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打五颗星评论之前看到一个强硬倒油的,类似于“办案不找大理寺,而找四方馆不合规矩”,过于牵强了吧,忍不住先反驳几句你猜剧名为什么叫四方馆呢?
剧本身就是围绕这部分人来的,四方馆众人主动或被动地牵扯进案件——涉及诸邦外族之事的案件难道一个长乐城总共就这几个案件?
何况主角团只是协理查案,每次查清楚都由京兆府审理、判决,难道你还不允许别人有智谋会查案?
难道剧里没描绘的地方,没拍到的人物,皇帝不上朝?
京兆府不办案?
长乐城以外的百姓不过日子?
你这就相当于在武侠剧里质问,怎么反派动不动灭一个山庄几百人,还得主角自己复仇,官府在哪呢?
这部剧是古代·职场·外交·探案·轻喜剧,或许单一的对比会有失偏颇——ok了,现在说说我为什么认为四方馆是部好剧画面质感:布景很美,特别是被打理好的元莫的小院,自然光很合适,也没有磨皮到看不清肌肤纹理服化道,主角团大多穿官服,女主角前期是外邦人的打扮,有特色很漂亮角色人设:元莫:嗜酒爱财,光速认怂型人格,进狱系男神,前期摆烂,但三观端正,具备外交官必备的口才、智慧、灵活应变等等阿术:机灵可爱的女孩子,会一些流浪讨生活的小技能,擅毒会做胭脂,被弹幕称为“警犬”尉迟华:有义气的傻大姐,穿官服是英姿,穿女装是倩影王昆吾:一个心地很好的棒槌,武力担当于馆主:职场老油条·端水大师·技能拍马屁·主角养父·理想是平稳隐退安舍人:眼高手低,有抱负三观正但能力有限的关系户,网友猜他是反派大boss,都被反驳他没那个聪明才智小沈:爱美,深得长乐城贵妇之心的小白脸老季:上有老下有小的职场混子每个角色都很鲜活,有缺点,也有闪光点,故事也有主线:职场·外交·探案·轻喜,要素过多,宣传的重点都不知道是哪个有人喜欢探案,有人喜欢轻喜剧,而我喜欢职场、外交和搞笑的部分——演技部分:每个演员的演技也很到位,或者说是故意演出这种特质元莫的不着调写在脸上;于馆主的世故油滑清晰可见;安修义的高傲在眼神里体现得淋漓尽致;安少卿眼神清正,一身浩然正气;谭侍郎坦然走向士兵的背影,我看到了风骨二字花小娘出场时一看就要搞事;江管家一看就很老实,虽然是凶手,但并不是恶人;红叶一出场就觉得她心术不正,但不知内情,想不到她会是凶手对于探案剧情,刚刚我翻了一下有人说过于简单,悬疑探案我看得不多,不太好评价,可我也看到很多剧粉经常发帖说没看出真凶甚至猜反派boss白衣客,几乎把所有男角色猜了一轮对于轻喜剧情,我觉得确实很搞笑,转折很自然,能体现人物性格特色——美中不足的是,轻喜的基调使得许多剧情、情绪过于淡、过于轻或者是因为节奏比较快,有些剧情只在台词中呈现,有点遗憾比方说谭侍郎自首我还挺想看的还有一点是流民的衣服太干净了……但瑕不掩瑜如果说这部剧是流水线产物,让那些古偶剧、都市恋爱剧情何以堪?
四方馆剧情紧凑,在一个个案件中层层递进,人物获得成长,喜剧是表层现象,其实是在荆棘里的笑。
人物群像剧,演员全员演技在线。
男主檀健次声台形表更是无一不佳。
导演对于整部剧的把控非常好,没有过度滤镜,人物形象自然,场景真实自然。
是近几年不可多得的良心剧作。
其次整部剧的三观也是不可多得的正。
男女爱情关系平等互助自立自尊,男主从不能理解父母为了国家外交导致自己成为孤儿的怨怼中明白了父母亲工作的意义,明白了个人小家庭和国家这个大家庭的关系。
从而成长为一个优秀的外交人才的热血励志故事。
不管从剧情内核还是外在表现,都合情合理。
没有玛丽苏也没有杰克苏,我愿称之为古代职场历史轻喜剧。
九月五日,今天追平了29集,突然就真的想很认真的来写一写四方馆。
之前在wb也絮絮叨叨的聊过一些剧情的感触,这次想写反而不是因为檀健次,不是因为轻喜剧,而是因为里面很难得的符合真实人性,逻辑和温暖的那些普通角色。
27集,阿史兰死了,我很心疼这个角色,因为理解这个可怜的姑娘,她背负着整个村子的血海深仇,想要找龙突麒报仇,无面人用这个为诱饵逼迫她,她知道是无面人想要利用自己来对付阿术,她也知道可能靠自己根本就没办法报仇,她更知道所有的这一切,都跟阿术没关系。
血洗村庄的不是阿术,自己过的不幸也不能怪阿术,可是,她能怎么办呢?她明明欺骗了阿术,可这个傻姑娘为了她甘愿放弃自由自在的生活也要救她,为了让她活下去,去求特赦令,可是,她明白,只要她活着,无面人还是会继续利用她来对付阿术。
所以她知道,自己的结局,其实早就注定了,她还是死了,死在了阿术的怀里。
她最后的遗言只有一句,不是复仇,不是抱歉,是:“天佑龙霜公主”。
我的眼泪,真的不值钱。
陈小纭的异族公主装扮也太好看了啊啊啊啊啊!!!
28集,康师傅掉马了,(这么称呼挺可爱的,就用这个吧,哈哈哈)见到从小看顾长大的阿术,互相聊着当年相护之情,近期的私下救助之义,我突然就有种热泪盈眶的感觉。
啊,康师傅真的好好,他把阿术当成当年君主托付给他的女儿来照顾,不是公主,不是使命,不是未来,不是那些需要背负很多责任和正义感才会去做的事情。
他救她,只是因为,这是 先王 ( 朋友 )的孩子,他希望阿术能好好活着,自由自在的活着,那些责任和使命很重要,可是阿术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不给她灌输那些道德枷锁,让我诚挚的相信如今的阿术愿意承担自己的职责,他很高兴很欣慰,但是如果有一天阿术只希望做个普通人自由自在的活着,他也会很高兴。
他不只是一个角色,一个符号,一个工具,他是一个让我想要相信,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一个有情有义,有胆有识的人。
也许没有公主的存在,他想要拯救国家会很难,但是那是他自己想要背负的责任,所以,他知道公主在哪,照顾她,护着她,但是绝对不会把她当成工具来利用。
康副使真的好好啊!
还有霍子安(尉迟华的世家哥哥)的人设也是,他对尉迟华有意,就会认真的追求,尉迟华把他当哥哥,发现他的心思之后,也会认真的去表明自己的想法,回绝对方。
被拒绝了发现她无意自己,他也就放下了,不再去纠缠。
突然想到很多剧里面都会出现的各种反派工具人,被拒绝就黑化,满心都是怨念和不甘,这正常吗?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很正常呀,心高气傲的世家公子被自己喜欢的姑娘拒绝了,生气不甘才是正常吧?
可是,我很喜欢看的古言小说也在告诉我,世家大族非常注重子女的培养,一个公侯之家的公子,一定从小都被按照正统的规训教养长大,如果不是家族本身就根子坏了,从小规规矩矩顺风顺水长大的人,又怎么可能会突然变异出一个十恶不赦的恶人出来呢?
至少我一直觉得这一点存在歧义。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也正常,也没问题。
有争论就算你对。
你看,这部剧很有意思的点就在于,每个人,都很正常,每个角色,都很真实,每个小角色,从安修义,林素素,小沈,老纪都能从日常的只言片语里面推敲出来他们的性格,生活轨迹和人生观,他们从来不是为了推进故事或者角色情绪的工具人,他们是跟主角一样,活生生的人。
打工人老季和小沈!
两人都是非常有能力的人!
不单单只是扁平的工具人!
而且,这部剧很有意思的设定是每个人都在各司其职,主角团当然有还会有好运在,但是从鸿胪寺少卿安大人,四方馆于馆主,京兆府林府尹,他们每个人都符合自己的真实职责,这几个职位都是非常重要的,哪有可能没有点实力呢?
四方馆没有强行设计把这些剧情高光一股脑的叠加到主角团身上,因为那样虽然主角很爽,但其实是不符合的。
一些很重要的场合,例如迎接焉乐使臣,五帮结盟这样重要的场合,元莫虽然身为主角,但是他的身份是无法去这样的现场的,所以他只是作为辅助人员出现,这种非常符合剧情的“正常”设定充斥了整部剧,竟然把我看的觉得这么多年被所谓爽剧荼毒的思维,得到了洗涤(有点夸张哈!
)
片头的这个剪纸的片段真的很大气磅礴!
五邦会盟在20集的后面,这个场面真的会让人有一种热泪盈眶感!
可能是因为是80后人,经历了当年古装剧最百花争艳的时期,所以我对很多剧,特别是古装剧的标准真的放的挺高的。
四方馆这部剧如果按照当年古装剧的标准,确实不够完美,演员们的演技会有欠缺,剧本也不够扎实,探案过程太过顺理成章,反而让人觉得案子太简单。
我其实不喜欢看很多所谓探案剧里面的故弄玄虚,其实案子很简单,但是偏要弄很多花里花哨的东西去顾左右而言他,然后把案子往复杂里弄,破案之后加一些人性情怀,价值上升,强行催泪,或者强行催我情感妥协,虽然有的很好看,能自圆其说,但是看完反而对故事本身没有了记忆点。
这部剧的故事其实很简单,少见的用轻喜剧的方式来讲少年成长,家国情怀,笑点高级不落俗套,但是我最喜欢的,是剧情的真实,经常会让我看着看着有种落泪的冲动。
这部剧片头的设计很有意思,我每次都舍不得跳过,乖乖的看了一遍又一遍!
这部剧的色调我也超喜欢,精细的服化道,没有乱七八糟的滤镜磨皮,整个看起来就很舒服再短评里看到很多评论,有人说元莫和阿术的感情来的太突然,元莫怎么会突然喜欢上一个对自己呼呼喝喝的女生呢?
怎么就突然动了心了呢?
其实我看到最新,反而觉得,前期他对阿术的情感,更像是家人,而不是爱情,爱情萌芽可能要到后面两人玩玩闹闹的后续相处中慢慢产生的。
元莫从小就没了爹娘,他的家里总是乱糟糟的,喜欢的砚台就要放在床上随时能够抱着把玩,房间很大,很空,可是自从阿术走进来之后,她会对他呼呼喝喝,会按照自己的喜好添置家具,会养喜欢的宠物蛇小宝,会让元莫在每次回来的时候感受到来自亲人的热热闹闹的欢喜。
孤独太久的人啊,总会不自觉的去找让自己身处热闹的办法,也许阿术的到来,让他第一次真正的感受到了,原来,独处并不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
也有人说,女主就是个小偷,还鸠占鹊巢,霸占元莫的房子,逼着元莫给他花钱,还对他摔摔打打,可是,你们是不是都忘了,她认识元莫是因为元莫拿走了对她来说很重要的“过所”,虽然这个过所不是她的,而且明明是元莫拿了钱,答应了要帮她办户籍,可是她跟了元莫三天,看到的是元莫拿着自己的钱,喝酒听戏做spa,花光了钱还不办事,是元莫骗了她哦!
(每次看的时候都想感叹,你说元莫这倒霉孩子怎么这么欠揍!
)
虽然偷东西不对,但是这个开场的一镜到底好顺溜呀
这个马萨基看起来好像很爽!
阿术这一jio下去看起来更爽!!!!
被抓现行还这么理不直气还壮的也只有元莫了!!
除了这些之外,他还阴差阳错的把她的身份变成了婢女,也许你们不理解这件事的严重性,这就好比,你本来要去办良民证,结果,别人把你入了奴籍!!
这其实是一件非常非常严重的事情!
所以元莫才会那么惊慌失措啊!
这样看的话,是不是女主后来赖上元莫就非常合情合理了?
因为你把我的钱骗走了,还把我的身份弄丢了,那就只能让你来养我了!!
不然我在大雍怎么生活呢?
我得想办法活下去呀!
还有评论一直在拿女主第一集出场实现“六连偷”人设崩塌的事情来说事,偷东西放在现在的标准,放在道德标准,放在很多标准里都是很大的问题。
阿术身为女主,怎么能有这样明显的道德瑕疵呢?
可是,电视剧人设是否合理,不应该是要根据剧情和人物经历再来批判吗?
如果身为主角,就一定要伟光正,那又何来的小邪女黄蓉,何来的心狠手辣的赵敏,何来的白飞飞?
还有当年我很喜欢的孔雀翎的女主刘星?
阿术作为一个从小在塞外流浪长大的小女孩,她要靠着什么在外邦那样混乱的环境中活下去?
坑蒙拐骗确实不对的,可是,如果当前的社会环境和现实让她只有如此才能活下去呢?
如果换位思考,你是女主,是选择为了活下去所以去做小偷,还是遵守所谓的正义,法律,道德至上等待天降男主去拯救?
或者死了算了?
后面的剧情也有非常详细的交代,女主虽然道德层面有“污点”,可是她本性善良,对陌生人会有防备心,所以一开始对为难自己的元莫会偷偷用暗器防范,甚至在内心也想过,如果元莫要抓自己,她也会不惜出手伤人,因为她需要自保。
可是她也会相信对她表达善意的人是好人,会对着夸她是个好姑娘的尉迟华腼腆害羞的叫姐姐,会对四方馆内夸奖她的老纪小沈行礼问安,笑的羞涩又乖巧,会因为他们遇到不平和困难而义愤填膺,会劝想要袖手旁观的元莫应该要帮忙。
被姐姐夸奖勇敢,就会笑的很羞涩很高兴阿术好可爱呀!
阿术对元莫的评价,你就是个“人渣渣”!
我喜欢四方馆,喜欢小群像里面每个人明晰的人物成长线,他们都或多或少的有着缺点,正义过头看不懂实际的王昆吾,自命不凡的安修义,不太聪明也看不懂人情世故,又偏有着满腔正义感的大小姐尉迟华,最不像领导的于馆主,还有爱酒爱财,心口不一,消极怠工却聪明机灵的元莫。
他们都有缺点,甚至,用现在的审视目光,可以说,这些都是污点,可是,他们少年啊,还在成长中的少年啊,成长过程中的不完美不才是人生最值得期待的吗?
人就是因为有缺点,才会在后续经历各种事件洗礼,生活的鞭挞当中学会看清自己本心,看懂世间悲欢离合,于是有了成长,以此为契机,终将成为更好的自己。
这样的故事不才是电视剧最有魅力的地方吗?
因为自己的人生没有感受过那样的多姿多彩,所以期待看到剧集中的人活得恣意盎然,这不就是我们看剧的目的吗?
个人真的觉得,现在许多剧集之所以不好看,也恰巧是因为,人们对于角色增加了太多现代思想中的束缚与条框,要求主角团们必须伟光正,要求男女主情感肉体必须双洁1V1,要求配角们不能掀桌本本分分做个工具人,不能抢了主角的风采。
可是就是因为有了这些限制,越来越多的剧都成了四不像。
我看四方馆的时候,经常脑内会想到当年鹿鼎记的韦小宝,他贪财贪色贪生怕死,可是不妨碍他在经历成长之后有了大义和情怀。
当然,四方馆确实没有达到鹿鼎记这样的大圈层,可是,四方馆一样是从小人物为起点,檀健次再次用他细致到令人想揍他的演技带你去看不一样的古代职场,这里有爱情,有友情,有家国,有大义。
希望你们也跟我一样,看剧的过程中都是快乐和惊喜。
还有8集就结束了,光是想到,就有点不忍心!
希望后续的剧情也能保持整体水准!
短评给了5星,长评想了想改成4星了。
剧本身还有进步空间,赵启辰拍喜剧一向是这个风格,何况这次是原创剧本。
但题材确实新颖,以前没看过从外交方面切入的古装剧,所以我连夜找了本《汉唐外交制度史》来看。
实体书在路上,我先从z-library找了电子版。
下面是一些相关摘录,本人不是历史学家,有错漏欢迎讨论^ ^
汉唐外交制度史6.4黎虎 / 1999 / 兰州大学出版社评分6.5我觉得低了,这书有点类似老一代的历史教科书因为大雍的原型明显是大唐,剧里提到的圣人也明显原型是李世民,所以我在阅读时重心主要放在唐朝前期的制度上。
书的下册第九章是有一节专门讲四方馆的,让我们看看剧里对四方馆的职能和定位做了哪些改编:1.隋朝的四方馆隶属于鸿胪寺,而唐朝则已经是隶属中书省的直属机构(见《旧唐书》)。
剧中的四方馆则依旧隶属于鸿胪寺,改编大概是让四方馆和鸿胪寺的关联更加紧密,猜测与后续剧情有关。
且元莫父亲剧里的设定是四方使,这是剧中的原创官职,唐代出使西域的使者多数都是鸿胪寺官员,或者是他官摄鸿胪寺官员担任(见上书第八章)。
鸿胪寺在唐朝是有关外交的核心部门,几乎包揽藩客使节相关的全部工作。
而四方馆主要是执行和接待机构,更类似于我们现代的一线服务部门,要接待来自五湖四海的使节。
2.四方馆的管理由直属中书省的通事舍人负责,其中一人名曰“宿长”,总知馆事,谓之馆主(见《资治通鉴》)。
四方馆在剧里分为东院和西院,而在历史上,四方馆是按照四夷的方位设置四夷使者(东夷、南蛮、西戎、北狄)。
出处是隋书,唐初基本沿用此设置。
剧里的改编大概是矛盾需要加上方便记忆,不然还需要设置元莫究竟在哪个署当差。
根据黎虎先生的总结,四方馆主要负责四个方面的外交工作:官爵封授、朝贡事宜、后勤保障、互市事宜。
剧情目前进展到现在,我们能看到的主要是后勤保障方面,不知道未来会不会展现出四方馆更多的职责。
所谓官爵封授,是指对外邦使节授予官职。
唐朝会依据藩属国和使节本人的地位授予官职,具体拟定职位由鸿胪寺上报朝廷,四方馆协助。
鸿胪寺的职能可以从一些外藩使臣的上奏中确认,而四方馆的叙职、叙仪职位描述中提到了相关职能(隋书)。
所谓朝贡事宜,在旧唐书中有专门对通事舍人职能的描述:“ 通事舍人掌朝见引纳及辞谢者,于殿廷通奏。
凡近臣入侍,文武就列,引以进退,而告其拜起出入之节。
凡四方通表,华夷纳贡,皆受而进之。
”这意味着通事舍人在引导百官朝见之时,也同样要引导安排藩臣的朝见礼仪。
所谓互市,隋书中记载四方馆有互市监和参军的职位,而在唐朝,互市监则改为隶属于少府,设置在边境地区,负责替太仆寺采购牲畜等大宗交易(新唐书)。
电视剧中,虽然于馆主多次强调“协助”……但我们的主角元莫同志还是多次以核心身份参与了种种案件的侦破。
这让我想起以前在银行基层坐柜台的时候,某位知名国际华裔女星曾经在网点办理存折挂失当场补发,由于金额过大要总行特批,然后我国驻XX国大使馆写了个照会给我们总行……最后就特批了。
我的意思是,就像剧里说的,凡是番邦人的事情,都和我们有关系……3.关于藩客的迎来送往。
唐初,各番邦使节进入大唐时,需要在边境查验铜鱼符(新唐书)。
鱼符本身是唐朝内部官员的凭证,李渊把它也用在了各国使节的身份核验上。
具体查验由边境政府和官员负责。
进入大唐国境后,地方官员要奏报朝廷,由鸿胪寺上报中书省,确认允许进京的名额。
来使在境内通行,需要持有地方官员签发的“边牒”(见《新唐书》),类似于今天的外交签证或者领事证(一些外交人员开户的回忆忽然袭击)。
至于普通民众和藩客商人,就和剧里一样,要申请“过所”,载明行进路线、目的地、携带行李等相关事项。
进入大唐要过所,回程还要另外申请。
(《唐六典》)当年玄奘就是过所批不下来,最后偷渡去西天取经了(见大慈恩寺相关记载)。
这一凭证在京城由刑部的司门司颁发,而在边境由地方政府颁发(见《新唐书》)。
由此可见剧里阿术偷走库迪勒过所的情节是个BUG,因为过所上会载明进京事项和所携带货物。
虽然库迪勒的蔬果贸易也是假的,但阿术什么都没带就进城,应该是会遭到守城士兵盘问的。
不过剧是架空的,类似瑕疵就让它去吧……4.剧里提到的外国学子参加的宾贡考试,历史上是中晚唐才出现的(《太平广记》)。
不过这不是很重要,剧里这段很明显架空的成分更多。
历史上最经常参与宾贡考试的是新罗国人(现在的朝鲜半岛),所以剧中学子都是东亚长相也很正常。
然后这段剧情是今晚更新的,为了写这个评价我还没来得及看今晚的更新,等我看完可能会接着写8.25 看完我来更新力!
今晚的剧情前半段是凤凰男的故事,凤凰男来自焉乐,想要通过科举考试留在长乐城。
前文说过剧中把中晚唐出现的宾贡考试提前,实际上贞观年间给番邦使节赐官依旧是按照他们本身国力的强盛和自身在国家的地位来决定的(《唐六典》)。
曾经也有过外邦使节提出抗议,李隆基说都是鸿胪寺卿拟定的,驳回抗议(《册府元龟》)。
可见无论是剧情中还是现实中,凤凰男在当时都是很难翻身的。
后半段是焉乐使臣与大雍这边官员的交锋。
外交官员在历史或者当今都经常承担类似的职责,剧里把这点体现得很好。
《旧唐书》中记载了丰州刺史李景略对付回纥(现在的新疆一带)使节的事迹,当然此事也发生在安史之乱后了,以李世民的控制力,真实的贞观年间应该很难发生类似事件。
剧中对焉乐馆的设定就是完全的架空了,参考的是现代模式下的大使馆,近代外交形成的标志目前认为是《威斯特伐利亚条约》,那是文艺复兴之后的事情了(见金正昆的《外交学》)。
剧中提到焉乐馆所处位置归焉乐管辖,受焉乐法律约束,这是治外法权的内容,也是国际法的一部分。
以我们国家为首的东亚国家在唐朝实行的是朝贡制度,番邦使臣在大唐是需要遵循大唐律法的。
不过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朝贡制度开始朝国家贸易的方向演变,依据《旧唐书》中裴延龄的说法,(唐德宗时期)天下税赋的三分之一都用于“鸿胪礼宾、诸国藩客,至于回纥马价”,可见财政系统的巨大压力。
PS:真的没人GET到返魂香来历迫害刘彻的笑点吗我真的觉得好好好好笑啊啊啊啊啊我来更新了虽然很晚了!
前段时间不幸受伤一直拖到现在,不好意思其实后面的情节架空居多,没有太多和真实历史重合的。
后面的情节我看的时候感觉李世民就这样:
朕的大唐!
.jpg接着说大唐吧。
首先,很明显是出于剧情需要,电视剧扩大了鸿胪寺和四方馆的权力。
根据黎虎先生的研究,唐代的外交政策(尤其是贞观朝)基本上由皇上决定,有时候皇上会与宰相、百官私下或公开讨论,但不会将权力下放到鸿胪寺。
我们看到的五邦会盟、条约签订应该是由更高层级官做出的决定,剧里这种改编可以理解,照现实那样拍就变成《大明王朝1566》了,《四方馆》毕竟还是走剧情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一系列发生在京城的案件,最后牵涉出大漠里的白衣客。
贞观年间唐朝国力正盛,不太可能发生类似的事件,不过到了安史之乱之后,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代宗年间,回纥就曾经闹市抢劫、伤人,那时候的大唐明显对各邦的控制力降低了不少。
最后讲讲出使吧,因为元莫最后就作为四方使出使焉乐了嘛。
这也是历史上鸿胪寺官员的职责所在,上文说过,四方使这个职位是剧里原创的,唐朝大多数出使西域的都是鸿胪寺的高级官员,有关事宜受主客司管理。
主客司是礼部所设的负责番邦事务的机构,刘禹锡写过一篇《授主客郎中制》(对就是他“前度刘郎今又来”之后),从文章里可以看出,主客司基本负责对鸿胪寺的工作执导,也包括对出使番邦使节的管理。
历史上的使节从国外回来后,需要先去主客司报到(见《新唐书》),陈述路途见闻,核对旅行开支及受贡情况。
路上也是危险重重,新罗有个叫慧超的名僧就在书里记载过大漠中有番邦专门派人抢劫胡商和使节(《往五天竺国传笺》)。
所以元莫出使焉乐的时候老于那么依依不舍,就算没有焉乐的内斗,他这一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再回来了。
差不多写完了。
我个人看四方馆,有点遗憾的部分是,它基本只捏他了一些西北地区番邦的纷争,也就是说四夷只着重写了西戎和北狄两方。
但大唐实际上和朝鲜半岛包括日本的外交关系更紧密,还有感觉越南老挝柬埔寨印度尼西亚之类的南方国家经常被影视剧遗忘……是我个人的一点想法啦,既然叫四方馆,还是展现得更加全面一些比较好。
不是『四方馆』怎么肥四啊!!
前一秒还在嘻嘻哈哈,转眼一到片尾曲就把人虐死了啊啊啊!!
导演竟然是我刚刚膜拜完的『河西走廊』纪录片的导演之一赵启辰~刚刚从西北大漠嘉峪关莫高窟回来的我……这是啥美妙缘分55555……传说中的轻喜剧情,好玩的群像,主角们有的皮有的乖有的正义有的直率有的端水~节奏欢乐剧情紧凑相当下饭,但是没想到,想看看制作团队以及听歌的我快被哭死在片尾曲里了啊啊啊!
所以这压根不是个什么轻喜剧吧!
飘雪时悲伤的眼神,大火中焦急的等待,真相前喷薄的痛哭,大漠间坚定的前行……看到元莫和阿术两个小苦瓜相拥的时候才知道四方平安的真正要义……那些轻松愉悦的外表下,是家国大爱,携手确幸,直面忐忑以及承志生长。
这是我们人生中都会经历的过往,只是出现的形式可能稍加不同,有人一笑而过,也有人立志变革,从此而不同往以。
至此,我深信这个故事的内涵并不是简单的嬉笑,其下带出的深意,仍待开启。
四方使,出使四方,汇四方过往,保四方宁安。
我觉得“好看”俩字就是观众对一部剧最高的评价。
本来因为这部剧营销太少,看不到什么有内容的预告,又一直宣传职场轻喜剧,不太对我胃口,我对这剧一直抱着冲檀健次演技看看就好的心态,毕竟亲口说的以后是他的剧都会看。
没想到第一集就看进去了,赵导的镜头质感,转场,节奏真的很好,全员同期声台词也听感舒适,没有“样板间”感,对我挑剔的眼睛和耳朵都很友好。
剧情有点小时候看tvb剧的感觉,一环扣一环推进主线,很紧凑,完全不水,不为烧脑而强行烧脑,看得很轻松,又完全没法快进,挺难得的。
群像也做得好,随着剧情推进,对每一个角色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喜欢,现在看每一个人都超可爱,连对杜淳的恶感都在这部戏洗掉了。
于得水和康副使真是稳妥亮眼,非常喜欢看他俩和元莫的对手戏。
一直知道檀健次戏路宽,能演bking也能演小人物,能演机灵鬼儿也能演心机城府,这次看他演元莫真的好灵,少年气溢出屏幕,元莫又可爱又生动又纯情,太招人喜欢,谁能信檀健次实际已经30多岁,而且明显能看出他演技台词更精进了,不是谁都能做到一直走在进步路上的。
我是一个对演技要求阈值很高的观众,而他是内娱唯一一个永远能给我惊喜的年轻演员,我对他的未来发展充满好奇,想知道他能走到何种程度,所以会一直关注他的,加油小檀。
第一时间和老妈在大屏上看完了前六集,非常畅快,真的很搞笑,檀儿完全展现出了自己不一样的一面,好惊喜!
整体故事线很清爽,逻辑盘的牢,笑点也非常密集。
王昆吾重毒后砍元莫那一段,不知道哪里戳中了我妈,拿着按摩棒追着我打,裂开了。
讲讲看完之后自己比较喜欢的几个点。
⭕人物各有特色,群像感强一开始四人小分队的个性特色就非常明显,元莫嬉皮笑脸下人物的暗面和创伤感,在家的置景中就塑造出来了,让人又是笑他又是想打他,但是也很期待他的成长。
阿术和元莫的主仆线也好好笑,主仆倒置,非常欢乐,同时阿术所掌握的知识,对毒的运用,也让人很期待这个角色背后的故事。
王昆吾的故事出来了一些,他的这种刚正不阿和处事的一些劲也蛮立得牢,但是又不是工具人的那种,特别喜欢他没钱给元莫,让元莫去喝酒,偷酒那一段,显得人物很真实,有原则但是不死板。
尉迟华这个角色也给了很多的笑点,武力值超强充满英气,但是也有刁蛮可爱的一面,让元莫搬钱那里我简直笑惨了。
除了主角团之外,其他的角色也很生动,西院的摆烂简直演我哈哈哈哈,于馆主也是提供了满满的笑点,他和元莫的这种友情(亲情)蛮好磕的。
包括东院的安舍人,也不是工具人角色,在守尸兄还让尸兄一命呜呼之后,拿到了嘉奖,他按照惯例丢了嘉奖,可以看出这个人物也是有自己的坚持在的,是不会让人讨厌的角色。
总之现在出现的角色都还蛮有特点了,而且都很真实。
每个角色出来我基本不会关注到谁的戏份多,谁的戏份少,就觉得很自然就出场了。
而且阿术这个女主也是难得的很生动的女主,男女主的感情线也很自然,没有割裂感,让人一边好奇是什么样的经历造就了阿术,也很好奇她和元莫接下来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相信接下来的追剧体验应该也会很舒适。
(小炭火懂得都懂)⭕案件环环相扣,有逻辑这六集通过前面的军械失窃和商队尸兄引出了谭侍郎,又通过谭侍郎引出来白面人(暂时应该是全剧最大的反派),通过鬼魂杀人案串联了十年前的军械失窃和冤案,最后收尾在谭侍郎之死,对时局带来的变动,整体很顺畅。
鬼魂杀人案的第二部分也是一个十分经典的密室杀人案,基本伏笔给的都够,不是摸瞎破案,我还蛮喜欢的。
凶手还蛮好猜的,我开始还以为会致敬阿加莎,看到深浅不一的伤口,以为是香料贩子和凶手一人捅了一刀哈哈,后来才发现香料贩子就是一个冤种。
而且谭侍郎的死就轻飘飘的出现在反派口中,以此告知结局,这种处理我蛮喜欢的,有余味。
前6集作为开始这个难度和进度都蛮舒服的。
剧集的伏笔埋置蛮喜欢的,对谭侍郎和王昆吾谈复仇那一段印象蛮深的。
君子报仇,蛰伏十年也不迟,不就是他的缩影嘛。
这个人物也有很多可讲的点,面临刺杀也敢前往,编制律法,但也让自己成为律法正义的第一滴血,人物有矛盾感和拉扯感,也让人可惜于他的选择。
弃了……纯轻喜剧,悬疑算是添头,都不能算辅助。
前期看脸,嗑cp,或是纯为了放松,可(毕竟还是有很多搞笑桥段的!
)全剧大的主线是男主父母真正死亡的原因,其中也牵扯了女主的身世,这就涉及大量的王权争斗、势力纷争、邦交等等问题,这个还是蛮考验写作功底的,毕竟是轻喜剧,写重了侧重点就偏了,一般来说说肯定是要弱化处理的……然,女主身世大白,封为公主后,两个人的感情线也到了顶点,这个阶段大的背景问题急需升级,而剧情集中在两个人的腻歪,就根本没随着剧情走向做升级,轻喜的设定就显得非常降智,真的有些没眼看……感情线跟剧情结合的并不好,这个问题初期就已经显现,最初两个人刚有互动的时候,就猛推感情线,唯恐观众跑了,到了感情已经明确,剧情又彻底拱不上去,显得就越来越不好看,剧情也越来越水……完全可以猜中后续剧情走向不说,更要命的是,戏做的是真难看……女主不适合古装,她本身现代感就重,妆造做的又不行,根本就没去弥补这一点。
这部剧里有很多人因为经历开始成长,就例如男主元莫元莫因为父母在他小时候意外离世拒绝和父亲一样加入四方馆的,可后来又因特殊原因不得不进,开始做事,在一些案件事情中,他逐渐理父亲,后来元莫也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四方使。
他的成长与变化,不仅赢得了其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总的来说,这部剧讲述了一个充满成长与自我发现的故事。
它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复杂与多变。
而元莫的成长与变化,更是让我们深受触动。
这是一部值得一看再看的佳作,强烈推荐给大家!
(友情提醒:坚定地喜欢女主人设的朋友别往下看了,离开。
你看到这篇剧评不会高兴的,豆瓣有很多五星好评的帖子,往那去。
你的时间很珍贵,用来与你喜恶一致的人聊天更值得。
)———————————————————轻喜剧是吧,轻喜剧。
所以“打打闹闹”才是精髓,所以女主角可以在一边靠着男主养她、帮她、救她的同时还有脸义正言辞逼逼赖赖男主是势利小人、瞧不起他、冤枉他、毁他名誉、坑他坐牢、男二为了威胁男主帮忙查案卸掉了男主胳膊时女主在旁边拍手叫好……到底谁才是真小人?
而男主明明知道女主是个小偷+偷渡者的情况下还要被对方轻松拿捏,完全没有想要动用一点“聪明才智”和女主划清界限、远离麻烦,反而是安心地当起了“大冤种”:就算被对方下毒威胁也要在夜晚贴心地帮她盖被,在对方遇到危险的瞬间挡在前面差点被箭扎死、为了养女主不得不参与调查命案苦挣生活费(这里女主还给女二出主意把破案奖金的三两金换成三十惯铜钱来整男主。
听到男主苦逼地搬了两个时辰累瘫了,两姐妹觉得“解气极了”!
带入一下打工人月底领工资,向来靠吸血你来混日子的同事给老板出主意把工资全部换成硬币结给你,这已经称得上妥妥的霸凌了。
)而男主这边呢,拿着好不容易挣来的奖金琢磨买新房,方便和女主日后能更好的搭伴过日子,他甚至跟卖房的提了要求:一定要有院子(以便女主可以种她的花花草草)。
付出到这份上,男女主是不是已经经历了挺多大事小情了呢?
——不,到这里,他俩甚至刚认识不久。
当然男主心心念念的新房是买不成的,毕竟接下来女主就要来坑男主蹲大狱了……我说编剧,您们想吃欢喜冤家设定,那么起码该把人物写可爱了吧。
请问给出这样的人设,观众要从何爱起?
没人希望女主是完美的,她的刺可以朝着各个方向的任何人扎,理由是自保还是其他的什么你们随便编,没有关系,但唯独不应该朝着男主,因为男主是唯一一个从头到尾都在帮助她的人。
人不能,至少不应该。
而“不是故意的”,也并不能解释一切。
这种理由用一次两次就够了,用多了哄鬼呢?
更别提男二女二两个公职人员,次次办事却只能指望平民男主提供脑子、摆平一切。
而一旦事情解决了,女二就立刻拉起她的女主小姐妹一边逛街购物一起嘴男主活该被整,只有小聪明没有大格局。
男二也很荒谬,指责男主不愿意为委家翻案平反,犯了众怒。
我就奇了怪了,破案的责任怎么就落到一个小老百姓身上了?
而四方馆的小吏也在男主帮助过他们之后又贱兮兮地想欺负他。???
真是好一招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
为了突出主角的披荆斩棘所以到处设荆棘是么,然后又为了贴合“轻喜”的主题硬给荆棘涂上一层多巴胺色彩。
这就是轻喜剧么?
把一切严肃问题轻飘飘地娱乐化就是喜剧了?
喜从何来呀?
如果再谈上薄弱的案件剧情、尴尬的演技,割裂的人设,那真是多方位拉垮。
期待了一年的剧,越看心越冷,罢了罢了。
冲着喜欢的演员追剧就是这样的。
好剧不常有,烂剧是常态。
啊对了。
有个大聪明设定不能不提。
修订律法的是“吏部侍郎”,并且为了给好友翻案以身试法这个情节真是抽象得不能再抽象。
你一个吏部的,管“立法”,“执法”官员的选定又是你本职,你还能从京兆府手里直接带走犯人,参与案件审定,你集立法、执法、司法三权于一身啊!
简直法力无边了。
外加知法犯法。
我的老天鹅,皇帝的权利都没你全面。
这个皇帝给你做。
你还吃什么苦,清什么贫啊。
———————「补充」———————往后不会再看了。
看到13集开头7分钟。
我都多余多看几集。
主角团几人刚从神棍忽悠现场回到家中。
女主忧愁地希望男主能帮帮这些被骗钱的流民,她不想看到他们上当受骗。
接着她谈到了自己从前的流民生活。
话题时机恰到好处,既涉及流民又涉及侵占他人财物,我以为她会就此谈一谈自己以前为了生存而做的那些偷盗。
为啥我以为她要谈这个,因为不然一个从前没少侵犯他人财物的人、在此刻如此愤怒别人对他人财物的侵占是怪异的。
一个人哪怕一开始是不得以而偷,但次数多了之后人的道德感难免会逐渐模糊,而女主偷技娴熟,所以她至少在前期应该是道德感相对模糊的。
之后往好了去或者往坏了去都有可能。
所以这个位置描写一下女主的心态变化,完善一下人设拼图的话多好,如果以前羞耻心缺失、道德感薄弱,那么现在呢?
是不是改变了、如何改变的?
谈一谈呗。
没有。
没有一点。
女主唯一表达的是自己流民生活的困苦,言外之意是“我好可怜啊!
所以你也救救可怜的他们吧!
我们都只是想在大雍安身立命罢了!
”然后嗲声嗲气地夸奖男主你这么聪明你帮帮他们,献上一个大拥抱男主心漏跳一拍。
话题结束。
好娇,但没有用。
我服了。
就要搞cp,再生硬也要搞。
其他都不重要。
很遗憾女主能够成为一个丰满立体人的大好机会没了。
维持原判,还是那个令人讨厌的扁平工具人,奇奇怪怪的人设贴纸零零散散挂满一身,就是不能通畅地连成一个鲜活的人。
编剧需要她在这里体现善良,啪叽!
善良就来了。
编剧最糟糕的点就在这了,想到什么是什么,完全不在乎人物的行为是否前后连贯、人对人的信任是否有过程。
是,人的孤独需要排解、生活需要陪伴,主角两人都正好都需要。
但过程呢?
这是两个孤儿,一个独自长大的人是敏感的,怀疑、观察和警戒是他们最基础的自保本能,不一定要体现出强烈的攻击性,但让他们彻底不设防并不容易,否则他们如何安全地长大?
还是观众想多了。
“轻喜剧”没必要纠结复杂的人性,搞cp就行啦女主就是可以随便抓一个人就是男主,对方心甘情愿养她,越付出越上瘾呐;男主就是需要那种相遇、对方总是帮他花钱还时不时刺他一下的那种相遇,钱没了再挣嘛。
被坑坐牢算什么,从男主原谅女主的速度那么快(有多快啊,起码像光速那么快咯),就知道蹲大狱实属没啥咯。
最重要是,这件事之后,男女主就可以当街深情拥抱羁绊更上一层楼了,烟花🎇。
另一个烟花场面好像是女主眼睛复明的时候俩人在城楼上携手看他们“共同的家”,笑泪交加。
我当时如果在现场,应该忍不住踹人下去吧。
也说说女二。
我觉得她家才是大雍国真正的主人,皇帝是傀儡,她尉迟家就是大雍国的龙叶户。
不然她怎么上哪都是一副全天下我说了算的自信,怎么能让女主坐牢像回家、审问如闺蜜闲聊,怎么能把刑部、大理寺的腰牌抛石头一样玩儿,部院的机密文件她说拿就拿。
好厉害,这个皇帝给你做(建议和前几集那个吏部侍郎争一争,毕竟你两都“法力无边”)。
然后多提一嘴这里出现的刑部和大理寺,我很遗憾第一次听到你两是在女二的装逼现场。
原来你们大雍国有刑部和大理寺啊!
那怎么查案从来都是京兆府和四方馆呢?
甚至以专管外交的四方馆为主。
就算是涉外案件,四方馆也顶多打打辅助,怎么搞刑侦不需要专业人做专业事的?
这什么国家?
职权分配存在不了一点吗?
过家家感情,过家家查案,过家家外交。
关于外交就不单独提了,骂累了。
就这样吧。
从头到尾都是自娱自乐的假人假故事。
平淡如鸡肋
又是一部四不像的剧,轻喜的风格最差,外交和探案还过得去。但前期节奏太慢后,撑不下去,弃了。
台词写的很好,笑点很饱满,也有深层的含义,看得出编剧老师确实有文学底蕴也下了功夫
油腻审美
这部剧的女性角色怎么这么让人讨厌,编辑厌女吗?
檀健次的颜和演技还是可以的,周依然也可以,但女主这人设有时候真的有点蠢啊
不好看
五邦因为一词而翻脸,对外部门果然对人才要求挺高的,情商智商缺一不可,论语言的艺术
可以把这部剧定义为外交探案古装轻喜剧。外交这个题材的选择倒是挺新颖的。虽然是讲古时,但是也融合进了很多现代的一些梗和元素。但总体感觉剧还是比较平的,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记忆点。元莫的几个出场和特写倒是很亮眼,尤其是大漠里的那个背影。但是看到元莫受欺负真的好气啊~~
立意宏大,小处着笔,似是架空,但有初唐之气。烟火气的小人物,靠理想也能撑得起一片天。
真够无聊的烂剧,啥也不是,什么烂片都能上线,真是无底线
不符合审美
看完一集了,制作很不错
不错呀,有些惊喜了,暑假的尾巴让我看到了自己喜欢的剧了!檀健次演得有点儿意思呀,真是不错。剧情节奏也很好,不拖拉,故事讲的不错!
周依然,你是真的没有演技吗?台词呜呜渣渣的,听着太难受了,好好的灵动小姑娘被演成了精神小妹。阚清子也是一样一样的。两个人的人设也很差,一个一上来就满大街随手偷别人的东西,一个脑子不好使只有蛮力。说是探案剧,逻辑是在搞笑。说是轻喜剧,剧情是真的垃圾。
主角团不要有爱情线啊。安舍人这个角色设定是真蠢。
倍速也没有剧情进展,非常平淡,没有起伏,一点事拉个大半集像在凑时长。阙清子这个演员和角色都不讨喜。
好像春晚小品
审判完毕,尤其喜欢男主的变化,从开始的玩世不恭纯摆烂到积极认真的破案,虽说初心是为了赚钱但在悲惨身世下仍愿意进四方馆,不再逃避还挺打动我,反正这种成长型男主我拒绝不了一点
没想到还是探案题材,是我喜欢的类型,可以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