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是4星的片子现在只能给3星这个片子的动力来自于胖子和明星两种不同的人的碰撞。
大家知道为什么越到后面越不好笑,越没意思吗?
因为最后没有戏剧冲突了,人物的典型性也弱化了3p那段,连胖子女朋友和明星女朋友的区别也没了变成为了纯粹恶搞而恶搞,纯粹反逻辑而反逻辑,其实电影高潮就是前面5分钟的african child已经把变态推到极致。
最好笑的就是fuck your mind-dirtymind- condom后面再也没有这么好笑的,而且还不断重复前面的笑料
又一部本来可以拍得很好的题材,糟蹋了。
题材很好,编剧不行。
本来重点就应该放在过气摇滚明星的心理转变上,以及胖子和他的互相影响。
结果失去重心,全是胖子受明星的影响,被明星洗脑,直至最后一刻明星幡然悔悟,也似为了剧情需要,心里想法不知所云。
胖子辞职本应该更多些伏笔。
最后面对唱片老板的爆发也完全不给力,能不能再加一些对唱片工业宠溺明星,甚至对他们糜烂生活的推波助澜的控诉?
本以为可以达到摇滚校园的高度。
酒精、毒品、女人,这就是娱乐明星成名后必然要面对的,把握得如何也决定了他们通往巨星还是走向没落。
人无完人,面对诱惑,人很难抵挡得住。
影片中成名的摇滚明星,不光没有应付好各种诱惑,自身生活也是混乱不堪,最终导致单身回到英国。
但这种变化并没有让他反省自己,反而继续在酒色中堕落;既然好也挽回不了旧爱,还不如放荡享乐下去。
另一边,这个小胖子则过着相当平庸的生活,在唱片公司混混日子,在医院工作的女友也没个正常的作息,嚷嚷着要搬到别的城市去,可谓是一团糟、却又无力改变的局面。
这时候一个大好的机会出现在两个糟糕的人面前,无疑是一次改变人生的机遇,于是小胖子也享受到了明星的待遇,而明星也重新被众星捧月。
短短的几天,成了真正的酒色糜烂人生,从伦敦到纽约、从赌城到洛杉矶,到处充斥了烈酒、艳女。
但享乐过后,就剩下一地杂碎,和一个空虚的躯壳。
也正是这样的日子,让两人都意识到了自己的症结,该要什么、不该要什么。
用时髦的话来讲,神马都是浮云嘛!
真的很难以想象,这帮颓废而又臭屁恶搞的人,竟然能有如此大的票房吸引力。
每一部片子,看似不起眼,开着低俗玩笑,大口说着垃圾语言。
但也就是这样的片子,平民化、生活化,低俗却不低级,每个说辞都蕴含有自己的道理。
也许有些像精神鸦片,明知道内容就不咋地健康,仍然爱看,还百看不厌。
Boss最后讲了“British motherfuckers don't die. You ever heard of a fucking a British rock n roll star dying? No, none of them die. Mick Jagger, Kieth Richards, those Led Zeppelin... them motherfuckers old as fuck."所以我想起了嗡嗡鸡里的吐槽”那些怎么都死不掉的国家宝藏“。
当然了,列侬表示很桑心。
PS:拽哥好萌。
这部电影不是大制作、不是大明星、不是大导演,但是却是大热点。
因为这里有好故事。
好莱坞从来不缺钱去搞“大”,但是也同样不缺乏有才的人来做“小”。
用小明星、小成本来讲小故事,最后赢得大口碑和大票房。
这部讲述倒霉的实习明星助理和疯狂大明星的故事,一个傻一个猥琐,颇有当年《阿呆与阿瓜》的气质。
一摊狗屎,首先主角这个胖子就跟个脑子有病的人一样,懦弱,这主角性格天生就是来给人当gou的吧,唯听是从,还有就是这个男儿这个过期明星,lj人设,毫无节操可言。
最后,最恶心的还是这个男胖子,tm竟然要自己和自己女朋友和男明星3p乱搞,完事后,一句“没关系”就结束了???
这编剧脑子是有多不正常能写出这一摊狗shi,喜剧电影?
看了不仅没给人解压,还让人增压,毫无可取之处。
看了就浪费时间
i think it's real life style & attitude to be an rocker in USA.叛逆、顛覆、龐克硬頸、反骨、熱血反應出真實的老派搖滾咖的個性, 我很挺片中的胖仔跟搖滾咖寫實生活態度,還有他們對一般社會建立自我生活價值觀的諷刺及坦然面對人生不停的挫敗及挑戰,因為這就是我心目中的搖滾精神!!
這樣噠電影我都能哭出來。
有誰能知道一個明星心裏噠苦楚與難過?
沒有人。
所以一個無名小卒噠難過又有誰會關心。
眞想不到Katy Perry噠男友那麼有范児。
這樣內心陰暗扭曲噠人都能演噠淋漓盡致。
向這倆口子致敬。
我深知作為一個人內心噠空虛。
所愛噠人離去。
而且之間唯一噠聯繫——兒子還不是自己噠親骨肉。
然而這一切噠一切全部是都是謊言。
最後知道眞相噠人總是自己。
這樣噠人生又有甚嚒意義。
選擇死亡。
簡直是如此噠理所當然。
我想。
如果沒有那個朋友。
這個大明星就眞要死叻吧。
想起朱德庸噠那幅漫畫。
主人公在跳樓噠時候看到叻自己樓下所有噠鄰居生活噠窘迫才明白自己活噠如此美好。
但她噠死祇能讓別人明白自己噠價值。
為甚嚒要做這種蠢事児?
就算我們生活噠再不如意。
也要相信上帝。
因為祇有祂是公平噠。
不同人群的欢乐自然有点区别,动作片怀旧者因《敢死队》再次燃起热血,恶趣味者看《弯刀》时兴高采烈,若要找属于多数人的欢乐,还是性喜剧奏效。
至贱则无敌,贱兮兮的样子总是容易让人笑嘻嘻。
与《美国派》系列、乔纳•希尔之前的《太坏了》等性喜剧不同,《前往希腊剧院》的地点脱离了校园,来到职场。
当然,还是年轻人的故事,讲的是刚毕业的学生初入职场啼笑皆非的经历。
在性这方面发掘笑料,年轻人最为合适。
成长、初尝性味,这种临界点是一种天然的便利素材场所。
将性喜剧搁在有儿有女的成年人身上,责任之类玩意会把故事变得沉重,对之恶搞难以逃离其不可承受之重。
少年→青年,毫无负担,人生最为热情、最为欢腾的时光,恶搞一身轻。
所以,大多数的性喜剧都是校园剧。
《前往希腊剧院》是乔纳•希尔再次担当主角,不过,身份由学生变为职场菜鸟。
故事讽刺的是摇滚圈,这又是一个符合多数人想法的设置,尤其在国内。
打个比方,一个高校宿舍中,一位热爱摇滚,另外三个很可能说道:“摇滚是神马乌七八糟的玩意啊。
”摇滚在国内是非主流,讽刺非主流,也就迎合了主流。
《前往希腊剧院》再次符合瞄准了多数人的欢乐,扯上摇滚,闹哄不已,要点仍是友情、爱情、自我。
用我们的绿色扫描仪一扫,影片一定让仪器呜呜直叫,fuking everything,庸俗、低俗、媚俗,还有粗俗,一应俱全。
荤段子的喷薄速度,一定超越了夜场二人转。
不过,这故事实质上纯净得有些单调。
亚伦(乔纳•希尔饰)与摇滚明星奥尔德斯(拉塞尔•布兰德饰)的友情,多么高尚!
亚伦和女友的爱情,多么感人!
奥尔德斯与父母的关系,浪子回头,孝心四射。
奥尔德斯找到自我,亚伦实现理想,皆大欢喜。
这讲的全是真善美,一个“三俗”励志故事。
低俗、媚俗和粗俗不打紧,要的就是低俗,越低俗越欢乐。
剩下的庸俗,则是老套的故事设计和好莱坞式结局。
刚毕业的年轻人,刚刚开始谋生,带着一身理想主义。
这点比较容易引起共鸣,每个人都得经历这个阶段,一般是妥协再妥协,直至着地,不再傻望飘在空中的理想。
奥尔德斯的行径符合艺术家的庸俗定义——一个艺术家够多么古怪啊,特立烂行,自找苦吃。
经过好莱坞梦幻的美好剪刀加工,亚伦实现了那点小理想,摇滚歌手找回了“自我”。
摇滚歌手的找回“自我”即是戒掉毒瘾、爱惜各种情谊,谁信呢,好莱坞式结局相信这个。
一位风尘女子从良,也要比一位艺术家从“善”,概率大得多。
歌德肯定拜伦的才华,指责他的放荡,让“浮士德”赎罪、得到挽救。
《前往希腊剧院》是一出恶俗版的艺人“从良”记,一部励志片。
乔纳•希尔这幅模样,大概在近期难逃烂仔形象,放在周星驰的电影中,只能充当类似于林子聪的胖仔角色。
08年《娱乐周刊》搞了一个“最被看好的30岁以下的30位演员”的排行榜,乔纳•希尔为第21位,论他的今年表现和发展态势,都挺不错。
拉塞尔•布兰德和乔纳•希尔一样,同属“贾德帮”,贾德•阿帕图今年制作的电影有《四十岁的老处男》、《一夜大肚》、《太坏了》、《菠萝快车》、《忘掉莎拉•马歇尔》等。
拉塞尔在《前往希腊剧院》的扮相和表演,只能说增加了对摇滚圈的戏谑感和讽刺度。
遗憾的是,艾米莉•布朗特没有出演摇滚歌手的女友,大概是她目前不想掺和这类“低俗”闹剧,最大的尺度也就是在《狂野目标》那样冷冷的英伦保守喜剧中露些风情。
其实,既然罗伯特•德尼罗能参演《弯刀》且演的是一个衰角,艾米莉这样的女演员若能加盟《前往希腊剧院》,一定能为影片增加不少秀色,也可为她的履历表上添加一个另类片目。
亚伦的女友是由《广告狂人》中的Peggy(剧中人名)饰演,除了一如既往的大胆,Elisabeth Moss并没有什么令人惊喜的发挥。
而本片与《广告狂人》观众群的重合度大概很低,Elisabeth Moss的魅力恐怕也不足以使二者的观众群重合率升高。
根据传统中医缺啥补啥的理论,敢说敢干的人永远值得我学习,这几天集中补习了猪头逛大街,摇滚之王,达尔文奖,前往希腊剧院 等数十部电影佳作,经过我悉心观摩和深刻思考,我感触很深:只有吃饱了才会撑的!
努力工作吧。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看新闻联播怎么听bob dylan
mind fuck
拉塞尔一向以疯癫夸张的表演风格出现在电影银幕上,这是他在忘掉沙拉马歇尔之后的又一部烙印着强烈个人风格的喜剧作品。拉塞尔表演风格上最癫狂的一部电影,让你观后完全可以把他当做一个神经质的摇滚乐手。里面的小胖可以说是被他在表演上带着一路飞奔带出完美的配合。很棒的音乐,很真诚的表演。
不能因为有个萌胖和骚男就打四个星,虽然音乐是赞乱了!!
关于友情与亲情。超棒的原声。
给OST加一星,katy男友果然重口味
haha、我还记得一点www
以为开头的《非洲小孩》mv只是个开始,看完才发现那是全片的高潮……
我们会经历很多肤浅的邂逅 然后会珍惜我们所拥有的
让伦敦腔去屎吧
比较不好笑的喜剧片,看到最后突然想起来原来长发摇滚歌手在现实生活中跟 Katy Perry有过一年的婚姻
我是乔纳·希尔的忠实粉丝,所以我想对你说:别再瘦下去了,擦!
奥尔德斯不如真爱至上里的Bill Nighy来的疯狂,来的可爱
May 8, at Scott's. The art of mind fucking! 其实蛮烂的,好想两星!
Russell Brand真帅!OST awesome!!!!!!!!
Mind Fucking。。。You've been mind fucked before? I don't feel anyting...See, that's it! that's the art of it!!!
理解不了美国人的思想
看那个女歌手,满眼都是水果姐的影子
从头到尾充斥着重口味的元素,下滥,黄色,低俗,但却还是个十足的励志片,所有励志片的因素都一样不落,失意,朋友,背叛,堕落,振作,重登辉煌!最后剧院演出是全片的高潮点。
我不认为是喜剧啦,第一次真正觉得摇滚有魅力
整个剧情虽然很乱搞,但是里面的歌却好听到不行!Aldous太有范儿了,英国小口音把我迷得七晕八素的。能有几天时间和自己从小到大的偶像一起贴身度过,MB,这样的机会即使让我再出丑再丢脸我也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