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尔菲雷诺之战
La Bataille de Solférino,错在腾鸡普选时(港),恐慌年代(台),Age of Panic
导演:茹斯汀·特里耶
主演:利蒂希亚·多施,樊尚·马凯涅,亚瑟·哈拉里,维吉勒·韦尼耶,艾米莉·布里沙文,奥雷利昂·贝朗热,Marc-Antoine Vaugeois,珍妮·阿拉-贝朗格,丽芙·哈拉里,Vatsana S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2013
简介:去年法国大选很热烘,社会党奥朗德惊险击败萨尔科齐;对于忙于走街采访的新闻报导员Laetitia来说,普选星期天更是惊心动魄。为了阻止偏执前夫Vincent接近女儿,出动楼下大只男也只是阻得一时,她做了一个「死得人」的决定,要胆小如鼠的男褓母带两个还在押尿片的婴孩到千人造势现场,张力来自燥底和腾鸡的角色,街头事态随..详细 >
法國的太法國的。L’angoisse maxi. 又哭又笑,大哭大笑⋯⋯現代生活,太慘了
又一个(或曰早就开始的)理性+努力+自强+不完美的真女性VS废柴艺术家+心理危机男性的组合。女性社会性别与性别政治故事中还内置着选举时期的左右色彩。强纪实风格,简洁,自然,节奏紧促且有张力。
好久没看这种说不上来好坏的片了,但好像特里耶就是这种风格,另外真的好吵
相当“聒躁”的片子,小孩子哭了三分之一场,政治选举游行了三分之一场,前任夫妻吵了三分之一场。将家庭生活与政治选举平行剪辑,是顶层设计与最小单位之间的碰撞,选民与父母都从个人出发,沟通失效的情况下露出了自己最丑恶的一面。特里耶的第一部剧情长片,已经尝试将家庭问题、女性困境融入到社会生活,纪录片➕情节剧的模式增强了代入感,无奈这些情绪来的快,走的也突然。
3.5
很精彩的切入点,在家庭闹剧和政治狂热之间巧妙地建立起关联性,街头的骚动、孩子的哭闹和客厅里的争吵一起让整个片子的讽刺意味拉满。
7.3分 非常聒噪的夫妻档撕逼片。不得不说特里叶的电影主题、人设实在单调,元素也颇多重复。中产阶级的家庭危机和存在危机。处女作是粗糙而极具感染力的;到《西比勒》沦落为一味的掉书袋,并设置繁复败兴的叙事结构;今年在《坠落的审判》里终于给出了集大成的杰作。那之后总该求新求变了吧? 本片中,大选部分的调度很别出心裁,利用全景俯拍镜头,巧妙地躲避了过剩的戏剧性。后半段大篇幅的吵架+手持镜头,的确看得过瘾,却称不上精巧。
家庭纠纷和选举背景的互文可太聪明了,看主角一天要应付这么多事这么多人可累死我了。
法国艺术中心和hy
73/100 导演一直利用各种条件制造焦虑的气氛,婴儿的哭声、吵架的声音、广场恐惧症…但是在充斥着焦虑的环境内,却又不经意的冒出缓解焦虑的神来之笔,让我很享受。
Justine的电影标配:律师 狗 单身带孩子的母亲和一个大俯拍镜头 / 前夫和律师这对组合真的不是极乐迪斯科吗!!!!/ 她电影里的女性都在狠狠搞事业 顺便收获真的爱情 当然男性也拥有了软弱的权利 / bgm不错
2024/04/13 法文中心一般般吧,对比《坠落的审判》,换汤不换药。看着女主忙得陀螺转,小孩又一直尖叫着哭,烦都烦死了,后排还有男观众一直在那笑,可能没有同情心,看别人焦头烂额像在看猴吧。女主就应该直接把孩子甩给前夫,他表现得那么“爱孩子”,错过规定/约定时间、孩子熟睡了也要和女主battle,二对一不断打断女主说话,非得看一眼孩子,那直接他来养他来带好了。映后提问还有男观众在那发癫打拳,污名化、泼脏水、挑起对立,样样都是把好手。
B+/ 完全能抵制住类比与隐喻的诱惑,从而在极其现实的可感的强度中牵引出不同的叙述丝线。破碎的婚姻家庭故事嵌入选举时局,或是人物在人流中被推搡着前行或是奋力挣脱着逆行,都堪称清晰地纠缠于同一平面,都共享着鲜活的联结。以及,原来特里叶片子里的狗狗和小朋友一直都演技这么好呢……
节奏精准
装逼感太重
“你背负着社会的期望,所以在面对生活时没有了想象力,但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想象力,成功与否无所谓。”云里雾里,掷地有声。
观影体验多样!情绪上被拿捏了!
+
7.7 第一次感受到法语像意大利语那般聒噪,人群中的争吵很有趣,感觉还不够,应该更多,相比之下,室内那场吵架戏显得太降温了
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