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看过《杀破狼》之后就有心写一写甄子丹,但各种原因没有写成,这倒无关紧要,因为还有《龙虎门》这样的片子出现。
认识甄子丹是源于一部三级片,名叫《魔唇劫》,那是上大学时在录相厅看的,有一点请不要误会,此片绝不是《卿本佳人》类所能比及的,应该是一部有关邪教的影片。
朋友总结片中有三快:“女人脱衣快”,“地点转换快”,还有“甄子丹的腿快”。
前两快看片的增多慢慢忘却了,但最后一快始终令我记忆深刻。
《铁猴子》是甄子丹另一部极为叫座的影片,该片再一次将甄子丹的腿快发挥得淋漓尽致,很难想象,哪位武打明星还有甄子丹这样的迅捷。
所以虽然李连杰与徐克创造了黄飞鸿神话,但事实上,我还是偏向于甄子丹的佛山无影脚,恐怕也只有他能够真正诠释,对于我这个不懂武术的人来说,速度与力量是我所看重的,想来也与李小龙的截拳道精神是相吻合的。
心目中的甄子丹绝不次于李连杰,除了一些漂亮的动作以外,甄子丹的力度更是李连杰无法比拟的,所以我十分地看好此人,但事实上却是甄子丹基本上没有创造任何辉煌,虽然《铁猴子》中的黄麒英表现得极具大家风范,虽然《黄飞鸿》里的官爷阴狠毒辣,《新龙门客栈》里的公公变态霸道,但他仿佛只是一个过客,没有给人留下再深的印象了。
我想,如果真要找出一个理由的话,那就是甄子丹太有型,太酷,这反而是他演艺生涯的一个瓶颈,令他错过了许多好的角色。
《千机变》可以说是甄子丹回归的一部重要作品。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部好片,但里面的武打设计可以说是甄子丹式风格的初现。
说到甄子丹必须提到一个人,那就是刘家良。
在香港有几大班,刘家班(刘家良),成家班(成龙),洪家班(洪金宝)和世界瞩目的袁家班(袁和平)。
作为武术指导,刘家良一直提倡武术的真实再现,所以他当年错过了徐克的《倩女幽魂》系列,直到《七剑》中才与徐克完美的合作了一把。
早期的刘家班为邵氏拍过了许多武打经典影片,一招一式,稳扎稳打,十分讲究中国的武术渊源。
在我记忆中,当时有许多香港武打片都是以拳种的名字命名的,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如此命名就意味着你必须尊从该拳种的特点。
那时的武打影片不但向观众传达了善与恶的区别,同时也传达了各种武术流派的问题。
但由于传统的武德观念,所以少了许多格斗的意味。
在七十年代初,李小龙的影片可以说是一个异数,他的影片第一次将武术与格斗相结合了,这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
李小龙死后,电影中格斗的概念又淡化了,成龙戏谑武打开始替代刘家班的真功夫武打设计,于是武术在成龙这里更具杂耍的意味。
后来洪家班,元奎到袁家班风靡全球,真功夫近身肉搏的武打很难再看到,电影也多是舞蹈式的武打动作。
甄子丹是崇尚真功夫的人,所以他加入了刘家班,直到《千机变》中担任武打设计时才开始初现甄氏功夫。
其实在这之前,甄子丹自拍了几部影片,也单独任武术指导,但由于影片不卖座,他的设计也不为人知。
《千机变》由于是打偶像牌的英皇投资,所以广为人知。
不过说实话,这部影片并没有将甄子丹的设计完全表现出来,虽然许多动作令人耳目一新,但只有闪光点而已。
在这个时候,《七剑》出现了,可以说替甄子丹的武打设计起到了辅助作用。
《七剑》的武术指导是刘家良,与甄子丹在影视表现武术方面可以说有相同的观念,更重要的是,徐克的回归。
当全球都充斥着袁氏特效飘逸的武功时,徐克则抛开了《蜀山传》之类的空灵,回归到武术本身,所以《七剑》给我们逞现出来的是真实的效果,尤其是一段巷战,十分抢眼,与《方氏玉》中那段蒙眼巷战的写意明显不同。
但刘家良深厚的武术功底,对传统武术的认知还是阻碍了此片走得更远,直到甄子丹的《杀破狼》横空出世。
武术以德服人的概念在《杀破狼》中一扫而光,格斗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格斗的招式中充满了角色本身的性格,这一点上可能连李小龙的设计都无法比拟的。
有人说《杀破狼》是传统武术电影的回归,我想只说对了一半,原因有两点,一是它结合了刘家良贴身真功夫的传统武术与李小龙格斗式武术的精髓,而这两者在七十年代时是各自分开的,并没有结合在一起,二是它更结合了剧中人的身份,最突出的莫过于吴京的阴狠,真是如同小说中说过的招招歹毒。
这显然是一种在回归基础上的超越,令人不可小觑。
甄子丹也因为《杀破狼》一片而奠定了自己一个著名武术指导的身份,可以说仅此片,甄子丹的地位便可与刘家良等人相提并论。
但谁也没有想到,甄子丹竟然在《杀破狼》之后走得更远了,《龙虎门》这部影片在武打设计上几乎汲取了这三四十几年来所有武打影片的精华。
一部漫画作品改编的电影,在武打设计上是有相当难度的,尤其是对于甄子丹这样的近身理念者,如果换了袁家班,也许更显得顺理成章一些。
但事实上,甄子丹却将《杀破狼》的风格延续了下来,而且更突出更明显。
近身真功夫与格斗的结合几近完美。
许多人乐道影片开头谢霆锋酒楼一站的腿功,但事实上最能体显甄氏风格的是日本料理店中那场战斗。
影片竟然采用了俯拍镜头,这是早期武打影片大全镜所常用的镜头,后来由于不激烈,节奏缓慢而慢慢地退出了武打影片,取而代之的当然是局部特写的蒙太奇手法,所以说甄子丹这次用的俯拍镜头绝对是一次冒险,但事实上,他成功了。
狭小的隔断,人群的拥挤以及镜头下的贴身肉搏这一切把一个现代多少认为有些禁忌的俯拍镜头表现得极具冲击力。
(这里要注意一点,袁和平的俯拍镜头大多是渲染造型的,不在此讨论范围内。
)但毕竟这是漫画,影片不可避免的有许多写意性的武打桥断,尤其以最后一场打斗戏最为明显。
可以说最后一场打斗戏是一种尝试,即写意与写实的结合,说实话,还是不如前面那些格斗式的武术打斗来得过瘾,但这种尝试是很有必要的,至少它们的确结合在了一起,同时也可能是甄子丹野心的一种体显。
华人的武术电影是相当令人骄傲的,在世界电影史上肯定会留下重重一彩的,甄子丹这两年的崛起令我们相信后继者有人了,这是值得欣慰的事情。
虽然我们可以说甄子丹重现了香港电影史上那些武打影片的精髓,但笔者更想说甄子丹是在回归的基础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这一点十分重要。
最后顺便说一句,《龙虎门》毕竟是由漫画改编的,剧情简单,有些情节过于随意,但有了甄子丹,此片应属收藏之列,个人鄙见!
2006-8-16韩兮
龙虎门 电影 艺术今天不是什么好日子,至少这天气,找来龙虎门来看,(没办法经济条件差只能找盗版的)除了动作更加绚外,基本没什么突破,毕竟是从漫画改编的,我又不怎么喜欢这样的暴力漫画,因此从个人感情上讲不喜欢这类电影。
从功夫片的角度来讲,甑子丹确实有突破,武打的设计越来越符合我们的口味。
成龙的谐趣,李连杰的帅气,和甄子丹的刚猛。
似乎我们已经习惯,。
但是相比之如此鲜明的正邪的剧情,又难脱离好来坞的制作风格,成为不用带脑子看的商业电影,至少比之先前的《杀破狼》,除了大量的CG特效外,剧情是无法超越的,就我来说,我始终不能接受穿着时装在空中飞来飞去一人大战千军的场面,还有这么大的一个帮派,连杆枪都难找,难道是谁定下江湖规则都得遵守?
武打给人的刺激是明显的,在神经中突然的涌入,但是长期的精神兴奋最后只会萎靡,即便让你无法想象的CG,亦是如此,因为从电影本身,剧情肯定是第一位,即便是周教授的无厘头也是讲究的,而其他则只是一个组成部分,难怪梁朝伟,李连杰会拍出《英雄》,在单一的商业模式下,电影会随着时间流逝,谁能成为经典,就会是最后的赢家,而如今好莱坞模式兴风作浪下,早已不需要去成为经典,武侠可以用电脑来做,演员可以用媒体去炒,盗版可以不管,票房照样来找,再烂的电影也能去冲击奥斯卡,即便只拿到一个视觉表现奖,也就当作一个代表中国的“国际导演”丰功伟绩了,无法再找到唐诗宋词的美韵,千古的编钟只能放在博物馆里,刘三姐的歌声已经远去,蝶衣的绝唱无人知晓,余下的是英雄+美女的套路,任是一个市井小人也比之有趣多横。
剧本丧失了起码的人格真实,而所具有的精神力量只是吹灰之力。
谁还去管中国文化弘扬不弘扬的,谁还为着艺术事业奔走呢?
从字典里面摘出“艺术”有几个意思1 表示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的社会意识形态2 指富有创造性的方式方法3 形状独特而美观的电影完全可以属于这三种范畴,它更可以结合音乐、美术、服饰、绘画等等为一体集中表现,剧本的取材更需要立足于现实才能超脱于现实,虚构才不会变成虚假。
因此正如我们需要《红楼梦》而又不能没有《金瓶梅》,我们只要3个小时的《指环王》而不需要破坏生态的《无极》...所以这些不可能成为经典,也许在多年以后,这些东西成了CG教学案例,或者成为MBA的营销课程,还是扔在垃圾堆里的废弃光碟...蹂躏,我们的神经和精神诈骗,我们的金钱和希望破坏,我们的追求和理想这个时代,将只能在历史里面轻描淡写,甚至不需要后人记住,即便经济发展的速度再快上几倍,即便明天我们就能去火星。
但是身为主体的人却失去了藏在本性中的激情,一味的追求自己的想法而后人格的内涵只能停留在这安逸的50年中,怎会出现拿着笔杆当匕首的鲁迅,或者腰系双斧的李逵,而那些把电影当作工作、人生的人,会被称为艺术工作者吗?
这样的艺术催生了无饰的人体,无声的音乐,白纸一张的图画,正在酝酿无字的书,无物的电影...两千多年的老庄也许会甘拜下风,弗洛伊德是否已经忏悔,为他们的理想?
还是追寻的意境,他们不知道是谁取消了这种限制,衍化为行为,抽象,复杂...没有人知道什么是艺术!
这一天叫后现代,他们的追求?
首先,豆瓣这部片子的内容简介确实有错误,难道就不能改改?
被同学拉去看的周二早场。
与自己一个人同样的时间去看《ICE AGE 2》不足十人的寥落观众相比。
人算不少了。
最佳的位置基本都坐了人。
看来帅哥果然是有号召力的。
至少对花痴小女生的吸引力是很大的。
客观来说。
帅哥云集。
养眼。
还有。
那个罗刹女的身材是真的很好。
小演员长的还真的有点像谢霆锋。
打斗场面非常好看。
从开场打到结束。
实在让人过足了瘾。
但这也是我认为它少儿不宜的原因。
虽然片子也许算不上血腥。
但还是可能吓着孩子。
更重要的是对没有判别力和理解能力的孩子来说,也许会给他崇尚暴力的错误导向。
所以,带孩子上电影院的爸爸妈妈们请慎重选择这部片子。
片长90分钟。
一分钟不多,一分钟不少。
对一部商业片而言,这实在是太重要的道德了。
看到报纸上面说有70%的观众愿意再次观看这部片子。
对于我这样挑剔的人来说,这实在是很奇怪的统计数据。
仅仅为了好看的武戏,就再忍受一次那些别扭的台词,毫无常识的BUG,和奇怪的情感流露?
整个观影过程,都跟旁边一个同样挑剔的家伙一起挑刺。
1虽然这是漫画风格强烈的电影。
可也犯不着让三个男的都长那么像吧?
2一个黑帮老大的女儿能够这里晃那里晃,认识这个人,那个人,并且随便留电话给陌生人?
3一个黑帮老大,可以连贴身保镖都不在身旁?
4每个人都像石头里蹦出来的,没有根基。
不知道他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会变成这样的人。
任务苍白。
于是那些煽情的台词都变得特别搞笑。
5情节非常简单单薄。
但是还是让人看不知道他想讲啥故事。
总结陈词:这是一部不需要带脑子观看的商业片。
还是很适合几个朋友一起看的。
如果你热爱感官刺激,对三位主角中的任何一位印象不错,那么去买票吧;如果你像我一样身边有好朋友想要去看,那么去吧,只是记得不要带脑子,如果你忍不住要带脑子的话,那就再带一个跟你一样挑剔的家伙,一起挑刺,一起发牢骚。
一年前,一部阴暗凌厉的《杀破狼》连公映的机会都没有,悄无声息进入内地DVD市场,却以酣畅淋漓的硬派动作风格,成为年度华语影坛的最大惊喜;一年后,同样叶伟信、甄子丹,号称“十年内无法超越的动作巨制”,《龙虎门》一刀未剪,在大屏幕上登堂亮相,一腔热血看了之后,才发现原来真正真正是场笑话,其幼稚的情节,肤浅的人物刻画,令人发指。
而今网络上正进行顾小白和甄子丹影迷的口水战。
我站在顾小白这边。
他是诚实人,看电影是看全部,不好就开骂,要骂就骂个痛快,而不是什么“文戏”、“武戏”分开来说的四平八稳君子做法。
事实上我看完《龙虎门》出场,第一个念头就是这片子多少有些失控,导演和动作导演的分工中,叶伟信显然没能够占据足够优势——看开场字幕就明白了,甄子丹是执行监制。
他再能打,也是一个走路横行的武夫。
就算“文戏”、“武戏”分开来说,“武戏”也就真的是满分吗?
不见得。
六场打斗下来,我只记住日本料理店一场(这场在还原漫画感方面,确是天才之作,虽然其本身的创意和运镜方式,还是和《骇客帝国》的尼奥单挑百名史密斯、《功夫》的周星驰大战斧头帮如出一辙),其余都觉得不过尔尔。
顾小白狂批甄子丹“就是要打得好看”这观点,其实是用心良苦的。
没有表演,没有故事,没有氛围,没有情感,没有想象力,甄式独门独家的技击术便独木难支,终究落得有形无神的下场。
有形无神,连供人宣泄的暴力快感都炮制不出来,遑论武之道、侠之义!
个个都是够拽够酷的POSE而已!
最后还是得恭喜一下,刚刚得知,《龙虎门》目前的香港票房已经击败迪斯尼的《魔怪屋》及华纳的《超人》,以5日705万元港币的成绩居榜首。
不过相关人员开瓶志庆的时候,千万记得陈凯歌的前车之鉴——既然一部《无极》可以在票房创纪录的同时,一举将陈大导演多年苦心经营,靠《黄土地》、《边走边唱》、《霸王别姬》等佳作积累起来的口碑和市场信任度全盘毁之,《龙虎门》票房大收的同时,也完全可能砍倒《杀破狼》好不容易树起来的大旗,让惨痛的报应落在下一部电影作品身上。
至少对我而言,叶伟信甄子丹这二人组合,已经失去公信力。
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资讯传媒在无意中主宰了我们判断、审视甚至是静心思考的能力。
还在几天前的农历七夕,鄙人也受了媒体的煽情狂轰,于是一个劲地和家里那口子叫上了劲,非要对方有点小表示来以示纪念这个浪漫的节日:“你就请我看场电影好吧,什么片子都无所谓。
”无奈他软硬不吃,只当我的提议是耳边风,气得我两个鼻孔直冒粗气。
没料到昨天晚上他竟然毫无征兆地提出要请我看电影:“周二半价多值啊,哪天不能看电影呢,以后咱要看就看半价场。
”又气又好笑的理由,不过后来细想一下,话糙理不糙,咱们过日子图的就是一个实际,何必跟风商家的把戏还为那些华而不实的挑唆与鼓动而窝里斗呢。
于是挑了一部时间合适而价格也比较合适的《龙虎门》。
在看这部电影以前恰好在某个网站上看到有关这部电影的种种针锋相对的批评与褒奖,说实话,我还是很烦这些影评的,所以我写的多半不能叫影评充其量只能算是观后感。
这些别人的经验之谈往往会先入为主占据你脑子里的某个一席之地,电影尚且没看,已经有很多信息等待着在即将播映的大屏幕上得到一一验证,这样的过程与其说毫无欣赏可言,更夸张点说就好比是在给死人验尸。
对不起《龙虎门》,我也是抱着来给你验尸的心态来看你的。
幸好电影一开场就是一通激烈的打打杀杀,画面很有漫画气质,近了看好似一副副独格的漫画篇章,而联起来就是一本酣畅淋漓的黄氏武林群侠传。
有一幕发生在日本料理店内的打斗,镜头从空中俯拍,三个房间上演着三幕不同的画面,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在不同的隔断里表现得相得益彰。
而镜头切换的律动感也很有动静,让人不禁在每一个停顿的间隙深深吸如一口气。
这算是为《龙虎门》说好话吗?
不是。
我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上说一些自己的看法,因为对于这样一部纯粹由漫画改编的电影来说,情节与意义能达到多少的高度实在是有些难为它,但是转换一种思路,如果单纯从动作片的角度去考量这样一部电影,它的打斗确实精彩,而画面也处理的很干净利落,功夫当道,就让斯文哪凉快哪去吧。
最后像奇侠的掺和者“黄玉郎”先生致敬,因为我压根没看到有你的正面特写,但你还是如此敬业地完成了这个不可思议的掺和之作,因为有你的漫画在先,所以龙虎门才得以打得如此痛快!
谢谢了。
1.龙虎门有三个男主,王小龙真子弹,王小虎蟹挺疯,石黑龙雨问了,最后王小龙对石黑龙,你也叫阿龙,要不改叫阿豹吧。
我不由大乐,龙虎豹阿。
同去的小妖mm也乐,我真想问她为啥乐,是否和我乐的一样。
2.看完后,waits遗憾的说,这片子小孩子看很喜欢。
我遥想当年少林寺让很多人跑去了河南,龙虎门会不会使一些小孩偷渡到香港。
转念一下,时代变了,谁还那样傻。
3.讲到王小龙离开了龙虎门,后来两兄弟在酒楼里交了一下手,我想,不错,兄弟相残才是战争。
最后发现,不仅没有相残,还没有合作。
不过两人有出前后对应的戏,王小龙面对王小虎冷酷地说,是不是应该我激动地抱着你喊弟弟,你激动地抱着我喊哥哥。
后来他激动地做了。
4.出现三次诺基亚广告,非常明显,且不必要。
可惜没有拖鞋产家做这广告,里面可有好几处可以做文章的地方啊。。
5.董洁在里面充当花瓶的角色,可惜怎么看,她离花瓶都还有好大的距离。
僵硬阿僵硬。
不过有一点,她冲向她爸的尸体的动作,很有上垒的味道,比较符合片中她垒球高手的身份。
6.关底Boss本是大有文章可做的角色,面具下如果出现一个大腕就挺好玩的,可是到死都没个露脸的机会。
应该向星战学习一下,最后关头火云邪神拿下面具说,王小龙,I'm Your Father。
这个角色唯一乐到我的地方是,他一运功,周围便震动,形成粒子波纹状,这时小妖插了句,阿,他好脏。。
我只说一句话,以一个去影院观看本片的人的身份:大家千万别去影院看,买DVD看看就好,去影院看不值!
希望能够就此挽救一些人...
我没看过同名漫画,也不知道电影和漫画有什么不同。
但就电影本身来讲,我看得很兴奋。
不管怎么样,电影始终表达出了一个单纯、美好又简单的漫画世界。
传达出的东西也是健康和积极的。
二次元的漫画世界就是这么简单又纯净,不会像现实世界那样复杂、肮脏和黑暗。
所以何必在意什么武戏100分,文戏0分呢?
这部作品陪伴着我走过了一段孤寂苦涩的岁月。
06年9月份,当时读高中,有一次学校放假,一个好朋友邀我去他家里玩,回家的路上,我们顺便在街上音像店里买了一些碟片带回家看。
当时买的是《龙虎门》和《宝贝计划》。
那时候还没有出正版影碟,所以我们就买了TS抢版,打算一赌为快。
晚上,吃完饭洗好澡之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看片了。
之前就对这片子有所耳闻,所以对此非常期待。
这一看,果真不负我们的期望!
打斗和场景,看得我们热血沸腾。
不住得惊叹欢呼,看得十分过瘾。
因为之前并没有看过太多动作片,所以这部片子在我心中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我完全被这片子给迷住了。
后来一次在网吧上网,看到已经出了高清版本,我又忍不住看了一遍,依然觉得很热血。
之后又一次假期,我骑车回自己家,途中又去了上次我们买碟的那家音像店,发现出了高清版VCD,顿时我就有一种想买下来的冲动。
问了下老板,说要5块钱,我就犹豫了。
因为我身上钱不多,那个时候我很节俭,从不舍得乱花钱,5块钱我都嫌太贵,舍不得买。
一路上,带着一种惆怅的心情回了家。
过了几个礼拜,又放假了。
我又经过那家店,忍不住又进了店里想看看还有没有那盘VCD,生怕它被别人买走了。
所幸还有很多摆在架子上,我狠下心,终于买了一套《龙虎门》VCD带回家。
那个时候家里很穷,爸爸有段时间没有工作,在家里待了半年多时间。
那段日子我过得很苦闷,家里根本没有积蓄,也没有收入来源。
我之所以还能读书全是因为后来过年的时候妈妈去娘家借钱才勉强支撑下去的,我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家里已经没有了积蓄。
看着爸爸天天在家,我很难过。
那时候只有我和爸爸在家,妈妈和哥哥在外面工作,姐姐在外面读书也很少回家,日子过得很孤单。
看碟的机器都是从隔壁大伯家里借过来的,这一借就借了好久。
从那以后,只要每次放假回家,我都会看几遍这片子,也只看这一部片子,因为没有别的可看,这成了我的精神精食。
为了打发那段苦闷的日子。
有时候我两天之内还会看好几次,以至于到后来我甚至能背诵出电影里每个人物说的每一句台词。
在那段孤寂的日子里,因为有它,我度过了那段无依无靠、苦闷的时光,这片子已经成了我那段日子中的一部分记忆,很难忘。
小龙告诉我要坚强 黑龙告诉我要谦虚 罗刹告诉我要执着 小灵告诉我要善良 小虎告诉我要无畏《龙虎门》告诉我,做人要正义!
有人说《龙虎门》没有《杀破狼》好看。
主要的意思,说龙虎门情节太烂,甚至有点狗屁不通的意思。
意思倒也没错,只是稍显得苛刻。
毕竟《龙虎门》跟《风云》一样,都改编自武侠漫画,也遗传了这类漫画的特点,情节弱于画面,简简单单痛快几分钟,书一扔该干啥干啥。
所以不能太把《龙虎门》情节的当回事,看看招数打得痛快,坏人死得很惨,快意恩仇,扬善惩恶的大主题不跑调就行。
但也正因如此,《龙虎门》情节的的败笔,不是什么人物形象苍白,穿牛仔紧身裤打架不合理之类,而是里面混乱的江湖恩怨原则。
一般说来,武侠世界的道德系统比较讲究“恩怨分明”。
比如马坤不是好东西,但王小龙依然对他忠诚,因为马坤对汪小龙有恩,王小龙也懂如何报恩。
所以,火云邪神拿妙丹救了王小龙,还提升了其几层功力,形同再造了王小龙的命和功,王小龙怎么还有脸去打?
打赢了也不好意思啊,竟然还打死了,这种大恩不报的行当,简直跟弑父差不多。
合理的安排,应该是王小龙大不了把邪神的功力给废了,留邪神留一条生路才对。
刚才看到有个同仁的评论,大致是对叶伟信导演画面和回忆的质疑,我便毫不客气地给了个无用的评价。
这位是否脑子进水不得而知,让我忍不住想对其人身攻击。
我的观点恰好相反,是对叶伟信导演的赞赏,在于他对画面的感觉和对故事的把握。
美国的动画改编电影大多取得不错的成绩,反观中国几乎没什么成功案例,当然,这和中国动画业的差强人意有相当大的关系,而香港电影走过辉煌之后逐步跌入低谷,鲜有佳作。
香港黄玉郎、马荣成的漫画作品在2000年后逐渐被改编不少,包括《风云》《中华英雄》等,都取得不错的成绩。
也算是为香港电影救市出了份力。
电话改编电影要考虑漫画的美感,往往会有夸张、虚幻的成份在里面,借助现在的电脑特技实现亦真亦幻的效果。
如果真的硬桥硬马,反而失去了原著的精髓。
另一个应该提一提的是甄子丹,在发扬功夫的电影中逐步开始有配角转换为绝对的主角,而且,他并不是只会打,文戏也非常不错,几乎没有穿凿造作的痕迹,《杀破狼》带来的惊喜继续延续。
有人提及是真功夫的复古真是莫名其妙,还拉出张彻、胡金铨、徐克等一干人等细述功夫片的足迹,这部作品仍是现代功夫片的范畴,丝毫无复古的意思,同样是打得酣畅淋漓带有夸张。
有点不解的是余文乐角色在片中作用不大,也许是因为电影时间的关系没有细作交待。
就爲了看肌肉。。。
其实漫画改编也可以不用把造型做得那么二。。
曾经那个年纪看刚刚好,现在再看,觉得他们太装了。漫画风格电影,也是难免。
2006.8.23/2019.9.25 22:33
摄影和美术不错,画面看起来有漫画电影的感觉啦,其他太差,所以看剧照就可以啦。
记得打的很好看~~
甄子丹风云再起的片子
打斗场面还行啊
看个热闹吧。不过不晓得为什么把余文乐弄得那么难看~
香港电影十部有九部烂,幸亏拍得够多,否则没法看
这样的动作片,我目前实在没有想看第二遍的冲动。
一页纸怎能详尽描述一段历史。如果没有特效,动作将更加生猛犀利。
真烂片,为了片中余文乐超越时代的杀马特造型加一星。
就冲着甄子丹动作戏看得
全让这帮拿样儿的演员给毁了
龙虎门放在无论哪个年代,都绝对是漫改电影动作设计数一数二的电影。电影对色彩光影的调度,川井宪次的配乐,再加上甄子丹的类实战+漫画夸张打斗的结合,使每一场打斗都能最大程度调动观众的情绪。料理店打斗是丹哥群戏中数一数二的,最大的缺点是BOSS战火云邪神面对王小龙竟然一招便宜都没占到,全程被暴打..未免过于惨淡。剧情是简单粗暴了一点,不过叶伟信在气氛调动上做得依旧很出色,这部电影算是有点生不逢时了。
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打没了…………………………………………………………………………
够滥的新作。不分晨昏,不分新旧,不分远近,不分古今,一顿胡砍滥杀,乌烟瘴气。表现什么?两个美女掺在其中,点缀什么?不伦不类,让人直懵灯。简直滥透啦!!!
一星给谢霆锋
时空错乱,造型古怪,情节平淡,台词羸弱,唯一可看的是甄子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