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棒的一部以体育为题材的电影,也是看过最有剧情的一部电影,本来对体育题材的电影没有抱太大希望,但是这部电影真的很不错,很值得大家去看,剧情通过女主杨帆的爸爸在比赛的时候去世,她选择了继续比赛,没有去医院在很多人眼里来看这是特别的不孝顺,但是对她自己来说谁都不懂,你也不懂,我也不懂,只有她自己懂,女主为了自己的国家还有自己的梦想,一直去努力一直去奋斗,直到盐湖城冬奥会拿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枚金牌。
看的时候都激动的不得了。
以前看大家评论的电影,其实很多我都没看过,那些很文艺,我怕自己理解错了,不敢瞎说。
但是这部电影我看懂了。
我也是年少的时候就离开家了,但是妈妈送我离开不是包的饺子,而是亲手烙了一张饼,还夹了鸡蛋,让我路上吃。
所以当看到杨帆咽下妈妈包的饺子时,我就哭了,那种从此只有自己一个人的感觉我永远也忘不掉。
所以当她一次次的打败对手的时候,我心里真的很激动。
就好像我自己遇到的各种困难,我也能克服一样,虽然现实中的很多时候我都逃避了,可是现在我觉得我也有力量,不较量一下怎么知道我自己能行。
我很喜欢电影中的比赛场面,以前看有人说电影是做梦的艺术,这次我体会到了。
最后的比赛,我的整个心情都随着杨帆,对我来说就像是做了一场英雄的梦,最后哭得稀里哗啦。
不过我觉得这些眼泪其实是为自己流的,我卖过早点、做过窗帘,现在终于在写字楼里工作了不用再风吹日晒,我没有像杨帆一样取得过那么大的成绩,但我看完电影突然很为自己感动和骄傲,所有受过的委屈都值得了(这个也不知道是什么艺术原理,也可能就是痛快哭一场的结果吧)希望大家都能通过电影感受到力量,就是那种明天不管多冷,我也要积极起床去迎接的力量!
这部电影我觉得看完之后还不错,但是不知道为什么,为什么那个票房这么低呢?
我不知道为什么呢,毕竟这部是冬奥会之后的电影啊,这部电影很励志的,因为这部电影我感觉确实拍的特别看,但不知道为什么票房这么低,确实可能是因为现在的人可能不喜欢体育了吧,不管怎么样,我感觉国内的体育氛围现在真的是越来越差了,唉,希望以后能够改进吧!
我心飞扬真是一部感人至深且热血沸腾的电影。
演员们的表演都很棒,尤其是扬帆和教练之间情感,以及他们想要为祖国争光的那种感情和精神,都值得我们敬佩。
以及那种努力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让人感到热血沸腾,其中的几个情感爆发点也很是触人心弦,让人感动的落泪。
同时也特别感谢不散观影团组织的这场观影活动,大家都辛苦啦~
总体评价:是一部非常完整且精彩绝伦的电影。
(内含轻微剧透,提前预警,不好意思啦)故事题材:是聚焦于冬奥会的献礼片,对冬奥会意犹未尽的各位都可以大胆冲一把呀!
虽然结局已经明确,但是过程依旧可以激动人心!!!
影片里那段相差一个冰刀真的掐住了我心脏!
心脏不好的一定要在心里做足准备(开个玩笑/bushi)!
主题主旨:全片回顾了一下冬奥这些年一路走来我们有多么不容易,没有优势,困在“零金牌”里面多年,来之不易的第一块金牌。
片尾在回顾2002年盐湖冬奥会杨杨冲线那一刻,我真的忍不住落泪,真的太难了,等这一块金牌等了太久了。
演员表现:主角杨帆真的很戳我,她太酷了,尤其是在冰面上的时候。
或许有很多人会喜欢她在第一次比赛后接受父亲去世那场哭戏,但我更喜欢她在盐湖500那场比赛赢了后被建议弃赛的痛苦,那是她运动生涯里夺冠的最后一次机会,她的痛苦在一次次穿不进速滑刀中表现的淋漓尽致。
配角里最喜欢的大概是杨母,她在隔着玻璃拿着收音机给杨父听的时候,我好像和她一起在担心丈夫的病情还有女儿的比赛,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对不起我泪点太低了。
其实,这是我今年看的第二部电影,它的宣传好像也没什么(叹气)。
有时候觉得有些东西宣传太过没意思,有时候没有宣传就觉得太亏了。
电影本身改编自冬奥会,对于了解冬奥的人,可能没什么感觉。
但是对我这种奥运白痴,对冬奥了解也仅限于今年北京冬奥会的人来说是一部挺不错的片子(超想拉踩其他片子,但是想了一下还是算了)。
说它不错,是因为没有偏离主旨,节奏紧凑,没有脱拉的剧情(真的超级害怕它多来几个垃圾意外什么的!
幸好没有!
已经被狗血电视剧吓怕了),也没有拉胯的演员,包括那演绎韩国的教练及运动员都演绎得非常好,那个韩国教练说话的时候可吓人了,包括他做手势的时候,一度觉得心脏停跳!
想给他比个手势!
超级想!
👌🏼 啊啊啊啊啊好像太多字了!
溜了溜了补其他影评去了!!!
冲鸭兄弟们(格式是复制微博影评模式……懒得改啦,欢迎各位来围脖找我玩呀)[/cp]
冬奥会结束了,被“我的眼睛就是尺”的王濛圈粉了。
而近期上映的《我心飞扬》讲述了中国第一枚冬奥金牌的诞生过程。
那么第一枚冬奥会金牌有怎样的故事?
看过电影预告后更加好奇。
看过电影后,我认为,《我心飞扬》是一部品质好但不赚钱的电影。
在故事情节、人物塑造、镜头表现和细节等方面都做的不错。
在故事情节方面,《我心飞扬》这部电影以大杨扬为原型,对她夺得我国第一枚冬奥会金牌的经历进行了艺术化创作。
在九十年代,我国的冰雪运动还不够发达,甚至短道速滑没有国家队的大背景下,电影主人公杨帆面对父亲意外离世、妹妹的不解和母亲无条件的支持下;与主教练秦杉的训练理念有不同想法的情况下;在自己心态起起伏伏,甚至一度曾退役的经历后;终于勇于面对自己的内心,积极训练,到国外学习最先进的短道速滑技术后,在经历过冬奥会先输一局,半决赛意外受伤后,最终夺得中国冬奥会首枚金牌的故事。
最感动我的情节是主人公杨帆的第一场哭戏,父亲为了参加自己的比赛意外遭遇车祸离世,而自己为了参加决赛延误了到医院的时间,没有赶上见父亲最后一面;而且,由于带着情绪,比赛失利,只获得了第四名,连块奖牌都没有。
这一场哭戏,既有父亲离世的悲痛,也有比赛失利的遗憾,更有没能夺得金牌告慰父亲在天之灵的内疚。
在人物方面,其实给我更多感动的人物是秦教练。
运动员出身的他,或许也有过夺得冬奥会金牌的梦想,却最终遗憾退役;成为教练员的他勇于挑战自己的师父金教练,力主改革运动员选拔体制;成为主教练后身负夺冠压力。
或许秦教练比杨帆更想夺冠,但是却不能亲自上场比赛,同时身负领导重任和自己成为主教练额外的压力。
但是秦教练也有自己的缺陷,曾经一度陷入了体能训练的怪圈当中,这可能和他自身的认知和知识水平不足有关,正如他想辞职时所说,外道超越技术对教练员的要求更高,而自己的能力达不到。
最终,他在杨帆的影响下,勇于面对自我,继续担任国家队主教练。
在镜头表现上,主人公参加比赛时的第一视角是晃晃悠悠的,看起来很晕。
这让我想起大杨扬在《可凡倾听》中说到的,短道速滑是滑冰界的F1赛车比赛。
这样的设计大概是为了还原短道速滑的第一视角,让我不禁也想要体验一下这种运动。
还有一个印象比较深的镜头就是,主人公在夺冠的那场比赛前的蒙太奇镜头,回顾了她一路一来的成长经历,更加突出了这块金牌的来之不易。
在细节方面,这部电影做的也不错。
比如主人公发型的变化:年少时的短发、长大后的中长发、夺冠时的长发,也代表了主人公从青涩到成熟的成长变化。
又如每场比赛前的习惯性动作:手贴冰面,再贴一下自己的左右脸。
还有就是一些小细节了,比如冰刀的颜色和款式、夺冠时的号码都和故事原型大杨扬一致。
而这部电影不赚钱或许也在意料之内,印证了“败也流量”这句话、错过了冬奥会这个热门时机,而且由于故事背景是二三十年前,在布景、服装等方面也要花费更多,可能在成本控制方面做的不太好。
在剧情方面,父亲在火车站门口出车祸,总让人感觉不太合理,虽然也理解编剧是想突出父亲离世和杨帆比赛之间的矛盾。
电影名字中的“飞扬“既是短道速滑的一种直接感受,也是对主人公和我国冰雪运动的发展过程的暗喻,而且也是故事原型大杨扬创办的俱乐部名字。
总体来说,《我心飞扬》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勇敢面对自己的内心,积极接受挑战,最终获得成功。
看的过程中发现这部电影对于运动员的训练过程、成长过程几乎是一句带过,所以在获得成功时我几乎没法感同身受。
描述教练与运动员的冲突时也是有头没尾,几乎都是黑屏转场,可能是留了空间观众去想象。
整部电影特别像是主人公在讲成功后的回忆故事,仅对大事件的一笔带过,没有细节。
最后获得冠军那一刻我的落泪也确实是作为运动员回忆起曾经赛场的不易,而不是被表演感动。
过线那一刻为了搞慢镜头演的确实过于平淡了……好像现在也不能打星了,手动评2星吧,1星给爱国,1星致敬运动员和教练。
《我心飞扬》观影体验非常棒,结尾整个是燃起来了,甚至还有点意犹未尽,觉得时间短了些。
以大杨扬为原型改编的主人公杨帆呈现了不同年龄段的人物特征,蘑菇头时期有着年轻人的年轻气盛,半长短发时期有着敢想敢拼的劲头,长发时期有着沉着冷静的为人处事,人物不同时期的语气、气质,说真的孟美岐诠释很到位,是让你潜移默化地代入到故事中,为她鼓劲,置身赛场中……几场比赛画面看得刺激,即便是电影中的比赛,也让我有着在电视机前看短道速滑的紧张情绪。
孟美岐的几场哭戏,得知父亲去世加比赛失利撕心裂肺的哭,离家忍着眼泪吃饺子,努力了那么多年却负伤不能为国家争取金牌不甘的哭……跟着流泪,共情能力很强。
师徒二人的戏也非常出色,二人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夏雨老师的演技没得说,眼神和语气、剧情节奏都是同步的,孟美岐接得住戏,演技的提升真的是惊喜的。
中国冬奥首金的故事通过电影的镜头画面,有幽默有泪水有激情澎湃,非常生动地重现在观影者眼前,很难不热泪盈眶!
看完这部影片,同时想起了另外的两部影片《夺冠》和《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同样是讲体育,传递体育精神,让观众更加了解运动员,理解奥林匹克。
就我而言,这三部影片让我更深一步的理解了所谓的奥林匹克精神。
这里有:拼搏、不放弃,还有一颗赤城而热烈的爱国心。
首先我想先聊聊关于面对失败。
影片中杨帆脚踝受伤面临着可能无法继续参加比赛的风险。
如果无法继续参加500米速滑决赛,这意味着很多很多的遗憾,因为这是他最后一次代表国家队出战了,因为年龄关系他和他的战友和教练在这之后都会退役。
面对受伤的脚踝,她不甘心就此放弃比赛。
她的崩溃即使隔着屏幕,我也也会陷入两难。
我当时就在想:该如何去面对失败?
如果你为了一个目标,努力很久,拼搏了很久,你本来以为你可以,可最后的结果你依然输了。
在你使出浑身解数、拼尽全力之后你输了。
或许你还会就此生出些许无力感... ...面对这样的境况,该如何去平息内心的繁杂呢?
首先我想到的是接受。
我觉得学会去接受一些发生,可以拜托诸多的限制和束缚,给内心松绑。
去接受发生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
如果没有办法去面对已然成定局的失败,我是觉得太消耗自己了。
所以我会觉得学习去接受,从内心出发,学些去接纳,最后或许会真正释怀。
换个角度来看,失败其实只是一件事情发生后千万种成像中的一种。
面对失败,先去接受。
然后重新去选择,选择继续出发或者换道再次出发。
如果因为失败而致使自己一度陷入情绪之中,这对于自己来说就是一种恶性的消耗。
严重一点对于生命本身也是一种损伤。
我是觉得只有我们先去接受当下的发生,然后由此可以生出更多的勇气去抵抗外界的声音。
再者我会觉得专注和纯粹会带给我们巨大的力量。
无论看多少次,都会一遍又一遍被影片中运动员们日复一日的重复而乏味的训练感动。
把最简单的事情一遍又一遍去重复,还能做到精进,这不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能力。
我们当下所面临的世界其实是有点华丽而失了许多单纯的。
因此随着长大我越来越觉得守住内心的单纯就很重要。
用最简单的东西去面对外面复杂的世界。
我越来越觉得这样的单纯弥足珍贵,喜欢简单的东西,也喜欢认认真真的去吧自己当下该做的事努力做好。
去做一些事情,其实早晨六点起床不难,每一天高强度的体能训练也不是很困难,春节回不了家忍忍或许也就过去了。
难的是坚持。
坚持每天六点起床,坚持每天都重复的去做体能训练;在这个过程中要摒弃好多的东西,可能是同龄人自由自在的娱乐活动,或许错过很喜欢的人,可能是那个年纪刚刚好的亮丽色彩。
只是为了一个目标,去坚持。
就一群人从上到下为荣誉而战的这种感觉本身就会很棒。
我还是希望自己也可以越来越纯粹,越来越努力,越来越专注。
去追寻然后尽全力守住内心的赤城,我觉得这会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写在最后的话这一类型的电影每一次观看,都会无限次拉近我们作为一个普通观众于运动员之间的距离,通过影片的演绎,他给我们传递了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
通过赛场之下的运动员,我们会进一步了解到运动员这一职业,了解到运动员的坚守。
我是觉得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
他们努力拼搏,拼命训练的背后是国家的荣誉,在赛场上他们赢得的是金牌, 还有国家的荣誉和骄傲。
带着激动的心情观看了我心飞扬这部电影,梦想,信念,坚持,笑中带泪,热血激情,很赞的一部电影~电影拍摄的非常精彩,感觉非常的真实和励志,把观众带入到那个年代,片中有几个镜头印象非常深刻,女主角离家的饺子,教练为了能拿金牌的辞职,比赛过程的较量,夺冠后赛场飘扬的国旗无不让人热泪盈眶~
太好看了呜呜呜呜呜呜呜呜呜,
剧情推进节奏不拖沓,从电影开始就能融入其中,全程跟着电影一起哭,一起热血,一起紧张,一起激情,一起热泪盈眶,运动员的精气神和运动员的体育精神让我钦佩,电影中的特效镜头,比赛镜头,运动员怼脸特写真是好看
虽然拍摄和小包装都做得跟电视专题片一样,可看见最后夺冠的时候,还是被体育精神和胜利感染。#还以为孟美岐的鼻尖痣是为了跟大杨杨贴近才画的,最后发现她本身就有……
20201231 官宣。20210302 开机。“微光划破黑夜喧嚣,是黎明来临的宣告”,冰刀划开缠上绷带蹬冰破风向前,烫伤破皮赤着脚登上舞台等待盛放。大概也不会忘记曾有一年夏天哭到失去表情管理的一程花路。总希望不曾有歧路,很可惜。
跟我预料的差不多,谢特一坨。
尽管结局是确定的,但百转千折的过程还是够戳心——出国练新技术、冬奥会1500失利,500米半决赛受伤编的有点过了——不过最后依然上场的台词编的不错。女主的表演挺动人,但这种记录式电影希望更忠于真实才好。
为啥不排片啊 徐峥跟院线有矛盾但这体育局不支持一下吗冬奥热度多大啊我就为了想看滑冰😀
谁能想到我哭的最惨的地方是片尾出现的王濛
意外好看,孟美岐的演技值得一个加星,夏雨稳场!可以感受到运动员为了超越自己、为了夺冠要经历多么大的心理压力,特别是首金和最后一战的戏剧对比,也对每一个拼搏来的金牌更有敬意。
还是有一些激励、动人的地方。
孟美岐的表演很卖力,表现还算及格。影片的问题不是出现在她那里,就像复杂的弯道超越技术必须是国外的教练一样,很多的中国电影拥有着不错的资源、不错的摄影和美术,最后却因为编导水平而被归类为烂片,该片正属这种,除了MTV般的拼凑画面就是剧情的矫揉造作,令人难以下咽。一边是妹妹跑到比赛现场非要姐姐中止比赛去看父亲,一边是母亲拿着收音机给父亲听着比赛实况,前提是一家三口来看姐姐的比赛,这里面的人物动机和逻辑如果编导想不明白的话还是别干这行了。
喜多汇 整体中规中矩,没有大起大落的渲染,年代感倒是有一些(赛场背景广告也太多了点),孟美岐感觉还差些火候,应景地去看看倒也无妨。
孟美岐演技超出意料之外了,还可以
孟美岐还是有点演技可以教别人的,和大杨扬好像啊。开头的不知道是不是真人真事,总要最后一面加上比赛撞在一起看累了。妹妹凭什么因为这个记恨姐姐,可能年龄确实小。
故事本身中规中矩,孟美岐演技确实有提升,就是忽好忽一般,前方道阻且长。
嗯主演一般,还需努力,可惜可惜
今天看完了我心飞扬。电影前50分钟过于流水细碎,一直赶着压进度的感觉。一场场比赛,累积这一场场失败和无奈。感觉叙述节奏上不太好。然而从加拿大人摔倒开始,一切不一样了。跌宕起伏的赛场,特别精彩的后面40分钟。孟美岐的表现,远超我预期,都是她的故事,完全她的主场,她居然撑住了
片尾濛主一出来,梦回几天前冬奥的“我的眼睛就是尺”。追的最沉浸的一届冬奥会,未来再看冰雪项目的电影,可能会看到谷爱凌和苏翊鸣出现了叭!
我最喜欢的是后面两场比赛的场景刻画,1998年日本长野冬奥会和2002年美国盐城冬奥会两场竞技,你跟着运动员杨帆、教练秦杉、领队、队友以及是观众的情绪在走。你会感到动容,杨帆在盐城冬奥会1500米短道速滑决赛受伤失利之后,咬着毛巾、忍着伤痛,跟秦杉一起把受伤肿胀的脚塞进冰鞋,选择继续在冰场上跟队友在赛场上为国家再拼一次的执念。到最后赢得了比赛,杨帆和吴海霞一起拿着五星红旗在赛场上滑行,王放放导演的镜头在现场观众以及远在中国的观众时,你能联想到前面运动员努力训练的场景、为了取得好成绩而作出的努力,中国人多么渴望这面金牌,感受到这面金牌是多么的来之不易而感动落泪。谢谢《我心飞扬》剧组给我们带来中国人自己的体育电影。
是一部及格的影片,剧本还是存在问题,所以很多情节过于drama,影响观感,但后面渐入佳境,演员的状态、包括影片的节奏都更顺畅了些,多次忍住不哭,但还是在最后破防。孟美岐还是很有可塑性的,就是发挥不太稳定,时而入戏、时而出戏,还是需要锤炼。问题还是很多,首先,剧本写的太一般,很多东西抓大放小才能突出重点,什么都想加进去势必会影响整体叙事;其次,选角有些超强人意,女主的妈妈实在不像一个东北劳动妇女,妹妹也不像一个倔强的小娃子,爸爸和金老师也都不想去评价了…;再者,主题曲跟剧情所处的年代有割裂感,声音一起我就跳戏了;化妆能用点心吗?爸爸住院临死之前那个特写我差点笑出声,脸上那点血是拿来开玩笑的吧,对于这样一个片子,处理的过于随便了些。总体说,作为一个竞技类的片子,这一波三折的经历,还是很有观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