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时宜明月时宜风。
横批: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修鼎新关于鲥鱼的说法,说鲥鱼只要一片鳞片被挂住就不动了,宁愿被抓也不愿意损坏一片鱼鳞。
卢孟实、瑞英都为着鳞片而愿意放弃自己一生的幸福。
玉雏儿跟瑞英说:你们什么时候都不再跟自己较劲了,你们就可以在一起喝酒了。
瑞英当时的回答是:那我先抽自己一个大嘴巴。
瑞英没有自己抽自己的嘴巴,但是生活的真实狠狠地抽了他一嘴巴,而卢孟实也被真实的生活抽了一个大嘴巴。
于是他们终于番然醒悟,坐在一起喝起了酒。
看似悲剧的结尾,其实对两个好斗的男人,包括选择做回船娘的玉雏儿,和贵为皇胃的修二爷这几个剧中的“好人”来说都应该是一个完美的结局,甚至包括克五这样有了钱就天天吃鸭子的主来说,都不算是悲剧。
而对王子西、唐家两个东家、花鼻子等得了志、得了钱、得了手的几个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悲剧。
群星云集,卖力出演真心说,大家都使了把子力啊!
谢谢各位主演。
一部电视剧,一部何冀平先生小说的再演绎,让当下之人,看见民国初年人情世故及变数,看见同行相倾与作手,看见职业管理人的荣衰与兴辛,看见混世人烟之泱泱。
历史可过,车轮大帅。
以食为天,民回兴衰。
片中二句话,何冀平先生真谛。
1、通过不同人表述出来,尤其是狱卒。
-中国人要办成点真事,真他妈太难了!
2、修二先生不断重复之。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有很久很久没写过东西了,甚至拿起笔很多字都会写的似是而非,更不用说心底的那些话了,可是还想随便写点什么,算是给这周耗去的时间一个交代吧。
一个偶然的机会看到此剧,顿时被吸引住一直看下去,那一幕幕的离合悲欢令人扼腕,一出出的尔虞我诈令人惊叹。
很久没看过如此精彩的剧集了,剧本、导演、演员都无可挑剔,甚至很多配角都非常出彩,唯一可惜的就是没找到高清版。
全剧以福聚德起,以福聚德终,从清末到民国再到军阀混战,每个人的命运都在时代的车轮下挣扎。
底层百姓的喜怒哀乐,上层社会的钟鸣鼎食,商场的勾心斗角,情场的恩怨分合,都描画的入木三分。
换句老调就是真正做到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戏剧的根本,却又是很多所谓的生活剧难以做到的。
本剧的主线是适意居和福聚德的竞争,以两大男主卢孟实和瑞英的恩怨开展,以两大女主玉雏儿和刘金锭的感情纠纷为辅,穿插以各配角引发的大小事件推进剧情前进。
本剧的结局也算是大圆满,卢掌柜独掌权柄把福聚德从濒临关张的地步做到京城第一楼的名号,最后也因此被嫉恨而辞退。
相信没有了他的从中调度掌控,又连失几个主干成员,福聚德会渐渐没落,也许再遇到困难的时候还会有人想起那个霸道的卢掌柜也是个勇于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能手。
卷起铺盖临行前,他收到了修二爷送来的对联:好一座危楼,谁是主人谁是客;只三间老屋,半宜明月半宜风。
他也真正懂了修先生说的天下无不散之宴席的意思。
人去楼空,伊人早已飘摇天涯,再难寻觅了,他其实是大梦初醒一场空的。
瑞英最后决定出国留学,也解开了心头的恨意,相信会有一番作为。
他在商场上失败的原因在某集自己也点出来了,心里只有恨,入了魔道,才会被花鼻子这种小人左右,心邪了才会被外邪乘虚而入。
玉雏儿跟了修二爷,扁舟一叶,泛迹江湖。
俩人都看得清纷纷世事,与知己对酒当歌,此生足矣。
卢孟实其实也是懂玉雏儿的,可惜分分合合终是无缘,就把彼此放在心里,当成一个梦吧,也许梦才是真实的。
红尘的事,红尘中人又怎能看得清。
闲言至此,是为记。
大东家想下海,跟着几位梅园大老板鞍前马后,到头来被指着鼻子骂祖师爷不赏饭,好笑的是他还真弄了对钹在家里练了半天。
二东家羡慕江湖豪侠,结果找了个来路不正的小汤包,人财两空。
常贵心心念念的就是儿子的出人头地,最终儿子学也没上成,瑞福祥也没去成,穿着青衫小帽跟着福顺接了爹的班,成了一个迎来送往的门童。
卢孟实没坐上他的八抬大轿,瑞英也没出的了胸中愤懑。
刘金锭出嫁不成,到死还是不男不女不明不白。
刘小辫折腾半辈子什么都没捞到,抱着本掉了包的书疯疯癫癫。
玉雏儿逃避了大半辈子,终于决绝的抗争了一回。
修二卖了家传宝贝,还清克五人情,才有勇气承认自己是一个一无所长的废物。
编剧笔下最后的温柔留给了成顺和小翠,让两人相伴离开这冰冷刺骨的北京城。
活着都不容易。
跟自己和解更是千难万难。
《天下第一楼》是2004年夏钢导演执导的一部民国题材电视剧,改编自同名话剧《天下第一楼》,演员有巍子,王姬,张嘉译,李光复,周莉,濮存昕,韩善续,修宗迪,张炬,邢佳栋,张永强,陈宝国等。
电视剧《天下第一楼》以话剧为基础,讲述了主人公卢孟实个人奋斗直至楼起人空的命运,展现了旧社会平民百姓自我奋斗但最终无法实现自身价值的悲剧。
我很喜欢老舍先生作品那样的风格,天下第一楼,人文特色丰富。
那些嘎嘣利落脆的介绍各种菜品的台词。
为什么,因为这是文化,因为编剧懂,不懂,能写得这么嘎嘣利落脆吗?这戏里,充满了这种文化的味道。
其二我又喜欢作品的人物描写,老舍先生的人物画框里普通的市民描写尤为吸引人,这些形象也与京味文化相辅相成。
电视剧场景更丰富,人物线索更庞杂,每个角色都有丰富的感情描写,人物命运也更加扣人心弦。
这部剧称得上演技担当汇聚的戏了,编导十分重视再现那个时代的故事与人物关系,并把它表现得活灵活现。
中间穿插老北京的建筑、吃穿等等,更让观众跟着戏走,这就是最大的成功啊。
卢孟实在福聚德的职业生涯是中国式职业经理人的挽歌。
因为对老掌柜的义气接手风雨飘摇中的福聚德,还要面对时代变迁的动荡、竞争对手的拆台、二世祖少东家的拖后腿等等不利条件,可谓是九死一生,“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
但随着老朋友、老伙计们走的走,死的死,最后北京城之大也没有了卢孟实的落脚之处。
就连卢孟实本人在离别之际也不禁问了问自己,“我一生从不吃喝嫖赌,为什么落得如此下场?
”总结起来有如下几点: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成分论、轻视技术服务的思想根深蒂固。
例如卢孟实、常贵、罗大头等人,均属于各自领域的技术大咖,但在中国社会中地位不高,屡受轻慢甚至侮辱。
所以才会有片中常贵出殡当天围观群众的议论:“福聚德为何会给一个跑堂的大办丧事”,只有同为技术人才的卢孟实才会看得起常贵,为他风光大葬,才会因为爱才不惜委曲求全的为罗大头保住他的右手。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国家对于技术和经验具有财富价值的属性都是认可的,但在中国比较例外,四十年来市场经济取得一定发展之后才有所改观。
所以作为中国版职业经理人的卢孟实他的能力会被认为是可替代的,不必要的,但实际上财富不是靠看守,而是靠发展才能真正保值。
中国很多企业需要从地主老财的思维向现代商业思维,也需要认可深耕于企业历史、企业文化、企业特征,将自己的能力和经验栽培于企业的职业经理人本身就是企业财富的一部分,而且需要对这样的人才提供在企业内晋升的渠道。
这还需要中国企业走很长的路。
二、缺乏法律意识,契约精神。
法律对于中国是舶来品,因为法律之母民商法发源于西方,但民商法对于商业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民商法的范畴中,合伙关系和雇佣关系是要区分开的,合伙关系的特征是资合及人合的混同,所以合伙关系中各合伙人可以将自己持有的资本、技术等全部作价作为合伙资产,并按照资产比例进行分红结算。
雇佣关系的双方是单纯的劳动者出力、用人单位结算工资的关系,实质上是单位用钱购买劳动力。
故而在聘用职业经理人时一定要将合伙关系还是雇佣关系提前讲明。
现代企业经常的做法是可调增的薪水+提成或奖金+员工激励股权的综合报酬制度。
在剧中老掌柜的遗嘱将卢孟实定义为,用卢孟实是合伙关系,一旦决定不用卢孟实,则卢孟实必须无条件接受东家的结算安排并退伙。
而少东家们始终认为卢孟实最多算事办的还不错的被雇佣者,与饭店其他伙计并无本质区别,是实质上的“伙计头”。
而卢孟实本人则是根据店里的营利和他自认为自己的贡献,没有具体依据的给自己分配利润,自然也是一笔糊涂账。
综上,本剧的悲剧实质上是职业经理人的聘用没有书面契约约束,所有人不过是在凭借义气,感情,甚至各怀鬼胎为自己谋利,最终因为老掌柜的一纸黑箱操作闹得不欢而散。
所以没有法律保障的合伙生意中没有真正的赢家,把赚钱寄托在似是而非、善恶难辨的人性和脆弱的人际关系上注定也没有好下场。
什么是江湖?
人就是江湖。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家有业而不能守,虽无能却可夺权。
这就是董事长的公子。
任何董事长的打工仔都绕不过去。
你说你为什么那么迂呢?
卢孟实啊。
买卖干大了,人为制造一点波澜。
要么董事长的两位公子立契明确你的身份。
要么两位董事长死活不同意,于是你把风波平过去。
然后暗地制造卢派和老唐派,利用王子西当牵线。
两派对决之中,带着卢派远走,重新开张。
后面老唐把自己玩蔫了,你找个中间人狠狠杀价,过来一收。
让老唐烤鸭变成老卢烤鸭的分店,给俩公子留每年盈利的四成。
私义有亏,但是鸭子的传承跟老唐后人的生活都解决了。
危机也没了。
大义少了哪一点么?
为了正义而实施的阴谋诡计那还叫阴谋诡计么?
玉雏儿是典型的江南女子,船娘出身,小家碧玉,有爱慕者眼中娇滴滴的温柔,也有嫉妒者口中狐狸精一样的媚劲。
总之,在卢孟实眼里,肤白貌美又柔媚动人的玉雏儿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是他见过的北方大妞所比不上的女人。
刘金锭就是北方大妞,说她是北方大妞,我都感觉侮辱了大妞这个词。
我从未见过这样令人生厌的主角,还是一个女主角。
在她的身上,我看不到一点可爱的地方。
她自小被她爹当男的养,像个大老爷们一样活着,关于男人身上的优点没有学到,倒是那些恶臭的毛病学会了不少——也许,男人身上并没有什么优点可以学。
总之,直肠子的她没有将自己活成潇洒热忱的大女人,却将自己活成了一个实实在在令人讨厌的“男性”!
她荡妇污名化玉雏儿,造谣玉雏儿的私生活,给玉雏儿贴上了妓女淫娃荡妇的标签。
她不光造谣一张嘴,还付诸于行动,各种小动作小心机制造玉雏儿与卢孟实之间的误会,棒打鸳鸯,只是因为她爱卢孟实,并且想要得到他。
那玉雏儿对刘金锭什么态度呢?
不care。
至于她为什么不care,我们可以看看她与卢孟实、瑞英之间的相处。
卢孟实跟瑞英有过节,这两人对玉雏儿也都有好感。
玉雏儿自己是爱卢孟实的,但是她并不因为自己爱的人是谁,便在这份恩怨面前有所偏颇。
不管是面对卢孟实的抱怨还是瑞英的指责,她不争不辩,不卑不亢,她有自己的态度,也有自己的智慧。
等到最后卢孟实与瑞英在一杯酒里泯恩仇时,他们方才明白玉雏儿的通透。
所以这样的玉雏儿,不care刘金锭,很正常。
多一句嘴,其实卢孟实压根儿是配不上玉雏儿的,他要的不过是一个长得好看温柔可人善解人意能给自己传宗接代的女人罢了,他甚至不如瑞英懂玉雏儿。
倘若刘金锭长得好看一点女人一点,我想卢孟实也肯定觉得她是绝配:卢孟实想要传宗接代,她就是那个好生养的,卢孟实想要知冷知热的,她就是那个端茶倒水的,卢孟实想当大爷,她就甘愿当保姆伺候着人家,卢孟实想盖大楼,让福聚德名满天下,她就能骗走她亲爹的菜谱让她爹发疯,前提就是卢孟实得跟她结婚,娶她当老婆。
这个女人好恶毒好自私好可怕,全天下只有一个卢孟实能让她上心,剩下所有的其他人都可以去利用去伤害反正在那个时代也不用负什么法律责任!
可是卢孟实不爱她啊!
人家一个大直男,怎么可能跟兄弟在一起?
她不管!
她偏要一头栽在卢孟实的屎坑里,最后出不来了,只能被活活恶心死!
她死了我真的是一点都不觉得同情,反而觉得她活该。
玉雏儿,本以为这个小家碧玉会是小娇妻,却发现人家活得通透又智慧,有情义有主意,经历过人世险恶,却依旧心如明月澄澈如初;被众多男人爱慕,她也没有迷失自我,拥有爱情的同时也不忘专心搞事业,后来爱情没有了,也没有自怨自艾,挥一挥衣袖,换了一个更乖的修二,回到家乡继续搞事业,当真是又美又潇洒!
刘金锭,本以为那个北方大妞会是大女人,可是她却活得磕碜又拧巴。
她自私又恶毒,为了一个卢孟实,连自己的亲爹都能逼疯,身为女性,却满脑子恶臭的屌男思想,造黄谣生是非,招男人喜欢的女人就是荡妇,自己才是居家过日子的贤妻良母,她被“厌女”的爹当男人养大,自己也成了“厌女”群体里典型的一员!
她原本也有一份事业,过得也算光鲜亮丽,后来经历了皇权的倾覆,树倒猢狲散后,她没有重振旗鼓,而是带着一种奇怪的优越感,眼高手低,坐吃山空,被卢孟实收留以后也不专心搞事业,只想着怎么得到卢孟实,成为他的小娇妻!
真是白瞎了一身好手艺!
这个故事也从侧面告诉我们,自古以来,男人都是不如女人的。
不管是真男人卢孟实,还是被当成男人养大的女人刘金锭。
很久以前就看过此剧。
最近看唐鲁孙的谈吃系列,看到烧鸭子那部分,突然就想起来这剧来。
重温了一遍,谁知温故而知新,倒叫我看出许多新的东西来了。
许多人都的把剧中福聚德等同于现实中的全聚德,其实除了都是卖鸭子,福聚德和全聚德也没其它共同之处,就不必对号入座啦。
看这种有点年头的片子,也会给人一些惊喜,比如说演瑞大爷的张嘉译后来因出演宋思明而红的一塌糊涂,而那个有点二百五的唐二少爷后来就成了让无数女人心疼牵挂的伍六一,人生如戏,戏如人生,这戏之外的人世变化,又有谁能料得到呢!
怀疑编剧们至少把唐鲁孙谈吃看了3遍以上,剧中细节好多都出自他的大作中,很多典故像是战场大宴,宫人自制面酱、鲥鱼的故事,还有剧中出现的各种场景——戏园子、正阳楼、大酒缸,还有各种梨园逸事,仿佛就是从唐鲁孙的笔下走出来一样,不紧不慢,带着老北京人的亲热劲,给您娓娓道来。
说到唐鲁孙,就不得不提另外一个旗人作家老舍和他的大作《茶馆》了,巍子演的演的卢孟实,总是揣着一只手,让我不由地想起了电影版《茶馆》里的王利发,这种小动作不知道算不算抄袭,但至少挺讨巧的,让傲气的巍子看起来更像一个掌柜的,没那么咄咄逼人了。
只是不论是剧中的跑堂王子西,还是茶馆的王利发,老北京生意人那亲切热乎又不低三下四的殷勤劲儿如今早已绝迹,现在的北京服务员不是趾高气扬耐心极差,就是呆头呆脑不知所谓,真不知道他们哪儿来的这种怪毛病。
一向都很喜欢民国的散文,从梁实秋到郁达夫,从小英子到祥子,无比迷恋那个古老又亲切的老北京和城中各色普通又生动的人物,只是一次北京之行,彻底凉了我着向往之心,如今的北京城早已不是旧日的北京,我还执着地想要一寻旧梦,那不是太天真了嘛!
突然就想起剧中那段,刘金锭重回紫禁城,对着旧日宫殿放声大哭,洋医生的那句话“为什么你们中国人都不喜欢古老的东西,还要拼命的把他们忘掉!
”。
也罢,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什么叫可惜,心中有惜才能叫可惜,饮食如此,文化也是如此。
借此来缅怀我那个只有在书里才能找回的老北京。
20年前的电视剧了,一帮子那个年代的演员们让人倍感亲切,这么些年,类似的电视剧层出不穷,各行各业都在拍自己的历史,晚清以来的历史,但总让人觉得是一张皮。
本文并不是影评,仅胡言乱语而已。
1. 讲不完的代代仇:电视里演不完,小说也讲不完的代代仇。
创业者总是希望自己的后代能接上自己的班,殊不知业只能创一回,而后就是守业,创守之间莫大的不同,不但注定了守业失败的必然,也注定了父子之间的仇恨。
我们文化里面永远解不开的结,追求一代更比一代强,是一条不归路,燃放自己的生命即可,不要让儿孙们跟着自己的世界观生活,注定是失败的。
所以福聚徳老掌柜的早点让儿子们去唱戏练武即可,饭馆就交给职业经理人打理,这大概是西方的商业模式吧,比家族式企业要更有生命力。
但时至今日,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卑田院乞儿,依然蜕变的不够彻底。
长大、结婚、生子繁衍,这依然是人们向往的原始的,自私的、狭隘的人生理解。
2. 乐不思蜀的霸凌:克五以为自己是爷,自然而然地也就要欺负玉雏,不是为了让她喝酒,而是为了让她破戒,享受霸凌的快感,对于大多数的我们来说,是多么自然的事情。
上至王侯将相下至保安门卫,但凡有了权利,都想霸凌别人,充分利用权利。
瑞英也许是一个思想稍微解放一点的公子哥儿,有心会动情,但也只是对玉雏吧,归根到底还是随自己心。
因为他缺少理论的指导,没文化不先进。
但我们的逻辑是非常奇妙的,百姓们对张勋复辟这事儿是容易接受的,封建统治阶级和劳动阶级已经形成了八卦的阴阳,也说不清是谁依赖谁,谁奴役谁了。
人类和蚂蚁,和谐共生,相互依赖,要说谁强,还真不好说。
但人类更喜欢自我高潮。
从这儿知道的下水啥意思
“修二爷,天下最美味的饭菜和美酒数何处?”“当然数我娘子做的菜,我娘子酿的酒了”
见他起高楼,楼塌了
演员都很入戏,角色表演的很精彩但是总感觉这剧的本子不太行,太混乱甚至男主也不是乱中有序的存在也是混乱的后面不按逻辑行事,人物不按自己行事逻辑来就很怪但是烤鸭是真香
开始觉得特好看,到最后倒了胃口~ 话剧腔太重,京腔太刻意。掉书袋严重,尤其是唐鲁孙谈吃。演员表演虽好,但难掩剧情拖沓,人物形象单薄做作。感觉这片子纯是为了表现编剧有多会吃多懂老北京城而存在的。
前几年看的了,关于全聚德
故事挺好看的。
最近飯飯時間都是看民國美食劇。從芝麻胡同到傳奇大掌櫃,然後是這部。沒能堅持看完,王姬那角色自私狡詐 兩頭騙 拆散人美好姻緣,看不下去,整體也苦了點兒,老闆兄弟倆也太奇葩了,幾乎沒有優點。
好像有点印象
垃圾爛尾剧,好人没好下场,坏人一个个的都越混越好,看完之后感觉很恶心,浪费时间看了这么一出狗屎剧
好本子,好演员
世事难料,谁能尽意气风发,不过三长两短。
老北京的老地道片儿,这是全聚没有德投资拍的片儿吧?还天下第1楼,宁也配?
还有这么多遗漏的老北京电视剧,来了您内 走着
某人挖出十四年前电视剧看,我瞄瞄。濮存昕最帅的时候啊....结局越看越悲凉
绝了!编剧导演!要不要把福聚德写那么惨!反派每集都在算计福聚德,全是败家子、烂泥,看的人真不解气,坏人都精着呢,好人都傻,这看的真气人!就这一点扣一星。
当时还小,看不懂,如今想来竟历历在目
就现在北京这烤鸭做的还不敌花生壳烤水鸭子呢
是真牛逼!真腕儿!王姬真帅!巍子厉害,那段悲极的京剧念白快听哭!
看着做菜,香啊很浓的北京味。差点以为是全聚德了。。。福聚德。做烤鸭,你说还不是给全聚德宣传?这就是天下第一楼啊。北京杭州楼外楼。但我还是最爱粤菜啊可惜9月份看这个的时候,没意识到全聚德的厉害。后来股票涨疯了简直。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