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八子

八子,八子参军,Advance Wave Upon Wave,Eight Sons

主演: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19

《八子》剧照

八子 剧照 NO.1八子 剧照 NO.2八子 剧照 NO.3八子 剧照 NO.4八子 剧照 NO.5八子 剧照 NO.6八子 剧照 NO.13八子 剧照 NO.14八子 剧照 NO.15八子 剧照 NO.16八子 剧照 NO.17八子 剧照 NO.18八子 剧照 NO.19八子 剧照 NO.20

《八子》剧情介绍

八子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她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但战火无情,兄弟中的六人陆续牺牲,只剩下大哥杨大牛和最小的孩子满崽。满崽找到了大牛的部队,成了哥哥麾下的普通一兵,一场场艰苦战役的淬炼让新兵满崽迅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战士。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 英雄的身前,是枪林弹雨的沙场,而在英雄的身后,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一位年迈的母亲正在村头的小路旁孤独的守望…… 影片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千万人民群众投入到支援革命战争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作为那个残酷年代的缩影,骨肉相连的母子情、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无数荡气回肠...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小鸠完美先生和差不多小姐三恶魔恐慌不良笑花马背上的法庭偷心画师余烬之上非法制裁大器晚成第二季禁锢之塔猎妖师穷友记第四季不死警官平原枪声神勇武工队传奇阿斯彭文稿我是谁的宝贝网络惊魂2.0隐天子之大话江湖杀不了的他与死不了的她一刻永恒的旋律极速风流布莱尔女巫汶川儿女花季的救赎遮天:禁区惊天复制以眼还眼米拉

《八子》长篇影评

 1 ) 我们什么时候能拍出好看的红色电影

可以看得出来,导演和演员都是很有诚意的,里面有些镜头演的很好,有些镜头拍得很艺术。

但是,错乱的情节,混乱的因果关系,以及对史实和现实的偏离,让它看起来不像那个时代的电影。

而是像为了拍给现在的人看的一部红色影片。

一个人斗野猪,跑得比野猪快;主角光环枪林弹雨里用机枪打下直升机,把炸药包扔进碉堡;挖了一晚上地洞没有留个人帮忙看一下,也不知道泥土是湿的;红军队伍里把一个18岁的战士叫孩子,那时候18岁干营长甚至团长的还少吗。

等等。

还有时候,为了夸张表现个别情感,镜头表现得有些过分,比如为了体现满崽刚开始的不成熟,过分描写的懦弱、犹豫不决、不知所措;为了描写母亲伟大,过分描写的一遍遍喊“一定要活着回来”,如果母亲一直是这种想法,又何必把八个儿子都送去当红军呢?

(还把脸P得那么嫩。。。

);为了突出描写老大,塑造得有些过分,一个排表现得像一个团甚至一个师,各种运筹帷幄,排指导员,排通信员,排卫生员都出来了,关键是,革命的队伍里怎么军阀气息那么严重!

以上,我们的红色电影可取的题材很多,但是要真正拍出打动人的电影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 )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

文/赤叶青枫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影视作品往往格外打动人心,战争题材的电影更是如此。

如今,又一部此类影片问世,这便是由高希希执导,刘端端、邵兵、岳红、何润东、程媛媛、于滨、高强等人主演,并将于6月21日上映的《八子》。

因为此片是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再加上受片名的影响,较容易让人以为这是一部如杨家将金沙滩一役一般,兄弟齐上阵结果几乎全部战死沙场的惨烈群戏,而事实上,你可能只猜对了一半——影片的惨烈悲壮之感确实无以复加,尤其是战争场面,不只是简单的炮火连天,而是爆破、轰炸机、枪战、贴身肉搏等战争元素应有尽有,再加上多位我军战士在一场接一场的密集战役中以诸如被突然一枪爆头、手榴弹爆炸、机枪扫射、主动舍身取义等多种不同方式壮烈牺牲,更将战场映衬地犹如修罗场。

相关桥段随便截取一帧,都足以触目惊心,战争的残酷、无情与恢弘由此可见一斑,真真是一部典型的中国式战争大片。

在具体剧情上,导演高希希和编剧董哲另辟蹊径,没有展现兄弟八人一同或陆续上阵杀敌的场景,而是以1934年秋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艰难时期为背景,重点讲述了排长杨大牛(邵兵饰)在六个弟弟全部壮烈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自己最小的弟弟满崽(刘端端饰)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后,与敌人浴血奋战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的悲壮故事。

如此一来,“八子”的概念无形中得以扩展和延伸:它不只是象征着杨家八子参军,满门英烈,亦是代表了杨大牛的全排战士乃至千千万万位抛头颅洒热血的英勇先烈们!

值得一提的是,《八子》不仅是一部激燃硬核的战争片,还是一部非常“有爱”、有温度的电影。

片中在战争场面中恰到好处地穿插展现了兄弟情、同袍情、母子情与儿女情,其中又以兄弟情与母子情最为催泪。

前者既有兄弟久别重逢时的兴奋惊喜,亦有矛盾爆发时的剑拔弩张;既有依依惜别时的硬汉浓情,亦有弹尽粮绝时的生死相依……后者虽然着墨不多,但却是全片最温情脉脉的一笔,尤其是片尾处满头白发的杨母(岳红饰)站在村口大树下望眼欲穿盼儿归的唏嘘画面,更是让人不禁热泪盈眶。

另外,满崽的心路历程以及个人成长经历也是影片的一大亮点。

一开始,他只是个单纯普通的农家少年,之所以参军,全凭一腔热血;之后初上战场,领略过战场的残酷并和死神多次擦肩而过后,他不免心生怯意,不过这也是人之常情;再后来,经过一场场战役的淬炼,他由一个新兵迅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令人刮目相看!

全过程较为真实生动,为影片的感染力锦上添花。

而若换个角度来看,在满崽身上发生的一切,又何尝不是千千万万位英勇先烈们或多或少都经历过的呢?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但昔日的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雨,无怨无悔、前仆后继地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和人民的幸福。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抷热土一抷魂。

战旗美如画,英雄永不朽!

 3 ) 感谢革命先烈为我们换来今天的和平统一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国民党内的蒋介石、汪精卫集团先后背叛孙中山制定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反帝反封建的纲领,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政变,血腥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使大革命最后遭到失败。

各地相继举行武装起义,实行工农武装割据,中国共产党人从大革命失败的惨痛教训中,逐步认识到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组织革命军队的极端重要性。

从此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了若干支革命武装。

1928年5月以后,这些革命武装陆续称红军。

八子就是由赣南战役真实史事改编而来,杨家八个儿子为共产党英勇奋战,为保卫家园抛头颅洒热血,最终全部英勇牺牲的故事。

峥嵘岁月,活在当代的我们也许已经很难了解当时到底有多残酷。

但要谢谢革命先烈们的不屈不挠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

好故事真的不一定能拍出好电影,场面很大但没有真正的触及到灵魂。

故事我收了,电影您在努力加强哈。

 4 ) 八子

该电影简介由豆瓣网专职人员撰写或者由影片官方提供,版权属于豆瓣网,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使用整体或任何部分的内容。

影片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

在战火硝烟的年代,千万人民群众投入到支援革命战争中,奉献了自己的一切。

作为那个残酷年代的缩影,骨肉相连的母子情、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无数荡气回肠、难以割舍的情感凝聚于影片之中,共同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英雄

 5 ) 《八子》:血性的英雄史诗

《八子》完成了中国电影关于红军时期战争场景的壮烈书写,构建出此类题材自我进化的范本。

高希希导演众多的经典剧集已经形成对国内观众覆盖式的影响,电影对他本人来讲具有重构性。

影片《八子》从真实故事基础上提炼与延伸的一部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在33万赣南壮士踊跃参军的大背景下,瑞金沙洲坝镇七堡村一位叫杨荣显的老人将膝下八个孩子全部送上战场,集中体现了老区人民和红军战士在旧时代追求幸福生活的朴素理想过程中,舍生取义、敢于牺牲的博大、崇高的品格。

《八子》叙事的轴心是良知、责任与担当,狂飙式的高强度战争场景再现,在逼真地代入感中,生死就在眼前,隐忍着生命的痛觉、泪水,这是灵魂的惊动,一个家庭的悲壮在战场上闪烁出巨大的光芒。

观众依然保存着对高希希电视剧作品的热情,用另一种目光审视他的电影,目光是挑剔的,严厉的。

他努力颠覆个人的风格印记,解决眼前的一些障碍,高希希充沛的试验精神,挑战自己的勇气值得称道,他与观众都在《八子》影片中接受一场盛大的洗礼。

关于历史话题,影片着力打破平面的脸谱化格局,国际电影语言和技术手段的介入,摒弃惯性的教条和创意,消除代际差异,在原汁原味的战争美学中塑造人性的屹立感,精心描绘红军下级军官和战士的集体肖像,契合了当下社会的观影心理。

战争的残酷、坚硬度与亲人、战友之间的温存,个人命运以及铮铮铁汉的柔肠铺展出鲜明的视觉反差。

一些情节设计、隐喻丝丝入扣,硝烟密布的天空,八条红肚兜飘散下来,荡漾着英雄主义的悲悯;从小就在长兄大牛背上的老八满崽,在执行一个艰巨的任务之前,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希望大牛再背背他,这种情感的蓄力放在了整个影片最后,满崽背起奄奄一息的大牛向生奔跑;大牛复杂的眼神揉杂着痛、疲惫、怜爱和坚毅,这是一道直穿人心的目光……影片恢宏的感官冲击弥漫着血性、阳刚、激烈、真实、悲壮的气息。

高希希从程式化的叙事中解脱出来,提供了主旋律战争电影新的可能性,那些痛切的记忆再次升腾,使信仰的光辉更接近泥土和人性。

(邓涛)

 6 ) 说好的主旋律呢?

战争场面不错,可惜剧情混乱,这么好的题材拍砸了,很多剧情硬伤只能用台词生硬的接过。

比如,满崽去搬救兵,跳水后情节戛然而止,后来神兵天降摧毁炮兵阵地;满崽最后炸桥那段,一个新兵忽然重机枪玩的贼溜,观众相当纳闷,好在最后大牛问了一句,你怎么会这玩意儿?

满崽说,我偷学的!

周围有观众笑了;开篇没有交代大背景,红军敢玩阵地战,了解党史的人才会知道这是发生在第五次反围剿的事情;其他的机枪击落飞机,主角中枪没事一般,这些不合理的就更多了;本应作为重点的八子处理上,开头就只剩大哥和小弟,母子情深和母亲的深明大义全靠几个闪回镜头,和母亲在电脑合成的大树下张望的镜头来表现,没有刻入人心;整部片子都是战争戏,大部队被隐藏的炮兵阵地蹂躏,风语者的开头有木有?

敌军蜂拥而至的场景明显有钢锯岭的影子,最后一个排干一个炮兵营,能找到兄弟连中袭击布里克地区德军炮火阵地的痕迹,而且这个时候已经是大场面了,观众以为结束了,结果后面还有一场大戏;最后的最后,一群人要炸毁吊桥,我想起了绣春刀修罗战场,雷佳音和张震最后也是要毁掉吊桥,以防止追兵。

片子的工业制作水准不错,只是情节太乱了,主旋律在哪里呢?

 7 ) 一部有温度的战争片

说实话,我向来不喜欢看战争片,因为太残酷,太血腥,我的泪点又比较低,一部电影看下来已经哭得稀里哗啦。

可《八子》不一样,第一次有电影用商业战争片的姿态 来反映赣南的这段历史,而且还是顶尖制作,战士们牺牲之惨烈,沙场上的血肉横飞叫我想到《血战钢锯岭》。

战争,从来就不只是血与火,生死之间的人性与温情,才是战争电影永恒的主题。

上世纪30年代的赣南地区,在这个被称为中国革命“红色摇篮”的地方,曾经有这样一位母亲,瑞金沙洲坝村民杨荣显她将八个儿子先后送入红军,奔赴战场前线。

但战火无情,兄弟中的六人陆续牺牲,只剩下大哥杨大牛和最小的孩子满崽。

满崽找到了大牛的部队,成了哥哥麾下的普通一兵,一场场艰苦战役的淬炼让新兵满崽迅速成长为一个真正的战士。

最后的战斗打响了,为了掩护大部队安全撤离,杨大牛带领弟弟满崽和全体战友浴血肉搏,直至弹尽粮绝…… 影片就是根据这个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

作为那个残酷年代的缩影,骨肉相连的母子情、不离不弃的兄弟情、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无数荡气回肠、难以割舍的情感凝聚于影片之中,共同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永垂不朽的英雄乐章。

在影片两个小时的时间里,大大小小的战争场面接连不断,从沟壕到树林,从溪边到高地,进攻、防守、再进攻、再防守、炸堡垒、紧急撤退、埋伏、炸炮营、炸大桥… …有人说感觉太多了,但是,历史是不会按照观众想看的节奏来上演的,战争就是残酷的,就是要拼尽全力去赢,子弹和炮火不会给你喘息的机会……一次次的枪林弹雨,一次次的近身搏斗,在三排一次次浴血奋战弹尽粮绝拼搏到最后的战斗中,影片向观众展示了战争的真实与残酷。

这些几近真实的战争场景,深深地震撼着观众。

电影中没有过多地渲染国仇家恨,因为高希希“希望把温度拍出来”。

这不只是战争片,也是一部关于“爱”的电影。

这里的“爱”体现在母子、兄弟、战友之间。

母亲固然爱孩子爱得深沉。

但是国仇家恨战胜了她内心的挣扎,她选择送八个儿子去参加红军。

离别之际,她叮嘱儿子们,“你们一定要活着回来。

”知道没有人能给她肯定的答复,但这是所有的母亲都一定会说的话。

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在村口张望,希望能看到儿子归来的身影。

她等了35年,青丝变成了白发,最终还是没有等到儿子,但是等来了儿子们为之献身的新中国。

很多地方,看似轻描淡写,实则点到为止,各中含义留给我们去体会。

在快节奏的狂轰滥炸之中总会间或地插入几个慢镜头, 兰花唱山歌那一段,是爱情的象征,除了母亲,爱情也是满崽心中的牵挂与支撑,是他心中的小美好,中弹落入水中,也是兰花的声音叫醒了满崽,兰花的那段山歌也是有意义的,“流血流汗打胜仗,打倒土豪分田地”,这就是当时老百姓的真实心理写照,就这么朴实这么简单,我也懂了杨荣显为什么能有如此大的决心把八个儿子都送上战场,因为心中有了美好生活的向往,当看到了希望,就会奋不顾身,即使流血牺牲。

在桥上,满崽呼唤了五声“哥”,第六声撕心裂肺嘶声长啸的一声“哥……”, 让人心碎到窒息。

在桥头绑好炸药,满崽在等待哥哥冲过吊桥。

可是,哥哥中弹了,为了掩护主力部队,必须炸桥,但不能让受伤的哥哥和桥一起葬身谷底。

于是,他拉响导火索,冲上桥,背起哥哥,突然一声巨响,硝烟弥漫了整个山谷,杨妈妈给八个儿子的红肚兜随风飘散下来,看到这里,双眼已经模糊……最后桥上那一背,意义非凡,它是满崽对哥哥深深的兄弟情,即使死也要带哥哥回家。

没有人生来就是英雄,更没有人能真的不畏生死,先烈们能甘愿冒着枪林弹 雨,无怨无悔、前仆后继地冲锋陷阵,凭的不仅仅是热血豪情,更是为了心中的信仰 ——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影片的最后,导演狠狠地煽情了一把,把整部影片里含蓄压抑的情感释放得淋漓尽致,家乡的村庄依然宁静安详,微风吹过金黄的稻浪簌簌作响,满头银发的杨家妈妈仍然在等待着儿子们的归来…… 尽管电影的情绪平静克制,可每一次剧情推进,都会激起一波泪点,真挚又温暖,让人湿了眼眶。

因为,历史不止真实、残酷,也是有温度的。

(作者:赣南日报主任记者 幸菲菲)

 8 ) 一部精致的战争片

这部片子不失为一部很精致的电影,由于年代久远,新一代的年轻人对段历史了解的局限,才会出现这么多的疑问,战斗中出现的武器都符合反围剿时,国共双方使用的武器,冲锋枪那时候被苏区的群众称为“花机关”,是德国设计的P18冲锋枪,几百斤的野猪在赣南山区也是很多见的,并且七十年代赣南山区都还有华南虎。

红军在宜黄,在兴国都曾经用机枪击落过国民党的飞机,红军在攻打赣州城、攻打地主武装占据的土围中广泛采用了坑道作业来摧毁城墙,《八子》在片中最大程度地还原了当时红军在反围剿中的残酷与艰辛战斗场面,并作为本片的主线,以此来反映赣南老区人民为革命事业做处的巨大牺牲与贡献,电影的片幅有限,更多地是采用电影艺术表现手法来压缩时空,电影没有延续传统革命题材中老套的模式,战场中刻不容情,没有时间让你抱着战友、亲人痛哭,生与死都在瞬间,这是《八子》中最大的突破——真实!

 9 ) 观后感

《八子》讲述的是在1934年的赣南中央苏区五次反“围剿”中,瑞金杨家八个儿子悉数参军后有六人先后阵亡,大哥杨大牛带领幼弟满崽和全排战士,与敌人血战到底直至拼尽一兵一卒的悲壮故事。

战争的严酷,牺牲的惨烈,反映了赣南苏区人民,为革命和新中国成立所作出的无私奉献和巨大牺牲。

为了革命事业倾尽所有,故事本身极富戏剧张力。

其中的母子情、兄弟情、战友情,置于家国情怀的宏大背景下,显得更加动人心魄、荡气回肠。

影片中,杨家世代遭受地主剥削,后来共产党来了,红军来了,打土豪分田地,穷苦人家翻身做了主人。

为了保卫革命成果,兄弟八人前赴后继直至壮烈牺牲,他们舍小家、顾大家,为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这是红色土地奋起抗争的英雄群像,更是赣南苏区人民全力支援革命战争的生动缩影。

谁为老百姓谋幸福,谁就会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并取得最后的胜利,这是历史的逻辑,也是艺术创作需要遵循的逻辑。

 10 ) 少年强则国强,开学季看《八子》正当时

文/赤叶青枫电影《八子》自从上映以来,热议如潮,并在猫眼上获得了“档期最佳战争片,同期战争片中评分第一”的良好口碑。

如今正值开学季,不久前《八子》曾发布过一款视频特辑《十八岁的他们VS十八岁的我们》,通过今昔两代人截然不同的青春对比提醒我们不忘初心,并向英雄致敬,点燃了许多还未看过此片的年轻观众的观影兴趣。

可以说,正是因为当年有了无数位像片中杨母(岳红饰)一般深明大义的伟大母亲含泪忍痛地将孩子送上凶险万分的战场,才有了现在妈妈把我们送入学堂;也正是因为有了当年无数位像片中杨家兄弟那样的年轻人在硝烟与战火中不断浴血奋战、搏命拼杀,才换来了我们今天可以在阳光下自由地奔跑,个性张扬……抚今追昔,很难让人不感慨万千和深受感动。

而更让人震撼的,是正片。

战争戏惨烈悲壮,真实感炸裂《八子》根据江西赣南地区家喻户晓的“八子参军”的故事改编,它以上世纪30年代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艰难时期为背景,讲述了排长杨大牛(邵兵饰)在六个弟弟全部壮烈牺牲后,带领全排战士包括自己最小的弟弟满崽(刘端端饰)历经数次以寡敌众的激烈战斗后,与敌人浴血奋战拼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的悲壮故事。

既然是战争题材的影片,《八子》的战争戏自然是重点。

和以往同类题材影片的相关桥段相比,《八子》的战争戏不仅爆破、轰炸机、枪战、贴身肉搏等相关元素应有尽有,而且在此基础上,导演高希希格外注重真实感,于是他大胆采用半纪实式的影像风格来呈现战况,肩扛摄像机贴身拍摄,无论是镜头的角度还是画面的晃动程度等,都极大增强了观众身临其境般的代入感,再加上多位我军战士在一场接一场的密集战役中以诸如被突然一枪爆头、手榴弹爆炸、机枪扫射、主动舍生取义等多种不同方式壮烈牺牲,场面之惨烈,情怀之悲壮,给观众带来了极大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触动。

另外,高希希还重点着墨对细节的刻画:由于弹药紧缺,一场战役结束后,我军战士需要冒着被敌人伏击或者炮轰的危险通过打扫战场的方式来进行自我补给,就连正式交战时,为了尽量节省弹药,也常常得等敌人靠近了再打;至于饮食,更是经常三餐不继,有红薯能吃已算万幸……

人物塑造生动饱满显新意以往许多同类影片中的英雄人物形象会比较偏“高大全”,而《八子》则拒绝套路,以更加邻家化、人性化的角度来呈现角色。

以男主之一的满崽为例:一开始,他只是个单纯普通的农家少年,之所以参军,全凭一腔热血;之后初上战场,领略过战场的残酷并和死神多次擦肩而过后,他也曾心生怯意,想要退缩;再后来,在一场接一场的残酷战役淬炼中,他由一个新兵迅速成长为一名真正的战士……在他身上,既不乏少年冲动、热血豪情,也曾一度充满了对战争及死亡的敬畏与恐惧,然而越是如此,越显得生动真实接地气。

与此同时,片中很多角色之间的互动甚是有爱,兄弟情、同袍情、母子情与儿女情相互交织,让我们看到了“战火无情人有情”的动人一面。

充沛的情感戏不仅令影片的节奏显得更加张弛有度,也令相关角色的形象更加有血有肉、立体饱满。

譬如杨母,虽然戏份不是很多,但每一次出镜都令人不禁唏嘘不已:不是慈爱贴心地照顾孩子们的衣食起居,就是站在村口大树下望眼欲穿盼儿归,从青丝等到白发,从而成就了全片的最大泪点之一。

少年热血,纵死不悔;丈夫许国,不必相送。

如今虽然是和平年代,但《八子》所传达出的精神却并不过时,而我们是唯有勿忘历史,珍惜当下,努力拼搏,报效国家,才对得起当年千千万万的英烈和他们的家人用血泪和生命换来的今天我们所拥有的这一切。

少年强,则国强。

开学季,看《八子》,正当时!

《八子》短评

不是一般的差,本来是想看《八佰》的,差不多同期竟然还有名字那么像的战争片。从头到尾都是阵地对攻,没啥变化,也没太多交代,高导你在打游戏吗?没啥情节,就靠几个回忆的镜头。装备也是大漏洞,30年代的反围剿,竟然呈现二战欧洲战场差不多的装备,像某篇影评所言,红军这样正面突突突的话,早就没了,完全不顾史实。开头熊一般巨型野猪,得好几百斤,压都把你压死啦,还能给你抓住獠牙?4/10分

8分钟前
  • 映像人生
  • 较差

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12分钟前
  • 会笑的昨天
  • 推荐

就是一直在炸,炸,炸……而且我不懂满崽上来就和野猪PK是个什么意思?我就记得有一段挺感慨。因为是讲的土地革命时期,红军基本都是农民,国民党都贼有钱。这边红军就数,爆了18次了。一个红军感慨:“什么时候咱们也能打的这么富裕啊?”,排长说:“会的。”

14分钟前
  • 压寨夫人
  • 还行

人怎么到处飞。

19分钟前
  • 胡闹
  • 还行

中国版《1917》。别问我为什么看过。

21分钟前
  • snoopynirvana
  • 较差

导演的败笔就是没有表现出为什么去当红军!红军是为穷人老百姓打仗的也没有表现出来。也许导演以为现在的年轻人和他们一样都看过地道战南征北战等,不喜欢口号不喜欢大道理,只喜欢看打仗片越真实的战争越好,可是这样的片子只会吸引战争狂人~ 一堆果粉特务在这里上蹿下跳带节奏,尼玛的屠杀共产党屠杀红军屠杀红区群众的时候你们怎么不逼逼啊?

23分钟前
  • 豆辬
  • 还行

很具有年代感的一部电影,这种电影中就是非常容易露馅儿,但是这部电影中却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2019-06-26 10:14:27

25分钟前
  • 长江三环大桥
  • 推荐

画面细致,但台词差,故事也不够吸引人,3颗星是鼓励分。

29分钟前
  • 冰山烈焰
  • 还行

真人事迹改编……能有一部电影记录下就值得敬仰,甚至足以载入教科书

30分钟前
  • 花满楼
  • 推荐

一向不喜欢看战争片的我觉得还行,那时候的人是有信念,而这个信念就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31分钟前
  • ruijing映山红
  • 还行

场面可以 演员表现的过度了 和打了鸡血一样 影片看开场就能想到结局 还有这个老大 这么轴难怪你七个弟弟都保不住 每年一个辛苦生的娃容易么

35分钟前
  • aaa
  • 还行

无法给出评论意见。

38分钟前
  • 第27章
  • 很差

主演还是不错的,虽然想不起来名字了,阵地布置的也挺好,蛮真实的。就是这个剧情有点看不明白,没头脑和不高兴。。看的挺费解,就看看热闹把

43分钟前
  • 北凉五五开
  • 还行

挺好的题材和演员 剧情怎么拍成这个样子……多一星给战争场面吧

44分钟前
  • 爱吃水果的嘻嘻
  • 还行

还行,吧,还原战争

47分钟前
  • 凯子
  • 还行

都说抗日神剧难看,跟这个比,起码人家还算搞了点创意。比这个弹药无限,靠莽拯救世界的,真是不知道强了多少

52分钟前
  • 杯酒
  • 很差

真实故事改编 战场效果很棒媲美真实 战争的残酷也表现得很到位

55分钟前
  • 射手 12分 热度
  • 力荐

🎹高希希不太成呀

57分钟前
  • About埋名
  • 较差

这么恶心的东西居然能上映,我大清果然宇宙无敌

1小时前
  • 佳期如梦
  • 很差

电影121分钟 我可以说出122个吐槽点你们信不信 什么烂剧本

1小时前
  • 张兜兜
  • 很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