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来理一理,一共四个人经历了灵魂错位、时空穿越:Henry(Bud)-NASA, Joe(女主), Paul, Alina-俄罗斯/苏联。
他们都是/曾经是宇航员,都在外太空经历了意外,除了Henry,其他三个人都是在一个宇宙(记为A)里死了,在另一个宇宙(记为B)活了下来,A宇宙的灵魂穿越到了B宇宙。
除此之外,Alice也亲历两个宇宙,并且成功与另一个宇宙的自己建立了联系,并在镜子里看到了对方。
A、B宇宙里的设定差不多,但人物性格、人物设定(比如Joe在A宇宙不会弹钢琴,在B宇宙会)、人物关系略有不同(比如夫妻相爱程度),最大的区别在于冷原子实验,一个有,一个没有。
冷原子那个装置应该是两个宇宙沟通的媒介,幽灵卡带接近那个装置就能听清里面的内容,甚至可以与另一个宇宙进行对话。
Henry/Bud是唯一一个在两个宇宙同时存在的人物,能够相互影响,最后相互交换了。
Henry是诺奖得主,Bud好像是个entertainer,还杀了两个人,最后由Henry承担后果,也太惨了。
Bud最后把冷原子实验的装置毁掉了,我估计他是想一直留在B宇宙。
Joe被认为精神错乱,被送进精神病院接受电击治疗,看得可真揪心,楼上的惨叫也很吓人,不过最吓人的还要数Alina的另一个自己:那个苏联宇航员,和只有半边脸的Joe。
最后Joe应该是接受了自己留在B宇宙的事实,Alina开始向全世界征集去过外太空,回来之后经历创伤的故事,感觉有点突兀?
最后Paul和Joe貌似都在A宇宙复活了,原本期待一些疑问能够在第二季得到解答,现在看来是永远无法知道了。
看的时候还蛮多疑问的,写着写着发现好像又还好,也没有很复杂,故事还是挺精彩的。
在拍摄上,有点循环往复的感觉,一点一点在揭露究竟发生了什么。
科幻片吧,不觉得有惊悚,惊悚的部分也许是来自时空交错引起的恐惧引起的。
有人说思路象《彗星来的那一夜》,之前没看过,看完群星又看了一下,像的部分是类似“平行宇宙”、“错位时空”的概念,但逻辑和内核是不同的。
这部剧触动我的是一个人的一体两面:生与死、爱与怨、红与蓝……同时存在,当我们每次看向镜子的时候,镜子里的另一个我,也在看向我,那些藏匿于内心深处的,与现实,与现在的选择不同甚至截然相反的小小念头会不会存在,在多大的程度上存在,如果我们的行为选择了那个更小的声音,我们的人生会怎样……镜中的我,与镜外的我,无所谓真假对错,无所谓应该与不该,如果有那么一个世界,让我的另一面也可以肆意地挥洒,不受束缚,会不会,人生就无憾。
口碑还不错的科幻惊悚剧,有点像太空探险加量子纠缠下的《相对宇宙》,但后者更接近于谍战剧,而本剧还是聚焦于科幻多一些。
第一季内容整体上很能吸引观众,科幻设定也不错。
空间站中,女宇航员乔在一起太空撞击事件中死里逃生,事故发生时空间站正好在进行一个量子试验,而这个实验似乎开启女主死亡和活着的两个平行世界,或者说是一个事物同处两个地方的量子叠加。
剧集抽丝剥茧,一步步揭示真相但又对其中的细节有所保留,在第六、七集播出后,观众已经很清楚大概是怎么回事,但对其中有些情节内容还是混沌模糊,比如亨利和巴德为啥会互换、此前拉森科和雅尔、亨利和巴德的出现是否与量子试验有关,最后一集中在太空站里的女主是活着还是已死还是复活,坑还是留了一些。
第二季不知道会不会填坑或是开新坑,感觉对以后的剧集走向不要盲目乐观,还是要谨慎一点比较好,但愿制作方别搞“剧情不够,量子来凑”的那套把戏。
《群星》八集食完。
总体来说是好看的,就是最后有点意犹未尽,听说不会再有第二季更是叫人抓耳挠腮的。
没有看到女主回到原来的世界和自己真正的女儿团聚实在太糟心了,但在故事的现阶段又感觉是很现实且无可奈何的事。
事实上,包括女儿与负责人爱莲娜都已经相信了这个故事,大家只是劝女主与自己“事已至此,没有办法了”。
很显然编剧挖了不少坑有待日后来填,就是不知道未来还有没有这个希望了。
饰演乔和爱丽丝这对母女的两位演员演得都好好啊。
特别是这个小女孩,一个人演了两个自己,要相似还要有点区别,确实非常不容易。
我有一大半的感动都来自这对母女间的羁绊,可能因为自己也有一个女儿,特别能够理解这种无法守在自己心爱孩子身边的痛苦。
“孩子的味道”是真实存在的。
因为我也能清晰地辨认出女儿的气味,是让人安心且欢喜的感觉。
故事到此告了一个段落。
不过话说回来,不续写下去其实也能够接受吧。
因为关于一个粒子一个人可以同时出现在两个地方,或生或灭的中心思想已经揭晓了。
这个世界有太多太多我们无法解释的现象,在我看来,“量子纠缠”是科学,也是神学。
或许人与人最深刻的爱,思念与执念真的能够穿越时空,抵达彼此的身边。
转载引用请注明出处@女神的秋裤 Copyright欢迎关注公众号“影探”(ttyingtan)我非生非死,我悉知虚无。
讷视光心,空寂。
荒芜虚静之海。
——T.S.Eliot直达单集解析——【第八集大结局解析】:好一招借尸还魂【第七集解析】:镜中奇遇挂画解析-【小木屋挂画全图鉴解析】先看图
>>>>首先,什么是薛定谔的猫?
剧集的核心理论就是一个微观粒子,可以在同一时间,呈现不同的状态。
这里涉及了量子力学的概念。
不同于经典力学所描述的宏观规律。
在微观层面,当一颗粒子处于某一状态时,它的力学量不具有确定的值(测不准原理),而是有一系列的可能,每个可能都有一定概率出现。
爱因斯坦不相信概率的解释,才说出了那句著名的话“上帝不会玩骰子”。
剧集中提到。
在一个阈限空间(liminal space)里,它的状态既可以是黑的,也可以是白的,如同薛定谔的猫(见下文)。
直到观察者出现,这个粒子才确定一个形态。
剧集就是把这种微观理论,应用到了宏观事物上。
这里赘述下物理学上四大神兽之一的“薛定谔的猫”。
“薛定谔的猫”不是悖论,而是一个思想实验:封闭盒中放一猫,和一放射性铀矿石。
铀矿石在一小时内,有50%的概率发生一次α粒子的衰变事件。
盒中有一释放毒气的装置,与α粒子衰变事件联动。
若发生了α粒子衰变事件,装置会触发毒气装置释放出毒气,将猫毒死。
如果没有,猫就是活的。
根据经典物理学,猫的状态只有一个,观测者打开盒子就会知道。
但根据量子理论,打开盒子之前,猫处于生死叠加态——半死不活,又死又活。
生死叠加态的猫,让人们看到,微观的测不准原理,到宏观后变得滑稽可笑。
薛定谔提出这只神兽本意是想和爱因斯坦的骰子一样,质疑量子理论。
但后来却得到多宇宙的解释:没有衰变的世界,猫活着;衰变的世界,猫死了。
而且,这两个世界可以独立地演变。
第七集直接将“薛定谔的猫”搬上荧幕。
小木屋(阈限空间)就相当于一个封闭的盒子,在进入小木屋前都无法确认猫的状态,也无法确认小木屋所处的宇宙。
进入小木屋后,你就可以看到活着的猫,活着死去的猫。
两种状态的猫分别代表了两个不同的世界。
猫猫为量子力学付出太多,先是被薛定谔毒得半死不活,接着又在这里冻得半死不活。
这个理论具体应用到《群星》中,就是指两个世界。
一个是女主Jo活着的世界,一个是女主Jo死去的世界。
宏观上一个事件两种结果(女主生or死))可以对应2个世界。
那么两个事件(女主+黑人X生死)理论上对应4个世界:1.女主活✅+黑人活✅2.女主死❌+黑人活✅3.女主活✅+黑人死❌4.女主死❌+黑人死❌但第一季主线呈现的,是红蓝两个世界。
这里顺便提一下丹麦物理学家丹尼斯·波尔niels bohr回怼爱因斯坦的话:“爱因斯坦,用不着你告诉上帝该做啥”(Einstein, Stop telling God what to do)
>>>>什么是冷原子实验(CAL)?
剧中的“冷原子实验(Cold Atomic Laboratory)”是一项量子实验。
由亨利·卡德拉(剧中人物)发起。
主要是用来捕捉量子的叠加形态。
说人话。
利用CAL,可以看到一个事件的多个结果,即可以看到多个宇宙。
拿“薛定谔的猫”来说,如果我们所在的,是开盒后猫猫活着的世界。
那么,CAL可以看到另一个开盒后猫猫死去的世界。
具体到剧中,也就是活着的女主,通过CAL可以看到她死去的世界。
>>>>到底有几个宇宙?
——主线两个剧集中确实出现了2个以上的宇宙,但除主线红蓝两个宇宙外,其他都只出现在小木屋里(阈限空间),只是为了呈现阈限空间内的叠加态。
而主线红蓝宇宙则是一贯到底的。
为方便记忆和区分,用女主家中汽车的颜色来区分:红色世界(家里汽车是红色)蓝色世界(家里汽车是蓝色)*注,锚点是锚定一个世界的人物或物品。
能作为锚点的,必须是同一时间下物品和人物的区别,比如汽车颜色,钢琴有无。
而女主耳环,女儿情绪、发型、帽子等无法作为固定锚点,这些可能随时间发生变化。
比如因为不同场合,女主会戴不同耳环,蓝色世界女儿本来是单辫,但红色女主进入后就改梳了双辫。
省流易分辨版:红色世界的女儿Alice,戴的是红色帽子,家里红色汽车。
蓝色世界的女儿Alice,戴的事蓝色帽子,家里蓝色汽车。
戴雷锋帽的女主对于戴雷锋帽的Alice,两人喜欢爱好一样,出门就带雷锋帽,铁母女。
>>>>红色世界·没有冷原子·女主❌黑人✅红色世界,也是女主Jo原本的世界。
一个没有冷原子实验(CAL)的世界。
在这里。
女儿Alice扎双辫(空间站事件时可作锚点),会说瑞典语,会叫她“妈妈”。
她记得女儿的味道。
女主Jo是个三好女人,没出轨,爱老公,疼女儿。
开红色汽车,不会弹钢琴。
以上这些特点,都是确定红色女主身份的锚点。
通过这些锚点,就能确定这世界的颜色。
比如,家中有没有钢琴:
再比如。
红色世界,厨房橱柜上贴画有个小红人(杯子放右边),挂画有个红色半圆。
蓝色世界,橱柜上有个蓝色罩子(杯子放左边),挂画是蓝色的冰山。
再比如。
红色世界客厅中间挂的,是个裸女。
蓝色世界客厅画是个圆。
这也对应了,在后面出现的阈值空间里,女儿看到了母亲的葬礼。
对,红色世界里的女主,死了。
但记住,死的,是肉体。
>>>>太空站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灵魂穿越(魂穿)还是肉体穿越(肉穿)?
先说答案。
在太空站意外中,红色宇宙的女主Jo,意识穿越到了蓝色宇宙里。
很多人在这里非常迷惑,不怪你。
因为剧集刻意在红蓝两个世界中来回交叉剪辑,来混淆认知。
这是剪辑(蒙太奇)最鸡贼的地方。
而且非常连贯,不一帧一帧看,你都不会发现。
比如关键的一段:上一秒,iPad里女儿还是双辫(红色世界),黑人也没有做CAL(冷原子)实验。
下一秒,iPad里女儿就变成了单马尾(蓝色世界),黑人正做着CAL实验。
*同一时间和空间下女儿发型可作为锚点
直观一点,看这个动图,双辫马尾的切换无缝衔接。
故事不烧脑,就是专门把观众当怨种来坑。
这里有两个锚定物品——两个手表。
红色世界中,女主黑手表戴在右手,黑人戴一个白手表(第1集没有镜头,第6集有)。
没有CAL装置(记住,黑人手表不能和CAL共存)。
但一转眼,iPad里就变成了单马尾女儿。
女主手表戴在了左手,黑人则没有手表。
因为这是蓝色宇宙,女主Jo已经不是刚刚的Jo,黑人也不再是刚刚的黑人。
如果按照剧集给出的镜头,你会异常混乱。
只有当我们找到锚定物品,才能知道真正发生了什么。
红色世界(锚定-女儿双辫、女主右手戴表、黑人戴手表)接下来的故事,在第6集才呈现。
意外撞击后,女主砸在玻璃上。
鲜血、脑浆被真空吸出,一命呜呜。
楼主专门下载了4K DV HDR版,每集10G。
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些锚定物品——女主右手的手表,以及黑人的手表。
这是红色的世界。
一个女主深爱着丈夫和女儿的世界,一个没有冷原子(CAL)的世界。
用了剪辑障眼法的,还有太空站握手事件。
下面四面4张图里,前三个都是一致的:女主都是左手戴表,这是蓝色世界的锚点,有CAL,黑人死掉(无手表)。
但第4张图,却突然切的是红色宇宙的镜头(锚点-黑人活着,戴表),是活着的黑人握住死去的女主的镜头。
而非活着的女主,和活着的黑人真正握手。
太空站事件中,最重要的是。
红色世界里的女主只是肉体死了。
她的意识(思维)已经穿越到了有冷原子(CAL)的蓝色世界。
而此时的黑人,也发生了穿越,他不是原本没有做CAL实验的黑人。
而是上一秒刚在蓝色宇宙做CAL实验的黑人,意识(思维)穿越到了这个没有做CAL实验的,红色世界黑人身上。
所以,救女主的途中他就发现了不对(锚定-手表),大喊道:“冷原子实验室没了”。
以及在处理好女主之后,他还在真诚地发问:“你到底跑去哪里了?
”
红色世界,是个充满失败和悲伤的世界。
几十年前的阿波罗18号,失败了,因此这个世界里没有CAL。
审问人不再是女领导艾琳娜(雅儿),而是原本一直和女主通话的男性。
女主深爱着丈夫和女儿,死了,被留在了遥远的太空。
所以女儿会在后来心灰意冷,把兔子娃娃踩在水里。
所以,黑人回到地球后。
他一直在说机器不见了,也找不到亨利指挥官。
这里只有一个巴德·卡德拉的人。
葬礼上,阈限空间再次出现。
女儿看到了蓝色世界里活着的母亲。
她决定去妈妈的小木屋……
>>>>蓝色世界·有冷原子·女主✅黑人❌蓝色世界里,女主Jo家里的车是蓝色的,家里有钢琴。
女主和上司有外遇,和家人关系不好。
在空间站中,女主的锚点是左手戴表,黑人在做CAL实验,无手表。
事故撞击发生,女主被吸走的那一刻,也就是意识穿越的时刻。
红色宇宙中,女主下坠砸破头身亡,其实死去的是来自蓝色宇宙的女主的意识(灵魂)。
蓝色宇宙中,女主突然浮起,活了下来,做CAL的黑人死掉。
这时,浮起来的是蓝色宇宙中的女主的肉体,意识(灵魂)却已经是红色宇宙中的女主。
她们的意识在瞬间发生了交换。
蓝色帽子Alice来自蓝色宇宙,雷锋帽Alice来自红色宇宙
所以,在第一集中。
当地面人员告诉女主要找回CAL实验装置时。
她的第一句回答是“不知道”(Don't know it).而刚刚死去的那个黑人,是来自蓝色宇宙中的黑人肉体+红色世界意识(灵魂),他(红色世界意识)也不知道CAL。
在第七集中,女主Jo也再次确认。
在发生意外前,她对CAL毫无印象。
因为她的意识,来自红色世界。
所以,当她回到地球。
大家都怀疑她记忆出了问题,因为她的记忆,跟这个世界中图像记录的有很多不符。
比如她记得有警报声,其他同事却都表示没有听到。
所以。
当亨利亲自来感谢她时,女主表示了迟疑,她认不出这个亨利。
去天文台时,她也称记忆中的亨利和现在的亨利“判若两人”。
最后她直接表示对女领导艾琳娜、亨利和女儿都没有印象。
她本以为这些记忆的错乱是她神经或大脑出了问题。
直到她发现维生素B的问题。
这个世界的航天局(ESA),做了几十年冷原子实验的航天局,似乎在隐瞒某些真相。
最终,在沙雕上司自爆出轨的丑闻后,她不得不打晕丈夫。
带上单马尾女儿,带上那个扰乱她心智的CAL,奔向那个小木屋……
>>>>小木屋的挂画·受伤的天使+锅炉旁的恶魔详细分析见【小木屋挂画完全图鉴解析】小木屋的挂画一直都有两幅。
一副挂在正门对着的墙面,一副挂在右侧。
基本挂画有两幅,都是现实中的画作,作者都是芬兰象征主义画家Hugo Gerhard Simberg(1873-1917)。
第一幅叫做《受伤的天使》(The Wounded Angel,1903)。
画的是两个男孩用担架抬着一个受伤的天使走过草地。
这幅画是他的代表作,甚至被评为“芬兰国画”。
作者拒绝对这幅画作出解释,甚至未对画作命名(后人命名)
第二幅画叫做《烤锅旁的魔鬼》(The Devil by the Pot,1897)。
剧集中女儿把这幅画叫做“换生灵”(changeling)。
意思为“(故事中被仙女)偷换后留下的孩童”。
后面出现的第3、4副挂画,并非现实中的画作。
而是《受伤的天使》《锅炉旁的恶魔》主体窜改而成。
可以称为《受伤的恶魔》(抬魔鬼)和《锅炉旁的天使》。
单靠这4幅画作为锚点,就可以得出4个宇宙(现实中两幅,窜改的两幅,分别成对出现)。
①正天使·侧魔鬼(红色世界)②正魔鬼·侧天使(蓝色世界)③正抬魔鬼·侧锅炉旁的天使(+活狸猫,为①红色世界的镜中世界)④正锅炉旁的天使·侧抬魔鬼(+死狸猫,为②蓝色世界的镜中世界)注意:一、①③、②④分别互为镜中世界,挂画主体不变,背景互换。
二、③④为辅线宇宙,只在小木屋(阈限空间)里出现。
三、镜中世界以猫的死活好区分,猫活·红镜中,猫死·蓝镜中。
主线宇宙为两个分别为红色宇宙(女主Jo死亡,只有父女两人,汽车红色,无钢琴,无冷原子实验)和蓝色宇宙(女主Jo存活,出轨上司,汽车蓝色,有钢琴,有冷原子实验)。
易记版:红天使,蓝魔鬼(都是原版画作)。
第七集中,确认了另外两个世界:镜中世界。
第七集副标题是《Through the Looking Glass》,也就是“镜中奇遇”。
取自《爱丽丝镜中奇遇》(1871年,刘易斯·卡罗尔),是《爱丽丝梦游仙境》的姊妹篇(1865,Alice's Adventures in Wonderland)。
意味很明显,就是镜中的另一个世界(非镜像世界)。
蓝色帽子Alice进入的,是蓝色世界的镜中世界,因为通过挂画,可以看到另一面燃烧的小木屋(蓝色世界小木屋着火)。
这里正面挂的,是窜改出来的“锅炉旁的天使”,侧面是“受伤的恶魔”。
而且,还有只死去的狸花猫。
易记版:死狸猫-蓝镜中世界在这里,女主Jo找到了戴蓝色帽子的Alice(蓝色世界),并在镜子中看到了戴雷锋帽的Alice(红色世界)。
而对面雷锋帽Alice进入的(第二次),是红色世界的镜中世界。
正面,抬魔鬼,侧面,锅炉旁的天使,活狸猫,和上面的世界正好相反。
易记版:活狸猫-红镜中世界
>>>>辅线宇宙到底有多少个?
回答这个问题,其实没有意义。
如果你足够认真,你可以发现一些不属于红蓝宇宙的世界。
比如第六集中。
黑人导航上的时间和巴蒂的住址在右边上有细微差别,一个是60556,一个是60566。
显然这不是bug,而是刻意的交叉剪辑。
为了表现在不同宇宙中,其实发生着同样的事情。
>>>>太空苏联女尸是谁——艾琳娜第一集中就已经很明显。
当女主第一次清晰地表述出“我看到一具苏联女宇航员尸体时”。
镜头直接还给了艾琳娜,一脸惊慌失措,然后直接走开了。
第三集更是直接爆了出来。
在这个蓝色世界里,艾琳娜成功从太空返回地球。
最后一集,女主Jo直接看到了艾琳娜和她旁边的雅儿。
>>>>亨利(巴德)和艾琳娜(雅儿)1967年。
苏联女性宇航员艾琳娜(雅儿)升到外太空。
这时就有了两个世界:一个世界中(蓝色世界),艾琳娜成功返回地球。
另一个世界中(红色世界),艾琳娜逃生舱发生故障,她永远留在了太空围绕地球飘荡,也就是雅儿。
70年代的阿波罗18号项目。
也是有两个世界。
在一个世界中(红色世界),阿波罗18号失败,亨利(巴德)成为唯一幸存者,带着2具尸体回到了地球。
另一个世界中(蓝色世界),亨利(巴德)成功修复故障,带领队员平安返回,成为英雄。
但亨利和巴德发生了灵魂互换。
成功的巴德穿越到了失败的亨利的世界,酗酒颓废,成为一个糊涂鬼。
失败的亨利穿越到了成功的巴德的世界,平步青云,人生一帆风顺。
利和巴德的互穿,在第七集中得到了印证。
这也是为什么,巴德连第一只登上太空的狗的名字都记错了,而且他的书中出现了很多离谱的错误。
以及他后面说的,我的记忆里有很多空洞,非常不可靠。
所以在最后一集,巴德再次穿回自己的世界,通过磁带确认阿波罗18号成功了之后。
他就毁掉了CAL,因为他想永远留在这里。
亨利不是第一个穿越的,也不是最后一个。
许多从太空回来的宇航员都出现了“精神异常”的现象,并被安排服用锂-7。
其中,2004年一名加拿大宇航员从另一个世界穿越过来。
他的身份认知出现误差,甚至试图杀害前夫……
>>>>太空站撞击到底怎么回事?
女航天员尸体是红色世界里的雅儿,返航失败后在太空窒息而死。
随后干尸就一直在围绕地球漂浮,所以有漂浮轨迹。
所以红色世界会有警报。
干尸撞击红色世界太空站时,正好蓝色世界在做CAL实验,太空站相当于阈限空间。
尸体一穿二。
但在蓝色世界中,因为尸体是突然出现,所以没有响起警报。
所以后面蓝色世界调查时说没有苏联宇航员死亡,因为这个世界艾琳娜(雅儿)成功了。
>>>>谁按下了按钮救了女主和黑人?
目前第一集虽然没有完全填坑,但大概能猜出来是女主Jo。
女主Jo和尸体Jo一致发生着缓慢的互穿。
她的左眼逐渐接近尸体Jo的失明状态,甚至会出现整个人变成尸体颜色的情况:
到最后一集,女主做瞳孔测试。
左眼瞳孔正常反射,遇光缩小。
右眼则毫无反应。
这意味着,女主现在其实是半死状态,她已经和太空中Jo的尸体发生了一半的(至少一部分)置换。
这也意味着,太空中Jo的尸体,现在一半是活的。
最后一幕。
死去的Jo的尸体在太空站突然复苏,一把抓住了iPad。
要知道,这个iPad来自蓝色世界,是活着的Jo,逃生前为避免自己无法生还二录下的遗言。
而尸体Jo是在红色世界。
她怎么能拿到另一个世界里的iPad。
很明显:1.CAL六秒钟的实验改变了太多,太空站成为一个天然的阈限空间,就像小木屋一样。
这里链接了红蓝世界,或许更多的世界。
所以尸体Jo才能拿到iPad。
2.死去的Jo也借尸还魂了。
活着的Jo一直眼疼,直到最后左眼连瞳孔反射都没有了。
说明两个Jo一直在交换,就像亨利和巴德一样。
活着的Jo的部分意识,已经穿越到了尸体Jo这里。
而活着的Jo一部分是死的。
这一点在前面,其实就有铺垫。
Alice的好友温蒂说:“半生半死总好过死透了,也许有些人能够同时活着和死去”。
这里说的就是Jo,两个Jo都是半生半死的状态,同时活着和死去,就像“薛定谔的猫”。
也就是第八集所引用的TSEliot的诗:我非生非死。
>>>>从两个宇宙延伸到无限有些人一直坚持有4个女儿,直到最后一集,Alice再次用录音机通话时,才给他们锤死。
1.录音机在第七集烧毁了一个,现在还够4个女儿用吗?
2.颜色已经挑明对应很明显——蓝色沙发,女儿蓝色毛衣,对应蓝色世界。
红色沙发,女儿红色毛衣,对应的是红色世界。
3.女儿的发型衣服在这里不能作为固定锚点,因为这段剪辑明显表达了时间变换,角色的发型衣物都会随时间发生变化。
4.两个Alice都换了毛衣。
5.一定要看连贯性变化。
蓝色Alice单辫没有变化,毛衣从单色换成了三色。
只是毛衣颜色发生了变化,但仔细看的话,你会发现她房间没有发生变化(比如衣柜下方挂的小包)。
6.红色世界Alice单辫再次换成她习惯的双辫,毛衣从单色也换成三色。
7.两个Alice的三色毛衣,一个是竖条分色(蓝色世界),一个是横向分色(红色世界)。
8.三色毛衣颜色是红蓝+白,对应着红蓝两个宇宙,外加一个小木屋叠加态。
如果你现在能够厘清红蓝两个宇宙的区别,以及一致性。
那么我将告诉你。
红、蓝宇宙只是最简单直观的两个宏观单位。
其实宇宙真正的个数,不是两个,也不是四个,而是无限个!
先从微观说起。
单纯一个粒子,就可以有黑红,两种状态,也就有黑、白两种宇宙状态。
那么,质子由多少个粒子组成呢?
而宇宙的状态将会是加倍的存在。
那么,宏观上。
一个人,又有多少个质子组成呢?
一个宇宙,又有多少个人,多少个星球,多少个星系组成呢?
那么我们的宇宙可能有多少种状态呢?
答案只有∞小木屋是一个天然的阈限空间,就像“薛定谔的猫”中封闭的盒子。
进入小木屋,相当于打开盒子,就能看到猫的一种状态。
猫的两种状态对应了两个宇宙。
那么小木屋中的物品状态,就对应了多种宇宙。
如果按装状态来算,2种花色(狸花、奶牛)X2种状态(生死),就4种状态。
也就是4个宇宙。
如果再算上女主和黑人的生死,车辆的颜色,就有2X2X2X2=16种。
如果再算上挂画的位置,镜像的差异,等等差别,宇宙数量将以倍数增加。
最终宇宙的数量将是无限。
小木屋是这些无限宇宙叠加的奇点。
虽然在小木屋中出现了多种状态的世界,但也仅存于小木屋之内,更找不到其对应的人物状态。
数这些变幻无穷的宇宙没有任何意义。
如果真的呈现这些宇宙。
那么。
你会发现,那一夜,在小木屋里,应该挤满了无数个Jo和无数个Alice,小木屋早被挤爆了。
为什么主线只呈现两个呢?
因为剧集探讨的,就是一个粒子黑白两种状态,对应到女主,就是女主生or死的两种情况。
即便要表现更多世界。
那么也应该是正好对称的世界,比如女主活+狸猫死VS女主死+狸猫活。
不管披了多少科幻的壳子,也不管多少个宇宙,不管应用了多少量子理论。
《群星》的内核讲其实非常简单,就是述母女至爱的故事。
母亲只想回到女儿身边,女儿只想找到妈妈。
在无穷的宇宙中,这个故事都一模一样。
最直观的,是第一集中欺骗性极高的剪辑。
但,这并不是刻意的“欺骗”,而是真正的在展现“无穷”的连贯。
仅用红蓝的拼接,展现无穷的合成。
看似简单的一个镜头,一个动作,可能是无数宇宙万分之一秒的镜头组合而成。
女主外观看着一样,A宇宙她可能掉了个上牙,B宇宙她可能掉了个下牙,C宇宙她可能多了1根白发,D宇宙可能多了3根白发……但这所有的宇宙中的女主,在宏观上,都在做着同一个动作,说着同一个字。
剧集里你看到的,只是红、蓝宇宙的无缝衔接。
实际上,哪怕万分之一秒的动作,都有无穷无尽的宇宙的可能。
这便大概就是《群星》的精髓。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你做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口呼吸,都可能是无数宇宙,无穷粒子,在宏观上统一的表达。
而更加让人细思极恐的,是这个理论放到现实里:我们所处的世界,可能无时不刻都在发生着变化,甚至发生着穿越。
我们所处的宇宙,可能是不断坍塌、分裂和叠加的动态宇宙。
这一秒的宇宙,虽然外观形态没有什么变化,但其实已经不是上一秒的宇宙。
你眼前熟悉的那个人,可能来自另一个宇宙。
这也能从科幻的角度,解释有些人觉得自己记忆跟现实有错乱冲突感,而经历的曼德拉效应和既视感(Déjà vu,或称海马效应)。
因为我们的每一秒,都在坍塌,都在分裂,都在叠加,都在变化。
每一秒,都是无穷……>>>>关于结局——用来支撑我的断垣残壁那些片段第八集副标题是“These Fragments I Have Shored Against My Ruin”。
取自T.S.艾略特1922年发表的长诗《荒原》(The Waste Land)。
可以理解为“用来支撑我的断垣残壁那些片段”,或者指那些支持着自己免于毁灭的零星片段。
应用到这一集,指的是女主的妥协。
她在原来宇宙的存在、她和丈夫的恩爱、和女儿Alice的血亲,只能成为“零星的记忆片段”,用来支撑着她,在这个陌生又似乎熟悉的宇宙中,继续生活下去。
女主Jo和女领导艾琳娜原本立场对立,最后却都转换到了对方的立场。
Jo原本相信另一个世界,她试图回到原来的世界,和女儿家人团聚。
但艾莉娜告诉她,已经发生的事实,无法改变。
继续无畏的挣扎,只会继续折磨自己。
不如接受现实,好好活着。
艾莉娜原本就认为去过太空的人,都会“得病”,只要吃药治疗就会好。
但Jo所表现出的能力,让她渐渐相信了另一个世界的存在。
最终。
Jo决定妥协,放弃对另一个世界的执念。
她对于原本红色世界的记忆,对于在阈限空间中和亲女儿的重逢,只能变成脑海中“零星的碎片”(fragment),支撑她在这个陌生又熟悉的宇宙中继续生活下去。
艾莉娜决定探索真相,她不想再用“疯狂”来掩盖一个又一个事实。
太空有问题,很多宇航员都有问题,我们的世界有问题,我们不能逃避。
另一边,红色宇宙里双辫子的Alice也懂事的让人心疼。
那是自己的亲妈妈,但她去了另一个宇宙,去爱另一个Alice了。
虽然自己是痛苦的,但另一个Alice是幸运的。
她勇敢地接受了现实,比许多成年人都要勇敢。
在蓝色世界。
一个女儿需要母亲,一个母亲需要女儿。
虽然她们来自不同的世界,但在不同的世界里,她们都是母女。
这就是《群星》的内核,披着硬核的科幻外壳,讲述的是一个柔软内核。
过去发生的一切都无法改变,预期纠结过去,不如好好生活。
另一个宇宙代表着过去,那个过去也许很和谐,很美好。
蓝色宇宙代表当下,也许一地鸡毛,但你还有家人,有丈夫和孩子。
为什么非要无视眼前的家人,去死磕遥不可及又无法改变的过去呢?
晚安。
2024.3.15/凌晨3:49(3.27日更新)女神的秋裤/青岛微信群“电影情报局”持续呼唤你,最新电影资讯、你不知道的幕后故事、猜图游戏,畅撩电影和人森,组团看电影,一起来。
目前新群“泽维尔天才学院”还有空位!
请扫码入群(为防止广告党等闲杂人等入群,此为预备群)。
若无法扫码入群,请加秋裤微信moviekit拉你入群。
加群务必记住暗号哦“我们为什么跌倒”——《蝙蝠侠:侠影之谜》你可以错过爱你的人,但不要错过和你一样爱电影的人。
简直哪哪都是,跟蟑螂似的。
眼不见为净,可这怎么躲,不看小红书不玩微博还不行,看个电影想评分还天天能被这些玩意围住。
真的是被恶心到了,求求豆瓣出一个女性专版吧,专门让它们尽情打拳,跟正常人分割一下好不好。
真希望女拳敢把自己是拳的事写在微信签名里,别总在没人认识的地方撒疯,谢谢你们了
我懂了,这部剧其实是将“观察者效应”“波粒二象性”“量子纠缠”拍出来给你看了。
.难怪都说科学的终点就是神学,有些东西即便是用量子力学的理论来解释,说出来都跟玄学一样。
.高中时代很迷恋这些,现在基本都忘得差不多了。
但我一直觉得人这种生物即便死去了也不会真正消亡,或许就是以波的形式存在于这个宇宙中。
.一边这么想,一边又觉得很可笑。
说到底还是对活着这件事执念太深了,才会抱有这样的期待。
.天晓得是怎么回事呢?
以当下科学发展的速度,终我一生都不可能知道真相吧。
亦有可能,根本就没有真相,也无需真相。
.存在本身就是一种虚妄。
但既然已经存在了,就享受当下吧。
.我在,万物皆在。
首先,我想说的是,这部剧其实挺好看的。
精神分裂的典型症状被冠上了最流行的理论物理名词—量子纠缠。
同时,故事主线是爱。
剧情发展是悬疑。
真的很能拍,虽然部分画面剪辑有点混乱,也和想要表现的量子纠缠所要呈现的效果有点距离,但是,也足够了。
这个世界有太多未解之谜,甚至我们对自己有时候也不甚了解,不去说精神分裂症患者,其实每一个正常人都会有恍惚的瞬间,思维跳脱的时刻,会在睡梦中遇到已故之人,会在某一个情景中感到一种莫名的熟悉感,仿佛曾经经历过。
我们会理解成触碰了深层的自我意识,但是,量子纠缠理论最浅显的表述其实也很符合。
量子在同一个时间会出现的不同的地方,在某一个临界点,它们以非生非死的状态呈现,它们不再是非黑即白,除非观察者出现,才知它们是生还是死。
女主在有红色家庭车的A世界里已经死了,在有蓝色家庭车的B世界里还活着,但是在阈值内,比如森林小屋中,她同时存在。
她能被A世界的人看到,这个时候,A世界那个人会认为自己得了幻想症或看到了鬼。
第一集的时候,在外太空,女主和A世界女儿通话的时候,事故发生,她死了,但同时,B世界的女主也在和女儿通话,那一瞬间,在外太空阈值中,死去的A女的灵魂发生了空间穿越,转移到了另一个空间的B女。
所以,回归地球的女主,躯体属于B空间,记忆却是A空间的,理所当然,她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神经病。
在B世界,她确实就是,因为她所有的记忆都是A世界的,她的言语,她的习惯,她的一切,和周围每一个人都不一样,一个人怎能敌的过所有人。
她固执的不肯面对,那么即使她曾经不是精神病,以后肯定也会是。
最后,帮她走出绝境的是另一个和她同样遭遇的女宇航员,还有她的“女儿”,一个也在寻找妈妈的女孩子,她拥有了只有躯体的妈妈,她们都表达同一种意思,事情已经发生,不可能再逆转,但是生活还要继续,所以,吃药,和现在的世界和解,好好生活。
小女孩真的特别聪明,而且理智。
她知道自己真正的妈妈已经没有了,但是她还心疼这个来自A世界的妈妈,害怕她迷失,尽力抓住她,说服她一起开始新的生活。
看完突然好心疼那些精神病人,她(他)们或许真的只是不小心来错了世界。
本剧中的男人智商集体被女生碾压。
前三集:看了个开头基本奠定全剧走科幻惊悚风格,这类剧集最怕的就是故弄玄虚之后来个烂尾,看了三集有点隐忧。
看似节奏很快,剧情进展很紧张,但是实则前三集给出的信息量很少,尤其是前两集,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女主角的脱困上面,看得蛮紧张的,但是回想一下,里面有很多惊悚的情节没有多大的意义,不知道后面会不会重新揭晓。
第三集给出的信息量就是女主角是另一个世界的她,通过那个实验来到现在的时空,原来时空的她不爱丈夫,二人感情已经破裂,并且似乎有意于男同事,但是现在回来的这个还爱着丈夫,并且抵触男同事的接触。
和那个老宇航员一样,老宇航员也是另一个时空的人。
到此为止,没有其他很多的信息,也可能是有遗漏,有待观望。
其次有不少外行人都看出来的细节漏洞,不知道是不是剧集的安排,女主角下飞船的面色太健康了,还带着妆,并且居然带了一个耳钉???一个宇航员带了一个耳钉?但是不得不说,这部剧的质感非常好,苹果的科幻剧大场面毫不逊色于某些科幻电影。
开头的太空舱以及后来的脱困戏很真实,质感挽救了剧情的拖沓。
ps:女主角长得像凯特.温斯莱特。
看完了,太割裂了,看完前后不用猜就肯定有两个导演,剧本应该也是边拍边写的,前面的5集看上去像是个男导演拍的,专注于大场面的呈现,漫长而沉闷。
前两集简直就是一个太空恐怖片,没有任何剧情,一看男导演,拍了《帝国的毁灭》。
后面几集像女导演拍的,西部世界,权游都是非常注重剧情的剧集。
后面几集对女主角的选择的讨论其实非常有意思,但是没有给出更深刻的讨论,太遗憾太遗憾了,本来可以成为月球+彗星来的那一夜的档次,结果现在就是悬疑不悬疑,恐怖不恐怖。
最后女主角面临的选择就很像《楚门的世界》里的变体,但是更加难以抉择。
非常值得深思,但是母女两个人的煽情戏码太多了,起码删掉一半感情戏,再把前五集压缩成2-3集,重心放在后面对伦理的讨论,肯定比现在更有意思。
优点:1.质感绝对足够,太空舱里的环境气氛渲染得太好了,就是过于冗长。
不可名状的,未知的恐惧,极具张力。
2.里面的演员演技都很好,尤其是女主角的坚韧和强大的气场,秒杀那些比她高出半个头的男人。
3.8集追下来,剧情虽然抱憾,但是也很流畅,叙事拖沓但后期有跟上。
缺点:1.剧情其实不算糟糕,但无法跻身上流,前后风格过于割裂,前面花了好几集的铺垫的谜底不就是个平行世界,互换身份的事情吗?
把它说上天了还不是就那样。
后面对人物行为的探讨有意思,但是不够深入,不算烂尾,就是没讲明白。
这种剧完全没必要开拓第二季的,8集的体量足够讲一个精彩深刻的故事,可惜苹果太壕了,制作这么好的剧集用来试试水。
2.有好几处细节出现漏洞,比如说把女儿带上船的那里,女主角过于自然了,过于想当然了,毫不犹豫地就把女儿也带上船了,真的不怕出事吗?
三星太少,四星太多。
三星半
目前四集《群星》看下来,能肯定这是一部非常优秀的美剧,以太空惊悚和精神惊悚作为映衬,以女主、女主的女儿、老科学家Henry Codera等人的本世界和次世界(所谓的平行世界)偶发穿越作为底色,用悬疑剧的框架叙述这个故事。
我曾看完过《危机边缘》,所以对平行世界有一定的理解和熟悉。
再看《群星》的时候,那种熟悉感就又回来了。
比如在CAL做实验时,科学家们说那个物质处在“不可能存在的状态”,因为人们的固有认知就是本世界唯一。
直到它一分为二——这里应该是在本世界打开了平行世界的入口,所以女主在第一集中会听到有声音,甚至是回地球的最后时刻,那个配合自己启动设备的人其实就是平行世界的自己。
得出结论:在那个世界的女主是受重伤的人,已经无法返回地球。
所以她的队友都回来了,包括在本世界死去的Paul。
故事开篇,以倒叙描述A女主带着B女儿去找A女儿(属于自己的女儿,而不是平行世界的女儿)此处可知女主已经了解透彻了平行世界的事及其影响,不过具体是怎么发展到这一步的还要看后面几集解释。
前四集中,女儿也受了影响,她和女主一样能闪回看到平行世界:刚接回女主时在直升机上有一瞬间只剩她一个人;她的朋友B.Wendy踩兔子玩偶;在家看到自家在举行B女主的葬礼等等。
至于指挥官Henry,他作为研究该物质的主科学家,看到了物质的一分为二(可以把这个物质看成打开平行世界的钥匙)除此之外甚至还有影响时间的能力:在过去他登月时就产生了影响(一个他登月了,另一个他则没有),而当时是不可能研究这个物质的,也有可能是现在研究这物质对他产生了思维认知逻辑影响。
在剧中他和A女儿的对话其实就是本剧的底层逻辑:从微观的角度看一个原子,会在一个时间内存在黑原子和白原子等等。
(这里看原片)不仅符合了该物质的分裂,也佐证了平行世界的存在。
到此大概梳理梳理。
这部剧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特效的制作,故事逻辑的架构,导演镜头的设计拍摄,演员的表演功底全部都是顶流的。
(提一嘴,导演还拍过非常多很优秀的剧,比如西部世界等)所以剧的质量是有保障的,不会踩坑。
期待后面4集!
后半部有点迷糊,又是我不太感冒的家庭情感线,所以看得不是很入戏
第一集+1星,第三集弃,真的很反感这种靠剪辑故意让你乱的拍摄手法
砍了就一下没兴趣了
刚追完第七集,单这集氛围渲染得太好了,有科幻有泪点!同一个孩子,她发生改变了我们还爱她吗?答案是确定的!只不过剧集用量子叠加态表现出来了。现实中这样的事情太多了。苹果的剧集越来越有深度了,希望保持不要烂尾了。
女主的二胎就等于《暗黑》里那个两个世界的结晶,两个女儿处理情感问题和敏锐度都要强过自己的父母。和《彗星来的那一夜》内核一样,只不过中后段有些拖沓,第二季如果能有更大的视野会更好。
一旦知道设定,剧情就变得无聊的电视剧,被砍也不冤枉
I remember what my thoughts were when I was first learning this at Atomic physics class, I really agree with Einstein, God does not play dice. But now that I see how crazy the world actually is, I'd say God probably owns the fucking casino.
没啥新鲜感了,人类在创意上已经没啥新花样了。
不停做事才能抵抗虚无
只谈感情的交换余生是吧,不过这影评怎么又你妈扯上男女了???能不能不你妈了个b动不动女性男性的??当个人行不行?犯什么贱啊?
前面我觉得很好,从女主在太空-发生意外-回到地球-开始出现怪事,节奏完美,悬疑强的一米,惊悚的气氛无所不在。但是当一切开始走向解释,美剧的俗套无聊又开始了,挖的坑填不满,填不满再继续挖新坑,坑叠着坑然后给你留一个无限眼球的结局,猜有没有第二季来圆坑。。。老套路老没劲了。
这部剧亮点就是在烧脑和大众娱乐之间找到平衡,前半段太空的恐怖片氛围,后半段借由量子叠加理论带来的科幻悬疑,俩部分完成度都很高。前半段可能一头雾水,后半段不同时空互相交织,抽丝剥茧补完前面的伏笔,不把观众当傻子的剧情真的看起来很爽。所以千万不要被剧透或者看剧情讲解,你会丢失这部剧最完美的体验。#Apple TV
憋了那么久以为要放个大屁,结果屁都没有
有些设定很有新意,但整体节奏太慢,如果砍掉一部分乏味的家庭戏份会好一些~
好蠢 好生气
3/10一刷,2024.4.9。节奏差,几条线的转换设计杂乱无章,太空科幻题材惊悚悬疑的第一集人物人物没立起来,故事故事没讲清楚。很多元素和形式重复出现使用非常刻意。一集弃。
高开低走,故弄玄虚这方面还得是老美,遇事不决量子力学
虽然当下简中互联网不遗余力的要打倒太平洋彼岸的一切,但就艺术自信和脑洞开掘和电影工业这条连贯而厚积的脉络,恐怕喊口号只是自欺自愚,还是要戒骄戒躁奋起直追啊——这部科幻惊悚剧,只围绕一个耳熟能详的“量子纠缠”的点子,就完善出如此草蛇灰线又曲折离奇的剧本,把一个“平时时空”的高概念解构的惊心动魄,配合演员精彩的演技、摄影完美的运镜和导演一流的调度,打造出娓娓道来的求知感和沉浸感,连续8小时几乎无尿点,生动诠释了科幻片远不是只比CG技术和置景成本的力大砖飞,敢于想象和发散思维才是永远的核心——不然为什么概念都写在课本里,却总是被别人推陈出新呢?
前几集太空的恐怖感结束后剧集就开始往《暗黑》那个神棍方向发展了,纠缠的太多其实就没意义了,尤其第二季被砍了,这个大坑让看过的人多添堵啊。
前些天刚在小破站看过讲“苏联女航天员”事件的,没想到这里就看到了。看了前3集,制作精良质感不错,现在悬疑剧为了高级感不仅要跳时间还要跳空间,3集完了还一头雾水。前几天真探4大结局刚吃了一坨,希望这部能给净化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