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到文佳佳和医生恋恋不舍地道别时,影院里很多人都哭了,但是我的第一反应却是:老钟戴绿帽子了。
看完这个片子之后,我想到了人人上的一个段子,段子的内容大概是这样的:一对小情侣,男的在国内,女的出国留学了。
在女的出国留学的这段时间内,男的天天给女的打电话,天天祈祷她能平安归来,结果最后女的却跟一个国外追求她的男孩好了,理由是:“在我最需要的时候,只有他出现在我身边,而不是你。
”云云。
这个段子和这部电影情节是如此相像,只不过屌丝男变成了可能是胖富老的老钟,外国高富帅变成了温柔体贴的医生。
但是,就算故事的性质变成了屌丝逆袭,身为一个女人,就应该背叛责任吗?
文佳佳和老钟相爱的时候,一定也是幸福美满的,可是她一被另一个男人体贴关怀,立马就变心了。
那是不是说,如果再有另一个男人对文佳佳体贴关怀无微不至,文佳佳就可以抛弃医生再跟他跑了呢?
难道说你生病了,住院了,护工天天照顾你,你就可以跟护工走了吗??
国家主席天天忙里忙外的,也没见媳妇和保镖跑了啊!!
我觉得这种事儿发生的概率极大,毕竟老钟,实际上就是上一个医生。
而且老钟也没有对文佳佳不好,为了她婚都离了,只不过就是忙于应酬没时间陪她而已,没打她 没骂她没亏待她。
反观文佳佳,拿着老钟的钱出国生孩子,最后却跟司机好上了,真是狗血。
文佳佳身为一个女人,难道就不需要有责任心吗?
难道谁对你好点你就应该跟谁走吗?
你这种女人,说白了,就是当婊子还要立牌坊。
毫无责任感,跟着感觉走,活像一只发情的母狗。
更可笑的是,绝大多数的婊子,往 往都认为男人才是花心的,不负责任的。
但是相同的事情放到自己身上,就变成了“我找到了我的Mr.Right"呵呵呵呵呵,这个牌坊可立的真文艺。
那人家 男的,就不能找人家的Miss.Right吗?
矫情个什么劲儿,婊子就是婊子,没有责任感就是没有责任感,就别立牌坊了。
想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就别怪老公没时间陪你。
医生有了工作之后,就有足够的时间陪你了?
又想这个又想那个的,你当你是谁?
王母娘娘吗?
底下有人评论说这片子价值观有问题,我觉得很对。
其实编剧应该把老钟编的王八蛋一些,又找小四又对她不好的,这样她跟医生跑了,我就会觉得挺大快人心的。
可是老钟明明挺正常的,就被戴绿帽子了。。
实在是。。。
就好像你在家里勤俭持家,老公在外面,被骚女人勾搭勾搭就把你甩了。。
这事儿放你身上,你受得了?
文佳佳就是那种又想要好生活,又想要人陪的小女生。
说白了就是自私。
如果她真的爱老钟,就会体恤老钟的辛苦,而不是责怪老钟没有陪她。
这种女人就是爱自己远远胜于爱任何人。
从不去想自己付出了什么,从不体恤别人想什么,却总想着能得到些什么。
所以她才那么容易变心。
其实这个片子我觉得叫《老钟的绿帽子》可能会更贴切一些。。。
说实话,若不是汤唯长了一张人畜无害的脸,电影开头十分钟我就掀桌走人了。
女主角集齐了所有我讨厌的性格特质:没文化,嘴欠,爱炫耀,公主脾气,还特不拿自己当外人。
她一开口那句:“你妈没告诉你要守时啊。
“让我恨不得一大嘴巴抽过去。
当然,这都是伏笔。
一出场就善良美丽终成眷属的故事那是童话,不适合糊弄观众。
有铺垫才有转变,才有戏剧性,才不至于让人由爱生妒,由妒生恨。
果不其然,接下来的半小时女主角扒开光鲜的外套,露出”人生赢家“背后的心酸生活:未婚妈妈,小三上不成位,内心空虚,有钱没人陪。
于是当看到她在夜店边喝酒边哭诉的时候,我先前的屌丝心结终于得到了舒缓:该,叫你丫作(一声)!
后来她又接了几个电话,对北京的财主男朋友显露出一种低声下气,求而不得的卑微姿态,到这儿我才勉强接受了编剧的设定。
原来那个一掷千金的土大款只是为了报复,原来她的盛气凌人只是一种自我保护。
在同情心爆发的前夕,我问了自己一个问题:既然这个北京财主除了钱什么都没有,女主角为之流血流泪到底是为啥?
当然,这个问题到影片结束也没能得到解答。
回到主线,与女主角活蹦乱跳,大哭大笑的生活方式相比,男主角更像一只不紧不慢的老式钟表,生活在一种内在的稳态中,细心体贴是他的优点,寡言无趣是他的宿病。
先不提一个死皮赖脸打探人家隐私,除了花钱就只会西红柿炒鸡蛋的女人的可爱之处,男主角爱上女主角的动机实在难以捉摸。
再加上他永远用一种客客气气,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个人(包括前妻),这样的男人好是好,但实在有些窝囊。
总之,这是一部看似戏剧性十足,实则异常老套的爱情片,男女主角在巨大的反差中相爱了。
此后的情节顺理成章,男主角对女主角百般呵护,两人共筑爱巢,女主角不得不回到财主男友身边后,却发现自己心里放不下的是男主角。
结尾的处理编剧花了心思,没让女主角直接回美国和男主角相会,而是给了她两年时间自力更生,这一笔算是把女主角不学无术的二奶形象挽回了大半。
大团圆安排在又俗又丑的帝国大厦顶楼,三首向旧式爱情片致敬的配乐响起,也算是皆大欢喜,心满意足。
贬的人说这部片子三观不正,褒的人说这部片子勇于挑战世俗,其实没那么严重。
不过是消费主义时代的一道佛跳墙,大乱炖罢了。
抛开二奶,拜金女,同性恋这些花里胡哨的噱头,这部片子简单地迎合了一切人们想在爆米花电影里看到的元素:金钱,励志,爱情。
搞笑,催泪,致敬。
它就像是个脸蛋漂亮,头脑简单的姑娘,喜欢或者不喜欢,纯属个人爱好。
虽有些浅薄经不起推敲,却是你周末的夜晚最好的一个伴儿。
总而言之,这种片子也从不奢望振聋发聩,引人深思,它想要的不过是我们为它的摇尾讨好而埋单。
在这种程度上说,倒也蛮可爱的。
男人还在的时候,俩人去电影院多半是看少年派阿凡达泰坦尼克号这种大制作,我俩人俗钱少,觉得这样性价比高的电影才能体现电影院的价值,而爱情片多半是在迅雷上就着楼下拎上来的盒饭看的,边看边吐槽,还时不时快进一下。
所以今天失恋第一天,一个人吃了顿好的,买了点儿零食跑到电影院看北京遇上西雅图,多少有些矫情又刺激的味道。
说点儿感受。
1、电影开场签证那段,我就被汤唯的演技惊到了,英语再烂性格再二也不至于这样啊,活脱脱一精神病么,而且演得别别扭扭假假掰掰让人浑身不舒服,不过好在长得漂亮,看着看着也就忍了。
2、男主角的女儿太通情达理,不都说后妈难当么,怎么感觉这姑娘爱文佳佳比她爸还深,又是张罗发照片又是委屈地说怕她已经忘了我们吧,收到文佳佳的信息后嗷地一声跳脚就要往上冲,这小姑娘亲妈尚且爱搭不理,party能跑就跑,结婚也不去,她对她老爸喜当爹的事儿就这么高兴?
3、当文佳佳感慨frank在西雅图的大房子只要四百万,刚够北京二环俩厕所的时候,上座率不高的放映厅齐齐发出了共鸣的笑声。
我觉得这事儿挺有意思,一屋子北漂心照不宣,坦然自嘲,状态良好。
4、西雅图没看出来哪儿好,帝国大厦的桥段也太刻意,我登过两次帝国大厦,第一次是读书的时候,觉得巨失望,就这啊。。。
第二次跟着爷们自助游,觉得自己赚钱了有能耐了玩到美帝了,既觉得牛逼哄哄又觉得情比金坚,自己揣着浪漫情怀豪情满满地再登帝国大厦,还是觉得巨失望,就这啊。。。
大栏杆,破天,满是高楼的城市,毫无浪漫气息可言。
哪怕是向sleepless in seatle 致敬,在那儿上面安排的音乐不断增强佳佳一个回眸也还是觉得实在太假。。。
5、 看着一个孕妇吃螃蟹,喝酒,穿高跟鞋紧身裤,蹦迪,大浓妆,勒肚子,打架,狂奔。。。
真是替她心惊肉跳。
文佳佳说这年纪的姑娘多半怀了会打掉,而她选择了生下来,所以不能说她不是好妈妈,可是哪个妈是这样安胎的?
而且生了孩子后,她干爹离了婚,她小三上位后一句"你已经不在我心里了"就离开了金主,闪亮转型创业成功的单身妈妈。。。
欺负别人没在北京混过是吧,26岁无工作带刚出生的孩子的单身妈妈,在帝都是怎么幸存的?
房租怎么付?
奶粉买得起么?
在医院拿什么看病?
户口呢?
将来念书不?
然后还跑到帝国大厦玩浪漫邂逅,这是好妈妈?
6、海清的角色够爷们,但是她女朋友出场后TP立见,女同自己生孩子的不是没听过,让T去生还是刷了我的认知下限。
7、被吴大叔刮了胡子后的样子秒了,当然汤唯也是漂亮姑娘,所以有些事情也就讲得通了,一部男帅女靓片子,总不会难看哪儿去。
8、纽约警察局东北话大姐是全场第一爆笑点,对嘛,这才是有趣的片子嘛。
9、 26岁虚荣跋扈的大肚子二奶只身到国外生孩子都可以遇见绝世好男人,解释不来,除了颜美外,可能就只能应了那句"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了吧。
我一边觉得太假了太假了,一边内心默默代入"我比她年轻比她懂事比她自立比她。。。
"然后内心升出一丝默默期待。。。
所以说啊,"那帮编剧就是骗你们这帮无知少女的"。
10、全片最好的片段是婚纱店,文佳佳美爆了,frank看呆了,然后一张合影打出来,感怀身世险些落泪,不过娘炮店员小哥太有喜感,所以这段看得我是哭笑不得,也是境界。
11、关于文佳佳跟他干爹提分手,我觉得是这样的,你需要他的时候他把你推开,那即使过程艰难,你也会变得不那么需要他了,你被迫学会了独立,那当他回头,就不可能一切如初了。
这世界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不爱。
最后,不好意思,面对一个三儿,我始终同情不起来。
去看吧,看电影前少做功课,撞上啥是啥,好片烂片都是造化,吐槽的欢乐真不比看到好电影少,走走走都看电影去。
讨论这部电影的人说的废话都太多了。
无论这部电影夹带了多少电视剧即视感,无论汤唯的演技到底应该是什么流派处于哪个段位,无论二奶和吃软饭的搞对象有没有撼动你那吹弹可破的三观,说到底,我觉得大多数人对爱情的认识还是没能领会到那点最本质的东西——我心甘情愿,一直在你身边。
这是一部不浪漫的爱情电影,单是从海报上就传达出一股浓烈的喜当爹气氛,没有电光火石没有鲜花蜜语,男主角太呆太老拖了个酱油瓶,女主角太贱太闹还挺了个大肚子,更要命的是电影进行到四分之三处的时候,二人还丝毫没有要搞对象的意思,这就导致大部分抱着享用浪漫爱情喜剧片而进场的观众由于太捉急而昏昏欲睡。
这也是一部极度浪漫的爱情电影,男女主角由于各自身份原因不可能抱着谈恋爱的目的而相遇,他们之间的感情是在长时间的相处相知后,逐渐从相互内心中滋生出来的,其过程中建立的了解理解和信任,则是一般爱情电影中极少能刻画出来的。
我们看惯了俊男美女干柴烈火欲望纠葛门第世俗爱恨激荡,可能我现在已经不算很年轻,看多了那些只要你愿意豁出去实在是唾手可得的所谓激情,而这种能被岁月洗练而来的温情,真是可遇而不可求。
所以直到文佳佳被接回国的那一刻,仿佛才明白一直陪伴在自己身边的Frank对自己到底意味着什么。
倘若没有这一出,二人之间原本那清汤寡水的友谊也未必能熬成这般的老火高汤。
那些说三观的都歇了吧。
电影中确实刻画了一个二奶,在我看来这就是对社会问题的忠实折射,不存在认同或者宣扬的意思——记得有个很有意思的段落:文佳佳数着自己包包,揶揄自己什么都没有,除了包。
影片最后主角再次相遇,似乎是偶然,也会是必然,不是在此时,自然有它时。
王家卫老师说过: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蓦然回首,无论何时何地,那个珍惜你的人自然就会在那里。
END
原以为这是一部情节简单的爱情喜剧,最适合用来打发早晨惯性醒来又不愿意起床的时光。
谁知道,这电影会让我哭湿了枕头。
电影的女主角算是典型的拜金女生,几乎不会英文,却精通化妆打扮,对名牌瞭如指掌。
作为别人的情妇而到西雅图待产的她,总以为钱就能解决一切问题。
在她身边有月子中心的司机——与她截然不同的男主角——年纪比她大很多,有个很会赚钱的前妻,曾是国内知名医生,却为了女儿甘愿放弃一切到异国生活。
女主角在男主角的带引下,逐渐看到生活本来应有的样子,与其同时,她的情夫在国内被警察捉走,她从阔太变成穷光蛋。
为了还没出生的孩子,她必须自力更生。
她把那些在她眼中再没任何意义的名牌包拿到大街上兜售,还坚决不要剖腹,只因为动手术要比顺产多花两百美金。
男主角说:“钱可以买游艇法餐,也可以买豆浆油条,就看你怎么用。
”女主角说:“他是世界上最好的男人。
”借鉴,不妥私信删。
去年曾有一家媒体做过一个有趣的统计:电影行业全年投拍400多部电影,只有150部上线,150部里面约有一半被称为“票房一日游”。
也就是说,上映一天,无人问津,只得撤片下线。
而这些被誉为“天雷滚滚的烂片”类型绝大部分是爱情片。
看过《北京遇上西雅图》我长出一口气,无论如何它也不会成为本年度的电影笑料。
但有些事情假设想起来还是让人有些后怕:如果不是选择了汤唯、吴秀波这两位得体的演员,女主角一定会被视为“小三上位未果沦落美国遭遇生产危机”的反面教材;男主角也必然会被吐槽成一个“离异且善于吃软饭的食草男”。
如果导演换成冯小刚、徐静,那电影肯定要植入gucci、lv、雪佛兰……一会儿一个商标特写,整得观众莫名其妙;如果编剧偷点懒,多照搬一些网络段子,呜呼,我敢说走出影院的这帮刻薄的媒体人一定会把这部电影誉为“春晚的冯巩”“相声界的姜昆”。
“正常”是我对《北京遇上西雅图》的评价:选择符合人物性格的演员搭配尊重电影规律的导演,以正常的水准讲述了一个爱情故事。
市场定位精确:女性受众、爱情电影。
从营销到宣传,一切井然有序。
“正常”很难吗?
在好莱坞并不难。
类似《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样的爱情电影,在好莱坞叫“小鸡”电影,寓指专为白领女性拍摄的轻喜剧都市片。
比如《欲望都市》《穿prada的女魔头》,如果把好莱坞比喻成金字塔,类型电影则是塔底,是绝大多数:投资规模相对较小、盈利稳定。
作为世界上最为先进的电影工业体系,好莱坞并不以每年出产多少部《盗梦空间》《阿凡达》为目标,相反,源源不断出产的类型电影是这台造梦机器的盈利点。
说得再通俗点,《阿凡达》是鲍鱼海鲜,一年吃一两次;《欲望都市》是西红柿炒鸡蛋,管温饱。
但“正常标准”这事放到中国就格外难,尤其是在拍爱情电影上。
几乎所有的一线女明显都曾尝试拍过爱情电影,大部分是一场灾难:比如章子怡的《非常完美》、李冰冰的《我愿意》……失败的原因无外乎八个字:不说人话,不讲人事。
我曾看过一部特别夸张的爱情电影:上一秒男女主人公还是磨刀霍霍的仇人,下一秒镜头切换:雪白的床单上,两具酮体在困难的翻滚。
你根本不知道剧情在何时发生了斗转,也无法理解“失去你我简直痛不欲生”这类台词竟然能够毫无障碍的用话剧腔朗读出来……我曾问过一位制片人,这些爱情电影都是怎么拍出来的?
难道编剧没有谈过恋爱吗?
难道导演是脑残吗?
这位制片人告诉我,现在电影行业热钱多,剧本少,为了套牢这些资金,一些创作者会购买一种编剧软件,这个软件通过分析好莱坞的上千部电影从而生成一种剧本写作工具。
操作很简单,比如你选择“爱情片”“都市题材”“一男一女”,程序会给一个线轴:告诉你剧本的大概框架,开头有几种选择,结局有几种方式。
它甚至能够精确到几分几秒要床戏,几分几秒必须吵架。
按此指导,你只需要换点当下的内容就能够创作出合格的剧本。
“这是运用数据来解构剧本,产品基本都是合格的。
”这位制片人洋洋得意的告诉我。
他正在写一部喜剧片,“编剧程序”为他提供了大量的素材。
得知这件事后,我终于明白为什么中国一年生产的400部电影有二分之一都是天雷滚滚的烂片——如果创作这件事情可以用工具解决,那陈光标很快会进军电影业。
事实上,即使是好莱坞的那些著名编剧导演也绝对这样玩弄电影。
电影本身是一项极其复杂的艺术产品:它固然有规律,但绝不是这种玩法。
《北京爱上西雅图》的“正常”就在于它相对尊重电影的创作规律,不投机取巧,不胡编乱造,温情中有克制,喜感内蕴含人性,有戏剧冲突却不失妥帖;它倡导一种主流的价值观,而不是宣扬物质化的爱情。
两个正常在演戏的演员,一个认真在拍戏的导演。
正如此前《失恋33天》以小搏大的成功。
换个思路琢磨,其实观众也挺好伺候,只要别把的大家当傻子。
《北京遇上西雅图》的故事情节没有任何出人意料的部分:西雅图的徐徐夜景,男女主角最初相遇时的敌对关系,历经冲突后的释然了解依赖,然后分开,再相遇,然后蓦然回首那让却在灯火阑珊——它有很多元素在像《西雅图未免夜》致敬,帝国大厦,单亲爸爸……嗨,爱情电影有什么可分析的?
笑了,哭了,捧着爆米花,靠着男朋友,最终一定是happy ending。
非得让我写点什么分析分析,我只能说:汤唯和吴秀波的确有爱和火花;非得让往深里说,改改《非常勿扰》的台词:坐在宝马车后面哭,哭着哭着女人的心都被掏空了,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笑着笑着也这么乐呵着养了一帮孩子。
姑娘们,找个老实人就嫁了吧,不是谁都有那个心理素质当小三的 对了,先前那位制片人先生投拍的喜剧,票房惨败;在《失恋33天》成功后他决定拷贝《离婚22天》,估计看了《北京遇见西雅图》,他很快会攒出《上海爱上旧金山》,让我们祝他好运。
《北京遇上西雅图》虽然看上去轻松温暖,背后蕴藏的几个现实问题还是很严肃的。
混得轻松自在的小三:文佳佳怀孕了,要去美国月子中心养胎生子。
这个没有任何经济负担的小三大大咧咧、出言刻薄,性格乖张。
虽然此间男朋友事业出现经济危机,但很快走了出来,并离婚把她迎娶回家。
观众一般会对电影女主角有认同感,然而这个小三转正的励志案例实在让人意难平,尤其是影片热映过后,带动的美国生子热潮里,谁知道有多少正室多少侧室,这让原配们情何以堪。
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影片对小三的批判是微弱的,对拜金主义的批判倒是色彩浓烈。
前期的文佳佳有富豪男友支撑,大肆挥霍蔑视一切,任何事物都企图花钱拿来优先供自己享用,而不惜将道德礼仪踩在脚下。
男友的突然失踪让她瞬间变成穷鬼,落魄的窘态极大的讽刺了先前的嚣张。
而吴秀波饰演的FranK,在菜市场几块钱买条鱼就很满足的举动,则温和的提醒了文佳佳和观众,轻松的生活比较舒服。
故事的结局,文佳佳最终放弃空虚的富豪世界选择了恬淡的FranK,去追求志同道合的快乐,也算倡导了正确的世界观。
影片于2013年上映,赢取了7亿多的高票房,直到2016年才被另一部8亿的片子打破了这个国产爱情片高票房的最高记录。
电影很多,好片很少,期盼导演们继续产出更多优秀的国产爱情电影啊!
故事,其实是这样的。
我叫文佳佳,知道我名字的人不多,因为他们总会叫我“宝贝”“亲爱的”或者“哈尼”以及“小母狗” 。
当然,她们也叫我“骚货”“狐狸精”“不要脸”以及“烂货”。
我知道我自己的特点:比如,主动、热情、长得还过得去,身材不错等等。
我也知道我的缺点:比如过于感性,以及矫情。
我的外在职业是美食编辑,正职是小三,俗称二奶。
这年头这职业不稀奇。
我来西雅图的目的很简单,为了避风以及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户口,当然我对我的金主——老钟说的一定是,因为没有结婚,所以没有准生证,所以不能给孩子上户口,所以我必须来这里生。
但是地球人都知道,没有钱办不了的事儿,而且私人医院谁管你准不准生呢?
好在他根本不懂,他懂的就是,我说什么他就给什么。
一个二奶成功上位的方式最简单的就是怀孕。
很显然我做到了。
一个二奶要转正的方式更简单,就是怀的是儿子。
这个老钟的老婆没做到,所以我有百分之五十的机会。
我虽然有一个美食编辑的名头,但是其实我装逼的英文也仅限于英文单词,会做的菜也只有西红柿炒蛋。
所以当那个叫弗兰克的老男人迟到了半小时才来接我的时候,我几乎要气炸了,因为我根本不会说任何成句的话,当然也没办法应对好几拨的搭讪,这才是要了命的!
搞得老娘一个电话也没保存。
我用最刻薄的语言羞辱弗兰克,但是他一句都不敢回嘴。
没办法,我出钱,所以我得让他知道,谁才是主子。
这就是钱的好处。
月子中心被查封,弗兰克把我弄到那个台湾人那,不过这样也好,至少台湾是中国大陆的一部分,说国语。
我要极力和黄妈换房间只是为了让她们知道,老娘不差钱,所以别看轻了我。
老钟的不接电话多少让我有点怕,不是担心他死不死,而是他死了我就会变成穷光蛋了!
我去酒吧疯了一晚上,可惜一句英文不会说,而且我讨厌老外身上的那股味儿。
当然,这些比起弗兰克来说,简直都弱爆了。
我几乎怀疑他是个X无能,要不然就是个窝囊废,不然普通男人面对我的勾引多少会有点心动的意思吧?
所以我问他“你平时都是怎么解决的?
” 他连“用手”都回答不出来,我也就不意外了!
圣诞节老钟没来,我必须得着个男人陪我一起过。
一个原因是,我要缓解一下内心的郁闷。
他妈的,我怀的是个儿子!
这都不能让老钟这个王八蛋过来看我一眼!
看来他也没他说的那样爱我啊!
当然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不能让黄妈她们看不起我!
老娘即便怀孕了,也是有人陪的。
我打车去了之前记录下的弗兰克的家。
看他拒绝的样子,没关系,反正我主动点,总能进去。
我在酒店门口看到了弗兰克的太太,那一瞬间我就明白,这样的女人是不可能爱上他的,因为我们本质上是一样的。
只是她喜欢成功的老板。
我喜欢有钱的商人。
弗兰克的女儿有点矫情,但是还是很傻的。
搞定一个女孩最好的办法就是,教她怎么泡男人。
小姑娘说,对方智商170. 我笑说,170怎样?
170的智商才需要一个假装智商只有70的相配。
我泡男人的历史都可以写一本书了!
对我来说,没有拿不下的人。
老钟给我短信说,上面查的紧,估计财产马上被冻结,让我做好一段吃苦的准备。
我想我必须得提前行动,我现在能利用的人就只剩下弗兰克了。
我用了最后剩余的一点钱带着弗兰克的女儿去找他,这个熊孩子的恶作剧差点害得老娘被弄回去!
好在我机警,顺利过关。
我的卡不能用了,没有任何收入来源,又挺着一个大肚子,估计连傍大款都没办法,所以这个时候要搞定弗兰克只有让他明白,我是一个坚强又富有爱心的妈妈。
是和他老婆相反的人。
从他拙劣的占卜里,我想我做到了。
当然他扑过来拿我簪子的一刹那,我还真的以为他是要趁人之危,不过如果真是那样,反倒省事了。
这样的男人,一旦上了你,就会对你负责一辈子的。
黄妈这些老姑婆以为我没钱了会吃不了苦,让我挺着大肚子洗衣服,你以为老娘从小是娇小姐么?
那你可就真错了。
没办法,人在屋檐下,目前只能得过且过啊!
、 收买人心这种事儿很好做的,所以白毛女和那个大姐只要略施小计就可以搞定。
无非就是叫个车,送个包而已。
黄妈这个老狐狸估计也看我榨不出油水,所以要把我扫地出门,还假惺惺弄了要伺候女儿的借口,才四个月伺候个屁啊!
老娘还有一个多月就要生了啊!
不就是看我已经交不出房租,也干不了工作么?
弗兰克现在已经是我的最后一根稻草了。
让一个男人爱上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让他在他前妻面前觉得有面子。
夸一个男人床上功夫好,这个是中外皆准的道理。
男人都吃这一套。
我醒来听到他说母子平安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赢了。
那个台湾医生给我推荐的各种狗屁测试其实我根本没做,因为根本没钱做。
我省下来的钱最后都花在那身衣服上了。
200刀啊!
不过换2000大洋的生产费值了。
之后就是恢复身材,和弗兰克逗逗趣,搞搞暧昧,让他以为这就是爱情。
但是其实我根本不相信爱情电影。
因为我从一开始就知道,那些都是编剧用来骗人的,每次看电影我都会这么说。
后来我就不说了,以为得有人照顾我和孩子。
不过我也知道这个男人没什么钱,他都是在拿前妻的钱养我。
不过好在老钟被放出来了。
伤心欲绝的分手戏当然要演的环环入扣。
这样这个男人才会记得你。
不过回北京还是一场战斗。
老钟和太太离婚了,但是他又沾上了别的女人。
我决定和他分手,以退为进至少我能捞点东西。
他说和他分了我拿不走一分钱。
没关系,我一分钱都不要,我只要我儿子。
我就不信,你能让你儿子饿死。
我借着老钟的生活费安安稳稳过了两年,没事儿写写博客,虽然两年才只有一单广告生意,可是管他的!
反正我也不靠这个生活。
我借着白毛女粉丝的众多,也算在微博圈火了一把。
老大姐还不死心给我介绍男人,但是她怎么可能知道,没钱的男人我根本看不上。
每次路过阜外医院我也会想起弗兰克。
唉……两年了,估计他怎么地也都考上医生的执照了吧?
国外的医生都很赚钱的。
我带着儿子去了美国。
想着要不要给弗兰克发个短信的时候,他女儿的相片就来了。
还真巧,他们也在这个附近。
于是…… 见面的那一刻我忽然想起一句特文艺的台词: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之后的重逢。
我看到弗兰克刮了胡子就知道,他心里还有我。
后来的故事你们就都知道了 我是文佳佳,职业二奶,兼职编辑。
我没什么大文化,也不相信爱情。
但是我知道一点,再好的爱情,也都要靠智慧。
女人啊,不要相信天上掉馅儿饼。
哪有完美无缺的爱情啊?
只有环环相扣的设计,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
女人,任何时候都要靠自己。
【END】BY:小川叔电台版试听:http://www.ximalaya.com/#/1016033/sound/237077【电梯】二楼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17868/?start=100#comments三楼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17868/?start=200&post=ok#last四楼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17868/?start=300#comments五楼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17868/?start=400#comments六楼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17868/?start=500#comments七楼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17868/?start=600#comments八楼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17868/?start=700#comments九楼电梯:http://movie.douban.com/review/5817868/?start=800#comments这个帖子到现在还有在回复,多少有点出乎我的意料,这就是一个看完电影之后构思的小说,你说它是影评也好,说它是吐槽也罢,我看到很多网友会说,写这种东西的人内心有多阴暗啊,我觉得文字和人品有时候不见得能划上等号,除非你告诉我,你现在写的文字发的评论就真的完全代表你本人。
还有一些人故弄玄虚地说,佛说,你眼里看到什么你就是什么,所以楼主看到的是屎,内心也一定是屎,好吧那和这一坨屎纠缠的你应该也不会比苍蝇高级到哪里去。
这个电影已经下线了,大家就都散了吧!
希望我的女神汤唯有一天可以演到一个这样黑暗的剧本,我觉得会比她现在的小清新和文青来得更过瘾吧!
加油!
《北京遇上西雅图》折射的中国医生群体的窘境: 你说一个年富力强的心血管外科专家,自己的专家号都被黄牛炒到几百上千,但自己工资少的可怜,更别说跟做药代的老婆比了,权衡之下放弃工作去国外陪孩子读书。
在跨国药企做药代的老婆一路扶摇之上,做了大区经理,后来又晋升到美国总部工作,跟做投资圈的老头子搞到了一起,把他一脚蹬开。
他窝在西雅图帮那些来美国生孩子的当个司机啥的,打打零工,积极备战考取美国医生执照...后来发生了一系列故事。
他的执照也终于考取了,然后娶了一个漂亮年轻的老婆,还喜当爹,在美国过上了幸福生活,重新找回了生活的尊严。
不消说,美国医生收入高,社会地位高,受尊重。
病人家属也不会动不动来搞医闹。
这是一部中国医生的励志片。
20年前有部叫《北京人在纽约》的电视剧,火的不行,大街小巷都流传着那句台词:“如果你爱她,把她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她,也把她送到纽约去,因为那里是地狱”。
虽然那时候,绝大多数人,都没去过纽约。
20年后,我们很多人知道纽约啥样儿了,知道美国啥样儿了,那儿不是天堂也不是地狱,就是个对普通老百姓来说还算靠谱的地儿。
所以,很多人想法和《北京遇上西雅图》一样,如果你爱她,把她送到西雅图,如果你恨她——嗯,把她留在国内吧。
我最喜欢《北京遇上西雅图》的一点,是影片传递出来的正能量:爱情恬淡又甜蜜,生活平静又积极,你爱我,我爱你,我们一起走下去。
喜欢这一点,是因为知道在中国写个正能量的剧本儿多么难——国内的朋友们为了结婚,不得不拼命买房,反过头来,为了买房,又不得不排队离婚,还有比这更跌宕起伏催人泪下的剧本儿么?
每个真爱的故事都饱蘸鲜血,所以,贵国电影源于生活,但从来没有高于生活,都是低于生活。
看电影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薛晓璐导演是个非常善良又聪明的导演,她心怀善意拍了一个现实题材的《海洋天堂》,无论创作还是市场都诸多掣肘,转型商业的时候,只好找到了一条折中的路,就好像我许多善良又聪明的同学,好好读书天天向上最终放弃什么大理想,出国安安静静做了份平静的工作。
错过了变革的大时代?
有时候想想,对个体来说一点儿也不是损失。
还好有了薛晓璐的绕道而行,我们才有了一个规矩、有趣味又积极向上的正常的电影,我们才可以像看美剧那样在华语电影里琢磨生活中被忽略了的小趣味,才可以让自己被生活鞭笞得麻木的神经又舒展开来。
伴着西雅图宁静的日出、日落,看着吴秀波和汤唯的琐碎生活,跟他们一点一点从生活的泥潭里挣脱出来,找到自己内心的平和。
要连电影都办不到,那算是真没救了,这世界总得有点东西,让人相信幸福由勤劳创造、爱由心底滋生、干戈总能化玉帛,才对吧?
帮助薛晓璐完成这个小梦想的,是吴秀波和汤唯。
我最开始并没觉得这对组合会有什么化学反应,看完电影才觉得的确是不错的组合。
吴秀波和汤唯都是那种看上去没有攻击性的演员,《北京遇上西雅图》这样的小品,是最适合他们发挥的空间。
在电影并不激烈的剧情里,吴秀波和汤唯努力不着痕迹地表现人物性格的变化,汤唯从焦躁的、虚荣的富豪情人变成踏实的、从容的单亲妈妈,吴秀波从懦弱的、匍匐的软饭主夫变成进取的、强韧的单亲爸爸。
然后,他们就在一起了。
他们让我们忘了小三和阜外医生的标签,把两个如现实中你我一样龃龉而并不那么可爱的人变得值得同情和尊敬,也把一个美好得很难相信的故事变得生动、有趣、甚至真实。
《北京遇上西雅图》当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电影,它只是做成了一个在正常价值观社会里很小的梦。
但,这就很难了。
固然不是每个人都能用移民解决所有问题,但它至少使你在某一个时刻,可以跳脱出日常生活,白日梦地想想,毕竟还是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可以憧憬和展开。
还好此身未老,无奈仍在原地,只能抬头呼吸北京的空气。
我是没所谓西雅图的雨了,只能想:下雨也好,天晴也罢,没有雾霾,就是好天儿。
吴秀波和汤唯都是喜欢的演员,故事不讨喜,讲的是小三的觉醒,结局还不错。
13年2月23日,咸奥。
大叔的爱很温情,尤其是亲情。演员们演绎的不错,故事似曾相识。
细节处理用心,感情戏不温不火却真实,国内外差别表达的不错,风景拍的也美。汤唯演的有点用力过猛,吴秀波虽平淡但是却出彩。PS:刘仪伟现在是只要是个电影就要插上一脚么...
影片清新脱俗的风格会让人误以为是部好莱坞浪漫爱情片,有笑有泪让人回味无穷。影片的原声音乐选取的也很合适,恰到好处的烘托了感情。这部影片没有在避讳出境生子、、小三、同性恋等敏感话题,除了从头到尾的在宣扬拜金思想外还是很有突破。吴秀波汤唯的奇妙组合有来电,这是一部好看的爱情商业片。
前半还是平庸俗套,后半段渐入佳境,关于西雅图夜未眠的借鉴都真的不错,what a wonderful world一响起,品味和情调都有了。汤唯不适合,略;被吴秀波的领结和烂英文萌翻了。
多么庆幸没去电影院看。
Julie=Monica + Jessica.........
影片制作图省事连哪些经典西雅图、纽约大远景都挪用哪些片子的片段?老胶片的质感跟影片调性完全不匹配,糊弄谁呢还是自以为经典款镜头可以随便上,情怀爆棚?整个咋咋呼呼的节奏,这个喜剧剧作反而完全是忽略生活的,大家有看到生活的细节描写吗?仔细看看。有两个点是有点议题的,也值得说一下,一个是有钱人赴美生子的趋势热点,第二个是为“第三者”正名。刚开始对于女性内部的矛盾描写 可能真实发生在某片某国上,因为割裂,所以更真实。
创作上套了个经典模版开始就肆无忌惮的唬弄了。。。台词水到瞠目结舌,桥段根本懒得想,感情升级全是跳舞假笑高速再加音乐硬顶。好像看了一集一处闪光点也没有的痴呆电视剧。。。
基本就是前面那个嘴欠缺心眼的汤唯和后面冲动胆大的完全属于人格往两个不太讨喜的方向分裂了去。
这么烂的片。。。
提不起神来
我印象最深的一句台詞是:『你不在我心裡了。』我認為這句話才是電影的核心。這世上有許多拜金女可以為錢當小三,但這不代表所有與有錢人交往的小三都只拜金。有些人只看到文佳佳擁有的,卻沒看到她失去的,這是在美化小三嗎?我覺得不是。只是一個女孩在愛情中的奮不顧身與終於覺醒。
2.8星。努力的模仿好莱坞温情喜剧,视觉场景都很到位,但其他细节毫无把握。转折、表演、笑点、配乐都很刻意。上乘的同类片给人的是会心一笑,但这里的笑大多是撩拨,两根手指放到双颊上,往上一提,脸上不得不笑,心里却没感觉。看前预料到了所以并没有什么失落感,但即便如此汤唯的表演仍让人失望。
这种类型片唯一的悬念就是“这么别扭的俩人怎么能走到一起?”影片解决得还不错,三观不正的开局硬扭出了一个自力更生的结尾。可惜反映生活不够厚,当作童话又缺些趣味。汤唯的职业是美食编辑,开头的表现却完全是个小县城里的初中毕业女阿飞。帝国大厦那段太生硬了。
电影实在一般……但汤唯真心好看啊!
看完了都不知道评分为什么这么高 +1
打五星的节操都丢在西雅图了吧
主演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