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月带有悬疑、推理解谜标签的新番动画中,《虚构推理》应该是最值得期待的一部。
虽然魔幻题材的推理类动画中解谜要素总会被无可避免的弱化,但是本作原作却恰到好处地融合了日本的神学理念,并将真相置于了合理之下。
魔幻、科幻类的悬疑剧比起其他类别的悬疑(推理)剧有一份危险的便利性。
那就是在解谜的时候不需要严格遵守这个世界的自然法则,有一些无法解释的超常现象发生或者埋下一些令观众无法想象的伏笔的时候,只需要通过魔法、科技或者是其他超常的自然现象就可以自圆其说。
但是这同样是一种高风险的做法,毕竟即使是一个虚构的世界,故事里的角色们仍然需要遵从这个虚构世界里的法则,他们仍然要遵从人性的本色。
而很多这类虚构的作品都没有办法做到这一点,这会让角色的行为产生矛盾,让观众在观赏的时候总是有一种矛盾感。
比如《君主·埃尔梅罗二世事件簿 魔眼收集列车》就是这类失败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虚构》并非融合了西方的幻想并尝试去创造一个奇幻的世界,而是选择了以日本的神学、古代传说作为背景,让整个世界观增加了真实和代入感。
由人心产生的怪物:都市传说、怪异、诅咒……这些在日本文化中有着古老传承、根深蒂固同样带有教育意义和隐喻的符号让人在进行非日常的奇妙观赏中更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在这点上,就像东野圭吾的故事一样——案件总不是核心,核心是案件背后的人们和他们所构筑的某些东西。
在其他的一些魔幻色彩的悬疑剧,比如说《魔人侦探食脑奈罗》,谜题简单但是并不矛盾,魔幻的设定所带来的冲击性的画面弥补了(或者说掩盖了)解谜的单纯性。
你可以看到这一部作品的内核并不是解谜与社会正义。
没有什么人类情感的魔人侦探,看似粗神经共感能力异常的人类助手和没有记忆,寻找自我的罪犯x。
贯穿整部喜剧推理的核心便是在探讨“什么是真正的人“。
又或者比如说致敬坂口安吾的《UN-GO》里,即便是有怪物的存在,但这些怪物并不会影响作为核心的角色们的逻辑与本性。
剧中所讨论的也从来不是真相与绝对的正义。
就如同他在剧中的昵称“败犬侦探”一样,掌握事件真相却无法向世人公开真相,被公开的“真相”从来都只有社会所需要的“真相”。
他一方面极力否认这种做法的正确性,一方面又无法否认这种做法的必要性,因此只能消极地作一枚反抗的棋子。
在这一部分,《虚构》可以说是有异曲同工之妙。
只不过故事的主角,“怪异的智慧之神”比“败犬侦探”更入世,深知真相和合理的区别。
更像是败犬侦探和会长的结合。
“真相对于社会并非必需品,对于社会大群落来说,需要的只是他们想要的或者是能接受的解释。
”,而琴子则在这之上,更是以仲裁者的身份行走在真相之间。
她只有唯一的目的——便是维持世界的“平衡”。
因此真相对她来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
在这层意义上,琴子的逻辑也很符合日本的神学理念。
怪异终究是由人心所成,神亦然。
只是由于男主的出现,琴子在交往中,两个不完全的人在相互依偎中,彼此缺失的部分是否会被弥补,他们又能否重新成“人”还要看故事的发展。
在探讨“何谓人”的主题上,又让人联想到《魔人侦探食脑奈罗》。
当然,除了世界观和关于社会正义的讨论以外,《虚构》还有其他很多的魅力。
角色们本身的魅力(人设)、复古的流行爵士、抛开对于结果的讨论,谜题本身也很有趣。
轻小说、妖怪与“场景独立”钢人七濑与姓名文化何谓推理?
如何推理?
推理的主观普遍性本文会分析一下写作思路,不会涉及具体的解谜。
这部番是全部出来之后,我等程序结果的时候看的。
本人对轻小说的风格非常不感冒,甚至因此看不下去青琦有吾。
(当然就这部番来说的话,当车技看还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小说我也只是在盗版网站上看了一点点就关了。
关于“虚构推理究竟是不是推理”这个问题,我会放在第三部分来讨论。
在此之前,会聊聊其他问题。
轻小说、妖怪与“场景独立”
格非 重返时间的河流格非就文学中的时间与空间,举过这么个例子:“在《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这部电影当中,所有的场景,大量的场景海上的画面,和整个主题是剥离的,它单独具有价值。
”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蛇神大人
木灵 源一郎同样,动漫中精美的妖怪们,打情骂俏时而开车的女友,对于推理本身,也是可以去掉的。
去掉它们,完全不影响谜题、逻辑、解谜。
但是,这些内容独立具有价值。
正如格非接下来所说的说到福楼拜,大家可能知道,他最有名的作品就是《包法利夫人》。
如果大家翻开《包法利夫人》,就会在第二页看到奇怪的一段文字。
作品刚开始写,第二段就出现了一段文字,这段文字是什么呢?
——他描写这个主人公包法利,戴了一顶奇怪的帽子。
……可是福楼拜用了多长的篇幅呢?
用了——我数一下——差不多有十行。
……但是大家也许不知道的是,还有更过分的事情。
在福楼拜的草稿里面,他原来写这个帽子花了多少篇幅呢?
——长达几页。
……那么他为什么要花那么多的篇幅去写一顶帽子呢,因为福楼拜非常敏感的意识到,整个的欧洲文学,出现了一个新的变化,这个变化我简单的把它描述为:场景独立。
帽子这样的一个画面,本来是为了刻画人物的——为了表现人物命运的,为了表现他的性格,他的家庭、出身和阶级属性,可是现在它突然独立了。
那么这样的事情,在18世纪以后,在世界文坛里面,一再发生。
格非:重返时间的河流
文学的邀约8.9格非 / 2016 / 上海文艺出版社就推理而言,家庭伦理、校园恋情、以至于整个社会派,或许都是“场景独立”的。
就虚构推理这部作品而言,确实有一些人、尤其是不接受这是一部推理作品的人,是为了看男女主的爱情、看女主开车去看的。
这当然体现了读者们对独立价值的认可。
同时,也向创作者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如何兼顾独立性的价值与作品本身的“正统”(当然不止于推理)的价值呢?
话再扯的远一点,影视作品本身就比文本多了很多的“独立价值”,我们会去享受作画、场景。
在视觉的范围内进行审美。
这么说来,影视化本身,就已经对原作的价值进行了很大程度上的超越。
所谓“剧本不重要,演员才重要”,也是“独立价值”的一种体现吧!
当代中国的视觉文化研究8.4周宪 主编 / 2018 / 译林出版社关于这种“独立于文本”的内容,也有学者从康德哲学中提炼出“盈余”的思想。
作品中,不能在内部进行解释的内容就属于“盈余”,而这也正是去理解作品背后的“寓言”的关键所在。
寓言论批评:当代中国文学与文化研究论纲8.4周志强 / 2020 / 北京大学出版社当然,就文学整体来看,推理又何尝不是一种“独立”,一种“盈余”呢?
钢人七濑与姓名文化关于这一点,可以直接引用小说中的原文「 我们所知道的妖怪、怪物、亡灵、鬼怪或是都市传说的怪人之中也多多少少有那样的存在。
刚开始并没有那样的东西。
直到昨天,类似的生物或类似的现象都还不存在,可是有一天忽然就诞生出来的东西。
最初无论是多渺小的事情都无所谓。
比方说如果有人讲出『我被一个戴著口罩、脸色很差的女性搭话,总觉得有点可怕所以逃走了。
』这样一段话,听起来顶多就是在描述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而已。
」 …… 「然而以一个话题来说这样感觉不太有趣,因此可能会加上『那口罩底下的嘴巴裂开了』、『用飞快的速度追了上来』等等的谎话。
但即使这样,也仍然只是一段虚构故事罢了。
」 这个世界其实并没有大家想像中那样安稳,光是一点小小的契机可能就会让莫名其妙的存在混入世界中。
对人类来说是如此,对妖怪来说亦然。
「后来这段话透过口耳相传开始传播,以谣言的形式跨越地区的范围,传遍全国。
即使如此,那依然只是一段『故事』,不具有任何力量或实体,仅是一段冗长的文字群。
真正的问题是这段故事被赋予了名字。
」 没有名字就等同于不存在。
相对地,只要有了名字就不需要太多说明,光是名字本身就能够让人脑中模模糊糊地浮现出大致的特徵、设定与故事内容。
「『裂嘴女』。
一个字眼就能表现出故事内容,并大致上决定出外观、姿态的名字。
一个角色因此诞生。
将原本模糊散乱的谣言汇集为单单一个名字,固定成一个存在。
能够将不同人们脑中的形象固定下来的就是名字。
」 …… 「最初其实什么都没有,只是一段虚构的故事。
然而一个有了名字与外型的虚构存在,有时候会透过深植于几千、几万、几十万人的脑中而一点一滴地获得血肉,成为实体。
也就是人们的想像力创造出了怪物。
」这种类似的故事,突出了“名字”的神秘性。
中国人最熟悉的,恐怕是“叫你一声你敢答应吗?
”的玉净瓶和紫金葫芦。
西方也有经典的《神的九十九亿个名字》,来探讨名字的可怕威力。
这个问题,《神的九十九亿个名字》的一篇书评,已经说得很好了,再此也不再赘言了。
神的九十亿个名字8.6[英] 阿瑟·克拉克 / 2018 /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当然,这个问题继续深入下去,中国古代的“言意之辩”、索绪尔的“能指”与“所指”都也可以讨论。
不过笔者的功力实在不足以去讨论这些问题。
而且,现在也需要说说到底算不算推理的问题了。
普通语言学教程9.2[瑞士]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 1980 / 商务印书馆何谓推理?
如何推理?
推理的主观普遍性评论的第一条一上来就谈,具备谜面、解谜,就可以称之为推理。
但是,依旧有很多人认为,推理需要一个确定性的答案,需要给出正确的解答。
那么,不妨我们就关于这一点来杠一杠。
追求正确的、确定性的解答的人,可以先考虑一个问题,“你怎么知道作者给出的解答是正确的呢?
”
名侦探的守则7.2[日]东野圭吾 / 2017 / 南海出版公司东野在《名侦探的守则》中借大河原警部嘲讽推理迷:他们才不推呢。
他们只是漠然地看着小说的主人公进行推理而已,所以不累。
听了谜底之后。
迷迷糊糊地感觉自己明白了,就满足了。
天下一也恍然大悟纯本格推理小说迷阅读时,说不定也是这样的啊!
很多读者确实只是接受作者给出的答案。
但是,照样有读者对作者的解答不买账(比如说资本主义割韭菜文学《轮到你了》)。
而且作为作者,也要努力想一个可以让大家接受的答案出来。
诶,重点来了,解答要让大家能接受!
解答的水平,无法用客观的标准来衡量。
我们永远也说不清楚左撇子的凶手到底是“用了左手”还是“故意用了右手”还是“我知道你会知道我要故意用右手,那么我就故意用左手”。
我们永远也无法证明证据是不是可靠的(所以很多本格小品已经非常不在意证据了)。
我们永远不知道到底谁是智力天花板,他的布局保证可以超过任何人。
但是,我们依然阅读着推理、追求解谜。
让大家接受的解答,其实就是一种主观普遍性的体现。
解答成功与否,只能是每个读者的主观评判(所以豆瓣评分并没有什么卵用)。
但是,依旧会有很多人不约而同地做出相近的判断(所以豆瓣评分还是有那么点儿卵用的)。
这就是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提出的“非概念而有普遍性”。
判断力批判9.1[德] 康德 / 2002 / 人民出版社
德国古典哲学讲演录8.5邓晓芒 / 2010 / 湖南教育出版社审美如此,评判推理也是如此。
所以,女主在网络大战中,并不去追求“正确的解答”,只是去追求一个“让大多数人信服的故事”。
推理解答的“主观普遍性”,也就是体现于此。
推理小说家们认可了《虚构推理》,可能也是一定程度上是出于对这种理念的认可吧!
最后,以易中天的一段话作结这话说得实在是太精辟太透彻了!也就是说,美既不是客观的,也不是主观的,也不是什么主客观的统一,而是“主观表象为客观”,是“以客观表象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主观的东西”。
它最为本质的特征,就是“超功利非概念无目的的主观普遍性”。
在这里,康德实际上已经把美、审美和艺术的秘密都揭开了。
所以,我在读完康德的《判断力批判》后,真的想不明白为什么中国美学界还要讨论“美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这样小儿科的问题。
如果说康德那里还有什么不足的话,我看唯一成问题的也就是他那个“共通感”还来历不明。
关于这一点,我将在最后一讲给大家一个交代。
美学讲稿8.8易中天 / 2019 / 上海文艺出版社
在钢人事件中,琴子的手法是利用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范围广的特性,在极短时间内快速引导风向,让极少数怀疑者转变为大多数。
因为没有一个人手握证据,所以没人能在短时间内证明这个说法是谎言,因此大家都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说法来相信。
如果短时间内大部分人都对这个都市传说产生质疑,“钢人七濑被打倒”的世界线就更容易被九郎所抓住。
因此就算后续警方通过DNA证明了七濑花凛已死,但网站已经关闭,钢人七濑消失,琴子目的就已经达到了。
我觉得这部作品设定的巧妙之处有二:一是九郎能够抓住自己所期望的世界线的能力,可以把99%转变为100%,就算有少部分的人依然不信琴子的说法,但可以保证“钢人消失”成为必然事件。
二是“操纵人心”这个题材本身。
在影视题材中,“心理学”本身虽然能被客观理论化,但人心依然是主观不可控的,因此是个非常有勇气的尝试。
而能够创作出大部分观众觉得信服的剧情,也算是城平京的过人之处吧。
异度入侵、思维复写、虚构推理……这让我有点搞不懂了😅起码这部虚构推理……无论如何我也不能评为推理番呀……嗯看了三集大概了解了世界架构,无感😂大概就是人类由于鬼怪这种东西是超越常识的,所以女主作为人鬼两届的桥梁,负责用虚构的逻辑、事实、推理让任一方放下心来,维持两届平衡但是总有喜欢的受众,不吹不黑~
最近这几个季度的新番我都没怎么追,题材重复度有点高,异世界穿越有点太多了,说句实在的,我好多年前起点文类似的作品已经看够了,实在有点腻,我也没怎么去一个个仔细看其他新出每一个作品,好多新番我都是大概看了一两集,也许我错过了几个好片子,但是估计都会是比较慢热的,这种作品我并不想追更,我觉得观感体验并不好,不过没想到今年的一月新番我随便点开了一个却给了我不少惊喜,没错就是虚构推理这个作品。
我不是推理爱好者,我想我没有什么资格对这部作品的推理部分进行品头论足,我不太擅长这个,实际上一开始吸引到我的也并不是他的推理。
我喜欢上这部作品绝大部分原因可能还是因为女主。
让我来聊聊她给我的感觉吧。
这部番剧一开始给我有点恐怖的感觉,把小女孩掠走,一堆怪物围着她,说着什么想让她成神什么的,还要献祭吧啦吧啦的,让我情不自禁想起以前看的某些黑深残的作品,带有点神秘感。
也许这是个魔幻大作?
我当时内心是这么想的。
然而,事实证明,它的确是。
女主设定我映像中类似的里有不少,但是仔细想想,那些作品大多更加严肃,可琴子她却不太一样,她有些。。。
滑稽?
哦好吧,我可能用错词了,我是指她想要接受这一切,不是被逼的,没有强颜欢笑的感觉。
假腿假眼,不,我不是说某个游戏里的物品,我是说她出现在女主身上真的很有意思,明明是那么悲伤的事情,女主却给你一直有趣的感觉,配上一些滑稽的杀必死,让你总是忍俊不禁。
尽管女主身有残疾,但她却是妖怪们的精神支柱。
智慧之神,这是她用只眼只脚换来的称号,妖怪们都很尊敬琴子,琴子也真心去忽悠他们,记住这实际上是善意的谎言。
大多数妖怪们的智力低下,很憨憨,外表很萌,并且很少加害人类。
与大多数番一样,这个番和大多数作品一样,告诉大家,其实人类才是坏东西,大多数妖怪很少接触人类,不懂得与人勾心斗角,而琴子就负责解决一些纠纷,可能会用骗的,但都会解决问题。
可是,这都不能掩盖主角是个骚话王的事实。
她对男主有种无与伦比的痴迷,痴迷程度不亚于你见过的任何一部番的痴女,不同于那些感觉已经傻掉的痴女,女主总是一本正经的往外冒骚话,总是让人笑点溢出。
此番还有吸引我的一点就是各种反转,一本正经的公主大人满嘴子骚话,相貌恐怖的妖怪胆小可爱,人畜无害的男主吃了野味获得不死之力,时时刻刻紧盯男主的男主前女友在遇到河童却惊恐的离开了男主。
这个作品总能在你意想不到的地方给你来一个斯普如爱斯,琴子遇到了男主前女友的修罗场也给我一种常见恋爱动漫不一样的感受,于是我去追了漫画,看完了钢人篇部分,让我有种在网络上和杠精开辩论赛的既视感。
但是我不能剧透,我希望大家能有一个很棒的看番体验。
哦,天呐,这个作品总能带给我不一样的感受,那种打破常规的时候,不同于常规推理作品,也不同于常规恋爱作品,也不同于常规日常搞笑的作品,他是个披着恋爱外皮的奇幻推理向作品,他总会有些有意思的细节不经意触动着你的神经。
我很后悔,为什么我不等到动漫完结在找到这部作品呢,同时,我并也不后悔,我迫不及待想要知道接下来的故事,漫画真的很精彩,讲了一个不同寻常的推理故事,用谎言去击败对手的确很有意思。
最后,愿九郎和琴子终成眷属,也希望更多人能爱上这部作品。
如果大家喜欢这部作品,喜欢推理,可以加入群聊827548227,欢迎一起来聊聊推理,聊聊虚构推理,欢迎来水!
一天看完,还可以啦,虚构推理部分比预期要好,刚看大蛇那里以为是小孩子家家,准备当磕糖番看的,没想到后来逻辑链还是完整的嘛,最后的四重推理也确实是值得吹一波。
以为会讲很多案件,没想到大部分只讲了一个钢人的故事,而且全是文字输出,辛苦女主的配音了。
即使是这样,看着还是蛮有意思的,可能因为我比较吃这套吧。
刚看到男主九郎就特别喜欢呢哈哈哈哈哈,他让我想起了重启咲良田的惠,只是更不爱笑一点,声音也太好听了,我没办法。
两人的感情线因为中间跳过了两年所以有点不明不白吧,虽然最后在一起了,九郎还是一副不太亲热的样子,跟前女友在一起5年分手这也很让人在意啊,堂姐更让人在意啊,感觉对前任和现任的感情不是一个层级的,可能是强扭的瓜不太甜。
九郎作为不死之身的预言者,可能从小就会比较淡漠吧。
关于女主倒贴这一点,确实我刚看的时候有点点反感女主,毕竟人家拒绝了还非要请人来帮忙不是挺尴尬的么,但是这也是性格差异吧。
琴子生活条件如此好,本身就是很自信的存在,而我比较自卑,面对感情总是畏缩。
拿自己的价值观评价她对她太不公平了。
而且说的残酷一点,倒贴不都是看颜值么?
美丽的人即使做了过分的事也比较容易原谅,这可是刻在我们dna里的属性,对动画人物过分苛责完全不必要。
剧里确实有发糖,吃起来也很香。
但由于第一季铺开的还是蛮大的,关于九郎背景,以及堂姐如何作妖等等,对后续发展很好奇,也很担心两人感情的走向。
看b站评论好像等不到第二季,那码一码小说漫画吧,其实我更期待漫画,嘿嘿。
脸红喂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就这么几点糖778
我没想到盯着这个手能让我扭成这样
其实,这部在某种程度有对当今社会的反射,可能也可以说就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这部番才会被拍出。
我们生活在一个“后真相时代”,生活在一个被媒体塑造的网络社会,生活在一个被当权者刻意维持的社会当中。
大蛇篇女主琴子所做的事就是利用舆论,利用人的感情掩盖真相,而刚好男主有对未来的预知能力。
他们利用这种能力,引导舆论,让人们不发现可怕的真相。
关于情节,本来以为一集一个故事,结果后面是只有一个故事,稍微有点遗憾,番本身太短了。
姐姐番本身角度很好,如果愿意深入讲下去会是出彩的故事,另外一条的感情线也很圈粉(虽然我还是想让九郎和前任在一起)
修正一下:不是番本身很短,是只预订了12集。
以及不是让人们不发现可怕的真相,而是引导“想象力的怪物”让她毁灭,而“想象力的怪物”也可以解读为“后真相时代”的网络产物。
经常去动漫论坛的人会注意到,动画开播后,原作党几乎是清一色的唱衰,考虑到本作在制作上几乎无懈可击,论作画质量和画风堪称2020年一季度最强,这种唱衰就显得尤其异常。
原因是,原作真的是一个很另类的作品。
看简介的人会知道,本作是一个“已知真相,编造假象骗过大众”的反推理忽悠故事,而且也是靠这种神奇的创意获得了推理小说奖。
这个思路虽然新奇,但却缺乏悬念。
推理小说是悬疑类下面的一个分支,一旦故事没有悬疑,对读者就毫无吸引力了。
因此本作真正的卖点并不是案件和忽悠,而是前女友和现女友的撕逼,以及现女友清纯大小姐外表和昭和恶臭大叔内在的反差。
动画制作组对这一点看得还是比较清楚的,在动画前几集尽力安排琴子多出场,还把大蛇篇放到开头作为过渡。
但再好的改编也无法改变后半段那一大堆没意思的嘴炮剧情。
动画从第6集开始就会陷入大量对话分析当中,无聊得让人想睡觉。
由于这个故事长得离谱,因此编剧删除了琴子很多的骚话,让剧情进一步无聊了。
这还没提到鬼头明里用的声线年龄偏大,没法表现出合法萝莉那种奇妙的背德感。
如果原作都是像钢人七濑这个故事一样,那也就不会火了。
恰恰是在这个故事完结后,原作方向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正。
从“已知真相,编造假象骗过大众”,变成“先甩给读者一个假象,然后慢慢将真相揭示给读者,最后再编一个假象骗过大众”,完全弥补了第一个案件缺乏悬念的缺陷。
动画倒霉就倒霉在,只预订了一季12集,勉强能做完钢人七濑和大蛇篇,而原作恰恰是从这以后才进入佳境的。
除了案件本身的魅力增加,撕逼也更上一层楼,变成了“真前女友和现任老婆之间的战争”。
如果有24集的话,这分明是一个五星的剧集,可惜日本动画业预订2020年完蛋,不合理的制作委员会制度拒绝给本作半年番的机会……
看前面设定一脸鄙视这不是推理,怎么得的奖?
看完真香,让人确实看到了正统推理的光辉。
妖怪的存在看成战争瘟疫之流的时代设定就好,推理的浪漫不就是迷和解么?
阅读推理小说即是参加一场贵族的围猎,比起新本格突然掏出个核弹的突兀,这种不过是林子里存在异兽,反而说更吸引人吧。
一看作者城平京。。
推理之绊啊!
当年精致得不似漫画!
甩大家几条街的布局手法!
本格小说赏实至名归。
只看了动画第一季,嗑了堂姐弟骨。
其实这对骨科也不算无中生有,毕竟九郎确实喜欢过六花姐,以至于初恋都有点阴间姐替风味。
直到九郎跟和姐姐完全两个极端的琴子在一起的时候,姐姐可能意识到九郎不会再回来了。
一方找到了救赎渐行渐远,一方却还留在原地甚至一头扎进更深的黑暗里,挺be美学的,于是变得更香了。
虚构推理的骨科扭曲就扭曲在,世界上只有他们俩是人类里的怪物,是唯一的同类。
虽然很扭曲,但在琴子没出现之前,怎么不算两个人的时光呢。
对于姐姐来说,仅存的,两个人的时光。
当九郎接受自己的身份的一刻起,姐姐就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怪物了。
其实剧情里男女主联合抵挡姐姐的时候,骨科人虽然反复被创死。
但看着九郎和六花用同样的能力不断较量的时候,又感觉再分道扬镳,他们也是独一无二的特殊的关系。
这对阴间骨科好嗑的巅峰是钢人七濑事件结束后,九郎一边想着“六花姐是不是在吃下人鱼和件的肉就已经是怪物了”,一边对于初恋说他喜欢姐姐的评价回答“那也是没办法的吧”。
阴间。
仙品。
奇幻妖怪背景设定的反推理作品。推理的目的不是事实的真相,而是能让人信服的真相。沼泽弃尸案非常典型,大蛇抓住凶手一句话的不合理之处反复追问,最后接受了女主根据线索提出的虚构推理,但事实其实没那么复杂,人的言行举止有时就是不合理无逻辑的。大蛇对所谓真相的态度与现在的网民何其相似。可惜监督水平太差,节奏缓慢剧情拖戏,动作戏更是灾难,白白浪费大好原著。
爽文
第一集非常惊艳,以为会很喜欢,但后来看了几集,因为题材不是我的菜,就没有看完。感觉制作很精良,虽然知道是个不错的作品,但因为口味不同,所以享受不来。
男主人设感觉有股复古的帅气,莫名狗粮番……很好看
只看前两集我还以为是神作
设定有点趣味性,但是叙事很无趣
节奏把控不太好,七濑篇太过于拖沓,确实着重推理,但是无用的铺垫太多。
算是怀念一下bbs吧
回国以后补的第一部番。节奏实在太慢,剧情也不太讨喜,唯一亮点就是女主形象塑造得极其有意思,总结虚构推理=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
女主高萌加上黄段子,男主声音好听,设定奇幻,怪物高萌。但是节奏不是很好,总是在对话上浪费太多时间,属于无聊看看的番但是女主太可爱了,新女神
莫名被一个表面恋爱番的悬疑唬住了,确实很好奇这两人是什么情况。
三人都是认清自己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正确的处理了关系。理性很重要。
偷跑源?岩永真可爱【这种嘴炮仗动画实在是有点难表现
无论推理还是灵异还是恋爱都相当无聊的咯噔宅作
一只眼睛一条腿换来神明之位的幼女+花痴+推理。每次故事切开两半讲,什么怪毛病?扣1星。钢人七濑拖个没完了,再扣1星8.5话弃
竟然只有12集?以虚构为前提呈现本格推理的切入角度魅力无穷,但在实际故事中有点雷声大雨点小,逻辑层级并不像渲染得那么玄乎。有自己的魅力,但感觉这部作品更适合以文字/声音形式呈现,图像化不仅剥夺了观众想象空间,也削弱了观众对推理魅力的注意力。
越到后面越精彩
病娇恋爱曲
用虚构的真相掩盖真相,虚构推理,以假乱真,这个暗喻是很好的。网络世界里,什么是真的?还是说,全是假的?算了,“大众如猪狗,很快就会忘记的”。钢人七濑篇实在有点太冗长了,四个推理可圈可点,但真不必做成那么多集,成了有声小说了。真爱一个人,哪怕知道他是不死之身,也不会舍得让他死一次的。为了樱川姐姐的“想象力”,活生生的寺田刑警死了,而主角团却漠不关心的留了句“想象力的怪物还会再出现的”,即便这是事实,即便主角们或许已经超出了“常人”的范畴,这样失去人性温度的话语与态度,只能让我觉得怪异皆应杀:怪异就算在意什么狗屁秩序,也不会真的在意人类,就像平稳世代的韦驮天一样。弑神最初本就是人性的释放,从神性到人性到祛魅的世界,现代性是未竟的事业。
蛮过山车的……第一集觉得好有趣好可爱,第二集看完????什么东西???后续观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