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与《剑雨》仅相隔一天上映,今年的国庆档一时间变得血雨腥风。
这种杀敌一万自损八千的事也不知道是谁策划出来的,这事的性质基本上就是让《黑客帝国》和《盗梦空间》在同一个周末开画,也就是中国这电影乱世能干得出这种事来。
其实《狄仁杰》与《剑雨》不仅在档期上比较冤孽,而且内容上相呼应的地方也很多,比如都有美女裸背(分别是李冰冰和大s),都有易容变脸的情节,都是金培达的作曲,等等。
虽然是类型趋同的两部电影,却在风格的把握上表现出了明显的分野。
《剑雨》虽然融汇了众多好莱坞电影的叙事模式,但情节和人物还是依托于对侠义精神的独特的理解和诠释之上的,尽管苏照彬的视角有点跨类型,但武侠片的魂未散。
但在《狄仁杰》中,我看到的是一个让我越来越陌生的徐克,一部没有江湖的武侠片只能归于动作片,从本质上来说,《狄仁杰》更接近于《大侦探福尔摩斯》,这不仅仅是因为《狄仁杰》也是一部探案题材的电影,还因为其中”嵌入“式的动作场面,我看完以后突然发现这里没有什么问题是必须通过“打”来解决的,这里的“打”只是在给电影贴个动作的标签,我的感觉就是两个人搏斗了半天,最后一个人掏出一把手枪结果了战斗,打不打,打得赢打不赢,于最后的胜负并无太大关联,这样片中的动作场面就很尴尬了,尽管洪金宝的动作设计还是很炫目,但最终下来没有哪一场对决是让我觉得印象深刻的,这也有洪金宝不擅长兵器类动作设计的原因。
看到裴东来勘察现场时以酷炫的姿势从楼梯上蜻蜓三点水式地跃下,还有上官静儿色诱狄仁杰时的sm游戏,我心里就不断想起刚在《让子弹飞》的预告片里跟葛优学的一句话:“有这个必要吗?
”其实在《狄仁杰》中比武打更突出的是特效,全部的韩国团队制作。
通天浮屠和鬼城是《狄仁杰》前期宣传一直重点突出的卖点,徐克在这里为了再现大唐盛世确实是下了功夫的,视觉奇观的冲击力也会让观众觉得物有所值。
但是,韩国人也不总是靠得住的。
唐城和通天浮屠的外景CG合成在大银幕上很缺乏质感,我觉得都不如《东风雨》里的魔都外滩、跑狗场、外白渡桥等场景的CG。
而且《东风雨》的特效公司水晶石是地道的本土公司,从技术上说,《东风雨》中那只完全数字合成的老鼠都可以秒杀《狄仁杰》中人体自燃和易容术这种特效把戏。
不知道是时间问题还是资金问题,这些奠定影片最基本的大片气质的东西并没有做到能力所及范围内的最好。
从某种程度上说,《狄仁杰》更像是一部被徐克化了的陈国富电影,而徐克在视觉和动作上的表面功夫又给陈国富所擅长的悬疑推理部分做了减法,最后从情节上看,《狄仁杰》核心的推理部分是极其简陋的,没有层次,没有呼应,也没有柳暗花明,只是用“看见”和“告诉”的方式揭露真相,观众根本得不到解谜的乐趣,此为影片最大的失败。
在《深海寻人》和《女人不坏》两部转型失败的作品之后,徐克应该是抱着急于证明自己状态回用的态度拍摄这部《狄仁杰》的,但是这里有太多他不擅把握的因素,而昔日徐老怪所营造的武侠世界中的嚣张乖戾却渐行渐远。
在影片中看到梁家辉很兴奋,因为由他想到了《新龙门客栈》带给我的永久回味,但看到最后一口豪气哽在心头无法吐抒,从《新龙门客栈》中的乱世儿女情,到《狄仁杰》中的盛世君臣道,我看到的是徐克的英雄气短,壮志未酬。
可以说《狄仁杰》是一部“好看”的电影,但却不应该是一部让徐克的粉丝满意的电影。
这个大中华电影时代,所生产的产品看上去总是尴尬多于惊喜,而至少于我,《通天帝国》是应该属于后者,尽管我并不那么喜欢这个故事的导向,但你知道,从后九七开始,“无力感”就已经是香港电影的主题,而香港电影的作者,往往是更善于在细节上做营生而非破局的。
即便徐克本人,在提及当年香港新浪潮时也曾说过,“我们从没有深究,我们有些什么跟香港过去的电影人有重大分别?
其实,我们的分别不大”。
无论如何,对于这个充斥大而无当之作、少有立场与精神,一面是敷衍与投机,一面是挣扎求生存的时代而言,找回感觉,在某种程度就已经等同于向前走了。
《通天帝国》的故事不新鲜,甚至颇为和谐。
相对于《七剑》的以武犯禁,“无极观的覆灭”只不过是一种君臣之间善意的规劝——尽管狄仁杰在武则天面前展示了亢龙锏的威力,但说到底,它不过是所谓先皇精神的载体,至于形式是亢龙锏、打狗棒或者锅铲汤勺都不重要。
同是神兵利器,杨云聪的青干剑要“擒贼先擒王”,亢龙锏却是狄仁杰拿来打小喽啰用的,真正碰到领导,只能用做信物,我拿着这把锏,我就不是狄仁杰了,是先皇精神上身,至于你,是自己忏悔还是找个背黑锅的或两者兼有,都没有关系,意思到了就行。
记得《倚天屠龙记》里面,张无忌对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的解释是,“但若有人一旦手掌大权,竟然作威作福、以暴易暴,世间百姓受其荼毒,那么终有一位英雄手持长剑,来取暴君首级”,毕竟倚天剑来自江湖,江湖流民的口气果然与公门人士大不一样,冲的很,亢龙锏却只不过是领导下放给下级的一种权利——即便如此,狄仁杰还是把它还给了领导,让领导放心,吃得饱睡得香,对于社会和谐、个人安全都很重要。
至于后半段“剿灭真凶”的故事,则更加老套,借用《石破天惊》里的说法,搞恐怖活动终究是没有出路地。
《通天帝国》里,对于江湖的描述很少,鬼市徒有视觉,寥寥数笔而已,少有江湖人、江湖事,于是徐克的情怀只剩下了一点,那就是侠客必归于江湖。
《笑傲江湖》里刘正风觉得江湖不好混,就买了个官职,对他而言公门是个安心之所,而对于狄仁杰来说,公门深似海,君子还是要远庙堂退江湖,老套不?
其实还是老套。
但我还是喜欢《通天帝国》,因为至少在视觉上,它很徐克。
无论是狄仁杰、裴东来还是上官静儿的造型,都很徐克、很怀旧,包括那些与叙事无关的做派,照卢十四老师的说法,“说话前先要来个上蹿下跳的亮相”,这就很徐克,也很港片。
以前已经说过好几次,李冰冰这位姑娘我很不喜欢,但《通天帝国》里,好些镜头都让我想到了林青霞,当然这是徐克老师刻意为之,但毕竟与演员有关。
而通天浮屠与鬼市的设计,就更加徐克了,并且可以说得上成功,尽管前者的特效乍一看像是效果图,好歹内部的构造依然震撼,最后倒塌一幕也不算糟糕。
鬼市无论从全景还是细节,看上去都很过瘾,那些犹如变形金刚一般的傀儡人偶,难道不算有趣?
至于武打场面,至少于我,焚字库的近身搏杀、鬼市的飘逸、无极观的红影,动作设计都可圈可点,鬼市里木桩翻江倒海也教人眼亮,上官静儿的长鞭与裴东来的利斧,亦不无可看之处。
当然还有那些属于徐克的诡异设置,比如赤焰金龟,比如所谓的神鹿,比如易容术,另外,波德维尔评论徐克,曾说过他偏爱插入布努艾尔式的激烈影像,在《通天帝国》里,亦有被焚烧的尸体上半身坠于楼下、上官静儿在竹林中忽中两箭之类,当然在今天已经见怪不怪了。
无论如何,《通天帝国》于感官刺激的种种,已经让人能够回想起那个最好的时代,两位哥们看完后都迅速发来短信,一个说看的很爽,另一个说太NB,大约都是基于这想法吧。
至于演员,邓超表现不错。
一哥们看完电影,发了这么个帖子,“已知《狄仁杰》中李冰冰骑着刘德华宽衣解带,两人加起来86岁;刘嘉玲刘德华握着手神情暧昧,两人加起来94岁;刘嘉玲抱着李冰冰悲痛欲绝,两人加起来82岁。
求三人各多少岁”,为此我特意列了个小学生的三元一次方程,贴在后面。
其实我是想说,林青霞、王祖贤、张曼玉、钟楚红,这一代人的青春当真是无可替代。
再唠叨一句所谓的破案,怎么看都觉得裴东来才更有当神探的天赋,但是狄仁杰有亢龙锏,你个愣头青有啥?
各种萌点的片子,其实在电影院也看了不少各种各样的所谓烂片。
陈真看了,敢死队看了,山楂树看了。
除了敢死队,各有萌点。
不要说神马这片烂那片烂的,谈个恋爱什么的不能去电影院消磨时间吗。
摔!
还是觉得狄仁杰挺好看的,萌点很多。
1 李冰冰的剑眉,虽然不比林青霞东方不败的经典啊,人家林青霞和王祖贤在东方不败里面的王道配真的是无人能比。
男装也很萌,偶尔犯傻也萌,气场不强的底气不足的说话反而让静儿真像个可爱的弱弱气场的小娘T。
2 刘嘉玲的发式头上的饰物,有一套金碧辉煌的我看着可真像动画的聂小倩里面的姥姥啊,然后想起来,聂小倩那个动画不也是徐克搞出来的,原来啊原来啊...还有那个日本艺妓一样的唇妆,真是得我心。
3 邓超的妆容,我就是喜欢苍白的,各种白,头发白,肤色白,睫毛都是白的。
唯独邓超的人物总感觉有点奇怪,虽然貌似心狠手辣的一腹黑,但其实还是多热血的多二愣子的。
4 刘德华也就是狄仁杰手上的那个什么武器,亢龙锏,我真想知道是什么原理。
这种一击必破的武器真有爱,转起来也很威风,难道是寻找共振然后就轰轰的破,类似人民解放军齐步走上某某大桥,结果共振的什么的频率一致了就轰轰桥就塌了,初中物理都做过这道选择题吧。
5 毋庸置疑啊,静儿爱的就是武后啊天后啊,天后爱的就是静儿啊。
这才是最关键的一句。
狄仁杰你插什么杠子啊。
天后和狄仁杰欢乐谈话的时候,静儿站在那,一脸的醋意啊,太明显了!
你这只小娘T!
无极观,静儿伤心地咆哮啊也真有爱,难过啊,天后要杀我啊。
我觉得不好地方就是邓超那个武器太没有重量感了,静儿最后打戏拿的一对的那长相堪比麦当劳扭扭薯条的双剑(姑且这么叫吧)未免擦拭的也太亮了吧,没有真实感。
看着看着就认为静儿就和天后一对了。
看着看着就觉得东来就和狄仁杰一起了。
生生世世啊哈哈。
上海大风大雨的一整天,然后我就出门去看了《狄仁杰》。
作为一名很理智的老刘粉丝,不买唱片,也只能靠电影和演唱会支持一下偶像。
电影总体来说还算不错,只是徐老怪太迷恋电脑特技了,导致鬼市和无极观两场戏相当拖沓。
梁家辉也太有戏了吧,一出场就一副“就是我干的快来抓我啊”的剧透表情,所以基本上整场电影我的期盼点就是看刘嘉玲不停换造型。
我觉得她在这部电影里相当美,今天才发现原来我一直觉得她不好看是因为太有帝王相,连她的三白眼现在看来也有威严感了呢。
她比刘晓庆刘奶奶还适合演武则天。
BTW我认为我看过最离谱的武则天是潘迎紫版的。
至于老刘演的狄仁杰,他翘着二郎腿坐在武曌前面的时候,我觉得徐克完全可以把他拍成中国古装版的超感神探。
再轻佻一点啊大叔!
现在都流行卖萌来着。
虽然我是女人,但看徐克的电影,还是得看女人。
昨天看了《狄仁杰》和看当年的《蜀山》一样,惊叹世上有如此美人——李冰冰、张柏芝,远点的还有《倩女幽魂》中的王祖贤,《东方不败》中的林青霞,只有徐克才能把女人拍的这么美。
李冰冰在《风声》里扮演了个很窝囊的角色,虽然演技不错,但故事本身的安排没让这位美人的美派上用场。
这次在狄仁杰里,不管是静态的面部特写,还是动态的愤怒与大笑,正面、侧面,仰视、俯视、斜视,李冰冰那张脸最优势的角度都被徐克找到咧徐克不论是把女人拍成男人,还是女人拍成熟女、嫩女,都能找到该女的最美角度,张柏芝最美的片子一定是《蜀山》,其他那些好或不好的片子,张虽然是美人,但哪部有《蜀山》完美?
作为师傅的妖娆和作为小女徒的娇美,只有徐克的镜头找到咧刘嘉玲的镜头表现也相当可以,更羡慕的是,每个皮肤都很好林青霞、王祖贤…………同理
又是一部国产大片,又是一位香港名导,又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故事,又是一部令人失望的大制作。
一直以来,中国的电影界人士便崇拜好莱坞的大制作。
他们一心想要拍出一部可以媲美好莱坞大片的巨片来。
这种想法是好的,但包括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等著名导演在内,他们全部倒在了对电影的认知上。
什么是大片?
我国的名导们似乎认定了花很多很多的钱,请很多很多的明星,造出很大很大的场面,这样就是大片了。
其实这是个巨大的误解。
还记得我国最早的大片么?
冯小宁导演的红河谷。
我不清楚那部电影的制作费是多少,但和现在这些国产大片相比肯定是小巫见大巫。
但红河谷却成功了,成为了第一部让人交口称赞,至今难忘的国产大片。
和红河谷正好相反的,是包括无极,英雄,夜宴等片在内的很多反例。
而通天帝国显然也有资格成为反例之一。
先说演员。
刘德华真的不适合演侦探。
实际上我也不记得他成功演过哪位侦探。
一直到故事最后,他也完全没有融入狄仁杰这个角色,自始至终都是刘德华,和狄仁杰完全无关。
而不是像他在投名状里那样,将自己变成了二虎。
李冰冰是个美丽的花瓶,演技甚至不如千王之王里发挥得好。
倒是刘嘉玲和邓超,演技值得称道。
尤其是邓超,只用眼神便将裴东来演活了。
最可怜的是梁家辉,影帝级别的演员,因为饰演了真凶,整部戏没有任何发挥演技的余地。
最后好不容易疯狂地大喊了一句,人却着火了,根本不让你看脸。
在看片前我曾经一度对剧情抱有希望。
看过后发现还是高估了我们的国产编剧了。
事实证明了,推理悬疑不是谁都能玩得转的。
而且陈国富老师也最好回高中,把自己的历史知识好好回炉一下。
如果说造个子午须有的通天神柱还可以称赞想象丰富,狄仁杰莫名其妙做了八年牢也可以认为是可以接受,但那个琅邪王就太离谱了。
武则天登基前,朝野上下哪还有人敢明目张胆地和她叫板?
这样手握重兵的敌人放在身边不闻不问,武则天还能放心大胆地当皇帝吗?
这不仅是架空历史的问题了,甚至可以说是情节和逻辑上的谬误。
国产的编剧似乎缺少一种最基本的逻辑思维,往往为了推动剧情让剧中角色去做一些最荒谬的行为。
就像十月围城里面,孙中山明明知道清朝刺客在香港等着他,也不肯换个地儿开会。
保镖们明明知道有刺客,也不肯让替身换个前进路线。
刺客们明明知道自己的目的已经被目标得知,也决不去想为什么对方不换路线,更不会想到对方yoga替身。
而孙中山的替身明明有地道可以提前溜走,偏偏要毫无意义地在屋里呆够15分钟。
生硬,荒谬,为了情节而情节,为了打斗而打斗,这就是我们国产编剧的通病。
这样的毛病在通天帝国里自然也是难免。
沙陀养了一批刺客,有一百种方法杀死那位工部主事,却偏偏用了最触目惊心,耸人听闻的一种方法,结果将狄仁杰从牢里引了出来。
狄仁杰呢,在武则天面前跪一下都不肯,还翘起了二郎腿,摆足了神探的范儿,简直是不知道死字怎么写。
武则天杀人要用天意吗?
历史上没哪个上位者会用那么神神叨叨的方法杀人。
拖出去砍了就是了,哪来那么多转弯抹角的道道?
陈国富以为大唐朝廷是中世纪的教会啊?
杀人还要国师发话才行?
还有那位琅邪王,大摇大摆地在武则天眼皮底下横晃没人敢管,那武则天也未免太面了。
尤其是最后一幕,狄仁杰居然让武则天给他下跪,而武则天居然也跪了,简直让人无语向苍天。
大哥,不带这么玩儿的。
皇帝还能给人下跪?
你以为这是教皇加冕啊?
中国的编剧和导演们在拍大片时,似乎从来不会认真地考据历史,研究历史上的古人的风俗举止,演员们的演出也是一如既往的毫无区别,根本分辨不出那是古代人还是穿越人士。
赤壁如是,孔子如是,通天帝国也如是。
最后说一下徐克。
看得出,徐老怪真的是尽力了,将所有的本事都使了出来,和当年相比,唯一不见的,只有他强烈的个人的气质而已。
是的,影片视觉效果华丽,打斗诡异变幻莫测,但整部电影却没有自己的气质。
在倩女幽魂中,那股气质是幽怨诡异的;在新龙门客栈中,那股气质是侠客江湖的;在黄飞鸿中,那股气质是昂扬浩大的;每部电影都极有味道,让人一见难忘。
但在通天帝国中,我却感受不到这种味道。
作为悬疑片,它缺乏惊悚和悬念;作为武侠片,它没有江湖情怀;作为历史片,它又不够严谨肃穆。
这是一部糅合了一系列吸引眼球元素的四不像作品,在这一点上,它和不久前上映的精武风云一样失败。
其次,在影片的节奏上徐克掌握得也不够好。
明明是一部悬疑打斗片,却始终无法让人能够紧张起来。
打斗中过多的慢镜头特写让打斗显得拖沓无力,提不起兴致。
至于那些特效,拜托,国产片在这方面做得再好也比不上好莱坞的。
那些建筑和船舶怎么看怎么假,花钱做这些假特效,还不如多花点精神做做布景和服装呢。
看了精武风云后,觉得香港导演不行了,没有创新精神了。
再看了通天帝国,更加确实了我的这个想法。
那些曾经的名导们技巧还在,但灵魂却失去了。
通天神柱倒掉了,随之崩塌的,还有那个曾经在我心中高高在上的徐老怪。
在《剑雨》媒体场后采访吴宇森,提及徐克,他说还没有看《狄仁杰》,不过相信“起码打个平手吧。
”他说自己是个恋旧的人,“虽然我和徐克曾分开20多年,但是一直惺惺相惜。
”等我看完了《狄仁杰》,我终于深刻理解了这句话:这两部电影简直就是异曲同工,足以成为他们伟大友谊的见证!
都转而爱上了悬疑在《剑雨》的记者会上,吴宇森有些得意地回答关于“为什么跟你之前的电影风格不同的”问题,“这一次,我们是悬疑的故事。
”《剑雨》讲述为了一具“达摩遗体”,江湖掀起血雨腥风。
林熙蕾独自带着遗体的上半部突然消失了,有一天她的杀人手法又出现在南京……(难道不是应该叫金陵?
)而《狄仁杰之通天帝国》居然也是玩悬疑,唐朝官员突然纷纷死于自燃,有人说是遭受天谴,有人说是刺客,也有人说是武则天为了登基,排除异己……刘德华饰演的狄仁杰被从大牢请出来侦破此案。
只是吴宇森以前擅长的是枪战+兄弟情,而徐克擅长的则是江湖儿女情,像日本侦探电影那样玩悬疑都不是他们的强项。
所以整个故事完全不能给人“哦,原来是这样!
真没想到!
”的惊叹,很多时候当答案导演还没有揭晓,观众就已经知道了。
都把易容作为要点两部电影中还都将易容作为了最大的悬疑来展现。
《剑雨》中林熙蕾易容后变成了杨紫琼,依然一口少女般的声音,但是不说话就被徐熙媛称为“在灯下补鞋的黄脸婆”。
而杨紫琼爱上的郑雨盛,则是此前为抢尸体被她杀了父亲、本人也被其刺伤的郭晓冬的易容后版本。
为了报仇,他找到易容后的她,和她成为夫妻。
《狄仁杰》里,宫中御医易容成为“鬼市”(一座地下城,见不得光的黑市)的游医(请问都逃到鬼市了,还有什么必要易容啊,谁认得你?
),刘德华看到他的易容方法,从而推断出李冰冰玩儿易容……看到没,如果说有进步那就是以前他们玩易容不过就粘个胡子了事,或者换个发型。
电视剧《流行蝴蝶剑》中陈楚河头发披下来就是孟星魂,束上去就是易容后。
现在不同了,易容前后需要请两位演员来演,成本提高。
特别是《剑雨》,为了交待易容这件事,还特地请金士杰演一位医生,他的出场主要就是讲述如何将面皮切开,将蛊虫放入……最终才能变成完全不同的另一张脸。
都开始不会谈恋爱我记得徐克、吴宇森当年还是挺会讲爱情的,并且还擅长把貌似不可能爱上的人弄得大家都相信他们有爱,感动无比。
《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令狐冲在夕阳下爱上了自宫后的东方不败。
吴宇森也不遑多让,《喋血双雄》里,大家都觉得周润发和李修贤是东方银幕“断臂”第一对……但是20年后,两个人分开,都变得不会讲述爱情了。
《剑雨》中,郑雨盛追求杨紫琼的方法是每到下雨天都去帮她收布摊。
更令人发指的是:只有这一个方法!!!
于是我们就看到电影中的南京根本就是伦敦,一会儿下雨,一会儿下雨,非常“雨盛”,然后郑雨盛就在雨里跑啊跑,终于打动了杨紫琼的芳心。
不过这还是比《狄仁杰》好,《狄仁杰》中从头到尾我都没有看出来李冰冰和刘德华是怎么爱上的……邓超都比刘德华关心李冰冰,她追敌人,他就会说“小心!
”见不到她,还会念叨她。
并且电影中还都有这样一句台词:你到底有没有爱过我(一个人)?
《剑雨》中杨紫琼问郑雨盛,《狄仁杰》李冰冰问的是刘嘉玲。
明星无罪,角色之最想必是因为导演的盛名,两部电影都星光璀璨。
虽然有些角色,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一定要用明星来演。
最莫名的角色——李冰冰(《狄仁杰》):我一见你就脱李冰冰在《狄仁杰》中见到刘德华第一场戏就把自己脱光光,色诱,结果被刘德华形容为“不男不女”。
最后她还为了这个男人献出了生命,重伤之后,刘德华让马把她送进皇宫,却没有带她去医治。
可怜的李冰冰被驮到刘嘉玲演的武则天面前,问出那句“你有没有爱过谁?
”之后就一命呜呼了。
徐熙媛(《剑雨》):我见了谁都脱徐熙媛比李冰冰更爱脱,电影中她何止有一段裸背。
几乎所有她出现的镜头都要脱光衣服,露出小男生一般羸弱的身体去勾引男人。
这样的身体当然没有吸引力,郑雨盛见她躺在他床上,把她衣服抱出去,大喊:“大家快来看哪!
有个女疯子脱光了躺在我床上!
”更惨的是她的命运,因为嫁的男人没用就把男人杀了,结果爱上的王学圻是个太监……最乖的角色——邓超(《狄仁杰》):耍人玩儿《狄仁杰》中的邓超刚开始虽然给人一脸邪气,并且脾气暴躁,动不动就把梁家辉拖出来打,对着人们吹胡子瞪眼睛。
但是到了后面你才发现,他其实又聪明又勇敢。
全剧中最重要的证据就是他发现的,并且把证据藏在马扣里,让狄仁杰最终侦破了案件。
可怜的他却死了……唉。
戴立忍(《剑雨》):耍猴的有趣的是戴立忍在《剑雨》中的角色也和邓超一样白发苍苍造型。
他是一个玩杂耍的,经常用一些匪夷所思的招数跟人比武。
比如他杀人基本不是刀剑伤,而是烧伤,因为刀剑还带火,舞起来煞是好看。
所以难怪王学圻批评他:“你就是不专心,让你好好练武不练武,偏偏要玩什么杂耍……”然后一刀把他杀了。
最可怜的角色——吴耀汉(《狄仁杰》):我穿宝靴吴耀汉演易容后的御医,所以逃避坏人追杀的情节都是他演的,没有武功的他被追杀得屁滚尿流,被打得落荒而逃。
好不容易被狄仁杰救了,就没戏分了,恢复原来面貌,变成泰迪罗宾。
对了,泰迪罗宾不是个子矮么,徐克就特地拍了他穿着内增高的宝靴。
江一燕(《剑雨》):我睡棉被江一燕在《剑雨》中演余文乐的妻子,我一直怀疑她是个残疾人,因为两个镜头中她都是抱着孩子躺在床上和余文乐说话。
哪怕第二个镜头余文乐都跑回来下了一碗面条吃得啧啧有声,她依然不曾动一下。
最笨的角色——梁家辉(《狄仁杰》):你到底在想“神马”?!
梁家辉是电影中最大的反派,他为了阻止刘嘉玲登基,建造了一个硕大的佛像,准备在登基大典时倒塌,将刘嘉玲压死。
天哪,就算你计算再精确,刘嘉玲也是有可能在佛像摇摇欲坠的时候就逃跑的吧。
况且你还有神奇的可以让人自燃的“赤焰神龟”,你手下人箭术那么厉害,刘嘉玲经常在殿外的广场欣赏天色,你为什么不把她射死啊!
余文乐(《剑雨》):你又到底在想“神马”?!!
余文乐这个角色非常无解,当他们抢到尸体,戴立忍提出可以把王学圻杀掉,他、徐熙媛、余文乐分赃时,徐熙媛都同意了,余文乐开始和徐熙媛打了起来,之后他又和杨紫琼打起来,让局面一片混乱。
关键最终王学圻也并没有特别对他好,他也身受重伤而亡。
最无辜的角色——通天浮屠(《狄仁杰》):死无葬身之地通天浮屠是一具精美的菩萨,高耸入云,耗费许多人力物力,为的是庆祝武则天登基为王。
结果建成不到一天,就被梁家辉给用熔浆灌倒了,好可惜啊。
达摩遗体(剑雨):死无全尸此遗体因为传说藏有武林秘籍,于是从一开始就被分成两半,死无全尸。
好不容易王学圻把它们找到了一起,刚拼起来就被郑雨盛又偷了。
直到江湖大佬把尸体藏在哪里么?
和小孩子藏东西一样是被窝……
看了《通天帝国》,来唠叨一下。
1)现在都21世纪了,这CG难看得丢人。
2)东来和亢龙锏萌!
人设强大。
静儿和武则天的百合戏也恰到好处,并传承了徐克女扮男装的恶趣味,不,优良传统。
东来头上的黑布被狄仁杰触动的机关掀起来时,声嘶力竭地喊“狄——仁——杰!
”时,萌得我翻转扭曲。
3)沙陀谋反武则天的动机太过简单,为何他一个戴罪监工,手下会有那么多人替他卖命?
另外谋反这种有技术含量的事,仅凭他来做,是否太过单薄。
4)地下城就像穿越到了欧洲中世纪。
另外宫殿前居然是码头,上面还停满了西班牙大帆船||||||||||5)错把吴耀汉当成赵本山了…但能看到他和泰迪羅賓实在太开心了!
在所有人死光之后,狄仁杰和汪驴这对CP终于happy ever after了……日出了,咱也歇了罢。
三星半,这应该是我拖的最久的一部电影了吧,前20分钟是在2010年暑假还是国庆放假时在家电脑上看过,大概一直看了快一半吧。
当时第一次看的时候,还被那个在太阳下就自燃的大臣给惊到了。
时隔8年之久,我再一次点开了这部电影,将之看完。
看完之后,才感觉之前看的《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和《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终于和这一部联系起来了,但却又缺少些什么,比如狄仁杰下狱之后,沙陀忠究竟经历了些什么才变成了《通天帝国》中的那般样子,还有尉迟真金又去了哪里,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恐怕又需要原班人马来再演一部,才能够交代清楚。
到了最近上映的《四大天王》,狄仁杰三部曲也至此画上终章,但也不确定徐克导演是否还会再导演几部狄仁杰的电影,起码到现在,这个三部曲的故事已经基本闭合起来了,虽然还是有很多没有联系上,还有很多没有解释。
过了这么多年,看过了《神都龙王》和《四大天王》之后,再看这一部《通天帝国》,有一种这一部才是贴近现实的感觉,因为它里面没有妖兽,虽然也有着一些方术,显得比较魔幻,但也没到《神都龙王》和《四大天王》那样各种玄幻的那样“绽放”,到了《四大天王》我都感觉都有点没收住,直接就天马行空的都来一遍。
而且《通天帝国》的武打动作和动作设计是三部里面最好的,这也和这部电影的动作指导是洪金宝有关,所以动作方面还比较流畅和可看性。
从整体故事流畅度来说,《通天帝国》是最流畅的,《四大天王》次之,《神都龙王》垫底。
《通天帝国》中,刘嘉玲饰演武则天还不够韵味,但到了《四大天王》中,她的那种韵味已经都展现出来了,如果现在再重新翻拍《通天帝国》,她能表现出来得更好。
刘德华饰演狄仁杰比较适合,再反观赵又廷,可能还是太年轻吧。
看完《通天帝国》,确实能够让人记住邓超饰演的裴东来,有点邪性的角色,也被邓超演的很到位,可以说,这也是邓超演技上的一次进步。
同样,李冰冰演的上官静儿也很有特色。
这一部更像是朝廷和江湖世界,更有鬼市,这些都是非常传统武侠的风格。
而从《神都龙王》开始,更像是依附于唐朝这个时代,洛阳城这个地点而建立一个玄而魔幻的新世界,这个世界,有着狄仁杰,沙陀忠,尉迟真金,武则天,等等等等。
这一部可以说是众星汇聚,在三部曲里更像是经典之作。
然而从第二部里,再到第三部,或多或少都与第一部的设定和角色故事上有种割裂感,更像是第二部在重启整个系列,抛开第一部,再造系列的感觉,也不知到会不会有个第四部,来填补这样一种割裂,亦或是提供一个每个人物的结局,暂时这些都还未知。
史诗•奇幻《狄仁杰》的开局非常有史诗气派,辐辏四方的神都洛阳,高达两百多米的通天浮屠和商贾云集的街市,天后登基前夕,繁华中孕育着风暴前的不安。
似乎一部大唐“信史”就要展现在我们面前,然而转眼之间,神鹿、毒虫、妖人、鬼市纷至沓来,立马把全片带入了一种亦幻亦真的魔幻氛围之中。
那这到底是一部史诗还是奇幻作品呢?
与徐克大多数的武侠作品一样,这是一部建立在细致考据之上的幻想之作,真实与梦幻,缺一不可。
以片中的服饰来说,大理寺的白头神探裴东来时常穿着大开领的胡服,这是当时在洛阳非常流行的青年男子装扮,正好衬托裴东来飞扬跳脱,敏捷冲动的性格。
上官静儿的服装除了一套素色宫装之外,全都是男装,透露出此人不让须眉的勃勃英气。
即使是片中唯一引发笑场的武则天的“欧洲贵妇装”,其实也是史有明载的装扮,头上的宽檐帽当时叫做浑脱帽。
当然更不用提神探狄仁杰头上琳琅满目的各色帽式了。
以器物而论,片中的各种机巧非常令人玩味。
裴东来这个“唐代特种兵”身上除了火折子这种江湖豪客标准装备之外,还带了登山镐、竹蜻蜓和“烟雾弹”。
竹蜻蜓本来是儿童玩具,被徐老怪设计成了试探虚实的暗器,而“烟雾弹”赫然便是当时富人流行的香熏球,金属的球身内装有平衡装置,防止燃烧的香料撒出。
本来散落在博物馆里的死物件,放到徐克这个老顽童手里,居然有了“飞花摘叶,伤人立死”的奇效,你说,这算史诗还是奇幻呢?
《狄仁杰》的世界里不但有奇物,更有奇术。
腹语本是江湖杂耍,在片中成了“散布封建迷信”的关键。
驯鹿本是游牧民族的专长,关键时刻却成了国师的一支突袭别动队。
还有八卦阵、催眠术、易容术等等诡异神通,不一而足。
徐克这次在构思细节方面落足了功夫,几乎每一场戏都有新事物出现,一不留神就会错过。
几乎没有人会注意狄仁杰一行三人离开鬼市后栖身的地方,其实是一所教堂吧?
基督教名为“景教”的一支早在大唐贞观年间就传入了中土,并且在武则天统治下依然蓬勃发展,然而以往的影视作品几乎对此没有任何反映。
徐克曾经透露过,他在《狄仁杰》中想表现中国的儒释道三教,恪守儒家教训的狄神探,一心佞佛的武则天和玄机莫测的国师分别代表中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三个部分。
然而最后作品中出现的,甚至还包括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阿斯巴将军的随从),应该是佛道儒回耶五教才对。
翻开《狄仁杰》的幕后,我们会惊讶地看到,以上的种种“神通”居然尚未穷尽徐克的全部构想。
在徐克的草图中,还有火牛阵大破契丹的场面,还有更多的鬼市奇观。
甚至,罗马的阿斯巴将军曾出现在教堂中,向破案三人组透露了一个天大的秘密:其实这次武后邀请他前来,是要他把一种大秦的秘密武器安装到通天浮屠的头部。
八百年前,阿基米德曾经用聚集太阳能的办法烧毁过来犯的战船,八百年后,这种武器可以通过大佛的眼部发射,让所有敢来侵犯神都洛阳的水陆敌军一霎那间灰飞烟灭,而一不留神登上大佛眼部的贾大人,刚好成了这次军事试验的牺牲品,“自燃”了——好吧,我承认后面这段是我编的……言归正传,在这些琳琅满目的历史细节背后,深藏着的是一双永远对另一个世界充满好奇的眼睛。
唐诗有云:“研得一寸墨,挥成千仞峰”,这个老顽童从中国丰富的历史中汲取的养分,就是他手中的一寸墨锭,而挥洒出万千气象的,是他狂放不羁的想象力。
没有必要计较《狄仁杰》到底是史诗还是奇幻,徐克是最浪漫的银幕诗人,也是最肯为这份浪漫付出考据心力的匠人。
庙堂•江湖初看《狄仁杰》,心中在兴奋之余,依然有不小的遗憾。
一来是这次的题材是老怪以前从未涉足过的宫廷阴谋,仿佛一下从江湖之远飞到了庙堂之高,没有了游侠的快意恩仇。
二来是影片的CG特效差强人意,离真正重现大唐盛世差距还不小。
我相信,很多心怀不满的观众也有跟我相同的感受。
徐克的电影永远值得至少看第二遍,果然,在第二遍之后,我改变了第一个想法。
狄仁杰这个人,看似武侠电影中罕见的高官出身,其实细究起来,与徐克电影中的那些英雄人物并没有本质的不同。
乍看起来,他身为前朝重臣,居然出狱后帮对头干起了保安工作,是为不忠,最后因公负伤,不但没有讨还医疗费和欠薪,临走居然还给老板下跪,是为不智。
这样一个人,是万万不配称“侠”的。
然而仔细看剧情的话,我们会发现狄仁杰自始至终都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这原则就是不能容忍指鹿为马,更不能容忍无辜的人受到伤害。
因为不愿殃及无辜,他在武则天不择手段铲除异己的时候挺身而出,因此被下狱。
出狱以后,尽管在焚字库里了解了她这八年来的勤政爱民,他还是当面指责了她的不是,还在上官静儿想要拷打汪驴的时候出手制止,说“就是因为这样才有那么多人反对你们”。
大是大非,他心中清楚得很。
他的兵器亢龙锏以守为攻,全片没有亲手杀过一个人,大概也算是徐克武侠电影中的一个异数了。
这一切都说明,在他的心目中,人的生命比什么政治立场都重要。
王爷为了一家一姓的江山不惜把百姓拖入战乱,这样的事情他当然不愿参加,用什么罪名骂他也没用。
影片的最后,他挂锏而去,既完成了维护和平的使命,又表明了自己不愿同流合污的立场。
囿于史实,这样的改编应该已经是最有“侠气”的结局了。
即使在徐老怪的武侠代表作《东方不败》中,令狐冲最后也只能选择同样的出路,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责骂这样的狄仁杰还不够侠义呢?
第一个遗憾就此了结,第二个心结却遗恨难消。
《狄仁杰》的画面什么都好,就是把洛阳的空气通透度设定得太高了点,那种大街小巷一尘不染,天空蔚蓝如镜的感觉,仿佛是为了配合CG特效,怎么看怎么不像是徐克电影的风格,少了许多标志性的烟火气。
韩国特效团队做出的洛阳全景大则大矣,细处终究不够生动,甚至还出现了迎面驶来的两条帆船,风帆同样鼓胀的场面,让我百思不得其解风儿到底是怎么吹的。
或许,这就是做大片的代价吧,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还很难承受这么细致的苛求。
回归•创新面对影片上映后的热烈反响,徐克倒很清醒,拒谈“回归”,坚持自己一直在创新。
从《狄仁杰》本身来看,我们也确实能感受到这种创新。
我自己的感觉,徐克当年开创的新武侠风潮,其实在美工、摄影、剪辑上一直受益于胡金铨树立的明朝背景的武侠传统,包括非武侠作品如《梁祝》等。
五年前的《七剑》,他试图用粗粝的写实风格来跳出这个传统,意义非凡,可惜观众还不习惯欣赏。
《狄仁杰》则是他的另一次重要尝试,剧情被放到了大唐,服饰、武器、摄影等等都与胡金铨电影有了本质的不同,尤其是武器系统,堪称中国武侠电影中革命性的变化,变得真正写实了(虽然武打并没有跟上)。
在他锐意创新的时候说“回归”二字,确实是有点让人尴尬。
既然如此,与其念念不忘徐克既往的辉煌,不如让我们继续期待他前行的脚步。
这个武侠电影万马齐喑的年代,或许也是武侠电影正在孕育生机的年代,多年后,我们回望今天,说不定会发现,《狄仁杰》其实已经带着我们站在了一个新的起跑线上。
载10月11日《海南日报》
开始觉得李冰冰漂亮了……美国佬说的没错“卧虎藏龙版福尔摩斯”,连着看了龙门飞甲和狄仁杰,觉得如今的徐克就是中国版的迈克尔贝……好吧这个比喻不太好
就别推理了你也无理可推 人物不是狄仁杰武则天上官静儿裴东来 而就是刘德华刘嘉玲李冰冰和邓超~
其实不看史实的话还是很好看的
国师不是你想见,相见就能见。
您老了~~byye
有那么几个瞬间我以为是在看蝎子王
.
这个电影的豆瓣论坛真是雷到我了
比我预期好很多唉,真难得啊,刘嘉玲亮了。
破!红衣女,李冰冰,权力欲,东方不败。BOSS等级太弱了,还有武则天不懂看风水的么?大唐盛世,老猴子的刺客传还敢怎么搞……
狄仁杰最后应该日光浴,这片子抄了多少片子的场景构思啊,内容空洞,导演退休吧
越活越回去的徐老怪 二稀烂透顶的一个破本子 十年不长进的一班演员
不过不失,不过倒是比我的预期好看一点点。
中规中矩吧。。。
不用脑子的, 至少基本做到目不转睛了。
烂片。
刘德华电影拍到今天就演过两个角色:现代版的他和古装版的他~
沙陀真不应该找名角演.. 演员都是名角, 只有梁家辉 前半段基本没他的戏. 导演明摆着告诉观众 谁是最终boss..剧情实在配不上这么大制作的影效
华谊兄弟在商业片制作和运作上到了一个新高度。
3.5 我觉得ok呀,豆瓣评分略低往上打半分拉一下。感觉和蝶变一脉相承,都是武侠推理,主角一文一武而已,道理都是脱身,乱世与我无关。不得不感叹徐克的掌控力真的厉害,五毛钱的特效虽然假,但用在了该用的地方;邓超搞了个韩国男团似的杀马特造型,竟然多看两眼还觉得不错,拍出了人物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