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梅拉岛
La Gomera,吹哨奇案(台),吹哨解密(港),Les Siffleurs,The Whistlers
导演:柯内流·波蓝波宇
主演:弗拉德·伊凡诺夫,卡特里内尔·马龙,罗迪卡·拉泽尔,阿古斯丁·比利亚龙加,萨宾·塔布瑞亚,István Teglas,Cristóbal Pinto,Antonio Buíl,乔治·皮斯特拉努,David Agra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法国,德国,瑞典语言:罗马尼亚语,英语,西班牙语年份:2019
简介:警察克斯蒂带着任务前往戈梅拉岛,打入黑帮学习口哨暗语。然而当他回到警局之后,昔日的同伴却站在了他的对立面。到底是谁被策反?又是谁在泄密?在表象的忠诚与信任下,一切都不是那么简单。尔虞我诈中,竟然还蔓生开来一场浪漫又富有幽默感的爱之博弈,且看有情人能否终成眷属?罗马尼亚导演波蓝波宇玩转剪辑,五彩缤纷地为观众呈现一出..详细 >
要不是割喉还挺美的 这简直是智障硬装聪明人的作品
有点凌乱……口哨语和一些其他的元素像硬拼凑的
某名其妙不知所云。我就想知道新加坡投了多少钱给这部罗马尼亚影片。
#14/LFF,这位编导商业/类型起来只能撑起十分钟,之后如此做作,说着不可理喻的(literally)鸟语,打乱时间线和刻意反转来为笨拙的罗马尼亚式碟中谍剧本障眼,精美的摄影也只是增添空洞感,还不忘致敬/讨好西部片和惊魂记,以及欧美通俗歌曲到古典乐。最后灯光秀又是什么玩意儿,旁边一大叔当自己是指挥家随着音乐打节拍挥舞起手,让我赶紧离场。
波蓝波宇认真拍了一个商业类型片,但是很好看,精致有趣还可以回味。叙事的精巧可以看出其功力。配乐强行拔高应该是故意的笑点。哈哈哈那个film maker,他真的不是自黑么?以及这是新加坡Gardens by the Bay 义务宣传片。
太扯了。你们罗马尼亚需要一个AC-12。
把故事会撕碎了拼起来能拿茅盾文学奖吗? 4分
实在是无趣,用名字做章回体,但没有突出特定人物,用双线做叙事,却没有做出悬疑和惊喜。所有角色的表现就像电影中电影院放的西部片般刻板与木讷。虽然用了一堆监控视角,却如同死在监控跟前的警察一样,毫无作用纯作摆设。
于海南电影节,戛纳主竞赛片。极简,精彩,有趣。
一个混黑白两道的警察,一个无间道黑吃黑的故事。无处不在的监控和无人能懂的哨语形成鲜明对比:肉体可以监控但思想无法控制。影片无时无刻不带着黑色幽默和迷影致敬,或许是自嘲或许是无可奈何。
罗马尼亚类型片,可整个质感就特传统政治片(不包括结尾,结尾的土味程度直逼《山河故人》……),男主角的型儿说是演的克格勃也完全不违和。导演是拍政治片出身的作者导演,以后可以关注下他别的作品
看不出是喜剧,蛮无聊的。
7.0
多视角多闪回叙事,很有趣!女主好美啊!
节奏很奇怪的一个片,两不沾的感觉
#72nd Cannes# 波兰波宇风格突变作品,保留了极简主义手法的警匪类型片,罗马尼亚式的冷笑话和极简主义的处理方式在影片中仍然存在,不过无论是镜头调度还是剪辑节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再度印证了我之前的判断:罗马尼亚新浪潮已经终结了。跟波兰波宇的名作《警察,形容词》其实有连接(弗拉德·伊万诺夫扮演的角色)。影片中有不少迷影段落,直接引用《搜索者》和《一个警官的控诉》,致敬《精神病患者》。而警匪片必备的枪战戏则发生在一处电影布景里(目测是罗马尼亚城堡制片厂的布景)。此外还在许多场景里借用了不少黑色电影的布光方式。拍得非常简练,比起剧本来还是没那么精致……
如果再早出生个几十年就很厉害的一部电影,放现在看只觉得文艺复兴,陈词滥调。
一炮钟情?哈哈哈哈哈哈😂又是歌剧,又是交响乐的,让谍战片又上了一个档次。
艺术导演总有一部「转型商业片」是拿旅游地经费攒出来的吧?跟赫尔佐格那个《盐与火》一样十三不靠。超模和歌剧倒是洗眼洗脑
欧盟影展2019@MOMA百老汇 挺好看的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