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是一部很可爱的剧,从两个年近半百的中老年女性,作为发小、闺蜜的生活发散出去,描绘了一个安宁、团结的住宅区的日常。
而且,这个日常,也不是白开水式的,而是融入了时代变迁中的各类元素,比如对LGBT的接纳、代际代沟问题的处理、对外国人的包容等。
这部剧就像楔子一样。
因为广义上,日本经济虽然与世界一直来往不断,但文化和人口构成一直是单一和封闭的,日本人保守谨慎的国民性的确让他们在遭遇新价值观时“消化不良”,而这部剧提供了一种平常心的参考——只要我们停止对事物的变化大惊小怪,那么这个变化就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另外,由于主角设定为两个中老年双女主,因此她们的生活状态自然成为观众更为关注的点。
我看几乎所有的评论都十分认同这种“快乐待老”的状态,只有一个人“不合时宜”地质疑了两位没什么正经工作的人养老金来源的问题。
这点其实蛮有意思的,从世代来算,野枝和奈酱应该是昭和50年左右出生的人,那么日本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她们其实并没有赶上,等到她们就业时,日本经济已经进入停滞期。
这在两个人回忆早年的生活中其实有反应,和角色扮演者的小泉今日子和小林聪美相比,野枝和奈酱显然属于最普通最普通的那类人。
但是,虽说日本经济陷入停滞,但日本物价和人均收入因他们的货币政策、就业制度稳如老狗,所以像野枝和奈酱这样如她们所说的东搞西搞也混过来了。
但如果真要站在现实去看可持续性,那肯定是要打问号的。
因为日本已经结束了负利率政策时代,这个效果虽然还没显示出来,但趋势大概是定了。
而由于日元贬值带来的通胀也第一次打破了日本物价稳如老狗的常态,金融改革迫使企业重视股东利益等等这些变动都会动摇日本一团和气的社会结构。
所以保持良好心态就能“快乐待老”这个对平成年生的人可不一定能成立。
看电视剧自然不需要那么严肃,更何况这部剧定位就是治愈系,但是像那位观众一样保持适当距离才是有益的,比起和老姐妹抱团取暖,我还是更想和老姐妹卷到60然后无忧养老哈哈
在《住宅区的两人》里,小奈是一名正在独居中,靠偶尔接稿和卖二手物品养活自己的自由插画师。
她好像正过着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梦想中的生活:和最好的朋友住在同一个小区,随时可以敲门进去一起吃饭聊天,跟小区的其他住户都有着深厚的感情。
同一个住宅区的大家常有正向互动,包括不限于和好闺蜜一起钓鱼看展打太极,在露台上喝酒聊天,和同小区的人一起去咖啡店喝咖啡吃薄煎饼,或者和在附近便利店打工的韩国帅哥在祭奠上表演唱跳节目等等。
只不过如此富有吸引力的生活是一个老龄化的版本,小奈和野枝枝本人已经五十多岁,同小区的人大都是七八十岁的老爷爷老奶奶了,作为隔着屏幕的观众,看到大家老了还在好好生活的时候,是我最能感受到这部电视剧传达出的力量的时候。
我很向往小奈的生活状态,也喜欢她安然自在的生活态度,她的房间不大,刚好是一人住的大小,处处都体现她本人的气质,迷信一点说,在她的家里坐一会儿,好好吃一顿饭,似乎整个人的气场都会变得安定。
1. 开放空间这个房子最大的好处是采光足够大,白天整个屋子都亮堂堂的,同时这是一个足够开放的空间,开放到会让我有一点点不安:一进门只要稍微环顾一下整个家的所有布置基本一览无余。
我注意到了一些推拉门,不知道平时会不会用上。
这家得多通风啊她和野枝枝平时的活动位置主要有三个:最靠外的餐桌,主要场景是用餐;其次是稍微靠里一点的沙发,野枝枝会带笔电过来工作,她不忙的时候两个人就坐在沙发上喝咖啡闲聊,到了冬天沙发前的小茶几就变成暖桌。
在这个房间的角落摆着电视机,所以她们有时候也会打开电视看,在第10集的时候这台电视机光荣退役了,不过两位主人公是并不怎么依赖电视和互联网生活的人,没有电视机,自己表演节目也能玩得不亦乐乎,不知道这个角落之后会摆上什么东西。
在茶几旁摆几个小蒲团很方便
在暖暖的室内吃柑橘类水果也太幸福了吧!
第三个位置是阳台,看完这部剧后我必须呐喊:开放式阳台真是提高生活幸福感的一大好物,如果阳台外面的景色好还要再加一百分。
小奈的阳台上摆着一张桌子,一盏矿灯充当照明,阳台上摆着花和绿植,浇水的水壶放在空调外机上。
夏天的夜晚,她们会拧亮矿灯,坐在阳台上一直聊天。
开放阳台就是要养点绿植啊!
但是这样真的不会招蚊子吗🤣2. 厨房空间利用合理感觉没有人在看剧的时候不想吃小奈的饭,日剧的饭(先不说味道怎样),看起来真的让人很想尝几口看看,这部剧也给了做饭足够多的镜头,小奈基本不会外食,她会在每周都设计出下一周的三餐食谱,然后用冰箱贴连同日程安排一起贴在冰箱门上,足够显眼。
吃饭的桌子有两张,一个是紧挨着流理台的小圆桌,另一个是沙发前的小茶几,前者可以吃正餐,后者则用来喝茶吃蛋糕,两张桌子闲时都能拿来办公,不过小奈也有自己工作的书桌。
real虔诚的厨子因为是开放式的设计,所以并没有隔出单独的厨房,流理台的空间也不算大,所以合理利用空间是非常重要的。
小奈的厨房给我最大的启示主要在于小户型厨房如何最大限度利用垂直的空间,例如在墙上打了几层架子,用来放调料、常用的餐具和水壶,几种锅挂在灶台的上方,既方便沥水,也能节省橱柜的空间,还有一些类似“挂钩的一百种用法”的巧思:把冰箱紧贴着流理台,所以在冰箱侧边加挂钩和支架放锡纸、保鲜袋、钢丝球和厨房纸,在比较高的橱柜底部竟然也加了挂钩,用来放洗碗巾,注意到这一点的时候我窃喜:又让我学到了!
这张图里能学的太多了这样的厨房也有缺点,就是不能做油烟太大的食物,否则会沾得满家都是,只能清心寡欲,戒掉重油重辣,专心享用食物的本味。
大概只能做这种吧3. 书桌旁边就是床除了开放的部分,小奈也有属于自己的比较私人的工作和休息空间。
谁说把工作的桌子放在床边不好的,这放得可太好了,只有被工作蹂躏过的人才知道面对电脑写到崩溃的时候转头就可以扑到床上抱着玩偶娃娃猛吸几口气是一件怎样的妙事啊!
小奈的工作很随机,大部分时候她在画自己感兴趣的插画,她的书桌前面有一扇很大的窗子,白天采光很好,晚上需要打开台灯,床不大,我总喜欢这种贴着墙角的放置,莫名很给人安全感。
家里有很多柜子,每个放的东西都不一样4. 极简而丰富地活着看这部剧的同时也在读吉井忍的《东京八平米》,她极简到了让人震撼的程度,因此读完后我总在思考一个人到底需要多少空间才能展开自己的生活。
我认为小奈是一个活得足够简单,同时和身边的物品自然地相处着的人,她的衣服不多但每一件都很配她的style,冰箱塞得并不满但可以随时做出好吃的,浇水的水壶被画上了可爱的蓝色花纹,她也有一些不那么实用的东西,会把人家送的气球小狗拿回家,会在超市的豚骨拉面打折的时候激情购入,闲置不用的东西对她来说根本不算压力:把物品本身打扫干净,拍下漂亮的图片上传到交易平台,卖出后再认真地包装好去便利店寄走,如果太久无人问津怎么办,那就自己留下玩呗。
物品在她生活里来来去去,从来不会成为牵绊和困扰她的东西。
萌萌的小猪水壶总体上看,这部剧还是贯彻了日系治愈糖水片的气质,对于老龄化和少子化的负面内容展现得非常克制,我也相信小奈一定是有自己生活的难处,只是没有被展现出来而已,但是,既然她正在认真地贯彻自己的生活态度,那么就继续这样充满干劲地生活吧。

看完了,很幸福呢,不是那种看完大结局离别的伤感,而是感慨着她们还在一起真好,被第9集骗得我以为还是不可避免地落入伤感的俗套,结果第10大家都回来了,一切重归正轨,圆满!
大家都好可爱,看到那个东山爷爷给野枝推荐大学工作,还有给沙耶香她们默默送圣诞礼物,里面还有乐透的时候,感动得想掉眼泪,大家都是好温暖的人。
好喜欢小奈和野枝!
到了五六十岁我们还可以是像她们那样那么可爱自由的人啊。
看到春菜进入青春期,快来月经的时候,大家都在很重视这件事情呢,好好的氛围,但是小春菜的妈妈为什么不能出现,我以为她去世了呢,是离婚了吧,那为啥女儿要跟爸爸,跟妈妈更合适吧,就算跟了爸爸也应该时常见面呀看到小学初恋的妈妈老年痴呆,最后送去养老院分别的时候,觉得很难过,转头小野看见父母消瘦的背影,感慨着要带个冰淇淋给她们以尽孝道,难过又温馨,至少现在他们还健在不是吗,我们还是有爸爸妈妈的人。
有提到春光乍泄跟张国荣诶,王家卫的电影原来在外国知名度这么高吗,花样年华也在美国电影里被提到过。
好温馨幸福的两个人,五十多岁还可以躺在一起敷面膜,真好啊
小日本最擅长拍小日子题材,因为这种剧情放在中国,投资方会问你有什么意义。
中国的发展毫无疑问是建立在对意义的追问之上实现的,只做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才有了今天的强大。
有人追求强大就有人追求平凡,这种自由并不见得是理所应当的,经历过泡沫经济的人,肯定更加明白为什么要做无意义的事情,今天的意义在明天都会化成云烟。
意义的定义本来就千人千面,798的创始人天天坐在咖啡厅看书,人们问他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他反问你的生活又有什么意义?
拥有博士学位的野枝因为流言蜚语从距副教授一步之遥到变成兼职讲师再到不被续签,如果她是一个紧抓学习的意义的人,站在超市收银台的时候她回看自己这一生,绝对要高声呐喊一句“读书无用”,不过更可能的是她拉不下面子去做收银员,于是成为家里蹲,最后孤独死。
小区里好像总会有那么一两人,年纪不大却不上班,穿着普通的衣服,每天休闲地晒着太阳,不知是靠什么生活。
野枝的青梅竹马樱井提前进入了谜样阿姨的状态,年轻时是插画家,没有横空出世的才华,在AI取代她之前,她选择了回到住宅区,过上自己的隐居生活。
两人都经历过没有任何结果的恋爱甚至婚姻,当55岁重新在住宅区聚首的时候,身上的头衔都要加一个“前”字,这一生的意义唯有他俩知道。
生活的意义是,他们都曾经为某人心动过,又在相处中知道自己原来不擅厨艺,原来自己会过度地配合他人。
曾经雷厉风行,所以如今更想在工作日闲坐垂钓,再无聊的事情只要有闲情逸致都会变得有趣,试想一下在工作日的下午吃着松饼喝着咖啡,和周末在人挤人的咖啡馆里做同样的事情,怎么可能心情相同?
身边发生的事情总让我深感意义本身的意义,某位很努力研究AI的朋友在我的鼓励下把自己应用的成果写成了论文,论文发出之后他转发到自己的linkedin上,这算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了吧?
结果某品牌驻海外的总监看到,问我朋友发这个东西有什么意义。
不知道朋友是什么回答的,但是这位总监第二天也注册了那个论文发布的平台账号,还在xhs写了一篇关于AI的笔记。
如果没有意义就不去做一件事情,那我们不应该做的事情实在有太多。
回看住宅区的两人,可谓这两人的无意义人生纪录,最好的朋友小全得重病离世;初中临时做情人节巧克力结果最后自己吃掉了,活活浪费了两情相悦的初恋;和山东大叔对抗救助流浪猫;帮新搬来的春菜打蟑螂;帮新搬来的辣妈融入小区;还有安抚恋人离家出走的插花师,插花师这份职业可谓意义感低中之低。
在讨论区我看到有人觉得野枝和樱井的努力大半辈子结果却还是回到原点,可谓失败或是不够努力,可是如果原地虽不是罗马但足够美好,又为何一定要离开呢?
回头想想那些中年被裁要死要活的人,为何得不到旁人同情,因为他们不甘心过的却是大部分人都在过的普通日子。
夕日野小区位处东京,阳台大得可以放得下小桌子和两张折叠椅,而且客厅和房间都有阳台。
步行距离有便利店,便利店的店员还是颜值和性格都同样高的韩国留学生,稍微走远一点就有咖啡馆,单车可到的距离有钓鱼场,放在中国哪一个城市,要三者兼得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小于30岁看不懂这部剧很正常,如果您愿意,希望您过了35岁再来看一次。
生活,涌动着工作、琐事、烦心与偶尔的欢愉,当下的我有些年龄焦虑,开始想象三十年后,自己会是什么样子,未来如何选择与发展?
脑海里浮现各种问题,无法平静。
在这个时候,我点开这部日剧,也是为了抚慰一下自己的内心。
故事很简单,就是讲一个老小区的两个朋友,她们生活中发生的故事,她们尽管55岁了,但是只要彼此在身旁,那么她们就不自觉地又会回到5岁那年,像个小孩子一去撒娇、玩笑。
我在想,55岁单身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活,会像是剧里的小奈和野枝枝那样吗?
小奈在家无工作,原有的插画师工作也无法糊口;野枝枝是大学的临聘讲师,签着临时合同,朝不保夕。
如果我是她们,在中国儒家文化教育下,我可不得焦虑到晕,但她们似乎还好,尽管烦恼,但是仍然保持着平静的生活。
看完这部剧,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保留那份对生活的好,可以是做一顿饭、打扫一次房间、与朋友赏花吃饭、自己去影院看一部电影,也可以走入社会,做一件小小的好事,真切的感受时光。
55岁究竟会怎么样,现在烦恼会不会太早,杞人忧天罢了。
当下的时光流淌才是真实的,值得去静静感受。
能被叫做导演的人要么躲在故事后面,要么挡在故事前面。
松本佳奈是前者。
导演是要保证叙事的结构在文本层面稳定性的人,就是保证镜头作为透镜和面镜时创造的影像与无影像的文字和仅是影像的舞台在叙事上是一致的。
导演不用影像自证,所以导演不是制造偶像的女娲,也不是最像偶像的那一个。
松本佳奈这一类导演躲在故事后面,给观众一把椅子,一把可以坐在上面感受自己在看电视时候是谁的椅子。
换句时髦的话说,好的女性主义是可以通过看到故事里的女性身体力行地过日子然后获得娓娓道来的感受,你可以随时抽离,是可以带着平缓的愉悦心情和一部分文化体力来反思自己的,反思自己的狼狈、失败、无奈、无知和偶然间的幸福的,而不是跟着影像里那些偶人甚至自称导演的那些人大张旗鼓又彷徨又呐喊的,重新制造一个二元对立的芭比世界,有些稍微读了点书的人会把“自己当真知”装点起来,让你看不到,让你只感觉心潮澎湃,殊不知ta是在为自己争名逐利,根本忘了女性主义到底是啥,到头来票房进了自己腰包,好人卡也赚到了,甚至是至高无上的金灿灿的好人卡。
细想是不是跟election一个道理。
最后一集大概16min,野枝枝和小奈在春菜的镜头里成了団地里的二人。
观众就有了更大的机会来反观自身。
怎么形容这部剧呢是冬日的清晨,和煦的光缓慢且悄摸地爬上我的脚丫子,等我意识到时,已经被暖意笼罩住了,真的不想动弹,还想时间过得再慢些,让我能再多享受这偷来的悠闲。
尽管,阳光会褪下,暖意会溜走,然而身上还残留余温,足够支撑我度过这个冬天。
这是怎样的世界呢是55岁依旧只能坐小孩那桌的小大人(有图有真相);
是今天不回家吃饭,依旧有妈妈--还是白发苍苍,对着自己说:“早点回家哦”的安心和幸福;
是即便相处了半个世纪,依旧会跟老友闹别扭冷战,是只有在你面前才会出现的任性、耍赖和自在,因为我知道,你始终都会包容我的,就像那碗足足摆了三只炸虾的面,以后还有无数顿饭要一起吃的;
是有好吃的煎饼,能八卦互助的邻里,是有着空阔的绿化带和幼儿玩闹区的环境,是到了炎热的夏天就有夏日祭、子弹汽水和暴晒一天后拂面吹过的风,得是西瓜味的。
是冬天把脚伸进暖桌里面,拖拖拉拉、懒懒散散的生活,是暖烘烘热乎乎的橘子,也是暖烘烘热乎乎的 饭菜 ,工作、二手交易、电影和电视,一切都是暖烘烘热乎乎的,这才是生活
孤独、衰老、分离、疾病以及死亡,是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课题。
小奈和野枝枝告诉我,不要焦虑,更不要急。
慢悠悠地去干吧。
不要害怕皱纹,那是岁月的沉淀和证明;不要担忧孤独,那是为人一生所需要做好的功课;不要恐惧死亡,要知道计划躲不过意外……懒懒散散,也挺好的,不是吗。
人生之路,仍很漫长…呢
《住宅区的两人》真是好伟大的一部剧!
中老年人是绝对主角,但生活情致依旧自在。
老年人拍照手指很容易挡住镜头,这种细节;五旬青年组合被邻居误认为是拉拉情侣,万般羡慕,这种《西瓜》🍉粉丝狂喜的情节;儿子想接年迈的父母同住,全家人的第一反应是要看儿媳妇的意愿,这种态度……
友情的默契,人的优点与缺点,身体的困境,环境的无奈变迁,全都顺其自然地呈现出来了。
最重要的,小林聪美和小泉今日子这两位五旬老太(五旬青年)真的好可爱!
小林聪美主演的剧不可能只有社会问题,做饭、做早操、钓鱼、吃松饼、逛打折零食店、突然放声唱歌,熟悉的“乐活”气味,而且今年是长篇!
我好喜欢,日后必定重复观看。
野枝和柰子,两个小时候的闺蜜。
长大后各自有各自的生活而离开了父母却又重新回到了父母所在的社区。
两人算是开始了自己退休后的生活。
小区里既有各种家长里短的人情,也有大爷大妈们的八卦,也有新来的年轻人的家庭不和。
新来的小春菜和单亲爸爸的合住,柰子和野枝也给了他们真诚的帮助。
感觉这样的一个社区,未必是多么奢华的,确实温馨自在的。
邻里关系的融洽的小区才是人间的天堂。
本剧个人感觉最深的就是,不要随便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理解一个人,总能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插花大师森山是宁可放弃高薪不赚也要给社区上课的人;平时看起来非常难弄的东上先生,原来是名牌大学的教授,不但给经常吵闹的夫妻送了圣诞礼物,还给野枝介绍了大学讲师的工作;阳子女士知道她是小区男性的老baby,看电视剧的时候才发现她年轻的时候还真的就是演员出身;小春菜在社区里拍摄记录发网上,不但让小春菜获得了更多的关注,还给社区带来的额外的活力。
这大概就是人生说向往的生活了。
又是小林聪美老师的一部治愈剧,不过这部剧里面,她还是有很多小俏皮的,有别于很多以前看的那部剧一样,就那么静静的微笑着坐在那里喝着茶思考的很沉稳的样子,还蛮可爱的。
比较有感触的是第七集小奈和野枝枝吵架,真的很真实。
其实多么好的朋友内心对彼此总有不满的地方的,有一天那些积累的小点儿就爆发了,沉淀几天,突然某些契机,又会和好,然后诉说一些内心的话,也不会伤害彼此,因为我们是彼此温暖的可以依赖的人,对彼此已经有了很深的羁绊,没有办法离开对方了。
然后总体感觉,上个世纪出生的这些人,可能经历了战争什么的,对于自己的工作还有事业还有自己所在的集体啊都很有责任感。
比如东山先生,参与了这个住宅区的设计什么的,然后也住在这里,所以对于日常的维护都很努力提出自己的意见,对于居民生活能够有改善的重建计划也是积极同意的。
野枝枝的爸爸,年纪很大也一直努力担任理事长处理事情。
都很温暖。
然后关于重建的事情发生的时候,野枝枝的父亲支持的理由是因为觉得野枝枝没有结婚也没有小孩也没有稳定工作,以后不好养老,所以可以等到时候自己和妻子故去以后把这套房子可以留给野枝枝,还跟长子很好的商量,长子也欣然同意,就很让人感觉到家庭的温暖。
啊,原来世界上还有我五十多岁了,爸爸妈妈八十多了,还在努力为我考虑的家庭存在啊。
无论我什么年纪,父母都如此想要我生活顺利的,也不会天天抱怨我怎么没有结婚生子,而是努力给我留下点什么,让我能够在没有他们庇护的日子过得好一点。
就很感动。
最后几集没太看懂重建又取消的意义,可能这也不是虚拟,就是这种生活,它发生了,就是这么无厘头,这只是记录生活,那些离去的人又回来,我们还是像以前那样生活着。
life goes on…
跟美国的新手侦探一起看,好唏嘘呀
平凡到有些无趣了
这种东西真的是给日本退休老太太蹲养老院里看的吧
E02可爱的两个阿姨,有可爱的房子,不是很烦的家人,住在同一个小区随时可以去蹭饭,周末就泡在一起搞这搞那的好姐妹,这种生活也太棒了~E03老阿姨要开始第二春。05 大叔大妈一起帮忙翻垃圾找彩票,泪目。大妈们提出帮助年轻辣妈带娃辣妈道谢,泪目。有大家在一起生活真好啊~不过很难有这么和谐温暖的社区吧。E06两个55岁的老阿姨感叹人生还好漫长…嗯…那我们急啥呢?E07 吵架了呢。因为儿时共同的朋友和好了,嘲笑自己因为一些小事生气闹别扭。E09一个个都走了呢…连小奈也要离开了呢…所以,就好好告别吧。每次离开前,都好好地道个别吧。E10红白歌会中结束🔚太好了呢~和大家在一起真好捏~唯一不足:太好了,好得有点不真实~
情感很真挚,剧集评分其实有点水分,没这么夸张吧。
《西瓜》像我的青年生活写照,这部则是我的中老年生活写照,只是剧中的社区和发小现实中没有,更像线上的豆瓣社区和豆友
Be like 二十多年后的我和我的养老搭子的生活,看完后去联系已经做了我五分之一世纪好朋友的闺蜜们~
淡淡的看得有点累人
看不进去……
怎么说呢,确实是拍给老人看的,节奏太慢了
略有些细碎3.5星
刚开始以为是像重启人生那样平淡中夹杂着惊喜的剧本,结果完全不是,就只有平淡,过于平淡,主旨其实也不是老闺蜜情,而是日本老旧小区以及建设那个年代的怀旧情怀,一个没有亲历过那个年代的日本的30+中国人很难找到情感共鸣。而且剧本以及演绎方式像漫画,描述了一个乌托邦一般的存在,很多人物的言行举止放在目前这个社会实在是不太真实(比如有钱的新晋插花师潮男应该不会选老破小作为和伴侣共度余生的爱巢,10岁的小朋友在小区再没有玩伴也不会成天和一群老阿姨奶奶玩在一起,一群经历了人生的中老年人也不可能像剧里演的那样天真无邪,更不可能开发商在选址因素都没考虑全时就开始启动征拆开发流程然后又退出,等等)。打发时间看一下没问题,很轻松,但这个评分太过于高了,这把很多优秀剧集往哪摆呢
美好到无法看下去啊,简直构建了一个像小时候少儿频道里的乌托邦世界…现在这几乎是无法在现实中实现的生活吧,人真的能纯粹成这样吗?
没啥意思,怪无聊的,而且大妈们讲话好吵
不太感冒
越来越看不下去这种了,过滤过的生活,一眼假……
很温暖,但看不进去,可能有些剧就是适合两个人一起看的
不仅仅是单个的人的老后生活,更是一代人的暮年。住宅区与二人一同老去。
两集弃。
好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