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电视
  • 电影

盲山

盲山,回家路,Blind Mountain

主演:黄璐,杨幼安,贺运乐,张玉玲,张友平,李杨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四川话,陕西话年份:2007

《盲山》剧照

盲山 剧照 NO.1盲山 剧照 NO.2盲山 剧照 NO.3盲山 剧照 NO.4盲山 剧照 NO.5盲山 剧照 NO.6盲山 剧照 NO.13盲山 剧照 NO.14盲山 剧照 NO.15盲山 剧照 NO.16盲山 剧照 NO.17盲山 剧照 NO.18盲山 剧照 NO.19盲山 剧照 NO.20

《盲山》剧情介绍

盲山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90年代末,初踏上社会的大学毕业生白雪梅(黄璐)急于帮父母分担重担,无奈一直找不到合适工作,在她发愁之际,装扮成医药采购公司员工的人贩子向她伸来热情的双手,她随他们来到中国西北某个偏僻山村采购中药,结果一杯水喝下肚,她倒床昏睡。 醒来后,白雪梅遍地不寻她的“医药公司 同事”,检查身份证和钱包时,发现它们也一同消失,瞬间,她醒悟自己已被卖给当地人,苦苦哀求一番后,白雪梅明白重获尊严和自由的唯一方式是逃出去,她开始了一次次的出逃冒险,而该过程中,她渐渐知道能相信的人只有自己。热播电视剧最新电影漂浮在曼哈顿二战:凤凰行动火鸡总动员一克拉梦想丽芙和玛蒂第四季蓝色房间儿子们再见歌舞伎町西厢奇缘量子恶魔离家童盟第三季树上有个好地方2:美术老师的放羊班迷幻学院进击的米格尔金妮与乔治娅第二季香蕉般的男孩们邂逅苏格兰恐龙饭店政坛旋风亡灵之手风云2犯罪现场调查:维加斯第一季弱比少男闯女校消逝的琥珀宫我亲爱的小淘气薇琪的秘密打架高手超新星浩劫失忆煽动WIXOSS长风万里

《盲山》长篇影评

 1 ) 盲山-只为了了解一点真实

女大学生、女博士生被拐卖到山里给人当媳妇,这种社会新闻在我们蓬勃的网络时代被当作新奇的故事频频出现在社会版。

第一次听说这种事情,觉得有些奇怪,认为是标题党,然后好奇的进去看了看,虽然故事一如网络社会版一贯的夸张,但是基本的事实却是存在的,的确是有着一定知识的女性被骗了,的确有这样的山区购买了这些女性。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事情,因为贫穷和无知,还存在多少山区的蒙昧,这一片山里面有多少真实是我们不知道和无法理解的?

我知道导演不可能把这样一个故事拍出完全的真实,因为这个绝对有抹黑我们伟大的河蟹事业的嫌疑。

但是我希望在那一些不真实之中能找到掩盖的真实,看到真实的简单期望。

对于这种事情,所知甚少,《盲山》:盲电影中对故事中真实性的对比分析不错:1、被拐卖的妇女大多是生长在山区穷苦地方,家庭生活条件极差,所以外出打工时被骗,电影设定为女大学生找工作时被骗,虽然这样的事也有发生,但并不具备代表性。

(这个不一定,特别是大学扩招,大学生被骗的绝对值不会少,可以参考女大学生轻信人言被拐卖-《盲山》影料)2、男方家庭条件也很差,一般男的长相也不好,所以很难说上媳妇,父母有可能是拿出大半辈子的积蓄,几千甚至上万块钱给儿子买个媳妇,电影在这一点上比较符合现实。

3、买的媳妇在一两年之内基本是没有机会走出家门的,买东西的机会根本没有,等到她可以自由外出时,大概已经是生米煮成熟饭,孩子都快会跑了。

(我也觉得盲山里面这个设置有些问题,按照故事的设定,7000元对黄家是一笔天大的数目,他们不会对雪梅那么放松;当然也不是完全不可能,因为故事也同样设定山村中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而大山成为雪梅逃跑的绝对屏障)4、邻居家的孩子都会被家长告知不要接近她,而且孩子也不会主动接近她,因为一般是从很远的地方骗来,孩子们基本听不懂她的方言,电影里明显是从很近的地方骗来的,方言都一样,这么近,即使女的长得再漂亮,价钱再便宜,男的也不会买的,太危险。

(盲山中一个比较大的漏洞就是小孩青山的设定了,黄家居然让雪梅在家里教小孩,按第三点的说明不太可能。

方言方面,盲山其实还是已经做了区隔的,雪梅是四川话,山里人是陕西话,但是为了不让他们之间完全无法沟通,故事设定他们可以互相听懂彼此的话,确实不符合第四点所说的危险)5、虽然是非法婚姻,不会去领结婚证,可是民警也知道这些事,但是他们不会去主动营救被骗来的妇女,也不会帮助妇女逃走,他们总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盲山很明显设置营救的警察是四川的警察,而不是当地的警察,所以不存在第五点的问题)6、领导视察总是会挑像样点的村子,想那样的山村领导根本不会踏入一步。

(就算是领导来了,也会把这些当作家务小事,根本不可能有兴趣管这些)7、即使这样,女的还是有可能自己逃回家里,但还是会被男的找到,这时一般两家会达成和解,男方再给女方一笔钱,女的跟男的回去,这时两家已经基本确立了相对稳固的亲属关系,婚姻已属合法,男的每年也会陪女的回家探望一两次父母。

(大部分拐卖的真实故事恐怕就是这种结局了)

 2 ) 未删节版最黑暗的事实并不是结尾

讨论删未删节的朋友们似乎都在纠结影片的结尾。

的确,两个版本的结局如何,其实只是白雪梅个人的命运,与影片要旨并无太大影响,一个是以冲击的手法极端表现了各种社会弊病的最坏结局。

另一个是让大家心存希望,相信还会有改善的余地。

然而,我是先看了未删节版,然后来豆瓣看影评,发觉最让我震惊的那个情节并没怎么在被大家讨论。

于是我又重看了一遍删节版,发现让我愕然的那个关键词果然被改掉了。

删节版里,公安带着雪梅父亲第一次解救的时候(虽然未删节版根本就不存在第二次解救),中途被村民包围,公安让雪梅父女稍安勿躁,三日之内必来解救,雪梅父女当时就跪下了求公安当天就把他们救走,这时,雪梅父亲的台词是"我已经花了几千块的差旅费,这次救不出,我再也没钱救我女儿了。

"blabla,最后把人救出,再来一段赞扬公安的字幕,顺利通过总菊审核。

然而,未删节版本里,雪梅父亲说的不是几千元的差旅费。

是解救费!!!!!!

不注意的话,台词一瞬也就过了,先看删节版的话更难察觉,其实公安根本就跟之前的医生一样,不给钱,怎么救人。

这边村民付钱给人贩买人,那边丢失家人的付钱给公安救人。

一个词,对一整串事件的理解完全颠覆。

最黑暗的,不是白雪梅个人的命运,而是将其织在其中的那张盘根错节龌龊的黑网。

 3 ) 盲山

一个女大学生被拐卖到深山给人当媳妇的故事,李杨导演延续了前作的纪实风格,再次犀利的揭露了社会的黑暗面,女主仅仅是千千万万偏僻农村妇女的一个缩影,一切罪行来源于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盲目要比杀人可怕多了,最后女主砍去的那一刀戳中人心,但是不太痛快,更多的是压抑,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从头一直压抑到结尾,一群大山里愚昧、落后、野蛮,没素质的人,对拐卖女人竟然觉得理所当然。

最后本以为警察出现将带来圆满大结局,但是警察是如此的无助,正不压邪,正义竟然变得苍白无力,当雪梅手起刀落时却没有一种痛快的感觉,随之带来的是深深的压抑和思考。

 4 ) 无路盲山

看完《盲山》,心情肯定很糟糕。

这个电影简直没法写影评——因为电影拍得是好是坏并不是那么重要,重要的是电影里的事情。

在这一点上,我还是敬佩导演李杨的,因为他总愿意去拍这些最沉重的题材,我还敬佩他剪出一个比较光明的版本供院线上映,因为能上院线总比只走国外电影节路线好。

     电影关于拐卖妇女。

一个女大学生,刚刚毕业,因为着急找工作——读书已经欠下一笔钱了,弟弟紧接着又要读大学,被人贩子骗到西北山区,7000块钱卖给了一个农民。

她反抗,自杀,都没成功。

在父母的帮助下她的“丈夫”强奸了她,之后她一次又一次逃跑,一次又一次被追回,因为全村人都可以算是她的看守。

她被强奸,被打,被关锁,没有人伸出援手。

最后因为她有文化,教孩子们读书,一个孩子帮她寄出了信,她的父亲找到了这个小山村。

     据说在戛纳电影节的版本里,是父亲带了公安来,也不能把女儿带走,这个女大学生最后拿起一把菜刀朝她的“丈夫”砍了下去。

而上映的版本,是公安把她救走了。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其实两个结局都还是可能的,公安也确实救过被拐卖妇女,戛纳的版本更从角色的性格出发,是一个更悲愤的个人悲剧。

两个结局甚至谈不上哪个好得多。

结尾把解决问题的重点放在了公安上,但问题的起点与根源并不在这里。

     从一个极其残酷的现实出发去讨论人性,有时候会觉得十分无力。

在《盲山》里,村民对被拐卖的女大学生的处境的漠然(大多数人还积极充当帮凶)让人觉得可怕,但他们是这个社会的最底层:贫困,愚昧,是生产力发展造就的金字塔底层的泥沙。

女大学生运气好一点,最后能从这里逃出去,但是他们逃不出去,他们犯罪了,犯一种无知残暴的罪。

而他们之所以共同犯罪,因为他们是一个底层的“利益共同体”,也能组成一个利益的互相保护网络。

     所谓“仓禀足然后知礼节”,生存的,传宗接代的欲望,是一种最低层次的欲望。

当社会的结构性失衡导致有这么一部分人,只能通过这种方式娶上媳妇的话,万恶的人贩子产生也不足为奇。

只是,最被侮辱被损害的总是弱者,是女性,因为阶层的权力划分与性别的权力划分相重叠时,一个文盲农民又在一个大学生被拐卖女性面前成了一个强权者,能够享受到权力与随之而来的利益。

     这样地从利益而不从人性的角度去分析电影,结果当然非常悲观。

但可能不悲观吗?

在一种整体性的《盲山》情境之中?

命运对待弱者何等无情,但也许逃出去的白雪梅,可以再努力争取一个她想要的人生?

又也许留下来的陈春丽(她已经有两个孩子),可以在这个地方开始一段她始料未及的人生?

普通人对于制度的漫长变革与美好世界的可能到来,能多想多做些什么呢——也许可以寄托一点希望的,仅仅是个人的“命”。

她们的命运都被“弄错了”,但命运的缝隙里,是不是还能有一点绝望中的希望?

这么说来,我居然还更希望,电影的结局是公映版的结局。

  

 5 ) 盲山 光棍 黑砖窑

  李杨来报社放新片【盲山】,尽管放的是已经通过电影局审查的版本,还是看得很难受,电影题材本身固然是原因之一,但让我更难受的是这个:  一个电影剧组来到一个小山村,拍摄一部关于拐卖妇女的电影,恰好这个村里就有一个(也许更多)被拐卖来的妇女,剧组甚至请她及她的“丈夫”充当群众演员,而这个电影的主题是探讨“为什么一个妇女活生生卖到一个地方,这个地方有各种各样的人,大家都知道,但她就是逃不出来。

我们人的眼睛都干什么了?

就是逃不出来。

”然后电影拍完,剧组离开,山村还是山村,拍电影的还拍电影。

  她们为什么逃不出来?

“我们”是否也有责任?

  当时读朱红军的黑砖窑报道,有一段读得有些心酸:  "几年来,王兵兵一直在设法谋求发家致富。

他曾一度以运输为业,但所获寥寥;还承包过两年全村的农田灌溉业务,却屡因收缴资费,与人发生龃龉。

2002年,他还曾开办石灰窑,但适逢临近的广胜寺风景区搞建设,石灰窑因被本地电视台记者三度曝光,只好关停。

"  我在想,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其实像王兵兵一般背景的人,在这个国家应该遍地都是吧?

),难道他就活该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

就该一辈子按“城里人” 的逻辑去办事,守着几亩薄田,养点鱼,种点果,然后运到县城卖还要被城管驱赶?

为什么他想实现过上好一点的生活的卑微愿望如此难实现?

这个社会向所有人,包括农民,展示了拥有财富的可能性,但真的有向他们提供获得财富的途径吗?

  在当地,除了开办各种小工厂,小手艺,农民有其他致富的途径吗?

有的话,有人教过他们吗?

没有的话,我们可以用“正义”“人性”"愚昧"这样的道德高度去“批判”他们吗?

也许我们可以说,王兵兵的行为都是“非法”的,那哪些是合法的呢?

存在么?

  我宁愿相信,一个人并不是有意去漠视另一个人的生命和尊严,而是,这本来就是一个生命和尊严轻如鸿毛的时代,如果一个农民活在世上,根本没有感觉到自己存在的意义,或者社会对他的尊敬,那他又怎么会去尊重另一个人的生命?

  还没思考出答案,也许永远没有,所以我没有当面向李杨导演提出这个疑问,只是难受...

 6 ) 盲山和老罗语录

刚看完盲山,就来豆瓣看评论。

发现有几个朋友猛批盲山导演跟张艺谋一样靠给外国人提供高尚的YY来获奖,有几个朋友对盲山的结尾很疑惑,大骂又被广电总局骗了。

实际上对于这样的片子,剪了也比看不到好。

除了传说中的两个版本的结尾以外,这片子并不是只反映了拐卖人口这一个问题。

如果跟以前的电影一样不许放映,那么电影中涉及的其他问题想必也一起都剪了。

如果这个片子被禁了,那里面的村委会乱收费,村委会主任黑社会化,被拐卖女性的真实处境,现实中偏远山村的生活,当下农民生活境遇等等问题也将随着广电总局一纸禁令停播了。

而对于传说中的那个另外版本的结尾,我认为对影片主题来讲并没有太大影响。

毕竟那些想把主题上升到什么主义的人,都不是纯粹看电影的,一帮托物言志的人而已。

就拿那个口口声声跟警察说为人民办事的村委会主任来说,电影就有三个场景提到了黑社会一样的村委会:一个是一帮流氓一样的人来找那买媳妇的一家收费。

一看就知道是乱收费。

还教导那男人:管媳妇就得跟收费一样,来硬的。

第二个场景是女大学生去找村委会求救,那主任让她回去,先调查再说。

这深刻的让我见识到了土皇上跟官老爷的官腔,居然发的一样标准。

最后就是警察们和父女俩进了村委会,而村委会墙上挂满了锦旗。

这对比,真有效果。

当年听老罗语录的时候,老罗讲过户口制度与新警察。

虽然讲暂住证的段子被大家记住了,但是老罗在里面开头就义愤填膺的说:如果你生为一个乡下人,就是个二等公民,遭受种种的不公正待遇。

现在看来,你如果生下来就是一个女性,那等待你的不公正待遇丝毫不比所谓“乡下人”少。

电影从头到尾就说明了这么一个事。

他没弄一个很装x的视角出来,非把电影给整的特别深沉,特别有精神,特别有情怀。

而是用记录片一样的角度,就告诉你远方的山村有这么一个事,女人有这么一个状态。

就是告诉观众,你在电影院里花几十块钱看电影的时候,还有这么多的大多数在乡村在火车站在集市在底层沉默着,在村子里这么活着。

告诉大家,一个女人是怎么消失的,告诉大家上大学都可以上的欠一屁股债,毕业就出来就被人骗了;告诉大家村委会在很多地方就是黑社会。

所以,这片子剪没剪,河蟹没河蟹,真的不重要。

只要看电影的时候,别老犯小资产阶级那套情怀,把什么都上升到人性啊,关怀什么的形而上里去就行了。

能把这电影里任何一个问题看透了,也对得起人家广电总局这次睁一眼闭一眼了。

 7 ) 都是钱害的?

和同期 “热映”的诸多商业制作相比,《盲山》在北京的境遇简直可以用“可怜”来形容。

前面那位西装革履、成功人士造型的中年男子用深沉的嗓音对售票员说:“来五张《苹果》。

”左边那位花枝招展的小姐则满怀喜悦地要求被《命运呼叫转移》一下。

我选座位的时候,发现能容纳100多人的厅,算上我,总共就5个人,而此时,离电影开场只有3分钟了。

周二的半价票是30元,放映一场影院收入150元,还不够电费的吧。

电影从开头的字幕开始就简单直接,把各种“艺术加工” 的色彩减少到最低。

整个片子基本用仿纪录片的手法拍摄,完全使用同期录音,没有任何配乐。

从表演来看,除了白雪梅,其他角色似乎都由非专业演员扮演。

网上盛传着影片在嘎那首映版本的结尾。

如果那个结尾真实存在的话,的确比现在这个要高明许多。

以我的观影体验来说,嘎那那个版本似乎才是符合电影发展的最自然的结尾。

因为对我而言,之前的所有部分都像是铺垫,让我预感到了一个意味深长的结局,或者说,一个终于到来的、能给人足够刺激和回想空间的高潮。

但这个公映版本的结尾,突兀草率不说,关键是离题十万八千里。

也许是职业的关系,我觉得这个片子里叙述的被拐卖主人公的遭遇并不是足够“悲惨”的。

甚至,从她多次逃跑之后受到的对待来看,导演还淡化了其中可想见的暴力元素。

也许,导演觉得在银幕上直现主人公所有的遭遇会过度残酷,就转而用旁人之口来表现。

这个片子中最让我感到害怕的,是人对他人境遇的巨大冷漠。

造成这种可怕心态的原因,影片开头就交待了:钱。

一切祸端和冷漠皆由钱而起,一切丑恶也是依附于钱而堂而煌之地存在。

甚至最后白雪梅的父亲随警察来救她,也更像是一次倾家荡产的赌博,成与不成,也就在此一举。

至于万一失败,“我是再也没钱来救她的了!

”有父亲的这句话,白雪梅见到父亲时候的那个问题:“你怎么才来?

”也有了回答。

至于白雪梅被拐卖到的“西北某山村”,则更像是当下乡村和城市的共同体。

在金钱和个人利益至上的年代,这样的故事以乡村为背景并不代表着衣冠楚楚的城里人就能从道德上幸免。

片中的老农夫妇为了儿子,或者更准确地说,为了儿子能有个儿子,四处举债,先花七千块钱帮儿子买了个女人,并“帮忙帮到底”地协助儿子强奸了白雪梅。

在终于获得孙子后,老农夫妇依然监视着白,生怕这笔今生最大的投资逃脱。

同时,通过对村民和邮递员的戏份,又间接说明了这种观念的深入人心。

人的尊严在这个舞台上,完全比不上一笔钱,一只鸡,甚至是3块钱。

记起了在打击拐卖妇女高峰的那个时候,火车站里的地摊杂志上,满是香艳封面和耸人听闻标题包装着的被拐妇女案例报道。

他人的悲惨稍加佐料,居然就可以成为旅客消遣时光的廉价读物,二者之间的界限,模糊到了让人生疑。

又是几年前,坑蒙拐骗之术被重塑成了节庆的笑料,登上了国内最高的传播平台,并且衍生出了续集。

其中的骗术用语,居然也能在日常生活和网络上风行一时。

与此同时,怜悯和忏悔的力量又去了哪里?

精神鸦片和烟火鼎盛之中,太多的人想被幸免。

真相和忏悔一样让人敬而远之。

话说到此,发现公映版的结尾,又是可以接受的一个结局了。

希望和光明总是存在的,虽然,有时候他们总是来得晚了一些。

 8 ) 你永远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临

这是一部让人毛骨悚然的电影。

《盲山》的故事,在报纸上似乎并不鲜见。

来自农村的女孩白雪梅,是全村人的骄傲。

大学毕业欠下了4年助学贷款,很害怕辜负家人的期望。

她认识了一个老乡,说跟着别人倒卖药材很赚钱,她便满心感激地同意了。

他们来到一个偏远的陕西农村,一杯水下肚她便失去了意识。

醒来后她发现自己躺在一张陌生的床上,钱包证件全部丢失,她成了一个拐卖妇女……故事之后的发展,其实可以想见。

但是让人想象不到的是那些真实到冷酷的细节,在纪实般的镜头里,那些冲突、野蛮、激烈、挣扎被一点一点呈现,让人清晰地看到这个女大学生逐渐崩溃的过程。

每一张在镜头上出现的脸,都带着理直气壮的凝视——道貌岸然的小叔子、漠然的村委会主任和收税人、无数次把求助信交给“丈夫”的邮递员、夸“丈夫”艳福不浅的村民、劝其认命的其他被拐女人、为了三块钱而拒绝载她离开的司机、长途汽车上漠视她被抓走的司机和乘客…… 雪梅像被困在了一个难以逾越的大山深处,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逃出生天,一张人为编织的滔天巨网像绝望般绵密地缠绕着她。

电影有两个结局。

在戛纳放映的版本里,警察第一次未能将父女俩带走,答应明天再来。

然而当天晚上父亲被打残,白雪梅发狠一刀砍向她“丈夫”的脑袋,电影瞬间黑屏。

请不要以为这些只是与你无关的“新闻”,谁都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会先到来。

国外的教育非常重视培养孩子的自救能力,被拐卖后如何求助、野外如何生存、发生火灾地震如何求生等等,这些是比专业知识更重要的生存技能。

你要学会应对各种突发状况,才能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安然地活下来。

 9 ) “盲盲”人海 全民行凶

翻阅报纸的社会版,常常会在豆腐块大小的文章中看到诸如“女大学生遭诱拐”之类的新闻,我们只当它是生活的边角料,用来存为经验主义的教条,告诫自己,告诫孩子,不要轻易相信别人。

它的社会效应充其量如此,对于事件本身并不具任何意义。

是的,这样的故事层出不穷,一点也不新鲜,我们司空见惯,却也视而不见。

有人说李杨的电影《盲山》根本就是一出法制在线,其实这部电影讲述的“女大学生被拐卖”这个故事的确有太多社会借鉴的成分,但它的意义在于,它是放大的,它是以一整个大荧幕的苦难来让人们正视的。

看《盲山》的过程,从愤怒到失语,最终觉得一切的情绪都是枉然,因为它的“盲”,“盲”的那么全面,“盲”的那么彻底。

记得从前在《那山那人那狗》里看到的大山是苍翠的绿色,它纵然沉默无言亦是生机勃勃,山歌嘹亮,民风朴素,满目都是实实在在的顶天立地,就宛如我们在黄金周从城市奔赴边远的山区,我们感叹风景秀丽,感叹溪水潺潺,感叹乡民的朴实,浮光掠影地走了一圈,回到城市里过安逸的生活,然后不断遥想乡村的美好。

然而在电影《盲山》里,依然是高山流水,依然是远离市嚣的村民,依然有城市难得见闻的羊群和山歌,朴实依然在,但它不再发光,它竟然是恶臭的,朴实延伸而来的“盲”成了所有罪责最有力的借口,它背离我们的法律,背离道德,背离人性,但它用“盲”承担了所有的不义,如果说“无知者无罪”,那这“盲”难道该获得我们的原谅?

《盲山》里,被拐卖到陕北山区的女大学生白雪梅所遭遇到的一切是社会新闻的细节化,我可以想象那些被拐卖的女子被强奸、强迫生子、与外界一生隔离的状态,但却不曾想过她们在这过程中挣扎的种种,不曾想过“事件”之外那些人的一切态度。

李杨做了一只无功无过的显微镜般的角色,他的任务就是将渗透在这拐卖事件中人们丝丝缕缕的行为呈现在世人的眼前,他要用村民的“盲”来对比所谓有知者的“盲”,无疑,是一次令观者尴尬的提醒。

女大学生白雪梅被用七千块的价格买下,从一个独立的个体成为了交易的物品,她的“丈夫”在老父老母的呵斥和帮手下强奸了“老婆”,同样作为女人,“丈夫”的老母亲只会对这个女孩说:“事情已经这样了,女人家嫁谁不是嫁,你给我儿子做媳妇,不会亏待你的……”,我不确定这个母亲有多少恶,她成为帮凶大部分的成分可能只是觉得七千块不能白花,只是觉得儿子需要传宗接代。

你愤怒,你憎恨,但是无用,这种大山深处的原始与无知,是让愤怒都显得无力的。

仿佛你对着一个失聪者大吼大叫,而对方只见你嘴唇的蠕动,却丝毫也无法接收到你想表达的一切。

除了白雪梅的“丈夫”一家,还有那道貌岸然的小叔子,以一个知识分子的表面来行无耻之实;村委会主任对白雪梅的求救置若罔闻;邮递员这厢拿了雪梅殷切递出饱含希望的求救信,那厢就把信交到她的“丈夫”手里;村民们对这个被买来的“老婆”也只是不断夸奖雪梅的“丈夫”艳福不浅;这种原始的生存环境是一把双刃剑,它一面带来朴实,一面也带来因无知愚昧而导致的野蛮与恶。

而更令人无言的是,他们对自己的恶理所当然地认可,而并不视其为恶。

这是大山内人们的“盲”,是被高山阻隔的,与外界道德和法律认知的背离。

然而令人难过的是,山外的世界竟也是难堪的,而这种难堪却又那么真实地存活在我们的周围。

白雪梅曾有两次翻越大山逃到公路上,第一次在通往外界的唯一一条公路上因为三块钱的车费而遭到司机的拒载,让她被“丈夫”抓了回去;她自此明白逃出去需要钱,于是用自己的身体跟小卖部老板讨价还价,最终以四十块成交,她揣着这钱终于买了二十块的车票乘上了长途汽车,眼见着就要脱离黑暗,却看见“丈夫”一行人在车门外,她泣不成声地恳求司机千万别开车门,然而司机、卖票员以及全车的乘客,就这么眼睁睁地视而不见,不闻不问,并且心安理得地看着雪梅被他的“丈夫”带走。

跟大山深处的“盲”比起来,这种山外的“盲”还要让人觉得可怕。

它摆脱了原始、摆脱了愚昧、摆脱了无知、摆脱了隔绝,却更生冷,更凛冽,宛如一把尖刀般不留余地。

一切未伸出援手的观者,其实在这罪恶里又何尝不是扮演着帮凶的角色,纵然没有做什么,但这无为比行凶还让人憎恶。

白雪梅最终在一个小学生的帮助下与外界取得联系,得到警察的解救,她终于带着一场噩梦般的经历和父亲一起离开沉默无言的苍山,这样的结局几乎就是报纸新闻的格式,警察是她们苦难的“救世主”。

然而我知晓,《盲山》在嘎纳放映时是有着另一个迥然不同的结局:“丈夫”的母亲以死要挟,村民暴动,以至于警察不得不停车离开,让女孩的父亲留下,虽然警察说一定会回来营救,但第二天当女孩的父亲要带女孩离开时被男人们抓住,并遭到殴打,女孩情急之下拿刀把男人砍了。

然后黑屏,电影结束,这个结局更黑暗更绝望,然而我却更愿意相信它是真的,更相信这座高大的“盲山”也许是无法翻越的。

我们国内可见的是一个安全的,符合社会安定团结的“和谐”版本,就像电影里省委领导来大山视察,却早早知会村委会。

听一听村委会的广播里是怎么喊的吧:“谁要是败坏了咱们村的名声和形象,一切后果由他自己负责,我们绝不会对他手软。

”所以领导还没到来,被拐卖的妇女们就被藏了起来,领导们看到的是一个民风纯朴,风景如画的和谐山村,于是满意地离开。

他们要的不是真正的真相,而是一个被制造出的真相,它欣欣向荣,与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这难道不是一种更深刻更刺骨的“盲”?

也许,社会罪恶的制造者从来不是个人,也从来不是小团体,它是一个社会的整体罪恶,是直接实施者,装聋作哑者以及我们这些视而不见的观者们共同的罪恶。

这种无法翻越的“盲”是眼盲,是法盲,是文盲,更是心盲。

而我在这里敲下的字句,我抛出去的愤怒和指责,却又毫无例外地又弹回到我自身。

 10 ) 由拐卖引发的一系列问题

一个女大学生被拐卖到深山给人当媳妇的故事,李杨导演延续了前作的纪实风格,压抑犀利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层面,女主仅仅是千千万万偏僻农村妇女的一个缩影,一切罪行来源于传宗接代的封建思想,盲目要比杀人可怕多了,最后女主砍去的那一刀戳中人心,极具震撼力和讽刺意味,戛然而止,引人深思!

这部电影是李杨导演盲系列的第二部。

这个是世界有很多“忙”人和“盲” 人,他们不是真正的如此,而是心里装瞎。

这世界原本就很黑暗 ,人心原本就是那么丑陋,丝毫不需要用自己和社会营造出的所谓的美好蒙住自己的心,自欺欺人才最可悲。

看的电影越多,才发觉真实反映这个社会黑暗面的电影才最触动人心。

对于没文化的野蛮人,用正常人思路去解决问题无济于事, 你野蛮我比你更极端。

命就这么一条,我不要了但你们都特么的要给老子赔上!

《盲山》短评

电影想说什么啊???弟弟是个混蛋,她爹也特么是个怂蛋。电影不是新闻稿,如果你只想告诉我中国有这么个事儿,拍个jb毛电影啊?没有智慧悲悯和救赎,没有关乎人性的任何解释。20131204时隔5年,重新评价,讲苦难本身没任何问题,但导演的视角让人不适,他非常居高临下的审判别人的愚昧。

3分钟前
  • 圣约翰anan
  • 较差

看的是非和谐版,直接给我看傻了再看看现在,几乎是一个国家的关注度都救不了一个女人,何况两个公安呢那要这山有什么用,要着村子有什么用,要这些人有什么用,一代代,都是这样买老婆,生儿子为什么不自己和村里的人生呢,女儿都掉水里淹了呗,谁家淹男孩啊

5分钟前
  • maomao
  • 力荐

把现实残酷剖开放大,让人尽情观赏。我们沾满血来到这个世界,最终也会沾满血而离开。谁又比谁更清白。

9分钟前
  • 呱呱
  • 还行

看到摆酒席基本看不下去了。,。北方农村是水浒山寨还是恐怖组织?放到解放前还差不多。。那个主任的行为超出我的认知了。。。继续看了一会一下就想明白了这是人性的自私熟人保护主义不负责任才把这骗来的锁死在这村里。。。一开始老子接受不了啊。。中国有几千年的律法历史。。这根本就不是法律意识淡薄的问题。。。人是动物。。如果不给人灌输人类社会的意识那人就像动物一样活着而已。。这不只是农村人的问题在大城市里的人也一样。。。只不过你走到哪都能看到警察身边有社会意识的人太多给你行成法律的压力而已。。。看到一半就拖放了。。。实在看不下去

14分钟前
  • 谨珍生命远傻比
  • 较差

比较失望

19分钟前
  • 凌列
  • 较差

对比最近的新闻 2022年正在发生的现实居然比电影更恐怖 被拴着被迫一直生孩子 然后官方轻飘飘一句她有精神问题真的无比心寒 网友说的“男娃被拐卖是给人当儿子 女娃被拐卖是给人生儿子”太真实了

24分钟前
  • 日落可以慢半拍
  • 推荐

气死人,不管拍多好,零分

25分钟前
  • 小新有只喵
  • 很差

我看的是..和谐版??觉得表弟很像撒贝宁...orz 这电影是真恐怖片。。这是找来的演员吗???太真了吧...这电影实在让我很不舒服,没法给高分..两星吧。。。

29分钟前
  • 普莉恩皮察雅
  • 较差

我们村就有好多被拐卖来的,不过不是大学生。后来我们村的人贩子判刑了,现在已经出狱了。片子比较真实。。。

32分钟前
  • 豆瓣里不是
  • 力荐

看的时候我觉得在自虐 不看也罢

35分钟前
  • 啸傲江虎
  • 较差

看得浑身发冷无法动弹,放在今日社会意义堪值满分,几乎如纪录片一般呈现一个极其真实残酷的世界——千万不要觉得离现实遥远或以2022年来安慰自己,这就是与此刻的我们呼吸着同一片空气的现实,能有勇气/空间拍这样的题材于今朝几乎不可能,一声叹息!相当精准而简练地触及到问题的核心——一条环环相扣的利益共生链是如何锁住人心、蒙住双眼,每个点都是触目惊心的痛点(懒政、失学、医疗、jc),对女性的压榨并无新事,将来也很难杜绝,一念及此真的窒息;蒙昧可怕,野蛮可怕,但更可怕的是捂/住真/相,我们目睹,我们正在经历。

37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大学学历,小学智商。有点极端,不过深刻。

41分钟前
  • 寒狐居士
  • 推荐

与其浪费时间爬出坑,巧妙避开才是正解。

43分钟前
  • 贯之
  • 很差

人贩子

45分钟前
  • Jay
  • 较差

逃跑的段子有点假 很难带入

49分钟前
  • jijiwawa
  • 较差

傻了吧

50分钟前
  • M
  • 较差

因为我不喜欢看有强奸的电影,想吐。。。太震撼。。。

55分钟前
  • 青山卌蛙小吱喳
  • 还行

假,套路,符号化

58分钟前
  • 布宜諾斯
  • 还行

开场那个戏法原来是个绝妙的讽刺

1小时前
  • LOOK
  • 推荐

和盲井比,差远了。

1小时前
  • H8790
  • 很差