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开始表现手法上有点故弄玄虚——宋佳一脸疲倦,精神恍惚,镜头来来回回,背景音乐也阴森森的……真的有可能把有些观众劝退,但是——越往后看越精彩。
市面上很多对女性困境的刻画只是浅尝辄止,甚至大多数还会突然来一个莫名其妙、皆大欢喜的大结局;仿佛女性仅靠自己调节下心理,转换下心态,那些现实中的问题,那些造成女性困境的因素就全然不在了。
这部剧没有。
相对男性导演而言,女性导演刻画女性更加细腻,更加到位。
在导演的把控下,演员宋佳在细节上的表现也非常好,面临不同状况、不同心境时的各种情绪把握非常到位(除了刚开始那几集稍微有点夸张,歇斯底里之外,有点背离“女强人”的设定之外。
)另外,演员的脸很真实,有一点年龄感,但是仍然很美很美。
现在的社会有种不良导向,似乎不管什么年龄段的女人,都不被允许变老,全部都得看着像二十岁。
试问,那些三十多岁,家庭是事业都需要打拼的女性,怎么可能敌得过自然规律,敌得过生活的摧残,怎么可能看起来那么像二十岁那么年轻呢?
那些一张张打了美容针,填了玻尿酸的“童颜”,在我看来并不美,反而是另一种向着男权社会妥协的标志。
宋佳好样的!
另外,这部剧的立意也非常好。
它既是关于信任与背叛、真相与谎言,也提到了女性如何平衡家庭与事业的困境。
让我们看到了中年女人在困境中如何理性判断,如何做出取舍,如何互相理解和支持,直至突破和重生。
女性,可以是脆弱的,但是女性也可以是坚韧的!
女性是什么?
丈夫出轨后应该怎么办?
女性为什么被概念为“第二性”?
这部剧给我的感觉,就是将内心感情表面化,宋佳演技真好,出轨时的害怕,内心烦躁又面临女儿的苦恼更是不堪 ,闺蜜回来时的开心 振奋,再次出轨的内心崩溃,最后完全放下做自己的淡然。
所以给我的感觉不是这件出轨事情所带来的连锁反应,而是面临出轨,女性的内心波折和精神世界!
出轨就是出轨了,已经脱离婚姻的契约,我个人无法忍受,无论是精神出轨和单纯的肉体出轨,我都无法忍受。
我记得金星秀上金星说过哪个国家有专门的在女性怀孕期间为男性解决生理问题的合法场所,我无法理解。
思想开放又是什么概念?
什么是思想开放?
我认为能联系一个世界的是感情,倘若每个人都没有感情,世界存在意义在哪里?
所以我不能忍受背叛……回到出轨,即便张鑫是爱张一的,即便他是因为熬不过一段艰难的日子而出轨,但他确实背叛了婚姻,背叛了俩人曾经约定好的未来,理想,美好,打破了对方的不可逆转的美好精神世界。
(后来就算放下,也不能忽视曾经已经带来的伤害)《第二性》只知道大概的故事,男女双方没有婚姻,约定一起携手未来,又约定各不约束,所以双方又有各自的其他无关性别的性伴侣。
对于双方约定好的契约,我觉得你们开心就好,虽然我不赞同,但我认为这没什么。
所以对于婚姻,我需要互相信任和互相忠诚,对方出轨,我不知道现实如果对方出轨,我会怎么样,但我现在的想法就是不可原谅,做好自己!
带着浓浓的兴趣,抱着对宋佳和刘敏涛的关注和对这类题材的喜爱,等来了对这部电视剧的观看。
但等来的却是一场失望。
整部剧感觉都在故弄玄虚,演员都处在一种压抑的状态不得释演,人为痕迹重。
但不得不说镜头很美,这也是这部电视剧很不错的方面,其他实在没有什么可以点赞的,看到第六集,实在看不下去了,弃剧。
很多时候自私不是什么好的形容词,但是在感情中这代表着理性,冷静以及清醒。
一个在感情中自私的人,他明白自己的能力边界是什么?
能够富有弹性,而且知道自己不应该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
有一定的心理预设能力,知道自己这么做之后,最坏的结果和弥补的方法。
我觉得那些说什么感情不分先来后到的人很可笑。
说什么结婚之后还可以遇到真爱的,简直就是没有文化的感觉。
现在都是自由婚姻了,你想和谁结婚?
那是你自己的决定,难道你在结婚之前你没有对对方动过心吗?
没有动过心,那你为什么要结婚呢?
既然动心过,那就是真爱了啊。
都成年人啦,这点事情分不清楚的吗?所以一旦你认定一个人,肯定你们之间的关系,想用法律的手段去巩固你们的爱情成果的时候,不要退缩,也不要懦弱(ノД`)。
不要偏移,竟然认定了就一直走下去。
就像女主说的,出轨只是一个形式而已,真正的本质是婚姻出现了问题,大家都明白。
三十而立的顾家和许幻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并不是说女方太强势,同样的男方也可以是大男子主义,而是说在一段关系之中,其中一个他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而另一个有自己的世界。
前者疯狂地投入自己认定的事业当中,而后者,柔弱寡断地在日常的生活琐事当中吸取情绪上的只言片语。
这样的婚姻关系怎么可能不出现问题呢?
就算是秀恩爱的,也是表面的现象,长期的沟通不善和无法深入对方内心所导致的代沟,才是女主和男主婚姻破裂的本质。
小三在这里只是一个工具人而已。
从出轨方的角度出发,不管是小三小四,她们其实都是满足男主,对于和女主婚姻的不满之外的生活调剂品而已。
而从小三小四的角度出发,我自己是非常不认同一个女的去插足别人婚姻的,如果一个男的,他要爱你,他一定是单身的爱你,就算他是真的爱你,又如何?
这可是犯法的关系呀,一爱你的男的,怎么可能会让你成为犯罪呢?
所以小三小四们清醒一点,不要为了所谓的真心实意而去轻易的喜欢上一个有妇之夫。
碰都不该碰。
这些真心实意,其实都是虚假的。
而从婚姻当中受害者那一方的角度出发,其实女主已经讲的很好了。
事业会遇到瓶颈,婚姻会遇到不顺,生活也有其他大大小小的棘手问题,有待解决,但是最重要的就是经营好自己。
不管怎样,都不要放弃自己,自怨自艾。
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一个人,他得必须是完整的人格和善于处理自己不良情绪的,这样子的人才能进入到婚姻当中,也只有两个这样的人穿能经营好家庭和婚姻。
最后,女主很明显去打胎了,打胎自己和男主的二胎。
在很久之后,女主完成了自己年少的心愿和自己的初恋结婚,并且怀孕了。
我很喜欢女主去质问初恋的对话。
问为什么初恋会出轨,初恋回答他,当时患病了,为了不拖累女主,女主这个时候质问了男主,凭什么我的幸福要由你来决定,你为什么要这么自大?
这是我最不能忘怀的一段对话,谁都没有办法对你自己负责?
在人生大事上,你得自己负责,不管是出轨发还是被背叛的一方,还是说当了小三,小四都要清楚的,明白自己所作所为,会给自己最挚爱的人带来什么样的伤痛,自己又有什么样的麻烦等着。
毕竟成年人都是要为自己的选择买单的,所以一旦你认定了一个人,很爱很爱她,愿意去结婚的时候就不再多疑了,一直认定走下去。
不论如何,都不要让自己或者至爱的人沦为带罪欲望的受害者。
最近出轨渣男的剧,真是越来越多。
如果说《三十而已》林有有的小三尚有一份真心。
林有有那该剧中的小三,段位就相对于比较高明,起码,这个小三就冲着三儿来的...很多时候,对于一段婚姻来说,信任是开始,也是结束。
“婚姻就像瓷器,打破它很简单,要收拾这些碎片,却很麻烦。
”白色月光豆瓣:7.3
张一(宋佳 饰)职场的独立女性,首席建筑设计师,在公司里她是独当一面的女强人,在家里,她是秀外慧中的好妻子。
家庭幸福,女主外,男主内,老公张鑫(喻恩泰 饰)全职奶爸,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带孩子,操持家务,让张一没有后顾之忧。
夫妻俩的感情,也十分好,结婚十年,依旧甜如初恋。
但这段关系,却被一则短信击碎。
一个微信名叫:不瘦到100斤不改名的小田,发来信息。
“鑫哥,你好棒!
下次不要让我等待太久哟!
”
赤裸裸的挑衅,勾引带着一种隐喻的表达,看这网名也绝对是女性,老公这是有事啊...紧接着张一发现了老公酒店的消费信息,以及一张消费清单,上面赤裸裸写着,避孕套,湿巾,红酒...
而老公送给自己的一对耳环,实际上只是买项链的赠品。
晚上在床上,张一想要满足时,老公推脱,累了?
累了?????
婚姻里,如果出现怀疑,就像摸到了一根线头,在往后源源不断的线头就会涌出来...
张一怎么也想不到,小三是谁,她开始到处寻找这个女人。
嫌疑人一小田,老公的微商客户,在楼下等着拿货,因为丈夫一直隐瞒自己做微商的事,所以两人见面才隐隐藏藏,嫌疑排除。
嫌疑人二,笑笑的舞蹈老师,这女人带着攻击性的审视着张一,下一秒看丈夫时就喜笑颜开,她和丈夫的举止亲密,很有嫌疑。
嫌疑人三,笑笑幼儿园老师孙雯雯,这个女人第一次见张一眼神里就有种难以捉摸的韵味,似乎带着挑衅,和嘲笑。
而此时张鑫也因为筹备自己的早教事业,公司刚有起色,忙的颠三倒四并没有发现妻子的异常。
通过跟踪,张一发现近来和张鑫之间亲密关系的,正是孙雯雯。
俩人不仅共事,还一起去泰国出差,而对这一切的询问,张鑫都一口否认。
并且,张一急吼吼的要把公司百分之五的股权卖了,转给孙雯雯。
离婚,是张一首先想到的解决办法。
但十年婚姻,说散就散哪有那么容易,一段婚姻的分开,要割舍的,不仅是感情,还有财产,更有孩子。
当一个女人发现自己的男人出轨时,总会想,早知道男人TM的都一个样,当初还不如找个自己喜欢又帅的。
但你想没想过,在婚姻里,我们看到的,就是真相吗?
还是我们想相信的真相。
该剧是五元文化打造的嫌疑风婚姻剧,而五元文化喜欢网剧的应该不陌生,他们团队的《白夜追凶》豆瓣40余万人打出了9分的成绩。
而《白色月光》正是一种以悬疑推进的情感故事。
演员的阵容更不用多说,宋佳、喻恩泰、刘敏涛、黄觉,每一个都是演技扎实的老戏骨,因此在演技方面,就不必操心。
很多网友说该剧模仿《大小谎言》,确实在镜头的手法,和拍摄方式上有类似,但这种手法,制造了悬疑的代入感,还是很妙。
而全员女性的制作团队,和《大小谎言》也异曲同工,所以女性观众应该很有带入感。
女人,生来感性,注定很多时候,不能一心二用。
无法一心二用的设计图纸,无法和别人分享一个老公。
婚姻里最忌讳的,就是怀疑,怀疑可以伤人,怀疑也会伤感情。
刘敏涛饰演的杨雁就是这样一个被婚姻伤害的女性,她老公因为她光鲜亮丽的出门,总怀疑她出轨。
一来二去,这种怀疑就变成硬生生的铁拳,打在身上。
有时候好的婚姻,应该像周末公司组织的团建,需要彼此信任把后背交给队友,毫无保留,没有私心,才能走的长久...但这样长久的婚姻,真的存在吗?
张一的家庭,女主外,男主内,她把很多的心思都放在事业上,而忽略家庭,很多时候这种妥协只是生活的妥协。
但在社会上,这种声音却声声入耳,被别的妈妈戳中脊梁骨,说女人应该带娃操持家务。
但难道女人,就只能带娃才算女人吗?
确实很多时候,女性的不理智,感性,面对出轨内心的焦灼,无法再全身心的投入在事业中,感情的伤害对女性来说,太难。
该片并没有把女性对抗这个不平等的社会作为重点,反而是把焦点聚集在如何处理焦灼的婚姻关系中。
12集的体量,剧情推进的快,也让人期待接下去的剧情,看完6集后,张一手撕小三,却是一个处心积虑的假小三。
而真正的小三,似乎另有其人。
婚姻如是,爱情亦然,女性在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异常艰难,曲曲折折,似乎都是人生的序曲。
相夫教子,三从四德,我们还没有从传统的社会观念中,走出来,却要我们独立,要我们可以应付所有的焦头烂额。
实际上,谁的生活,都是一地鸡毛。
我喜欢该剧片尾曲谭维维唱的《白色月光》,小调的爵士风格,一段萨克斯低沉韵律,百转千回...像是回味一杯醇厚的美酒,生活之外是一颗,需要沉淀的心。
我们终究要在某个角落里,默默的停下,点开音乐,手拿一杯红酒,生活,生活就让TA这样去吧。
“真的要因为受一点的伤害,就怀疑爱,怀疑婚姻吗?
”
白色月光 (2020)6.32020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悬疑 / 刘紫微 / 宋佳 喻恩泰(一)爱永远都没有错 我们不能因为受了一点伤害就怀疑爱情 怀疑婚姻 那是一种很幼稚的想法你觉得爱是什么是人就会累 会犯困 会迷糊 会说错话其实我们都知道爱会消失承诺会失效人们会走散 只不过我们都愿意相信自己是个例外罢了(二)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任何事情都有机会成本怎么会有那么多流浪猫?
养猫的人多了,抛弃猫的人也就多了人们常说分娩是人类能承受痛苦的极限,我觉得不是 真正的极限是不痛 对因为你的心死了 就感受不到疼了(三)听别人说 爱情就是两个人像孩子一样在一起玩游戏出轨只是婚姻的表面症状 两个人在一起组建成家庭很难 两个人分开家庭破裂 更难(七)出轨这个词也不知道是谁发明的 说的轻巧 出离正规 听起来好像只是走错了路没有什么多大后果 一开始最直观的感受是震惊 因为不敢相信他怎么会这么伤害我(八)反复确认一个人是不是在骗你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其实女人只想找一个好好陪自己的人 但是时代不同了 这样的男人越来越少而我们女人也越来越不能容忍不能宽容所以离婚率就会越来越高(九)婚姻是一个约定它约定了两人从此一起走向生活的战场一起攻克生活的每一个难关夫妻一心才有得到幸福的可能男人总以为只要自己不承认犯的错就不存在可女人想要的只不过是一句实话婚姻和事业固然重要但对女人来说更重要的是经营好你自己 这个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婚姻也没有永远上升的事业 当这些都离你远去的时候 你除了你自己 一无所有我在失败的婚姻里唯一学到的就是你不是控制你自己 不要想长久的走下去 就要完全的控制他(十二)你发现老公出轨的时候是什么感觉?
害怕害怕什么?
婚姻破裂吗?
不是那你觉得他出轨是婚姻失败的唯一原因吗?
出轨只是婚姻失败的表面症状 两个人在一起 组建成家庭很难 两个人分开家庭破裂 更难 怎么才能得到爱?
懦弱的人是无法得到爱的 爱需要花费很大的力气
其实整个剧完全没有对杨雁和张鑫之间的爱情描写的很充分 可能一部分人都觉得这段感情莫名其妙 但其实伏笔就在于第一次他们见面笑笑被牛奶烫到张鑫做的那一切 我觉得在那一个瞬间 就击到了杨雁因为她遇到的第一任 是家暴男 这个没有骗张一 在那一段感情里 她变得毫无安全感 她足够爱自己的儿子 因为一开始没有一个像张鑫这样温柔体贴足够爱护孩子的人出现 所以看到张鑫的那一刻 她被击中了 她想要这样男人她知道这样不对 做小三不对 她甚至都不是为了自己的爱情 我甚至都觉得说 杨雁爱的不是张鑫 她爱的是张鑫对孩子的温柔所以她不在乎钱 我相信 她也不会在乎张鑫变成什么样 她只在乎 我的孩子必须有个好爸爸 所以她可以把视频给换掉 接近张一想搞黄他们的婚姻 所以可以到最后 孩子疯狂的吼了她 孩子离家出走之后 她心灰意冷的把证据拿了出来 告诉张鑫他不喜欢你 这一切都没用了是啊 杨雁从头到尾她要的只是孩子的温柔的好爸爸 而不是她想要的男人
白色月光 (2020)6.32020 / 中国大陆 / 剧情 爱情 悬疑 / 刘紫微 / 宋佳 喻恩泰算是全看完了吧,最后两集没看正片(因为得另外付费,这评分不值当的付费观看吧),看的内容简介。
剧情前期设定类似韩剧《夫妻的世界》,女主人设比夫妻的好点,至少人设没崩塌到,被所有人合伙诈骗(看前几集的剧情,真的以为又要全线组团忽悠女主了)。
不过,这婚姻如果真的跟悬疑片一样,又何必非要在一起,不累心吗?
刘敏涛版的小三,真是有点尴尬……可能因为刚刷完《琅琊榜》,一心只想着静妃娘娘了……看了各种对于剧情漏洞的吐槽……凑合看看,别那么较真……
两年前的今天,五百(《“大”人物》导演,弧光联盟发起人)有点坐不住了,他把旗下这位唯一女导演叫到了办公室。
很快,全公司的人都放下了键盘,因为从不吵架的这俩人,竟然在里面大吼起来,声音穿过墙壁,震得过道外面像开了直播。
“紫微,你就不能站在男性的角度上想想吗!!!
”两人初次相见在酒吧聊到半夜三点的愉悦也不见了,这种人身伤害级别的指控,基本上换谁都是谈崩。
但没过几天,老板却认输了,因为她的想法、逻辑、统筹力还有价值观,无一不在线,她也没有因为处女作是独立文艺片(《我心雀跃》),现在转型做商业剧集就产生创作包袱。
当然,最重要的是,你吼多大声,她也不会改剧本的。
她甚至不觉得,做导演一定要有什么语言层面的表达,藏什么私货台词。
这就是《白色月光》的导演,被同事们戏称“格格”的刘紫微。
刘紫微,《我心雀跃》《白色月光》导演第一导演第一眼见到她,就印象深刻,部队大院出身的“浪姐”,硬朗的脸型,随性的言谈,名叫紫微,但丝毫没有要倒在某个男人怀里的可能性。
虽然《白色月光》这名字倒是挺文艺挺隐约,但整部剧却很凶险。
宋佳演了一个建筑界精英,喻恩泰演了一个柔弱保姆型丈夫,前六集女主经过十几个反转一步步把“小三”灭掉,后六集却猛然开启核爆级思路,卧槽原来“小三”其实是“小四”!
而真正第三者,也就是宋佳的情场对手,竟然是“红色高跟鞋”刘敏涛老师!
并且,宋佳最终输掉了婚姻!
《白色月光》,基本上就是今年最狠的出轨剧,“她内心已经疯狂了无数次了”,身经百战的刘敏涛老师这么评价导演刘紫微。
没结过婚,也不恐婚,更不是女权,刘紫微说自己不是两性专家,但却把婚姻这事看得门儿清。
“婚姻过着过着就不OK了,不就是一开始并驾齐驱,有的人走快了,另一个就跟不上了,那不就得一直这么走嘛。
能补救就补救,补救不了就迁就。
”刘紫微这姐姐到底是谁啊?
她自己也会这么自嘲,“我不想让人知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再说大家也不想知道,我又不是大师”。
2005年从中国戏曲学院毕业,一路迷茫到2015年,才开始拍电影。
这个赌局很大,现在哪个女导演的人生轨迹有她这般曲线?
“你问我《白色月光》里藏了什么私货,有什么我个人表达,还真的没有,硬要说的话,那就是,狠角色不一定是狠角色,看上去不狠的,也许才是真的狠角色。
”可以的,刘紫微犯狠的时候到了。
01.新契机:被独立文艺电影打击后,迷上了剧《白色月光》是我的第一部剧,就像我当年第一部电影一样。
以往大家不都有鄙视链嘛,我先拍一个电影,还得奖了,然后去拍一个剧?
但作品我觉得能立起来了,我一点都不觉得丢人。
倒是2017年我的处女作《我心雀跃》上映时,对我打击挺大的。
我并不了解市场,也不知道现在电影都这么娱乐化,初出茅庐没想那么多,一下子就……票房特别低,低到我都忘了有多少票房。
其实我对《我心雀跃》至今都很满意,当时也有人找我拍青春校园的戏,但我觉得我已经拍出最好的青春校园片了。
所以就颓了一段时间,也不知道拍啥。
那时候天天在家待着看剧,偶然看了《纸牌屋》,停不下来了,发现好多英剧、美剧拍得都比电影好看,甚至那个意大利的剧《我的天才女友》都很好。
从那以后我真的都没怎么看过电影,一年也就看十部吧。
直到出了《白夜追凶》,哇!
国剧也能这样了?!
我就打听一下这是哪儿干的?
就打听到五元文化弧光联盟这儿了,那时候他们还没签过女导演。
我就跟这边说,想见一下五百,看我们俩思想对得上对不上,是不是同道中人。
五百结果第一次和五百在酒吧见面,就从晚上十点聊到后半夜三点,那天我就跟他说——我想做《白色月光》。
《白色月光》这个故事又从哪来的呢?
它是我一个女性朋友的男友出轨的故事,她发现一系列线索,天天跟我这儿嘚啵嘚。
挺有意思的,每个女人都会遇到这个问题,然后靠第六感直觉去面对。
那是2017年,她最后就分手了,她现在过得也挺好。
我觉得这个是个题材,可以拍成一个东西。
然后这故事就在我脑子里,颠过来倒过去想,想了一年,想得很成熟,它和《我心雀跃》那种纯的感情故事不一样,它一定要做反转的。
很多人问我你拍完《我心雀跃》怎么又去拍剧?
我也不是说非得拍一个剧,它这个故事恰好就得这么讲述。
我就对五百说,你做短剧吗?
他说弧光是要做短剧的。
聊完,可以,他给我找了第一个编剧,剧本就开始弄了。
但问题也来了。
02.两性之争:为了照顾男性,我和老板大吵一架我们其实有三个编剧,都是女生,第一个编剧是2019年交了完整稿。
当时我觉得不行,哪不行呢?
太drama,太远离生活,太远离人与人之间的那种情感。
我自己呢,没结过婚,但我也不恐婚。
我也不是什么女权,我就是一个挺正常的人。
在《白色月光》里,出轨其实就只是一个事儿,事儿里这几个人,深陷泥潭都挺挣扎,都不知道要干嘛,脑子一热,就冲下去了。
冲下去发现,哎呀,可能不对,然后又得想办法找一根稻草拼命地抓。
接着又来一个刺激的事儿,一下子醒了,发现之前抓的就根本不是稻草。
我其实更多地是去表达这个状态,出轨就是个事件。
后来就换了编剧,来了两个新的女编剧,我们就重新在一个大黑板上梳理大纲,每一集一个块,讲什么,怎么弄,多少个反转,都是这么设定好的。
其实就算是拍电影也得这么做的。
其实那时候我也不知道咋排播,哎呀,因为好多戏在第10、11集的时候,还要再倒回来,再闪一下之前是怎么着的,我有点怕拉得时间太长,我希望观众能后六集一下看完。
倒是做剧本这段时间,五百也没管我,改了四稿后才给他看。
我和他就有过一次“交锋”,就在他的办公室,吵得整个公司楼道上下都能听见,他说:“你就不能站在男性的角度上想想吗!
”我说我想了呀!
我怎么没想!
我很照顾了呀!
我这人特讨厌贴标签,什么直男,什么小三儿,贴一标签,特别粗鲁,张鑫(男主角)在我眼里没有任何标签。
张鑫(喻恩泰 饰)我后来找喻恩泰聊这个角色的时候,我就跟他说了,你肯定无法避免人家说你是渣男,但是,张鑫本质就是一个软弱的中年男人,至于渣不渣,那是别人对角色的评价,你不能自己一上来就说我这个角色是渣男,那不行!
谁的一生没犯过错啊?
我们总要打破一点禁锢,去改变大家的看法吧。
肯定有人说,后六集的剧情是给张鑫找借口,洗白他。
我说不是,那就是这个人这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他做事的方式就是这样的。
我可以这么说,他最后同意离婚,是为了去救张一(女主角,宋佳 饰),细节不能说了,你可以去看。
张一,张鑫妻子(宋佳 饰)五百的不理解,我能懂,但我们不是拍人的AB面,你拍完这女的这一面,你再拍男的这一面,我照顾不了,还不如我们做得极致一点。
他就信我了。
所以,从2018年开始做大纲,然后到2019年8月底算是最终定稿,9月23号,正式开的机。
03.表演的陷阱:拍出轨,我不希望观众把角色和演员分不开演员都是我自己决定的,在做剧本的时候,慢慢就觉得,张一得是宋佳,看上去狠,但其实很脆弱。
宋佳看了本子也很喜欢。
张鑫这个角色,我觉得所有男人看到都会有心理压力,演员多少也有一点这个包袱,但喻恩泰是个好演员,他肯定也有担忧,但就会好一点,他还开玩笑和我说,他已经是一个快被遗忘的演员了,你们怎么想到我的。
可能是吕秀才太深入人心了,他那场幼儿园反串表演的戏,也都不是因为他演喜剧而这么做,所以大家一开始看喻恩泰是安全的,没有防备的,这是我们的一个设计,就是不能让你在第一集铁定认定有没有出轨。
刘紫微、喻恩泰说戏刘敏涛老师也是同样道理,她以往全是正面的,她第一次演一个这样的,她说我从来没有拍过激情戏。
我也很想替演员着想,我也不希望一出来观众把角色和演员分不开。
所以我们用了这几位优秀的演员,成熟的演员,他们身上都有正能量的东西,比用一个年轻一些的流量演员伤害要小。
不过刘敏涛老师后来网上火了也是意外,真的是撞上了,我们没想到还有个顶流。
刘紫微、刘敏涛等说戏中这是一方面,另外一方面,就是剧本还是好,它并不是靠台词撑着的那种戏,大家愿意为这部剧付出,所以我们拍摄时特别顺利,和我预想差不多。
开拍第一天,我最怕的事儿就是我会超期,我怕我拍不完,没想到我竟然还能提前两天完成。
本来是60天,我58天杀青了。
我是拍到第三天,觉得没有问题了,顺了,就是第12集,张鑫和张一他俩最后在车里谈判的戏,决定离婚。
那是压轴的一场戏,如果这场戏大家都能绷到那个劲,我觉得这部剧就稳了。
其实前前后后我们都有剧本围读,该有的问题,都在前期处理了,其实大家对人物没有提出异议。
围读剧本04.婚恋与信条:我不是两性专家,我也没有在剧里藏私货我还是在讲人性的善,人和人之间有那种亲近,就像张一身边那个崇拜她的女助理,一直在工作情感上支撑她。
我们这里着重讲了女性作为命运共同体的问题,这也是东西方的差别,西边更强调个体。
至于婚姻关系这个事,无非就是几个固定的问题,我们走进女主的内心世界,你自然而然就会去找闺蜜帮忙,在我们生活中也是这样的,是吧?
还有现在涉及的女强男弱,社会进步到出现了很多这种家庭,就它即使不是女强男弱,张鑫出轨这件事情也一样可能发生。
我其实很最怕回答那种“爱情是变量,婚姻是坟墓”这种问题,我不是两性专家。
我还跟编剧说,我们仨都没有结过婚,坐一起写个婚姻的事儿,人家能信吗?
编剧说我们这就属于冷眼旁观,旁观者最清。
就像《白色月光》最后一集,张鑫和张一两个人谈判,婚姻一开始,男主内女主外,刚开始还行,过着过着就不OK了。
婚姻不就是有的时候大家一开始并驾齐驱,有的人走快了,另一个就跟不上了,那不就得一直这么走嘛。
《白色月光》剧照能补救就补救,补救不了就迁就。
从我自己角度来看,谁愿意离婚呢是吧?
那肯定是过不下了,自己挣扎到不行了,才会选择离婚。
但我周围也有更年轻一点的,90后的结婚的朋友,觉得离婚跟分手差不多,所以这都是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吧,就可能我们80后这代还算比较传统的,觉得离婚还挺大一事儿。
我也不知道婚姻这种制度是不是反文明,我也烦过年过节,你是不是真的需要一点温暖?
你是不是真的需要家人陪伴?
都会,人总是生活在这种,你可能现在觉得爽,以后不爽;你可能现在觉得不爽,等真离婚又后悔了,不然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复婚呢?
前几个月不是还有离婚冷静期么,被网上骂的。
可能我岁数也大了,我觉得,放轻松,真的要稍微放轻松一点。
我这个人,活得没那么较劲,说这个事儿我必须得拍,要不然我过不去这坎儿,真没有,我不是那样人。
大家都觉得导演要表达,好像你不说出一个表达的话,对不起导演这个称号似的。
但你问我《白色月光》里藏了什么私货,有什么我个人表达,还真的没有。
硬要说的话,那就是,狠角色不一定是狠角色,看上去不狠的,也许才是真的狠角色。
我不是一个愿意让人了解我是一个什么样人的人,我不想让人知道。
再说大家也不想知道。
我谁呀我,我又不是大师。
(采访、撰文/法兰西胶片)*本文首发微信公众号:第一导演(ID:diyidy),欢迎关注。
《白色月光》这样的国产剧,生来就是要让人如坐针毡的。
但能真正让人如坐针毡的国产剧,还真不多。
(注:以下涉及前六集剧透。
)1 说到“如坐针毡”,那就要看到“针”的存在。
《白色月光》是不缺“针”的,尤其是在女主角张一(宋佳饰)身上。
作为一个职场精英,旁人口中的“张总”,业务能力过硬,品性气度俱佳,家里还有个恩爱有加的家庭煮夫张鑫(喻恩泰饰),精乖可人的女儿笑笑,其乐融融。
但她有多羡煞旁人,就有多不堪回首。
丈夫出轨,对象是女儿幼儿园的老师孙雯雯,偏偏女儿对他俩的感情,比对自己的还深。
事业上一受情绪波及,所谓搭档就立马换了一张脸面。
几重夹击,还要惹上一个急性肾炎。
短短数日,那么多针,全都扎到她身上。
曾经完美而平衡的世界瞬息间坍塌了,张一从失神,到愁怨,再到泪崩,几次进阶已然把人头死命往水里摁。
一下,一下,再一下,任谁都听得见水流杀入耳道、脑壳与命门的轰鸣。
落水的是她,还有一个大写的她们。
张一偶然结识到的新至交杨雁(刘敏涛饰),有着家庭破碎的前车之鉴。
而公司里的下属刘雪晴(王禛饰)总是自怯半分,领导一个不正当的使唤,也不得不惟命是从。
哪怕是在一个女性光环突出的电视剧里,各个位置上的女性都在面对性别带来的潜在束缚,比如女不如男的偏见、女性家庭地位的刻板印象与传统要求等等。
有的女性熬过来了,就成为推广这些准则的践行者,比如张一的婆婆。
有的女性在起步时想扭转这些劣势,就反过来成为一个操纵他人的玩家,比如孙雯雯。
经历过种种不公后的杨雁被磨得没有棱角似的,但口口声声为了孩子,也许内心藏了个终究压制不下的恶念。
我们也活在这般现实的世界当中,带着伤,也带来伤。
各自疤痕交织成一个网络,谁都逃不过被别人悲伤触发的可能。
2不同年龄与性别的人,从《白色月光》里也许能够看到不同的痛点。
年长的人可以叹息婚姻经营的不易,激情流逝的迅疾,年轻的人也可以在空间被挤压的外界里,读懂每一个刺头的挣扎。
女人可以感慨职场与家庭兼顾的困难,男人会在婚姻前后的区别中思索月光与月亮的区别。
当然,这些不过是从刻板标签中寻找追剧的落脚点,反过来,又看得见这部剧试图在这些定性里找到突破口。
男女在寻常家庭关系中位置的对调,有没有给女性更大的满足感与安全感?
狂秀恩爱是惯性还是表演,是想表达情浓还是掩盖情淡?
双方彼此坦诚与独自误会,哪个会带来更大的伤害?
婚姻保卫战是一个可笑还是可悲的概括?
当用旁门左道报复破坏家庭的人,那种快慰还在吗?
《白色月光》说的还是这些千古话题,但隐隐约约地,有许多不同的触角伸向了更广博、更幽深的层面。
在这个群像里,各人有重叠的遭遇,有迥异的应对,也就有各种淡化了二元对错的思考,于是角色的取舍,成了观众对照自身的实验。
尤其是,抉择并不是那么轻松愉悦,动辄连皮带肉的疼,是有传染性的。
宋佳的戏感太好,眼角烟云,都是感情被锉后的遗迹。
由她扮演张一,那自身应对手段与态度的变化,就成了一部女性成长与独立的私密史诗。
而以她为核心,整个意图“复仇”的女性团体有了千差万别的感觉。
这复仇,正面的有,反面的也有,相互的有,单向的也有,错综复杂之间,棉中针无处不在。
女性的机敏被用到最小的心眼上,她们笑谈过“宫斗”,其实惊心处,真有相似之处。
成长也好,复仇也罢,说白了,都是在拔刺,然后与自己对抗与相处。
在打破第四面墙的“访谈”里,张一谈论爱情与关系的定义,那一分但见秋色的冷静,有着难以名状的坚定力量。
3困局在《白色月光》前六集当中,时而是俄罗斯套娃,时而是贪吃蛇,交互出的,是一个悬疑大阵。
每个角色在所给予的反馈背面藏了多少秘密,不得而知。
每个角色想要咬住自己多少心机,难以判断。
出场的人物展现得越多,那个人物就越模糊,那种暧昧性一直在蚕食每个信誓旦旦的许诺,让人在人群里,感觉到越发浓烈的陌生,还有不信任。
质疑之下,秘密开始浮出水面,可见到了也不敢相信自己的判断。
人物失去准绳,观众也对这些绝不完美的人物产生忧惧。
张一最初对张鑫的各方猜测,就这般很有鬼片的模样。
她的心神永远不宁,手机、账单要解读,言谈、笑声在反证,情绪绷得越来越紧,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竟然成了一个婚姻题材故事的强烈调性,而悬在半空中的那只鞋子,始终掉不下来。
这些拍摄技巧,又成了心理技法,于是焦虑、恐惧与恼恨的情绪一股脑渗透进来,也为那些心惊肉跳添了许多感同身受。
渐渐地,似乎这故事的游戏感越来越强,可每个戏里戏外的玩家,都在当真。
从如坐针毡,到芒刺在背,不舒服的感觉不断扩大。
等到此时此刻,旅途过半,想等最后真相大白,又怕世情惨淡。
就这样,观众被剧情裹挟着完成一个不得已的成长——要去接纳人无完人,甚至花无百日红的现实,要去拾起面对生活中大小问题的勇气,要去理解与尊重每个人的抉择,包括自己的,要在情感废墟里不忘琼楼玉宇的可能,要在反鸡汤的世道里走好自己该走的路,哪怕自己是唯一的将与兵,哪怕自己是这刹那天地间唯一的白色月光。
这部剧就充分说明,不是每部剧都能被翻拍的。每个剧都是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做支撑的,不是你抄一下悬疑感的音乐,抄一下情色镜头就能成的。有些东西就是跟你的文化不契合,拍出来只能让人怀疑导演编剧脑子有问题。
高开低走,故弄玄虚,三观尽碎,狗屁不通。
试图去探讨女性在婚姻中的觉醒是有进步的,但如何在细微之处见真情,又让受众可以接受,就真的很难了。
矫情
就这个男的到底有什么好抢的?
当小宋佳在车里终于忍受不了女儿的哭闹开始歇斯底里时,是一种情感的爆发,但更让人揪心或者说思想斗争复杂的是看见丈夫醉倒后试图捡丈夫丢在一旁的手机,虽然几秒钟的时间,但其痛苦程度我想不输于在车里的歇斯底里,一个像外伤,一个像内伤,而内伤更致命。
女性视角,也比较有质感,看上去好像挺高级。
故弄玄虚,满屏BUG
张鑫越是表现得从容淡定,我就越是和张一一样,充满猜忌怀疑。导演并不急于揭开“第三者到底是谁”这个疑点,而是将张一复杂的心境进行了剖析,刻画得非常鲜明。不过我觉得第三者应该不止一个,张鑫是个炮王。
把婚外出轨通过悬疑的方式来慢慢透露,确实有点新意。只是婚姻的维护,如果真如本剧中那样,充满了女性的焦虑和心机,实在是太难了。
不太好看……
这剧情我可以挺喜欢看刘敏涛和宋佳两个演技派在一起飙戏!张一问杨雁会不会为了孩子也会这样做的时候,刘敏涛鼻梁胖挂着的半滴眼泪真的绝!两个被出轨的女人互相帮助,互相拯救,你们要走出伤痛,活成更好的自己!
如果张鑫没出轨,真可以说是个好父亲,也看得出来女儿很粘他、很依赖他。你说有这么可爱的女儿,这么好的老婆,为什么还要出轨呢?真是想不通啊。
哟吼有人跳脚了?那我必须五星了呀!你觉得膈应的地方恰恰是我们面对的真实。
这个慢啊。。这个矫情啊。。。我只想看痛打小三,一个林有有已经够受的了,又来一个杨雁,女主还是个废物。烦。
一定不要轻易相信所有突然间特意接近你的人,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杨雁做了这么大额的假账,居然不要负刑事责任吗?
我看了2分钟就没耐心了
愈发讨厌那些擅长“甜言蜜语”的人,是的。男女都一样,甜言蜜语之所以能随口说出来,是因为没有心。
张一夫妻关系太不合理了,没发现出轨的时候夫妻双方相处就已经很刻意了
总觉得哪里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