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重奏

Reprise,爱重奏(台),复工

主演:安德斯·丹尼尔森·李,伊斯潘·克劳曼-豪纳,维多利亚·温格,奥德-马格努斯·威廉森,Pål Stokka,克里斯蒂安·鲁贝克,Henrik Elvestad,亨里克·梅斯塔,Rebekka Karijor

类型:电影地区:挪威语言:挪威语年份:2006

《重奏》剧照

重奏 剧照 NO.1重奏 剧照 NO.2重奏 剧照 NO.3重奏 剧照 NO.4重奏 剧照 NO.5重奏 剧照 NO.6重奏 剧照 NO.13重奏 剧照 NO.14重奏 剧照 NO.15重奏 剧照 NO.16重奏 剧照 NO.17重奏 剧照 NO.18重奏 剧照 NO.19重奏 剧照 NO.20

《重奏》剧情介绍

重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艾瑞克(伊斯潘·克劳曼·豪纳 Espen Klouman-Høiner 饰)和菲利普(安德斯·丹尼尔森·李 Anders Danielsen Lie 饰)是相识多年的好友,两人的友情十分牢固。成为作家是两人共同的梦想,他们为了这个梦想不断的努力着。菲利普的初稿一经寄出就在文化圈引起了轩然大波,转瞬间他成为了圈内炙手可热的红人,而艾瑞克的初稿却石沉大海无人问津。 事业有成的菲利普在爱情上也一帆风顺,他和女友凯丽(维克多莉娅·温格 Viktoria Winge 饰)相约前往巴黎度假。没过多久,人生的空虚便打倒了菲利普的意志,在如此轻易获得的成功面前,菲利普患上了抑郁症入院治疗。在治疗期间,艾瑞克一直不离不弃的陪伴在好友的身边,在照看和鼓励好友的同时,他亦没有忘记自己的梦想。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姐姐他是龙魔女的考验龟兹·龟兹拉利内阿:危城困境这个男子从事魔法工作还钱得州巡警第四季富贵的流浪汉狼牙棒猛男军中鬼故事2为了这片土地湘江1934·向死而生恋恋外星人新手咒术回战第二季乒乓绿海迷踪盗杯同盟人人都爱雷蒙德第五季雪莉刿心剑亚当·桑德勒:100%新鲜海军罪案调查处第五季执行利剑虫师续章荆棘之路地狱男爵2:黄金军团龙门飞甲末路爱神梦想

《重奏》长篇影评

 1 ) 亚细亚的孤儿

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黄色的脸孔有红色的污泥黑色的眼珠有白色的恐惧西风在东方唱着悲伤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在风中哭泣没有人要和你玩平等的游戏每个人都想要你心爱的玩具亲爱的孩子你为何哭泣多少人在追寻那解不开的问题多少人在深夜里无奈地叹息多少人的眼泪在无言中抹去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道理亲爱的母亲这是什么真理

 2 ) 不要太诗意

重金属摇滚,party,high了。

《Reprise》运用了大量的闪回、蒙太奇等快速的玄技镜头,会让人跟不上它的速度,但它的基调色彩却是北欧式偏冷的,黑、白、灰,正像Eric第一本书的封面,同时也有许多缓慢而深沉的镜头。

在技巧之外,音乐、文学、历史使该片异常的充满能量。

焦虑、迷茫、浪漫、疯狂交织在一起。

重奏,我想有几层意思,第一便是Philip和Eric两个人并行的人生轨迹;第二是他们追随sten egil dahl的写作风格和精神;三是Philip与Kari的两段情感以及Eric不断的文学创作。

Philip与Eric间的爱情是浓墨重彩的主旋律,而Philip与Lillian间却不存在真正的爱情,同时Philip的精神状态对Eric的创作起到了核心的影响。

Philip与Eric都受到了命运强烈的撞击。

之后Philip精神脆弱,他拥有直觉与灵感的力量,在焦虑与迷惘中挣扎,他不再写作。

最终他对爱情的信仰挽救了他,也找到了人生的意义。

而Eric同样受着懦弱的煎熬,在大师的鼓励下,最终忠实于写作的梦想,激发他不断创作,享受着孤独。

sten egil dahl对Eric的指点是:结尾不要太诗意。

sten egil dahl选择了隐居并最终自杀。

他们都追寻着自己的理想,从投稿开始,却奏出了不同的旋律。

命运的激情与神秘就隐藏在那张照片里,曾经追寻的理想只有自己知道,只是有时连自己都迷失在黑暗中。

 3 ) 向法国新浪潮致敬的挪威导演处女作

约阿希姆·提尔一鸣惊人的处女作《重奏》,当年代表挪威竞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

这部处女作揭开了他大部分作品反复探讨的主题:记忆、身份和时间,也为此奠定了悲喜交集的基调。

这是一个有关青春、雄心壮志、友情和爱情的故事,两个相识多年的好友,其友情十分牢固,成为作家是两人共同的梦想,他们为了这个梦想不断努力着。

才华横溢的菲利普一夜成名,艾瑞克却郁郁不得志。

很快在名利和爱情的冲击下,菲利普遭遇意外变故走下坡路,艾瑞克努力帮助他重振声望,却又在暗中想创出自己的成就,最后果然不负有心人,在知名作家的指点下获得成功。

既然是讲作家的电影,就不得不提到与提尔长期合作的编剧埃斯基尔·沃格特,他与提尔共同创作了迄今为止所有作品的剧本,可谓亲密战友。

最初,沃格特在巴黎学导演,提尔则在英国伦敦电影学院深造,两位挪威电影创作者各有大计,却在机缘巧合之下创作出这部作品,再联想到片中两位男主角的作家身份,难免让人揣测这部作品的自传色彩。

也许两人都是高超的编剧,文学相关的内容一直反复出现在提尔的影片里,《猛于炮火》里小儿子写给暗恋女孩的奇思妙想短文,《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女主角写的女性主义文章,而这部作品更有意向挪威著名作家Tor Ulven致敬。

▲两位踌躇满志的青年作家这部处女作捕捉到踌躇满志的年青人对成名的梦想与渴望,为了成功在爱情路上不得不做出痛苦的取舍。

两位主角对恋人的迥异态度印证了这种理论,不论是菲利普还是艾瑞克,最终都没能收获幸福的恋情。

影片表面上充斥着青春期男生的各种低俗笑话,愤世嫉俗的音乐趣味和淘气天真的叙述方式,实则却不断浮现出一种挥之不去的忧郁气氛,不论是菲利普的发病入院,还是艾瑞克的恋人离去等等,最终展现的是青少年进入成人世界的一条无奈苦涩的必经之路。

作为青年导演的首部作品,往往喜爱炫耀各种眼花缭乱的电影技巧,这部处女作同样如此:毫不节制的闪回和蒙太奇,正常行进的情节中不断插叙,打断线性叙事;利用人物的回忆引出其他角色,在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里反复跳跃,不知不觉制造出一种眩晕感。

旁白与画面不同步的剪辑方式制造出一种时间延长的错觉,粗略跳过6个月内发生的情节,之后在人物的回忆情节里重现,形成一种时间往返回旋的流动感。

这些都是提尔作品最鲜明的标签,表现出他对回忆和时间主题的偏好。

▲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致敬提尔也毫不掩饰对法国新浪潮电影的喜爱,观众在这个故事里隐约品尝到特吕弗名作《祖与占》的悲喜感,在黑屏和声音中断的画面里偶尔闪现出对戈达尔的致敬,甚至情节里更安排男女主角现身巴黎度假的情节,在梦幻的背景下,将两人爱情的开始与结束描绘得相当动人。

这些都可看出导演对法国及其文化的钟情,尽管存在着天真肤浅的一面。

音乐绝对是提尔作品里的特色标志,从这部处女作开始,几乎每部作品里都有一场音乐会、酒吧、舞池,或家庭聚会的情节,而且其音乐品味相当突出,这部所选的音乐大赞,从Joy Division 到Le Tigre,各路朋克和另类摇滚大牌的歌曲让人听得心花怒放。

作为在奥斯陆拍摄的第一部长片,提尔并没刻意将镜头对准这个大城市,却在不经意之间捕捉到它的独特风味,开场时的节日游行镜头扫过大街上狂欢的人群,其后众人在湖边休憩玩乐,男主角骑单车穿越奥斯陆的街景,以及提尔最拿手的夜生活酒吧场景,都将这座北欧大城市的现代感与自然环境展现得无比舒适。

 4 ) 复调合鸣

[重奏]是挪威青年导演乔基姆•特里尔初试啼声的首部长片。

讲述两个文艺青年的友谊、爱情、摇滚和写作生活。

人与人之间的交合,幻想与现实的交叉剪辑,对话与旁白交织的复杂叙事,感情与事业之间的冲突,再加上多种手段的拼贴:静止照片、纪录片、录音、画面叠化……都使其成为一部复调和鸣的多声部交响曲。

★2007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挪威代表★荣获卡罗维法利国际影展最佳导演双料大奖■友情的重奏影片开头,两位好友,菲力普和伊利,面对面的站着,在同一个邮箱里,同时投下自己的书稿,等待着命运之门的滑动。

互为镜像,互文书写的两人,是感情深厚的双生儿,却站在可能将他们分开的边缘——决定未来行程的书稿,会带来什么:成功或失败,燃烧或熄灭,或是两人的分隔?

菲力普随着书的出版而走红,却在一场热恋中陷入痛苦的精神枯竭;而伊利书稿虽没被采用,却更能静心写作,并在探索下慢慢走向文坛。

故事以一次幻想为始,围绕两人交叠的生命展开,癫狂苦闷的菲力普和潜心写作的伊利都在追寻着自己的梦想。

快乐时光不断重现,现实却熟悉又陌生,两人彼此关心,却又暗暗较劲。

他们的迷茫与寻找、艺术体验与情感经历交织在一起。

最后菲力普重新入院,伊利不告而别,远赴巴黎继续写作。

故事再次以幻想为结,在一场臆想的重逢中,他们微笑看着彼此的变化。

他们还讨论喜欢的作家死去的消息,说这个世界上,他只有两个书迷。

■爱情的重奏轰鸣的摇滚音乐会上,菲力普倒数到10,数到0的那一刻,凯莉转过头看见他,那一刻他们爱上。

他们之间的爱情,跟他与写作灵感的关系一样,都飘忽不定,美到不可承受。

热恋的他突然遭遇一场车祸,看起来似乎什么都没发生,但至此之后,他不能再写作,也不能再恋爱。

他精神崩溃,自我伤害,医生却解释,他是因热恋患病,两人被迫分开。

出院后的他不断寻找丢失的灵感和情感,却苦苦不可得。

两人约好再次去巴黎,寻找上一次的恋情,但是他却不能再爱,做爱的时候,他停下了。

分开后,他不断进行“倒数到10”这个练习,一次又一次寻找相恋的感觉。

他骑车闭上眼睛倒数,走路看着阳光倒数,坐电梯时倒数,终于走到凯莉办公室,告诉她,我爱你。

凯莉却说,对不起,我无法再承受。

他的世界再次坍塌。

最后,他与凯莉又开始同样的倒数游戏,当他再次数到0时,凯莉终于告诉他,停止。

这个类似休止符的0,既是结束,又是再一次开始。

原载于《看电影·午夜场》

 5 ) Reprise

不得不承认,欧洲的电影很独特,思想挖掘得很深,从不注重表面故意煽情烂情,拍摄手法永远这么新奇,不得不时刻跟着导演的镜头剧本走.一个快速剪辑的文学青年美好的仕途轨迹,破灭.或创作激情勇气恰然而止.闪回昔日爱情的癫狂,欲重蹈覆辙身体却置若惘闻;或颓靡低开,不懈,自我深掘重塑,登峰造极.我们都曾年轻,都曾叛逆,都曾用我们各自的方式抗衡这世界.电影的N向无聊思维发散:1. 起起伏伏,瞬间绝非永恒,风水转动却永不停.艺术造就者的天敌是自身.Phliipe & Eric2. 记忆只有在脑海中才是鲜活的,回路无意.Phliipe & Kari3.光鲜靓丽的是糖纸仰角,无奈,尚在人间.Phliipe & Eric & Morten & Henning & Lars

 6 ) Reprise

偷偷地坐过去同他合影,在公园的长椅上。

春寒料峭,那人连看都没看你一眼。

你的朋友帮你举着相机,按下快门。

但是忘记揭下镜头盖。

那一年你刚刚出院,你的朋友开车带你回家。

你们两个都很好看,你们站在一起的时候色相互为帮衬。

23岁,还是太年轻了。

又年轻又忧愁。

你刚刚出院,你妈妈撕掉了你女友的照片。

她长相酷似一名冰岛女歌手。

她曾经是摇滚明星的恋人。

但是她一早就开始打探你。

当时你更年轻一些,刚刚出了一本书,脸被印在杂志上。

当时才华和美貌团集于你一身,你接受所有人的注视,所以你不能分辨在瓢泼而来的视线里面参杂着一颗谨小慎微,温柔得不得了的水滴。

你在黑暗中倒数,你有预感10秒之后,她会回头看你。

“女生不酷,顶多是漂亮、可爱,最了不起性感,何况老爱减肥,有些笨但是个性好,但谁在乎个性好。

你总希望交往的女生有内涵吧?

你可曾听过那个女生推荐过你不了解的音乐、书或是……任何非主流的事物?

就算有,也是她前男友或哥哥说的。

她们只会装懂。

和女生交往太久,男生会变逊脚。

只沉溺于连续剧、浪漫晚餐。

阅读和听音乐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后来甚至漠不关心,最后成为安逸的中产阶级白痴。

”你朋友要同他女友分手,因为他觉得她成为她追求梦想中的一个阻碍。

他有才华,他内心其实在嫉妒你。

他嫉妒你年少成名。

他接你出院,鼓励你继续写书又希望你永远写不出下一本书。

在冷灰的电影场景里面他鼓励你,在他人面前替你圆场。

在你写出新作的时候,他知道即使没那么好,他也会说好话给你听。

但是我就是知道你们心里暗暗叫着劲。

你们一起长大,一起去买书和cd。

你们喜欢同一个作家。

你们要忍受另一个同你们极端相似的人生存于世。

于是你的朋友在电话对别人讲,他要在趁你不在的时候赶紧写书。

你和你的女友一遍又一遍地重新开始爱情。

现在没有那么多人注视着你了。

但是你依然没有发现,她眼里那颗谨小慎微,温柔得不得了的水滴。

你只是闭上眼睛骑单车。

在黑暗中倒数。

你和你的好好先生朋友大吵一架。

他踢响沿街所有车的报警器。

你又重新入院,他远走他乡开始写作。

大概那里是法国,你和你同一个女友两次试图开始恋情的地方。

他成名以后回国,你们相遇。

你还是呆在同一个地方,和同一个女友在一起。

他和你坐在一起喝酒,讨论了你们喜欢的作家死去的消息。

你们开玩笑地说,这不什么大不了的消息,因为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两个书迷。

 7 ) 短评

什么是重奏?

恐怕在这部电影里可以看作是菲利普和伊力两个好兄弟的成长史交相辉映共同谱写的重奏乐章。

两个最开始的时候都是大有志向的文学青年,两人共同站在邮筒前并且畅想彼此出书成名后的生活,一段相当精彩的少年狂想曲之后,两人开始接受现实的考验。

菲利普先成名,但随之而来的是患上了精神缺陷方面的病症,据说和他的热恋有关,住进了精神病院,而伊力则被书商拒绝。

于是他继续勤勤恳恳地写作着,希望自己的梦想有朝一日可以实现,与此同时,他还接回了好朋友菲利普并鼓励他继续动笔。

如果把本片交给好莱坞的大师,很有可能成为银幕上的一支洒满友情阳光的励志故事。

但在这位挪威导演的镜头下,这个故事就成为了真实可信的当代挪威青年遭遇成长困惑和反映现状的毫不矫情之作。

比如那些同伴中的粗口和party中的疯狂,比如两人对爱情的不同态度,一个认为女友是他生命的奇迹可不知如何正常对待,一个却一边想着女人会让自己耽于安逸疏于笔耕一边却仍然和她睡觉,再比如两人的友情也面临考量,伊力渐渐获得了书商的认可,而菲利普却没有办法再开始写作,尽管他曾趁兴写了小说但仿佛江郎才尽……片中还有一段插曲,在同类型的片中,总会出现一个指路明灯式的长者,鼓励他们继续向前,本片也有这么一个老头,他的确给了伊力鼓励,而且是在一种阴差阳错的情况下真正认识伊力的,因为他的狗咬伤了伊,但是最后这老头却自杀了。

成长的困惑留给少年自己来分析吧。

本片从拍摄到剪辑都显得很有活力,拍摄基本不上架,许多地方都采用曝光过度来描绘人的心情或作转场之用;剪辑则是相当碎,跳切不在少数,而且很喜欢把两段时空交织在一起。

比如最后伊力上了飞机,和他在讲述自己在异国写作出书的经历,那这既可以看作是闪前,也可以看作是主人公的幻想,这一招在片中反复出现,使得很多片段真假难辨,不过恰恰是因为这种模棱两可,才显示出本片的质地:飞越,灵动,青春没有什么不可能,敢想亦有可能使梦想照进现实。

 8 ) 爱重奏 : 摇滚、放纵,不是文艺青年

台风天一直待在家里,是有点受不了,因为我是那种就算没甚么事也要出去晃晃的城市浪人。

没想到下午还停电了呢,这种状况无法使用网路基地台,就索性用充满电的NoteBook看DVD好了。

不过看DVD也需要心情搭配,心里有股郁闷想要宣泄时决计不会播放温馨、感人、浪漫爱情片的,我还是重看了今年我个人认为最好看的爱重奏。

跟第一次去长春看的心情完全不同,那时的焦点有很大部分专注在"摇滚态度"上,而主题曲"操首相的逼 Fingerpult av Gerhardsen "自然就变成使我心情亢奋的大麻叶。

在接近傍晚没有丁点灯光的书房,时而呼啸的17级阵风从仅仅开了10公分的双层隔音窗灌进来,有时还甚至把书堆上的手稿纸吹的满地,我的情绪似乎跟菲利普ㄧ样再次沈溺在焦虑、找不到人生出口的恐惧中。

我想我会钟爱这部片子很大的原因是有共鸣吧~我不也跟菲利普和伊利ㄧ样,正处在生命混沌不明的阶段吗?

这样的人有多少呢?

从幼稚园、国小、国中,一路到柯本称之为地狱的高中生涯,心里开始有对人生、对未来的疑问开始萌芽。

为甚么我要把时间耗在这念教科书?

为甚么一定要考上大学才能成功?

我一定非得过跟老爸一样的人生吗?

这时大部分的人选择把疑问埋藏深谷,继续待在体制内,但有少数的人堆积了一股愤怒的情绪没地方宣泄(问老爸老妈他们永远都是一号答案),这种人会在同学上历史、地理、三民主义课时在撞球场找人挑竿,在网咖狂练等级或是在漫画王看天子传奇...,但是他们又不是真的会坏到去吸毒、加入帮派,他们也不是真的没有上进心不念书(他们会说: 我只念我有兴趣的书)。

随着旷课时数逼进到被退学边缘、黑板上离大学联考的日子也从原先的白粉笔改成红色粉笔的99天,在得知小孩竟敢如此放肆、盛怒之下的老爸结结实实扁了这“不长进的废物“一顿,这些迷途羔羊才再次回到了学校和考前冲刺班。

说起来也挺妙的,他们多少都有点小聪明,都可以在短短两三个月内达到大学录取的最低门槛(7、8年前的标准),而没考上的有些去了重考班,有些则提前入伍作兵去了。

不过反体制、反文化的火炬并没有因此熄灭,这些刚进大学的新鲜人填的科系大多都是安全的会计、金融、财金、企管、经济系(因为不了解、分数刚好上还有家长的期望)。

上了几堂课、ㄧ两个学期之后,对每天盲目的生活又产生了疑问, 我真的知道将来要干么吗?

我为甚么要浪费时间在我一点也不想念的东西上?

我要转系?

还是休学呢?

当然,休学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不是所有人都能不顾一切的撩了去。

不过,他们倒是从地下音乐、非主流电影和一些艺文活动上找到了寄托,一种可以恣意放纵内心那股对主流价值、传统体制的愤怒与不满。

这些表面知识青年大学生骨子里沾染了60年代嬉皮和70年代反文化庞克的血,他们暗自在建构着属于他们的乌托邦。

你会在独立乐团的LIVE看到他们摇头呐喊、在不播放好莱坞商业巨片的小戏院喵到独自坐在角落的他们、在非连锁咖啡馆(他们觉得Starbucks是上班族谈生意的地方)看到他们手里拿着冷僻的哲学思想猛K,试图在沙特的存在主义、叔本华的虚无主义、尼采大师的主观唯心主义,或是垮掉的ㄧ代诗人思想里找到属于他们的语言,久而久之这些从来就不是父母、老师眼中爱读书的颓废学生,竟然摇身一变成为书房塞满各领域书籍、 John Lennon与 Kurt Cobain 海报的文艺青年。

他们只是在用各种方式、各种关系、各种疯狂和各种他们此时觉得很屌的事来证明他们曾离群索居的存在过,只是想曾经拥有拿青春交换来的叛逆灵魂。

菲利普、伊利和他们那群麻吉显然就是这样的ㄧ群人,他们热爱摇滚,不屑只为获利、出卖灵魂的各种资本主义世界产物,有女朋友对他们来说是很逊脚的事,女人只会让你沈溺在晚间综艺节目、流连浪漫遐想,最后变成安逸的中产阶级白痴!

(这些是电影里角色说的,不是我....)不过这些想法只是他们反主流的一种过渡行为,随着年纪渐长,摇滚热血青年的形象慢慢潜伏到外表下,只有在老友相聚之时,才会把当年一起狂 HIGH 的摇滚单曲“操首相的逼“拿起来再操一次!

即使没有深入研究过北欧文化,却很喜欢北欧电影里非黑即白的纯粹美学(跟北欧人也有关系,总觉得他们都干干净净,随便穿甚么都好看),或是导演突如其来的黑色幽默。

这点跟他们的设计一样,第一个想到的形容词就是简约,没有多余的废话,从片子开头、配乐到片尾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如此。

有空的话,不妨去看看最近刚上映的逆向思考的艺术,一样很赞。

 9 ) 重奏

每年都等年终惊喜地电影,到目前为止就这部了,很赞。

讲述两位年轻人Phillip和Erik的友谊、爱情和理想、现实。

想必导演一定是朋克乐的簇拥者,电影里充斥着大量朋克音乐,甚至在一个擦身而过的慢跑者身上穿着印有Joy division的closer的T恤,而这个人的耳塞里传出的就是Joy Division的New Dawn Fades。

还有一首前后出现两次的挪威乐队现场,歌名翻的很搞笑“操首相的逼”...看电影听音乐合二为一,莫大享受。

开篇,由两位好友在邮筒旁投递文稿,展开一段节奏感极强的虚线描写,再用音乐骤停和黑幕回到现实,顿感此片不俗。

中间故事有现实的真实残忍,又有如童话般的美好,发展流畅利落。

结尾似乎是小说虚构又像是真实发生,但快感和宣泄已经收到了,就不想再求个确切的结局。

两段戏的表现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段是作家之一的Phillip与Kari的感情描写。

对话是连续的,镜头却在林荫道和咖啡馆之间穿插,女孩儿的发稍、闪烁的眼神、有些微微颤抖的手,Phillip有些打结的话语不坚定的眼神...镜头飘忽在人物的肩头,把微妙的情绪氤氲抓的准确。

另外一段,Phillip与Erik说好与欣赏Phi的老作家Sten egil dahl见面,Erik充满了激动,而Phi却因为语塞临阵脱逃留下E一人。

后来,Erik穿过人群跟老作家搭上话后,却被赶上来插话的文艺男A打断(文艺男搭话的内容跟Erik相同),没说几句作家转身走人,Erik怅然所失,在少年至今的偶像面前,自己居然跟一个普通人没有区别。

而回到家的Phi,正独坐在沙发上电视声音开的震耳欲聋,Erik找到他(精彩的一段开始)友谊中间那种说不清楚的小纠葛、发脾气、欲言又止、迁就,展开又合上。

就像存在于我们身边的友谊,真刻体会到镜头里那些感情,感动到心里。

后一段,Erik被少年结怨的同学一拳打晕,坐在公园的凳子上又被狗扑翻,我正感叹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时,才发现,这狗主人可非一般,正是Erik渴求赞叹的偶像作家Sten egil dahl。

这一刻,就像童话一般。

后来老人坐在一缕阳光下说"我读了你的书"...不知道那时Erik的心是如何颤抖的。

里面人物除了Phi与Erik、Kari外,还有一群可爱的朋友,笑料百出,扒开记忆有这么一帮子朋友存在,真是幸福的。

身穿Joy Division - Closer T恤的慢跑者在片中也是亮点,关于他的故事Erik讲到,学习很好有机会去美国大公司,为了女友回到奥斯陆却被无情抛弃,现在跟妈妈生活在一起。

而后来Erik突然作了决定,离开奥斯陆,擦身而过的还是这哥们。

没有太多抑郁,没玩深沉,在电影里找到了一些自己想看的东西,很喜欢。

 10 ) 急性文化震撼症

急性文化震撼症电影不止有着独立的干净气息,更兼备海盗的洒脱质感。

”你终于重回公寓和电脑的怀抱,也许可以再开始写作。

”“销售攸关欲望、承诺和专业,还有最重要一点,不懂得推销自己,别想当销售。

来这之前就该抛开矜持,哎吆!

刚才矜持被压路机碾压。

”“她虽然觉得他帅,但直觉他是个同志。

”他的尖酸幽默,使她笑的岔不过气,他说,她的反应很无礼,结果她笑的更厉害了,她好爱看他凝视她的神情,他则爱她评论街头辣妹的模样。

“我们相遇是缘分不是巧合”“女生不酷,顶多是漂亮、可爱,最了不起性感,何况老爱减肥,有些笨但个性好,但谁在乎个性好。

你总希望交往的女生有内涵吧?

你可曾听闻哪个女生推荐过你不了解的音乐、书籍或是任何非主流的事物?

就算有,也是她哥哥或前男友说的,她们只会装懂。

有些爱自以为是,超级爱学大人教训人,有的却还有自知之明。

”和女生交往太久,男生会变逊脚,只是沉溺于连续剧、浪漫晚餐,阅读和听音乐的时间越来越少,后来甚至漠不关心,最后成为安逸的中产阶级白痴。

我真希望我们能够再一次相遇,抛开过去的一切。

记得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过“人生要用音符抒发,而不是文字。

”他们17岁时迷上了史达尔,午餐钱全砸在了买书和唱片上了。

粉丝太幼稚,叫书迷比较好。

“透漏受苦细节是一种八卦作风,巨细无遗描写每个悲剧,但那并非真的文学,不是吗?

”这都是命中注定,太多巧合了。

我们命运相系,我找到你了,对吗?

我爱你,让我们回到从前,好吗?

够了!

我无法再承受这些了。

《重奏》短评

帅气,两个兄弟,一堆好朋友,希望

10分钟前
  • dash2jia
  • 力荐

北欧

13分钟前
  • 怀孕的蚂蚱
  • 推荐

手牵手齐步走向我们的中产生活。

14分钟前
  • Junkopia
  • 还行

精彩程度拋物線式下落 很喜歡Opening的部分

19分钟前
  • maccimacci
  • 还行

关于两个满怀作家梦想的文艺青年

23分钟前
  • 不二
  • 推荐

beautiful youth~i won't change myself to please ppl~still be a judgemental, mean, intellectual, innocent bitch~~art, life and love~

24分钟前
  • Han
  • 推荐

四星半偏五星。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悄然卸下心防,一颗鲜活柔嫩的心脏被导演握在手中揉弄,每一个场景都深入人心,缓缓拨动心弦,轻轻地痛轻轻地笑。幻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常常不分彼此,同样重要。热恋的病,破碎的心,十秒倒数的魔咒,被一句话轰然击倒。回想起来,应该是,海边幻想里的亲近自在与现实的疏离尴尬那里,第一次被击中。期待导演,期待男主。

27分钟前
  • chao
  • 力荐

那时还用惹恼女生的方式来表达好感,那时唱着“狠艹首相”装个性,那时虽然懂得克制但脑子里还有很幼稚冲动的想法,那时还没人在乎我的书,那时还我没有病,那时的你还会让我数到0。群像狂欢,群像迷茫,我们是一群无法用好坏评判的人,一群不完美的人,就像你帮我的方式是冲我鼻子上狠狠来一拳。

31分钟前
  • Danax
  • 推荐

等你们都结婚生子 过上安逸的中产阶级生活 我可能会写一部小说 描写多年后我们还会在摇滚现场跳舞的场景

33分钟前
  • 推荐

基友帮拍到了一张和爱豆作家的合影,男主开心得要命,只说了一点意见:要是当时你能把镜头盖取下来,就更好了。男主总体很满意,把合影挂在了墙上,一个全黑的矩形。以及那只笔直冲过来把人扑倒的狗。很吃北欧人的冷幽默!当然更吃男主的毛寸!!连写书的都是这种美队+猜火车Ewan水准的大帅比?你们北欧会不会太过分?

34分钟前
  • 小是小非
  • 推荐

“组乐队谈恋爱搞文学谈政治嗑药丸” ,导演不厌其烦地把这八九十年代欧洲年轻人最爱干的件事都拍一遍,表现手法花里胡哨,实质内容是软趴趴的一滩稀泥,既没有劲道也没有新意。两个男主角的几场交谈也都乏味极了,有很多虚伪矫情的成份还都不自知。还不如有一段戏那个自大狂男配角在和基友一起畅聊女人时发表的那些看法,倒是很直率和写实,我觉得这是这部电影唯一的亮点。

36分钟前
  • 猫龟🐌
  • 较差

因《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关注了导演的奥斯陆三部曲,这部很有现代派小说的感觉,先锋,实验,碎片化,无数次让我想到刘索拉的《你别无选择》。是不是全天下的叛逆青年都这样,抽烟喝酒听摇滚写小说追女孩,有着自己的精神图腾,混迹在各种party里,幻想着自己能成为作家,永远在追寻,永远在批判,恨不得一拳把世界砸成碎片,然后拾起一角裱在心里。菲利普和伊利,一个是自我放逐的玻璃珠,一个是在名利场里沉浮的气球,互相映衬,伊利在史达尔家里的那场戏真实又动人,青年作家能听到那句话,也死而无憾了吧。(我很喜欢饰演菲利普的演员,很聪明的长相,眼里有种说不出倦意与警惕,随随便便套个针织衫都那么好看!!我单方面宣布他是2021年的影帝🎉)

41分钟前
  • Yier
  • 力荐

特别infp…尤其前半段每一帧。无处不在的后朋元素,歌加一星。这个导演很会捕捉所谓文艺青春和中产社会发生冲突的失控状态。也顺便窥探一下他国同龄人的生存状态,“你不也跟你妈住?”笑死

42分钟前
  • Proust
  • 力荐

哭了

44分钟前
  • 郁离子
  • 力荐

太装了,一点儿都不好看

47分钟前
  • psycho
  • 较差

工整 兩個男主的落差與追逐 雖然主題不愛 但是憑藉敘事的公正與自由間隙

49分钟前
  • 遠山堂後人
  • 还行

清冷的画面很喜欢

53分钟前
  • 鴨仔迷思
  • 还行

北欧干燥剂电影 讲述不具体的一切

58分钟前
  • CO
  • 还行

格调很好。

1小时前
  • ly。
  • 力荐

0705 迷幻青春 个人意识流 嗲

1小时前
  • F.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