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国际性的影片,亦是一部根据真人真事改编的军事题材电影,更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电影。
它的国际性表现在,电影的拍摄走出了中国,演员跨越了人种和肤色;它的真人真事性表现在它确实根据当年参加特种训练的两名中国特种兵的经历做了“艺术”处理;它的“爱国性”表现在影片以受训的两名中国特种兵的受训经历为主线,从头至尾围绕着“国家”“红旗”这样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表现主人公的爱过情操,从而上升的爱国主义的理念。
再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已经是第四遍了,第一遍记得是在电影频道看的,当时内心澎湃,激情燃烧。
第二遍的时候是在高四(复读)的时候学校组织的观影活动。
在操场上一块很大的投影布挂在讲台上,整个操场黑压压的一片,一束灯光从队伍中间投到幕布上。
整个观影过程中,每个人的激情试图都被点燃了,不时的发出惊叹。
哪怕在结束的时候的一两天,大家都在谈,都在骄傲着。
第三次是自己买的盗版碟看的,删减去了好多。
最近看了之后似乎有了点想法。
不如说出来看看。
首先,关于影片的故事。
抛开片中所有的关于意识形态的东西和拍摄方面的东西。
单看故事本身不难发现,无论从故事的立意还是故事的起承转接,甚至故事的戏剧性都做的很不错。
但是,我们所忽略的那些东西恰恰也是片子很“矫情”的东西。
不管创作人员出于什么样的前提。
由于受到我们“忽略”的东西的影响使得每一场戏都视显得不完整,或者说创作人员有意在回避,只为凸现。
因此这样的影片故事是不完整的,或者是不真实的。
不可否认,影片背景的真实性,也不能忽略“艺术化”的手法处理方式,但是纵观影片,为了凸现,牺牲了故事本身,更显得有些过度“艺术化”的嫌疑。
试举一例简单说明。
影片开始的一场。
作为交代故事发生背景,时间,地点,人物和矛盾冲突的一场戏(不一定非要出现)是非常关键的。
在这场戏里,王晖和胡小龙介绍完之后变没有了其他人员的介绍,下一个镜头也是天空飞过的直升飞机和画面右下角的“雾钟”,不可否认这是一个很巧妙的衔接手法,但是给人的感觉也显得匆匆,急于避开介绍,而使得主要人物所面临的人物关系交代不明显。
其实,创作人员更应该放开手脚,大胆进行艺术加工。
不应该只是为了表现我军特种兵表现出来的爱国情操,而放弃更多。
其实可以更多的在兼顾主流之时,加入更多的大众。
我们经常讲:科学没有国界,但是科学家有国籍。
换到艺术上也是行地通的。
有两点可以说。
一,在片中,导演回避了很多的国家,更回避了与更多国家的交锋。
其实导演完全可以在设置上美国,英国,德国等这些发达国家的前提下,通过故事让我们的红旗永远飘扬在“猎人学校”(这是故事的最终目的,也是最终的升华点)。
一部宣扬主流文化,倡导爱国主义的电影根本不需要回避得这么明显。
也许是有“指示”,使得创作人员如此畏首畏尾。
但是,完全可以在结尾将“某些”国家的国旗同我们的国旗一样永远升在那里的处理手法。
也可以在最后一场戏中通过设置不同国家的二三人营救小组同王晖一同取得“胜利”的处理。
如此既不显得夸大,又更加合情合理。
二,片中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宣扬”上,对于片中人物的刻画太少,也是遭人诟病的一大缺憾。
我们完全可以在凸现主题的同时关注人物的内心,而且展现出更多的人文关怀和理性思考。
故事都是围绕表现“国家”而进行的故事展现,有关一些人物形象的设置也大抵都是对比蒙太奇的手法,凸现我军特种兵。
训练是表现出来的我军iron man ,其他都是一些无关痛痒的小意外。
我们对国家的爱,对党的忠完全可以人性化到人物的内心,使之模糊,却能让观众有力地感受到它的存在。
正像美国的《拯救大兵瑞恩》,它在讲它的国家,更是在将一些“思考”。
二者兼得,而且不误。
故事方面,我们有太多的顾忌,而不能大胆放手去做。
看来解放思想的浪潮需要在电影领悟继续推广。
再就是故事的戏剧性上来说,还是可圈可点的。
这点主要是受训人员被抓,王晖教训教官,以及之后,莫名其妙被自己人射击。
其次,叙事上。
在这部军事题材的影片中,叙事上并没有使用任何的技巧和手法,也是单纯的按照时间顺序进行故事的讲述。
只是在最后处将暗藏已久的暗线——毒贩,表现出来。
两者通过平行蒙太奇的叙事手法呈现。
其他,本片在叙事上暂无其他可说的了。
再次,人物刻画方面。
在这一点上,可取之处主要是在人物形象的宏观刻画上的成功。
不必多说,简单的用一些词语概括:坚韧,执着,刚强,勇敢,纯朴,机敏;热爱祖国,以国家利益为重,舍小我为打我的奉献精神。
在人物的刻画上的一大不足在第一部分已经提到过,就是人物刻画深入内心笔墨过少。
常讲: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哪一种艺术的本源都来自生活,因此它必有生活中所有的一些特征。
有些影视作品之所以被奉为经典,其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贴近生活,带给人以生活的思考,却又不落入俗套一味模仿生活。
在这部电影中艺术化的人物形象特征已经被很完整的表现出来,但是对于一些人物微观的特征并没有很好的表现出来。
特种兵也是人,也是来自生活。
必然有他的生活特征。
影片曾设置黑人这一细节来表现王晖对祖国的忠。
他不会因为受伤二被认为是“逃兵”,他要保护的是祖国的荣誉和自己的军人尊严。
但是编导的这一设置虽达到了这一目的,但我们更能看出这种思想意识差距带来的“反效果”——圣人。
看不到俩人对于家庭的只字片言的提及。
这样的人不是来自生活的,不如说来自天堂的。
最后,拍摄方面。
使用了太多的特写镜头和仰拍镜头。
给人一种刻意的拔高感。
在一些爆破场面和动作一中,单纯的使用一些固定摄影,忽视了影片的运动感和节奏感。
这样的戏更适合用晃动镜头和跟镜头等运动镜头,营造出一种真实感,运动感和节奏感,而不是简单的记录呈现。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er(来自豆瓣)来源:https://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note/634942310/审美的改变,似乎是极其自然顺畅的,但当你仔细回忆时,你就会发现它其实是一系列人和事甚至感情给你留下的印痕。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啊。
——一句无关的话那个年头我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性取向,年少的我虽然天真,但是早已在夜里体验过了双手可以带来的兴奋和恐惧。
只是那种兴奋过于抽象,我始终不能说清是什么吸引着我一次次在夜里进入那团迷雾中,又为何在迷雾中攀爬了很久后突然下坠。
大概是在一个夏天的午后,我看到了中央六台播放的《冲出亚马逊》。
很多年之后,我会在浏览一部电视剧剧评时看到侯勇老师的截图,而那张截图又会让我想起那个观看《冲出亚马逊》时的午后,那是一段快要被遗忘的记忆,但是只一瞬间,所有的一切便在我眼前爆炸。
我仿佛又看见了主角们那油亮的皮肤,在粗糙的镜头中透出健康的颜色;还有麻绳加身的侯勇老师,绳子嵌入他胸和胳膊的肌肉中去;啊,对了,当然还有穆立新老师在被活埋前扭动的身躯,以及在被一杆步枪威胁后抿紧嘴闭紧眼大义凛然躺在土坑里,任由黄土一铲一铲落在胸口上的样子。
但现在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主角们的笑,尤其是男二的:那是一种老实憨厚又不失狡黠的笑,比起侯老师的傻笑要显得灵气很多,在后来我也曾见到过类似的笑脸,那是我的一位同学,也是我很敬重的一位好友,他第一次对我笑时,我竭力掩饰自己对他的欣赏,却感觉自己的脸上的肌肉僵硬了。
《冲出亚马逊》无疑为我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甚至怀疑大学一年级的暑假想去参军不是因为当时的心情不好,而是由于一枚充满了侯勇老师和穆立新老师泡影的缓释胶囊在那个下午被我吞下了,直到多年后才发挥它的药效。
当然这样一部作品并不足以成为我的性启蒙电影,那个下午我只是全程盯着屏幕上的两个角色,即使是广告冗长重复且乏味也不愿意换台。
尽管我没有直接的对性的想法,但还是因为心虚而在家人面前装作满不在意的样子,同时暗自屏住呼吸欣赏着男主和男二的身体和五官,并因为他们僵硬而脸谱化的面部表情一次次感到心颤。
我想那个时候我是更欣赏侯勇老师饰演的男一号的,他倔强、坚强、土气、寸头,笑起来眼睛眯成一条缝,浑身上下冒着傻气,却又十分迷人,我睁大了眼睛,就像年少的直男,只懂得欣赏女生脸庞。
我似乎不曾注意到侯老师在电影里露出过对东方人而言相当结实的胸肌,只是对他的肤色有过暗暗的惊叹。
这种美学体验后来影响了我很长时间,我甚至曾一度想把米开朗琪罗的《大卫》换上东方人的面孔,敷上同样深色且因流汗而油亮的皮肤,当然,现在看来,胸肌是要加大一号的。
而现在我越发觉得男二号的角色更为可爱讨喜。
他比男主矮了一头,丧心病狂的我甚至想用“短小可爱”来形容他,他也有着一样的肤色,一样的寸头。
在这样一部作品中,男二号不需要担负像男一号一样沉重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他的存在要轻松得多,也灵巧的多,甚至男二号的出身也是逃脱富裕家族安排的膏粱子弟——“请你吃烤鸭,我喝汤就够了”。
他比男一更加真实和立体,在他出于委屈和恼怒去敲钟的时候,虽然没有给正面镜头,但是我能从背影中感受到他的犟,而在那段关于烤鸭的对白中,我从他无忧无虑的眼神中又看出了男一少有的清澈。
而这都是当时的我不曾意识到的。
穆立新老师的出演,甚至在现在让我充满了保护欲,熟悉我的人,应该看得出我在这种臆想关系中的位置。
朦朦胧胧中,这部电影从某个方向指明了我想成为什么样的形象,也许这种形象是外在的,也在我心中埋下了日后我对一对理想cp的全部想象。
后来我曾几次重温过这部电影的片段,不注意光照而造成高亮的夜间镜头,军装的绿色、背心的白色、皮肤的棕色和背景中经常出现的大片色块常常刺激着我的眼睛。
再后来在《霸王别姬》中我也曾感受过相似的对男体的集中展现,但是给我带来最深也是最初印象的还是《冲出亚马逊》,如今想来,竟然有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的感情在里面。
我怀念那个时候电影里的人物,他们笑起来都那么傻,那么容易就开心,那么无忧无虑。
曾有一些人同样在我面前展现过那种笑,我总会心头一颤,想起侯勇老师和穆立新老师,也想起一些被打上“曾经”的标签的人。
——2017年8月28日凌晨00:29
选自:张阿利 曹小晶 杨晓林等合著《中国电影精品读解》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出版。
八一电影制片厂、电影频道节目中心2002年联合出品 导演:宋亚明 编剧:赵峻防 演员:侯勇(饰王晖)、穆立新(饰胡小龙)、汤姆·巴特勒(饰校长罗斯)、劳伦(饰教官“鳄鱼”) 获奖情况:2002年华表奖优秀故事片奖、优秀导演奖、优秀男演员奖,第22届金鸡奖最佳故事,最佳摄影,最佳美术奖,第九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最佳观赏效果奖。
剧情简介: 在南美洲的亚马逊河畔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开学典礼上,来自世界各国的特种兵以特殊的方式进行入学报到。
队列中年轻的中国特种兵王晖和胡小龙与各国学员一样亲手升起了自己国家的国旗。
校长罗斯将军宣布:任何人在训练中经不住考验超过48小时将被除名,并降下本国国旗。
在以严厉著称的教官“鳄鱼”的指挥下,学员们开始了严格的近乎残酷的训练。
两天后,就有两名学员被淘汰,两面参训国的国旗被降下。
但训练的强度仍在加大,“鳄鱼”的训练方式、手法也更凶狠。
为了维护中国军人的尊严,王晖和胡小龙以顽强的毅力和高超的军事素质战胜了体能、技能和生理等各种艰难困苦的训练和考验,出色地完成了一个个训练项目。
由于国际贩毒分子活动猖獗,为了使各国学员经受实战考验,老校长指挥“猎人学校”学员参加围剿贩毒分子的战斗。
一位非洲学员为了回家看望得了白血病的女儿,自残后假装成负伤,终于结束了魔鬼训练。
而王晖在战斗中表现英勇,不幸受伤。
但他拒绝回国养伤,坚持留下来完成全部训练。
遭受重创的贩毒集团设计绑架了老校长的女儿丽娜,企图以此来逼迫校长就范,并摧毁“猎人学校”。
危急时刻,正在密林里进行反战俘生理和心理训练的王晖带领学员奋起反击,他孤身潜入匪巢,歼灭了毒匪,使丽娜安然脱险。
3个月后,毕业典礼上,罗斯校长将一枚“勇士勋章”授予中国学员王晖,并决定让中国的国旗在“猎人学校”永久收藏。
读解分析: 亚马逊是南美洲委内瑞拉的一条古老河流,联合国相中了这里恶劣的气候和艰苦的环境,创办了国际特种兵训练中心,代号“猎人学校”。
这所学校就是《冲出亚马逊》的故事发生地。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15军特种兵大队两名年轻的中尉王亚林、扈华国,参加了国际军事组织举办的“猎人学校”的反游击训练。
经历了近乎泯灭人性的训练,在苦与累、荣与辱、生与死的残酷考验面前,始终抱着忠于祖国、为中国军人争光的坚定信念,以顽强的意志和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圆满完成了38个科目的训练任务,最终荣获了“国际反游击战队员”荣誉勋章,使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异国的土地上升起,高高飘扬…… 《冲出亚马逊》是根据这一真人真事改编拍摄的一部现代军事动作片。
讲述我国两名特种兵中尉王晖和胡小龙在赴美洲亚马逊流域的“猎人学校”训练期间,战胜各国强手,歼灭国际毒匪,为国家和军队争得了荣誉。
这部被称作八一电影制片厂“三年磨一剑”的电影力作,无论从感官刺激还是情节上无疑都是一次突破。
具体来讲,就是用好莱坞类型片的元素对中国主流军事题材的故事进行了包装,与以往中国战争影片动辄追求数万人的大场面不同,《冲出亚马逊》的视觉冲击更具有现代感,更符合目前观众被好莱坞所培养出的观影习惯。
而在故事中,该片直接取材于真实事件,直升机、枪械、搏斗、毒枭、枪战,在影片中导演调动了几乎所有动作片吸引人的元素。
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军事题材动作大片”。
因而无论是在艺术还是票房上,都获得了不错的反响。
首先,影片主题具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
在几乎所有主流的好莱坞动作片中,总有一个智勇双全的英雄,为了个人的荣誉,为了国家的利益,经受千难万险和各种生死考验,最终战胜了敌手,获得了最后的胜利。
影片往往宣扬的是国家利益至上和正义必胜的主题,内容方面主要是表现英雄所进行的各种艰苦卓绝的一系列战斗。
在《冲出亚马逊》中,“你和我就是中国”,剧中主人公的这句话是本剧的主题,面对国际“猎人学校”超极限的生理训练和生死考验,中国的两位特种兵始终用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坚定信念,因此这句话也成了此片弘扬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精神象征。
与这一宏大的主题相对应,导演从真实事件的诸多散点内容里提炼出“生与死”、“荣与辱”、“苦和累”、“走与留”的块状性情节结构作为《冲》剧的内部链条贯串其中,为故事的发展寻找了一个极有张力的支撑点。
在影片中,围绕这样一个块状支点,我们看到了两位中国军人王辉、胡小龙与各国特种兵在“猎人学校”里各种紧张、酷烈及残忍的训练生活,而这些训练生活无不让我们为主人翁的命运和前途担忧,同时也为他们经受考验为国争光的坚强意志所折服。
其次,好莱坞的这类动作片中总有一个不死的英雄在恶劣而危险重重的环境中活动,他们的经历具有奇观性,是一般人所难以达到的。
影片耗资1500万,虽然与好莱坞影片的大投资还是小巫见大巫,但已显现了向好莱坞大制作靠拢的端倪。
在视听语言上,镜头画面极尽唯美,打斗场面惊险、刺激、惊心动魄。
两个有个性的中国军人被送到异域他乡,接受非人的考验,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观。
奇观是好莱坞的叙事策略,能激起观众的无限的兴趣,并在观影过程中达到一种心理满足。
《冲出亚马逊》通过各种艺术手段传达这种奇观,影片前半段主要讲述王晖和胡小龙如何在“猎人学校”内挑战自身极限,完成各种近乎“残忍”和“不人道”的训练;而后半段则着重刻画众学员与国际贩毒分子的殊死搏斗。
《冲出亚马逊》有许多画面的展示的就是超人般的英雄——中国特种兵王晖和胡小龙负重奔跑、炮火前进、高空跳水、饥饿体罚、蹲水坑、渡沼泽“受伤斗鳄鱼”、“智胜毒枭”等等非常态的事情。
其中王晖带领各国学员潜入匪巢,歼灭毒匪,救出人质的情节明显的是套用好莱坞类型片的模式,格外惊险刺激,富有传奇性。
第三,这种具有传奇色彩的经历之所以扣人心弦,与影片刻意制作的视听奇观紧密相关。
影片主人公活动的自然环境是南美亚马逊流域,山川、河流、沼泽、密林等,突出了热带雨林的自然环境特点:多雨、潮湿、古树参天、藤蔓缠枝、云遮雾障。
人文环境则把训练营地、水上匪巢、屠宰厂、船长、校长办公室、贩毒分子总部等,塑造的各具特色,突出了现代感。
这就为英雄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典型环境。
在摄影光线上,总体设计低沉、凝重,追求结实、坚硬的雕塑感。
这是一部血气方刚的军人戏,造型的力度和张力很重要。
至于光源、光质、光效,则一切以塑造人物和营造气氛出发,不受所谓光源和理性的制约。
在摄影色彩方面,整体上采取冷暖对比的色彩结构形式。
除“丽娜生日”的戏采用充满温情的暖色调而外,其余的戏完全统一成灰兰色的冷调子,形成一种冷峻、悠远、深沉的氛围。
在音乐音响上,利用大气的交响乐和军号军鼓等昂扬激烈的音乐渲染气氛、烘托情绪,在情绪中寻找感染力,在力度和节奏中追求震撼力,在气氛和画面中寻求冲击效果和可看性。
影片的声音是大气磅礴的,它借鉴了国外一些片子的优点,让人极易想起《桂河桥》的豪迈和《巴顿将军》的气势。
在镜头运用方面,追求具有“强烈动感”的视觉形态。
同时又保证静态场面一定要使镜头真正的平静下来。
在动与静的对比中营造出一种节奏,一种韵律。
摄影机镜头带有更多的主观色彩,已成为一个角色,积极参与每一个情节之中,与剧中人物同呼吸、共命运。
动则与人物一起奔波、一起摔打;静则与剧中人物一起潜伏、一起躲藏,一起摒住呼吸……总之,镜头始终作为一个参与者来感受剧中人物的心灵震颤。
与鳄鱼搏斗,在烂泥里摸爬滚打,泡在臭水沟里吃蜥蜴,空中跳水等等场面都让人如临其境,叹为观止。
第四,本片通过不同环境下的不同国家和民族对待艰难困苦和生死的态度,去展现各国学员的人格魅力和精神风貌,同时也挖掘、显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这也成为本片的一大看点。
《冲出亚马逊》是讲各国特种兵共同生活、相互竞技的故事。
因此,表现中国特种兵就不能忽略其它国家特种兵的人物形象,导演刻意在影片里加入一些有趣的细节,来表现各国特种兵的性格特点和文化差异,如迈克尔的自信自大与军人使命感,嚼口香糖的美国大兵在真枪实弹的演习中轻松自信之极。
然而他对小个子中国兵的轻蔑则让他付出了代价;意大利中尉罗西尼面对姑娘的轻松挑逗和中国军人王辉的腼腆害羞是东西方文化性格最常见的差异;约翰逊为了女儿开枪自伤,制造回国机会的行为与王辉光荣负伤而绝不愿回国的矛盾选择其实更深层次的说明了中国人与西方人的思维意识和价值观念的不同,而这些细节,正是导演表现的另一层思想内涵,这种内涵受限于片幅没能更多更深挖掘,但几个外国特种兵同样优秀的定位,则更衬托了中国军人的高大和风范。
还比如对一些细节的处理,黑人对数字的讲究和敏感,国旗悬挂的位置及相互的关系,中国特种兵和西方特种兵的身材的反差,既富有喜剧的效果,又在其中渗透了一些意念,与《全金属外壳》有异曲同工之妙。
影片早在宣传阶段就甩出“想做真男儿的男性公民不可不看,欲寻男子汉的女性公民不可不看”这样的话语。
在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上,《冲出亚马逊》获得了“最佳视觉观赏奖”,大学生们的评价是“像看好莱坞大片一样!
”在导演手法、摄影技巧、声画效果等方面还主动适应市场需求,利用高科技创造出视听效果俱佳、极具冲击力的电影场面,打响了“国产大片”的牌子。
有关媒体评论说:《冲出亚马逊》的视觉冲击极具现代感,大量低空航拍和扛拍镜头以及快节奏的剪辑加上光线对氛围的营造,使得整部影片在阳刚英气之中流动着一股金属质感,再配以刺激的音响和MIDI音乐,使得本片达到了目前国产动作电影的较高水平。
(杨晓林) 思考题: 1、与好莱坞动作片相比,本片的成功和不足是什么?
2、结合本片,谈谈如何把一个生活中的真实故事改编为一个成功的影视作品。
3、影片是如何来表现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的?
这片儿值五星么?
答案肯定是不值的!
但为什么要打五星?
原因很简单,就如我标题所说的一样,要拉高一下分数。
总是有那么一撮人,把中国国产片贬低的一文不值。
明明故事还行,导演用心,演员演技在线,偏偏遇到这么多自以为自己有多高等的人的冷嘲热讽。
简直搞笑!
意淫强国?
别说有真实事件在那儿摆着,就算没有,完全瞎编的又有何妨?
看美国佬退役特种兵,丛林虐杀数百人的时候怎么没见有人说意淫?
看美国佬英雄电影,一个主角打爆宇宙的时候,怎么没人说意淫?
美国佬的就比中国高尚多少?
还是某些人跪了太久,实在站不起来?
本片称得上是一部非常出彩的爱国主义题材的军事电影,据说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而成的电影,原故事的真实情况比本片所呈现的内容还要精彩,即真实事件中的特种兵训练要远比想象中要更加残酷,更加艰辛。
无论是真实事件中还是影片当中的猎人学校,其严酷的训练任务一直都在突破人类所能达到的极限,让所有身处其中的人们都叫苦不迭,抱怨不止。
来自中国的两位军人王辉和胡小军为了祖国的荣誉,凭借自身顽强的意志坚持到了最后,他们无论面向国人,还是面向世界都是铁一般的存在。
片中主要人物的都被刻画得细致入微,形象生动,尤其是那两位中国军人在其中的表现,更能展现出我国军人不畏艰险和坚韧不拔的精神品质。
《冲出亚马逊》写的是中国两名军人胡小龙和王晖去国际组织的猎人学校训练的故事。
地狱式的训练,有许多人都坚持不住这种训练而放弃了。
王晖因总教官对中国的偏见,也差点地放弃,胡小龙千百般地劝阻他都没用。
最后,胡小龙给王晖留下一句话:“想想我们来这里是干什么的。
”终于把王晖给说服了,他们来这是为了证明中国的。
人要坚强,不能因一时的委屈,而放弃。
空降练习时,王晖因恐高,跳到水里时晕了过去。
被救醒时,站起来还一瘸一拐,却请求再跳一次,总教官却没同意。
一次绑架案中,犯罪人开直升机把校长的女儿劫持了王晖为跟踪犯罪人员,死死抓住直升机的轮子直升机把他带上天空。
胡小龙提醒教官:“他恐高!”教官却平淡地回答:“那是以前了。
”是啊,心理障碍是可以战胜的,只要有勇气,顽强拼搏,肯定能成功,志在必得。
一场突击演练中,“犯罪头儿”逼迫士兵说出总教官是谁。
一位外国士兵因受不了酷刑,没了骨气,向那“犯罪头儿”出卖真相。
这场演练就是考验士兵的毅力和尊严,那位外国士兵也曾经过许多魔鬼式的训练才走到今天,却没通过这次毅志的考验我真为他感到怜惜啊! 王晖坚强、勇敢和正直的精神让我感叹,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像王晖一样,超越自我,改掉坏毛病,好好学习,不怕困难,不半途而废,长大后尽自己的力量为祖国效劳!
时隔20年再看这部电影,已经没有新鲜感,坦白说剧本不够扎实,尤其最后的营救太过仓促。
放在当年看,这种实景拍摄确实震撼。
只能说《士兵突击》和《我是特种兵》系列借鉴的很好。
ps:对白居然是英语,这一点上算是很严谨了,只不过看的是中文配音版,感觉太别扭。
还有,看到侯勇的小鲜肉时期,想到他后来在军旅剧里演的首长,顿感这是从摸爬滚打中起来的干部啊~
不知道现在人们的审美都怎么了,这个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你们说假?
那我告诉你们,至少中国军人流过的血是真的,受过的伤是真的,做出的牺牲是真的,他们的家人失去儿子,失去丈夫,失去父亲是真的!
是,你们懂电影,你们会标新立异,你们只需动动手而已,你们只需动动手就否定他们全部的意义吗?
不要和我谈艺术,也不要和我说你们只关注影片本身而不是针对中国军人,因为这个电影的存在就是让我们记住他们,或者偶尔在自己安逸温饱的时候想到他们!
因为艺术需要温度,需要灵魂!
需要我们把镜头能偶尔对准他们,而不只是帝王将相,儿女情长!!
一直有豆瓣,第一次写影评,因为实在是看不下去,我不相信所有的人都被热评改变了世界观!
电影的巧妙不用我多说了,什么是恰到好处,什么样的镜头最能体现艺术,有过什么样经历的军人才算真正的军人,军人,是神圣的象征。
对于这部电影,我认为在那个年代确实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这表现了中国军人的爱国担当,不管是因为祖国收到了教官的侮辱而想要离开,还是为了国家的荣誉而负伤训练坚持到底,这都是爱国情怀的体现,尽管这部影片会有一些瑕疵,但是主旋律是对的,瑕不掩瑜,虽然最后王辉单枪匹马地解救丽娜,但这并不是个人英雄主义的影片,相反,他所代表的是中国的军人,是一个集体,是我们的中国!
太2了....
真看恶心了
基本在胡说八道
抄袭,或者说剽窃
一般般啦~
国产片里面突出的
就是在yy。。。
哈哈哈···我看过烂片!!
好久之前看的,看这种剧真的是看的人热血沸腾!觉得中国军人好帅啊!更加佩服他们的毅力!
演出了中国士兵不屈不挠的斗志 只有经历残酷的军事训练 才能适应各类恶略的生存环境 在艰苦的战争中取得优势 训练非常感人 战斗略显仓促 总体不错 其实任何事都不能把人打倒 我们要有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去克服它们 我们必须要有勇气和信心去战胜它们 当我们战胜它们时 我们会发现自我竟然如此强大
...
中央六台 外国猛男都打不过瘦弱男主角的意志 囧
军训
小学时最爱的片子
华表奖得主,侯勇的表现,赞!!
绝不接受这样赤裸裸地对我们智商进行侮辱!
当时好像很激动
主旋律
军训必看神作
这部电影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