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传染病

Contagion,世纪战疫(港),全境扩散(台),传染

主演:玛丽昂·歌迪亚,马特·达蒙,劳伦斯·菲什伯恩,裘德·洛,格温妮斯·帕特洛,凯特·温斯莱特,布莱恩·克兰斯顿,詹妮弗·艾莉,埃利奥特·古尔德,黄经汉,约翰·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阿联酋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粤语年份:2011

《传染病》剧照

传染病 剧照 NO.1传染病 剧照 NO.2传染病 剧照 NO.3传染病 剧照 NO.4传染病 剧照 NO.5传染病 剧照 NO.6传染病 剧照 NO.13传染病 剧照 NO.14传染病 剧照 NO.15传染病 剧照 NO.16传染病 剧照 NO.17传染病 剧照 NO.18传染病 剧照 NO.19传染病 剧照 NO.20

《传染病》剧情介绍

传染病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影片讲述了一种新型致命病毒在几天之内席卷全球的故事。贝丝(格温妮丝·帕特洛 Gwyneth Paltrow 饰)从香港出差回明尼阿波利斯的家后突发疾病死亡,丈夫托马斯 (马特·达蒙 Matt Damon 饰)协助Dr. Erin Mears (凯特·温斯莱特 Kate Winslet 饰)调查真相。可怕的是同样病症的患者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出现,病毒在不停蔓延。阴谋论记者阿伦(裘德·洛 Jude Law 饰)趁机散布对政府和医疗机构不利的舆论。Dr. Leonora Orantes (玛丽昂·歌迪亚 Marion Cotillard 饰)被派往香港调查病因,但却被本土医生(黄经汉 Chin Han 饰)扣留作为交换疫苗的人质。在Dr. Ellis Cheever (劳伦斯·菲什伯恩 Laurence Fishburne 饰)和年轻医生Ally Hext...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恋爱湖畔日记我的第一部电影治疗尸不日成婚2资本之战海棠弗兰肯斯坦的军队约会规则第七季蓝色的40道阴影这个少年我想退货彩虹甜心杀人王曼森天国的阶梯宅男腐女恋爱真难附身厄运大话江湖视觉监狱风之画员那时的生命勇往直前恋上你惊喜·爱心暖春8号警报双村守护者不思异:录像群青的号角狼兵吼生死边缘可爱的小东西孔雀镇只此江湖梦

《传染病》长篇影评

 1 ) 点到为止 非常合适

据说,美国政府在做某些决定之前,不仅会找来相应的专家,还会找来好莱坞的电影人,因为专家大概可以说出马的种族以及肉质的百分比,但是电影人却可以画出整匹马。

年初日本的海啸所带来的核灾难阴影到现在仍在影响着人们,而真正来描绘一下世界末日的景象,专家们大概能给出数据,但是只有导演才能给出差不多的画面。

事实上也有很多很多的导演在这个议题上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但是这些影片要么将重心定在地球毁灭的惨状(《2012》),或者是末日的人类相残(《28天》)。

此类影片盖因其过于强调,而显得刺激有余,真实欠奉。

但是导演索德伯格的这部《传染病》却用纪录片一般绝对中立的视角和口吻,按照顺序描述了一场世纪大瘟疫爆发后的情景。

在这部影片中,你看不到感染者出现过于可怕的发病反应,也看不到隐藏极深的政府阴谋论、没有死而复活的僵尸,没有为救自己亲人连闯八关死在最后一秒的英雄、也没有令人热血沸腾的抢救场面。

影片有的是绝对冷静的分析和预测,完全按照逻辑行事的众位主人公,没有偏袒、没有贬低,只是讲述了当一场病毒爆发后,这样一个全球化的世界,会迎来怎样的打击。

导演如此冷静没有波折的镜头,让观众相信,如果有一天新型病毒爆发,就将是这样一个情景。

说导演保持了中立,并不是说冷眼旁观,而是索德伯格通过让自己镜头中的角色,象一个正常人那样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实,来表现出人性。

而正因为片中的角色没有呼天抢地的悲怆,没有上天入地的英雄,才使得其人性显得尤为真实。

温丝莱特饰演的科学家最后伸向旁边病人的一只手,裘德·洛角色的虚伪和贪婪、菲什伯恩角色向亲人泄露的秘密,都使得其角色比那些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英雄,更加令人印象深刻。

索德伯格的影片向来不缺明星,但是这大概是唯一一部好莱坞影片,成功控制住了所有明星的明星魅力,令其安于百分百的演好自己的角色,而不试图反客为主。

奥斯卡影后帕特鲁甘心于在影片前十分钟死去并且死相难看,光凭这点就值得拍拍索德伯格的肩膀。

前一阵有人说,给影迷带来安慰和希望的电影大团圆的结局,不仅是一个手段,同时也代表了创作者本身对于人生以及世界的一种态度。

当影片定格在达蒙的角色为自己的女儿办的私人校园舞会的明亮温馨的画面的时候,相信所有影迷都以为索德伯格终于看开了,松了一口气。

谁知,接下来病毒的起源第一天的经过,就被导演如戏耍般端了出来,令人觉得,人类的命运,大多数人的命运,可能就是在这戏耍之间而已。

 2 ) contagion-大概只有近身体会了,才知道没有那么多淡定。

题记【NOTHING SPREAD LIKE FEAR.】【没有什么比恐惧传播更快。

】--遥记得2009年【2012】这部片子被炒得火热的时候,网上尽是些2012世界末日N大猜想之类的内容。

我记得其中一个便是超级病毒。

超级病毒,顾名思义,便是超级恐怖的病毒。

类型新型,传染速度快而广,且无现有疫苗。

转言之,便是死亡率奇高。

来势凶猛,快速,且毫无预兆。

那么造成的恐慌,自然也是无可想象。

数年,数十年,甚至数百年花费代价建立起来的道德体系,在朝夕之间被相互碾压的人性里粉碎崩塌。

那时才真正展现了人类世界里一直伪装在表像之下的弱肉强食。

斯文全然殆尽。

只剩下冰冷的现实和冷酷的真相。

所有人,都只是为了要活下去。

比剩下的人,再多活那么一段时间。

--【以下有部分剧透,不适者点右上角X自行退出。

】【contagion】。

【传染病】。

这部由Steven Soderbergh执导, 由Marion Cotillard, Matt Damon, Laurence Fishburne, Jude Law, Gwyneth Paltrow, 及 Kate Winsle等巨星联合出演的大片,却是少有的不浮夸不做作【1.】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是一个WHO的派出到HK查明病毒来源的人员。

和HK相关部门人员合作时被人绑架。

只是绑架她的人告诉她他们只是为了利用她的身份,能在疫苗派发时获得特权,更快地获得疫苗以拯救在泱泱人口大国中被遗忘的小村落里的人们。

真相是残酷的。

当她在被解救出来返回时,机场里同事告诉她刚才给绑架了她的人的那些疫苗仅仅只是【安慰剂】时,她跑离了机场。

没有什么比生命更珍贵。

却并不是所有资源都均等地运用在拯救那些同等珍贵的生命上。

【2.】马特•达蒙饰演是一个被妻子出轨背叛的男人。

妻子在得病死亡甚至连累了儿子后,这个男人在惊痛下,保护着最后女儿时那种寡言少语背后的执着和温情,叫人不免唏嘘。

一直很喜欢马特•达蒙,总觉得他的演技里有一种陈旧的朴实感。

没有里昂那多•迪卡普里奥那么华丽,多了几分真诚。

(当然,笔者也很喜欢里•迪的虚幻般美丽的表演技巧。

)当最后他看着背叛了他的妻子在其生命最后的照片开始哭泣时,这个男人汹涌的情感才开始流露。

悲伤到最后,终还是要化作泪水流淌出来。

【3.】劳伦斯•费什伯恩饰演的是一个CDC里的研究人员及对外发言人。

他有着要面对镜头的那些政客的圆滑和普通医务研究人员对待生命时谨慎和同情。

他不惜违背指令打电话通知妻子从传染病重灾区开始戒严前撤离。

最终他放弃了自己因为特权而得来的那剂疫苗而给了清洁工那身体羸弱的儿子。

他手腕间那代表注射过疫苗的带子所掩饰的欺骗,和他为了拯救爱人而不顾一切的勇气,都叫人惊叹。

其实在很多情况下,情感和理智,都没有给我们太多的选择余地。

【4.】裘•德洛饰演的是一个秉承【真相】第一的网络评说人。

一开始他的形象便是战士。

揭露他所了解的【真相】,亲身试药,同敏感机构相抗衡,势必要还给社会一个【真相】。

他长了一张容易让人相信的脸。

而且在那种情况下,他代表着多数弱势群体的立场,那似乎便象征了正义。

所以,他有着中坚的支持者。

他有着充分的话语权。

但他也在宣扬【真相】里从中获得了利益。

在他最后被捉放曹时他终于说,每次危机来临时都有人从中搏利,他不过是其中之一。

现实当真残酷。

并不是所有的【好人】都是好人。

【5.】格温妮斯•帕特洛饰演了那名出轨的妻子。

她是一切的起源。

病变,和故事。

戏份不多,且很快死去。

我当时恶毒地想这便是报应。

但是随着故事慢慢展开,便又不免觉得她可怜。

影片最后竟回味出影片一开始她嘴角眼底的落寞和悔恨。

在她身上的,没有后来那种恐怖传染病渲染弥漫下的恐慌,只有一个普通女人面对生活中诱惑的失控所遗留下的剪影。

有时候我们永远搞不懂在那个时候我们为什么要做那样的决定。

【6.】凯特•温丝莱特饰演了CDC的前沿研究人员。

她不善争辩,只懂得把她所知道的知识拿出来,组织出一个尽可能完满的计划。

她善良,行动力强,有同情心及责任心。

只是她也不幸。

在酒店黑暗里写哭泣的她,也许已经预见到了自己的结局。

但就算在那个时候,她竟然依旧有条不紊地隔离自己,然后试图帮助其他的或许已经被她感染了的人。

镜头从最后试图递出的羽绒服躺在生命维持器上的她,飞快地转到裹在半透明塑料袋里的那个人影时,我不免震惊了。

我还以为,她会是一个奇迹。

其实原来不是。

生命中,原来鲜少有奇迹的存在。

--笔者很喜欢这部片。

本来以为会是部和以往片子大同小异的商业片,但没想到却能看出如此的兴趣。

甚至激动到能催促自己写影评。

只因里面塑造的都不是英雄。

而是普普通通有血有肉的人。

没有英雄。

--2020春更新,时值武汉爆发新型肺炎。

身在暴风眼中。

有近似崩溃的哭过,被铺天盖地的消息席卷后惶恐慌乱过。

回头再看这篇时隔多年的影评,大概只有近身体会,才没有太多置身事外的淡定。

最后还是想再加点什么,但说什么呢?

那么多平凡的在这座城市里生活的人,那么多明知风险却依旧选择负重逆行的医护人员。

「不能被病毒这个敌人本身所吓倒,继而被恐慌笼罩做出蓄意危害传播他人或极端自保对他人处境失去同理心的言行。

」一切终将过去。

 3 ) 为了忘却的纪念——2019-2022

2022年11月11日,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公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

通知指出,党中央对进一步优化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作出重要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各地各部门要不折不扣把各项优化措施落实到位。

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于11月30日-12月1日连续召开两次座谈会,探讨优化防控措施。

孙春兰指出,当前优化完善防控措施具备三大条件:奥密克戎病毒致病性的减弱、疫苗接种的普及、防控经验的积累。

对未来疫情防控工作,孙春兰提出“走小步不停步”,“准确地把握和执行防控措施”,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

华南海鲜市场

R0平均数

钟南山12月报告:奥密克戎的R0是9.5以上

无症状感染者

病毒的溯源

疫苗的重要性

口罩:普通、KN95、N95

方舱医院

交通管制

封城

某连、某芬药

消失的客流

试验疫苗的猴子

发防疫财的人

行程卡,12月13日零时下线

根据世卫组织最新实时统计数据,截至欧洲中部时间12月16日17时07分(北京时间12月17日0时07分),全球累计新冠肺炎确诊病例647972911例,累计死亡病例6642832例。

吹哨人安息

 4 ) 写在2020年1月29日新型冠状病毒时期

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看完新型冠状病毒一切报道,再去查2003年非典SARS,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猪流感,鼠流感(黑死病),伤寒玛丽。

于是在电影推荐里看到这部《传染病》,很自然地点开了。

喜欢这部电影的结局,疫苗制作完成,大家终于可以恢复正常生活,然后镜头再回到一开始,流感的来源,错误的蝙蝠遇到错误的猪。

弹幕里很多人说这是黑中国,很抱歉我没看出一点黑中国的意思,即使有一个中国人挟持人质为了拿到疫苗,那不过就是一个中国人这么做了,说黑中国的怕是没看到他们本国人为了抢药时多么疯狂,那难道不是应该黑他们本国人吗?

在这种情况下,确实也只是一个电影里的小人物为了村里的人而成为大人物,无路可走所想的办法,虽然确实成为了主故事里的反派,但他却是小故事里的英雄。

一开始大家似乎对传染病都一样无法接受,也没办法那么容易确认,只能是在惊恐中开始选择逃离。

像是武汉800万人却出城500万人。

而这个选择却让其他城市的人开始跟着遭殃,但无可厚非的是,出城的人大部分也是觉得自己没感染所以不敢再待在这个疫区,谁都想活下去,谁都想健康平安,疫区里的人也不例外。

历史和电影,也常常都能惊人地相似,非典,电影,还是近期的武汉肺炎。

也在电影里看到慌乱的国家,庆幸于我们身处中国。

即使大家都囤货,生活所需用品永远不会停止售卖,疫情再吓人,国家也正常运转,大家依然可以维持基本的生活。

—————————————————关于我的最近:当别人还在因为爸妈不肯带口罩而发愁的时候,家里几包口罩都是我妈买的,也囤了几箱泡面面包饮料小菜。

最近每次睡觉,妈妈都会过来看我好几次,帮我盖被子,摸我的额头,对我每句身体问题都无比重视。

甚至我说了句好冷,她突然认真问我,有多冷。

当真操碎了心。

前几天抢到了初六的高铁票要回广州初八上班,那时候还没有春节延期的通知,我妈特别严肃命令我不许去,强调了好多次赶紧去退掉,我说不急的,等过几天再退。

于是我妈就天天问我退票没,生怕我自己偷偷溜回广州。

因为太冷,最主要是我也很怕在这段时期感冒发烧,于是在家我也戴帽子,保护好自己,让我爸妈不用因为我的小感冒发烧而担惊受怕,却反倒被我妈强调着问你真的没有不舒服吗。

说实话,我也怕,真的怕,一个平常都被人说怂得要死或者有被害妄想症的人,在这个时候真的没办法平静,总是怕自己带病还在潜伏期。

所以我吃饭都不和我家人一起了,要么提前吃要么晚点吃,同时吃的话就端着碗出去外面吃。

弟弟在武汉肺炎流行前就发烧了,直到现在还是反反复复,好了又烧,去医院检查了几次,幸好不是传染病,但全家人依然特别害怕紧张。

最后,我真的真的希望这个疫情赶紧赶紧过去,希望大家健康平安,早日恢复正常。

我愿意过忙碌奔波的生活,也不愿与世隔绝,大家都活在了一部手机里。

我愿意资本主义压榨我的时间,也不愿意我的时间只能用来虚度与碌碌无为。

武汉加油!

中国加油!

人类加油!

 5 ) “你的老婆死了……”

美国版的海报说明这个电影有六个主角,右上和右下分别的Matt Damon和Gwyneth Paltrow,他们是夫妻,分享同一个故事,丧偶的故事。

这个故事的叙事花了105分钟的电影中27分又30秒的时间。

Matt Damon在电影里叫Mitch Emhoff,他第一次出场在一组“香港-伦敦-东京-明尼苏达州”的关于“发病”的蒙太奇之中,那是电影中的第2天。

他有两个温馨的镜头:出差的妻子回家。

(这个时候,我们已经知道Gwyneth Paltrow也就是电影中的Beth Emhoff在一天前跟别人约会。

)3分钟之后,Mitch去学校接儿子Clark回家,他身体不舒服。

(这个时候,我们还知道他是继父。

)然后马上到了第4天,Beth在家中发病,送到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里有一段很棒的对话(镜头上非常克制,只有简单的正反打,整段对话由一个声音蒙太奇开始,从Mitch的背影开始切入):“嗯……我们尽力了,但对她没有效果。

”“好的。

”“她的心跳已经停止了,很不幸,她已经去世了(did die)。

”“对。

”“抱歉,我知道这难以接受。

”“好的,我是说,我可以进去跟她谈谈么?

”“很抱歉,你的妻子已经死了(is dead)。

”一小段沉默之后,Mitch开始跟医生解释。

他先拒绝,然后愤怒,但是很快就冷静下来。

接下来他回到家里,他的儿子Clark也已经死了。

2分钟之后,有一小段尸检的镜头。

然后过了1分20秒,Mitch被隔离,他的女儿Jory到医院看他。

(从对话中,我们知道这是Mitch和前妻的女儿,抚养权在前妻手上。

)9分钟之后,镜头从其他故事那里回到隔离病房,从医生和Mitch的对话中,我们获得更多的背景信息。

其中包括一个叫Jon Neal的男人,是Beth的前男友,也是她在芝加哥离开机场约会的对象。

在这里,Mitch对Beth和Jon的关系提出了怀疑。

9分钟之后,Mitch出院,经检查,他自身抗体对病毒免疫。

他开始担心自己的女儿。

2分钟之后,在Mitch家中,女儿男友Andrew来访被拒之门外。

4分钟之后,殡仪馆拒绝Mitch领回尸体,他不得不跟岳母解释此事。

对话的最后,岳母说:“她犯了错,但我知道她非常爱你。

”这个时候,镜头接到Beth在赌场的闪回,她跟Jon通电话的内容,然后接到电脑屏幕,调查人员查看监控录像的画面。

这个时候电影已经进行了一半,传染病已经发展到最严重的地步,Mitch的故事已经不是叙事的重点,几乎完全掩盖在整个大的叙事之中。

10分钟之后,他带女儿Jory到超市购买食物,想要离开明尼苏达州都失败了,最后又不得不回到家中。

又过了10分钟,他们去领取救济物品没有领到,又回到家中,夜里看到邻居被抢劫,隔天闯入别人家中偷了一把枪防身等等。

然后又过了10分钟,得知发放疫苗的消息。

5分钟之后,Mitch去商场为女儿买衣服。

5分钟之后,在为女儿准备的舞会(墙上贴着Prom Night)开始之前,Mitch在衣帽间找相机,看见妻子Beth的照片。

这个时候,女儿打开音响,我们听到U2的All I Want is You,然后Andrew也到了,两人开始跳舞。

这是一首关于爱情和婚礼的歌。

我们心里大概也做好了准备,Mitch终于要哭了。

我们看不见他的脸,头部的特写被他和女儿的对话干扰,然后是一个远景,越过卧室的睡床,我们看见他蹲在衣柜前。

You say you want Diamonds on a ring of goldYou say you wantYour story to remain untoldBut all the promises we make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When all I want is youYou say you'll give me A highway with no one on itTreasure just to look upon itAll the riches in the nightYou say you'll give meEyes in a moon of blindnessA river in a time of drynessA harbor in the tempestBut all the promises we make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When all I want is youYou say you wantYour love to work out rightTo last with me through the nightYou say you wantDiamonds on a ring of goldYour story to remain untoldYour love not to grow coldAll the promises we breakFrom the cradle to the graveWhen all I want is youYou... all I want is...You... all I want is...You... all I want is...You...传染病“MEV-1“想告诉Mitch什么:“你的老婆死了,而且她出轨了。

”好吧,就算这样,他爱着她。

--第二段说到史蒂文·索德伯格,能马上想到的大概就是“性、谎言和录像带”和“十一罗汉”、“十二罗汉”、“十三罗汉”,当然还有“永不妥协”和“毒品网络”,还有四个小时分两集上映的“切”,这些都是比较出名的。

多少有点印象的,还有黑色电影“卡夫卡”和“德国好人”,不知道为什么拍的“索拉里斯2002”,跟米开朗基罗·安东尼奥尼和王家卫合作的短片集“爱神”。

“传染病”的缺点完全是索德伯格的缺点,电影从芝加哥的机场开始,然后很快去到香港、伦敦、东京,再回到明尼苏达州,这是一种全知的视角,既然主线的故事发生在明尼苏达州,Beth离开芝加哥之后也马上就回家,那就直接从芝加哥去到明尼苏达州就行了,后面Marion Cotillard需要去香港的时候再去还来得及。

在这个地方,索德伯格考虑的完全是怎么快速地制造恐慌,他就像传播消息的人一样,尽可能地让传染病显得措手不及。

两分半钟的时长讲了电影里一天的事情,死了三个人,香港、伦敦、明尼苏达州、东京然后香港,最后一小段手持摄影和变形的主观镜头看上去几乎像是炫耀。

然后突然慢下来,开始三段叙事,同时三个主要人物出场,这三场戏非常平均,同样从环境镜头开始,都是一分钟的时长。

接下去Matt Damon的故事得到偏爱,Beth和儿子Clark很快地相继死去。

然后用一个火车的镜头开始下一轮更多线索的叙事,同时调整了一下节奏。

三段新的叙事,介绍三个新的主要人物,还要加上女儿Jory。

这一段的剪接稍微复杂了一点,但是仍然保证了四个新出场的人物分别得到一分半钟的时长。

索德伯格在电影的前20分钟就表达了明确的意思:首先是全知的视角,然后是尽可能地平等对待各个人物,而且优先考虑整体节奏的推进。

尽管这不是我喜欢的开场,但它足够精彩。

整体的叙事和人物的介绍都没有问题,而且还为后面做了几个小埋伏。

节奏控制得好,足够紧张而且有张弛。

(可是既然极影足够紧张了,那个配乐就可以省了吧。

)接下来的20分钟里,叙事集中在医护人员身上,然后开始:Kate Winslet感染病毒、Beth的婚外情、Marion Cotillard被绑架、Jude Law发布视频、Laurence Fishburne通知妻子离境、市民抢劫药房和超市、Kate Winslet去世、Laurence Fishburne和Jude Law在电视节目中辩论,8个小高潮每隔三五分钟就来上一个,持续了30分钟。

然后叙事回到Matt Damon一家,才开始缓慢下来,特别是女儿Jory和男友Andrew在雪地里试图接吻的那一小段。

然后在接下来的15分钟,所有故事都得到解决,最后再次回到Matt Damon一家,电影结束。

从雪地接吻到Jennifer Ehle试验疫苗,是用声音蒙太奇完成衔接的,非常快速,反正我接受不了,突然间所有问题就解决了。

当然也有让人喜欢的地方,比如说Jennifer Ehle在车上的正面镜头,脸上那么平静,只有光线的细微变化。

然后就开始批量生产疫苗了!

索德伯格为什么不在这个地方控制节奏!

中间省略了很多天啊,一组蒙太奇就解决了吗!

该沉闷的地方他为什么不沉闷!

如果说这个电影出了问题,那么最大的问题就在这里!

既然说到问题,那么结尾关于病毒传播的那一段也是个问题。

这一段如果不是毫无意义,那就是太有意义!

我相信索德伯格不是一个这么无聊的人,可是他确实这么做了。

就像“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最后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一样!

我真心希望索德伯格还有李安可以尊重观众!

好吧,如果非说这一段有拍出来的必要,那就是解释了为什么电影开始是Day 2而不是Day 1,可问题是,你直接把开头改成Day 1不就行了么?

当然不是这样。

至少它有一个最重要的意义:Beth感染病毒只是一次意外,跟婚外情毫无关系。

这回答了她丈夫之前的质问,不过他也可能不需要这个回答。

 6 ) 传染病:不仅仅是疾病

当凯特•温斯莱特那张日显刚毅的脸出现在透明的裹尸袋里时,我终于确信这不是一部一般模式下的美国灾难电影。

这里没有能披荆斩棘、上天入地,于一发千钧之际救人危难的孤胆英雄,也没有能于黎明前最黑暗的那一刻拨云散日的所谓奇迹。

有的只是普通人于平常生活中突然间被某种未知疾病所击倒的种种无奈、种种恐慌与种种混乱。

好在这个星球上总有数不尽的人,好在这天地间的自然演义中总有些许于绝望中的微光,只要予疾病以时间和生命。

我早已淡忘了凯特•温斯莱特在泰坦尼克中的样子,朗读者中的汉娜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然后便是这部片子了。

如果说朗读者中的汉娜始终有着一种隐秘的悲伤的话,那么传染病中的凯特则呈现出一种早有洞见的悲伤。

作为CDC派驻病发地的工作人员,她眼神坚毅、行动迅速、内敛而寡言。

凯特用一张线条刚硬的脸和额头上清晰的皱纹很好地演绎了这个外表坚强但内心柔软的人物。

当她在硕大的酒店床上因发烧咳嗽而惊醒时,孤单地把自己裹在被子里哭泣,而后又迅速地给上司打电话,告知他自己的情况,克制而安静,也许这是这个职业赋予她的特质。

上司允诺尽最大地努力让她回家,但现实却是那样的无力,她最终再也走不上回家的路了。

而她也只是安静地躺在临时搭建的医疗集中地,带着呼吸面罩,用最后的力气想把自己身上的一件羽绒服递给边上感觉寒冷的病人。

这是全片我最欣赏的一个人物,在她身上展现了一种泱泱气度,敬业的、冷静的、从容的、又不失温度的。

尽管影片中她孤独地死去了。

凯特•温斯莱特并不是本片第一个死去的大牌影星,格温妮斯•帕特洛才是。

从最后我们知道了她是第一个被感染的人。

她是一名普通的妻子,不普通的是,她在出差的途中坐了一回“动车”,这个情节的安排我感觉主要是为增加病源追踪的复杂性。

所以影片的开头安排了她与一名未知男士通话的细节,然后回家、病发、速死,连同她可怜的小男孩。

我原以为格温妮丝是冲着导演来打一把酱油的,但他们都不是打酱油的,众多的明星和他们各自的片段拼凑起了整个故事的全景。

演格温妮丝丈夫的马特•达蒙展现的是一个普通的男人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时的各种应对。

那种得知妻子突然死去后拒绝这一消息时的茫然无措、保护女儿不被感染时的坚决和强硬、在家里为女儿举办舞会时的脉脉温情以及看到数码相机中妻子以前影像时的失声痛哭,体现了普通人在面对灾难的各个阶段可能呈现的各种心理状态。

灾难来得太快,来不及等人去准备,但是生活总是得继续。

但不是所有人都如马特饰演的丈夫一般在灾难面前保持镇定,于是,我们看到了片中群体狂乱的场面,不明真相而极度恐慌的人群,一点风吹草动都惊得起一场暴乱,烧杀抢掠,片中到底也展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容易暴露出来的劣根性的一面。

有些人带着英雄的假面出场,却最终被发现卑鄙如小人。

在这部戏里,这个人是裘•德洛饰演的网络自由撰稿人。

初出场,裘•德洛宛若现代“扒粪运动”的孤胆侠,他最早意识到了那些单个的病例可能会是一个连锁反应。

在报社对他的新闻表示不感兴趣后,他孤身一人对此事孜孜不倦的进行追踪。

他指责政府隐瞒真相,他穿着自制的简陋的隔离服出现在疫区,他“受到了感染”,试药,全程网络直播。

他通过个人的网络传播告诉人们中药“连翘”对病情有用,导致了药店的疯抢。

他指责政府与制药公司勾结,通过疫病谋取巨额利益。

他“正义”得宛若斗士,他似乎孤身揭开了政府的黑幕,但是,结果呢?

结果是他所指摘的恰是他自己所犯的罪。

是他利用了人们的信任,通过散步的所谓“独家消息”、“亲身体验”,从中谋取了利益。

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面对网络大潮时,我们该如何甄别真相。

我们看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似乎为互联网成为一个开放而多元的新媒体提供了一种可能。

丹•吉尔默说“你的声音很重要。

现在,如果你有什么要说的,你的声音就能被别人听到。

”自媒体时代,博主发布信息,受众用手指的“点击”来帮助传播,似乎是更自由、更传受和谐的传播方式。

那么真相呢?

每当有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总有各种“阴谋论”随即伴生。

人们(特别是弱势群体)处于对权力不平等导致的信息不对称的忧虑就会更加强烈。

在这个时候,公信力就成了一种需要抢夺的稀缺资源。

占人口多数的弱势群体出于对自身缺乏获取真实信息渠道的担忧,而天然地对掌握着渠道优势的强势媒体、强势群体产生不信任感。

于是,谁更有公信力,谁才有话语权,但是无论如何,真相还只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到最后,真相于普通民众而言还只是一只薛定谔的猫。

他们只能选择去“相信”一种“真相”,而不是去“获得”一种真相。

Only the truth?

Really.我觉得本片的这个情节设置非常好,给了更多人思考的引子和空间。

人们总是喜欢(或者并不喜欢,只是习惯)贴标签,给某个国家贴、给某个政府贴、给某些人、事、物贴,然后,很多的时候,他们并不明白这个国家、政府、人、事、物到底是怎么样的,也有些时候,他们贴完标签后,也不知道怎么去标签。

有时候贴上的标签越多越让人看不清事物的本来面目。

劳伦斯•费什伯恩饰演的CDC官员,被裘•德洛贴上了标签:真相的捂盖者、背后的牟利者……于是,不明真相的群众围住了CDC大楼,要求给个说法。

但在这些人们看不到的地方,我们看到的是,这个被裘•德洛妖魔化的CDC官员,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有血有肉的美国男人,他可能有着对外发布信息时的外交辞令,但他有着对妻子的爱,他打电话通知妻子从疫区撤离(尽管那肯定是违规的,从此处,我们可以感受到了那种社会不公,这一点下文再述),他有着对下属(凯特•温斯莱特)的关心(他尽了自己的努力,尽管还是没能让凯特回家),他有着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心,并化作了实际的行动,他把属于自己的疫苗给了清洁工的儿子,我觉得他把自己的疫苗用在小男孩身上,并在自己手腕上带上注射过疫苗的那个标志的时刻,是全片这个美国男人形象最光辉、最感人的时刻。

而这一些,是被蒙蔽在标签之外的人们所不能看清的。

很多事物就是如此,我们只有像剥洋葱一样,剥开层层标签,才能看清最里面。

中国,在美国片里从来没有很正面的形象,本片亦不例外。

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WHO工作人员被派到HK调查传染源,在完成调查准备回国之际,被合作的HK相关部门人员绑架。

绑架,只是因为一个小村庄的人们恐惧他们会被遗忘在疫苗发放的列表上,所以想以她为质,以优先获取疫苗。

我相信玛丽昂对于中国的了解不会比美国媒体所宣传的更多,所以如果不是亲历,我相信她也会像最后来以“疫苗”换取她的那名工作人员一样认为:我们不会向诸如此类的绑匪妥协。

我们只给他们安慰剂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但是她再不会这么想了,当她知道真相后,跑出了机场,我相信她是去那个小村庄,去告诉他们真相。

此时的她不是在透过标签看中国、看村庄里贫穷的中国人、看绑架她的人,而是有了卷入感,她在事物的最里面,亲身感受到了一些东西,而这些是不会模糊她、蒙蔽她的。

所以,我要说:没有被卷入就没有发言权。

不要轻易地去贴标签,也不要轻易地去相信标签。

人们常说:同一个地球同一个家。

可是,这个家中的人到底是被分为三六九等的。

比尔•盖茨曾有对青年人的五大忠告,其中有两条是:社会不公是客观存在的,不要想着去改造它而要适应它。

社会的每一个地方都要分等排名。

其实不用他说,大多数只要不2x的地球人都知道,只是当自身在正面遭遇这样的不公时,心理总是会有起落。

所以片中的村里人绑架了WHO的官员以防止自己“被不公正”,所以片中的青年人冲进了劳伦斯的家里,威胁他的妻子索要疫苗。

劳伦斯的妻子说,如果我不是你的妻子,那我还要再等一年才能获得疫苗。

的确社会不公是客观存在的。

而找到一个公平的方式也是很难的,也许片中的抽签方式在那个情况下勉强算是一个吧。

影片按照传染病发生的时间轴day by day进行记录,只是把day1的悬念放在了最后。

不刻意地制造戏剧冲突、不刻意地烘托气氛、不刻意地制造高潮,展现出了一种类纪实片的客观、冷静、实录的氛围,但并不让人觉得乏味,并不让人有频频看表的冲动。

觉得有别于很多美国灾难电影的表现手法,但是,挺好。

其实我觉得即使影片没有揭示那day1的病之所起,这部影片也很饱满,也已经告诉我们很多,也让观众能感受到了很多。

有了那day1于事件有了一种头尾完整,当然如果有心可以也做一些解读,诸如人类对自然生态的干预、破坏使人类自食其果等等(片中是格温妮丝那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撞倒了一棵树——树上的蝙蝠飞进了猪圈——猪吃到了蝙蝠的排泄物——人宰杀了猪——感染病毒——传播、扩散);如果无意也大可说,人生本就有很多意外,就像一副多米诺骨牌,你不知道自己是第几张,也不知道哪张牌倒了会牵扯到自己,所以活在当下吧!

索德伯格是一个好导演。

 7 ) 你原本只想回望八年前的非典,却无奈成了八年后新冠病毒的预言

影片公映于2011年,虽然取材于2003年中国的非典疫情,但这一年距非典结束已经八年,八年里经历过非典的那群人长大的长大、成家的成家、衰老的衰老……曾经的举国之痛在各自的喜怒哀乐面前似乎无足轻重,这样一部片子显然对众人不会有任何意义。

于是,又一个八年过去了。

时间来到了2019年的冬天…… 简单说一下故事(有剧透)起因是一只蝙蝠,而后病毒突然来袭,政府力求维稳,科学家想着第一时间发论文,医药公司想着赚钱,记者想着挖内幕抢头条……接下来病毒集聚扩散,越来越多的人被传染,政府下令限制出行,推行网上办公,号召国民居家隔离,民间抢购传说中的特效药,医院保障物资告急,疫苗紧缺需要摇号领取…… 以上是上映于2011年的好莱坞大片《传染病》的主要情节,该片明星云集,豆瓣评分不算高,风评认为情节太扯、导演想表达的太多、离现实太远。

值得一提的是,在影片中最早指出病毒危害性与政府官员据理力争的医生最后被感染去世,只不过这个由凯特温斯莱特扮演的医生没被训诫过…… 昨天看了该片,注册了豆瓣账号,谨以此评论纪念2020年2月7日凌晨离世的李文亮医生,愿多年之后,回望历史之时,不仅仅看到淡红的血色和微漠的悲哀。

李文亮医生千古!

 8 ) 看不见的主角才是最可怕的

给东家干的行活儿~~~~事到如今,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记得几年前的春天,每天电视新闻里都会更新最新的病患人数,人心惶惶。

拉着行李箱的人们沉默而快速地离开大规模出现病患的城市,机场车站在人满为患之后迅速门可罗雀。

类似的场景,今年被史蒂芬•索德伯格搬上了银幕,拍成了《传染病》(Contagion)。

当然他解释自己并非是完全记录当年的故事,而且电影里的疾病也是虚构的,乃是SARS、H1N1等等疾病的升级版,致病性和致死性都更高。

尽管在威尼斯电影节上首映的评价并不太高,但是在美国的影评网站“烂番茄”上却人气还算旺。

不知这是否是因为欧洲的影评人们,不如当年SARS重灾区美国的影评人们对于这些疾病的感受那么深?

但是至少在香港的影院里,看这样一部将起点放置于香港和澳门的电影,会有莫名心慌的感觉,散场的时候,看见门把手,也会努力不用手去触碰。

你可能只是在澳门吃了一顿还不错的饭,然后就感染到了致命病毒;你可能只是在赌场里打工,碰到一个心情不错的主顾,然后就感染到了致命病毒;你可能只是在赌场里碰到一个心不在焉,拉下手机的人,出于好心把手机还给了她,然后就感染到了致命病毒;你可能只是和老情人抓紧她换飞机的时间春宵一度,然后就感染到了致命病毒;你甚至可能只是碰到了她握过的门把手,然后就感染到了致命病毒……然后所有和这些人在同一个公共空间出没过,相互触碰过的人,又变成了新的感染者和带菌者。

影片的开始,一个又一个的人在世界各地,口吐白沫、脸色苍白、全身抽搐地纷纷倒下。

索德伯格用他在《毒品网络》里就已经熟络的手法,以有些晃动、剪切频繁的镜头,冷静地拍摄着这些让人不安的镜头。

电影被设定是一个发生在冬天的故事,索德伯格的镜头也冷峻得让人内心深处打起了寒战。

那些日常生活里普通的物件:手机、门把手、公车扶手……全部在他的镜头下面,有了阴森森的“夺命”气质。

和他的《11罗汉》等等电影一样,这也是一部明星云集的电影,但是和寻常好莱坞娱乐片不一样,所有的这些明星,大概除了饰演在自己身上试验疫苗的英雄大夫的詹妮弗•厄尔之外,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拯救世界的英雄。

格温妮丝•帕尔特罗饰演那个超级传染者,她的长途旅行把病毒传遍了世界各地。

大部分时间,她都面色潮红,一脸病相,回到家和马特•达蒙饰演的丈夫会面以后,很快就全身抽搐地倒地死去。

最后还十分敢于牺牲形象,拍摄了躺在解剖台上,头皮被剥翻下来的恐怖镜头。

马特•达蒙在医院听到她的死讯之后的一段表演,相当可圈可点。

后来陷入对疾病以及和人接触的恐惧中,拒绝自己的女儿和外人接触的神经质表现,也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

凯特•温斯莱特饰演的预防科大夫出场的时候,给人很高的期待,但一番奔走之后,她也马革裹尸,和其他患病去世的人一样,被用尸袋装起来,统一掩埋到洒满石灰的万人冢里。

索德伯格拍摄的这种疾病,以恐怖的几何级数的数量级气势如虹地增长。

而围绕这种疾病开始的恐慌,大概应该是索德伯格最想表现的内容。

裘德•洛在这个社会恐慌的过程里扮演了很重要的一个角色:一个自以为知道终极真相的自由撰稿人。

他不断地在自己的博客上“揭露”当局的“谎言”,自备防疫衣服,在遍街都空无一人的时候还上街探访。

他还推崇“连翘”作为防病治病的解药,以至于这种药一时洛阳纸贵,甚至引起骚动。

在这样的恐慌里,信息不对称这个主题也通过劳伦斯•菲舍本饰演的全美防疫顾问偷偷打电话让妻子撤离核心区的情节体现出来。

即使是厄尔饰演的研究疫苗的大夫已经用自己做试验,开发出了可以抵御这种疾病的病毒,恐慌也并没有消退。

索德伯格没有仅仅把眼光局限在美国,而是放眼世界地追问,那究竟什么人有资格先用这种药品呢?

他用香港本地人绑架玛丽昂•歌迪亚饰演的世界卫生组织官员的情节,来表达他的思考。

虽然他呈现追问的方式有点太过于简单化,也太匪夷所思,有点太像好莱坞的滥俗剧情,但是这至少算是好莱坞灾难片里鲜有的对于其他国家的思考。

这一段诡异流俗的剧情,意外地让这部电影的立意变得高远了起来,因为不像其他的好莱坞灾难片那样,美国以外的地方只不过是挨个被毁灭,或者做外包工厂制作2012救生艇。

在这些冷冰冰节奏飞快的剧情当中,也许只有厄尔那个角色能够带给人们一些暖意。

以一己之力最终击溃病魔这样的事情,说起来也似乎只能是在好莱坞的电影里才会发生的事情。

不过如果连这一丝暖意都没有,恐怕索德伯格也很难拉到投资来拍这部真正让人惊悚和不安的灾难片了。

在全明星的组合背后,最可怕的其实是那个看不见的主角:一种可怕的未知疾病,会将人类的社会带向何种境地?

这个看不见的主角是最可怕的。

不过对于真正经历过瘟疫的人们来说,这样一部电影带来的紧张感,无论如何也还是比不上亲身体验的那种世界末日的气氛。

那种气氛,大概是所有的电影都无法真正拍摄出来的吧。

 9 ) 每天都在和死神擦肩而过,你开始感恩自己还活着了吗?

“老公这是不是席琳迪翁““不是”“这肯定是““她不是““她怎么不是,这不就是rose瘦了吗!

““rose是rose,她不是席琳迪翁(🙄️)“

我是宅疯了吗,居然把凯特·温斯莱特的名字记成了唱《My heart will go on》的席琳迪翁?!

而且,我还把导演看成了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呢……并以此为推荐理由拉着老饼干喝着红酒一起认真观影…… 掰着脚趾头数不清在家宅了多少天,大概十天左右我俩全副武装去一次超市大采购,每次买1000多的物资回来,大部分是大根茎类耐放的植物和各种火腿。

还为此买了电饭锅,而且在电饭锅还没到的日子里,老饼干竟然会用铸铁锅直接蒸米饭?!

我不得不承认,在这场恐怖的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和隐藏的病毒还算相敬如宾,乖乖的宅出了自己的小日子。

可是,也完全无法回避,这场疾病在别的地方,掀动着多么大的风波,带来着多大的灾难,就连我那当护士的老妈妈也在医院排着队随时可能被抽中去支援发热门诊。

除了祈求我爱的人都相安无事,除了祈祷这个伏地魔快点过去,别无所能。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平淡的一个晚上,正襟危坐看了这部《传染病》导演用疫情通报的格式来叙事,从Day 2开始,用速度和特写,呈现了H1N1这个致死率非常高的可怕传染病的恐怖蔓延。

马特达蒙是一个再婚男人,出差回来的妻子,突然砸了咖啡杯,继抽搐身亡;送走了抢救无效的妻子,回到家儿子也暴毙在床。

太可怕了。

然后是英国的女白领、香港的赌场服务生、服务生的女友、女友坐车回老家接触的公交车大妈……传染病如同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向整个人类社会极速蔓延。

想想当年禽流感在北京没有大范围肆虐,所以我竟然毫无印象,一边看一边觉得汗毛直立很后怕。

在没有通报疫情的时候,谁会想到一个握手就能带来不明原因的脑炎和死亡?

谁能想到一个上小学的小孩子发个烧会当天暴毙……谁会相当稳定繁荣的社会,竟然一床难求。

确实如网友所说,如果你在春节期间看这部电影,会觉得和现实完全重叠。

瞒报的疫情、被怀疑是实验室泄漏的网络舆论,趁乱牟利的阴谋论公知、无论如何也抢不够的救灾物资,突如其来的封城,无法停止的死亡和失去……在繁华极盛之处滋生的致命病毒……

不,这部电影也只是现实的缩影;现实,比电影虐心10000倍。

在正在经历的疫情白色恐怖之中,你才会注意到导演用心给出的病毒传递的恐怖细节——手。

中间的叙事也许有点散乱,疾控中心的人也是出奇的离疾病很远的样子,除了出师未捷温先死的凯特温斯莱特医生之外。

但整个对疫情的追踪和还原,对病毒源头的还原,这段我觉得拍的很好。

结尾给出了DAY1 ,非常震撼。

就是那个著名的:有一天人砍树砍到了某一课特别的树,树上住着蝙蝠,蝙蝠没有家了到处飞,甚至咬了口香蕉充饥,飞到了猪棚里休息,香蕉掉地上了,猪吃了,吃了香蕉的猪被送到了下图这位澳门大厨手上,亲手处理这头被御用养猪场送来的检疫合格的小乳猪,准备烤制他的名菜香飘飘烤乳猪。

就在这时助理说海外来的大美女要和他亲切会晤合影,大厨没洗手就在围裙上擦了擦就出来接客了。

于是成为了疫情开始的DAY1

这个日常生活中再日常不过的洋溢着莫名旅行的快乐的一瞬间,竟在未来的几个月中,导致了无数个家庭家破人亡……是的,这次的华南海鲜市场,剧情如出一辙。

这部电影拍摄于2011年,还原的是2009年的H1N1大爆发,当时是非典过后6年。

而10年之后,一模一样的剧情,换了个名字新冠状病毒,再次卷土重来。

看完沉重反思,要怎样才能避免十年后二十年后不会在经历这样一次可怕的疫情,由一人引起的全世界蔓延的病毒,由远方传来的威胁着身边所有亲友的可怕病毒,究竟要如何避免。

要在每一个阳光明媚和平大好的日子里,和陌生人保持怎样的距离?

在人生中要如何躲避一茬接一茬的灾难啊?

细思极恐。

怪不得海底总动员里的nimo的爸爸宁愿nimo一辈子活在珊瑚洞里不要出来。

在能有尊严的活着的时候,用一切努力活得积极一点、健康一点、干净一点吧。

生吃的、野生的、杀生的、三教九流的,这些本来就有悖自然法则的地方就能避免就避免吧。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洁身自好,过一天,感恩一天了。

 10 ) 2020 年发生了类似的“传染病”

今天这个电影被医生小哥哥推荐时,我的第一反应时:我不看,会不会太 sad, 看完我怕我会很难过~还是医生小哥哥有耐心,他说:不要害怕,你就当科普电影看,你就会知道该注意什么,然后可能会发生预期情况心理会有数~果真,这个故事跟现在的情况,超级像🙊但是电影里的病毒差不多几天就会致命,而且是脑炎结束,而我们的肺炎病毒,可以花十四天潜伏(聪明奸诈),但是至少可以治好。

一号病人Beth, AIMM(Alderson)公司的高管,去香港参加新厂的开业典礼,带传染病回来,同时这个病毒迅速的全球范围内传开了~她和她儿子死了,而她老公竟然有天生的免疫,存活了~通过她传染的还有一个自家日本分公司的员工,伦敦的姑娘,还有香港的casino服务员(被车撞死了)。

CDC的人去minisoda调查起点寻找病因,牺牲了~minnesoda department of health故事线里面很明确的科普了,病因,传播途径,基数,感染媒介,第一时刻需要做什么等需要了解的概念。

(感觉mdh的人好像也没有多少传染病常识,跟我们地方机构的蠢货们很像)。

有意思的是,2003年的非典,这个电影“制造背景”里的2011年,还是今天2020 年,我们都还没找到真正的病源,和真正的传播途径及疫苗都没找出正确答案~好几个故事路线,看的时候需要细心理清楚故事线,不然容易搞混~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的女调查员在香港,去找第一个病人的线索,和可能的传染方式和方向,最后竟然被当地一个小村庄的人绑架,这个村的人担心自己拿不到第一批的”疫苗“,最后也只是被骗了而已。

他们想到了,疫苗会有“优先鄙视链”,以为可以先拿到疫苗,没想到,最后还是被骗了~女调查员最后跑向了“村庄”,算是一个“内心愧疚”后的选择~WHO刚出现的第一幕有一个评论: 我们得到的消息是北京传来流行病,在香港菊花社区被控制住了~(what?怎么是谣言里北京先背了会儿黑锅;)CDC女调查员去了女病人所在城市,去调查死因,可能传染的范围并进行“危机控制”,最后自己染上了,因为隔离舱飞机需要让给“高级领导”, 没法转移她出去,就“牺牲”在那个城市了~另一个故事线是针对“病毒”培养和寻找治疗方案方向的故事线,这个过程中参与的机构(CDC,疾控中心, 国安局,中情局,食物监管局),利益冲突,每个个体的“底线”和一些偏心,各种阴谋轮,盈利机构可能通过这次事件”谋利“的途径和方法~芝加哥因为病情失控,被封了,尸体都需要当场烧掉了,抢药,抢食物,到处都是垃圾袋(没人收),各种暴动,到底真正死了多少人,god knows美国护士要求明确的standard就罢工了,病情更严重了.(what? 我这儿医疗人员累倒了,还没人罢工,我们国家的医疗人员是多爱牺牲?) 人家最后义工志愿者是“修女”,靠信仰来救人的一群人。

CDC的大叔说了: 我们让健康的人去照顾会传染病毒的人,还指望要求健康的人去救人而不被传染,这个已经不合理了~(确实有道理) CDC大叔因为通知了自己的爱人早离开,被公布出来,最后国安局的人说: 大众愤怒,需要一个替罪羊,而你make it easy了(sad 黑暗的政治)。

CDC大叔是有血有肉的人,还挺真实的。

女一号病人的故事路线当中,她老公遭遇老婆死了,老婆的儿子死了,之后发现妻子的出轨了,处理这一切情绪,还保持理性保护女儿到最后,最后的最后都没放开哭出来~(这一切太快,我觉得这个男人的坚强和理智,淡定处理危机的能力,也可以拍两小时电影;)当大家听说某一个药物有用时(san fransisco的那个blogger造谣说银翘可以预防),无知的韭菜们怎么去抢药店,抢食物,甚至抢劫别人的家~nothing spreads like fear 那个自由记者我刚开始以为是很有正义感的人,最后挺失望的他跟投资商合谋想赚无知人类的“智商税”(450万,sad)。

发布连翘治病毒有点像现在的双黄连口服液?人类害怕的时候,好容易被洗脑,上当~他最后被抓之前的对话: 一个人死,另一个卖棺材发财,一国剔除鸡肉,红肉需求就飙高,我不是第一个靠免疫系统有瑕疵捞钱的人,药厂每年都削钱~~~blabla说了很多,反正大概意思就是政府也跟药厂合作,疫苗现在有用,最后还有后遗症,各种会死人,没人在乎。

(最怕这样的狡辩: 反正你认定大家都在吃屎,所以你吃屎也合理了,什么逻辑?

)一个公众人物,利用大家的信任,卖了良心,赚了钱,还特别理所当然(so sad, 关键时刻大众到底相信谁呢?

) 被捕: 证券欺诈,阴谋及杀人嫌疑。

国内对危急时刻,造谣,间接杀人有没有这样的罪名?好想知道~ CDC研发疫苗过程: 先培养病毒,研究育苗:33号疫苗,57号疫苗,各种死病毒实验,活病毒实验(死了好多猴子),而同时病毒开始突变,基数变高,最后疫苗被研发出来,搞研究的小姐姐用在自己身上去看她爸爸,也是为医疗事业把自己贡献出去的爸爸(这个故事线本来可以拍个电影,引来很多泪水的,但是not in this movie;) MEN1育苗开始偷偷的生产,然后就是谁会先得到优享权~也是个考研人性的“讽刺”点~美国对外是抽签发放疫苗循序~美国拍电影,谁都敢讽刺,也是敢黑各种zf机构的。

最后的几秒算是交代了一个核心思想:贪婪愚蠢的人类总是以为自己是全世界的“上帝”,最后自己的贪婪害了自己,女一号病人的公司是半夜开着大车去砍森林的,蝙蝠吓着飞去吃了个香蕉,扔在猪圈,然后乳猪被带过去在高档餐厅,大厨不戴手套摸猪嘴巴,还不洗手就出去见客人并握手合影; 一个蝙蝠引起的“全球性大灾难”就是这么发生的~用CDC研究人员的话: somewhere in the world, wrong pig meet the wrong bat.(错误的猪遇到了错误的蝙蝠)。

其实是人类自己害了自己~这个电影分数低,大概是因为每一条故事线都可以单独拍成一个电影,更深的刻画人物和情感路线,但是编剧和导演决定用最短的时间,拍出更全面的故事了~所以没有“感动和代入感”而我这样人在北京,经历了一周的隔离和病情动态后,这个电影更像是在2011年用大牌明星拍了个纪录片,“预见”了今年的coronavirus或者说未来任何国家可能还会发生,这是一个很好的科普电影,天灾人祸是怎么发生的,面世界是怎么连在一起的,人性是怎么被考验的。

我觉得可以当公益片放给各地学生和社区,让大家提高意识,避免再一次发生灾难,或者发生了怎么可以更合理理智的方式来控制局面,减少伤亡。

但是毕竟贪婪自私无知的人是不会消失的,我们只能尽力去减少无知,跟理智有脑子的人争取更多健康reasonable社会运转模式。

感叹完了之后就果断给10分

《传染病》短评

索德伯格擅长的全明星加多线程~~

8分钟前
  • 十夜
  • 还行

人设不够丰满,全在跑龙套,原声相当的震撼,全片只能用平淡来形容,引人关注的已不是各角色的命运,也不是剧情的走向,只是在等待结果。PS:老白真是个生化利器

12分钟前
  • 剑雄
  • 推荐

这么多大牌。。但这片子很无奈。。

15分钟前
  • Diva Tequila
  • 还行

有时候,大牌演员太多了,整个故事的智商水平就拉低了。

20分钟前
  • Sophieven
  • 较差

一堆明星,一个好片

22分钟前
  • 千寻亿选
  • 推荐

其实还是太多明星脸扰乱了注意力,电影本身并不算烂,将叙事重点放在了病毒爆发后政府媒体和社会中的不同个体的应对上,且力保这个科幻故事的真实感。

23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还行

松散无趣,模棱两可。

24分钟前
  • 川总
  • 还行

要说的太多 可是片长手法有限就乱 杂了 浪费明星的片子。没这么多明星可能反而好点

26分钟前
  • 米斯特 爱欧
  • 较差

大难临头各自走。反戏剧性还不够彻底,如果“第一天”不搞那么悬疑就更好了。

28分钟前
  • 向阳花
  • 推荐

这么多大牌儿,你们还真忍心演啊~~~

31分钟前
  • 阢陧
  • 较差

弹幕里一群感谢自己生在中国的,这脑回路绝了!人家这是拍电影,也能成为中国优于美国的依据?中国敢拍这样电影吗?

34分钟前
  • 电量低
  • 推荐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38分钟前
  • 猫知道
  • 较差

再让你们吃烤全猪! 烂片烂片 男的都幻灭 女的都不好看 连一个结局都没有是拍不下去了么! 明星云集可是还是免不了这是一个烂片的结局 还以为能有啥after credits …剧情硬伤也很多…

39分钟前
  • 嘉沐難再續.K
  • 很差

十分冷静地呈现了人性的恐惧,没有尖叫,更没有刻意煽情

40分钟前
  • 老朱無電影不歡
  • 推荐

唷格温妮丝帕特洛~诶死了…唷徐天佑~诶死了…唷何超仪~诶死了…

41分钟前
  • 菠萝
  • 推荐

群星大客串

43分钟前
  • 混涅洁
  • 还行

明星也救不了这片 本可以拍的更好的

45分钟前
  • 冬贝与9-13刺青
  • 较差

难以想象的是2011年的电影。合上屏幕发现电影和现实是一样的。。2021/4/12大森家

46分钟前
  • 埋酢浆草
  • 推荐

人质换疫苗这段剧情太扯淡了吧,直接降低电影分数,瞎!

51分钟前
  • Sancruz
  • 还行

结尾,要是那个打针女突然倒下、裘德洛出现病症,就老乱了。

55分钟前
  • 仁直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