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加勒斯特东12点8分
A fost sau n-a fost?,1208全民开讲(台),布加勒斯特以东午后8分,十二点零八分位在布加勒斯特东边,12:08 East of Bucharest
导演:柯内流·波蓝波宇
主演:米尔恰·安德烈埃斯库,特奥多·科尔班,伊昂·萨普达鲁,Mirela Cioaba,卢米妮察·盖奥尔吉乌,Cristina Ciofu,Lucian Iftime,Annemarie Chertic,Petrica Sapdaru,Catalin Paraschiv,Geo
类型:电影地区:罗马尼亚语言:罗马尼亚语年份:2006
简介:一个小城的电视台在圣诞节前夕,也是革命纪念日当天准备录制一档关于城市革命记忆的节目。故事从清晨开始,电视台台长正为录制节目而做着准备。其中一位嘉宾玛尼斯古是一位历史老师,刚从宿醉中醒来,随即开始四处借钱补贴薪水,为此他还向昨夜喝醉后辱骂过的华人道歉。另一位嘉宾皮斯科斯,退休后独自生活,邻居来邀请他扮演圣诞老人,他..详细 >
印象最深的还是那位失去孩子的母亲
干净,肮脏。
第59届戛纳电影节 导演双周单元 欧洲电影奖
别具特色的思考革命的形式
历史的「可擦洗性」最后为成为困扰所有「当事人」的心魔,由此可见「口述历史」的某种危险倾向,不过在大多数他人眼中,一切的回忆和讨论都是荒唐的可见。在这个故事中,双重「他人」——乱入的中国人和所有之后观看的观众反而成为一种可以左右「氛围」的标准。
“下雪了,好大的雪花,明天就会变得满地是泥”,路灯下,世界静谧而美丽,而你只需要带钱回家就行了。
如果不是一起亮就很容易被掐灭
113. 白雪终归变为污泥,圣诞快乐,总会有人记得发生了什么。
是一次对历史定义的探索。以普通人的一言一行只字片语写就的历史 不是波浪滔天的政治 而是平凡 隐忍 而伟大的生活
波兰波宇巧妙地用一台摄像机道具贯穿了历史和现实:影片采用静止拍摄手法,只保留中全景拍对话场景无任何特写镜头,到访谈节目时达到顶峰:主播禁止移动摄像头的想法实则暗示“革命”之后的现实,固执保守独断独裁等齐奥塞斯库式思维依然存在。波的风格还是能看出基耶氏的影子啊,比较特立独行的导演
四段式,1首2尾,3日常,4访谈。
略有《罗生门》的感觉。这样的片子里居然也有中国人呀?!
# Solaris 2006【X】感觉比新闻联播无聊。
本片的多义性。爆竹与来电,即象征了真实革命的星火燎原,也隐喻了如今革命果实后的社会,是自私,是安稳,自行判断。夜晚降临,革命之火又将亮起
小身材大作为的低成本典范。极其简约的两段式结构,第一阶段,把三个小人物的社会属性铺陈完毕。第二阶段,除了互相勾兑的冷幽默外,直播室里穿插的观众来电,是文本上的神来之笔。其实历史不可能被否认并褪去,只是,既得利益者和岁月静好人,总要刻意对那段记忆讳莫如深。结尾几段空镜头,尤其缓缓亮起来的街道路灯,内涵丰富,成为直播室里那场争端闹剧的一个闭环,绝了。
叙事太慢,看起来有《狗镇》的感觉
6.5 前面的铺垫太长了,有点昏昏欲睡
说实话,看了几分钟,快进后,就决定拿去换了,俺现在对这种题材的电影没啥胃口.
三星半-
革命前和革命后,还不是都得打酱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