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499735345我在B站做了许多宏观经济、商业分析、投资研究相关的原创视频,欢迎关注)虽然这部电影问题也挺多的,不算上乘之作,但是相比其它漫威电影的普遍平庸,又好太多了。
我对所有其他漫威电影的打分都在12星之间。
对漫威系列早已审美疲劳,主要是觉得:1.剧情太简单,并且幼稚,人物没深度,太平面太卡通,没什么深挖的地方,且千篇一律;2.因为分级的关系,漫威电影打架场面多,但你不会看到一滴血,不真实,并且在本是危险的时候突然插科打诨搞笑一下,说明主人公们没有真实的危险,如著名导演马丁斯科塞斯所说,看漫威电影的体验跟去逛”游乐园“一样,观众感受不到危险;3.炫目的打斗场面同样是千篇一律;4.剧情和设定也是漏洞百出,不过我倒是早就原谅了漫威宇宙这一点,毕竟是爆米花嘛,还要什么自行车。
总而言之就是没有惊奇之感。
所以这几年的漫威电影都没怎么看,要么是陪人去电影院看没得选只能看这个,要么是在PC端上拖进度条在十几分钟内看完。
复联123回忆不起讲什么来,对复联4也毫无兴趣。
我觉得漫威电影主要还是给儿童以及中学生看的电影,对于高中生而已已经显得幼稚,就不用说成年人了,不过成年人没有更好地选择,也被宣传进去看了。
有一天对李安拍的漫威英雄电影起了兴趣,想看看李安当初是怎么拍漫威宇宙的。
其实这部片早在上映时就看过了,当时看确实也不觉得好。
年代久远,已经忘了内容了。
这回看完感觉还不错,漫威英雄电影大多平庸,相比之下这部实在熠熠生辉。
这次我看出了不少以前没发现的东西,应该是因为自己有更多人生经历、更能感同身受。
而李安又擅长于地刻画人物内心的纠结。
(我的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499735345我在B站做了许多宏观经济、商业分析、投资研究相关的原创视频,欢迎关注)这部片缺点是有的:1.仿动漫式多镜头观众不适应2.特效从现在的角度来看过于5毛,有些打斗又太没有打击感了。
3.剧情有点沉闷。
除了第3个缺点,前两个缺点对剧情的吸引度在过了16年后(哇,竟然过了16年)已经没多大影响了,毕竟对于老片,大家会原谅这些末节。
他的优点则是难能可贵的:1. 其实跟诺兰的蝙蝠侠侠隐之迷是一个路数,讲浩克的起源,绝非肤浅,有深刻的东西,2年后诺兰才拍出侠隐之迷,李安是领先的。
不过诺兰做得好的地方在于他的剧情更有起伏,这跟诺兰非线性空间剪辑技巧有关 ,剧情沉闷加上上述提的缺点,吓退了很多观众。
2.比较真实,让人相信这些设定,好像真的有个人拥有这种变异能力,观众是真正入戏了。
要做到这一点不简单,需要大量的细节,反映了导演的功力。
美国人评价《卧虎藏龙》中也提到,里面人物飞来飞去的是不可能的,但是剧情让观众都相信这些设定。
对于只看了成龙那般的打斗模式,而没看过飞檐走壁打斗的外国人而言,能第一次看即接受,李安的功力不可谓不深。
3。
有些场景打斗就好像《卧虎藏龙》的打斗一样,是美国人拍不出的,很写意,是人物内心的外化,比如军队对浩克在旷野上的追击,那些镜头的处理未尝不反映了浩克对自由的向往;末尾浩克与其父的打斗,事实上是班纳对他父亲复杂的感情turbulance的外化,跟《少年派》中的派经历风暴那段很像。
当然,由于是起源故事,剧情主线仍然是让人猜得到的,所以惊喜上面不会太高。
这部电影票房惨淡,让李安告别了漫威英雄电影。
如果让李安拍第二部《浩克》,再加快下故事节奏,可能会是难得一见的经典,超越诺兰也是有可能的。
(我的B站:https://space.bilibili.com/499735345我在B站做了许多宏观经济、商业分析、投资研究相关的原创视频,欢迎关注)
李安的习惯是非原创的就自己大改,一定要抛弃原著设定,做李安自己的绿巨人。
这个没有问题,诺兰的蝙蝠侠系列也是偏文艺向,口碑票房丰收,但李安的故事平衡没做好,没有或太晚才给到观众想看到的漫画绿巨人变身的破坏力,文艺段太久。
对比蝙蝠侠,李记绿巨人重心太偏心理描述,动作戏太晚太弱不够刺激,观众只能接受看爽破坏王的基础上加一点人性心理描述丰富角色,还不能接受李记的大颠覆。
李安自传中都没提这片有些太小心眼,不能只讲自己斩华雄还得讲失败历史才对。
看来他还是做非主流的半原创比较有利,观众没有对原著的预期定位习惯影响,能听进新的故事。
《绿巨人》算是一部心理层面刻画丰富的英雄电影。
人总是被自己的命运操纵,人也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束缚,,“绿巨人”即是如此,李安总是在这些神话、漫画人物的身上加上普通人的性格和处境,把自己的人生经验和理念藉此传达给观众。
如同那些最古老的传说,一个天命之子身上带着神的血缘,深深埋藏着神的力量,直到有一天他猛然间接受了自己半人半神的身份,一个英雄就此诞生。
无论如何,这些英雄的传说始终带着命运的痕迹,而英雄历来也不能诸事如愿,他还是要受到命运的束缚。
“绿巨人”几乎是世界上任何力量无法抵抗的,但他最终还是无法得到自己的爱人,这就是成为英雄的代价,也是英雄孤独的命运。
“别让我生气,你是不愿意看到我生气后的样子的”,影片结尾之前的这句对白是“绿巨人”系列漫画的经典台词,也在影片结尾正式昭告了超级英雄“绿巨人”的诞生。
布鲁斯终于接受了自己的命运,接受了“绿巨人”的身份,但这个英雄的诞生却是因为屈从了自己的命运,做了自己命运的俘虏,李安就在这种矛盾当中完成了英雄的制造过程。
这是种典型的东方式的辩证哲学,也难怪不少西方观众和影评人大叫难懂呢。
愤怒,是“绿巨人”的力量来源,是他本我力量的体现。
也使他丧失理智和智慧,成为怒气驱使的超级破坏者。
李安在影片中抓住了这个带有寓意的情节元素,再一次把普通人再正常不过的情绪带给影片中的超级英雄。
谁能不愤怒,无论谁愤怒的时候都会被怒火蒙蔽了头脑,“绿巨人”是一个普通人幻想中的形象,他能在怒火中成为英雄和破坏者,而这个宣泄了所有观众情绪的家伙,其实只是大众想象下的一个可怜虫。
就像是在片中布鲁斯所说的:“知道我最担心什么么?
每当事情发生的时候,当他向我袭来时,我会完全失去控制,…… 我喜欢那样。
”这就是“本我”的最直接体现。
“本我”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要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
是欲望。
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
它的唯一要求是活的快乐、避免痛苦。
本我的目标是求的个体的舒适、生存。
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察觉。
按李安的话说,“每个人体内都有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绿色巨人,如何去控制它、战胜它,这正是我想在片子里思考的。
”在影片中,在平静下来之后的布鲁斯,他能够很平静的思考自己所预见的问题。
他能够与贝蒂讨论自己发生变异的原因。
他找到了作为布鲁斯的自己,他的自我得到回归。
“自我”原意指“自己”,是自己可以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机能是寻找“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
为本我服务,但是与本我的不合逻辑和非理性额的初级过程是 对立的。
本我和自我的强大冲突,使得布鲁斯痛苦,备受折磨,倍感难过。
在影片中,当“他的父亲”打电话,布鲁斯质问他“你对我做了什么”之后。
当他得知自己的基因发生了变异后。
他曾经说过“不,你不该那样做。
我要把那种基因分离出来,我要把他们消除掉,我要在他们造成危害之前消灭他们。
”。
然而他的豪情壮志轻易的被“他父亲”的一句话所击败,似乎也注定了他悲剧的命运“你和你的朋友贝蒂一定很想那样做,可是你真能消灭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吗?
我看不能。
”以及电影最后,“他的父亲”去看望他,要求他的回报,给予他力量时。
他无力的回答:“随你怎么想好了,我不会跟你走”、“别干了,别干了,别干”、“我宁愿死”以及那声大吼的“你走……”都体现了他的痛苦,以及“超我”的约束、规范力量。
“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是个体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及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其机能主要是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
与“本我”一样是非现实的,大部分是无意识的。
在影片中,布鲁斯的痛苦有人就是因为本我自我以及超我的相互作用相互牵扯。
超我的目的是抵消本我潜在的危险攻击性,原则冲突时显而易见的。
作为中介或缓冲因素,自我在超我、本我和现实之间起着重要的协调作用,自我一方面要同时满足超我、本我和现实这三者的要求,又要抵制他们的过分要求。
维护自身的自主性和安宁。
当本我和超我威胁到自我的控制的时候,一个人就会感到焦虑。
自我被削弱,自我力量被耗竭。
或者说,当自我的调节不成功,本我或超我一方变的过于强大时,它们之间的冲突就可能击垮我们。
这也就是布鲁斯感到痛苦的原因。
他自己无法合理的调节成为心里那个强大的“魔鬼”的冲击和经过自己意志控制、约束的“自我”的生活面目。
也就是“他父亲”所说的“可怜的人类”。
“超我”抵抗着“本我”的强大的力量。
让人感到焦虑痛苦。
在影片最后他颓然的坐在两个电极中间,等着他父亲的无力状就反应出了,它的无力,痛苦。
李安没有赋予绿巨人传统意义上的“英雄主义形式”,让他去“救人”“救美”,而是让他运用自己的力量去打破一切常规,运用暴力去破坏、去释放。
就是的绿巨人成为了一个“悲剧英雄”。
不过在影片的最后,他找到了自我救赎的方法,他承认了自己“绿巨人”的身份,他努力地控制自己的脾气,他隐居在了一篇绿色的密林深处,继续他的研究。
他做到了自己救赎。
“他做了自己命运的俘虏”,这也就是他的悲剧之处。
和很多好莱坞影片一样,爱情,成了拯救一切的天使,拯救了愤怒的“绿巨人”,也拯救了“绿巨人”破坏力量之下的受害者。
可是布鲁斯对于贝蒂的爱,在我看来更像是对于从小缺失母爱的布鲁斯的母爱的补偿。
贝蒂张开双臂拥抱布鲁斯就像是等待闯祸的孩子归来的母亲的形象。
而“绿巨人”也总是在无比的愤怒破坏中突然温顺地伏倒在贝蒂脚下。
而且做为女友,贝蒂并没有想经典的好莱坞电影一样,对于男友是百分百的支持信任。
她多次打电话给父亲,因为跟他在一起“我感到害怕”。
她把拯救了她的布鲁斯送到了他父亲 那里 长期的镇定。
她作为女友没有信心靠自己的力量帮助她爱的人找到过去,战胜恐惧。
她所依靠的是强大的武力保护,而她所要对抗的却是她深爱的人…… 当她眼看着自己的父亲要即将要对布鲁斯所作的事时,她只能漠然。
虽然李安如此设置这个任务的态度,不同于以往的好莱坞女友那样,永远的相信,毫不质疑的相信,但是无疑是这个任务显得更为真实。
话说,我们都是正常人,都会害怕不是么?虽然李安的这部《绿巨人》作为一部1.6亿美元制作成本,同样价位的宣传费用,一部用天文数字打造的电影,票房和评论都不甚理想。
但是做为人文气质颇浓的李安所要反应的,“如何去控制、战胜每个人心里的绿巨人”的具有深层心里刻画和研究的心理分析电影还是很有味道的。
为了迎接复联4,复习了下可以算是同个系列,人物设定都被直接引用,但拍摄时代最早的的绿巨人(2003),漫威重现辉煌的钢铁侠,要到2008才上映呢,所以严格来说,这是一部不在漫威宇宙(无限传奇22部)中却情节人物想通的电影。
当时如果给这部电影评分,也许最多就是三星四星的样子,因为那时对超级英雄片的定位,就是纯爆米花片,用来爽的,满足声色的刺激。
这部电影却是李安一贯的冷静克制风格。
所以看下来,觉得还不错,情节合理,条理清晰,Bug不多,特效以当时的技术水平来说也算很好了,要动作有动作,要感情有感情,结尾韵味无穷。
然而,就不是太爽,没有达到看超级英雄片的期望,反而有点失落感……。
这有李安和超级英雄片之间的相性不合的原因,但我觉得更大的原因在“绿巨人”本身,说白点,超级英雄是我们的理想代入,谁不想像钢铁侠一样富可敌国,技术先进?
像雷神高大威猛,长生难死?
像美国队长英俊帅气,择善固执?
像黑寡妇美艳动人,永保青春?
像蜘蛛侠屌丝翻身,变异逆袭?
大不了像洛基法力高强,邪魅狂狷也行呀?
鹰眼差了点,至少也算帅。
但有人想当绿巨人吗?
变成毫无理智的破坏狂,变身结束光溜溜?
大概只有当我们遭受委屈,才会希望变成绿巨人,反抗权威吧?
然而,我们肯定更愿意当个高富帅,没人敢委屈我们。
所以诺兰的黑暗蝙蝠侠虽称深沉啥的,但其实是个高富帅、霸道总裁,历经磨难而成长,最后和猫女偕隐江湖,实在是人生理想大赢家呀!
所以我们可以很好的代入角色,把自己想象成帅气聪明高大强壮善良坚毅的富n代。
然而,在16年后,在经过22部漫威系列的洗礼后,在2018年基因编辑真的被疯狂科学家用在人身上后,回头再看这部电影,却觉得颇有清新脱俗,鹤立鸡群之感。
首先这部电影全面探讨了基因编辑的伦理问题,经过基因编辑的人繁殖后代会有问题吗?
万一产生“怪物”后代,我们有权“人道毁灭”吗?
在军方和资本家的压力下,技术会用到什么地方?
当人可以永生不死时,还愿意为后代牺牲奉献吗?
这部电影对绿巨人这个悲剧人物也刻画得很深入,可以说为之后的漫威宇宙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一集集的成长后,绿巨人也越来越被我们从内心深处接受认同了。
所以,绿巨人虽然不算成功,但至少为以后漫威宇宙的辉煌,确定了一个比较人文细腻的基调,把超级英雄当“人”来拍,述说他/她成长的故事,在22集的积累后,仿佛他们都是陪伴我们十余年的老朋友了,这才有了复联4的票房爆发。
一直把《无敌浩克》混淆成《绿巨人浩克》了,以为李安也开始走动作路线了。
直到看了《绿巨人浩克》,才觉着“是这味儿了”,李安没变。
如果你把这部浩克当成漫威宇宙系列,会很失望。
比如内心挣扎太多,特效不到位。
致命的是节奏脱轨,2小时18分钟的电影,第42分钟才完成第一次变身,HULK出场。
所以,李安这部浩克并不是漫威系列,它只是把漫威英雄当主角的剧情片。
其中的浩克并不是拯救世界拯救人类的超级英雄,只是拯救自己的可怜孩子。
摘掉漫威的滤镜之后,它的“冗长”就变成了“细腻”,虽然还是熟悉的父子关系,只是换了最残忍的那种。
父子见面,父亲说:“我来这是看我的儿子,我真正的儿子,在你身体中的那个,你只是一个空壳。
”最后父子反目,老子要吸走儿子的能量时,儿子说:“拿去吧!
全都拿去!
”想起《封神演义》中,哪吒和李靖父子决裂前,哪吒也是“剖腹、剜肠、剔骨肉,还于父母”,然后大家桥归桥路归路。
而最令人无力的是,在布鲁斯的母亲对他父亲说“我怀孕了”那一刻起,之后都是宿命。
首先,这片子不像先前想象得那么差;其次,这片子评论和票房上的失败,并不冤枉。
李安是我特别喜爱的导演,这片子可算做他的一次阴沟翻船,不过并非是因为不好看,而应算作一次对类型片的挑战失败。
记得李安在《卧虎藏龙》评论音轨里说,观众肯定会不习惯武侠片开头十五分钟竟然没有打斗。
不过,看来李安从内心并不认为这是缺点,反而是在《绿巨人》里发扬光大,开片30分钟才有点刺激的剧情,主人公的绿巨人变身形象到了42分钟才出现。
天啊,这是漫画动作电影吗?!
违背了观众的观影初衷,果真死得很惨。
估计李安也预料到了观众的不耐烦,所以在影片中采用了无数次分割画面。
记得第一次看这种处理方式是在《挑战星期天》里,当时觉得眼睛都不够使了。
这次看倒是不至于太匆忙,但觉得很多时候这些画面分割得特别没意义,而且很乱,尤其是需要表现大场面时画面突然被分割成了几小块,那叫一个恼人。
唯一喜欢的一次分割就是卢卡斯背对巴纳、正对康纳利时,画面上出现了三个人此刻的眼神,很有韵味。
影片的特效一般吧,绿巨人和三条大狗打得火热,不过这些形象都过于粗笨,导致线条不太明朗,显示不出技术的优势。
最后的绿巨人他爸的变身也是,本以为会是本片最大的特效亮点,没想到变成雷、石头、水、绿光的形象都那么写意,是要往中国画的风格上靠,还是没钱做细致特效了?!
艾瑞克.巴纳长相可以,演得一般般吧,一直不太看得惯珍妮弗.康纳利,觉得她眼睛颜色太浅,有点像失明的人。
倒是最近看乔什.卢卡斯比较顺眼,眼睛真蓝啊,就是角色猥琐了一点。
男配角比男主角还帅,没天理啊!
感觉2003这版是适合女性看的文艺电影,而2008版是适合男性看的动作电影。
或者可以说,2003版对绿巨人的性格刻画更为丰富一些,赋予了巨人一颗细致的内心,和其由于愤怒而获得的巨大能量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譬如绿巨人在拆坦克之前,还要先把里面的士兵抖落出来避免伤到他们,充满了人文主义关怀。
当然最触动人的一幕还是他在去营救女朋友时,用手轻轻托着贝蒂放进车里关好车门,就像藏好一个自己珍爱的漂亮娃娃,生怕不小心碰坏了她。
然后再转身点燃怒火,拼力去和变种恶犬一决雌雄。
这经典的一幕在金刚中也曾出现过,但毕竟那是人兽之间的。
而绿巨人在因怒获致的庞大身躯里,竟然还存活着一丝男性的柔情,这点显得他比2008版的浩克更惹人怜爱一些。
可惜最后贝蒂只是站到父亲那边,在情感方面做了一个中性的模棱两可的选择,而没有被安排一场彻底的、对于巨人的背叛,否则就有看头了,让人见识下,女人同样拥有毁灭一切的力量。
当然这终究还是一部来自漫画的科幻片,不能改得太过离谱。
想嫁那些脾气好到极点的科研工作者一定要慎重。
每个理工科学生那耐心的影子后面都藏着一头野兽……
首先,我一点都没有看出来女主对绿巨人有一点爱情,帅哥美女竟然一代cp感都没有,也是神奇。
女主的动机到底是什么,绿巨人拼命救她,跟发疯的狗打架,他伤害谁了?
这女人可倒好,一个电话把自己爸爸招来给人麻醉了摁在地上。
你是有多单纯?
三十几的人了,相信老爸会帮助自己恋人?
真是史上最坑的女朋友了。
女主强调说“自己总是喜欢上冷淡的男人”,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是不是暗指绿巨人是个性无能啊?
所以两人分手了吧。
接下来就要吐槽一下剧情节奏了,慢,我的妈呀,是真的慢。
我从来没看过一个超级英雄片子前几十分钟都平淡如水、毫无亮点的,差点没撑到傻大个出场;还有就是那个分镜,我不知道是不是当年流行这种ppt风格的分屏啊?
太出戏了吧?
总是出戏到以为在看报告啊。
全片最值得夸奖的就是绿巨人,这个憨憨的大个子,好想妈妈抱抱呀,呼噜呼噜脑袋,傻乎乎的大可爱。
最后,我觉得男主他爸演得不好。
在男主面前伤心也没有一滴眼泪、愤怒起来神神叨叨的竟然还有点小丑风格。
你想要儿子的能力,你演得像一点啊?
再苦逼一点,说不定就能把你的傻儿子骗得团团转呢。
一直不喜欢巨人,或许因为童话故事里巨人的形象都是笨重肥硕粗鄙的样子。
绿色的巨人就更是令人反感了。
但是这一部电影中的绿巨人却着实令我喜欢。
最近按照网上推荐的观影顺序开始复习漫威电影系列。
功课没有做好,完全不知道“绿巨人”和“无敌浩克”是两家公司拍的不同作品。
刷完钢铁侠后看此片顿时感觉风格骤变。
此片着力于描写绿巨人与家人恋人之间的感情,手法细腻感人。
不愧是李安导演,把简单粗暴的动漫打怪变成了浓情柔意的伦理故事。
怪不得评分那么低,毕竟很多人是来看打怪兽的。
但是我很喜欢这一部。
尤其是女主角含情脉脉凝视着绿巨人时,就好像动画片怪物史瑞克里的公主。
这个充满了悲剧色彩的绿巨人,实在令人心生爱怜。
我也很喜欢他跳跃的场面,感觉世界就在脚下,随意飞翔般的自由,那种超越了凡人使人着迷的力量,表现得淋漓尽致,禁不住随之深深呼吸。
不得不说这部剧我看的非常难受,我想,没办法我终究还是一个俗人。
作为一部奇特的,文艺超级英雄片或者说伦理超级英雄片,绿巨人浩克给人一种深深的违和感。
东方人实在是复杂的。
古龙曾声称,卧虎藏龙的作者王度庐,是对其影响最大的武侠小说作家,其次是金庸。
侠客毕竟不是超级英雄,王度庐也罢,金古梁也罢,他们笔下的武侠,或者说中国人心中的武侠,是有浓厚的底蕴和人文内涵的。
不吹不黑,武侠小说对社会人性的思考,远远超过超级英雄。
如果武侠小说或者武侠电影只是打啊打啊打,我们会斥之为烂片,然而超级英雄片不会。
我想不出超级英雄电影有什么值得称道的情节,就是不断的打架,而我们看的也很爽,超级英雄电影也并没有因此而不好看。
我觉得我可以比较轻易的并且理所当然代入李慕白、玉娇龙的感受,而无法代入绿巨人。
或者说对于超级英雄而言,我压根没指望代入他的感情世界,作者和导演也没指望我代进去,好好看打架就可以了。
文以载道这种臭毛病,不是想克服就能轻易克服的。
所以李安的这部作品才显得另类,显得失败。
这不是李安的失败,也不能算是超级英雄的失败,只能说明这俩真是玩不到一块去啊。
感覺是太想展現風格了結果連故事都沒講好..情節稍生硬,第1次生氣太誇張了,最後父子對談很舞台劇感耶!!
一头忧伤怪物的故事。其实结尾我没看懂,bruce没死,字幕放完还有一句“这是个陷阱”什么意思?
又闷又长,李安作品
失败的杂交品
这是动作片啊?
只有东方人眼中的超级英雄才是悲情的;可我觉得这片太冗长了,而且剪辑像PPT。
感觉李安在以一种七八十年的恐怖片风格去处理这部影片,怎么说呢,看着很不过瘾,不过结尾他父亲变闪电人的那几处定格实在是神来之笔。
颜值+1
说实话,我睡着了
这个啊··不伦不类的东西
分屏构图真不好看
N年前看了这部,觉得第二部还算相当不错的了~
复仇者联盟里面的Hulk比较好看
李先生是在刻意追求80年代感么
为什么会是李安……一部动作片最致命的缺点是什么——没有动作戏。画中画算个还原漫画风格的亮点吧?但其实也没多亮,看起来跟保安室的监控屏一样……
这实在是太不超级英雄了,哪有超级英雄感情这么细腻的?绿巨人都快演成玉娇龙了,不过父子俩在仓库的对手戏着实精彩,也就李安能把超级英雄拍成这样了...
科幻文艺两不宜
拍成了文艺片。
没见过这么反动的女一号,恶心。
傻逼的好像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