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个黑暗的时代,这些革命义士顺应民意,反抗暴政。
他们在打下的地方推行新政,打击了腐败和滥用权力。
可惜在后来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太平天国内力大损,由盛转衰。
这不得不给我们后人以警戒。
永远不要盲从某一个主子,永远不要参与权力斗争。
永远不要忘记初衷,永远不要在打败旧政府前内斗。
片子里还有很多爱情戏,丰富表现了当时人们的新生活新风气。
这令我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
他们都是反对旧文化追求新文化的运动。
和大部分农民起义一样,有所成就就开始争权夺利,内部争斗,之前规定的不准饮酒,不准奸淫都是给底层人定的,熬上高层都是要享受的。
洪秀全虽然别的能力没有,但权谋之术还是很厉害,东西南北翼五王,南王冯云山西王萧朝贵创业之初过早阵亡,天京事变东王杨秀清一死,北王韦昌辉为了减除东王羽翼,大肆杀戮。
石达开是诸王中能力最强的一个,但后期被排挤没办法,带兵远走,却终是孤掌难鸣啊。
周迅年轻时饰演的石益阳伶俐可爱。
曾国藩,左宗棠角色也是塑造的很成功。
程岭南游走于天王和翼王之间,最后被天王送去领了盒饭。
罗大纲,苏三娘,曾天养都牺牲的很壮烈,气节很让人敬佩。
洪宣娇为人和善游走于各王之间,为解决各种矛盾有很大功劳,情感上与西王的政治婚姻,与林凤祥的真挚感情,还有最后为林凤祥收拾的镜头也是可歌可泣,巾帼英雄。
林凤祥,李开芳的先锋军,一路披荆斩棘,若不是孤军深入,日后定会大有作为。
女状元傅善祥与东王的紊乱关系,还有为东王收尸的气节,让人敬佩,还有后来与谭绍光的暧昧关系。
陈玉成这个人物塑造也很成功,从最初的青年兵,一路成长到将军,再到封王。
政治上其叔叔陈承瑢一直帮衬,情感上和曾晚妹从参军一起相知相爱,还有怡美公主的痴心。
最后结局也是很惨烈啊,太平军角色悉数阵亡。
不讲了,有兴趣可以去看看。
就电视剧而言,此片实在精彩。
花了2周时间,连续的看完,被里面的人物深深触动。
有两点最为印象深刻,一是剧中人的信仰,对天国事业的无限忠诚。
尤陈玉成最佳,忠心报天国,慷慨赴死(“大丈夫死则死耳,何饶舌也!
”),年仅25岁,也就比我大一岁。
谭绍光,林芳祥亦是如此。。
叫人唏嘘不已!
二是里面的爱情故事,堪称中国古典爱情之美。
林芳祥,洪宣娇;陈玉成,曾晚妹;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感动于里面的真情,感动于家仇国恨间人的卑微与崇高。
央妈良心制作,且不纠细小的出入,整部剧还是很尊重史实有看头的:1.洪杨之间的权力之争从永安城就开始表现了,直到天京事变,愈演愈烈。
在是否为西王报仇开始,两个人就开始生间隙了。
2.作为一部为太平天国背书的剧,在刻画曾国藩李鸿章这些对立人物时,接近于历史原貌,并没有耍计量穿小鞋,忠王与曾国藩的会面更是精彩,很有职业操守。
3.战争场面宏大写实,太平军的水军船只复原到位,快蟹船,长龙船,小火轮,汉阳造,九江安庆天京几战人数兵器火炮各种道具不一而足,看得很过瘾。
特别是天京城破,太平军玉石俱焚的场面令人动容泪目。
4.服装道具考究精致。
从金田村的烧炭党人破烂的布衣到南京城天子鸾驾冠帽,有脏有净由俭入奢,战争生产画面服装还有破损适用细节,还原历史场景。
5.在刻画洪秀全杨秀清石达开李秀成陈玉成这些人时,动用了心思,通过洪宣娇石益阳傅善祥曾晚妹这些人,从爱情的执着和亲情的大义角度来托高这种英雄形象。
6.感情戏过多,影响到了整部剧的含金量,各角色都会配一段感情戏。
虽然是为了增添调味剂,但是多了就容易掩盖主食的味道。
石益阳这个角色就是典型。
1 苏三娘是广西义军首领苏三的妻子,故称苏三娘,剧中却说她姓苏。
而且电视开始时,苏三娘的丈夫还没有死,剧中却说她已经和罗达纲有百年之约了。
2 所谓的洪宣娇并不是洪秀全的亲妹妹,她本来行黄,嫁给萧朝贵后,认杨秀清为义兄以促进杨萧的关系,她嫁萧朝贵在先,被洪秀全认作妹妹在后,剧中却说洪秀全让妹妹嫁给萧朝贵来实现政治联姻。
3 石达开在金田起义时年仅19岁,剧中人却有四五十岁。
4 剧中1853年洪秀全问陈玉成年龄,陈玉成说二十几岁,其实当时陈玉成才十六。
5 1852年石达开才21岁,剧中却认比他小不到十岁的石益阳为女儿。
6 萧朝贵的旗子上写的是“肖朝贵”,旗帜上只会写姓不会写名字,更不可能错萧为肖。
7 杨秀清封王后旗帜上还写着“中军主将”,其实这个职务早已被“左辅正军师”取代。
8 杨秀清的旗帜颜色错成了红字红边(应为绿边)。
9 太平军将领用棺材收葬——太平天国前期禁止使用棺木,应以绸布包裹。
10 洪秀全应称呼首义诸王为“某胞”,如“清胞”,而不是“东王”“九千岁”“殿下”。
11 洪秀全在起义时还没剪掉辫子。
12 太平军自称为“天军”“天兵”,“太平军”这个称呼是辛亥革命以后才定下的,剧中却不断出现“太平军”一词。
13 太平军卒长以下士兵是戴红风帽,卒长以上官员将领在风帽上加黄边,职位越高黄边越宽,而剧中人不分品级,随意戴黄风帽。
14 滥用红色,太平天国对红黄亮色的使用有严格限制,一般人除了裹头外是不能随便用红色的。
15 太平军的旗帜有不同的颜色和规格,诸王俱有属于自己的旗帜定制,剧中没有反映出来。
16 洪秀全厌恶喝酒,滴酒不沾,剧中却喝得大醉。
17 太平天国禁止作揖、磕头,剧中多次出现。
18 杨秀清基本上不识字,剧中却常常看书、看奏章。
19 太平天国称火药为红粉,称子弹为铅码,剧中没有使用这些隐语。
20 战争场面总是用骑兵冲锋,无论太平军还是清军都以步兵为主,不可能出现大规模骑兵冲锋的场面。
21 战争长毛总是炮声隆隆硝烟漫天,太平军最先进的武器是前膛炮,不可能造成现代战场上那种硝烟滚滚炮声震天的效果。
22 太平天国初期妇女用多抹额而不是剧中那样戴帽子,而且女性多穿大脚裤以方便战斗或劳动,哪像剧中都是紧腿 23 太平军对军容要求极严,即使在夏天也严禁赤膊,剧中却安排太平军的士兵们在光天化日之下脱了上衣操练。
24 罗大纲在北伐前的官职是殿左一指挥,剧中却说是冬官正丞相。
25 剧中1853年3月太平军中即有"殿右十二检点林"的旗帜,而太平天国第一个十二检点林启容是1854年才封的。
26 朱衣点是明靖江王的嫡系子孙,太平天国少有的诗人将领,天京事变期间他为将军,曾奉命救援武昌,剧中却说他到天京事变还是洪宣娇的马夫。
27 洪秀全最大的女儿在定都天京时才15岁,而他前三个女儿的驸马都是可查的,不可能有一个那么大的女儿出家。
28 洪秀全的女儿不叫公主,叫“天金”,“仪美公主”的封号不符合太平天国制度。
29 天京城内严禁烧香拜佛,洪秀全的女儿不可能出家。
30 洪秀全认为女孩满5岁就不能拉哥哥的手,满7岁要不能走近弟弟7岁以内,男孩7岁就不能和母亲同床,不能见祖母,洪秀全的女儿不能和陈玉成见面 31 天朝门无诏擅入者一律是死罪,陈玉成不可能擅自进宫。
32 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城中实行严格的男女分居,禁止男婚女嫁,连儿子探望母亲都不能走近,洪秀全的女儿怎能和陈玉成谈婚论嫁。
33 太平天国虽然长发,但会把头发束、结起来,而不是像剧中那样披头散发。
34 太平天国以鬓角发的长度来判断参加起义的时间长短,剧中人的鬓角过短。
35 童子兵的服装上写着“太平圣童”,毫无依据。
36 陈玉成是广西口音,第一次到湖南就在长沙冒充小沙弥。
37 龙寮岭战役是伏击战,竟被拍成平地交战,太平天国几个王还一字排开对着大炮往前冲。
38 历史上的湖口战役和九江战役是两次战役,湖口战役使太平军完成了对湘军水师的无力化,反败为胜,九江战役火烧湘军战场只是乘胜追击而已,因此这次战役通常被称为“湖口大捷”或“湖口、九江战役”,但没有把它叫“九江大捷”的,剧中完全没有表现湖口大捷的曲折经过,直接上演了九江火烧战船的一幕。
但没有此前肢解湘军水师,太平军是根本没有机会在九江战役中火烧湘军战船的。
39 历史上下令天京城内恢复家庭、允许男婚女嫁的是杨秀清,洪秀全是比较反对的,剧中的表现颠倒了。
40 历史上杨秀清是主张接纳、认同儒家文化的,洪秀全是比较反对的,剧中的表现颠倒了。
看完了,感慨万千。
此剧场面宏大,剧情精彩,人物立体,在历史性和剧情之间也做了较好的平衡,展现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
本剧可以看完整版,更为精彩,展现了不少洪秀全性格中的负面部分。
此外既然拍了太平天国的负面,却没拍清朝的负面,其实也是为清朝做遮掩了。
湘军破天京后可是屠城十万,令人发指。
太平天国之败,原因很多。
有前期军事问题,也有政教合一路线问题,基督教水土部分问题等等。
但核心还是洪秀全杨秀清争权,最终引发天京事变。
若无内讧,清朝应该会覆灭于太平天国。
与之相比,清朝对内残酷镇压,动则屠杀。
对外却奴颜婢膝,量华夏之物力讨好列强。
洪秀全问题再大,从不向列强低头。
洪秀全的问题很多,贪恋美色等不谈,主要是无决断喜权术,疑心病重,而任人唯亲。
太平天国的英雄豪杰们也有各自的性格弱点:东王跋扈恋权,北王阴险毒辣,翼王寡断好名,陈玉成轻信小人,忠王妇人之仁。
尽管如此,他们都是19世纪华夏天空划过最灿烂的流星。
在十几岁的时候央视正在播这部剧,奈何当时正在上学,根本没办法尽情观看。
现在好了,终于有时间在网上把它看完了。
这是央视投资最大的一部剧,本人是历史剧的强烈爱好者。
央视一贯的大投资,大制作,场面恢宏壮丽。
是典型的历史正剧样本。
喜欢历史的人是受不了戏说历史和恶搞历史的,也从来不喜欢华丽的服装道具。
华丽的服装道具视觉效果确实好但却严重背离历史。
我们的古人显然没有那么好的生活条件。
央视制作,从来都是质量的保证。
从剧本到服化道,从演员远角到战争场面,当时的制作态度只服务于剧情需要,而不考虑谁是大牌演员,谁是流量小生,谁是收视保证。
既然没有演员片酬的巨额开支,那更多的制作经费将会用于实际的制作拍摄上。
这部剧下了很大的功夫,但当时播出后,收视效果不佳。
口碑也没有起来。
导致对这部剧的认识程度非常低。
豆瓣的评分也不高。
很多人只是看了一下题目,从来没看剧,就认为是美化农民起义的,甚至联想到意识形态的教化作用,认为是洗脑神作,然后故意给打低分。
白白错过优秀的文艺作品。
看完该剧后,我还百度了一下《李秀成自述稿》。
电视剧剧情与李秀成自述讲的内容基本吻合。
电视剧基本做到了不虚美,不隐恶。
既热情赞美了农民运动英雄们的可歌可泣,也冷嘲热讽了农民的局限性。
对清朝湘困的统帅曾国藩也能客观表现他的“内圣外王”的儒家知识分子形象。
本剧更多的用悲剧视角、怜悯情怀展现了农民领导的小农思想和胸无大志。
金田起义没多久就封王。
打天南京,只是占据了江南的一小块膏腴之地,就认为找到了“小天堂”。
开始变得毫无斗志,腐败透顶。
天朝只派2万人的部队北伐,剩下的领袖们开始享乐。
天王整日蜷缩在王府,过着酒池肉林的生活。
每天想的美女金钱,还和东王抢“程玲南”,和罗大刚抢“苏三娘”。
其他各王,纷纷在南京修建王府,沉湎于酒色和权力斗争之中。
可以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
九千岁的东王先是霸占了女状元。
唯我独尊,天下所有人都得听他驱使,路上见了胆敢不跪,就会棍棒伺候。
东王自寻死路,以为天下非他不可,没人能耐他何。
所以一天装神弄鬼,天父下凡。
尽和洪秀全要起“万岁”的封号来,直接出触怒了“天王”。
天王动了杀机。
动用东王的老对头“北王”血洗东王府。
东王一死,北王又想当老大。
北王阴险狡诈阴谋篡位。
天王又利用“燕王”秦日刚的势力杀死了北王。
翼王出走,不愿参与到内斗中,带走了天朝大部分势力。
“另立天朝”。
太平天国的革命形势由于内讧自此急转直下。
石达开到处开战,没有根据地,部队越打越少。
直止兵败大渡河,被骆秉章凌迟处死。
天京城内的太平天国后期重用李秀成,陈玉成,虽二位将领为天朝柱石,中流砥柱,奈何天京事变后政治动荡,天王日益昏聩,不能重用贤臣,而是猜忌别人,只用洪家的两位蠢才——安王、福王。
为调动卖命将士的积极性,天王不得不被动封王,最终封了2700多王,史无前例,空前绝后。
天朝更加腐败透顶,更多的人只知贪污享受,醉生梦死,哪管革命的前途命运。
李秀成和陈玉成独木难支,天朝陷于风雨飘摇之中。
曾国藩,一代大儒,书生带兵,操练湘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
在得知天朝内讧后笑逐颜开。
经过连续奋战,最终派出曾国荃围困天京。
曾国荃立功心切,拼死奋斗,大炮轰城,天京城破。
清军与太平军殊死搏斗。
赤身肉搏,血流成河。
女状元傅善祥服毒自杀,天朝女兵首领洪宣娇带领女兵集体自焚,无一人投降。
城内血流成河,火光冲天,惨绝人寰,天王府被付之一炬,化为灰烬。
人间惨剧在1864年的南京真实的发生着。
本剧中的女人选角颜值都非常高,并且绝顶聪明。
傅善祥是中国第一女状元。
参加了天朝的科考并得点头名状元。
但悲剧也就此开始。
她被东王霸占失去贞洁。
虽然他并不爱天王,但因为已是东王的女人,所以始终死心塌地忧虑东王的前途命运。
她识大体,顾大局,操心天朝的国家大事,时时处处为东王考虑,为天朝服务。
得知“天京事变”的动向,就赶紧派人送信给东王,以求东王能免死。
一个贤惠,智慧,善良的女人,把所有的爱都给了东王以及整个太平天国。
本剧中的苏三娘,洪宣娇,韦玉娟,等女人同样智慧超群,美貌非凡,堪称巾帼英雄。
曾晚妹深爱陈玉成,慷慨赴死,举行了刑场上的婚礼。
本剧绝没有空洞的说教,敢于承认农民运动的局限性。
深刻批判了农民领导人的小富即安,苟且偷生,胸无大志,沉湎酒色。
对曾国藩等清政府官员的塑造也没有程式化。
既有正面描写,也有生活瑕疵的讥讽。
基本符合曾国藩本人的真实历史形象。
对照相关历史判断,本剧描写真实,可以作为正剧来看待,甚至可以当做历史本身的参照。
态度客观,场面恢宏。
人物描写本身富有性格,能立得住。
服化道符合历史本身真实性。
是历史的再现与还原。
天京围困战场面大,看的人热血沸腾。
荡气回肠。
在鲜少有历史正剧的今天,这样的历史剧值得一看。
太平天国的人物如杨秀清,韦昌辉,石达开,等,都是二十出头,剧中都用四十多岁的演员。
不严谨,是一很大的错误。
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凑字数
这段时间在读中国近代史,看到太平天国这一段。
无论中学的历史教科书怎样美化太平天国,我自是不喜欢这场革命,洪秀全之流无非是走中国几千年的老路,希翼用一个新的王朝代替旧的王朝,做皇帝,住宫殿,吃美味,玩美女。
只是那些受他蛊惑的人民,多么可怜,把自己的身家性命都托付给了这无良的革命。
到如今依然记得陈玉成和曾晚妹在刑场上举行婚礼,石益阳背着李秀成,步履蹒跚。
这些情节虽是后人编造的,可是却也深深感动了我,历史往往忽视儿女情长,而电视剧则恰好弥补了这些。
若是没有陈玉成和李秀成,太平天国的灭亡大概要提前好几年,可惜了这两个俊秀人物,为着那不成器的天王,势必倒塌的王朝流血流汗。
曾国藩,左宗棠之流倒行逆施,帮助清狗维持摇摇欲坠的封建统治,真是大逆不道啊。
对于一个僵化保守的顽固政权,你指望它全面深化改革是没有用的,当慈禧也预备立宪的时候,大多数人还不晓得这一切有多荒唐。
反清反洋这一点应该是没错,错就错在为啥定都南京。
内部熵增太快,天数也。
总体说来,不敢,不能,不想是一回事,应该,愿意,必须又是另一回事。
其中奥妙,我也不知道啊。
以前回家吃晚饭等上晚修时就看教育台播这个...
剧中强按的几段爱情,生搬硬套不说,均为失败之举,石益阳自私当小三无情无义而且蠢,曾婉妹小气自私无耻蠢,洪宣娇无情无义蠢,傅善祥淫荡无耻,苏三娘蠢笨,唯有一正常点的韦玉娟还疯了。翼王小气狭隘无尺寸之功,忠王成陈玉成附庸,长毛里唯一脑子正常有才有功的2人竟被导演整的这般不堪。
初中学近代史的时候看的牛逼~那时候喜欢历史~
天父打天兄,江山打不通太平无真主,依旧归咸丰打打包裹回家转,还是做长工
美化了长毛军。
自从知道太平天国的邪教根源后再次印证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女孩这句话。古代革命以宗教号召,现代革命以科学号召。都是利用信息不对等来完成蛊惑、煽动。这样的题材现在不再会拍了吧。
洪秀全比一千年前的黄巢有过之无不及
记得当时没太看懂……可能是因为太小了?
小时候看的。小时候看过的史诗剧:正面表现农民起义,把宋江拍成令人厌恶的投降派,封杀《走向共和》……那时候的央视屁股还是正的
不知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
把太平天国定义为英雄的世界观从一开始就让人难以接受
。,
似乎美化了天国。
拍的什么玩意,刚开始还客观给3星,后面剧情基本毁了,太平军的戏还不如慈禧咸丰恭亲王让人耳目一新
靠
怎么编就是怎么看待历史,这一版是神话与戏说。
东王一死太平天国就失去了优势,可惜东王自己作死谁也拦不住。
这是陈家林拍得最失败的,最对不起剧名的电视剧
只有我还对这部戏念念不忘么?挺好的啊,怎么就不火呢
群星云集啊,卡司给力,只可惜这是敏感题材,电视剧没办法接触深层的东西,只能浮光掠影拍了些表面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