起伏波澜壮阔,戏剧冲突也不剧烈,平静的叙述,淡淡的景色,轻轻的对白,很多情节是依靠在狱中的弗兰茨和他的妻子芬妮的书信来发展的。

弗兰茨生活在奥地利圣拉德贡德的一个小山村中。

多少年来,人们在这里繁衍生息,过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简单生活。

“我们的山谷看上去无忧无虑,我们住在世外桃源里”。

可是,空中掠过的德国军机扰乱了这种平静。

芬妮听着飞机的轰鸣声,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

希特勒将他们带入了战争。

不久,弗兰茨第一次被征兵,在军队里,他目睹了纳粹军队侵入他国,当别的村民为德国的胜利和法国的投降欢欣鼓舞时,他却不禁自问:“我们的国家怎么了?

我们深爱的土地怎么了?

”他在军队中放映的宣传片中,看到了城市被轰炸,千万个家庭在遭受痛苦,一旁的人看到影片上的情景,都情不自禁的鼓掌欢呼,而弗兰茨则陷入了更深刻的思考中:“你相信我们打这场仗的目的吗?

”可正如看守磨坊的老人向他指出的:“现在人们看到恶魔竟然分辨不出。

”弗兰茨不愿意再次卷入战争,不愿意为希特勒去充当炮灰。

他拒绝为战争捐助,拒绝每天喊“嗨尔希特勒”。。

他的做法却遭到村民的鄙视,镇长称他为“叛徒”。

他在旁人的眼中,也成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另类。

无奈中,弗兰茨将希望寄托在宗教中,希望上帝能够引领他找到救赎的方法。

他对神父说:“如果他们要我参军,我去不了。

我们在杀害无辜,践踏别国,对弱小虎视眈眈。

也许我们的敌人才是英雄,他们对抗入侵者,保家卫国。

”他恳求神父解答:“如果上帝给我们自由意志,我们对自己所做的事负责,也对自己没做到的事负责。

如果我们的领导人不好,如果他是邪恶的,我该怎么办?

我想拯救我的生命,但不要透过谎言。

”可是,他得到的回答是一个不痛不痒的回答:“你对祖国是有义务的。

教堂的教导就是如此。

”于是他认识到,他们不敢挺身而出,要不他们就该遭殃了。

他还看到,甚至教堂的大钟都被熔化做了子弹,更不用说战争期间梵蒂冈和纳粹的勾结了。

于是,弗兰茨彻底失望了。

失望中,弗兰茨向芬妮说:“我做了一个梦,我看到一列火车。

深色的火车充满力量,你看不到它要开去哪里,只看到田地和树木飞快的倒退。

”他感到这列火车在把人们引向深渊,整个世界都在沉沦,而跟随希特勒是一种疯狂。

弗兰茨想到了藏起来,逃到山里去,想到了自杀。

可所有这些,都不能平抚他的灵魂。

最终他做出了决定:拒绝从军,拒绝向希特勒宣誓效忠。

这也是弗兰茨苦苦思索的心路历程。

在那个全民疯狂的时代里,他做出这个决定是需要非常大的勇气和无比坚定的信念。

他知道做出这个决定后所要付出的代价。

他将永远离开妻子母亲孩子,失去家庭。

他的妻子将被人们唾骂,他的孩子将受到凌辱。

他自己将被逮捕,忍受铁窗中无尽的折磨。

最终他也将失去自己的生命。

这是一个漫长无尽头的旅程。

可是,他所付出的这一切所换取的将是心灵的自由。

人们处于对他的怜悯,曾经苦苦劝告他,并给他提供了诸多的选择。

他的妻子芬妮对他说:“你无法改变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比你更强大。

”他的律师对他说:“你的反抗对任何人有好处吗?

你认为那会改变任何事吗?

无法避免的苦难和我们自愿选择的苦难,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神父也告诉他:“上帝不在乎你说什么,只在乎你心里怎么想。

宣誓吧,自己怎么想都行。

”律师劝他,在悔过书上签个字,去当个医务兵。

弗兰茨问道:“我需要宣誓效忠希特勒吗?

”答:“只是誓词。

我是说,没人把那些话当真。

”弗兰茨说:“我做不到。

”律师劝道:“你只要签个名,你就自由了。

”弗兰茨说:“可我是自由的。

”也许弗兰茨所说的“自由”,是旁人永远也无法理解的。

弗兰茨不是圣人,他只是一介农夫。

他并不想做个吹哨人去唤醒谁,也从未想过带领人民去向邪恶挑战。

他也没有想过通过他的举动去改变什么。

他更没有丝毫功利的考虑,没有打算写个日记去登高炫耀,也不是拿生命去做赌注的赌徒以求得流芳百世。

他仅仅是要对得起自己的良知。

他说:“即使我的手被束缚着,那也好过我的意志被束缚,当你放弃不顾一切求生的想法时,一道新的光线便照进来。

”最后一刻,弗兰茨义无反顾的走向了刑场,虽然临刑时,他被铐着的双手也在微微颤抖,他仍然没有低下他高贵的头颅。

他是令人敬佩的不凡的人。

他是自由的。

看完了电影,有了一些联想。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和以往相比,已经很宽容很自由了。

可当我们仰望星空的时候,仔细想想,我们真的自由吗?

实际上,我们仍然无形中成为许多事物的奴隶。

我们是时尚环境的奴隶,我们是社会舆论的奴隶,我们是金钱物质的奴隶,我们是手机的奴隶。

我们也是心中许多杂念和欲望的奴隶。

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听话,我们屈从于无数的诱惑。

我们虽然没有去害人,却也屈服于心魔,被自己所束缚。

“我本以为我们可以在高高的树上筑巢,像鸟一样展翅飞翔。

”可实际上的我们,却时时得意于那金子做成的鸟笼。

这是我们的悲哀啊。

我们真正的解放,就是要冲破自我囚禁的鸟笼,我们真正的自由,也是灵魂彻底解放的自由。

这和环境无关,只和我们的理性有关,只和我们的勇气有关。

每当面对邪恶,我们能像弗兰茨那样去问:“我有权不这样做吗?

”影片中的大部分镜头都使用了手持摄像机和广角,给人以扭曲和不安的感觉,符合整个影片的格调。

音乐也很不错,对气氛的烘托起了很好的作用。

影片拍摄的奥地利风光同样非常美!

就我个人兴趣而言,并不喜欢这种冗长无趣的影片。

可是,就影片所表现的主题而言,又是能让我受到启迪,发人深省使人回味的。

赞一个!

结束的时候,不妨节录弗兰茨的几句诗:你,我的牧羊人,你让我躺在青草地上,在生命之河的河畔。

你,我的力量,你给我指明方向。

你,我们的光,黑暗对你来说并不黑暗,带我们到你永恒的光里,真正的、永不熄灭的光。

本人评分:8.0。

 10 ) “人哪怕只背叛自己的原则一次他与生命的联系就不再纯粹”

影像风格很马克力,隐秘的生活主题是议论文,镜头是一首首诗,结构是篇散文。

结构太松散了,如果能再压缩一下给点紧致感,压迫感就好了。

素材和表达的重复太多,比如孩子和妻子被排挤欺负这些素材出现在好多段落,但看不出随着情节发展,人物的情绪递进或变化,只是被欺负一遍又一遍,各段落间相互替换都毫无违和感。

这样的素材太多,显得冗余、冗长、散漫、沉闷、枯燥。

这是扣分项。

马克利的主题一如既往的深刻。

在集体潮流中个人选择随大流,还是不被裹挟还是逆流而行?

做一个殉道者选择逆流是伟大的,但是个人有没有能力分辨他和他的家人为之牺牲殆尽的信念是否是正确的?

普通人遭遇的真实人生困境更多的是事实模糊理性晦暗的,终其一生都没人能给你对错的终极答案。

纯粹非黑即白指鹿为马的集体意志不幸降临到个人头上时,你其实没有可以按下赞同、弃权还是反对的按钮,最多赶紧抱头鼠窜免得被毒打。

如果集体意志能考虑到对少数派反对派尽可能少的伤害,让他们光明正大的存在,大概就是文明了吧。

“人哪怕只背叛自己的原则一次他与生命的联系就不再纯粹” ——塔可夫斯基

《隐秘的生活》短评

欣赏不了

4分钟前
  • Pop Quizzer
  • 较差

这绝对是一部应该放在电影院里观看的电影。电影告诉你一个诗人拍出的战争片是个什么样子!马力克镜头下不厌其烦大量的表现主人公田园牧歌般的生活,一方面暗示着男主善良的内心世界,另一方面也在警示战争的残酷。马力克依然用带有强烈个人风格的镜头在讲述这个故事,故事居然是如此让人感动,在缓慢的步调、将近三个小时的片长深入描写他内心所坚信且永不屈服的真理价值。最后以乔治艾略特的名言为电影做了一个完美的总结:“这世上良善的增长,部分有赖于那些微不足道的行为,而我们的遭遇之所以没那么悲惨,也多亏那些过着隐秘的生活、忠实结束一生,并在无人知晓坟墓中安息的人们。”搭配上法兰兹的老婆那种全然相信先生,不管他最后怎么决定都永远爱着他,说出那句:“就让我们在山里再次相聚吧。”这种在撕心裂肺后的爱与勇敢,真的太美了。

8分钟前
  • 等待戈多
  • 力荐

三个小时 谁懂

13分钟前
  • AAA建材批发
  • 很差

在马力克重新建立的语言系统中,一种是审判式的、行刑者的语言,外化为德语;另一种是书信的吟诵和流动的意识,是谓“隐秘的”。

17分钟前
  • Shortcuts
  • 推荐

三小时不嫌累!娓娓道来,诗一样的旁白夜场居然没让我睡着!还有先直接搬个Best Cinematography给人家好么,感觉很久很久很久没有在大银幕上看过这么美的电影了!

18分钟前
  • 逢澶Ty
  • 力荐

想忘记这是马力克的新作,只纯粹地回到电影本身,但处处依旧呈现出马氏之影像之王的烙印。这次他不再玩儿漂,而是实实在在讲一个真实反纳粹的故事。男主执着到甚至犟的信仰执念,让人为之动容。用诗选手法时不时平复调剂一下观众压抑甚至沮丧情绪,广角镜头、低机位,恰如其分,表现风光的时候更壮美;演绎人物的时候,广角透视近镜的大量使用更渲染了压抑情绪。

19分钟前
  • 老珂
  • 推荐

风景1星,主旨1星,概念1星,但节奏扣2星,两个半小时1种情绪,看起来真的好累。

23分钟前
  • 小鬼
  • 还行

画匠仅仅能描绘出俗人意义上的上帝形象,而上帝在受难者的行动之中Unveil,《隐秘的生活》将某种形而上的拷问(如同在伯格曼作品中常见的那样)感性化为神秘体验,或者,从文学的角度上来看,Long walk(confession)towards death。Radegund是一串咒语,当影像在Fani的叙述中出现时,它已是“被吟唱”,“被圣化”的(欧洲的美国式混合体),这就是为什么在影片之中,当Franz来到火车站,第一次离开Radegund时,是一个高潮段落,马力克将影片作为将影像不断圣化的过程。

28分钟前
  • 墓岛GRAVELAND
  • 推荐

不知道别人会怎么样想,我个人是认为,半年前和半年后看这片子,心理体验大不同。这半年发生了什么?周围都是压倒的恶意,迫使你不得不陷入痛苦压抑的隐藏生活。会有那么痛苦吗?是错是对有那么重要?许多人要问。是的,很痛苦。好多个夜晚,到凌晨都睡不着。这部电影最欢乐的地方,就是马力克一上来就把田园牧歌、农民哲人、广角变形的影像精华晃了一通,然后进入痛苦的煎熬折磨。21世纪的观众,如何看待这个“德意志人民内部矛盾”,想着再一年,只要再一年,空袭警报都响起了,他还是可以脱逃的。但历史没有如果,就像你从来不知道有这么一号人,拒绝向威权独夫效忠。他不是英雄,只是一个死刑倒计时也会发抖的普通人。

32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啥叫炫技

35分钟前
  • dust
  • 较差

当马力克成仙后又回到人间,真想要更严肃的讲一个故事后,觉得这种拍得过实再搭配那诗意的风格反倒不喜欢了,不爱不拍大逆光的特仑苏。冗长的有些不耐烦,知道他要说什么后很快就审美疲劳,而且那山间小屋的质感也太像度假村了。#金马56#片前福斯25周年纪念的获奖提名混剪短片到是非常好看。

39分钟前
  • seabisuit
  • 还行

摄影不行,为了能摄入更美的自然环境用了广角镜头,但近景的人物就变形了。配乐不行,没有铺垫就用提琴和钢琴达将剧情推到了高潮。用书信念白的方式讲故事,不适合此片,或者至少用在开篇上不适合。剧情的节奏也是太慢,导演不舍得他的风光片镜头。虽然主题好,但还是一个平庸之作,或者说是导演的自嗨之作。看不下去。

41分钟前
  • Ben笨熊
  • 还行

世上的良善渐增,部份赖于不见经传的行为,而你我周遭的事之所以没那么糟,一半归功于那些不求功名,只求忠诚生活,死后无人吊唁的人们乔治艾略特

46分钟前
  • 捉҉依҉茵
  • 还行

散文,情绪,祈祷,宗教的色彩,人文的气息

51分钟前
  • hexdiad
  • 还行

4.5

56分钟前
  • Ada的B计划
  • 力荐

不是所有罪犯都是有罪的。There are more chains than mad dogs. —— A man... mad do wrong. And... he can't get out of it. To make his life clear. Maybe... he'd like to go back but he can't. But... I have this feeling inside me... ...that I can't do what I believe is wrong. —— 语言、文字乃至电影对事物的描述,都无法达到百分百的准确,而且还可能存在说谎欺瞒、弄虚作假、夸大其辞、模棱两可等等情况。既然事物本来的样貌无法完全如实地还原,其可信度自然也有一定限度。这是如今的我基本不百分百相信任何人事物(包括我自己)的原因。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风景美,广角大胆,表演到位,没有剧情,睡得很舒服

1小时前
  • 咕噜吨
  • 较差

#72ndCannes#第十七场。第一次被震撼得泪流满面,这么美,这么动人。天人交战的哲学性,身处监狱却神游山间的以小见大,将强压力的历史背景拍得何其轻盈,毫不滞重。音乐像载舟之水,漫溢而深沉。天啊这部跟阿莫多瓦争金棕榈我要怎么投票啊啊啊啊啊啊啊!!!!

1小时前
  • 蓝詹
  • 力荐

太难看了 浪费时间 这两口子真的绝了 好死不如赖活着吗?

1小时前
  • 红鼻子海盗船长
  • 很差

远不如细红线。

1小时前
  • kmlzkma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