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婚姻、爱情、性,这三者有时候是分离的,在一个异性身上如果不能同时拥有这三者时,也应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把握好自己在对方心中的位置,否者会自寻烦恼。
建筑师的妻子缺少渴望的爱情,所以才会有同性恋,患抑郁,最后离婚了。
情人A是白玫瑰(红裙女),能接受认可目前状态,所以她还时出现在建筑师身边。
情人B(眼镜女)是红玫瑰,建筑师只把她当成粉丝,只有性,当情人B离婚后想探及建筑师的婚姻时,她出局了,
先说整体感受,慢慢的节奏,是我喜欢的调调,看完后久久沉醉于景色和建筑的美丽,剧中男主的设计也正好是我喜欢的风格。
这部剧对细部的刻画是很精细的,从每个人的小眼神,小动作或者一句话都可以让观众更了解角色,使得角色更立体,还传达出一些没有明显描写的剧情。
比如影片中一次男主和妻子一起在家做饭,妻子在布置餐桌,男主指出她桌布的颜色和餐具不搭,要换一个颜色。
从这一处可以看出作为设计师的男主和他的妻子是存在差距的,也难免他会被更美丽自信的女人吸引。
作为一个偏传统的我,虽然对影片中所描写的二夜情,出轨等等没有很赞同,但我觉得这也是很平常而且可以理解的事,谁也不是圣人,谁都有想要激情的时候,但在于事后如何处理。
事后男主并没有因为出轨的对象而离开妻子(虽然最后也离婚了,但是是在妻子的病痊愈并在双方坦诚相对后才离的婚),说明他良心未泯,还是一个不错的人。
也许是因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和男主相似,所以更能理解男主的历程和他工作的野心。
我对剧中人物的行为的评价没有好坏,但是从情节发展,描写手法 以及影片的画面效果以及剧中优秀的建筑设计来看是一部值得推荐的剧,特别是喜欢文艺调调的人。
(PS:真的是太羡慕男主好看的家和到处运动的生活方式)
剧情简介非常的不到位,被删的画面确是封面。
整部影片拍的很流畅,虽平实但却不无聊。
几段感情的代入就像天气变换让剧情更加饱满,男主有着光鲜的工作,令人羡慕的社交圈子,难得的是他很洒脱,就算知道自己的妻子是拉拉,自己和有妇之夫也出轨,却也没有显露出狰狞。
有的时候道德标准如果无法让人幸福,在让大家幸福的幸福的原则下为什么不能打破。
喜欢洒脱的人,就算分手也能成为彼此依靠的朋友。
不知道自己随着年纪的增长也能如此洒脱,有时候想想撕破脸老死不相往来又是何必,到底是自己真心相待过的人。
电影里的建筑很美,让我看着都觉得内心很平静舒服。
喜欢能够把竹节棉V字领白T恤穿出的气质的男人,有味道!
大致就是男主这种人,有天赋,身体健康,外形俊朗,还有一颗雍容稳健的上进心。
生活有空隙,用婚姻、朋友、网球、高尔夫、冰球、打猎、飞叶子、一夜情填补,然后意识到这些依然不够,就卖掉旧作,和人分手,孤身前行。
一步一个脚印走到中年,实至名归。
片尾那一栋栋美轮美奂的建筑与环境融为一体,人在其中跟随四季的节律活动,或不活动。
江随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暂时就想到这一句。
同性出轨比较容易被理解、被接受。
即使通常不被接受的婚外恋辅以唯美的风景,也变得没有那么惹人厌恶女主对男主说“说你会永远爱我”第一反应男主绝对不会说,果不其然“永远”仅仅是两个字“永远”是男主不愿意欺骗女主而用的一点小伎俩吧......永远爱我 谁又能得到呢?
习惯了情节紧凑的片子,反而对这种慢条斯理有点水土不服。
在我预期男主因为受不了当下的感情生活接受女二时,他们只是在二次幽会后礼貌地告别了。
在我预期女一因抑郁症折磨拿起来福枪做个决定时,她只是平静的睡去了。
是不是因为有厚厚积雪地方的人们,性格都冷静得没有侵略性:聚是冷静地聚,散是冷静地散。
设计师的人设注定男主对美的追求不会止步。
但如果把他塑造得再强迫症一些会不会更能说服女一因为受不了他的某些习惯转而接受女同的倾向。
女一对他的爱慕还停留网球队那段青涩害羞的记忆,即便是俩人春夏秋冬,滑雪泛舟,但节奏早已不一致。
男人终究是猎奇的,当女一无法再给他灵感和火花,别人的挑逗和鲜活自然是有吸引力的。
女二来自多伦多,远比魁北克视野开阔的大都市背景会激发男主强烈的好奇心。
但女二离婚带来的心理压力和女一抑郁的状态让他不能继续这种双线关系。
感情出现问题除了人不对还有时机不对,如果这三个女性的出现顺序变化下,就是一般人的完美人生了:女一是适合初恋。
女三是适合谈恋爱。
女二是适合结婚。
不得不说,好怀念曾经在豆瓣评论里直接可以找到下载链接然后看各种电影完整版的年代。
为了看完整版本我也是够拼了,在视频网站先看完了有中文字幕的,了解了大致的剧情,然后下载了一个5.6G的法语及不知道什么语的双语无字幕版(偶尔出现英文字母)。
别的版本我也实在没找到画面确实高清,风景美哭。
人物剧情,性与爱,自由和美德,都很难用非对即错的观念来评断。
朋友间真切的关怀,诚实,友善,都是多么温馨而美好的品质。
男主热爱运动、热爱自然,长得帅、温柔,与妻子在工作之余一起滑雪、打球、相互关心挂念,几乎接近完美。
可温柔和懦弱本来就是难以分离的吧,他应该从没想过离开妻子,即使被美丽的情人吸引地魂不守舍,也没想过跟她一样离婚。
(必须吐槽男主妻子真的,好难看。
可能中西审美差异大吧,人家女同就那么深情地喜欢她啊)也是因为性格里的被动和软弱,即使看到妻子在树林里与朋友的女朋友接吻也不揭穿,情人到自己的城市来与自己“偷情”,一边激动兴奋于接吻和XX,一边又害怕撞到熟人,更被动的是,明知道到处都是熟人却也不拒绝在自己的城市见面(完全可以约的远一点啊)。。。
不能理解如果情人的作用仅仅只是接吻滚床单,那到底跟PIAO ch 有神马区别,为什么男主还会被这样的事情吸引。
看他开头跟自己媳妇也滚的也挺嗨皮的啊!
(男主)在少年时,被媳妇追,然后跟媳妇结婚了。
然后中年时,被情人看上了,然后又跟情人滚了滚。
还有20分钟,要不要继续看下去呢....
一般我们认为人生际遇不可预知,在迈向下一个阶段之前我们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但电影传达的是:在经过那段岁月之前,我们连自己想要什么都不知道。
我们以为我们清晰掌握自己的生活,但事实是隐藏的欲望和想象是我们自己都无法了解的潜能量。
建筑是男主的工作,而运动(电影的运动场景都好美!!
)则是他的热爱。
在运动中与妻子结识(大学网球队),又在建筑工作中邂逅艳遇。
两个女人都是他生命中的爱,是他的一体两面。
但他的悲剧在于做出选择,而且必须选择。
最后当一切多过去,在功成名就之后,陪伴在身边的是另一个年轻美丽的女郎。
前妻已经找到新的归宿,情人依然孑然一身(通过暗示是这样的),但在曾经的热情过后都成了浅浅的礼貌性的敷衍。
这就是人生。
男人都希望艳遇,女人呢?
导演丹尼斯·阿康特是个很个性的导演,是魁北克最具政治意识的影人之一,曾在蒙特利尔大学历史系就读,21岁时就开始涉身影坛。
1963年,阿康特加入了加拿大国家电影委员会(NFB),并执导了反映纺织工业的纪录长片《Onestaucoton》,影片极具争议,以至被禁映6年。
在离开电影委员会单飞之后,阿康特接连拍摄了三部描写魁北克社会的故事片,分别是1972年的《Lamauditegalette》、1973年的《雷亚娜·帕多戈尼》和1975年的《吉娜》,这三部成功的影片虽都选取了黑帮片风格,但都打破了黑帮片传统。
人生是这样,所以我们要去追梦,我本来以为是这样的主题;看到后面我一度以为讲的是生命中野心所追求的那些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人;最后加入的莫名的与现任、前任三个女人的交集,看起来貌似是要表达生活的真谛,同时保持结构的完整性,但细想又觉得事实上什么都没说明,而且和生活本身的逻辑并没有什么吻合之处。
女主的设定是一个硬伤,因为她的存在是为男主服务的,没有自身的价值,或者导演本来是想给予她的,但是没有表达出来,整部电影下来,她都是在被动地成为一个虚弱又有些神经质的人,好多行为都是没有道理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都在等待某个她得了病或是受了什么刺激的“大秘密”,一个占如此多戏份的角色没有角色自己的主动性,而一直因其他角色的需求而被塑造,不可谓是不明智的。
片子前一部分的剪辑有些地方的转换节奏不是很对劲,导致看的时候有些生硬。
所幸画面那么美,建筑那么美,光养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PS:建筑师职业病那一块太萌了,几个草图也画得蛮真实,感觉导演还是对这个职业做了一些功课的。
经常看见老外脸上挂着孩子般的笑容,那都是一直遵从自己内心想法的外化表现。
我的天这个电影不能再加拿大了 简直全方位重复了这样的环境,美 无聊 消极 awkward。加拿大中产式抑郁,所有靠约炮解决不了的问题,都只能读书了。
建筑、风景美爆了
景色敲美!
风景宜人 建筑美 家居有格调 出轨的顺其自然 和平分手的反而最好的结局
一般般
人生总会遇见一些诱惑,总会有些背叛,总会做出自己也难以接受的事情。但是更多时候,我们需要去面对,去接受,去宽容,而且是相互宽容理解和信任。也许这只是一部文艺片,但是又那么平淡真实。加拿大和巴黎的风景都很美,正如人生也很美在等待着我们
鏡頭很美
房子,自然,人,生活。
一個可以拍出《蒙特婁的耶穌》的人,怎會寫出這麼爛的劇本?不引人同情也不夠諷刺的主角,沒道理的崩潰,看不出功能的支線,疲弱的演員化學反應,連Arcand一向出色的台詞都不怎樣…只剩帥哥美女賣肉與明信片風景,好像無時無刻都在告訴觀眾:歡迎來加拿大打炮、觀光、買房子。
拍出了自然和人,人世无常美却恒在的感觉,又能控制住不落入混乱和狗血。
很美
俨然一部加拿大的文艺环境宣传电影
不错啊!
[pc]又名审美之眼,海上钢琴师里的女孩,钓鱼、网球、高尔夫、足球、冰球、游泳,一小段女同吻,三小段床戏
3.5星。美的统治,驾驭偷情。美景多加0.5星。
非常棒的情色片➕加拿大旅游宣传广告
这片子的风景意境太美了,但表现的爱情问题却非常现实
看了2遍都没看明白
这夫妻俩太能模仿,女医生、前秘书、现任秘书、邻居长的貌似是是同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