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是2006年最值得一看的一部德国电影。
尤其前半段的情节非常紧凑,人物塑造也很成功。
其中女主角之一MS是〈烽火孪生泪〉中的女主角,演出很到位。
习惯了无数迈克.李式的描述德国底层人民悲苦但又无力改变现状的写实电影,会惊讶〈阳台前的夏天〉这样以一种相对轻松的基调讲述一个严肃话题的非理性表达方式。
这样类型的故事表达我们在西班牙影片〈阳光下的星期一〉中已经有所了解,也许你会说〈光猪六壮士〉多少也有一点。
Summer in Berlin"(Sommer vorm Balkon)是今年MAX! 2006(第九屆德語電影節)其中一齣來自德國的電影, 導演是Andreas Dresen, 是2004-5年的作品.電影獲多個獎項:- Bavarian Film Award 2005: Best Direction; San Sebastian 2005, Silver Shell: Best Screenplay; Chicago 2005, Silver Hugo: Best Actress; Ernst Lubitsch Prize 2006, Box office Germany Award (Bogey),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GOLDEN APRICOT in Armenia 2006: FIPRESCI Prize.Nike(Nicola)及Katrin是鄰居又是好友. Nike年輕貌美, 每天都到不同的獨居老人的家為他們梳洗清潔及照顧其起居飲食. Katrin是個失婚兼失業的單親母親, 兒子十來歲正值青春期. 一個夏天, Katrin都愛在晚上到Nike家中的陽台前談天, 把酒言歡, 說說男人, 又打電話給陽台下藥房的藥劑師戲弄他.以為是Mr. Right的, 到最後可能又是Mr. Wrong, 貌美的女人都不敵命運的安排. 一天Nike與Katrin在街上, Katrin差點給貨車撞倒, 機緣巧合下, Nike搭上了這個貨車司機Ronald, 而他更搬進她的家. Ronald第一次到訪Nike家那天, 二人做完愛後在沙發上談天, Nike見Ronald坐在長沙發那邊, 笑說選擇這張椅的都是好男人, 選擇單坐椅那邊都是壞男人. 原來Ronald是有妻有兒的, 數個孩子, 不同母親, 其實也不是個好男人.Nike的工作在外人看來都是苦差, 但她卻沒有怨言. Katrin見工也見得發悶, 連教人應徵的班也上了; 好友有新歡, 自己連買一對新球鞋給兒子的錢也要省下. Katrin兒子愛上喜歡跑步的女孩, 以為女孩也喜歡自己, 原來她喜歡的卻是個愛吸煙的男孩, 明明是個反吸煙的她也愛上了吸煙. 電影圍繞她們的故事, 也關於人生.兩個女主角都演得很好, 令人投入. 電影中不少幽默的地方, 包括對白及故事, 令人在苦惱中也可一笑. 值得一看的電影.
一部我一开始觉得应该叫做女性电影的电影。
那年的特罗姆瑟国际电影节在极夜还没结束的时候我们看着德国的夏日阳光和几个女人在阳光里的日子。
突然我有一种很想去柏林的感觉,就在那个夏天,我去了柏林,拜访了一个同样做理疗师的女性,同样住在一个有阳台的房间。
同样的柏林阳光下,我才懂了这部电影。
其实这并不是女性电影。
是一个民族的电影,一个历史的电影,一个背负了太多太多的城市,柏林的电影。
看着影片最后那个孩子的失恋,我心里起伏一片,悲的是成长中间的心酸,喜的是他开始长大了。
至于药剂师会不会爱上她,卡车司机又能长久多少天,酒吧的生意好还是不好,一切就这样在柏林的阳台下生活着。
小事情,其实也可以带来大震撼的。
这个影片,是一个小小小小的小感动,但是它很真实因此它很强大,不需要枪林弹雨和豪言壮语。
对得起自己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英雄。
不错,我用的德语字幕看的,看的时间有点长,因为要不停地查单词。
所以剧情我觉得略微有点长。
里面的男主角我觉得无论长相和演技都很逊。
那个照顾老人的女的,因为发自内心的善良和可爱,把这个电影业变得温暖起来。
总之,还是很不错的。
没看这片子的简介时没认为这片子有这么伟大。
觉得主角们也都长得怎么亮丽。
只是觉得符合德国人一贯的小中取大,平凡中见真实的作风。
没有好莱坞电影的大制作大场面,没有中国大片的华丽空洞,没有所谓的人生哲理警世恒言……只是慢慢流淌着的平淡生活。
还有那些琐碎丰富的小细节,微妙复杂的感情变化,每个人所特有的内心世界。
那些悲伤中孕育的诙谐,无奈中得到的果断。
我们总是在平凡的人身上更容易找到自我。
这部片子看得时候只有德语字幕。
可能是因为比较口语的缘故。
第一次看懂了十之八九。
片子语言的平实性可见一斑。
好电影。
是很久以前在光华木卫县搜精华的时候看过某人对这部电影的评论,还依稀记得些字句。
如“写的几个女人在阳台的闲聊”“给人一个不同的视角看待德国,让人看见一个轻松的德国”便对这部名字中便充满色彩和感情的电影充满期待。
似乎是在德国的某个街道的某个阳台上,几个女人叽叽喳喳,镜头很沉闷,就像阳台上的花草,艳丽但是安静。
然后从它上我的to do list到观看,已是半年后的事情了。
几乎是第一个镜头,就让我觉得惊讶。
因为影片的色彩是略带压抑的灰暗。
也不是一群妇女叽叽喳喳的下午,而是一个模拟的面试场面,女人手足无措,紧张却又毫无办法。
然后影片就这样展开。
的确和我想象的大相径庭。
影片大致是讲的两个女人的生活。
他们是邻居,朋友。
一个是有孩子的单亲母亲,失业,为工作焦虑,为前男友(孩子的父亲)恼怒。
一个叫Nike(读/'nike/-.-),是孤儿,做着老年护理的工作,每天听着一群老年人的抱怨,好不容易交上的男友已有六个孩子,咖啡店的爱传流言的Tina似乎还对这个男人心怀不轨。
这两个女人的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甚至不能说顺心。
她们常聚在nike的阳台上,倾诉倾听抱怨调侃哭泣宿醉。
然后第二天醒来,阳光照着那个阳台。
生活继续。
导演讲的便是这些琐碎的事情,却用的一种豁达乐观的手法。
清晨阳台的花朵,飞驰过街道的自行车,还有随时响起的轻快的小曲。
这些轻快的元素穿插在这部并不算轻快的电影中,导演的意图,便十分明了了。
影片的色彩也便是那样。
底色是压抑的冷色调,偶尔穿插主人公绚丽的衣服,就像那只飞向屋顶的海蓝色气球,有穿破画面的感觉。
影片的节奏非常不错,让观众特别容易切入,并且不会为了影片而改变自己思维的速度。
整部电影中饱含着那种活着的力量又是增加了影片的张力。
影片的结尾,有这样一段台词“孩子失恋了”“真美好啊”。
然后出现字幕“生活在继续”。
虽是意料中的结尾,但还是忍不住一人鼓起掌来。
这可是我近期看过最好的电影了呢。
《阳台前的夏天》是一部德国电影。
德国有媒体宣称,它是继《再见,列宁》(Goodbye, Lenin!),《窃听风暴》(Das Leben der Anderen)之后又一部优秀的德国电影。
在德国的票房高居首位。
原因是由于它一改德国电影固有的风格,以清新、温情打动人心。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12岁男孩的单身母亲凯琳,找工作屡屡受挫,生活陷入困境。
和她住同一幢公寓的的女孩妮可以照顾痴呆症的老人为生,她的无微不至让那些孤苦绝望的老人见到了一丝阳光。
两位孤独受伤的女人午夜之后时常在美丽的阳台畅饮,聊着生活,聊着男人。
妮可爱上了卡车司机罗纳,渐渐疏远了凯琳。
凯琳虽然失望,但不得不坚强的面对着生活。
罗纳风流倜傥,水性杨花,有了妻儿和妮可,却还是有一天闯进了凯琳的生活。
妮可终于发现自己爱错了男人,同时,又不忍心失去凯琳这个好朋友。
经历了这一段感情波折,生活又恢复了原貌。
她们在经历着生活最真实的一面,也在思考着生活的道理。
爱情是什么?
婚姻是什么?
男人又是什么?
相对别的民族和国度的电影,德国电影有一个突出的特点:理性、哲思。
政治和哲理往往是重心。
然而,这部电影却与众不同。
描写女性生活和心理的电影,这还是我所看过的第一部。
不仅如此,纯粹描写生活,没有形而上的升华的电影也为数不多。
但不得不承认,德国电影的清新和温情永远不会是法国、美国的风格。
在这份生活和阳光之中总是带有与众不同的冷峻和阴沉。
凯琳儿子青春恋情的失败和那些痴呆症老人的生活虽然只是影片的陪衬。
但也为电影的阐释和对生活想象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虽然不敌德国其他电影的深邃和哲理,也许这也正是这部电影的特征所在。
而这部电影去没有激起我的兴趣,也完全没有众多影评那样美不胜收。
更多的是,失去了德国电影固守的风格。
有一点却不得不承认,影片中演员们纯正的德语也许是我再次观赏这部影片的原因。
最近准备大量看德国电影,让耳朵习惯德语的发音开头那个姑娘在大街上骑车飞奔的时候,我就一直很担心:要是突然冲出一辆急速行驶的车把她撞了怎么办?
作为一个中国人,好好活着真不容易,在街上的时候千万要倍加小心亲吻美女照片的老头好可爱他时不时就要吼一声“咖啡找不到了!
”还有,独自在家时如果有人敲门,一定不要直接就打开药店的男人,我一眼就注意到了他惨淡的头发,这果然是德国男人无法逃避的厄运再说那个瘦高个男人,我猜他一定是金牛座,不信你们自己去看,从始至终的表现太TM金牛了太TM金牛了!!!
(另,他的头发也很惨淡。。。
看到没可怜的发际线)我听懂了Danke、Kaffee、Fußball等简单的小词看到了各种带奔驰标志的大卡车!
德国人对时间果然很在意!
还有,比较重要的一条:单身女性千万不要独自酗酒!
最后她们又回到了以前的生活,两个人在一起安静而美好一个半小时,说真的直到看完我都有点晕乎,不知道这是不是德国电影的一种表达方式。
不紧不慢,平滑中略带波澜,不引导你去预想事情的发展走向,也没有想紧紧抓住你眼球的意思。
它没有很明确地揭示或阐述什么,却留下一点儿思索,至于思索什么,我想应该与观影人的心情有关吧
有关夏天的种种情结地处西欧的德国在夏天享受着温带海洋气候,湿润凉爽。
这样盛夏的时光,在《阳台前的夏天》里听不到冷气机的呼吸,甚至ronald被女友nike故意锁在阳台上睡了一晚上还裹了一条大毛毯,这样的夏季时光是生活在武汉的人们永远无法体会到的。
凉爽的概念并不属于我们所熟悉的夏季,幸好我们有《阳台前的夏天》,有机会把酷暑干燥炎热等一切关于夏季的传统概念暂时抛到一边,由不太热的夏天主宰不一样的暑期生活。
截然不同的两种夏季,体会起来却并未因为地域和文化的差异显得疏远,恰恰相反,在这个过程里惊奇的发现,关于夏季,他们和我们都是有着如此相同的深厚情结,关于夏季,都有着说不完的故事。
夏天的种种情结来源于其他季节不曾拥有的随意和洒脱,各种情绪允许人们在最少包裹自己的状态下充分展示。
柏林凉爽的夏季不会因为炎热使情绪发泄的那样无药可救,但哪怕恰好的释放也足以震动平静的生活。
关于夏天的故事是那么性感和引人入胜,生活的点滴和琐碎恰好在这个时间区域变得浪漫而不失原色。
《阳台前的夏天》保持了情绪放纵的克制,就如同凉爽抑制了酷暑,曾经发生的轰轰烈烈在它需要结束的时候绝不会缠绵悱恻;不应该结束的关系短暂破裂不久又完好如初。
在当时看似惊天动地的大事件很快转变为漫长生活中的插曲,这些插曲甚至不足以改变多少往后的生活轨迹。
然而它们确实发生了,回想起来还能温习当时的刻骨铭心,领悟到那段时光的收获。
有关电影里的种种德国人的影像虽流淌感情,却不像法国人那样柔软和甜美。
《阳台前的夏天》的影像体现了德国人给人一贯给人感觉的方和正,很少有刻意的曲线渲染。
镜头节奏简洁明快,和电影的气氛十分搭调,这样的风格和节奏使得katin和nike的暧昧延伸出的种种关系多而不乱,酸甜苦辣的生活滋味百尝不厌。
说起生活,自然联想到不久前的大热影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
两部电影里都有幽默的成分,《姨妈的后现代生活》的幽默和影片后半部分的悲情形成了对比,《阳台前的夏天》的幽默和轻快则贯穿了始终,即便是难以承受的生活突变在不久之后也会响起轻松的民谣旋律化解一切,预示生活的另一个起点。
而《姨妈的后现代生活》漫长的冬季让姨妈肩负起本来就是属于她的重担,开放式的结尾让这个没有结束的冬天延续着,新的起点也许永远不会到来。
夏天结束了,生活还在继续和夏天一起,关于夏天的情节也一一落下帷幕。
katin找到满意工作的努力在夏天结束的时候彻底宣告失败,儿子max也结束了初恋;nike甩掉了本性不改的ronald,照顾已久的老奶奶也就此离世……只要生活在继续,就会有新的希望。
这正是这部电影所传达出来的理念和气氛。
发生在夏天的故事是一个梦境,它允许你短暂浸淫其中,裸露情感与灵魂,裸露崩溃与无助,一切想要的似乎唾手可得。
而其中必定出现的挫折与失败一次次敲打着幻想,直到梦醒时分。
我们应该是乐观的,如同凉爽之夏赋予的洒脱与克制。
欣然接受过去种种,享受获得的成长。
初看这部电影的时候,还不知道该片的导演是谁,应该是一部欧洲电影(而非美国或加拿大),很喜欢电影中的一些景物,比较生活化并且很有夏天的生机。
导演似乎抓住了这样一个特点。
因此片中的人物的性情也偏夏季,热情如火有时候近乎歇斯底里,疯狂地活着。
在一开始,还以为仅仅是两个女人之间的故事。
因为一个男子的意外出现,她们的关系开始逐渐明朗化。
一个是离婚并且独自抚养一个男孩的单身无业女性,一个是未婚独自过活,工作则是照顾孤寡残疾老人的年轻女子。
她们都年轻美好,有丰满但并不显胖的身体。
并且两人经常相约在那个种满盆栽的阳台上一起喝酒还有可乐。
可是,那天出现的那个男子,把她们的生活从起初很和谐的状态彻底搞乱了。
她们开始出现分歧,开始不快乐,开始相互动怒到歇斯底里。
但是,她们的小举动显示出她们还是彼此十分在乎,感情依然深厚。
虽然曾经大吵貌似闹翻了。
两个女子的夏天,无关其他。
就是两个女子一起相亲相爱的一个夏天,故事的发生地就是那个美丽的阳台。
看着主角四十岁的生活,我已经想到了我的未来。
好男人不如好闺蜜
UND SO WEITER... 谁让结局那么可爱呢~!
Das is Leben haha~~
记住了那个东德的小调
德国剧情片总是让我看的很难受
瑣碎的生活啊,你看到的是芸芸眾生的掙扎
这样的就叫文艺片?只是讲生活中的两个人,连恋人都不算的两个女人。。淡如水。。。好小众啊
那男的太傻逼了
其实这篇有点浪费时间···
柏林的一面,我以前不曾看到。很好的电影啊~
看着特舒服一部电影⋯⋯ 而且把德国姑娘那朴实劲儿渲染的很到位!
全都走了。
德语
写实片
不是很懂得,要再看一边才可以。
偶只记得里面一个很漂亮的小loli~
最近迷东欧风音乐啊
生活
德国版的花与爱丽丝,这类电影一向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