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为天使,我很抱歉。
野到骨子里的家伙,以至于外表看起来无动于衷。
父母于自己而言,庆幸没有做出太过讨厌的事情被自己杀掉。
自己的情人呢,因为背叛或者说太爱了,杀死好啦。
当然,我也可以为了我的情人,轻易的为他报个仇,死了就好啦。
毕竟人家是可爱的小天使啊,生命什么的,我是真的很漠视啦。
(描绘死亡天使同人,能力是死亡超度)抢钱的时候,我是极度轻松的状态。
因为,那是快乐的源泉,犯罪的快感,自由的气息,实在是太爽啦。
至于女人,我这样的外表。
还担心小天使没有女人爱吗?
我爱我的男人才对啊。
特别是看到自己情人父亲裸露在外的睾丸的时候,那是比任何酮体都性感的事情啊。
这个无聊的世界啊,除了用跳舞和暴力来抵御,或者换来自由。
还有别的办法吗?
没错,这是一部宣扬暴力犯罪的电影。
可是,上帝造人这件事。
就是造就了我这样的异类。
他之所以造我,我想是有原因的。
因为这个无聊的,按部就班的社会需要我这样的人存在,来提示他们生命的意义。
剧情上的话,也不复杂。
跳舞开始,跳舞结束。
贯穿始终的则是个人犯罪,找情人一起犯罪,找情人的家庭一起犯罪,犯罪,找情人的狱友一起犯罪。
从偷窃,到谋杀,再到抢劫。
我什么都做,而且我很享受这个过程,一脸的淡然,因为那个才是最刺激的,也是最自在的。
一路顺畅,感觉唯一的挫折竟然来自于情伤。
FUC THIS WORLD(描绘一个人满足现状无聊走上犯罪道路的故事)
听着那首pelo largo,仿佛又回到了这部电影的舞步之中
父母也无法管教自己的孩子,因为死亡天使,根本就不服从管教啊,他就像是借壳上市的家伙一样。
根本不属于这样一个平凡的家庭,突兀到让人觉得不真实。
这一副照片gay到爆炸
好基友的一家人可能是自己的理想态家庭,非正统,过着边缘家庭的生活。
总是有路径,而不费力的生活在这里。
当他们看到了死亡天使之后,便想着好好的利用他一炮。
结果,死亡天使,完全有一种,我无所谓的态度。
利益罢了,被牵着走罢了,可是我不能失去你的爱啊,我的情人。
(描绘一个残酷家庭,父母孩子皆盗贼)
奇奇怪怪的老头,不知道是不是充斥着什么寓意
拿枪指着妈妈的头,来验枪
菲佣自然智慧到的救了自己一命。
但凡多问一句,可能就会有枪声吧
嘘嘘这一幕,也是够够的
情人妈妈喜欢死亡天使,死亡天使喜欢情人和他爸爸。
因为想要成为的原因吧。
喜欢这个镜头
犯罪的哲学观,享受其中 才是最重要的。
很多fu觉得少了很多镜头,不过汗水,珠宝加持,就已经基本上够了。
谁零谁一高下立判死亡天使的确有点女性化
只是需要渠道,就酱
自己的情人要去从事演艺圈,被警察抓走,自己的情人越走越远。
第一次落泪
这个舞蹈会记忆始终深刻。
纪念一个有趣 或者不属于这个世界的灵魂,束缚好多啊,好想突破这样一条线。
但是,这个只会存在于电影里面。
不真实,所以跳支舞纪念一下这个有趣的灵魂。
Carlos: Are people crazy? Does anybody consider the chance to be free? Going wherever you want; however you want. We all have a destiny. I am a natural-born thief. I don't believe in "this is yours, and this is mine". (如果有一种职业宣言的话,那将会是什么样子的。
描述)
Carlitos,他有着美丽的脸庞、爱他家人,甚至还有个女朋友,看上去明明就是个普通的少年;他犯下多起谋杀盗窃,或无心或有意,仿佛破坏是出于天性。
他做事只是出于直觉,为了满足那种体验。
他最开始去偷枪,并不是想要谋杀,而是因为地下室的一次射击让他迷上了开枪的快感。
他看到了心仪的耳环,就马上戴好,仔细端详,看到保险箱,就立刻去说服同伴要打开;尽管他们当时是在偷窃,但他总是任由内心的冲动去主导。
他观察着旅店熟睡着的落魄老人,将偷来的胸针别了一个在他胸前,也许是作为礼物,就像是他把偷来的项链送给女友那样,他觉得那会让他们开心。
他偷任何东西都不是为了变卖拿钱。
任何物品对于他的价值,只是对他当时的心理冲动满足的程度而已。
作为当代国际影坛最负盛名的电影大师之一,西班牙导演佩德罗·阿莫多瓦的主要建树是创作了一批极具坎普美学的女性及酷儿情节剧,其中《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和《对她说》两部作品还分别斩获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和奥斯卡最佳原创剧本大奖。
《关于我母亲的一切》
《对她说》但这位被认为“比女人更懂女人”的男性导演的成就其实并不止于此,除了编剧和执导电影外,阿莫多瓦还是一位眼光独到准确的电影制片人。
翻开阿莫多瓦制片履历,几乎都是口碑良好的作品:《鬼童院》《没有我的日子》《言语的秘密生活》《脸红的夏天》《无头的女人》《蛮荒故事》《扎马》……
从“墨西哥三杰”之一的吉尔莫·德尔·托罗,到新锐女性导演伊莎贝尔·科赛特和卢奎西亚·马特尔,阿莫多瓦参与投资制片,并成功地扶持起一批西语电影导演。
阿莫多瓦的制片人身份也正逐渐晋升为西语电影界的金字招牌。
今天要讲的便是由阿莫多瓦担任制片的最新作品《死亡天使》,这部由电影节“新人”路易斯·奥特加执导的电影自去年在戛纳率先亮相以来,一直保持着良好的风评。
截至目前豆瓣仍稳居7.5的高分,是近期较为值得一看的新片。
在文艺作品中,最普遍的罪犯形象塑造通常都是面目狰狞丑陋,性格上极不招人待见。
而即便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也很容易陷入“以貌取人”的偏见中来,对于一个人好坏与否最直观的判断依据便是其相貌特征。
《金手指》中的“面目狰狞”的罪犯改编自上世纪阿根廷曾经轰动一时的连环杀手卡洛斯·罗夫莱多·普奇(Carlos Robledo Puch)真实事迹的《死亡天使》,是对这种大众刻板化认知的有力驳斥。
卡洛斯·罗夫莱多·普奇本尊关于卡洛斯·罗夫莱多·普奇,维基百科上给出了这样的简略描述:出生于1952年的卡洛斯被称为“死亡天使”或是“黑天使”,他是阿根廷的连环杀人犯,因11起谋杀、1起谋杀未遂、17起抢劫、1起强奸、1起试图强奸、1起性虐待、2起绑架以及2起盗窃的罪名而被定罪判刑,1973年以来一直被关押在监狱里。
卡洛斯被捕一事之所以在阿根廷社会引起轰动议论,一方面是因为卡洛斯犯罪情节严重,且犯罪频率极高,也因此他被判处了长达46年的监禁。
这在阿根廷现代刑法中,已经达到了年限最高的服役记录。
但更主要的原因是,这样一位让普通民众面面相觑的连环杀人犯被捕时仅仅20岁,是一位长相非常俊美,酷似《泰坦尼克号》时期的莱昂纳多的青少年。
电视媒体也因此给予了卡洛斯一个颇为符合其形象的称号:死亡天使。
他拥有一张接近天使般纯真无邪的脸庞,但他的出现却意味着死亡与伤害的到来。
相较于好莱坞和英国学院派整体基调严肃的传记片或是取材自真人真事的改编电影,《死亡天使》是一部接近童话喜剧风格的、带有拉丁美洲地域风情的作品。
它的创作侧重点并不是还原电影人物原型的真实经历,而是以被符号化的“卡洛斯·罗夫莱多·普奇”为起点的更彻底的改编。
电影主人公卡利托斯(Carlitos)生长在一个和谐美满的家庭,与所有的普通家庭一样,他有一个对其无微不至的慈爱母亲(扮演母亲的正是《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女主角的塞西莉亚·罗特)和表面不苟言笑,实际同样爱他的父亲。
生活上可谓无忧无虑的卡利托斯,实际上却是一名偷盗小能手,但与普通的窃贼不同,“登堂入室”是卡利托斯最大的兴趣爱好,他真正享受的是偷盗过程的刺激感,其实并不迷恋财物。
17岁的卡利托斯在学校意外结识了高大帅气的拉蒙,与卡利托斯略显稚嫩可爱、偏女性化的长相气质完全不同,拉蒙是一位更符合传统社会对男性气质要求的男生。
在拉蒙的引荐下,卡利托斯加入了拉蒙的不法家庭,与拉蒙一家合作偷盗枪火和财物。
在这个过程中,卡利托斯开始接触使用枪支、第一次开枪杀人……
卡利托斯与拉蒙合作的二人组在偷盗路上顺风顺水,与此同时,卡利托斯也逐渐地爱上了拉蒙,拉蒙似乎也对卡利托斯产生了好感,尽管两人各有女友。
这种暧昧的氛围一直环绕在二人的身上,他们既像是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又像是出双入对的情人。
这样的暧昧设定,难免会让人联想到同样是讲述阿根廷不法之徒的经典同志电影《烈焰焚币》。
就在我们以为电影也将像《烈焰焚币》一样悲情地结束之时,《死亡天使》出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反转情节:在卡利托斯开车载拉蒙回家的路上,卡利托斯故意与相对而驰的汽车撞上,从而害死了处于熟睡状态的拉蒙。
此时观众才反应过来,即便是暗恋的对象,对卡利托斯而言也可以是无足轻重的存在。
他似乎是一个毫无道德感和情感需要的反社会人格的“天使”。
影片最后,早已因媒体大肆宣传而成名的“死亡天使”卡利托斯伺机从监禁所里逃了出来,躲进空无一物的拉蒙家的住宅里。
卡利托斯往自己的家里打了一通电话,现在的他唯一想要见到的、唯一想要与之交流的那个人是最爱他的妈妈。
在破旧的房子里跳着迪斯科等待妈妈的卡洛斯,并不知道房子外面已经被大量的警力包围。
和阿莫多瓦执导的作品一样,《死亡天使》也是一部表达层面毫无顾忌,充满了奇情、悬念和复古元素的作品,导演在色彩搭配上也能够看到些许阿莫多瓦的痕迹。
选角对于这样一部社会新闻式的电影来说至关重要,契合度高的选角会使整个趋于传奇化的故事更具说服力。
扮演卡利托斯的演员洛伦佐·法罗拥有着与《幸福的拉扎罗》主人公一般纯净无暇的面貌,法罗本人出色的演出显而易见为电影增色了不少。
当然,任何一部电影作品都不可能是十全十美的,也有部分电影媒体和观众对《死亡天使》持有着这样的消极评价。
他们认为该片美化了电影原型人物,是在替犯下无数滔天罪行的杀人狂卡洛斯·罗夫莱多·普奇说好话。
但在我看来,《死亡天使》作为一部改编电影,它的创作核心的价值体现恰恰正是“改编”的部分,而非肩负起还原事实的责任。
否则纪录片完全可以取代现有改编电影,资料数据完全可以替代那些带有虚构假设性的文艺创作。
在法国存在主义文学家加缪的名作《局外人》里,无视法律和社会秩序的主人公默尔索的生存意义,付诸在了与其内心的真实欲望完全一致的行动上,而“杀人”便是其生命意义的一次体现。
某种程度上《死亡天使》是对《局外人》的法国存在主义哲学问题的一次复现。
尽管《死亡天使》以轻喜剧风格为主要叙事基调,但它实际是一部主题相当严肃的作品。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是现代社会所面临的正愈演愈烈的难题之一,越来越多的心理扭曲者选择自杀或是通过伤害他人的方式获得解脱。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已然成为了当代大众心理学、解剖学、教育学等学科层面有待于去深入探索和解决的难题。
影视作品的一部分重要社会意义便在于,它们向观众们揭示了这些不为人知,或不受人重视的社会病症的存在。
不管是范·桑特备影评人受追捧的《大象》、去年掀起网络讨论热潮的英剧《去他妈的世界》、还是这部改编自阿根廷连环杀人犯事迹的《死亡天使》,它们都在一定程度上带领普通观众走进反社会人格青少年主观的心理世界。
只有意识到问题的存在,观众才会开始思考问题自身。
作者| 多尼达克;公号| 看电影看到死编辑| 骑屋顶少年;转载请注明出处
谈谈对卡利托斯故意纵车祸导致拉蒙死亡的理解。
整部电影卡利托斯与拉蒙的情感是在朦胧中发展的,如珠宝店用几对夫妇的名字暗欲彼此的情愫,但第三者的出现,也就是拉蒙说的那个基佬,其实拉蒙心里知道,他只是借用他人的性倾向来掩盖自己深柜的事实。
再者,拉蒙和一同出狱的同伙分别在酒馆与卡利托斯的对话彻底让卡利托斯的情感世界走向绝境,一个告诉他你已经成为我的"前妻",一个告诉他第三者会带他去巴黎,最终卡利托斯故意纵车祸导致拉蒙死亡。
拉蒙的死亡,无疑对卡利托斯生活信念造成深刻的影响,卡利托斯虽在医院再逃一劫,但那唯一哭泣的一幕不难看出他看清了现实,回到拉蒙家,在舞蹈中迎接死亡的来临。
摘录
卡洛斯对拉蒙一见钟情,不知道为什么?
一见钟情可能就是这样,别人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那边已经有一场腥风血雨发生。
影片中有好几个情景,都以为他们两要发生点什么,氛围是恰到好处,但卡洛斯没有,他虽然疯狂自我,但非常聪明。
爱一个人就想占有,死亡是最终的占有,那真的是爱吗?
卡洛斯是爱拉蒙的吗?
不懂,越是仔细分析,越是不懂,突然想到朋友告诉我不要执着于一片一片玫瑰花瓣,要看整体。
我还需要时间去参透这句话。
今年阿根廷的“冲奥片”,派爷期待许久;以至于刚出资源,就没忍住啃了生肉。
就因为这张剧照——
让派爷误以为它是今年的《请以你的名字呼唤我》。
但它不是,它是——《死亡天使》El ángel(2018)
请大家先忘了这色气满满的海报吧。
毕竟我们故事的主角卡托斯,还是一位可以掐出水的17岁小弟弟。
在派爷埋头刷「五三」的年纪,小老弟的人生已然开了挂。
又会跳舞,又会弹钢琴;现在这条件往中学一扔,也是颠倒众生啊。
所以人家早早有了漂亮的女朋友。
加上还有张不单单是美、也不单单是帅的天使面容。
在他身上果然上演了男女通吃的戏路。
和一个叫拉蒙的老大哥刚认识不久,拉蒙就对他说:你让我想起了我有过的一个,女朋友。
女朋友???
看到卡托斯带上耳坠的样子,想必拉蒙早把前女友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最后二人也忍不住卿卿我我了。
男女通吃就罢了,卡托斯身上的那种少年气,也着实吸引了上年纪的人。
拉蒙的父亲教卡托斯开枪时,那毛躁的手,就开始乱放了。
他更是只用一个嘴唇,就征服了拉蒙的老母。
好在卡托斯,把持住了自己。
可以说,小老弟一人,搅动了这一家三口流转的情欲……等等,明明是一个小天使。
怎么让派爷写出了后宫戏的调调?
这真怪不得派爷。
派爷也是带着看纯爱青春片的目的来的。
是卡托斯,非要走野路子。
他才不是一个纯真的蓝孩纸。
像看到谁家装潢不错,就翻墙进去拿点东西。
偷到的珠宝,转手借花献佛给了女朋友。
人生中第一次打枪,卡托斯就爱上了那种狂野的感觉。
拉蒙老爸以子弹很贵为由,强势拒绝。
卡托斯当即提议道:“我们为什么不能去抢个枪店?
”
说干就干,收获满满。
一个小型犯罪团伙,在这个17岁少年的怂恿下,算是开张了。
腰上再别上两把枪,卡托斯俨然以为自己就是「双枪李向阳」了呢。
一开始,他们还只是偷;后来,变成明抢。
甚至在一次抢劫中,闹出了人命。
当被劫司机掏出手枪时,卡托斯二话不说就双枪齐响崩了司机。
然后又一个人烧了车。
卡托斯的同伙方了。
意识到陪这熊孩子玩,早晚会死无全尸。
但敢和卡托斯闹掰了,同样也是一个死。
撞死——
被枪打死——
把朋友开枪打死后,还要用火摧残一番。
即便是被抓进监狱,转身他就越狱出去了。
这17岁的人生,派爷实在不敢羡慕了。
更不敢想,卡托斯长大后会是什么样。
所以观影过程中,派爷一直有极大的困惑。
一是,为什么每次犯事后,卡托斯都会像没事人一样?
该回家回家,该上街上街。
在最后一次被抓之前,他还得意地在房间里跳着抖音舞。
完全不知道自己已经被重重包围。
二是,派爷看不出他有任何作案动机。
既不是穷地活不下去了,也不是被父母摧残了。
他就像是为了寻求刺激,不把任何规则放在眼里。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这部电影还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
卡托斯的原型Robledo Puch,阿根廷人,出生于1952年。
看Puch的颜值,甚至能让人想起巅峰时期的小李子。
和电影中卡托斯17岁的设定略为不同,Puch犯下第一件案件时已经19岁了。
但作案的频率,还是让人震惊。
在19岁到21岁这短短两三年内。
他犯下11起谋杀案,1起谋杀未遂案,17起抢劫案,1起强奸案,1起未遂强奸案,1起性虐待案,2起绑架案和2起盗窃案。
自1973年(21岁)之后他一直在监狱服刑,也是阿根廷被判处最长监禁的人。
真想知道如今69岁的Puch,如何看自己曾经的这些罪行。
或许他更多地是觉得,当年太不成熟了。
但派爷悲观地想,有些人就是人性本恶。
并不需要我们去帮他们寻找什么理由。
天生恶魔,注定是少数。
这部电影最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还是大多数人的行为——因为一旦「恶魔」是孩子、或者面容姣好,人们的态度是会截然不同的。
像他的妈妈发现了卡托斯的枪,怀疑是真枪。
但当儿子问了一句:你觉得我会拿真枪这样对着你吗?
母亲也就信了儿子的话。
卡托斯的女友,也知道卡托斯有枪;但估计看到男票那张脸,她也不觉得这有什么要紧。
因为没有驾照,卡托斯和拉蒙曾被带到警局;同样是撒谎,警察也是只相信卡托斯的谎言。
还记不记得前一段时间,一个叫卿晨璟靓的嫌疑人出现在通缉令上,引发热议。
相比于其他看起来就像坏人的嫌疑人,人们显然更想知道她的故事。
媒体也乐于挖掘这些人背后的故事。
因为说不准,一部法治剧就能变成一部煽情剧。
像在B站有一个播放量近百万的视频,先不说新闻到底是真是假。
它的标题就让人看了不舒服:
因为杀人犯有高颜值,本该的谴责就变成了同情?
我们的这种不理智,也解释了为何会有“死亡天使”存在。
孩子的身份和天使面容,看似一直在帮卡托斯——让他得到了太多不相称的信任和宽容。
但这些信任和宽容,其实是在害他。
让卡托斯愈发肆无忌惮,最终在牢房中葬送了余生。
希望我们永远记得,罪犯,是没有必要分年龄和美丑的。
《死亡天使》是一部由阿根廷和西班牙共同制作的同性传记电影,影片主要讲述了拥有天使面庞的17岁的主人公Carlitos在遇到Ramon之后两人开始踏上偷盗甚至杀戮的道路的故事。
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网友的观后感,一起来看看吧!
死亡天使观后感影评精选2篇Carlitos,他有着美丽的脸庞、爱他家人,甚至还有个女朋友,看上去明明就是个普通的少年;他犯下多起谋杀盗窃,或无心或有意,仿佛破坏是出于天性。
他做事只是出于直觉,为了满足那种体验。
他最开始去偷枪,并不是想要谋杀,而是因为地下室的一次射击让他迷上了开枪的快感。
他看到了心仪的耳环,就马上戴好,仔细端详,看到保险箱,就立刻去说服同伴要打开;尽管他们当时是在偷窃,但他总是任由内心的冲动去主导。
他观察着旅店熟睡着的落魄老人,将偷来的胸针别了一个在他胸前,也许是作为礼物,就像是他把偷来的项链送给女友那样,他觉得那会让他们开心。
他偷任何东西都不是为了变卖拿钱。
任何物品对于他的价值,只是对他当时的心理冲动满足的程度而已。
他对内心那种渴望的放纵是他“犯罪”的根源。
在开过一次枪之后,他紧接着“用枪帮助一个人死去”,又将熟睡的人直接爆头,再后来开车谋杀了好友Ramon,最终用火焰将已经被他枪杀的miguel的脸烧焦。
而这已经在他最开始搭讪Ramon时,将火焰对准Ramon的后脑就已埋下伏笔。
在第一次与Ramon光顾珠宝店时,他被Ramon劝阻,没能打开那个巨大的保险箱;Ramon死后,他第二次前去,终于满足了他的冲动和好奇。
虽然里面什么都没有,但对他来说不重要,他想做的只是想打开它而已。
电影的最后,他想要见到他的妈妈,就打电话过去告知了自己位置,他不在乎可能会暴露的结果,他不去考虑结果,只要他可以听着广播起舞。
他也有爱,他会送女友礼物,会想要跟Ramon拥抱跳舞,想送给陌生人胸针。
但他其实什么都不在乎:任何规则、任何生死、任何后果他都不在乎,包括他自己。
所以他“欺骗”“盗窃”“谋杀”,因为他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内心那种纯粹的渴望。
“艺术家和逃犯才是在真正生活”他的同伴并不相信保险箱里面什么都没有,任何普通人大概都不会相信有人要费那么大力去打开一个空箱子,正如他们不相信Carlitos那样的人可以被称作“天使”。
死亡天使观后感影评精选2篇像我这样老实读书,努力工作,胆小懦弱的守法公民内心多半藏着一个法外之徒,以至于在银幕上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就兴奋不已,而这部电影则是一道不加掩饰的犯罪盛宴,气味浓烈,一场接着一场的犯罪,几乎没有任何铺垫,令我目不暇接,这真诚强烈的冲击力,我已经好久没有感受到了。
好久没有看过这么纯粹,漂亮,明艳动人,性感和童真的犯罪片了!
和很多深沉有内涵的犯罪片不同,影片甚至是稚嫩,拙劣的,但导演把一场犯罪拍成了一个童话,这种成片的质感和男主遵循原始的本能而非社会法律道德的内心相得益彰。
当男主的枪和钱被母亲放在之前弹奏的钢琴上,当男主在被警察团团围住的屋内翩翩起舞,正印证了男主之前说的:只有艺术家和法外之徒能享受到生活的意义。
他仿佛是一只小兽,几乎没有经历过生活的困苦,社会的折磨,过于旺盛的生命力和嗜血的本能让他不顾一切,遵循自我地生活,也让他收获了美和快乐,实活实说,他的这种状态是让我很羡慕的,即使我连鸡都不敢打,别说杀了。
我是一个犯罪题材影视和书籍的爱好者,感觉现在的犯罪题材都走向了一种格式,要么是社会黑暗,政府阴谋接连不断,要么就是主人公受过重大创伤,童年黑暗,性格缺陷,这样展现犯罪故事和犯罪者,确实格局更大,更有深度,我也很喜欢不少这样的作品,但看了一些之后隐隐约约仿佛丢失了一些感觉。
以推理小说为例,有一些读者认为本格派只是卖弄诡计,没有深度,除了谋杀一无所有,社会派则揭露黑暗畸形的社会,展现人性,但是如果我们非要说犯罪题材只能符合“社会派”推理的套路,而否定本格,因为这类侦探小说只是为了炫耀犯罪而背后的动机不够深刻,那就像否定本片一样。
《死亡天使》只是想讲好一个犯罪故事,把犯罪的过程以一种非常精彩流畅的形式展现出来,而不去计较逻辑和因果,就像是讲一个童话,让观众跟随主人公去经历一场梦,一场美丽的冒险,仿佛是爱丽丝进入了Wonderland,对于男主角来说,在一场场犯罪中,他也进入了自己的Wonderland,我们会去追究童话的背后的动机或者逻辑吗?
犯罪片作为一种类型片走到今天,其实已经离它的本质越来越远了,而这次,年轻的导演为观众奉献了这样一部纯粹的电影,犯罪过程精彩紧凑还不乏有趣和性感。
片名已经向观众透露了这部片子不会批判罪犯,而是有美化倾向的,男主角不仅面容像天使,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纯真的,他的所作所为不掺杂一丝杂质,甚至不掺杂一丝人工和规训的味道,甚至动机似乎都与社会无关,他完全意识不到自己错了,而导演似乎也将男主置于了一个英雄的位置,他和虚伪的社会和它的规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以至于我无法站在象征着正义的警察,以至于善良保守的父母一边,男主是那么明亮而富有生气,让周围的一切,包括观众,都暗淡了。
死亡天使观后感影评精选2篇然而像很多童话一样,其中的世界也并不是完全封闭在幻想之中的,现实也总会投下它的阴影。
比如在影片中,当男主角带上珠宝时,他的基友说他像玛丽莲梦露,然而男主却说他们像艾薇塔和贝隆,这明显暗示了南美洲军政府时期的社会黑暗与高压以及伴随着的动荡,更不要说警察的公然索贿,以及开头点明了时间与地点,虽没有深挖,却已经让观众对背景有所了解,然而这些现实因素却并不是用来解释男主的行为或者深挖他的性格的,而是衬托他行为的“可贵”的。
在那样一个人人自危的社会中,男主这样不小心翼翼地活着,反而大胆做自己的人,加之媒体的渲染,和大萧条时期的雌雄大盗邦妮和克莱德简直如出一辙(导演在写给院线的信中也也承认受到了同名经典电影的影响),不仅很难被谴责,反而很容易成为大众的偶像,像童话中的英雄一样,被代代口耳相传。
影片的场景和对白也是戏谑不羁却又十分精妙的。
这让影片在色彩斑斓,明亮快活的童话外衣之外多了黑色喜剧的味道。
比如男二的母亲在厨房试图勾引他,说你可真渴啊,年轻女孩没有经验,你想和我试试吗这样挑逗的话,男主说我喜欢你老公,她说那你去告诉他。
还有男主在男二的生殖器上堆满了珠宝,仿佛是爱你就给你最好的部位最好的。
还有男主被问起时说不是我杀了那个老人是他自己死的,我只是帮了他一把。
这些场景和对白和男主的气质高度一致,满不在乎却又幽默机灵,还有着俗艳的好品味。
影片色彩明艳大胆,节奏明快,对于犯罪的展现恰到好处,男主和基友的犯罪过程仿佛是童话中的冒险,两个人的感情也处理得恰到好处,那种情欲气息爆棚却又什么都没发生的气氛非常有诱惑力了,仿佛是一滴快要落下的水珠,晶莹剔透,你的心都被它吸引,它却在晃动,射出五彩的光,却终究没有破碎为一片扁平的水滴。
Carlitos,他有着美丽的脸庞、爱他家人,甚至还有个女朋友,看上去明明就是个普通的少年;他犯下多起谋杀盗窃,或无心或有意,仿佛破坏是出于天性。
他做事只是出于直觉,为了满足那种体验。
他最开始去偷枪,并不是想要谋杀,而是因为地下室的一次射击让他迷上了开枪的快感。
他看到了心仪的耳环,就马上戴好,仔细端详,看到保险箱,就立刻去说服同伴要打开;尽管他们当时是在偷窃,但他总是任由内心的冲动去主导。
他观察着旅店熟睡着的落魄老人,将偷来的胸针别了一个在他胸前,也许是作为礼物,就像是他把偷来的项链送给女友那样,他觉得那会让他们开心。
他偷任何东西都不是为了变卖拿钱。
任何物品对于他的价值,只是对他当时的心理冲动 满足的程度而已。
他对内心那种渴望的放纵是他“犯罪”的根源。
在开过一次枪之后,他紧接着“用枪帮助一个人死去”,又将熟睡的人直接爆头,再后来开车谋杀了好友Ramon,最终用火焰将已经被他枪杀的miguel的脸烧焦。
而这已经在他最开始搭讪Ramon时,将火焰对准Ramon的后脑就已埋下伏笔。
在第一次与Ramon光顾珠宝店时,他被Ramon劝阻,没能打开那个巨大的保险箱;Ramon死后,他第二次前去,终于满足了他的冲动和好奇。
虽然里面什么都没有,但对他来说不重要,他想做的只是想打开它而已。
电影的最后,他想要见到他的妈妈,就打电话过去告知了自己位置,他不在乎可能会暴露的结果,他不去考虑结果,只要他可以听着广播起舞。
他也有爱,他会送女友礼物,会想要跟Ramon拥抱跳舞,想送给陌生人胸针。
但他其实什么都不在乎:任何规则、任何生死、任何后果他都不在乎,包括他自己。
所以他“欺骗”“盗窃”“谋杀”,因为他存在的全部意义就是为了满足内心那种纯粹的渴望。
“艺术家和逃犯才是在真正生活” 他的同伴并不相信保险箱里面什么都没有,任何普通人大概都不会相信有人要费那么大力去打开一个空箱子,正如他们不相信Carlitos那样的人可以被称作“天使”。
卡利托斯感受不到罪恶意味着什么,但却清楚明白自己对拉蒙的爱。
先说说男主角的反社会人格。
在影片的开始,卡利托斯翻进了豪宅偷窃,像主人一样轻松自在,自白中也讲到他的犯罪行为浑然天成,仿佛是自己的本性。
这是反社会人格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犯罪者违法目的明显,反社会人格多受情感冲动支配,犯罪动机较模糊”。
卡利托斯只是为了犯罪而犯罪,大部分战利品赠送给了他人,出手大方,无法赠送的便遗弃。
这个人物很让人联想到《美国犯罪故事2》中的安德鲁·库纳南,同样是反社会人格,两人的共同点也很多:拥有姣好的面貌、聪明、充满魅力、谈吐得当、能融入任何场合、常出手大方,赠送给他人贵重的礼物。
同样,他们也谎话连篇,被拆穿时仍能面不改色,面对自己的罪行毫无羞愧之情。
反社会人格维基百科
主角的假名查理.布朗,《史努比》中的老好人,本片最大的讽刺电影中对卡利托斯这种反社会人格描写的部分有很多,比如卡利托斯将自己偷的摩托车开回家,会很自然地对母亲辩解说是借来的,更甚于将自己的手枪指向母亲的头顶,只为让她相信这不是真枪。
在卡利托斯杀害了第一个人-豪宅内的老头后,并能安然入睡,头上还悬挂着老头死前盯着的一幅画。
在被拉蒙父亲问起杀人的事实时,他回答道“其实是他自己死的”。
很明显,卡利托斯看似孩子般纯洁的天使面庞下其实是一颗空洞且毫无怜悯之情的心。
男主角卡利托斯和男二号拉蒙的情感故事可以说是一场血腥的求爱之旅与大型运醋车翻车事故现场。
在技校的门口,卡利托斯一眼便看中了浑身散发着男性荷尔蒙气息的拉蒙,卡利托斯用香烟挑逗,引起对方的注意,并将自己的战利品之一打火机送给了他。
后来他们开始了“雌”雄大盗犯罪生涯。
南美雌雄大盗,卡利托斯太美了卡利托斯将偷来的珠宝放在了拉蒙的阴部,表达了对拉蒙男人气概的崇拜,并因为拉蒙在酒吧挨打,将酒吧侍者从睡梦中击毙,开始像拉蒙展示他爱的献祭。
卡利托斯在拉蒙上电视的时候,看着拉蒙在电视上冒傻气,评价拉蒙是个傻子,但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感情。
但是,男二号拉蒙并不为之所动,他坚信自己给有钱人服务也只是为了钱,和自己性取向无关(可能是深柜?
)。
拉蒙给有钱人服务了后,向卡利托斯展示自己顺来的东西以作自欺欺人的目的。
拉蒙从酒吧醉醺醺的回来,与卡利托斯上演了一场情欲大戏,却让卡利托斯发现自己永远无法拥有拉蒙的心。
卡利托斯与拉蒙的最后一段旅程,拉蒙坐在副驾上,卡利托斯触碰着近在咫尺却永远不可得的拉蒙,内心的爱被欲望、嫉妒、愤怒点燃,随即生出绝念,亲手葬送了自己的爱人。
后来卡利托斯破开了空无一物的保险柜,对着镜子喃喃自语拉蒙曾经对他的夸赞“太像玛丽莲梦露了”,恍然失落,发觉失去了拉蒙后犯罪的意义也不复存在。
最后讲讲男主角的家庭。
卡利托斯的反社会性格可能是天生的,但他堕落至此终究还是父母的过错。
卡利托斯的父母虽然正直,却从来不对他多加管束。
他的父亲永远是义正言辞地礼教,卡利托斯做了错事后他父亲甚至想要帮他掩埋罪行。
卡利托斯的母亲对他更是溺爱,她斥责拉蒙父母带坏自己孩子,在儿子不告而别很久后回来,也是一副人没事就好的样子。
片中关于家庭的此类细节描写还有很多。
可想而知,卡利托斯内心的罪恶在父母溺爱的浇灌下茁壮成长,最终成为一个冷漠无情的杀人狂。
在影片末尾,卡利托斯越狱后回到了拉蒙的房间,在拉蒙床上去感受他曾经的存在。
也许卡利托斯从未对杀死拉蒙感到愧疚,只是他并没有停止对拉蒙的爱。
在收音机的音乐下,他又跳起了舞,完成了自己生命最后血腥又美丽的绽放。
影片中的几段舞蹈都太好看了,准备剪辑到一起虽然整部电影没有露骨的镜头,稍许遗憾,感情线却着实让我惊叹,很多场面点到为止,却又张力十足。
另外,电影中的色彩鲜艳,基调轻松,充满了南美风情,两位男主的颜值和颜值同时在线,动作场面也很利落,着实让人过了把瘾。
最后的福利:喜欢这部电影的朋友肯定对里面的几段舞很感兴趣,我把它们剪辑到了一起。
B站链接点我观看youtube链接点我观看
什么样的冤种父母才会生出卡里托斯这样的儿子,杀人不眨眼,严重反社会。
被捕时因为长太帅引起围观这件事,倒是让我想起多年前日本那个整容逃犯,都多少违背了“杀人犯长相不善”这个研究结果。
导演没有给出他的童年史,但可以看到在处理和表达情感上他确实缺乏能力。
喜欢拉蒙,是拿打火机去烧他头发,被他打一顿,再成为他的朋友。
知道他要跟别人远走高飞了,于是在他安静熟睡时杀了他。
我以为卡里托斯也会死,没想到他只是杀了拉蒙——永远给你“惊喜”。
刚开始真不喜欢拉蒙的脸,毕竟小天使那么好看,但是看到拉蒙的身材时就原谅他了,肋骨一棱一棱的,线条分明,可是小天使居然忍住没有和他发生关系。
不合理。
屡次诱惑小天使,也不知道他究竟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在你以为他是因为性取向而杀人的时候,他又把手枪用成了机关枪,一转身一个,眼神纯净无辜。
血腥场面很多,但是只拍他开抢,接死者画面时人已经倒下了,没有滥用血包,看起来比较友好,让我这种血腥恐惧观众可以专心感受暴力本身蕴藏的东西。
说反社会,他又不是食人魔那种杀红了眼的,在他和家人、拉蒙的关系,以及他的个人史上描述不够,所以人物不是很完整,画面好看,但故事是破碎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烧车的场面,好莱坞英雄烧车没有这个温柔,《燃烧》里的烧车没有这个自然。
摘取赫尔豪森职业生涯里最高光且最悲壮的生前一年时光,演绎他彪炳的人生。触觉敏锐、眼光超前、胆识过人、临危不惧,如果有幸不被日本赤军的衍生恐怖组织、德国红军派暗杀,他生命的延续,目测将会成为柏林墙倒塌后德国的伟大政治家。赫尔豪森、CIA和红军派的三线叙事并最终闭环,清晰交代了暗杀事件的来龙去脉,一部历史人物传记的佳作。
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