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冈山
井冈山
导演:金韬
主演:王霙,潘雨辰,王伍福,黄俊鹏,宋佳伦,刘鉴,李泓良,姚居德,温浩铎,东靖川,刘凌志,曹凯,叶欢,刘劲,侯勇,刘之冰,金韬,沈保平,李大强,段宇华,洪卫,赵恒煊,黄辉
类型:电视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07
简介: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先后发动反革命政变,大革命遭到失败。面临着生死存亡严峻考验的中国共产党人为挽救危局,发动了八一南昌起义,兰花革命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七天后,中共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会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会后,毛泽东组织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打出了中国共..详细 >
代标建军大业
以毛主席的视角,讲述了如下事情: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先后发动政变,坡坏了1924年开始的第一次国共合作;8月1日,南昌起义(毛主席没参加),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的八七会议上,毛主席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到湖南、江西边界领导秋收起义,期间组织了三湾改编;然后“招安”井冈山绿林好汉(认识了贺子珍),在井冈山建立革命根据地,发动土地革命;经历了几次战斗后,1928年4月28日在井冈山与朱德会师,成立红四军;又经历了几次战斗的失败后,1929年12月在古田会议上总结了《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30年1月创作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该剧不呆板、不说教,而且加入的大龙和小凤两个小人物的经历令人感动。插曲《红军阿哥你慢慢走》也很感人。
毛主席万岁
我觉得1928年的贺子珍不可能知道1933才有的“山顶洞人”这个名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约十多年前看过的,记忆深刻。此次重看一遍,感到其中种种,无不能对应近代史,对应到毛选第一选。“教员”之风采与智慧,虽演员很难,但演得已经很好啦!大革命前,仿佛是在读“大学”——在苏联老师的指导下,在与所谓同学的相伴中……井冈山的,就仿佛是“研究生”的三年,在教员的探索指引下,自主开始艰苦创业……
人物脸谱化,故事讲得还行,但是能不能别把旧时代的恶臭思想原封不动地照搬到现代展示?那句“看家是女人的事”真是把我听呕了
初看觉得粗糙、节奏慢.......一路看下来当知道创业之艰难心酸,道路探索的不易于艰难,并非一面的围观者,而是探讨的、论证的、以及值得反思的,反过来说粗糙是写实,节奏慢是细腻......情绪徐徐展开,泪水缓缓垂落
毛主席不容易呀
在讲故事和抒发感情方面不错,特别是演员表演。但是和《问苍茫》相比,在史实的严谨性方面似乎不足,我几乎一边看剧一边翻毛年谱。在整个叙述过程中,展现整个革命的全貌,以及其中的路线发展的深度似乎不足。突出了人,但未必足够突出思想脉络。
那个王佐很有意思
讲清楚了建军的过程,也让人知道了毛是怎么学会打仗的,还有非常重要的三湾改编
已故编剧邵钧林先生的作品,与《红色摇篮》、《长征》在时间线上串起从秋收起义到长征的党史总体线条,基本上做到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这三部也是金韬导演作品,文戏张力很足,战争戏差强人意。王霙老师扮演的教员与国强老师在气质上有较大的不同,他与古月老师更接近一些,好像是越剧演员功底,举手投足有一种儒雅、自然的神态,也演出了教员同志倔强的性格,给人以绵里藏针的感觉,而且作为50后并不比国强老师年轻很多,却能演出来教员的一丝少年气。
体会到革命初创时期的艰难,胜利来之不易。选三哥和南斗兄弟😭😭😭
金韬这个系列主要是大方向相对严谨,重要事件基本有出处,一些不太方便直说的东西部分地予以了暗示(比如南方的土客矛盾)。但细节方面的刻画还是欠缺,导致整体氛围不够还原,以1929年的戏份为例,对根据地的建设、红四军的问题等等远不如电影《古田军号》表现得到位(当然影和视的标准原也不同)。另,最恶心的就是杨志刚,演技稀烂、角色莫名其妙,偏偏一直晃到井冈山失陷,关系户就是不一样,在革命历史大剧也能这么强行刷存在,简直就是当下国产剧病症的缩影。
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走到天边有七星头~
上山还是下山 这是个大问题
描写的重心完全歪了
在井冈山这一周断断续续看完了,历史远比电视剧悲壮。帮助建立起井冈山队伍的王佐、袁文才被错杀,电视剧里一带而过,所以谁当政谁就能主宰历史这话一点也不假。。。另外,电视剧里没讲曾志真是大遗憾,最美的红军女战士,一人都能拍一部传奇
接问苍茫 王英演得主席真的好 走一遍主席走过的路 就知道他老人家一步步多不容易 没人认可时 一次又一次被针对被否定 从不回避问题 敢于直面…老蒋和他 一个阴谋家 一个阳谋家
2000年以后只要是打鬼子题材的就是一星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