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看完后最近才拾起二三四,终于看完了。
亨利八世真的也算是一代伟人了吧,在各个方面。
第一任老婆是娶的嫂子阿拉贡的凯瑟琳,因为和凯瑟琳始终没有生出一个继承人(男孩)加上后来爱上了博林家的二女儿安,起了废后的心思,就以这段婚姻不合法为由,希望征得罗马教会的同意。
然而教皇反对,这也算是亨八开使宗教改革,脱离罗马教廷的导火索之一吧。
第一部结束,凯瑟琳在郊外的荒凉别庄里黯然离世。
第二位传奇王后是安·博林,亨八对她一见钟情,但安很懂得驭男术,总是对亨八若即若离,吊得亨八对她死心塌地,第二部开始成功上位,但由于她未能生出亨八的儿子,加上她会是不是插手亨八的政事,导致亨八慢慢地对她心生不满。
最后以安和哥哥乔治乱伦和与宫廷画师等男人淫乱后宫为由斩首示众。
关于安的淫乱是否属实,第四部最后一集她幻像说从没做过。
第三位王后是简·西摩。
她是一位端庄温婉的女性,很给人好感,给亨八生了后来的爱德华六世,但生完儿子后就因为产后褥死了,最后亨八和她合葬,可以看出她的地位。
第四位王后安妮是个炮灰,小国的小公主,但亨八嫌弃她长得不好看,所以碰都没碰她就找机会废了她。
也是因为这件事办得不好,导致托马斯·克伦威尔被亨八心生罅隙,最后处死。
但这位安妮最后被亨八以姐妹相称,她温婉的性格使得亨八慢慢的把她那儿当作是散心的好去处。
第五位王后凯瑟琳·霍华德完全是个不懂事的孩子,她的年轻肆意取悦了渐渐沧桑的亨八,但在嫁给亨八之前的丰富的情史和嫁给亨八后与国王近侍卡尔佩珀通奸使得亨八勃然大怒,最后也落得个斩首的下场。
最后一位王后也是凯瑟琳(欧洲人取名真是匮乏),是一位富有的寡妇,对前几位王后留下来的孩子也挺好。
但她与亨八信仰不同,所以时常有争吵,没被斩首真的是幸运。
亨八的竹马查尔斯,第一代萨福克公爵。
第一季不喜欢他,跟亨八的妹妹玛丽乱搞结婚被亨八贬到乡下,但最后还是毫发无伤地回到了宫廷,亨八身边的女人一个接一个在换,但查尔斯一直是亨八的左膀右臂,后面几季中的查尔斯真的是有血有肉,让人很有好感。
最后死之前,亨八说“我 亨利八世 英格兰苏格兰法国国王 命令你 不准生病”真的是戳。
他大概是陪伴亨八最久的人了吧。
亨利八世,一开始觉得他蛮傻的,狂妄任性,就是一个不知人间疾苦的君王,但看到最后,看他对着自己的画像回忆一生,真的是很唏嘘。
他也是在位期间,为了英国的发展,做了很多事情了。
也是个枭雄。
这部戏真的,场景很真实,很有中世纪欧洲的感觉,不管是服饰还是建筑,很还原。
演员也演技超棒,一季一季看下去,代入感极强。
用精神病形容这个国王一点都不为过,动作一惊一乍的,性情极端而善变。
从安的第三个畸形的死胎就可以看出这个国王的基因应该是突变了,这二十集诠释了一个英国国王如何从观众心中完整蜕变成为一个精神病大傻叉的全过程。
从此知晓了血腥玛丽的兴起。
08年的美剧在23年翻看,从服饰到场景再到人物情节一切都不输于现代的任何剧目。
第九集和第十集让人惊艳!
和以往快速的画面剪切和叙事节奏不同,最后两集突出了死亡的紧张、爱恨交织的情绪,尤其在博林关押到伦敦塔,珍·西摩同时开始盛装穿戴镜头的交叉镶嵌,形成了一种莫大的讽刺和物是人非的婉叹,让人不禁回想起博林当时憧憬王后生活的表情和场景。
她在狱中等待行刑和祷告的同时,回想起的是幼年时与哥哥和父亲游戏的场景,纯真无暇,简单快乐,最后却终究成为父亲政治上的牺牲品,被决绝的抛弃。
而行刑时间的两度推迟,刽子手对行刑场面的描述,都在不断地加深紧张气氛的营造,让人惋惜这些被冠以莫须有罪名的人的生命的消逝,一介尊贵的皇室贵族,最后却沦为在大庭广众之下被斩首的"贱人"。
慌乱、紧张的王后正如刽子手当时描绘的那样四处张望,然后转移着她的注意力,接着,她看到了远处屋檐的正在起飞的鸟,幼年的自己又在闪现,是如此快乐美好,与被斩时瞬间凝滞的表情形成反差。
博林的一生结束了,但她却是日后"纯真女王"——伊丽莎白的母亲。
命运捉弄于人?
还是人把玩着命运?
时间是冷漠的旁观者?
还是我们热烈的穿过了时间?
这片子很好莱坞模式,刻意放大了历史中爱情和暴力的桥段,或许看了会觉得:啊,这就是个贪花好色的国王,和一群女人、贵族的宫斗戏。
但历史本身永远没这么简单,亨利八世做这些事,往往并不只为一个简单地目的,他那些残暴、忤逆的行为,也并非对英国全无益处。
一言以蔽之,爱情暴力的背后,是权力。
历史上说,都铎王朝是英国迈入绝对主义国家的时代。
什么叫绝对主义国家?
翻译成人话,就是国王可以为所欲为。
这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传统中国,或许天经地义,但在中世纪的欧洲,却是骇人听闻的。
一个国王头上,戴着尊奉罗马教廷、与贵族共享权力、尊重红衣主教这么一个个紧箍咒;更有甚者,有的国王既没钱、又没军队。
但亨利八世有着很大的野心,他也正好有着千载难逢的机遇。
之前绵延百年的玫瑰战争,让英国大地上的贵族们元气大伤,没几个能和国王抗衡了;而原本如达摩克利斯之剑的教廷,也疲于应付马丁·路德挑起的新教革命,自顾不暇。
电影中的亨利八世年轻气盛、似乎是为了爱情不顾一切的欧洲版马景涛;但历史中却是精明无比,他想要的东西说白了就两样:绝对的权力,让绝对权力一代代延续下去。
亨利八世的离婚一案有两条线,明线当然是为了有个儿子,但暗线却是不断打击教会势力,让自己的财力和权力一步步扩大。
这个算盘打得非常成功:英国由此一举成为新教国家(岔开一句,了解历史的或许会问,新教不是始终反对腐败集权的罗马天主教吗,怎么会和绝对君主结了亲家?
历史就是这么吊诡,新教虽然反对集权的天主教,但却往往表现得更为集权,看看开尔文统治下的日内瓦就知道了),一直延续至今。
新教对于英国的改变是很深刻的,自此英国王室的继承从来逃不开是否新教徒这一关。
在法国,新教徒与天主教徒之争催生了圣托罗缪大屠杀;在英国,却间接催生了光荣革命和议会体制,这个要另开一章来讲。
虽然国王领导下的新教,对托马斯·摩尔这样的圣徒是个凶兆,却最终打击了旧势力,之后让中产阶级等新派力量登上舞台。
另一方面,从亨利八世来说,他获得了绝对的权力,却也获得了一把双刃剑。
电影中,沃尔西主教预知大难临头,说了一句,“我们永远应该只让国王知道他该做什么,而不是他可以做什么”,不然就是一场难以收拾的灾难。
这是个非常准确的谶语,国王突然发现,他无所不能,他可以为所欲为,于是发生了什么呢?
他先是成为拥有绝对权力的魔鬼,借着发现自己也无法驾驭权力这个魔鬼了。
在这个过程中,反对沃尔西的托马斯·摩尔等人被克伦威尔处死,克伦威尔却被国王所杀;安妮·博林一家终于推翻凯瑟琳皇后,却又迅速失宠被杀——真是所谓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让人联想到什么?
这一幕幕,和法国大革命时期,雅各宾派斗倒吉伦特派,之后雅各宾派内斗的场景不是很像么?
不是最后,都走向了专制的深渊么?
这部电影,在这一点上还是成功的,那就是这位亨利八世的傲慢和孤独——他不断叫嚣自己是英格兰的国王,在这片土地上没人能阻止他;但他却失去了越来越多的朋友、帮手,成为孤家寡人,而最终也没有达成有一个儿子的心愿。
“获胜之后,英国大弓手们举起扣弦的两根手指比划成一个V字,庆祝他们的胜利。
这个胜利的手势一直流传至今。
”——亨利五世,阿让库尔大捷。
因为THE TUDORS II,因为亨利八世,再次燃起了对英国史的好奇,上次是在看第一季时,找到天涯上某牛人写的连载“话说英国两千年——从凯尔特人的氏族部落,到盎格鲁萨克森人的大英帝国”,洋洋洒洒写了88集还是未完待续。
那时只看了H8这部分,这次打算从凯尔特人开始看。
很遗憾我们中学时期的欧洲史重点似乎都在资产阶级革命上,对于H8、H5、伊丽莎白一世这些关键人物竟然只字未提。。。
看片,好像一直对欧洲史有兴趣,伊丽莎白I、II、玛戈皇后、玛丽安东尼一个不漏,此类女人,我的偏爱;而The Tudors确实也是很适合我这种人看的美剧,每年只出一季,因为我不会费心每周追看,用了近两年才断断续续看完了前两季,现在只等S3出完再看。
S2的前半段主线一直是宗教改革,许多人看得无趣,我终于坚持看完;后半段因为出了个JANE,后宫时局再次风起云涌,和S1相比,人物的命运也显得更有戏剧性——虽然JANE本人并不是看点。。。
据说JANE的下一任也不怎么样,而第五任是个美女,不知道S3里会怎样演绎。
S2里乔纳森蓄起了胡子,出演中年的H8,少了S1里年少气盛的嚣张,拒绝安博林的背影和在宫中匆匆行走的剪影看起来很冷漠,不说话的时候更甚,但是仍显不出沉稳,也许H8就是如此。
再看看脸上常带着伪善笑容的法皇,和教皇的那场对手戏最后那个幽远阴毒的眼神,让人总期待着会有什么下文。。。
安博林在S1里出场并不精艳,不过仍然比她的继任好太多。
标准的狐媚脸和火相星座的气势,竟然也能让我越看越喜欢。
原因是剧情,S2里她得势之后很快失宠,备受冷落却不依不饶仍想扭转败局,哪知H8去意已决,最后安被莫须有的通奸罪处决,看得人很寒。。。
为此我很讨厌长得酷似吴宗宪的克伦威尔,他刻意内敛的表情总是那么意味深长,不过就算没有他,安也是死,就算换成另一个安也是如此,H8总是喜新厌旧的,而他身边总是少不了看他脸色为他效力甚至帮他拉皮条的得力助手。。。
H8为了私欲可以脱离天主教廷另起新教,那还有什么不能做的呢?
充满期待的都铎王朝第一季,感觉soso,最多也就是帅哥美女混了个脸熟评价,虽然对natalie扮演的安妮厌恶有加,这个说起话总是歪嘴昂头略带朝天鼻的女人,是怎么被导演选中。
然而回想起来却也只有这个女人的脸庞是如此出众令人记忆深刻。
h8则是一个荒淫无度,集自私、自负、冷酷、阴险为一身的暴君。
当他骑马显示威风却不慎跌入泥塘的那一刹那,简直令我对乔纳生倍感厌恶。
尽管如此我还是看了第二季,与此同时大量google相关历史,查阅henry\anne等等人物,anne是h8在历史变革和人生变革轨迹上的一粒棋子,只可惜anne的性格太过于男性化而不融于当时的社会,她太想要爱与权利,她无时无刻不掩饰自己的情绪令h8毫无威严,anne作为恰逢其时的导火索,用她专注个人世界的智慧煽动了h8的野心,加速了英国与罗马皇庭的决裂,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积聚太久的力量和潜力在这一时刻得到解放。
这也是h8在追求自我和自主爱情的根本。
第二季anne和h8的表演及其到位,尤其是natalie dormer令我刮目相看,她高傲到落寞的情绪变化,惊讶、失望、无奈、挣扎的眼神变化都完全令anne再现人世。
在了解她的演艺历史我才知道原来casanova中那个金发美女就是由她诠释。
但她更适合anne的有别于当时美女的定义--一头黑发一双黑朦。
似乎剧情到了这里,为什么选natalie才有了结论,anne需要这个一个歪嘴,一个在说话、在用情、在悲伤时都不认输高傲的嘴。
在剧情方面,编剧也做的更加精致,但我们毕竟不了解历史,对珍的处理上,更多的资料说henry迎娶的是一个寡妇,一个由他亲手逼死丈夫的寡妇,个人认为这样的剧情冲突更强烈,可看性也会更高。
看第一和第二季,讲讲两位历史人物。
第一位是托马斯-摩尔,是名著《乌托邦》的作者,早年是亨利八世的朋友和精神导师,和平主义者,反对国王抛弃王后跟安结婚,也反对英国脱离罗马教廷。
第二季用很大的篇幅描写他对信念的坚持。
他是绅士和温和的,却为了信念视死如归。
第二个人物是女主安-博林。
博林是英王脱离罗马教会自己成为英国政教合一领袖的倡导者。
看似为了成为英女王而不择手段,其实是位头脑清醒的领袖人物。
最后两集笔墨浓重层次分明地描述几场死刑。
安-博林的死刑,大主教带着观众一起为她下跪祈祷,演员精彩的表演把这个剧集推向高潮。
相比于凯瑟琳王后的仁忍,博林有着坚定的意志,她们两位妈妈的不同风格也影响了,日后两位女儿为王时的做事风格。
整个剧集精致而大气,角色各个精彩纷呈,难得的好剧。
当然也是学英语的好教材。
第二季结束,QUEEN ANNE 死了,看来要准备追起码5季才能把HENRY VIII的老婆追死绝。。。。
好看,这么棒的服装细节设计,能让许多大制作的电影逊色,毕竟这是剧集,要换多少套衣服啊?
我觉着就没见着重复几次的过。
前季里及其厌恶ANNE BOLEYN,连带着演员一块儿厌恶,觉得这个长的很奇怪的女人浑身散发着一股子恨劲,一点儿也不高贵。
这季,却在她身上共鸣起女人的悲哀,越看越觉得她有味道,和HENRY的新欢LADY JANE,——那个小金发,绝对不是一个档次的。
看着ANNE自加冕、怀孕、流产以来,一系列的情感变化,不得不哀叹,女人,永远只能围绕着男人,成为权力斗争的道具和牺牲品,心里素质不够啊……这季与前季相比,似乎节奏较慢,却也渗透出一些更加细腻的东西,HENRY的性格更鲜明,使历史事件更有说服力,前季有点看热闹的感觉,这一季,更深刻、生动。
一部宫廷历史剧,可以想象到的一些吸引眼光的手段:华贵高雅的宫廷礼服,纸醉金迷的宫廷生活,钩心斗角的宫闱斗争,一些奸臣,一个荒淫的国王,一个妖艳的皇后,缺一个都感觉味道不纯不正,料不够猛,随即兴趣索然。
两季的都铎王朝,篇幅不长却足够将这些元素涵盖其中,你可以对影片的历史性嗤之以鼻,但永远不要忽视美国人拿捏这种故事的娱乐能力。
亨利八世倒是个不消停的人物,屡屡被后人搞上银幕,可见其人生的曲折坎坷的戏剧性。
此一戏剧性倒并不在于其脱离罗马教会的壮举,不在于其对曾经的蛮荒岛国进行的改造,而真正在于他一生6个老婆的传奇故事,他和他无数情人私生子的秘闻,他一生都在致力的离婚和结婚事件。
很显然,这才是抓人眼球的真正看点。
历史有正说和戏说,而这部是艳说,是对这段历史的艳色解读,起码这两季其实并不算个宫廷历史剧,不过是某历史条件下的情欲故事而已,而这一所谓王朝却被个妖女轻易夺走风头。
忽略一些细枝末节,前两季都铎的主线只有一个,就是安博林。
几乎所有主要故事的进行和发展都是由其带动,从开始因为她的出现而纠结快一季的离婚公案,穿插着安对国王的百般挑逗和二人之间的所谓爱情,接着是安坐上后位却遭到的冷遇,无男性子嗣的痛苦对前皇后母女二人的恐惧,最终以安被冠上通奸罪名砍头致死。
国王在这两季不像个主角,反而处处围着安的裙摆飘忽不停,被她迷倒,为她离婚,气她不忠,杀她解恨。
即便全剧也有意的插入属于国王本人的戏,无论是对朝政的关心,还是和查尔斯托马斯之间的友谊,但安的影像却鬼魅般的始终穿插着整部剧的始终,从她出场时候的貌不惊人,到手段颇深的惊艳表演,到婚后战战兢兢和歇斯底里,直到从容的身首异地,太明显不过的惊艳,她一个人夺走了整个王朝的风头。
让那假王朝的命题见鬼去吧,到头来还不是个女人的个人由盛及衰的香艳历史?
这个安博林和电影《另一个博林家的女孩》里的安都是名叫娜塔莉的演员扮演,此一娜塔莉多摩尔,那一娜塔莉波特曼。
名气上此娜塔莉明显不如,但就这一部戏的发挥来说,此娜塔莉可称得上登峰造极。
娜塔莉其实不够漂亮,五官不够精致,眼不算大,鼻不算高,嘴小且略歪,但并不妨碍塑造安博林,因为历史上此人貌似也并不美貌只是手段高超。
她演的好,在于前期让人厌,中期让人恨,后期让人怜。
她的出场极其普通,眯眼歪嘴的样子那样的不起眼,但是她能歌善舞会察男人心,更从开始就显出了比其妹妹更狠更毒辣,而这一特征很适合她那一点其貌不扬。
初见国王的媚眼攻势,咬牙切齿的从牙缝中迸出的英文单词,撅着嘴歇斯底里的狂呼大吼,被衣装紧束起伏的胸部,大口大口的喘气,临死前回忆往事的从容淡定,无不让人过目难忘,说她是第一主角毫不过分。
国王的角色其实难度不大,他需要不时的秀一下自己的裸体,把握好时机歇斯底里的大吼数次吼到青筋暴涨满脸通红。
事实上,本剧的出彩之处恰不在国王的身上,而在配角。
相比国王的奶油小生模样,配角的能力保证了全剧的效果。
查尔斯怎么看怎么像是三级片明星的身材,但他的忠心,随后改邪归正不再鬼混都让他仍然足够可爱。
克伦威尔那一脸貌似毫无表情的奸相。
托马斯摩尔从头至尾的满脸坚毅。
沃尔西戏份虽然不多,但他失势时候的惊恐自杀前的挣扎都被演员刻画的入木三分。
第二季教皇的威严隐藏着一丝狠辣和阴险。
而最高的演员无疑是奸臣博林,亮点在得到释放消息的那一刹那,那一开口的大笑正是此人个性的完美表现,实乃经典镜头。
09年,都铎的第三季将回归。
此前两季不算太出彩但中规中矩,也为后续故事的发展做好了铺垫,第三季,还是值得期待期待的。
气质不如阿拉贡的凯瑟琳美貌不如简·西摩下场不如克里维斯的安妮可爱不如凯瑟琳·霍华德睿智不如凯瑟琳·帕尔除了演技以外一无是处的恶毒女人
不紧凑
就,整个一淫乱史。安实在是太漂亮了。本来安死了不想看了但是发现这个演员还演了别的角色那就继续看完吧。
英格兰国王要不是王那就纯纯是个搞笑男
永远不要嫁给为了你抛弃另一个女人的男人。
grown up
拖拉
安妮博林死的时候我泪流满面
国王性格比较丰满,节奏也没第一季后半段那么拖,可是小乔身材明显变差了...ps.那年头叫托马斯的可真是多啊...
其实后悔看了~容易不相信任何人~
小乔实力派,天鹅绒金矿里的妖孽到都铎王朝里善变暴躁的Herry VIII,四季里面这季最迷人。安妮博林演的其实很不错,刚柔并济。从掩不住的野心勃勃到婚变后的淡然赴死,为了家庭为了自己为了信仰,结局不胜唏嘘。
比上一季更精彩了,感叹世事变幻无常,然而万年不变的还是好基友。Henry Cavill帅出新高度惹,他真的好适合这种年代剧啊,喜欢这一季的发型
Lady Anne各种抢眼啊,都快成都铎版的美人心计了。
妈蛋亨利好帅
一般
安当王后之后都好美啊,造型服饰厉害,皇家园林景观很美,亨利卡维尔帅呆,国王是个疯子吧,整个剧 就 荒谬
美国人拍英国历史果然总是浮于表面的。
Charles这季里完全是好丈夫好爸爸啊
剧情渐趋拖沓。
不追了不追了,接下来的王后没故事。小安死了我也没盼头了。
服装很花哨……除此没什么印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